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和诸葛直到台湾去干了什么

时间: 2023-06-13 09:59: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和诸葛直到台湾去干了什么

吴国当初是在何时派遣军队去的台湾?

大家都知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三国、隋朝时期,中国政府先后派万余人去台。 明末清初以来大量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居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与华南壮侗语人群同源  ;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行使管辖权。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


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黄初三年(222年)十月,临江拒守,宣布独立,改年号为黄武  ,成为独立的吴王国,和曹魏、蜀汉三足鼎立。黄武八年(229年)四月丙申(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改年号为黄龙   。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中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国吴,由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东吴地处东南,长江以南,土壤肥沃,江海之上水运发达。虽然东吴统治的地盘不小,但是统治者并不重视南方,主要是因为南方是真正的蛮荒之地,耕地面积少,河流、湖泊众多,交通也不方便。所以东吴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一万去开发夷洲。


两人到达台湾后,前期和当地土着人有点冲突,随后在两位的努力下,最终于台湾土着人和解,并且两人将中原大陆先进的技术传授给了当地土着人。获得了当地土着的尊敬。而两人最终离去的时候,当地土着人也有不少愿意加入吴国的军队,所以两人就带着几千台湾土着回到了吴国。


由于带回来的人还没有死在路上的人多。对于孙权来说,诸葛直和卫温此行绝对是远远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所以孙权以“违诏无功”为由杀了两人。

是在公元230年去的台湾,在去了台湾以后水土不服这支部队在台湾待的时间非常的短,就返了回来。
是在公元230年,这支部队当时在台湾这个地方待了一年多,是史料中记载最早到达这个地方的人。
在公元230年的时候,派遣将军诸葛直,卫温 ,带领着10万人到达了这个地方,也俘虏了很多人。
最初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230年,根据史实记载,在这一天台湾和大陆有了联系。

孙权派卫温以及诸葛直找到台湾,回来后,孙权为什么杀他们呢?

是因为孙权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台湾,要不然一定会有人去追杀孙权,孙权认为死人不会说话。
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出海寻访夷洲和亶洲,是为了俘获上面的人口以充实昊国。卫温和诸葛直出海一年,才终于找到了夷洲,也就是如今的台湾。这种结果,无疑会让孙权在面对国内重臣的时候,脸上大感无光。君王的面子不能丢,要丢也只能是臣子的,臣子的面子要是丢不了,那就只能丢命了。
一是可能卫温和诸葛直根本没有带回来什么“不死药”。二是让他们寻找兵源这个主要目的,他们没有实现。

三国时期,在今台湾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还有,rn隋朝时期rn元朝时期rn清朝时期rn的历史事件
《三国志》中谈及孙权在黄龙2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当然也有人说此时的“夷洲”就是广东或海南某地,但是从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物产、习俗等方面考证,应该是指台湾。通过《临海水土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第一次远征台湾发生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八九,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事实上,这类军事远征并非是杀人越货,而是封建王朝确立和巩固统治范围的常用手段。带回来的台湾人,介绍了许多台湾的情况。几十年后,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一书。他称这片海上的土地是“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还介绍了当地的物产、人民、风情、工具、古迹等,其中的“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则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台湾为越国的版图。

隋炀帝即位后,陪海师何蛮到达台湾;翌年又派朱宽慰抚流求,但没成功;大业六年,派陈秢、张镇周武力讨伐流求。隋炀帝用武力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政治联系。

南宋时期,泉州同知汪大猷于乾道七年(1171年)在澎湖造屋二百区,遣将分屯。 《诸番志》中明确记载,澎湖隶属于晋江县。

元朝统治者不仅驻兵澎湖,还想进一步招谕台湾。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海船副万户杨祥带兵六千人到台湾招降。 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元朝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

明朝初年,因防止方、张势力卷土重来,实施迁界政策,一度废除了澎湖巡检司。明后期为防御海盗商人,嘉靖年间,明朝又在澎湖重建巡检司。后又曾撤防。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有侵吞台湾的意图,因此明朝重新在澎湖布防,“春冬汛守”,并击退日本的进犯。1604年,荷兰殖民者企图侵占澎湖,沈有容将其击退。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明朝的行政管理制度,全部移置台湾,设立“一府二县”。1664年,郑经时在陈永华经营下,该东都为东宁,中央设六官,与明朝六部职能一样;地方州县制度悉从明制;军队编制、训练、封爵、赏惩基本上承袭明制;还移植了大陆的保甲制度;高山族地区,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样,设立土官。可见,郑氏在陈永华的经营下,将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系统,完全扎根台湾。

清朝康熙年间,出现了对台湾“弃留”的争论。在姚启圣、施琅等人的极力主张下,清政府决定将台湾纳入版图,并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湾设立台厦道,管理台湾及厦门两个行政区,台湾府设一府三县。 雍正时,该台厦道为台湾道。 设立台湾道的同时,清政府每年还自京师派出巡台御史。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撤销巡台御史。 同治十三年(1874年),沈葆桢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 随着人口的增加,台湾东北部得到开发,嘉庆十六年,设立噶玛兰厅。到光绪年鉴,台湾已发展为二府十一厅县,但仍隶属于福建省。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夷洲(台湾)。这是史载大陆与台湾最早的联系。据说孙权是因为劳动力不足,听说那地有人,去抓劳动力的
文章标题: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和诸葛直到台湾去干了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2588.html
文章标签:吴国  台湾  大将  诸葛  温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