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朝是如何管理新疆,西藏,台湾的管理简表
中国古代各朝是如何管理新疆,西藏,台湾的管理简表 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新疆大部自西汉便属中国,今天新疆大新疆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西汉出现于我国史籍。不时被北方游牧民族侵占。最后一次被侵占是在明清换代时期。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http://baike.baidu.com/view/2824.htm?fr=ala0_1_1#9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http://baike.baidu.com/view/2684.htm
台湾
远古~16世纪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荷西殖民时期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郑氏执政时期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清政府统治时期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日本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主权回归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清朝时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1、确立了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了驻藏大臣。
2、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3、妥善安置了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4、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5、击溃沙俄入侵者,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
扩展资料
清朝统一多民族的发展: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更进一步稳固发展
由满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於满族统治者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稳定边疆,并对汉文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更为宽容、开放的态度和政策,使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加强了各民族的相互认同感.
清朝:体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清朝前期以强盛国力所奠定和巩固的中国疆域,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加,在晚清时期受到外国侵略时,中国各地区民族皆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对列强作出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清代的民族政策与以前历代相比有那些独特的地方?
从顺治帝起,清朝统治者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首先肯定了汉族文化的先进,采取了向汉族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习俗、文化,重用汉族大臣,开科考,修孔庙,拜孔子等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在顺治帝之时,几乎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连顺治帝的亲生母亲都不支持他.这或许是顺治帝抑郁而终的原因.
但事实证明顺治帝的作为是对的,康熙不仅继承了顺治的政策,还亲下江南,拜明孝陵,以安汉族人的心.从那时起,一品大员,如上书房大臣等,一改无汉臣的历史,重用汉臣.如张廷玉,历三朝,居首辅四十余年.这些做法是空前绝后的.
理藩院
清代管理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清以前历代封建王朝对于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只设官员兼管,不设专署.清于崇德元年(1636)设蒙古衙门,由承政、参政主管;三年六月,改称理藩院,属礼部.顺治元年(1644),改置尚书、侍郎;十八年,定官制同六部,理藩院尚书亦入议政之列.设录勋、宾客、柔远、理刑四司.雍正时定以王、公、大学士兼理院事.乾隆改设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司.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前,兼办对俄外交事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九月,改为理藩部,清亡遂废.
理藩院初掌蒙古事,随着清廷全国政权的建立,更为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清统治者通过理藩院实施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康熙二十六年(1697),修定《理藩院则例》,用法规固定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各项措施.以后,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又四次校修.
理藩院六司分掌爵禄、朝贡、定界、官制、兵刑、户口、耕牧、赋税、驿站、贸易、宗教等政令.另有司务厅、银库、饭银处、当月处、督催所及满、汉、蒙、俸四档房掌衙署日常事务.理藩院所辖,先后尚有内馆、外馆、蒙古学、唐古特学、托忒学、俄罗斯学、木兰围场、喇嘛印务处、则例馆等机构.此外还派司员、笔帖式等常驻少数民族地方,处理特定事务,定期轮换.
理藩院的历史作用
首先,理藩院执行了清代比较成功的统治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清朝是我国少数民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鉴于明末对周边地区无力顾及的历史教训,清朝统治者,特别是清前期的封建帝王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极为重视.他们把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居住的广大地区看成是统治中原的“屏藩”,认为“摇惑我外藩”,就是“坏我屏垣”,就会使“疆圉”“不靖”,而“边境一日不宁,内地之民一日不得休息”,这势必要危及到全国统治的稳定性.正是基本这种认识,康熙帝在位61年总结了大量的统治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经验.他认为,统治西、北边疆地区的宗旨在于“治之得其道”.他特别指出要加强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针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贡物他曾议论:“贡物何足珍贵,正鉴其诚敬之心耳”.为了表示对统治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康熙还把“柔远能迩”当做“敬天法祖”的实际内容写入遗诏中,令后代子孙永志不忘.雍正帝即位后,亲自为理藩院书写匾额:“宣化遐方”,并在统治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中提出要“从俗从宜,各安其习”.乾隆皇帝当政时期,尽管他认为“驾驭外藩之道,示之以谦则愈骄,怵之以威则自畏”,从而采用了“宽猛互济”、“恩威并用”的方针,但同时也仍然主张“从俗从宜”、“不易其习”.总之,清代前期统治西、北边疆地区,实际上是采用了“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方针.
其次,理藩院促进了清代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17世纪中叶,理藩院的活动保证了清朝的顺利入关,对清朝统一全国起了促进作用.由于明朝腐败导致的中央政权力量削弱,我国17世纪中叶陷于分裂状态,这种分裂在当时并不是一种值得称颂的现象.一方面,因为这种分裂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东来,沙俄也时刻窥伺我国北部的大好河山.如果分裂形势继续下去,就可能给这些侵略势力以可乘之机.所以,尽快恢复统一,不仅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人民的休养生息,符合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要求,而且对于抵抗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和沙俄侵略势力也有着重要意义.历史证明,统一的历史使命由清朝承担了.清朝所以能承担这一重任,除了别的因素外,漠南蒙古已经成为它的可靠后方和重要的借助力量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与理藩院有密切关系.理藩院设立后四个月,其官员就往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诸部“稽户口,编牛录,谳庶狱,禁奸宄”.仅一个月就编成了牛录,造好了甲士清册.这既稳定了漠南蒙古的社会秩序,也为清朝提供了兵源.理藩院设立后八年,清朝入关,漠南蒙古诸部纷纷率师相从.同时,在清朝入关之际,理藩院及时地把清军入关和进占北京情况通知漠南蒙古各部,使他们时刻有所准备.虽然,清军入关后在统一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暴力,对社会经济发展一度造成影响,但是,清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是无论如何不能抹煞的.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和巩固的时期.有清一代,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与形形色色的分裂势力曾进行长期斗争.在这些斗争中,理藩院充分发挥了维护统一的作用.有些前已述及.又如,康熙二十五年(1686)三月,当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札萨克图两汗发生冲突后,理藩院尚书阿喇尼亲往喀尔喀七旗莅盟,竭力促使他们“尽释旧怨”而“交相揖睦,共享升平”.这年八月,阿喇尼又召集喀尔喀两翼汗传达康熙圣谕,令其“同归于好”.当噶尔丹发动内乱、喀尔喀蒙古各部率众南奔时,理藩院立即将情况上奏康熙帝,并负责安排喀尔喀蒙古各部生计.正是在理藩院组织安排下,通过多伦会盟,我国北部边疆很快出现了安定局面.康熙皇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应当说,这种北部边疆的坚固状况与理藩院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又为彻底粉碎噶尔丹内乱、抵御沙俄的扩张侵略准备了条件.
理藩院除在政治军事方面促进了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巩固外,还程度不同地促进了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内地的经济交流,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多伦会盟之后,理藩院派遣官员去山西等地准备耒耜,帮助喀尔喀蒙古于膏腴之地种植农作物.理藩院还按照清代帝王的意志,协助组织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建立“常平仓”,贮积粮谷,以备赈济,“其收放实数”,“每年秋后造具印册报院”.仅漠南蒙古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3盟26旗就额存谷246100多石.雍正十二年(1734)二月,吴喇特镇国公达尔玛机里弟属下游牧地方,因风雪之灾,人畜伤损.理藩院派遣官员按户赈济,共计大小15385口,6个月时间用米7240.1石.在救灾过程中,理藩院官员因地制宜,在有河流的地方帮助蒙古人民造船、结网、捕鱼.此外,理藩院管理的驿站把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联成一体,这对西、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清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多少起了一定作用.
我们在评价清代理藩院、基本肯定它的历史作用时,应当说明,理藩院终究是清朝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的利益,维护他们对各族劳动人民的剥削.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受“厚敛重徭”的剥削,被“纳之于阽危之域”,生活极为贫苦,遇有灾荒,清朝经理藩院虽有赈济,但由于上层王公们“苟且塞责”,广大劳动人民“并不得实惠”.统治阶级需要的“纳赋”、“贡徭”像两根绳索,把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紧紧捆绑住,使他们难以逃脱“重赋苛役”的苦海.因此,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劳动人民“迫于饥寒,以致离散”的现象到处可见.
------------------------------
清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更进一步稳固发展
由满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於满族统治者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稳定边疆,并对汉文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更为宽容、开放的态度和政策,使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加强了各民族的相互认同感。
清朝:体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清朝前期以强盛国力所奠定和巩固的中国疆域,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加,在晚清时期受到外国侵略时,中国各地区民族皆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对列强作出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清朝时如何加强对台湾、新疆、西藏进行有效的管辖,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清朝时期,中国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台湾、新疆、西藏等地的管辖,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台湾:清朝时期,台湾被清朝政府纳入版图,成为其下辖的一个行省。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政府在台湾设立了行政机构,包括总督府、布政使司等机构,同时还设立了军队和巡抚衙门。此外,清朝政府还在台湾实行了多项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教育制度等,这些政策有助于加强对台湾的统治和管理。
2. 新疆:清朝时期,新疆被清朝政府纳入版图,成为其下辖的一个行省。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朝政府在乌鲁木齐设立了都统府,并在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设立了将军府。此外,清朝政府还在新疆实行了多项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教育制度等,这些政策有助于加强对新疆的统治和管理。
3. 西藏:清朝时期,西藏被清朝政府纳入版图,成为其下辖的一个行省。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政府在拉萨设立了驻藏大臣,并在西藏实行了多项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教育制度等,这些政策有助于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和管理。
总之,清朝政府通过设立行政机构、实行政策等措施,加强对台湾、新疆、西藏等地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台湾:
1689年设置台湾府,将台湾置于福建总督治下
1885年将台湾设为一省,设立台湾巡抚
新疆: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到底是怎样开疆扩土的呢?
在明朝末年,领土仅剩下350万平方公里左右,然而到了清朝鼎盛时期,领土面积却达到了1350万平方公里,那么清朝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1616年,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后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清朝广袤的领土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的。在清朝和沙俄都在努力开疆扩土的时候,大清帝国的西部地区崛起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政权,这个地方政权就是清朝的劲敌,经历三代帝王才将其消灭了。
准噶尔汗国在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退居大漠,随后发生内乱,形成了多股势力。清朝对蒙古各部进行了威胁分解和拉拢的策略,内蒙古率先并入了清朝的领土。1688年,如日中天的准噶尔汗国进攻外蒙古,外蒙古喀尔喀布无奈向康熙皇帝求援,康熙皇帝果断出手,将准噶尔势力逐出了蒙古草原,这一战让隔壁的萨俄羡慕不已,外蒙古从属于内蒙古一样并入了清朝的版图,使得清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而大清帝国征战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准噶尔东进战略失败之后,迅速选择南下西藏,并策动西藏内部势力攻向了拉萨。此时大清也坐不住了,决定武力干涉。1721年,康熙皇帝与清军兵分三路攻入青藏高原,驱逐准噶尔势力,大获全胜。
随后康熙皇帝在西藏驻扎了4000军队,后来减少到了1000人。1728年雍正年间,西藏发生内乱,清军迅速平定叛乱,并取消当地一切的行政机构,并设置驻藏大臣,总揽的西藏地方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司法、外交等一切权利,标志着西藏正式并入大清的版图。而在南部沿海唯一没有被收复的台湾省,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收复。在1721年清军进藏的时候,曾经接到过西宁,西宁正是当时青海政权的政治中心。青海曾长期受到准噶尔的控制,但也曾接受大清的拉拢,一时间左右逢源。在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时,青海当地政权还主动帮助清军入藏。1723年,摇摆不定的青海政权突然帮助准噶尔对抗大清帝国,手握20万大军的青海政权并没有意识到清军的强大,仅仅半个月就被清军消灭,青海也随次并入大清帝国的版图。西域曾在西汉时期并入中国的版图,但在唐朝时期被吐蕃占据,随后与中原王朝中断联系长达上千年之久。
在清朝时期,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被后清排挤到西域的瓦拉蒙古,他们的后裔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这就是建立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花费70年在平定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以说是清朝建立之后到当时遇到最强大最头疼的对手之11755年准噶尔发生那段,乾隆皇帝趁机派兵攻占伊犁,1757年,乾隆皇帝再次兵分两路进军准噶尔,由于准噶尔内讧,加上当地瘟疫流行,使得清军兵不血刃的攻下了准噶尔,这次准噶尔并入了大清帝国的版图,乾隆皇帝认为这片土地属于故土新规,因此取名为新疆。此时大清帝国的疆域面积达到了1350多万平方公里,国力也空间的强大,直到清朝灭亡,领土面积也依然高达1135万平方公里,清朝也可以说是奠定了现代中国世界大国版图的基础。
在清代,谈到边疆的统一,往往称之为“拓展边疆”、“开疆拓土”。昭连在《啸亭杂录》中说:清朝“三载之间,拓地二万余里,天山雪窟,无不隶我版图”。1这里所说的“开疆拓土”,显然是在歌颂清王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功德。
入主北京后,清朝一边平叛全国各地的反抗势力,一边巩固和扩充边界 ,例如三次是对新疆用兵,成功的将新疆收复为中国的版图中,两次为对西藏用兵,清朝也由此巩固了对西藏 的统治。
清朝在入关以前已经统一了东北地区以及莫南蒙古地区。在打败了李自成入关以后,又灭了南明政权,基本上就占领了原明朝的领土汉地十八省,此时的清朝就在原有封建王朝的基础上已经扩大了很大领土面积。 清朝的扩张并未因此而停止,在鼎盛的康熙时期,清朝又收复了台湾,正式的把台湾也纳入了自己的领土范围,之后又击败了噶尔丹,使得漠北蒙古喀尔喀部也归顺于清朝。
新疆、西藏、台湾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史实
1、对新疆:
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清朝,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2、对西藏:
清朝,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新中国,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3、对台湾:
明末清初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1661-1662)。
新中国,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扩展资料
台湾问题的由来
最早出现于1955年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并因强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以至国际社会迄今。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有关,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再次把个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国人民利益之上;
这是他向来的做法,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还有重要因素是外国势力(美国、日本等)的介入。
大肆出卖国家利益也是蒋介石的向来的做法,早在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投降前一天,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为主要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946年1月6日当时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虽然对外蒙古的所谓投票有疑问,但还是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至此失去180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的中国华北变成内凹形,边境线后退内凹达千余公里,中国北部版图从饱满形状到弯月形状。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1945年10月25日 台湾正式回归祖国
人民网-人民日报:让世人更清楚地了解中国西藏的历史和现实
人民网-正确认识新疆历史问题
新疆:
公元640年,唐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702年武则天时期设立北庭都护府,来管理西域商旅贸易往来。
西藏:
唐朝的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少数民族事物,在西藏设立行政区,西藏正式归入中央。
台湾: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正式管理台湾和琉球群岛。
清朝1885年,设置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巡抚。
公元前60年,西汉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形式上属于中央管辖元朝在台湾设澎湖将军辖区,管理台湾及澎糊列岛,隶属江浙行省,正式行使管辖权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政院,正式对西藏行使管辖权
新疆
1西汉时,设西域都护,管辖新疆。2唐朝时,分别设立安息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3清朝设伊犁将军.
台湾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管理琉球。2元朝设澎湖巡检司。3清朝设台湾省,隶属福建省。4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西藏
1元朝设立宣政院2清朝设立驻藏大臣。3,1951年收复西藏回归祖国
清康熙年间在新疆设伊利将军,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天山
雍正年间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琉球(当时台湾被称为琉球)
文章标题: 都说满清误国,那中国当年的版图中新疆和台湾不是清朝时加强的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