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09 02:00: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在中国历史上,太子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有的忍辱负重,有的嚣张跋扈,只有一小部分能成为幸运儿,大部分都以悲惨的结局而收场。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太子,而是是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属于标准的嫡子。刘彻对这个儿子也是非常疼爱的,但是在汉武帝的晚年,刘彻受人蛊惑,对儿子刘据产生了怀疑。逼得刘据发动了政变,在政变失败以后,太子刘据被迫自杀。如果太子刘据没有自杀,那在汉武帝去世之后,汉朝很有可能开始新一轮的休养生息。刘据自杀以后,汉武帝非常后悔,特意建造了一座露台,追思自己这个儿子。汉武帝去世之后,年幼的汉昭帝继位,大将军霍光辅政。
隋炀帝杨广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清楚。起初,隋文帝的太子并不是杨广,而是老大杨勇。杨勇这个人也有一些毛病,但总体来说是合格的。但弟弟杨广利用了种种手段,最终被册封为太子。杨广上台以后,三次进攻高句丽,又开通大运河。搞得天下民怨沸腾,以至于出现了各种起义军。如果当年是太子杨勇继位,虽说隋朝可能没有大运河,但估计不会灭亡。如果隋朝没有灭亡,那也就没有老表李渊什么事情了。
玄武门之变是非常著名的,秦王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世民成为皇帝以后,自然是对哥哥李建成百般抹黑。其实,太子李建成根本没有那么不堪。从能力上来说,李建成自然比不过李世民。但李建成也不是废物,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建成也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如果当年是李建成继位,唐朝可能会向另一种角度发展。李世民发动政变之后,还霸占了自己的弟妹。
元朝一共统治了90年时间。其中忽必烈统治了30年,元顺帝统治了30年。中间的30年,一口气换了10个皇帝。其实,元朝有一个人物绕不开,那就是真金太子。真金太子是忽必烈的儿子,而且非常喜欢儒家文化。是当时汉臣们的代表人物。如果真金太子没有英年早逝,那元朝很有可能越来越文气。当年的辽国、金国,初期都是不可一世。但是到了后期都是文绉绉的(辽国甚至说自己不让于中华),同化越来越严重。
在明朝历史中,有一个人死的非常遗憾,那就是太子朱标。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太子。朱元璋非常疼爱这个儿子,刚刚登基就册封朱标为太子。公元1392年,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当时为了给孙子朱允炆扫清障碍,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大屠杀。最后将有能力的官员杀得干干净净,以至于朱棣造反以后,根本没有多少阻碍。如果当年朱标没有英年早逝,那朱元璋也没有必要大杀功臣。估计朱棣会老老实实做王爷,他没有造反的实力。
康熙晚期九王夺嫡的故事尽人皆知,在电视剧中,太子胤礽是因为勾引后妃,事情暴露以后想发动兵变,这才被康熙皇帝罢黜的。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胤礽是因为侵蚀属于康熙的权力,才最终遭到了康熙的反击。康熙皇帝的权力控制欲非常重,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祀都是犯了这方面的错误,以至于遭到父亲康熙的猜忌和清洗。
本文提到的十二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曾经混的很不错,结局也都不怎么好。一千八百年来,他们受到的讥笑很多,得到的理解很少。笔者认为,想要批评一个人,一定要先理解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因为人家没法反驳了就随便嬉笑怒骂。
一、大将军何进生卒:?-189年
职业:将领 权臣 外戚
主要成就:平定黄巾之乱
坑在哪里:在即将成为史上最成功外戚之时误判形势
何进原本是个杀猪的,其实杀猪这个职业也挺出人才的,前有樊哙,后有张飞,虽然都没什么文化,但是干这一行起码有力气也有弄俩闲钱儿,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想想何进的老爹二婚娶的可是带着拖油瓶的舞阳君,这在当时虽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但是条件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再加上史书上没有记载何进一家其他成员的职业,姑且可以认为,是何进通过杀猪养活了全家实现了脱贫致富。同父异母的妹妹能进宫,这个哥哥应该也是出钱打点过的。当上外戚之后的何进也不是一下子就从屠户变成大将军的,在郎中、将作大匠、河南尹的位置上都没有留下不良记录,文官撰写的史书向来对外戚宦官都很排斥,没有不良记录说明何进干的还是可以的。当上大将军时黄巾之乱已经爆发了,一上任就得处理这么大的事儿那是相当考验人的,而且不管怎么说黄巾之乱也是在何进领导下平定的,你能说何进是个草包吗?汉灵帝设立了西园八校尉以分何进兵权,何进却能把这伙人中的大部分收为己用共同对抗宦官集团,这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了。汉灵帝临终前想要废长立幼,委托宦官,西园八校尉之首的蹇硕诛杀何进,何进却在潘隐暗示下称病不入宫,顺利立自己的外甥刘辩为帝,说明何进还是挺有人缘的,至少比宦官有人缘。
到目前为止,何进已经成为外戚中的成功人物,东汉朝廷最有权势的人,达到了人生的顶点。下一步,他就可以实现东汉历代外戚的终极梦想,消灭宦官集团了。可是,宦官集团真的那么容易消灭吗?真的像曹操所说的,用一个狱吏就足够了吗?要这么说,东汉历代的外戚,大将军就都是 *** ?当然不是,十常侍不仅对何太后有救命之恩,而且何进的另一个妹妹就是十常侍之首张让的儿媳妇,外戚与宦官的关系那是空前的融洽,宦官主内,外戚主外,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一直以来,十常侍都是何进的恩人,盟友。为了独享权力果实,挥刀相向,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是那么容易下决心的。何进的盟友袁绍与宦官集团可半点羁绊都没有,一再地挑唆何进动手,同时献计召野战军进京向何太后施压,何进同意了。这个思路为什么能被何进采纳呢?我们不知道何进是怎么想的,但是这么干对何进来说有一个好处:他可以借刀杀人,对妹妹,对自己的良心都好交代一些,至于野战军嘛,用完了再赶出去就是了,毕竟何进掌握天下兵马大权,野战军能把他怎么地?何进进宫被伏击是因为情报工作没有做好,他想干什么十常侍知道,十常侍想杀他居然被蒙在鼓里。可是何进已经识破过一次这样的阴谋了,估计他觉得不会有人再用这种老掉牙的招数了,而且宫里有老妹儿,宫外全是自己的人马,他才不信有人敢把他怎么样了。他万万没想到十常侍根本不会别的招数,就是宫里埋伏这么一招,愿者上钩,二杆子精神大爆发,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外戚宦官鱼死网破的结果就是中央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中央军居然被碰巧捡到皇帝的董卓收编了。综合看何进的一生,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却在即将成为史上最成功外戚之时阴沟里翻船,由于他的一个不小心想当然,东汉王朝的威名坠地,三国乱世就此拉开了帷幕。
二、五世三公袁绍生卒:?-202年
职业:军阀
主要成就:消灭宦官集团 一度成为汉末最强军阀
坑在哪里: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用在袁绍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说起袁绍,总说他四世三公,其实袁绍强爷胜祖,不仅做到了大将军,将四世三公延续到五世纪三公更成为家族史上最有名气最有权势的人物。人们往往认为袁绍不过是仗着家族的余荫,但是袁家子孙多了去了,袁绍作为一个婢女生的儿子能够成为袁氏家族的头面人物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好吧?而且高干子弟虽然好风凭借力,但是在那伸手不见五指又特别流行沽名钓誉的的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甚至名士都比高干子弟吃香。在袁绍之前,袁家一直是在政界混,根本没掌过兵权,是袁绍凭借惊人的作秀能力和交际能力做到了西园八校尉的副首领,蹇硕死后成为首领。何进能够听从袁绍召外兵入朝的计谋说明袁绍很了解何进的心思,何进也很信任袁绍,虽然最终被认定为一个馊主意,但也能看出袁绍对朝廷一号人物的影响力。
消灭宦官后,袁绍没能继承何进的权力却让董卓捡了便宜,这也不能怪袁绍能力不足,只能说董卓运气太好,偏偏在来的路上捡到了皇帝和陈留王,有人指责袁绍消灭宦官之时没有注重皇帝的重要性,这也太苛责他了,皇宫那么大,兵荒马乱的,找不着皇帝太正常了。紧接着董卓掌控京师,欲行废立之事,《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当场爆发还能全身而退,董卓不敢杀他也不敢抓他还得给他个渤海太守,这也太小看董卓了。实际上袁绍哪有这么勇猛,他是表面上支持董卓才能偷跑出来的,加上袁氏家族大部分都在董卓手里,董卓才觉得袁绍可以拉拢,封他为渤海太守。没想到袁绍真是舍得一身剐,站稳脚跟立马起兵反董,估计是他觉得反正父母早就不在了,老婆孩子都好好的,非直系亲属他也不管了。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却没能成功消灭董卓这也怪不得袁绍,当时那个局势,各路诸侯各怀鬼胎,谁也没有压倒性的实力,盟主不过是挂个名,换谁谁也不行啊,不能因为袁绍后来失败了就处处吐槽吧。董卓之乱以后,袁绍鸠占鹊巢,夺取冀州,在追随者们的辅助下,先后击败公孙瓒、孔融、张燕等人,掌握了天下十三州中的青州、幽州、并州、冀州,拥有二十万大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的军阀,拥有了问鼎天下,一统江山的资本,走到了人生的顶点。皇帝从他眼皮底下过他都不去搭理,估计是他觉得凭借五世三公的影响力加上他的个人魅力已经足以改朝换代,没有傀儡皇帝不是一样统一四州了吗?董卓、李唷⒐汜倒是挟持天子了,不一样失败了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第一个成功案例,袁绍哪里想得到,小皇帝不仅是个麻烦,用好了还是块宝呢?不重视皇帝的感召力,的确是袁绍的一大失误,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袁绍毕竟是反董联盟的盟主出身,董卓立的这个小皇帝他是不感兴趣的,他想推举幽州牧刘虞为帝,没想到刘虞坚决不干。他又想自己做皇帝,秘密派人鼓吹,没想到手下几乎所有文官武将都反对,这时袁绍才意识到小皇帝的重要性,于是才急着对曹操动手,把皇帝抢到自己手里。可是曹操讨伐刘备时,许攸建议袁绍偷袭许都,袁绍竟然因为小儿子发烧拒绝出兵,而曹操在出兵之前就预料到了袁绍不会偷袭,这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纵观中国历史,我没见过这么伟大的父爱,也没见过这么邪门的预言,难道说袁绍的这个小儿子就生过一次病?还是经过这一 *** 训,袁绍才明白出不出兵和儿子痊不痊愈没有关系?反正袁绍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还完美地衬托出了曹操的明智。也许是因为袁绍此时还没把曹操太当回事儿,觉得区区一个兖州,说灭就灭了。于是沮授建议他打持久战,拖死曹操,袁绍觉得强弱悬殊,哪犯得着费这个劲,自己年纪也不小了,打个曹操都要拖上三年五载的,什么时候才能当上皇帝啊。就这样,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官渡之战开始了。
官渡之战中,派淳于琼守乌巢是一大败笔,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任务不交给河间四将――颜良、文丑、张A、高览中的一个而非要用淳于琼呢?因为支持袁绍做皇帝的只有淳于琼和郭图,袁绍对这两位是格外信任的,也就是因为这一点,郭图才能排挤田丰、沮授、许攸这几个明白人。可怜的袁绍,支持他做皇帝的偏偏是这俩货。在这俩货的活跃表现之后,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张A反水,官渡一战,想失败都难的袁绍就这样失败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再次重振旗鼓,与曹操爆发仓亭之战,这时袁绍手下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将了,主要谋士也损失了一半,毫无意外地再度大败。其实,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很有实力,可是他急于报仇雪恨,没能像曹操在赤壁之战后那样休养生息备战待敌,两次大败的打击使袁绍呕血而死,可即便在袁家元气大伤,兄弟睨于墙的情况下,曹操还要花上五年才能消灭袁家,足可见袁家的实力有多么雄厚。
袁绍的失败在于他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他早年的发迹是因为他的才能,但是他缺乏领导力,不能让手下尽情发挥,非要处处显得自己聪明,如果手下的主意比自己高明他就生气,拒不采纳。袁绍的兴衰说明了个人才能再大也只能称雄于一时,群策群力才是王道啊。
都说"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现在无论是拿起手机玩游戏,还是摸起纸牌斗地主,我们都怕遇到让人不省心的搭档。现在我们常抱怨玩游戏遇到"小学生",致使自己好好的一局游戏以失败告终。
而若还有机会,不少古人也会按捺不住,吐槽一下自己当初的"猪队友"。
我们熟悉的刺杀秦始皇的荆轲,要抱怨的自然是秦舞阳。而项羽、范增、苏我虾夷等人,也都有话说。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句话,熟悉《史记》的朋友大概都不会陌生。作为鸿门宴的缘由,刘邦的猪队友曹无伤,虽不见其人,却赚足了"风头"。然而鸿门宴之上的另两位重要人物,其实也和刘邦一样,深受猪队友之害。这两人,便是项羽和范增。
先说范增。他的猪队友,很明显,是项羽。
虽然范增以一个谋士的身份,以七十高龄,成为了项羽尊敬的谋臣,乃至亚父。但尊敬是一回事,项羽对这位谋臣的接受,又成了另一回事。
当初在鸿门宴上,范增就因要不要立刻杀掉刘邦而和项羽产生冲突。项羽听完刘邦一行人的解释,自然是觉得反正他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与其做出以多围少的不义之举,还不如等将来来场公平的对决。可范增站在谋臣的立场,当然不希望项羽刚愎自用的放虎归山。
这一次意见不合,还并非压死范增的那一根稻草。鸿门宴发生的两年后,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对峙。刘邦被切断补给,走投无路,不得已向项羽求和。这次,范增还是坚持一举消灭刘邦。项羽,终于愿意退一步,采纳范增的意见。
但刘邦终究不是直愣愣的毛头小子。面对加急攻来的项羽大军,他采纳了陈平的反间计。
当项羽对使者先行见到刘邦的时候,刘邦盛情款待使者。结果在使者坐定不久,刘邦问出这使者是项羽的使者,便装作很惊讶地说:"我还以为您是范增的使者,结果没想到是项羽的使者"。
不仅如此,刘邦还令人撤走佳肴,换上了粗茶淡饭,以此招待使者。
使者回去面见项羽,自然把这些事都告诉了上司。
自负如项羽,果然着了刘邦道。项羽开始相信,范增背叛了自己,不再站在自己这边,遂渐渐疏远范增。七十岁出山,范增也已一把年纪,又怎么受得了前路渺茫还被主上怀疑呢?一怒之下,范增告请辞官归乡。项羽当时也还没反应过来刘邦的计谋,带着一肚子气变放走了范增。结果在归乡路上,范增毒疮发作,加之气急攻心,便撒手人寰。
而气死了自己的好队友范增,项羽自己其实也没逃过猪队友的摧残。他的伯父项伯,和他简直"一脉相承",在害死自己人的路上也走得颇远。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