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朱元璋都说蒙元治国宽仁,为何不到百年失去天下,满清治国野蛮,为何坐稳江山三百年

时间: 2023-06-09 00:00: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朱元璋都说蒙元治国宽仁,为何不到百年失去天下,满清治国野蛮,为何坐稳江山三百年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宝训》中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有些让人费解的。有哪些让人费解的地方呢?

其一,我们知道,古代统治者都追求“德政”。尧舜时期的德政,是后期历代统治者的样板,是历代统治者积极追求的目标。如果某个皇帝实施德政,那么他在历史上必将留下令名,从而成为历代皇帝学习的榜样。比如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等,就被后世反复提起。既然德政很重要,宽厚仁爱很重要,反过来,严刑峻法与德政背道而驰,为何朱元璋还说元朝做得不对呢?

其二,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但是我们的感觉并非如此。元朝在中原建立统治以后,实际上对中原及南方的老百姓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他们把老百姓分成四等人,对最后一等的南方汉人,让他们完全失去进入上流社会的资格。还有,元朝严格管控武器,很多人家需要共用一把菜刀。所有这些,都是元朝管理严格的表现,为什么朱元璋反而认为,元朝的管理很宽松呢?这不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吗?

那么,是不是朱元璋说错了呢?其实,朱元璋说得并没有错。我们可以先看一个事实。元朝建国才80多年就灭了,这个时间段,在其它大统一的朝代,比如汉朝、唐朝等等时期,都是国家欣欣向荣的时期。汉朝第80多年,正是汉武帝时期,国力向上持续发展,不过还没到最高峰。唐朝第80多年,是武则天时期,也是个往后来的开元盛世挺进的生长时期。哪怕是宋朝,也是宋仁宗时期,一派繁盛的景象。然而元朝这时候却进入崩溃阶段。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元朝统治者根本就没有办法禁止。

如果管理不是太宽了,为什么国家会走向分解,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朝廷的军队根本就控制不了局势?元朝要不宽,能出现这种情况吗?那么,本来元朝对国家进行严格管控,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却是“宽”的效果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社会纲常废弃。元朝并不是没有规章制度,并不是没有法律条文。这些东西其实非常多,对全国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但是,有一样东西缺乏,就使得规章制度的实施大打折扣。缺乏的这个东西,就是社会的纲常伦理。从汉朝开始,当国家统治者是汉人的时候,是一直十分重视纲常伦理建设的。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方式,规范社会秩序。

这其实也是一种统治,叫做礼教统治。但是元朝统治者,由于是从游牧民族走过来的,又在国内实行四等人制度,因此,以前的纲常伦理,在这里就不起作用了。然而,元朝统治者又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纲常能力制度。也就是说,元朝统治者基本上放弃了礼教统治。本来需要法治和礼治双管齐下才起作用的,变成只有法治(还是缺乏法理的不健全的法治),国家的治理是不是就显得很松散(或者叫做“宽”)呢?

二、朝廷吏治腐败。元朝还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吏治腐败。由于蒙古人以及色目人具有很大的特权,因此,他们生下来就具有一种天然的权力。他们不用十年寒窗,不用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官职,获得权力。而且,整个官场上,利益集团相互勾结,关系盘根错节,因此更加腐败。中国古代皇权社会,要能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往往需要中央集权。在强大的皇帝以及中央集权的高压下,全国各地的吏治,可以得到极大的整肃。但是,元朝恰恰缺乏这样强有力的皇帝。

除了开国皇帝忽必烈外,后面的皇帝能力都不足。而且,整个朝廷和皇室一直处在勾心斗角之中。到元朝末年元惠宗在台上的时候,以至于皇后、皇帝、太子、丞相之间还斗成一锅粥。如此一来,地方上就完全缺乏治理,吏治腐败现象就很盛行了。

三、国家缺乏信任机制。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由于整个朝廷及其官僚体制,和老百姓之间,形成鲜明对立的两个团体,官吏不相信百姓,百姓不相信官吏,官吏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严重对立和撕裂。如果是官吏和百姓能够互相信任,一般情况下,农民起义就无法壮大。

比如宋朝的时候,虽然有非常多的农民起义,但是农民起义从来就没有发展壮大过,很多可能在苗头阶段,就被人告密,或者受到招安,而被朝廷给消解了。但是元朝因为缺乏相互信任,以至于农民起义蔓延起来后,一下子就变成了全国性的行动。这也是元朝管理“以宽失天下”的表现。(参考资料:《元史》《明太祖宝训》)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呢?

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明太祖宝训》

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

上面这两句话是出自朱元璋之口,意思是说元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实在是因为太宽。其实不仅仅是朱元璋,明朝的很多大臣也是持有相同的意见:

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见也。

公志在澄清天下,乃言于上曰:“宋元以来,宽纵日久。

类似这样对于元朝的评论,在明朝初年的很多文献中都有出现。如果单独从这几句话来看,元朝的宽似乎都是在刑法上面,其实不仅是如此。

元朝“宽”在帝位继承:元朝作为蒙古人建立起来的国家,也是一个在马背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打天下可以在马背上,但是做天下就不可以了。

元朝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并没有治理农耕文明的政治体系。所以别看他是一统天下,但是治理方面确实混乱不堪,尤其是在可汗位置的传习上面。

历往朝代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就算你是再有钱再有权势,只要不是皇帝的儿子,你都没办法继承。但是元朝不一样,每次可汗驾崩,都要争的头破血流,在草原的时候就已如此。

元朝宽在“税赋”:因为南宋作为元朝最后攻克下来的王朝,为了拉拢这一批人,他们大规模减少南宋地区人的税赋。就有了下面这段历史记载:

自唐以来,江南号为殷富。宋时亩税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税无过亩三升,吴民大乐业,元统、至元之间,吴中富盛闻天下。资料为证!

这样似乎很好啊,但是你得看是谁来收租!刚开始还是元朝的政府,但是后来就又成为了个人?这个个人是谁?一般是地方豪强,但是最多的还是元朝安排在某个地区的第一等人。

如果上行下效还好,关键是做不到。上面减税了,但是收着收着感觉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因为地方豪强加税。但是为何还有“吴中富盛闻天下”? 这里的吴中富全部都是上层,苦的还是百姓。

元朝宽在“刑罚”:古代没有完善的法律,为了以正视听,只能加大刑罚来减少犯罪。比如说1263年一年,某地区记录在册的死刑犯在7个人。

不是说元朝残酷吗?怎么这么好?原来蒙古人虽然看不起“南人、汉人”,但是不代表不需要他们支持。之前是打天下,可以屠城。现在是守天下,子民就是自己的战力。

还有后来和珅提出来的议罪银制度,其实最早是来自于元朝这里。只要你犯了罪,只需要相应的钱来赎罪就好了,最后苦的还是底层人。就算是后来南方大乱,上层元朝还没有多少严酷的刑罚。

(元朝是少有的没有文字狱的朝代,也很少有人是因为谏言被杀头。)

元朝宽在治理:其实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元朝初年,元朝的行政实权,很大一部分都在汉人手上。一是为了拉拢当时的汉人,二是游牧文明管理农耕文明还是有差异的。

但是因为1259年李璮造反,最后才被重新收回到蒙古人手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元朝皇帝,都是视汉人为眼中钉。

比如说后来的仁宗、英宗和文宗就会重用汉臣,而武宗则是打压,他在位时期顶级的臣子当中,只有一个是汉人。

不同的政治团体,出谋划策的内容肯定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政策摇摆不定。一会对汉人好,一会对汉人差。

但是差的时候还是居多,因此矛盾越积越多。到了元朝末年就算是全部汉臣集团,也已经回天乏术了。为何这么说?和狼来了道理一致!

比如某个皇帝时期,汉人集团掌控实权,对汉人政策大好。但是宏观调控一般是十几年才显示出来效果,还没有成果的时候,皇帝驾崩了,新的集团出现。

原先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点好感,随着蒙古人集团横行,又重新回到最初,甚至是更差。毕竟差了给了点好处会感恩戴德,好了稍微差一点就会哭爹骂娘。

总而言之,元朝一宽在继承,顶级管理混乱;二宽在税赋,初衷好结果差;三宽在刑罚,让人不知畏惧;三宽在管理,民众哀声怨道!

在元朝对于要执行死刑的囚犯,往往是都不执行的,都让他们老死在监狱里,对那些父母的囚犯,会让他们回家赡养父母,对那些对抗官府的人,都是关一下就放了,而且元朝不支持拷打犯人。元朝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上也很宽松。
它的国土面积阔与宽广,但又缺乏一定的仁义正直,受到了天下人民的反抗,所以元朝就了天下
元朝宽在税收上,元朝为了拉拢南宋人,他们大规模减少南宋地区的人员税费。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宽仁”的意思是“实行仁政,法律宽松”。而“宽”的意思是“治理混乱,吏治不清”。
他们入主中原以后,并没有完全接纳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德律法体系。也没有去在固定地理空间之内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和政治体系。
元朝的赋税制度本质上实行的“经理制”,朝廷将收缴赋税的权力下放给中亚商人,然后再从中亚商人手里获取支持对外战争的金钱。这就导致了官员和商人之间沆瀣一气,税收名目混乱不清,多如牛毛。
元朝的宽仁是对官员和蒙古人,他们享有特权导致了不平等。蒙古人和汉人犯同样的错误,汉人可能会砍头,蒙古人顶多会抽几鞭子。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朱元璋口中的这个宽,和我们现代理解意义上的宽的区别,举一个极佳的例子,元朝建立之后,对于南方广阔的田地有过幻想,什么样子的幻想呢?元朝打算把南方作为放牧的好去处。至于原来以耕作为生的汉人怎么办,并不关心。

我们从这一个极小的例子便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元人的宽可能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宽,意思大为不同,现代意义上的宽,是指这个人宽容大度,能够理解别人,如果是国家层面的宽,那应该是对民众好,有优惠政策。而元朝廷确实没有以上任何相似的地方,这个宽应该是对汉人管理混乱,宽散无章。

先说宽容大度,很多人认为元朝不兴文字狱其实反应了元朝的宽如大地的心胸和包容并蓄的气派。元朝真的不兴文字狱吗?其实也有,只不过可能不怎么为人所知道,投降元朝许多年的宋代末代皇帝,出家西藏许多年后尚且稍微因为所做诗文有一点怀恋旧国的意思,而被元朝统治者杀害。

像这样的,如此行径,哪里宽容大度、包容并蓄了?至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掀起文字狱其实更能说明元朝统治者的故步自封和拒绝宽容包容的真实态度。

元朝统治者拒绝汉化,并且将汉人严格限制,不允许汉人做许多事情,关于汉人当中的文化人,元朝直接废弃了科举,让这些文化人失去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机遇,追到根子上,元朝人对自己的文化极度不自信,生怕重复了辽金的历史,被汉化之后迅速腐败无能,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

再说元朝对待被统治者的态度,前文说了,元朝积极限制汉人的行为,文人不能参加科举比杀了他们还要狠,所以有元一代,文人们只能把一腔热血与愤怒付诸笔端,留下来了著名的元曲。

要不是没有上升空间,他们怎么可能去写这些供人瓦舍听戏的剧本呢?文人这么惨,普通人也不好过。由于元人是游牧民族,对于如何统治传统农耕民族没有经验,而又坚决拒绝汉人文人插手,所以他们才会有许多奇思妙想——杀光那些南方的汉人,然后在南方放牧。

对于南方的百姓,元人从来不把他们放在心上,传统中华朝廷,不可能会放弃南方这些个赋税重地,而元朝直接不管南方的农业税,广设商业关税,普遍任用色目人和蒙古人担任长官,这些人甚至与汉人语言不通,造成了许多难堪的局面。

从来不把汉人百姓当人看的元朝廷,在有关汉人百姓的详情政策上那也是尽可能的松松散散 ,就连法律也是鼓励歧视汉人子民的,这在当时简直不可思议。

元末农民起义刚刚开始的时候,元朝依然是这个样子,对于已经打成一锅粥的南方还在考虑干脆把南方分封给某个起义军——比如说朱元璋。

这种思维逻辑就基于长期忽视南方,对南方管理不够,基本上是习惯让南方自治,南方的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乘机夺得了对南方贫困农民的统治与压榨,因此,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就一反元朝的这些弊端,严格管理,元朝时期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的好日子一去不复了。

元朝的“宽仁”主要体现在刑罚和思想方面的管控,接下来细说在里面的“宽仁”。

1、刑罚上,刑罚上的惩罚可以反映一个政权是否宽松的很重要标准。比如秦的商鞅变法,那时候秦可谓是十分严厉,历史上很有名。商鞅在刑罚方面提出了“商鞅连坐法”。这个的意思是,一个人有罪,无人连坐。在作战时,五个人编为一组,一人逃亡,另外四个人都要受到处罚。如果犯罪了,最亲密的家人可能受到遭殃。以至于商鞅之后被自己制定的法律所残忍致死。

再谈到正题,元朝的刑罚可谓是宽松。元朝的皇帝忽必烈曾对宰相说:“一个人如果犯下了滔天大罪,使得你盛怒,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下决策处决他。三天之后再和我说这件事,以免错杀了好人。“。忽必烈对宰相说的话,体现了他刑罚上的理智,切勿在受到情绪干扰的情况下使用刑罚。另外还有一件事,忽必烈在处理犯人时,比如犯人需要受到100个板子,忽必烈会给犯人减少到97个。对于减少到三个,忽必烈是这样解释的:“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这种体现了他对刑罚的宽松思想,这不仅是反映忽必烈本人的态度,其实也是反映当时元朝上上下下对于刑罚的态度。忽必烈本人对其“大一统”,严苛的统治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宽仁”处理朝政才是对的选择。

另外刑罚上还有一个数据,就拿死刑犯的判决来说,根据数据记载,宋代执行死刑犯最多的一年处理了2560人,而相比较之元朝,最多的一年仅有278人。而且元朝的领土面积,人口规模相比较之宋代都是元朝占优。元朝还有民族不平等的情况,色目人,蒙古人,汉人等等划分严重,这种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下,依然是元朝刑罚方面最多一年仅278人,可见元朝法律之宽松。

2、思想上,思想十分反映一个国家对于政权的态度,诸如最严苛的秦朝的“焚书坑儒”,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大型文字狱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在历史上,我国各朝代对于思想管控的重视。

而在元朝,对于思想管控并不严,比如南宋的郑思肖公然发表文章,大赞日本打败元朝入侵,这事当然被当时朝政知道了,但是他并没有什么事。元朝的宗教也很开放,如全真道,禅宗,密宗,基督教景教派,伊斯蓝教,白莲教,拜火教,儒教 ,百花齐放。

当时元朝,宗教林立

在元朝多见讽刺的元词,比如著名的关汉卿的窦娥冤,张养浩的潼关怀古。这件事要是放在明清可能都是死罪一条,不可能还相安无事。

最后,元朝采取“宽仁”的态度处理朝政,一方面小编觉得是因为元朝的土地实在是太大了,根本无暇管理,而且元朝政府天天想着征服,并不花重心思,想着如何去维护。明朝朱元璋评论:“元以宽仁失天下”。真是一针见血,看出来元朝的毛病,之后朱元璋的明朝又开始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甚至取消了宰相等等。

这个说的是对上层人宽仁,就是官府宽仁,对有钱人宽仁,对底层老百姓残暴,朱元璋父母和兄弟姐妹死了,都没有地方安葬,也没有钱安葬,这是对朱元璋刺激很大,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所以朱元璋上台后,对官员很严厉残暴,几乎达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对老百姓很好,但是总结元朝覆灭的教训!但历史是知识分子写的,所以知识分子主要是官府人士和有钱的人的代表,所以他们对朱元璋没有好感,丑化朱元璋!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元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由蒙古族建立,定都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国祚(1271年一1368年)总共98年,十一位皇帝。

元朝将民族分为四等制,按等级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南人,汉人。蒙古人占据统治者地位,色目人为剥削者地位,南人和汉人处于被剥削和被奴役的地位。需要说明的是,朱元璋所指的“宽仁失天下",不是指元朝对平民百姓的宽容而是指对贵族统治阶级的宽容。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对丞相说:如果我盛怒之下让你去杀人,你不要执行,等3天后再说。还有一说:杖责犯人时比规定的总数要少3下,说什么天饶一下,地饶一下,我饶一下。如果说在元初忽必烈时期为了稳固政权的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平息蒙古铁骑对汉民族的血腥屠杀而采取的一些收买人心的举措也有可能,但自元世祖后还有此说法吗?

《元史》记载:1295年,太子立,是为成宗,本于惯例,厚赐诸王,驸马,所谓赐金一者,加四为五;隐逸者,加二为三。可以看到,向这样大肆封赏皇室宗族的事情已形成规制,习以为常,元朝每位新皇登基皆是如此,以至于“库府所余用尽"。

其实,作为外族统治者,为了维护中央统治集权必须拉扰厚待贵族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维护他们作为剥削阶级的主导地位,这同中原王朝的分封制是一个道理。不同的是由于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缺乏良好的文化根基,统治手段过去简单粗暴。而中原王朝以儒家学说的忠、孝、仁、义为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规范民众的思想准则。所以游牧民族的异族统治阶级与农耕文明的汉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尖锐的,不可调和的。

我们看看元朝当时所信奉的喇嘛教在社会中的地位。世祖时期,江南释教总督(可能是指布教头目),带领手下明目张胆地挖掘宋朝皇帝及重臣的坟墓,盗取其中的金银财宝,并杀害平民,掠夺财物,抢夺民间美女奸淫,地方官府不敢过问,上诉朝庭,帝“诏释不问"。

意思是皇帝说:“不要管他"。这就是所谓的法制吗?我们在通过一件小事看看汉人当时的社会地位:大汗待卫旧称怯薛,凡一万人,护卫天子,管理杂务,皆蒙古人,继有色目人,汉人后亦投充。武宗,文宗皆汰汉人,并令:各宿卫若复容匿汉人者,罚其长官。意思是作为皇帝的待卫称为怯薛部队都是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掌管,而且皇帝讨厌汉人,若发现卫队中有汉人充当,惩罚卫队长官。

另外,元朝中书省发往各地的通告明确规定:凡遇到蒙古人员过往,汉人应当准备粥饭供应并安顿住宿。如果发生争执,蒙古人殴打汉人不得还手,如汉人将蒙古人殴伤或致死者,严刑处死。在民生方面,蒙古权势官宦之家垄断商业,哄抬物价,并放高利贷。中书省规定:到期无钱归还者,除本金之外,按时间累加利息,并可将人口,马匹,房产一并没收。并将欠债人的老婆、小孩、女儿、拖走在脸上刺字贩给蒙古人为奴。这些都是蒙古统治者的特权。

1329年,河南发生大旱,元朝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非但不开仓救济灾民,依然横征暴敛,导致饥民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为防止人民起义反抗暴政,元顺帝还下旨禁止汉人私藏任何铁器及私自购买贮藏兵器及骡马。

中原王朝有句古话说得好:“民可载舟,也可覆舟。"游牧民族凭蛮力夺得中原天下,只知道一昧的维护自已的贵族利益,肆意践踏汉民族的人格和尊严,导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严重对立,社会经济和民生凋敝,民众无法生存,只有起义推翻元朝统治者的暴政。朱元璋所说的“元以宽仁失天下",就是指元朝统治者对统治阶级内部的宽仁,而不是指劳苦大众。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呢?

明朝立国之后,朱元璋和众多大臣讨论元朝为什么失去天下,最终大家一致确定元朝失去天下是因为政令过于宽仁。《明太祖宝训》中曾说;

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老朱说完后,刘伯温、宋濂等人对老朱的见解也表示了赞同。那么元朝的法律真的宽仁吗?

首先给大家讲几个典型的事件。蒙古建国初期非常崇拜各种宗教,尤其是佛教,为此元朝立国之初还专门设立了“国师”的职位,而且元朝政府还在被征服的土地上设置了专门的官职听命于国师。国师在当时的地位非常高,每次朝会的时候,除皇帝之外,他们是唯一有专座的人员。

忽必烈的国师叫做八思巴,八思巴有一名弟子叫做杨琏真迦,这个人是元朝江南佛教的都总统[大总管],统领江南佛教。

当时杨琏真迦手中握有巨大的权力,所以横行无忌,胆大妄为。在江南地区纠集了一批土匪恶霸,每天的工作就是公然盗掘南宋的帝王陵以及大臣墓葬,一共挖掘了110多座。

除了公然破坏南宋陵墓外,杨琏真迦还在江南地区欺男霸女,夺取了别人大量的珍宝以及美女。他也因此获得了金1700两,银6800两,土地23000亩。玉器、珍珠更是数不胜数。另外杨琏真迦与他的“佛教弟子”在抢夺别人财物时发生争执,他还命人打死了4个人。

除了杨琏真迦之外,佛教一些小头目也是如此作风。元朝上都有一个开元寺,寺庙里的和尚入室抢劫别人用来越冬取暖的木柴,百姓迫于无奈选择到上都留守李壁处告状。结果开元寺的一大群和尚竟然拿着棍棒闯入府衙,按住李壁的头就是一顿胖揍,胖揍之后还把上都留守李壁囚禁到了开元寺。

元朝的僧人这么狂妄,元朝的皇帝听说后会怎样呢?答案是没事。元朝皇帝的一般做法是“诏释不问”,后来还下旨;

凡民殴西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断其舌

这也就是说,元朝皇帝不仅对僧人横行无忌不管不顾,而且还下令保护他们。如果有人殴打西僧则砍下他的手,如果有人污蔑他们,就割掉他们的舌头。

除了佛教之外,元朝皇帝对蒙古人也非常的“宽仁”。比如任命官员时,蒙古人可以做“达鲁花赤”,掌管当地军政、民政和司法系统,当然他们也负责监督被任命为总管的当地汉族官员。

再说一下网上传闻的蒙古人打死一个汉人只用赔一头驴的事,实际上这个说法确实是子虚乌有,因为《元史·刑法志》中明确记载;

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

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

这也就是说,蒙古人殴打汉人可以,汉人是不能殴打蒙古人的。另外,如果蒙古人将汉人殴打致死不用赔驴,只用赔偿丧葬费即可,至于丧葬费是否超过了一头驴的价值就不知道了。

说到这儿大家看明白了吧,元朝的法律是对那些“特权阶层”的宽仁,宽仁到了超出我们的想象。

那么元朝为什么会对这些特权阶层如此宽仁呢?

元朝立国虽然在马背上夺天下,但却不能在马背上治天下。统一中原后,他们同样需要考虑人心向背的问题,所以为了治理天下,他们选择纵容一些特权阶层,让这些特权阶层成为他们代言人,替他们治理天下。

所以这些特权阶层获得权力后,开始玩命的压榨百姓,毕竟天下不是自己家的,谁肯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一时间僧人、道士、官员开始死命的敛财,为此甚至连脸都不要了。1303年时,元成宗曾经整治了一次贪污行为,一次性查出来了18473名贪官污吏。此时还是元朝初年,以此可见元朝政策的“宽仁”。

老朱立国之后,发现了元朝失天下的根本原因,所以拼命的集权,并且制定了严刑峻法,防止官员搜刮民脂民膏。贪污超过60两就会被处死,也正是因此才处决了一批贪赃枉法的淮西勋贵,让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洪武25年时,明朝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元朝鼎盛时300多万户。

当然,处决了一定数量贪赃枉法的淮西勋贵后,老朱也背上了屠杀功臣的骂名。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文章标题: 朱元璋都说蒙元治国宽仁,为何不到百年失去天下,满清治国野蛮,为何坐稳江山三百年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2251.html
文章标签:治国  宽仁  江山  都说  满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