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朱(郑)成功

时间: 2023-06-08 20:01: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如何评价朱(郑)成功

郑成功明明被赐了朱姓,为什么最后不叫朱成功?

实际上历史上很多受帝王喜爱的臣子都会被帝王授予姓氏,以表彰对他们的宠爱。毕竟能够挂上国姓,这个对一个人这样都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而在明朝时期的郑成功就被隆武帝赐予了国姓朱姓,叫做朱成功,大家都称他为国姓爷。这个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赏赐,也并不是强制的一定要让他叫做朱成功,而是对他的一种封赏。因此的话中谈死郑成功的这个人姓名的话还是会叫郑成功,而朱成功就成了他的一种荣誉称号。

郑成功是当时明朝抗击清朝攻击的一个主力军,他抵抗清军过程的表现非常的优秀。隆武帝对他很是喜爱和欣赏。甚至的话隆武帝还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嫁给了郑成功,并且的话还是亲自给他冠上国姓。可以看得出这个帝王对他是掏心掏肺的喜爱的。而他的一生也基本上是献给了抗击清朝军队的战场上。

郑成功在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伟大的贡献,实际上就是收复的台湾这块领地。而他收复后当时的台湾实际上是非常的落后的,在郑成功的带领下,那边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的话还发展了台湾那一边的教育制度,让大陆这边对台湾进行友好的合作。而在他的努力下,台湾的资源不断地被开发成为了一个富饶的地方。

但是郑成功的下场实际上是比较凄凉的,他离世的时候也才39岁的年纪而已。根据记载的话他的死亡应该是被人下毒,再加上外界的笔记从而导致毒发身亡的。他在中毒的期间,由于听到自己的儿子和其乳母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再加上当时敌方军队传来的恶耗,双重打击之下气急攻心的他一下子就去世了。

郑成功明明被赐了朱姓却不叫朱成功,是因为他不想忘本,也让皇帝认为他并没有僭越之心。
郑成功明明被赐了朱姓,最后却不叫朱成功,是因为他更加喜欢郑这个姓氏的称呼,所以叫郑成功。
那是因为郑成功他收复台湾之后,听说明朝灭亡了,迫不得已在台湾自立为王,就改回了自己原来的姓氏。

郑成功的资料

郑成功的资料,短100字左右!
民族英雄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
郑成功,乳名福松,原名森,字名俨,号大木。祖先来自光州固始县(今河南首潢州县),而后迁至福建,再至广东潮州,最后定居於泉州南安县,其父亲郑芝龙因来往於中日之间经商,成为巨商,而后与平户侯之家臣田川某之女(为郑成功之母亲)结婚,并於一六二四年(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阳历八月二十七日)生郑成功於日本平户千里滨,一六六二年(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五月八日(阳六月二十三日镇) 死於台湾台南,共活三十九岁。

民族英雄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1624年—1662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于台湾台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
郑成功(1624年—1662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民族英雄。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于台湾台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于台湾台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

生平
郑成功的父亲为郑芝龙,受明朝朝廷招安前为一海盗首领。母亲是日本女子田川松,明天启四年(1624年,日本宽永元年)农历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在日本平户海滨产下郑成功。七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1630年郑芝龙将他带回南安教养,因受限于日本禁止女人离境的规定,故田川氏并未随行,郑芝龙延聘儒士教育郑成功,以便争取科考功名。先世自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潢州县]入闽,居漳州,再移粤之潮州,至始祖隐石公,复居泉州南安县。七岁回中国后,十五岁考中秀才,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这样的乱世里郑成功入南京国子监太学读书,拜当时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为师。
郑成功
郑成功(1624年—1662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民族英雄。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于台湾台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

生平

郑成功的父亲为郑芝龙,受明朝朝廷招安前为一海盗首领。母亲是日本女子田川松,明天启四年(1624年,日本宽永元年)农历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在日本平户海滨产下郑成功,因此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七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1630年郑芝龙将他带回南安教养,因受限于日本禁止女人离境的规定,故田川氏并未随行,郑芝龙延聘儒士教育郑成功,以便争取科考功名。先世自光州固始县[今河南首潢州县]入闽,居漳州,再移粤之潮州,至始祖隐石公,复居泉州南安县。七岁回中国后,十五岁考中秀才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这样的乱世里郑成功入南京国子监太学读书,拜当时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为师。

郑成功有四弟。唯一同母的是终身未曾离开日本的七左卫门(又名田川次郎左卫门),目前还有后人在日本。

反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东进台湾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于是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干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评价

郑成功接收父亲的兵力,成员多是盗贼出身,于是郑成功一直是“强人统治”,“严刑峻法”,极少接受属下的意见。然而他的文人背景却也能让他以德服众,同时也有助于他对商业方面的经营,创造出胜过他父亲的局面。

因郑成功为汉和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

台湾日治时期,日人拆除为数不少的汉人庙宇。但位于台南,清代设立祭拜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祠所幸被保存。并另在旁兴建和风建筑“开山神社”,亦供奉郑氏,形成双庙格局。直至战后,开山神社遭拆除,延平郡王祠则将原先闽式建筑整修为北方朝廷式。

中国把郑成功看作从荷兰人手上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日本则把郑成功看成第一个日裔子孙经营台湾的例子,而台湾则把郑成功看成汉人脱离中国统治,移民台湾,建立新天地的典范。

郑成功少年时被赐国姓,与父决裂坚守自己朱姓

1645年6月, *** 辣、明晃晃的福州,一名21岁的郑姓少年,在一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吵嚷中,莫名其妙地被改姓“朱”,原本好写好记的三个“木”字的名“森”,改为“成功”。

只过了一年,1646年8月,那个给郑姓少年赐“国姓”的皇帝,在逃亡路上,被一群拖着长辫子的大兵给砍死了。而那个国姓少年继续追随这个姓“朱”的政权,以“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在安平、金门一带和这群长辫子的大兵真刀真枪地火拼。1650年中秋,他来到厦门,就不想走了,革命需要根据地啊。

事实上,自从那个赐“国姓”的皇帝被砍死之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琢磨着换个地方混了。他想到那帮更强悍的长辫子大兵的堂口,想拉儿子一起去,没想到这个郑姓少年逃到金门,与父亲决裂,他执意坚守自己的国姓“朱”。史书上说,这个国姓少年于“丁亥(1647年)春,移泊鼓浪屿,与厦门相望”。——在这个现代人只知道弹钢琴的漂亮小岛上,小小少年正带着一帮兄弟大刀长矛地苦练哩。

国姓少年个人魅力是一码事,兄弟们感情好是一码事,可饭得吃、枪得买、船得造,没钱是万万不行的。自他的父亲换了堂口之后,郑家的地盘被家族成员或以前的一些兄弟占据。当时的厦门是沿海对外贸易的最佳地点,却为郑彩、郑联兄弟所据。朱成功几次攻城略地均告失利,面临着没有根据地的困难,“莫能展其所为”。一大帮兄弟只得在安平或在厦门小岛鼓浪屿、镇海卫到海澄(今龙海)一带的海岛上苦练拳脚,等待时机。

朱成功手下有一位玉树临风的左先锋,名叫施琅,他说,对付郑联不一定要硬打,用点小计策就能搞掂。施琅说,郑联是酒色之徒、无谋之辈,国姓爷只要带4只大船寄泊在鼓浪屿,他见您船少,一定不会猜疑;其余的船只陆续假装成商船,或寄泊在岛美、浯屿,或寄泊于大担、白石头,或从鼓浪屿转入崎尾,或直接入港寄碇在厦门港水仙宫前。国姓爷带一两个人登岸拜谒,语言谦恭些,再送千石大米给郑联,郑联必喜而不疑,再找准时机突袭、吃掉他。

朱成功为这个计谋点赞,随即选精兵500名,配船4只,从广东揭阳扬帆出发,依计而行。1650年八月十五日晚上,郑联与兄弟们大摆宴席,彻夜狂欢,嗨到停不下来。按厦门风俗,中秋是非常重要、热闹的节日,足足要庆祝一个月,“是月,街市及乡村皆演戏,祀土地之神,周一月而后已。”二更鼓后,朱成功的船只到达厦门。次日早上,朱成功带亲随前来拜见,郑联见他谦恭有礼,看上去对厦门这个堂口也无非分之想,更是不加在意。

看郑联不防备自己,朱成功便密令手下诸船陆续进港,悄悄紧靠郑联所属船只,约好到时以听炮声为号,一齐动手。首先砍死了郑联,随后一举控制郑联的全部兵马,“海上军皆属焉,可四万余人。”朱成功一下子就拥有了4万多兄弟的大堂口——厦门。

朱成功取得厦门港,终于有了一个开展海上贸易的基地,实现他“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进战退守绰绰余裕”的经济战略规划,可以从容筹粮积饷,制造船械。从军事上讲,厦门地处海疆要地,“处泉漳之交,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十闽之保障,海疆之要区也”,便于朱成功发展水师,不再打“游击”了,他有了一个经营海上贸易,直至 *** 的稳固基地。

从1650年的那个中秋开始,朱成功在厦门待了整整11年。当然,朱成功职业生涯最高峰出现在离开厦门、登上台湾岛的那一刹那,就在当年(1662年),朱成功变成了那个家喻户晓、地球人都知道的英雄——郑成功。也就在当年,朱成功在台湾逝世,盖棺定论,尘埃落定——“郑成功”的名头永远地盖过了“朱成功”。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朱(郑)成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2249.html
文章标签:评价  成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