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06 15:00: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隋唐时期,新兴的封建王族统治者与影响中国二百多年的关陇贵族之间不断产生各种冲突,面对这种情况,最高统治者不断采取措施试图巩固自身统治。
如唐太宗改写《氏族志》等措施,但收效甚微,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思考为何关陇贵族的力量如此雄厚而难以拔除?
而后为何随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却能迅速削弱甚至铲除绝大部分关陇贵族势力?
关陇集团,亦称关陇六镇集团或六镇胡汉关陇集团,是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总称,这个集团最早起源于东西魏争夺战中宇文泰的八柱国。
世族门阀权力的不断扩大必定影响封建王权的力量。隋唐时期是身份制社会,世族大家在社会上有着很高的威望。
当时有五姓七望地位最为显赫,在唐朝,很多人都以中进士,娶五姓女为荣,进士被称为白衣公卿,而娶五姓女则更是荣耀之事。
尽管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已被废除,科举制开始实行,世族势力开始衰落,皇权得到巩固,但是人们的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转变依然很慢,旧贵族依然保持着很高的荣誉,封建王权与门阀世族势力矛盾日益显著。
为了提高皇族的地位,贞观年间唐太宗下令修订《氏族志》,并在其干预下将李唐皇族列为最高等,外戚后族为第二等,原本的望族如山东高门博陵崔氏等依次后排。
但在人们普遍看来,崔氏还是一等,并且新贵族与旧门阀继续通过联姻等手段相联系,唐太祖削弱贵族势力的目标仍未实现。
武则天家族的崛起
武则天出生于山西文水,在武则天父辈的时期,文水武氏还是介乎大族与百姓之间的小姓,社会地位并不显著,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商人出身,利用隋炀帝好大喜功、广修离宫别馆的契机,销售目测,富甲一方。
但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下,商人地位极其低下,为改变这种身份地位他选择从军。后来又倾家荡产跟李渊起兵,主持军需,被李渊赏识,成为三品工部尚书。
但商人出身的身份,让他备受同僚轻视,为改变政治地位,由唐高祖李渊做主娶了隋朝四贵之一的杨雄的侄女,杨达的女儿,逐渐向大族靠拢。后任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家族地位逐渐提高。
家族地位对武则天称后的影响
武则天从她最初争夺后位开始,一直到登基,她都念念不忘将武氏地位提高。
武则天正督导后位时的对手王皇后的家族是太原王氏。王氏是显赫的五姓七望之一,是当时贵族中的贵族。
在帝制时代,特别是贵族对政治还有这显著影响的隋唐时期,皇帝和贵族的通婚不仅是简单的婚姻关系,更是以婚姻形势缔造的盟友关系,维护着封建王权的统治。
武氏家族虽不断向贵族靠拢,但仍为被大多数人认同,且武氏家族力量亦不足与王氏抗衡。
以王皇后为皇后,受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关陇贵族元老重臣的支持,而立武则天为后则受到元老们的普遍反对。在争夺后位的较量中,家族地位一直是武则天的弱点。
废王立武事件
元老们的反对成为武则天冲击后位的最大阻碍。
为改变这一 被动局面武则天一方面以小公主之死嫁祸王皇后,另一方面笼络住被长孙无忌所打压的李义府等人,在朝中形成了支持派与以关陇贵族为首的反对派相抗衡。
随后朝中形成了以徐茂公(军方代表)为首的中间派,三种势力角逐于宫廷之中。李治与武则天不断利用他们的支持者,拉拢中间派等摇摆不定的人,打击反对派,力量逐渐扩大。
随着反对派中坚力量褚遂良被贬,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反对派渐渐选择在废王立武中保持沉默或者转而支持武则天,武则天获得大部分官僚的支持,随后王皇后等人被贬,武则天成功正位中宫。
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自魏晋以来皇权屡受到世族势力压制的局面得到扭转。
关陇贵族的没落
从武则天上承建言十二事开始,武则天开始逐步进入政治统治领域,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力量,武则天利用唐高宗的病弱,继续干预朝政,提拔一大批官位、地位较低的人为官,形成了支持自己的政治力量,重组外庭。
并且唐高宗也一直致力于削弱关陇贵族的力量,大肆打击关陇贵族势力,先祖的例子就是策划了国舅长孙无忌谋反案等一批削弱关陇贵族的措施,关陇贵族从此一蹶不振。
我们先来说说关陇门阀和他们的关陇集团。
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依旧是主流的政治制度,此时皇帝多任命寒族或次级世族担任军职。而关陇集团就在这种背景下成立,它指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士族世家豪强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关中和陇西地区的几大贵族集团的统称,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族集团。
这个集团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成员胡汉结合,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其鼎盛时期在北周、隋,到武则天时期基本结束。
唐朝初建时期,关陇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李渊取得关陇门阀的支持,出兵太原,渡黄河占据长安,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关陇门阀建立了唐。
李唐建国时关陇贵族内部就洗过一次牌,而李世民时关陇贵族没有优秀的领袖,所以无法抵挡,这个时期关陇集团必然采取了反制手段,然而效果不佳。
到了李治武则天时期,为了摆脱长安关陇集团的控制,两人也选择常驻洛阳。李治消灭了长孙无忌,剪除关陇贵族精华,八柱国之家全面没落,然而势力仍在。武则天死后,关陇集团又返回自己的大本营长安,唐朝科举200余年,真正选拔的官员只有数百人。
直到唐朝中后期关陇集团外朝军事势力才有所下降,但朝内高官一直被关陇集团控制。直到唐朝末年,关陇集团才被黄巢义军连根拔起,这个延续了400年政治集团彻底烟消云散。
综上,关陇门阀集团在没落时期仍然活动频繁,但历史在前进,他们的反制最终淹没在长河之中。
文/渔舟唱皖
公元705年冬,82岁的武周皇帝武则天崩逝于上阳宫,成功复辟的李唐宗室并未将其挫骨扬灰,反而将其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并尊其遗愿,立下无字碑。
武则天活完了一生的精彩,最后却选择了沉默。
她的意思很明显,一切功过留有后人评说。
历史,从来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这个“离经叛道”的女人,史官自然不会仰笔歌颂。而稗闻野史,似乎更对她的宫闱秘史感兴趣,稍微添油加醋,足以吊人胃口。
往事越千年,曾经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早已光怪陆离,斑驳的不成样子。
作为1300多年后的历史看客,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如何在人云亦云的观点中,扯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发表一点自己的观点、展现一点自己的思考,这才是历史带给我们的真正要义,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
前不久我在知乎李治话题下简短写了一点自己的看法,阅读量很大,点赞却极少,同时在评论区也多是反对的声音,对此我并不意外,因为我的观点与主流观点是相悖的,得不到认同实属“活该”。
但是,我坚持认为,在历史话题下,特别是在存在矛盾的历史话题下,只有一种声音是不应该的,更不应该视相悖的观点为“寇仇”。
赵宋以来,多有少子登基,太后临朝,文官系统基于对“女主”摄政的担忧,对武则天更是不惜笔墨的鞭挞,作为武则天篡国的“始作俑者”,李治难免“误伤”,不出意外,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李治与武则天成了昏庸加恶毒的组合。
但不管史书如何描画,事实是改变不了的,李治在位34年实现的文治武功是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
文治上,李治勤于政事,注重与民休息,到高宗(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李治登基3年后,李唐户籍数已由贞观时期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初步实现了物阜民丰,这也能够解释为何李治统治前期上层动乱不断,而基层安稳如始的原因,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吃饱的睡得暖,他们才不管谁当皇帝。这也是后来武则天敢于篡唐的最大底气,施惠与民,拿捏与民,武则天算是做到了极致。
武功上,更是可以大书特书,李治实现了先祖两代的未竟之业,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李治建立了一个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咸海、北临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的庞大帝国,按现在数据统计,领土超过1200多公里,这是汉族王朝所能达到的顶峰。
还有一点很重要,李治一朝对关陇贵族新旧集团进行了大规模打压,门阀政治开始解体,打破了三国魏晋以来所建立的门阀政治。从并不长远来看,隋杨代周,及随后的统一全国,均离不开关陇集团的支持,作为对这种支持的回报,他们在新建立的帝国拥有极大特权。
隋炀帝是个狠人,也是个明白人。即位之初便开始兴建东都洛阳,开运河疏通航道、兴科举网罗世俗人才,同时也对关陇集团进行了残忍的打压。但隋炀帝步子迈得太大,上层贵族、下层百姓得罪了一遍,老百姓反他,上层贵族也不支持他,这就是为什么隋炀帝携军远至江都也不愿意再回关中,因为他知道,回关中他死的更快。而最后杀他的宇文化及便是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关陇贵族。
而唐代隋,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关陇集团新选的代言人,李渊家族也是正儿八经的关陇集团,因此,李渊自晋阳入长安并未受到太大的阻扰。但关陇集团的统治力已不似从前,天下大乱之际,跟随李世民新崛起了一批由“山东”(泛指太行山以东)人士组成新兴军事贵族,这批手握军事大权的武人极大的动摇了关陇集团对武力的统治,也是他们最终扶李世民上位。
李世民登基后,并未对传统关陇集团进行打压,同时继续大兴科举,有意无意开始重用江南文人,也就是从李世民开始,沉默已久的江南文人集团开始登上大唐历史的舞台。旧关陇集团、新兴“山东集团”以及江南文人集团很好地进行了相互制衡,李世民以其巨大的个人影响力维持了唐初的政治稳定。
但李世民逝世后,新登基的李治蓦然回首发现,旧关陇集团和“山东集团”早已通过政治联姻等方式融合到了一起,实现了利益分享,一个新的关陇集团诞生了。
高宗二年,武则天进宫了,在李世民尸骨将寒未寒之际。
高宗三年,武则天已经稳固了在后宫的地位,但此时的她看起来就像一个温顺的小猫,不仅高宗迷恋她,她三年后要干掉的王皇后信任她,就连宫里的婢女太监也都喜欢她,武则天施展了极大的个人魅力,和笼络人、乃至控制人的能力。
高宗四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勾结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柴令武、薛万彻等人谋反,谋反刚露苗头便在迅速扑灭,长孙无忌还趁此事件除掉了曾经李治最大的竞争对手吴王李恪。
此一役的胜利,标志着李治彻底扫除了对其皇权的潜在威胁,而在平定此谋反事件中冲锋陷阵的长孙无忌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仅仅只是开始。
而下一次,李治身边将会出现一个盟友,他们将会在接下来的30年中改写大唐王朝的命运。此时的李治和武则天就像船长和大副,他们想让大唐这艘巨轮驶向他们手指的方向。
下一次风暴,不会太久。
高宗六年,李治和武则天终于要动手了,第一个目标便是李治的皇后,被李世民称为好儿媳的王皇后。
如果说对付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谋反是被动的,对关陇集团的打击是未伤筋动骨的,那么这一次便是有预谋的主动出击。
“废王立武”事件是李治对打压关陇集团的第一次尝试,“废王”并不是王皇后杀了武则天的女儿,更或者是李治不爱王皇后了,这是一种政治态度和风向,因为王皇后背后站着的正是关陇贵族军事集团,其舅父便是中书令柳奭。但这也是一手敲山震虎,看似废掉王皇后和拔出其背后的外戚势力,其实也是对长孙无忌和杜如晦这批托孤重臣的敲打。这次废后很成功,因为新的关陇集团并非铁板一块,除了杜如晦和长孙无忌这两位托孤大臣反对之外,其他太宗朝的重臣如李勣、于志宁等人均态度暧昧。
反对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没有好下场、态度暧昧的李勣、于志宁等人也没有好下场,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第一手李治和武则天赢了。
既然上了赌桌,要么通赢,要么通赔,政治斗争断然没有投降输一半的道理。
明眼人都知道,拿关陇集团开刀,还会继续,未知仅仅是:下一个会是谁?
这个问题并未让各位看客等待太久,李治用一封诏书回答了所有人,是全部。
高宗八年(显庆二年),唐高宗李治颁布《建东都诏》,改洛阳宫为东都,自此唐朝正式实行两京制。时隔半个多世纪后,李治继续拾起隋炀帝掉落的指挥棒,指挥帝国向东,而营建东都,武则天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分散瓦解关陇集团已势在必行,同时经济重心的东移也使得关东地区的地位显著提升。
压在隋唐两朝帝王头上的关陇贵族开始倒塌了。
旧的对手倒下了,新的“对手”正在成长,那就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太子。从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开始,在之后的几百年,唐室父子就没怎么和谐过,似乎他们中间存在着天然的猜疑链。
从李忠到李弘再到李贤,李治似乎谁都没信任过,特别是章怀太子李贤,因其举止端庄、神貌俊秀、才思敏捷、极具才华、深得关中重臣推崇和拥戴,绝对是大唐帝国合格的接班人。不信任,不代表不合适,从心理上讲李治并不愿废掉李贤,但此时他已无法撼动武则天的意志,因为武则天的行为看似都是为了李治的皇权着想,正是这种思维陷阱,让李治从一开始便放纵武则天。
但武则天的政治手段是高超的,他不仅打击关陇贵族、李唐宗室,同时对武氏宗亲也下手狠辣,武则天并未在高宗一朝培养宗族势力。他们似乎达成了共识,选择一个听话的儿子当太子,至于是李哲还是李旦无所谓,因为他们看起来都听话,于是立了李哲也就是李显为皇太子。
高宗二十六年开始,要死不死的李治其实已无法掌控权利,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武则天开始架空李治。知子莫若父,其实李世民并未看错李治,李治骨子里是懦弱的,作为大唐帝国的掌舵人李治并非合格,但李世民留下的大唐是一个个蒸蒸日上的大唐,就算李治啥也不干,大唐也不会翻了船,这就是一个处在上升期帝国的活力。但不可否的是,李治也算做到了因势利导。
从后世史书上来看,李世民最中意的继承人是李恪,李恪各方面在李世民的儿子中都出类拔萃,但遗憾的是他的生母是隋炀帝的女儿,跟着李世民打江山的那一票文臣武将自然无法接受让隋炀帝的外孙继承皇位,这也是长孙无忌致李恪于死地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们要谈谈武则天了,武则天的成功绝对不是侥幸,她有着高出那个时代所有人一个量级的政治手腕,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能臣武将,均被其往复拿捏。
简单总结就是沉稳狠辣、知人善任和驭民有术。什么叫沉稳狠辣? 武周代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武则天就像一个猎手一步步把李唐宗室逼入绝境,让你不得不反,不反必死,反了被我杀死,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几乎将李唐宗室杀个干净,如李世民的一票弟弟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霍王元轨,李治的弟弟越王贞等均被灭门,杀伐果断且狠辣。
什么叫知人善任? 武则天深刻知道什么人干什么事,脏活由什么人来干,治国由什么人来干。在杀伐李唐宗室和异己时,武则天重要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小人,他们冲锋陷阵无所不用其极将武则天想除掉的人一一消灭。待局势稳定,武则天握紧权力时便将他们一脚踢开,重用狄仁杰、姚崇、宋璟等能臣,开创满朝盛景。
什么叫驭民有术? 武则天崇佛爱祥瑞,其实背后均有政治目的,她知道老百姓想听什么、想看什么、愿意相信什么。每次祥瑞所出,她都要大加赦免、赏赐,于是每次出了“祥瑞”,老百姓都会奔走相告,就像过年一样,武则天就是在一次次符瑞所出的氛围中一步步占据了平民的内心,她知道,只要老百姓不反她,李唐宗室或者关陇贵族(如果还有的话),都翻不起来大花。
就像教员曾说过,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神龙元年,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还政于唐中宗李显,当年冬,病逝于上阳宫。
对于这个女人,仅剩的李唐宗室无比矛盾,一方面她残杀皇室宗亲,几近灭绝,改朝换代,差一点彻底掀翻李家王朝。另一方面,她文治武功,雄才伟略,还回来一个似乎更加强大的大唐。
于是,李家人似乎集体得了失忆症一般,不去说她的凶残狠辣、荒淫诡事,也不去说她的帝王手段,拓土开疆。似乎,那个女人,那个母亲,那个奶奶不存在一般。
矛盾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生长,以至于玄宗皇帝之后,连续几位李唐皇帝不再立后,也许原因是综合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皇后这个称谓在他们心中一定有着更为复杂的解读。
岁月流转,如今,无字碑已在陕西省咸阳市立了上千前年,千百年来,也许有无数文人墨客、天之骄子、商贾武夫、贩夫走卒立于碑前,他们或许会想穿透那空无一字的石碑,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去窥探一点历史的真相。
但这样做,注定徒劳。
因为,过去的都是历史,而历史并不是过去的全部。
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段岁月是空前的、也是绝后,是光怪陆离的、也是威武雄壮的,是血腥的,也是精彩的。
这就是历史,滴出一点色彩,便能够渲染整片天空。
谢谢阅读。
全文完。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