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代人没有记录测量体重的习惯吗

时间: 2023-05-28 17:01: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古代人没有记录测量体重的习惯吗

古代人是怎么量体重的?

古代人使用过体重秤来称体重,古代就已经有称量的工具

在古代还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如何测量长度的?

通过研究发现,修建金字塔的时候使用的单位不是“米”,而是叫做“腕尺”的单位。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长度。小一些的单位有:掌尺,它等于1/7腕尺;指尺,它等于1/4掌尺。因为那时候的埃及人,理解分数的意义非常费劲,所在这些小单位很有用。今天,尽管人们熟悉了分数,大家还一样喜欢用小单位。1腕尺大约是52。4厘米。有的人用脚的长度作为长度的单位,一只脚的长度称为一尺。在中国石代丈量土地的时候,也经常用步数来计算。也就是说以人身体的一部分为基础来顶长度单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米”,是在那之后很久才规定出来的长度单位。

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

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
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制造的新莽铜卡尺等。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一节定为”1寸”。

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
知识点:通过研究发现:修建金字塔的时候使用的单位不是“米”,而是叫做“腕尺”的单位。1腕尺大约是52.4厘米,是指人从胳膊肘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也就是说以人身体的一部分为基础来定长度单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米”,是在那之后很久才规定出的长度单位。
比如带一根绳子在身上,需要的时候就用它来比较长短,古埃及人就使用绳子丈量土地。
在古代埃及,主要的长度单位是腕尺,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长度

立夏这一天,为什么要称体重?古代人都用什么办法称自己体重?

立夏这一天,之所以要称体重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古人认为立夏称体重可以让人不畏夏日炎热,保持健康。古代人的智慧很高,发明了很多测量体重的办法,就比如用杆秤来测量。 

立夏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夏顾名思义意味着夏天的到来,从这一天起,我国大部分地方的温度都会持续上升,在我国二十四节气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每个节气都有专门的说法,就比如在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而在立春这一天不能躺在床上,立夏这一天也非常有讲究,那就是要称体重,相传这个传统来源于三国时期,古语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之所以要在这一天称体重是因为古人相信在这一天称量体重能够让人不再畏惧夏天的酷热,不会因为夏天而消瘦,能够保持身体健康。

在古代入夏前后是一个疾病高发的时期,很多人会因为夏天气温的升高,导致晚上休息不好,吃饭也吃不下,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使得身体变的瘦弱,人们在立夏称重一次,到了立秋再称重一次,总结自己身体体重的变化,防止自己生病,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俗延续至今。

在古代自然没有现在称体重这样方便跟精确,因为古代没有专门的电子秤,但是古代人也非常具有智慧发明了利用杠杆原理的杆秤,用天上的星宿来标明斤两,比如一颗星代表一两,十三颗星代表一斤,又加上福寿禄三星。在清代开始悬秤称人,将人装在筐里,另一头抬起,直到找到平衡就是被称人的体重。

你知道立夏这一天,为什么要称体重?古代人都用什么办法称自己体重? 欢迎留言讨论。

因为人们认为称重代表着健康吉祥,意味着福寿安康,有着美好的寓意,所以才会称体重。用箩筐、杆秤、戥子、衡器、船等方式来称体重。
一些有条件的人家,为了身体健康防止体重变化过大,会在立夏这天称重,等到立秋后再称一次,通过进补将丢失的体重补回去。
杠杆,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古代人称它“权衡”或“衡器”。“权”就是砝码或秤锤,“衡”是指秤杆。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是在长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四到三世纪的制品,是个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有两个支点的秤,俗称铢秤。使用这种秤,变动支点而不需要换秤杆就可以称量比较重的物体。
立夏称人,是为了要看一看,从立夏到立秋,体重是否减少?再用秋天补回来。古代人用称粮食的大称来称人。

在古代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如何测量长度?

在古代还没有发明尺的时候,人们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测量长度。比如带一根绳子在身上,需要的时候就用它来比较长短,古埃及人就使用绳子丈量土地。

在古代埃及,主要的长度单位是腕尺,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长度。小一些的单位有:掌尺,它等于1/7腕尺;指尺,它等于1/4掌尺。因为那时候的埃及人,理解分数的意义非常费劲,所在这些小单位很有用。

有人想出,可以用身体的一部分来做测量工具,如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称作1柞,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称为1度,在我国古代丈量土地的时候,也经常用步数来计算。

扩展资料:

古代常用单位换算标准:

1、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2、豆:容量单位。

3、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4、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5、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6、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

7、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8、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度量单位

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丈量标准

身为度称以出

测量离不开数和量,因此必须有记数和计量的办法。治水这样大规模的测量必定要有统一的计量标准,这个标准是怎样建立的呢?《史记》给出了答案:“(禹)身为度,称以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以禹的身长和体重定出长度、重量的单位。有了单位和标准,并把它复制到木棍、矩尺和准绳上,测量长度时就可以直接读数和计算了。治水工程即使在不同地区也就可以复现和传递这个量了。

王嘉在他所撰志怪小说《拾遗记》中说:禹因得到神的帮助而获得丈量工具,他在开凿龙门而进入一个深数十里的岩洞时,“幽暗不可复行”,出来一头如豕(猪)的怪兽,口衔明珠在前面引路,至一开豁明亮处,只见九河神女华胥之子,蛇身人面的伏羲端坐在前。

伏羲交给禹一支长一尺二寸的玉简,使量度天地。禹即用此简评定水土。大禹治水的传说尽管带有许多神话色彩,但它总还是一种历史事实的反映。无论是伏羲的玉简,还是《史记》所说的禹身为度,都说明了治水是离不开度量衡的。

扩展资料

古代发明出鲁班尺

鲁班尺,全称“鲁班营造尺”,亦作“鲁班尺”,为建造房宅时所用的测量工具,类今工匠所用的曲尺。鲁班尺长约42.9厘米,相传为春秋鲁国公输班所作,后经风水界加入八字,以丈量房宅吉凶,并呼之为“门公尺”。又称“角尺”,主要用来校验刨削后的板、枋材以及结构之间是否垂直和边棱成直角的木工工具。

1市尺=0.8鲁班尺。鲁班尺产生不久即融合了丁兰尺,后又融入寸、厘米。是度量、矫正的重要工具。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风水文化、建筑文化中表现最为广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鲁班尺


通过研究发现,修建金字塔的时候使用的单位不是“米”,而是叫做“腕尺”的单位。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长度。小一些的单位有:掌尺,它等于1/7腕尺;指尺,它等于1/4掌尺。因为那时候的埃及人,理解分数的意义非常费劲,所在这些小单位很有用。今天,尽管人们熟悉了分数,大家还一样喜欢用小单位。1腕尺大约是52。4厘米。有的人用脚的长度作为长度的单位,一只脚的长度称为一尺。在中国石代丈量土地的时候,也经常用步数来计算。也就是说以人身体的一部分为基础来顶长度单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米”,是在那之后很久才规定出来的长度单位。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长度标准是“米”,人们用不易伸缩的金属材料制造了一把长度为一米的标准的米尺,藏在博物馆里。世界上所有米尺,都是按照这个标准长度制造的。每个人用的尺都一样了,就可以进行长度比较了。

 

文章标题: 古代人没有记录测量体重的习惯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1732.html
文章标签:古代人  测量  体重  习惯  记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