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11 14:01: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当然是有的,建文帝当年只是失踪,并不是确切被发现已经死了,留下后代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年朱棣造反,进攻明朝的时候,帝都起火,建文帝本人不知所踪,虽然之后朱棣派出手下四处寻找,但是都没有找到他的下落,因此并不能断定建文帝真的死在了火海中。在古代礼法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建文帝还活着,对于谋朝篡位的朱棣来说就是有一把刀始终挂在他的脖子上。所以有一说当年朱棣派出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而据说朱允炆带着太子朱文奎,一起流亡了三年之后,在湖南的宁远过起了隐居生活。建文帝朱允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朱文奎,二儿子朱文圭。而在靖难之变中只有大儿子和朱允炆一起消失了,而二儿子却被朱棣关了起来,当年朱文圭只有两岁,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直到五十年之后这个孩子才被释放出来,已经57岁的朱文圭和世界脱轨。
当时已经是明英宗掌权,他十分的同情朱文圭于是将他放出,并且送给他很多的美女和钱财。最后朱文圭失踪下落不明,但是他这个年龄想要孩子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大儿子朱文奎到了2006年的时候,也有后代浮现出世,一位苗族老人拿着刻着九个字的大印“大仃国王都行省之印”,被专家所发现。这九个字说明这个大印确实是建文帝当时的文印,也就是皇家的东西。这件物品放到现在已经是价值连城的物品,而且根据老人的说法当年朱文奎逃亡到了苗族,和一位苗族姑娘结婚。两人也留下了后代,所以建文帝虽然在宫斗中失败了,但是他的后代依旧被保留了下来,对于九泉下的他,也是一种安慰了。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领的叛军攻破明帝国都城南京,皇宫中一片大火,合法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几百年来,出于对建文帝的同情,以及对朱棣篡位的不满,人们总是对朱允炆最终的结局充满好奇和关心。殊不知,相对建文帝自己,他的家人和后代的遭遇才更悲惨、更值得同情。
【1】建文帝家破人亡在朱棣推起的这场浩劫中,身在风暴漩涡中心的建文帝朱允炆,最终不得不家破人亡。朱允炆的妻子马皇后,在宫中大火里被活活烧死,年仅33岁。
朱允炆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朱文奎出生时正好发生日食,因此恨不得曾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是作为嫡长子,朱文奎还是在建文元年就被册封为太子。如果没有叔祖朱棣的反叛,朱文奎基本上就将沿着太子—皇帝的路一直走下去,成为一个太平天子。
但是很可惜,朱文奎没有那么幸运,他和母亲马皇后一起,葬身在熊熊大火之中,仅仅7岁。当然,也有一种更浪漫的说法,那就是朱文奎和他的父亲建文帝一起,逃出了皇宫,从此逍遥四海不知所踪了。
而朱允炆的第二个儿子朱文圭遭遇,则更加让人唏嘘,更值得为大家详细说道一下。
【2】被关了55年的朱文圭(建庶人)
建文帝次子朱文圭,一般被称为“建庶人”。朱棣夺位时,朱文圭只有两岁,在纷乱的皇宫里,他的父亲建文帝、母亲马皇后,几乎没有时间来照管他。他没有被带走,没有被烧死,幸运地活了下来。
然而,活下来也成了朱文圭一生最大的不幸。当朱棣的军队冲进皇宫,发现了两岁的朱文圭时,他就已经成了囚徒,而且是永远的囚徒。朱棣下令将朱文圭废为庶人,称其为“建庶子”,也称“建庶人”。
不久之后,朱棣为了断绝忠于建文帝的人心,把两岁的朱文圭迁往中都凤阳,单独囚禁在高墙大院之中,完全与世隔绝。时间一晃,沧海桑田,55年过去了。高墙之外明朝的皇帝已经换了好几个,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都死了,就连明英宗朱祁镇都已经梅开二度,再一次当了皇帝。
有感于自己被弟弟囚禁的那几年悲惨遭遇,朱祁镇突然大发善心,想起了凤阳城还有两个关了几十年的废人,一个就是“建庶人”朱文圭”,还有一个“吴庶人”(可能是建文帝弟弟朱允熥的后人)。
朱祁镇决定把这些本来无罪被囚禁的庶人释放出来,居然有人表示反对,朱祁镇颇为自得地说道“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其实,这些关了几十年的庶人,跟废人没什么两样,哪会有什么威胁?朱祁镇不过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还被大学时李贤捧为尧舜一般的圣人。
朱文圭被放出来以后,仍然住在凤阳,身边有朝廷赐给的宦官二十人,还有十几个供使唤的婢女。由于囚禁太久与世隔绝,朱文圭连牛马都分不清楚,被放出来没多久,就病死了。这让人想起西汉末年的孺子婴,孩童无罪、身份有罪。
【3】谁该为建庶人的悲剧负责
让一个无辜孩童从不谙世事的年纪,一直被囚禁到花甲之年,朱文圭的悲剧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
毫无疑问,第一责任人是乱臣贼子朱棣。正是因为他利欲熏心,权力欲太盛,才会不顾人伦道德,公然叛变挥军南下,使得建文帝家破人亡,朱文圭成为囚徒,以及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
也是朱棣为了自己的权位更加巩固,选择将一个两岁的小孩关进深墙大院,把他变成了一个白痴。
除了朱棣,建文帝朱允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做事优柔寡断,不分轻重缓急,迂腐地讲求礼仪道德,而忘记了作为皇帝身负天下苍生和多少人身家性命的天大责任,最终把自己逼上绝路,也还了身边的人,包括朱文圭。
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有脱不开的干系,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作为开国帝王,缺少应有的气度,过于迷信家天下。他把自己的儿子们培养成了一头一头的饿狼,固然是为了防范北方蒙古人,但是他却忘记了平衡,忘记了治国最重要的这个原则。
朱元璋把王爷们的权力放大,却把皇帝身边的文臣武将清理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些迂阔文人和酒囊饭袋,帝国权力严重失衡,是造成朱棣敢于反叛、成功夺位的根本原因。
明建文元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明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对抗自己的亲侄儿朱允。四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402年,朱棣顺利夺取明都应天,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同时朱棣本人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此等事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是应天(南京)城破当日,建文帝朱允却神不知鬼不觉的失去了踪迹,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一谜团也就成为了大明朝历史上的第一大谜团,至今无法得到破解。
关于建文帝去向,史学界一直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说他在皇宫自焚而亡,《明实录》也对此有所记载。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实录》是经过朱棣美化之后,建文帝去向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太可能会按照史实记载。另一种说法是逃亡说,朱棣曾派出两队人马分海路陆路苦寻建文帝。但是关于逃亡说,同样也得不到足够多的证据来支持。所以建文帝之谜固然让人令人兴奋,但是许多人说来说去,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五六七来。但是有历史记载的是,建文帝朱允是有子嗣的,他在当时去向成谜,可他的子嗣们却是活生生的存在的。那么,在朱棣大权在握之后,又将怎样对待自己的亲生侄孙们呢?在权力面前,那种长幼之间的血缘之亲能不能经受住良心的考验呢?
据历史记载,建文一帝在自己短暂的政治生命,也可能是生理生命中一共育有两子。这样的子嗣数量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确实算不上儿女满堂,甚至于还有点儿凄凉,但也正式这种凄凉,或多或少对于后来的历史轨迹产生了一定的影像。建文帝长子叫朱文奎,次子名叫朱文圭。建文帝失踪的时候,他们两个人一个七岁,另一个只有两岁。但是这两个人却是走向了不同的命运漩涡。
先说长子朱文奎。他的结局是失踪。和建文帝一起失踪。至于去了哪里?我只能说这是个秘密,估计连朱棣自己都不知道。那么朱文奎为什么会失踪呢?此人当时已经七岁有余,也就是说记事儿懂事了,这样的一个孩子对朱棣是有威胁的。后来的宁王之乱,那不就是惦记了朱棣几辈子的事情吗?
有威胁那就两种结局:第一,被朱棣杀害,秘密杀害,斩草除根的道理是有的。第二,被建文帝带走了,建文帝能想到一个从人间蒸发的妙计,以他的智商,自然也知道这个孩子对朱棣来说是个威胁,所以一咬牙就把他给带走了,和自己一起做了和尚。总之,从建文帝失踪的那一刻起,这个孩子也就永远的失踪了。
等于说是给建文帝下落之谜添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接下来说说第二个孩子,他叫朱文圭。文奎,文圭,都带着文,充分说明朱允一系都走的是儒家的路线。别看这个孩子只有两岁而已,却是建文帝留给朱棣最大的难题。如果朱棣想杀他。试想,你朱棣本来是靖难的,跑来明都应天 *** 都还没坐热,皇帝就消失了,皇长子也消失了,甚至于连皇次子都消失了,那只是个两岁的孩子,是你朱棣的亲侄孙,你让他也消失怎么对满朝文武,又怎么对历史交代。自古政治无血缘,但是人性还是要有的,历史上但凡是残忍无道的皇帝,有几个得以善终的?
可是不杀又该怎么办?建文帝消失了,皇长子消失了。这本身就是威胁,再加上这个只有两岁的皇次子,指不定哪天就会有人打着靖难的旗号把他朱棣给一窝端了。这皇帝轮流做,今年是你朱棣家没错,明年还是不是你朱棣家?这才是朱棣应该考虑的事情。那么这下就一目了然了,建文帝留下这么个皇次子,朱棣是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
但是事情总是要处理的,朱棣总是朱棣。曾不止一次提起过,朱棣虽然是造反皇帝,但是其对大明江山的贡献足以和他爹朱元璋相比,是一位难得的明君。那这建文帝次子朱文圭要怎么处置呢?朱棣想来想去,想到一条妙计,他给他关了起来,一声令下,就把朱文圭关进了中都凤阳广安宫,陪同他的只有贴身的奶妈和侍女,管吃管喝,但是其他的待遇,比如读圣贤书,学治国之道等事情,他是想也别想了。
这一关就是整整五十多年。还是朱棣的后任明英宗动了恻隐之心,下令把他从广安宫放了出来,给他娶妻,并打算让他繁衍后代,但是他那个时候已经是年近古稀,走在街上连牛马等畜生都不认识,还没等他生下儿子,就已经故去。历史上称他为建庶人。直到崇祯之后的南明年间,这个建庶人才被当时的政权追谥为润怀王!(原文来自使者日记的头条号)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