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05 01:01: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皇道派和统制派形成后,因意见分歧,对立尖锐。两派的主要分歧是:第一、关于改造国家的手段,统制派主张自上而下地合法进行;皇道派则坚持自下而上地搞暴力政变。第二,关于改造的次序,尽管两派都主张对外侵略扩张,但统制派主张先外后内,通过发动战争,推动国内的法西斯改造;而皇道派的中下级军官则强调“国内第一主义”,主张先在国内建立法西斯统治再谋对外侵略。
1931年的“十月事件”后,日本陆军内部的法西斯分子重新组合为互相排斥的两个派系:一派主张继续以军事政变的方式推翻现内阁,由天皇依靠军队直接进行统治。由于他们开口闭口不离“皇道”、“皇威”,故被称为“皇道派”。其代表人物是曾担任陆相的荒木贞夫大将和陆军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大将,其成员多为现政权中没有地位、来自农村并对现实不满的青年中下级军官。“皇道派”受法西斯理论家北一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影响较大,主张通过政变方式控制政权,实行军部法西斯独裁。
另一派的组成者多为裕仁天皇的亲信小集团成员。他们在清洗了长州藩势力之后,逐渐占据了陆军中上层的重要岗位。其代表人物是在陆军中享有“三杰”盛誉的头号人物永田铁山少将,以及东条英机少将,此外还有后来接替荒木贞夫出任陆相的林铣十郎。该派主张保持军部中央机构的统制,认为血腥的军事政变不利于军队和政局的稳定,主张运用军部的现有地位,在对外侵略战争中逐步扩大势力,以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改造国家,建立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被称作“统制派”。这一派得到了裕仁天皇的支持。其实两派法西斯军阀在“改造国家”、建立法西斯政权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的方法、步骤方面存在着分歧和矛盾。
由于主张得到大多数中上层军官的支持,统制派在与皇道派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1935年1月,得到皇道派支持的荒木贞夫辞职,林铣十郎接任陆相。7月,代表统制派的新任陆相林铣十郎,又借人事调整之机将一批皇道派军官转入预备役或调任战地指挥官。其中一项最重要的调动,就是免去了在皇道派军官中享有很高威望的真崎甚三郎的陆军教育总监职务,将其调任军事参议官的荣誉职务。至此,统制派取代皇道派,确立了对陆军的支配权。由于日本军部向来以陆军为主,控制了陆军也就意味着统制派掌握了对军部的主导权。
1934年统制派支配陆军后,对陆军的全面统制尚未确立,统制派与皇道派的斗争异常激烈,尤以统制派与皇道派青年军官之间的斗争更甚。统制派反对武装政变和恐怖暗杀,要求全军“一丝不乱”地服从军部中央的统制,采取军部介入政治的途径,推行自上而下的合法改革。这一立场深得垄断资产阶级的赏识。但是,皇道派青年军官坚持擅自行动,不放弃用“清君侧之奸”的恐怖手段,对上层施加惩戒与压力,以实现天皇亲政和昭和维新。他们攻击统制派是财阀的走狗。双方展开了统制、压制和反统制、反压制的斗争。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