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5-27 21:00: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民族革命运动。
其他意义: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2.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中国民族英雄有:
一、管仲、蒙恬、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陈汤、马援、班超、冉闵、祖逖、谢玄、檀道济、陈庆之、李靖、薛礼、苏烈;
二、徐世勣、高仙芝、郭子仪、杨业、狄青、曹玮、李继隆、种师道、宗泽、岳飞、韩世忠、吴阶、刘锜、李显忠、虞允文;
三、辛弃疾、毕再遇、孟珙、余玠、王坚、张珏、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徐达、常遇春、冯胜、傅友德、于谦、胡宗宪;
四、戚继光、俞大猷、孙承宗、袁可立、沈有容、邓子龙、李成梁、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史可法、阎应元、何腾蛟、夏完淳;
五、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林则徐、刘永福、刘铭传、邓世昌、冯子材、孙中山、节振国、赵尚志、张自忠、马占山、杨靖宇。
中国著名民族英雄有:
一、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二、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三、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扩展资料: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民族英雄: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
民族英雄分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类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解释为狭义的民族英雄。
狭义民族英雄是一个民族在 “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争中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人”。以上定义适合于任何民族,并且不受地域和历史时间限制,也不受成功失败、人物大小条件限制。
中国著名民族英雄有卫青、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王铭章、张自忠等等。
广义民族英雄的定义是:在和平、变革时期,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从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闪烁着民族英雄的光辉。
又比如一项发明,使本民族受益,或为本民族争光;一项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学说,以及为本民族争光的行为者,都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如当代中国的民族英雄钱学森、邓稼先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民族英雄
1、左宝贵
其后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军援朝,战死朝鲜,光绪帝给予他“太子少保。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等封号,将其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后在其家乡建有衣冠冢。
2、袁崇焕
1626年(天启六年)后金努尔哈赤攻宁远城,袁崇焕坚守孤城宁远,取得宁远大捷,努尔哈赤遭到用兵44年来最严重的惨败。1627年(天启七年),后金皇太极亲率数万军队,进攻宁远、锦州,袁崇焕又击败皇太极,取得宁锦大捷。终因不附魏忠贤,被其党所劾去职。
3、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
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台湾民众公推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唐景崧内渡后,同年6月刘永福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但他三拒总统印,以抗日盟主的身份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1917年1月病卒于钦州。
4、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
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5、种师道
种(Chóng)师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汉族,京兆府人。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北宋末年名将。大儒种放从曾孙、名将种世衡之孙。
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被尊称为“老种”。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京师解围即被解除兵权。不久种师道病逝,时年七十六岁,钦宗亲临祭奠,下诏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种师道死后次年,京师失守。建炎中,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扩展资料:
民族英雄分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类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解释为狭义的民族英雄。
1、狭义民族英雄是一个民族在 “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争中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人”。
以上定义适合于任何民族,并且不受地域和历史时间限制,也不受成功失败、人物大小条件限制。中国著名民族英雄有卫青、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王铭章、张自忠等等。
2、广义民族英雄的定义是:在和平、变革时期,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从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闪烁着民族英雄的光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英雄
中国著名民族英雄有卫青、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王铭章、张自忠等
作为大汉帝国的开创者,刘邦以一介秦国低层小吏的泗水亭长,经过四年的反秦战争,三年的楚汉战争,凭借出神入化的用人水平、从谏如流的用人态度、眼光长远的战略思想,击败了千年一出的战神项羽,开创了大汉民族辉煌的序幕。
总有人说刘邦滥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臧荼、卢绾都因为刘邦而死,连自己的女婿第二任赵王张敖也被废,刘邦真够黑心的,与朱元璋一样,都是狡兔死、走狗烹、过河拆桥的无情帝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刘邦滥杀功臣的黑锅不应该继续背下去了。
一、刘邦分封异姓王的原因
刘邦在七年的战争过程中,因为迫不得及的政治原因,先后分封齐王韩信(后改封为楚王)、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第二任燕王是卢绾)、长沙王吴芮、赵王张耳,合计七任八位异姓王,之所以说刘邦是迫不得及,因为如果不封韩信、彭越为王,他们就不来参与垓下之战,刘邦就难以在垓下击败项羽。英布、臧荼、吴芮、张耳原本就是项羽分封的诸侯王,本来就是王,不得不封。而韩王信是因为战功卓著,一个人就平定了韩地,并击败了项羽分封的韩王,同样不得不封。
刘邦
作为帝王,刘邦也很无奈,分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秦朝末年,有相当多的人,包括部分秦政府官员、原六国贵族及百姓、儒生、博士等等各个阶层的人,都认可分封制,而反对郡县制,为了击败项羽和团结一切政治力量,刘邦在秦始皇的郡县制上打了一个折扣,既实行分封制又实行郡县制。
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及其所封的异姓王有着共同的政治敌人项羽,有共同利益的诉求点,所以尚能安能无事,在项羽被击败自杀后,刘邦及其所封的异姓王共同的敌人消失了,外部矛盾转化为内部矛盾,刘邦与项羽的矛盾转化为刘邦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
二、刘邦与异姓王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1、淮阴侯韩信
刘邦杀韩信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是刘邦被诟病最多的地方,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结果和断章取义,你得了解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才能对韩信之死作一个自我判断。
韩信无疑是刘邦阵营军事能力最强的人,没有之一,刘邦的大半个天下,算是韩信打下来的,对于韩信的能力,刘邦是既喜又忧,喜的是自己有这么一个军事天才能够协助自己打天下,忧的是韩信这么厉害,会不会背叛我,会不会自立或者投入敌对阵营?这是正常的帝王思维,无需过多解读,刘邦也是这样想的。
刘邦与韩信、卢绾
项羽被击败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韩信的兵权夺了,并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韩信仍然是王,只是少了兵权,刘邦此举无非就是为了稳定局势,担心这么能打的韩信手握重兵是一个威胁,这个安排放在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算正常,刘邦也并不想杀韩信,仍然给韩信富贵。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史记高祖本纪》: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於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
不久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问身边的大臣如何看韩信谋反之事,结果大臣们都争着要去攻打韩信,这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韩信不得人心,功劳太大,招人嫉恨;二是韩信人缘不好,看不起他人,后来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到樊哙家说过一句话:说我韩信这辈子居然和樊哙这类人为伍了?韩信就明显看不起樊哙,和樊哙为伍很丢人吗?人家樊哙好歹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连襟,同样是因功封侯,韩信都看不起,只能说明韩信为人清高,看不起大多数人,所以才会有大臣争着落井下石想去攻打韩信。
还有件事,是关于钟离眛的,钟离眛是项羽的手下,与韩信有些交情,项羽自杀后,韩信收留了钟离眛,当刘邦招韩信见面时,韩信听从手下人建议杀了钟离眛,钟离眛临死前骂韩信不是个忠厚的人,再加上韩信攻打齐国时,不顾郦食其的死活,等于为了自己的功劳间接害死了郦食其,可见韩信人缘确实不好。
韩信被杀
谋反本就是重罪,光是收留钟离眛同样也是重罪,但刘邦并没有杀韩信,只是将韩信贬为淮阴侯,软禁起来,韩信被杀是因为他真的参与了谋反,当刘邦在外平定陈豨的叛乱时,韩信在首都参与了谋反,韩信谋反的证据明确记载在史书中,情况危急下,萧何和吕后联合用计骗到长乐宫钟室杀害,并诛三族,这个时候刘邦还在外平叛了,吕后与萧何的行为完全就没有通知刘邦,因为时间来不及,韩信是在刘邦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杀,况且韩信已经有谋反的实际行动了,能怪刘邦吗?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2、彭越之死
彭越之死和陈豨也有点关系,陈豨叛乱时,刘邦召彭越一起平叛,彭越称病不来,刘邦就派人来责怪彭越,彭越害怕了,就想亲自到刘邦那请罪,如果真去了,估计刘邦也不会把彭越怎么样的,彭越虽为王,但是要受刘邦这个皇帝调派的,从刘邦的角度来看,我还没死,你彭越就不听命令了,将来彭越能听下一代皇帝的命令吗?
彭越
彭越还有手下人劝彭越干脆趁此机会造反,但彭越没有听,同时彭越因为与他手下的太仆(掌管马车的官员)有矛盾,想杀了他,太仆就跑去告诉刘邦说彭越谋反,刘邦派出人去梁国抓了彭越,彭越确实没有谋反,但手下人劝彭越谋反却是有这事的,说明彭越手下有些野心家,但这话被与彭越有矛盾的太仆听到上告给了刘邦,彭越谋反这事算是有点冤枉,但刘邦也没有杀彭越,只是把彭越免官迁到蜀地。
如果彭越认命了,估计命能保住,可是彭越是相当不服气,在流放的路上遇到吕后,不停地哭诉,本以为吕后一个女人会帮他平反,可彭越没有想到的是吕后比刘邦心更狠,把彭越又带回来了,并让彭越的门客继续上告彭越谋反,最终彭越被处死。
彭越是被吕后害死的,这帐也不能算到刘邦头上,彭越之死也就不能怪刘邦了,刘邦其实算是仁慈的了,韩信、彭越都有人告谋反,刘邦都没有杀,只是贬职或流放,保住性命,如果刘邦真要杀,也没人拦得住,但刘邦并不想杀功臣,留下了命,最终韩信和彭越因吕后而死。
3、英布之死
英布则是标准地公开谋反了,这没什么可说的,公开谋反的人要是不杀,在当时还说得过去吗?英布最终被第三任长沙王吴回杀死,吴回的爷爷吴芮可是英布的老丈人,两人是有亲戚关系的,照样被杀。英布之死更不能怪刘邦,主动公开谋反这事,就算刘邦杀了英布也是有道理的。
刘邦与英布
4、两任燕王臧荼与卢绾
臧荼最早是陈胜吴广手下,随韩广平定燕地,韩广被推举为燕王,臧荼后来被项羽立为燕王,原来的燕王韩广被项羽封为辽东王,韩广不服,被臧荼杀害,臧荼就成为燕王,韩信在平定北方时,燕王臧荼归顺了刘邦,刘邦仍封臧荼为燕王。
刘邦击败项羽后,下令追杀项羽的一些旧部,这让燕王臧荼感动害怕,于是主动起兵谋反,兵败后被杀,臧荼是主动起兵谋反被杀的,臧荼死后,刘邦封自己的好友卢绾为燕王。卢绾因为自己手下人张胜与匈奴人有勾结,张胜劝匈奴协助陈豨反刘邦,而导致卷入陈豨的谋反案,卢绾没有惩罚张胜,反而力保张胜,最终陈豨的降将将这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对卢绾很生气,刘邦派樊哙攻打卢绾,后改为周勃,正这时刘邦病死了,卢绾也就逃到匈奴去了。
5、韩王信与赵王张敖
韩王信也叫韩信,与淮阴侯韩信同名,被刘邦派到代地抵抗匈奴,因为与匈奴作战不力,干脆投降了匈奴,刘邦亲自率军平叛,导致了后来的白登山之围,最终刘邦脱围,而韩王信被汉将军柴武所杀,陈豨的谋反也有韩王信的教唆,韩王信同样是自己投靠匈奴而反汉,被汉将所杀,当然也不能怪刘邦杀功臣了。
卢绾
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因为手下人贯高看不惯刘邦的行为而预谋刺杀刘邦,导致赵王张敖受牵连,张敖是无辜的,刘邦查明事件后,把张敖贬为宣平侯,也没有杀他。
再加上一个善终的长沙王吴芮,其实刘邦并没有真正地杀害一个功臣。
三、刘邦背黑锅的原因
刘邦不仅没有无缘无故地杀害任何一位异姓王,就连手下被封列侯的145位功臣,刘邦也是一个没有杀,全部善终,相比于朱元璋没有理由故意使坏的滥杀无辜,刘邦简直算是非常仁慈的帝王了,那么刘邦滥杀功臣之名从何而来?
1、因为刘邦的出身。
刘邦出身较低,并且是通过暴力反抗最终战胜对手成为皇帝的,总有人就用这样的思想来猜测刘邦,因为低层出身的皇帝也担心有势力、有能力的人用同样的手段登上帝位,因此就用这种思想来猜测刘邦也是这样的人,相比于朱元璋的没有自信,刘邦还是非常有自信心的人。
刘邦
2、因为刘邦不尊重儒生。
刘邦不尊重儒生是公认的,比如接见儒生时在洗脚,在儒生的帽子里撒尿,而社会舆论都是掌握在儒生手中的,再加上汉初实行的是黄老之学,自然儒生也对刘邦有所不满,但刘邦毕竟是开国之君,儒生也不敢过分,只是有些抱怨。
3、因为蒯通劝淮阴侯韩信谋反的一句话。
蒯通在韩信谋反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於句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原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蒯通举了越王勾践对待文种和范蠡的态度来说刘邦也会这样,同时又举例说张耳和陈馀这样关系好的人也会因为利益反目成仇,蒯通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表明没有永远的关系,只有永远的利益,帝王的感情不是真心的,是有政治目的,如果你韩信不图自立,那么就不会有容身之处。
楚汉争霸
来韩信的结局印证了蒯通的预言,反过来又印证了蒯通的话是对的,既然蒯通是对的,那么刘邦就是跟勾践一样的擅杀功臣的无情帝王,实际上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刘邦并不是这样,异姓王的被杀都有各种原因,刘邦本身是心存仁慈的,韩信和彭越原本刘邦都不想杀就是证明。
作为一个帝王来讲,尤其是开国之君,创业的不易让刘邦更加懂得珍惜,更加看重政权的稳定,对于威胁到政权稳定的风险,刘邦肯定是要消除的,比如夺取韩信兵权就是为了消除风险,作为帝王来讲,如果都不能命令手下的诸侯王,那怎么能保证政权千秋传世下去,刘邦所做的一切,在维护西汉王朝稳定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应该背负滥杀功臣的黑锅,这真是冤枉刘邦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