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金庸是民族主义者么

时间: 2023-11-18 12:01:0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金庸是民族主义者么

如何评价金庸作品的历史观民族观?

金庸,他的武侠最抓人之处,在当时的我看来,只是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武林绝学,后来随着年龄到增长,看出一些对细腻人性地捕捉,至于所谓的侠之大者,民族气节,家国情怀。

目视战争和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书生意气地油生一种侠义,希望有大侠出现挽狂澜于即倒,救国救民。李敖一直自诩自己是大侠,金庸用武侠小说塑造大侠,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倒是一脉相承,殊途同归。当然,超越时代背景地去谈人物和事件本身也没有实际意义,现代人用跨越时代的眼光去解构金的话,就既不唯物也不客观,虽然民族最终会走向一同,虽然地球最终会成一村,但在当时当地下为了维护民族和家国利益人的抗争绝对不能说没有意义。

用脱离时代的视角和眼分析具体历史背景下的人事,只会产生如此荒谬的论断。也许最终民族会消亡,国家会消亡,但历史的记忆不灭,时代的丰碑永存,虽然作为迷茫的70后并不能真正热血沸腾于金的侠之大者,但也不能因此否定他的价值。金庸和李敖永远都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本质上都是中国传统儒家士大夫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旧时文人,骨子里还是修齐平治,这个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支撑他们在困境中砥砺,坚持创作笔耕不止的图腾,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说,无可厚非,他们都做到了自己人生的极致,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身。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金大侠李大侠的家国精神,也碾过我们70后迷茫的一代,之后要驶向何方,没有人知道。每一个抽身离去的背景身后都有一个文化的注脚,都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或者缩影。当然,这些人也不都是一个时代的人,有的人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是到现在才身死,有的人和人之间是时代有重叠和交集的地方,所以,你很难用一个时代结束了去总结这么多不同时代人相继离去的现状。你只能说时光悄悄地不停地流逝,不断的把所有的人都抛在了后面。而待到沧海流尽之后,金庸,会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也许百年之后的人还会读他们,也许那时候的人完全无法理解金和李的精神世界,只会觉得这两货写的东西还挺好玩,就像我们小时候看世界五千年的时候,对上古人物的好奇。也许那个时代,我当下完全看不上眼的网络小说也成为了人类文学发展史上最要的一页。

金庸用他的武侠世界影响了一代或者几代人,他编制的那些故事也许还会让多年后的人们饶有兴趣地去咀嚼,不过支撑其故事背后的时代精神却不见得能渊远流长,因为世界在变,人在变,不同年代的人群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有不同的承载他们精神实质的文艺作品,因为当时确信的,后来慢慢被抛去了,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也难免因年代太久远而蒙尘,历史的车轮永远这么无情地滚滚向前,而历史中的人物最后则尘土各归,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远尊重经典,但眼光一直向前。

他的作品中并没有太多的体现出历史观和民族观,只是简单的描述了一下,不过通过这些字言片语,我们可以发现他非常的爱国,热爱自己的国家。
金庸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知名的一位小说创作者,通过快意恩仇的武侠来体现出中国民族观。这里面金庸还是非常维护民族团结的。
金庸作品的历史观非常好,对历史有其独特的见解。他的民族观也很正确,都是很优秀的。

概括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小说特点

意境——

金庸:主要是阐述一些学术范围内比较大的概念如“XX主义”等;通过主角的视角看待一些现实问
题,其中贯彻比较强烈的是“民族主义”、因此被提及较多、意为善的事件都很“爱国”,但是到了天龙八部和鹿鼎记这开始有了“和平主义”和“现实主义”二者在其间;主要是为了表述某种价值观。

古龙:主要是阐述自己对于人生和武侠的理解,其实古龙更像是一个武侠世界中的人,通过“武侠这个介质”来描述自己的观念,无所谓善恶、无所谓正邪,只有谁的意志更坚定、更强烈;当然,故事中的悬疑风格也是金庸故事中绝对没有的,他比较完美的把悬疑和武侠、悬疑和人物性格结合在一起,比如一些陷阱和计谋能够很直接的传达某些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也是古龙描述人物、活化人物的一种常见方式。

总得来说,金庸更“大众”一些,描述的都是“台面上”的问题,表达的都是“官方”意见。主角都更“艺术化”一些。古龙更“小资”一些,描述的都是“自己的”的问题,表达的都是“我的”意见。主角都更“个性化”一些。

武功——

金庸和古龙为什么都被视为大家,而他二人从没有读者会觉得风格类似的感觉?因为金庸在武功描述上偏重于“实”,结合了道家和佛家的一些概念如“内功”(其实类似与道家所说的炼精化气、炼神还虚、元婴等概念,佛家也是如此),“步法”(著名的如凌波微步,典型的参考了类似八卦、易经的概念),但金庸的武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高下之分,内功强的学武功快而且更厉害,招式更精妙的更厉害,“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用来描述金庸的武功基本无错。
而古龙的武功则更加“玄妙”一些,主流的如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没有什么武功秘籍,极少数经常出现的武功秘籍如嫁衣神功也比较玄妙,武功的基本构成即“内功”和“外功”在古龙小说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古龙的武功永远是“意志与信念”,谁更强,谁就能赢,输赢与否与武功高下并没有太大关系,跟当时双方的心理动态有更大的关系。而且“秒杀”这个概念在古龙小说里比较多,如果“秒杀”不成功则“成仁”的可能性很多,更多偏向于“玄妙”、“意志”、“意念”有关;

综上述诉,其结果,古龙的小说改编的片子很少有成功的版本、而且即便改编城电影或电视剧、剧情改动也很大,而金庸的片子基本很少有改动、也更好拍一些。主要是金庸“实”而古龙“虚”;
如果要比喻的话,金庸比较像孔子,而古龙比较像庄子。双方思想和价值观完全不同。

梁羽生,看过的作品不多,只有云海玉弓缘、冰川天女、七剑少数几部;连白发魔女都没看过····,不过梁羽生的作品更接近于传统武侠和新武侠的过渡,很多东西都是在尝试,而且显得很生硬,可能还受传统武侠的影响较大,剧情和写作方式并没有很实在的“新武侠”样子;反而因为时期关系,他的作品有不少都影响了金庸和古龙,因此把他和金庸、古龙做比较有点不妥。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金庸的作品人物刚出场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后来变得越来越厉害,古龙的作品人物出场都是很有名气的,且不会再有武术上的长进,梁羽生的作品人物夹杂以上两种。
金庸的文笔比较大气,梁羽生的文笔比较书生,古龙的文笔比较现代。

研究性学习:中国古代客侠形象

如题,请有层次的介绍中国古代的客侠形象 rn并给与总结 rn谢谢~~rn急用
侠客的历史背景多为中国古代,尤以宋、元之乱世为多,盖因乱世之中,人更加需要以武力证明自身价值。侠客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乃是以武学为中心,兼以中国古代医学、佛学、道家、易术及各种神秘学等。因此,侠客的价值观,是建立在武学的基本思想上的。“武”,意为“止戈”,是以武力平息干戈。也就是说,习武的目的是制止以强凌弱的行为。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正义与邪恶在侠客思想中十分明确。
以武侠小说中侠客形象为例:陈家洛是第一个侠客的化身,但其内涵主要还是在民族主义的维度中展开。之后,郭靖和杨过在互补的意义上比较充分的展开侠客的内涵:郭靖是集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杨过是个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郭靖和杨过身上所体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理想已经开始超越民族主义的范畴而提升到人类主义的境界。郭靖是正统意义上的大侠,杨过则是反正统意义上的大侠,但正反一体,两者都是至情至性者无别。两者的内涵在张无忌身上得到融合。张无忌以巨大的包容性将正反两种意义的大侠化为一体。通过张无忌,金庸将大侠的理想境界建立于平凡普通之中,功力更见精纯。此后,侠客的内涵最为典型的在乔锋和令狐冲身上得以展示,两人分别是郭靖和杨过的更高意义、更为自由的发展阶段:乔锋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无名老僧称赞他为“惟大英雄能本色”,“菩萨心肠”,“大仁大义”,这一点与郭靖毫无二致,但金庸通过乔锋乃至江湖众生相的深刻刻画,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高度。天龙八部就如一部佛学的史诗,饱含着悲天悯人的伟大精神。天龙八部事实上是经典武侠小说真正的颠峰,虽然笑傲江湖更为飘逸自在,鹿鼎记更为透彻圆融,但都不如天龙八部博大精深——物极必反,从笑傲江湖开始逐步走向反武侠,直至鹿鼎记成为非武侠。令狐冲则更能体现对于个性自由的自觉追求和人自身命运的自主把握。杨过和令狐冲都是坚持自己个性自由的典范,但与杨过相比,令狐冲大原则把持得住,而小节则无可无不可,很好的统一了顺应世俗和坚持自己个性的矛盾。令狐冲代表了侠客个性解放的理想境界。侠之意义至此而极,故到最后一部作品,主人公成为非侠韦小宝和康熙大帝。虽然是非侠,实际上是对侠客理想的超越,也可以说非侠首先彻底的、比侠客本身还要更好的实现了侠客的理想追求。象康熙皇帝,如果以大侠的标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和造福苍生而言,则康熙乃至历代圣王励精图治,给百姓带来安居乐业、海清河晏的盛世局面,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侠。比之于圣王之雄才大略,武功可以说微不足道,如此说,可谓至侠无武也[天龙八部是唯大英雄能本色,笑傲江湖是是真名士自风流,鹿鼎记是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天龙八部是盛唐气象,笑傲江湖是魏晋风度,鹿鼎记是生活本色]。所以武侠小说乃至于侠客的理想本身就终结了。 简单总结一下,金庸从民族主义(书剑恩仇录)写到人类主义(从射雕英雄传到最后都是,但逐步深化),从人的命运(天龙八部)写到人性(笑傲江湖)最后归结到最凡俗的非武侠、生活、历史本身,表明了一个最为简单但也最深刻的真理:真正的理想主义只能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实现或建立,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又是彻底的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总结侠客的情结其实也无所谓终结不终结,起点不起点的,随缘任运,到什么境界干什么事而已。
游侠 轻生死,重义气。
先来谈谈最早的游侠精神,就是先秦两汉时代俺记性不好,印象里最早把侠提到学术问题的高度上讨论的人应该是韩非吧,要是有人比他更早,算我胡说八道.
韩非在五蠹里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摆明了他的态度就是跟侠作对的.
别急,在我们看问题之前,先看看韩非是什么人历朝历代,都说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说是这么说,可俺总觉得跟李悝、商鞅、吴起之流相比味道有点不对,洋洋二十二卷《韩非子》从头到尾好像不是在说要如何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法制社会,而是在教当皇帝的要如何把大权都抓在手中,如何控制手下和老百姓们.
韩非以“法、术、势”为其理论核心,我看得改一个字,改成“权、术、势”更象回事.
总之他那一套东西,就是给独裁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手段.
唉,又扯远了,早说过我文章作的逻辑混乱,说是谈侠的,怎么谈起韩非来了.
扯回来,韩非既然是站在独裁者那一边的,自然就对唱反调的痛恨不已,“而侠以武犯禁”,好家伙,手里有点武力,就敢跟俺独裁者叫板?该杀.
这么看来,侠的首要条件好像就是得有武功了,可再看看太史公笔下的大侠朱家,无论是游侠列传里面还是季布栾布列传里面,记载朱家的事都没提到他身负武功,可此人却是汉代第一大侠.
怎么搞的?侠也可以不会武功?
太史公还说,“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诸杜,南道仇景,东道赵他、羽公子、南阳赵调之徒,此盗跖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看来成为侠,最重要的不是武功,而是一种游侠精神.
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还是回头来看看反面教材,韩非的五蠹里面一共提到五种该杀之人,就是学者(儒者也)、言谈者(纵横家,说客也)、带剑者(就是我们亲爱的大侠们)、患御者(逃避责任的家伙,,该杀)、商工之民,除了言谈者外,其他三种人好像都跟侠不沾边,我们来看看韩大结巴是怎么评论这两种人的.
韩大结巴咬牙切齿地说(唉,也不怕把舌头咬短一截结巴得更厉害),“其言谈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原来如此,一个是“以成其私”,一个是“以显其名”,你们眼里还有本独裁者大老爷吗?.
我们回头看看太史公笔下的那些说客们,苏秦、张仪、范雎,以至后来的郦生、陆贾之辈,其言谈行事,按今天的说法果然是大有江湖气,按那个时代的说法,就是大有侠气.
再看看太史公的四公子列转,里面所描写的另一种人,虽然不是所谓的游侠,但他们身上的侠气却更加明显,就是那个时代极为风行的门客们,有的也许有武功,有的干脆就是鸡鸣狗盗之徒,别说武功大概什么象样点的本事也没有,可他们的行事为人让人们怎么也难以把他们和侠分割开来.
还有一种人,也没把他们当游侠来写,可提到这种人,人们就自然要把他们和侠联系起来.
就是刺客
说客、门客、刺客、侠客,这四种人合起来,构成了先秦两汉那个动荡变革的时代出现的“侠”这种概念.
这四种人有明显的相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是平民出身的人,都是因循守旧的传统贵族门阀和后来的独裁者们所不喜欢的人,但把他们真正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身上那种共同的精神气质
侠客自古以来就有,在东汉的时候是侠客最兴盛的时候,最出名的就是“长安少年”,的确真有此事,不过在当时侠大多是没有善终的。东汉末年朝廷残杀压制,然后在唐朝开始,侠就是人们精神中出现多与现实的侠客,多以侠客精神出现,像李白等唐朝诗人中传颂侠客。到了明清,尤其是清朝最出名的侠客就是谭嗣同,霍元甲,大刀王五了……
不过总体来说侠客的形象就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恩,从政府角度讲,应该是侠者以武犯禁,从古到今都是。从别的方面看嘛,汉代时是朱家,性质相当于打抱不平?(貌似)唐代时像李白的侠客行,比较不食人间烟火,像剑仙.....到了后来明清时期,游侠儿的形象基本就是小混混了。
当然了话本倒不是这么写的,而是写成藏身市井
见不平方才出手的隐士(?)基本差不多是我的理解。
武功高强,神秘,且大名被世人熟知

金庸作品介绍

1、《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雕英雄传》以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2、《雪山飞狐》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作品共十回,1959年始连载于香港《新晚报》。英译本由莫锦屏翻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小说以苗人凤和胡一刀夫妇为主角,通过宝树、苗人凤之女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之口讲述了数年前与此相关的武林风波,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江湖恩怨、藏宝寻宝、美女爱英雄的故事。这部小说有两个重大的线索,属双线结构,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3、《天龙八部》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从1963年9月开始创作并连载于《明报》,至1966年5月完成。前后共有三版,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这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这部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漫画及游戏。小说的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于2004年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

金庸简介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21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21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2021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2021年11月12日下午4至6点设置吊唁册,让公众作最后致意。入围感动中国2021候选人物。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介绍:

1、《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

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

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2、《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作品共十回,1959年始连载于香港《新晚报》。英译本由莫锦屏翻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

小说以苗人凤和胡一刀夫妇为主角,通过宝树、苗人凤之女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之口讲述了数年前与此相关的武林风波,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江湖恩怨、藏宝寻宝、美女爱英雄的故事。

这部小说有两个重大的线索,属双线结构,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

金庸简介: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

主要作品有:《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等。

扩展资料

金庸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21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21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2021年11月12日下午4至6点设置吊唁册,让公众作最后致意。入围感动中国2021候选人物。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

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从本质上来说,金庸正是企图通过在小说中抒发强烈的悲剧情怀,旨在达到解构负面价值、弘扬正面价值的效果。

在金庸创作的小说里,“情”与“理”深刻体现了生命本质与传统道德之间的永恒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爱情与道德规范的冲突。

金庸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抑情绝欲的说教,更没有与传统道德文化相违背的滥情现象。他仅仅通过“情”与“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爱情中的悲剧意识,通过对人真实生命的适当描述和张扬,反映了对禁锢人们和社会发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爱情悲剧意识是对现代爱情的讴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

  一、金庸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二、经历: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先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嘉兴一中),为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被开除,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东吴法学院修习国际法课程。

  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他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曾被多次拍摄、制作成影视作品、电脑游戏,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极其广泛。他也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更曾合作导演过两部电影,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

  早年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形成《明报》集团公司。查良镛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应报社之约,开始写作连载性的武侠小说。到七十年代初写完《鹿鼎记》而封笔,共完成了十五部。

  他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又对旧式武侠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与古龙,黄易,梁晓声,温瑞安并称为新武侠文学五大宗师。


  三、主要作品: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浙江海宁人,出身望族。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领尽风骚,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1972年,金庸挂印封笔,金盆洗手。

  所获荣衔甚多,包括:1981年英国政府O.B.E.勋衔,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表扬其对社会工作及文学创作的成就;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1992年加拿大UBC大学DoctorofLetters;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他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香港第一健行”。香港市民喜欢看他的社评,连国共两党政要、美国国务院也剪辑他的社评,作为资料加以研究参考。

  金庸的作品包括:

  1.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以上各书均曾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广播剧、舞台剧等,其中若干作品已被译成英文、泰文、越文、法文、马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日文版亦将由德间书店於1996年9月起陆续出版,其作品销路长期高踞华人社会之榜首。

  2.政治评论:撰写《明报》社评二十馀年,有《香港的前途》评论集。

  3.散文:有随笔、电影评论、戏剧评论、佛学研究及历史人物研究《袁崇焕评传》等。

  4.翻译:已出版者三种,在报刊连载者四种。

  5.电影剧本:十馀种,电影剧本《绝代佳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金章奖。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浙江海宁人,出身望族。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领尽风骚,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1972年,金庸挂印封笔,金盆洗手。

  所获荣衔甚多,包括:1981年英国政府O.B.E.勋衔,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表扬其对社会工作及文学创作的成就;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1992年加拿大UBC大学DoctorofLetters;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他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香港第一健行”。香港市民喜欢看他的社评,连国共两党政要、美国国务院也剪辑他的社评,作为资料加以研究参考。

  金庸的作品包括:

  1.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以上各书均曾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广播剧、舞台剧等,其中若干作品已被译成英文、泰文、越文、法文、马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日文版亦将由德间书店於1996年9月起陆续出版,其作品销路长期高踞华人社会之榜首。

  2.政治评论:撰写《明报》社评二十馀年,有《香港的前途》评论集。

  3.散文:有随笔、电影评论、戏剧评论、佛学研究及历史人物研究《袁崇焕评传》等。

  4.翻译:已出版者三种,在报刊连载者四种。

  5.电影剧本:十馀种,电影剧本《绝代佳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金章奖。
文章标题: 金庸是民族主义者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140.html
文章标签:民族主义者  金庸是

[金庸是民族主义者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