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宋太宗是如何打破封建社会常规父死子继制度完成兄终弟及登上皇位的

时间: 2022-04-15 01:01: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6次

宋太宗是如何打破封建社会常规父死子继制度完成兄终弟及登上皇位的

宋太宗赵匡义是怎样得到皇位的?他是怎样死的

我是一个编剧,想找他的资料

离奇暴死之后,宋太祖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继位。然而,王继恩却出宫找来了赵光义,赵光义抢先一步,在皇宫大内继位,造成赵光义已成皇帝的事实,兵不血刃,夺得皇位。

最终,赵匡胤没能按照继承传统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被弟弟窃取了,赵光义也以金匮之盟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赵匡义在位22年,因为箭伤屡发而死,终年59岁,葬于永熙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

扩展资料:

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大雪飞扬,太祖命人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光义入宫。光义入宫后,太祖屏退左右,与光义酌酒对饮,商议国家大事。

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

与此同时,这些宫女和宦官还听到太祖大声喊:“好为之,好为之。”两人饮酒至深夜,光义便告辞出来,太祖解衣就寝。

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驾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却去开封府请光义,而光义也早已安排精于医术的心腹程德玄在开封府门外等候。

于是,赵匡义便登极为帝。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太宗抢在德芳之前登基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说。

太祖本人身体健康,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两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义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会让亲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后,太宗为了显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了其母杜太后遗命的说法,即所谓的“金匮之盟”。

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匮之盟


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匡义根据金匮之盟,继承其兄长赵匡胤的皇位,于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病重去世。

1、金匮之盟:

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2、登基为帝: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3、病重去世:

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赵光义崩于东京宫中之万岁殿,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

扩展资料:

宋太祖赵匡胤的突然驾崩,而后其弟赵光义继位为帝,这一直是历史的传奇谜案。976年,赵匡胤离奇暴死,他没有按照继承传统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也以金匮之盟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这一系列非正常事件也为宋朝埋下了帝位斗争的隐患,最终的结果就是三弟赵廷美遭流放,侄子赵德昭自刎而死。

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谋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终太宗一朝,却始终无法摆脱太祖的阴影。太宗继位之后,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就是如何对待此后的皇位继承。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继承人,并由廷美传回太祖之子德昭。

这是太宗所不愿意看到的。自古帝王传承多为父死子继,太宗也不例外。为此,太宗绞尽脑汁,力图一一排除传子过程中的障碍,走过了一段充满风波曲折的历程。

在宋太宗赵光义在位的时候,曾经问宰相赵普,在自己死了之后由谁来当皇帝。赵普立即表示,太祖皇帝已误,陛下岂能再误。

这么说来,在赵普心中,金匮之盟是个错误,那么当初杜太后要求做金匮之盟的时候,赵普为何不对当时的皇帝宋太祖说这句话。

有人分析说,金匮之盟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宰相赵普两人的伪作,虽然是假的,可是在宋太宗公开之后,就给他带来了一个难题,就是在他死后皇位怎么传。

也就是说,宋太宗赵光义和宰相赵普谋事不严谨,伪造金匮之盟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将来怎么办,所以才有了赵普的这句话。

总之,金匮之盟已然是宋朝历史上的一个谜案,真真假假说什么的人都有。不过从宋朝的历史来看,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虽然在北宋时期丧失了皇位的继承权。

可是在南宋因为宋高宗赵构(宋太宗的后裔)无子,又将皇位传回给了宋太祖的后裔(宋孝宗),也算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两家扯平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光义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公元979年,赵匡义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大兴县东)被辽军战败,全军溃逃。辽兵紧迫,御用器物和妃嫔都被夺去,他脱身逃走,大腿上中了二箭,此后箭伤每年都要复发。公元996年秋,赵匡义箭伤又复发。

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赵匡义病死于汴京万寿殿西阶,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

扩展资料:

宋太宗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匡义

宋太宗,名赵匡义(公元939~997年),太祖赵匡胤弟。赵匡胤死后继位。在位22年,因箭伤屡发而死,终年59岁,葬于永熙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

赵匡义,又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窘。他曾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太祖为帝,并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东)防御使。后加中书令,封为晋王。时太祖宠幸金城夫人。赵匡义屡次劝谏太祖要远女色.重国事,太祖不听。有—天,太祖在后苑召赵匡义陪宴,并边饮洒边射猎。太祖拿了一大杯酒一再劝赵匡义喝下,他推辞不了,就指着庭下花丛中的一朵鲜花说;“如果金城夫人亲手去将这朵花折来,我就喝。”太祖就命金城夫人去把那花折来。这时赵匡义拉足弓弦似欲射猎别物.忽然转身一箭射死了金城夫人,然后扔弓哭拜在地,抱着太祖的脚说:“陛下刚刚得到天下,应该以国事为重啊。”太祖见他忠心,又是自己的亲兄弟,就没有怪罪。太祖于公元976年10月在烛影斧声中死去,他于同月继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赵匡义在位期间,继续推行统一全国的政策,迫使吴越王钱椒纳土归宋,出兵攻灭北汉,又数次大举北攻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因准备不周,均遭大败,并使与辽国的关系转为被动。他又继续加强中央集权,用文人执政,使儒学渐渐抬头。他注意农田水利,继续鼓励垦荒,使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但对百姓的盘剥颇重。晚年,他血腥镇压了四川地区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赵匡义也很喜欢读书,并最爱读《太平御览》,常常从上午渎到下午。他也重视文人。当时随南唐李煜、吴越钱椒等国君来汴京的臣子,在这些旧主亡故以后,因处境恶化而口出怨言。赵匡义知道了,并没有加罪于他们,反将他们全部录用,建造书馆,让他们编修《册府元龟》、《文苑艺华》、《太平广记》等文籍,并给他们提供了很优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这些人心满意足,大都潜心撰书,直至老死。

公元979年,赵匡义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大兴县东)被辽军战败,全军溃逃。辽兵紧迫,御用器物和妃嫔都被夺去,他脱身逃走,大腿上中了二箭,此后箭伤每年都要复发。公元996年秋,赵匡义箭伤又复发。同年8月,立三子赵元侃为太子,命李沆、李至为太子宾客,负教育之责。公元997年3月癸巳日,赵匡义病死于汴京万寿殿西阶。太子遵遗命在灵柩前继位。

赵匡义生前宠养桃花犬,赵匡义病倒,它就拒绝进食。赵匡义死,它大声哭嚎,陡然瘦了下去。时人都称它为忠犬。

赵匡义死后的庙号为太宗。☆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朔风凛冽,大雪飞扬。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表示要商议国家大事,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宫女远远看见殿内烛火摇晃不定,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不久,便听见宋太祖手持柱斧(一种镇纸文具,玉或水晶制)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同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兄弟二人饮酒至深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出去后,宋太祖才解衣就寝。
然而到了次日凌晨,宋朝的开创者太祖忽然离奇驾崩,年仅五十岁。宋皇后最先得知消息,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赵德芳(时任贵州防御使)入宫。据在《续资治通鉴·卷八》中记载:“皇后使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意思是说,宦官王继恩认为宋太祖想传位的人是晋王赵光义,于是不听宋皇后的命令去召赵德芳,而是径直去开封府请晋王赵光义。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便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回答说:“晋王到了。”
此时,赵光义已经出现在宋皇后面前。宋皇后当时年二十五岁,还相当年轻,她见到赵光义乍然出现,满脸惊愕,但她毕竟出身名门,当了多年皇后,多少知道一些政事,知道一切都已经完了,便哭着喊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宋皇后拿“官家”称呼赵光义,就是表示承认赵光义做皇帝了,显然,不承认就只有死路一条。赵光义皇位到手,自然也就心满意足,也流泪说:“我和你们共保富贵,不用担心。”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雄心勃勃打算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创立不世的军功来超越其兄宋太祖赵匡胤,于是率军亲征辽国,结果大败,宋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说,连皇帝本人的屁股上也中了辽军两箭。之后,宋太宗长年累月受到箭伤的折磨,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终于因箭伤屡发而死。

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是指怎样的制度?

杜太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她生有五个儿子,其中两个早死,剩下的除赵匡胤外,还有赵光义和赵光美。在三个儿子中,杜太后最疼爱的是赵光义。杜太后临终之时,表示希望太祖百年之后由光义接替他做皇帝。经太祖同意,并由赵普署名藏之金匮。

杜太后撒手西去,而这份有赵普签名的誓书却被赵匡胤收藏了起来,他人也就无从得知了。不过几年后,赵普因有人告发他违法取利而被罢相。然而赵匡胤对赵光义却是不断地给他加官,当然加官是加宫,但却不许他出外领兵作战,阻断了他与武将的联系,然而赵光义怎肯任其摆布,他还是想方设法结交将帅。

开宝九年(976)十月,赵匡胤病重。二十日夜,赵匡胤召见赵光义,在烛影下一夕长谈,而后赵匡胤又取下墙上挂着的柱斧,猛戳地面,咚咚作响。但二人究竟在说些什么,没有人知道。就在赵光义离去不久,赵匡胤暴死,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不过,据史学家研究,赵匡胤很可能死于脑溢血。

赵匡胤一死,赵光义抢先即了皇帝位,是为太宗。从这时起,宋朝似乎要一改嫡长子继承制,而改为兄终弟及制。太宗即位后,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把他的弟弟光美封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这个官职与太宗即位前的官职一模一样,这表明他将来也要传位于光美。同时,他又加封赵匡胤之子德昭、德芳,以官职暗示光美之后是德昭,德昭之后是德芳,以此消除朝中大臣对他非礼即位的不满。不过,太宗是否真的有诚意传位于光美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怎么说,这三个继承人最终都与皇位无缘。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伐北汉,赵光美、赵德昭随驾前往。北汉平定后,太宗一意孤行,欲乘胜进攻幽州,结果大败而归。混乱中,众人不见了太宗,以为凶多吉少,这时竟有人提议立赵德昭为帝,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太宗乘坐一辆驴车逃了回来。虽然没有立赵德昭为帝,但太宗听说这件事后心里特别不痛快。恰在此时,赵德昭来催促太宗尽早给平定北汉的有功之士颁赏,太宗正在气头上,气哼哼地说:“你要奖赏他们是吧,等你自己做了天子,你随便赏去!”这句话给了赵德昭致命一击,他觉得太宗分明是在怀疑他图谋不轨,情急之下,竟自杀身亡了。两年后,年仅二十三岁的赵德芳也死了。这样一来,三个继承人中只剩下光美一个人了。

赵光美似乎已经预感到厄运将临,惶惶不可终日。果然,不久朝中就有人告发赵光美将要作乱,当然,告发他的几个人都是太宗的心腹爪牙。既然有人告发,就得有人审理,才能定罪呀!此时,太宗竟然想到了赵普。当初太祖在位时,因赵普学识甚浅又结党营私,当然还因为他和皇位继承的事有牵连,所以把他贬出了京城。但太宗却看重赵普办事干练老辣,重新起用了他。赵普见到太宗后,密奏了当年杜太后让他记录的传位誓书的事。据说太宗找到了誓书,立刻觉得自己做皇帝理直气壮了,自然十分感激赵普,即刻重用赵普。当然这份誓书只是这几个相关的人知道,是否真的存在,已无从查考。

赵光美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几个月,但最终还是被莫名其妙地免去了开封府尹,改任西京留守。本来赵光美被赶出了京城,此事应该告一段落了,但已升任宰相的赵普因一直被宰相卢多逊压制,便想借赵光美案的机会挤垮卢多逊,一件本已平息的案件被他越搞越大。他抓住卢多逊与赵光美交往的事大做文章,审讯结论是赵光美与卢多逊诅咒皇帝,大逆不道,其结果可想而知。卢多逊及其家属被流放,由此案牵连的数人也是贬的贬,罚的罚,死的死。赵光美也从秦王降到涪陵县公,迁到偏远的房州(今湖北房县)居住。心惊胆战的赵光美到房州以后,一病不起,不久便死在了房州。至此,杜太后一手设计的皇位继承链条被彻底割断了。

此时,太宗只能传位与自己的儿子了,但太宗对此却十分谨慎。本来他是打算传位于长子元佐,但不料元佐疯了,他疯得最厉害时竟一把火烧了宫苑。于是他只得改立次子元僖。但太宗当时迟迟不敢立皇太子,只是任命元僖为开封府尹。这是个很敏感的官职,太宗、赵光美都曾是开封府尹,实际上朝臣也就明白了元僖即将是皇位继承人。谁知,元僖还没等被立为太子,忽然得暴病死了。元佐疯了、元僖死了,这一连串的事情引得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为平息流言,太宗终于下定决心立元侃为皇太子,并举行了盛大的立皇太子的仪式。至此,太宗总算完成了从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制的转换。

其实,无论是兄终弟及制还是父死子继制,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总是与血腥相伴。

宋太祖传位宋太宗,太宗为什么没有延续“兄终弟及”的传统呢?

说到北宋最离奇的传位秘史得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开始说了,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深夜,凌晨两三点时,太监们发现皇帝驾崩了,大家都吓得魂不附体,赶紧火速汇报给了孝章皇后,睡梦中被唤醒的孝章皇后也被吓得不轻,不敢相信皇帝真的驾崩了,皇帝身强力壮,怎么突然就驾崩了?来不及多想,此时最重要的是赶紧让新皇继位。

赵匡胤生前并没有立太子,他曾有四个儿子,两个早夭,剩下两个,一个是二十六岁的赵德昭,另一个是十八岁的赵德芳,而此时的赵德昭远在兴元府,留在皇城的只有赵德芳。孝章皇后果断密令内侍总管王继恩连夜召赵德芳进宫。

王继恩出了皇宫,却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直奔晋王府,把晋王赵光义召进皇宫了,我们有理由怀疑王继恩就是晋王安排在皇宫的耳目,当孝章皇后看到来人是晋王大概一切都明白了,只能接受现实,怯生生地对晋王说:“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给官家了”,要知道,“官家”是五代宋朝时对皇帝的称呼,这句话等于承认了晋王的帝位继承权。

贵为皇后与皇子,竟然把身家性命交给别人,我们从这句话中不难感受此时皇后的恐惧与无奈,皇后并不是一个天性懦弱的人,反而是一个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先是经历“斧声烛影”太祖就离奇驾崩的事,她让太监总管去招皇子,来的却是晋王,这宫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一股势力,她不敢往下想,她也想过唤来侍卫,把王继恩连同晋王一同拿下,但此时宫中有多少是晋王的人?皇后不禁越想越害怕,只得无奈地接受现实,任晋王摆布。晋王也是演戏的高手,哽咽地对皇后说:“共保富贵,勿扰也”。

仅仅一个晚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天亮后,朝臣还没来得及上朝,宫中就敲响了丧钟,太祖皇帝溘然仙逝,赵光义成为大宋王朝第二任皇帝,史称宋太宗。

赵光义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为了避免非议,7年后借赵普之口弄出了一份“金匮之盟”,并说是已故杜太后的遗命。我们先来看看赵普是怎样解释这份所谓的“金匮之盟”的。

因为宋太宗的弟弟并不适合继承王位,并且宋太宗想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因为很多老臣不在了,很多皇族的老人去世了,没有人敢提起这种事情,只好不了了之。
因为宋太祖传位给宋太宗的金匮之盟,完全就是宋太宗自己单方面的说法,宋太宗他不可能将自己辛苦夺来的皇位拱手让人的
因为古代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位,兄弟的关系始终没有父子那样亲密,所以太宗没有继承这个传统

金太宗宋太宗同样是兄终弟及,为何后世厚此薄彼?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帝位的传承制度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父死子继,而另一种则是兄终弟及。而以兄终弟及制度继承帝位的太宗皇帝只有金太宗完颜晟与宋太宗赵光义。二人在政治军事上都颇有一番作为,宋太宗在位期间后就亲自率兵打退辽国援兵,一鼓作气灭掉了北汉,完成了局部统一。而金太宗在位期间,派兵灭掉了辽国和北宋,并迫使西夏称臣。虽然这两个皇帝都很有作为,但是后世将他们两个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时,对他们的评价确是天壤之别。后世通常赞美金太宗而批评宋太宗。这也难怪,因为宋太宗相比金太宗在某些方面做得确实很不厚道。

就拿继位一事来说,金太宗在继位上虽然是兄终弟及但是名正言顺。而宋太宗在继位上至今还是个千古迷案,虽然有金匮之盟证明其继位合法性,但却是漏洞百出。他即位后首先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违背了人君继体,逾年改元的规矩。他在对待兄嫂宋皇后的丧礼上也不按照皇后规格办理。宋太宗为了使帝位落入自己的子孙后代手中,可谓是煞费苦心。有一次他为了收复自后晋以来被割让出去的幽云十六州,亲自率兵攻打辽国。由于轻敌冒进,在高梁河一战中惨遭失败。自己也差点儿丢了老命,躲在一个地方疗伤去了。当时,诸将找不到宋太宗的下落误以为宋太宗已死在乱军之中。在人心惶惶军中无主的情况下,诸将议立当时正在军中的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赵德芳为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后急忙赶到军中与诸将相见,此事才算不了了之。但是宋太宗已对赵德芳起了猜忌之心。宋太宗因为高梁河之战失利迟迟不肯给太原之战的功臣封赏。赵德昭建议建议他封赏功臣,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过了一会儿,赵德昭因恐惧自杀而死。没过多久,赵德昭的弟弟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按照金匮之盟宋太宗的弟弟赵廷美也有资格继承帝位,也被他以谋反罪削官夺爵贬死。宋太宗为了将帝位传给儿子不择手段,可谓是煞费苦心。后人评价他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以也就是说宋太宗的薄情寡义是历史上公认的。而金太宗去世前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还给了侄子的后代。后世对金太宗和宋太宗的评价是宋太宗以天下私之子,金太宗乃以天下还之侄,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可见在后人心目中,宋太宗赵光义不如金太宗完颜晟。

金太宗

宋太宗登基是怎么回事?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帝位并没有传给他的儿子,而是由其弟赵光义继承,这是不符合我国封建君主传位制度的。那么,赵光义是怎样得到皇位的呢?

斧声烛影

历代史学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最具神秘和恐怖色彩的就是“斧声烛影”的传说:公元976年10月20日晚,“上御太清湖以望气,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俄而阴霾四起……急传宫钥,开端门。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湘山野录》)

后人根据此段文字的记载推断,太祖在斧声烛光中传位给太宗,而且“是夕太宗留宿禁内”,从而怀疑太宗是弑兄的凶手,太宗是弑君夺得了皇位。

后代有许多的关于这段历史的演义,如李逸侯的《宋宫十八朝演义》、蔡东藩的《宋史通俗演义》都曾怀疑过太宗是弑兄夺取的帝位。

正史的记载

然而宋代的正史对宋太祖驾崩一段的记载却完全相反,司马光就曾在《涑水纪闻》中写道:“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从这段话的记载看,赵匡胤死时,赵光义并不在太祖的寝宫中,而是被人召入寝宫的,而且皇后还把自己和儿子的未来命运托付给赵光义,这显然是在证明,赵光义的帝位是太祖传给他的。而《宋史·太祖本纪》中,有关宋太祖驾崩的记载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一代君主,而且是开国的伟人,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驾崩的,关于他的死不可能仅有只言片语,这不能不让后人揣度猜疑。
文章标题: 宋太宗是如何打破封建社会常规父死子继制度完成兄终弟及登上皇位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6475.html
文章标签:皇位  封建社会  登上  太宗  常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