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古代皇子只想着去争夺皇位,为什么不去开疆扩土,打出一个自己的皇位

时间: 2023-09-22 09:01: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为什么古代皇子只想着去争夺皇位,为什么不去开疆扩土,打出一个自己的皇位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如果不争夺皇位,也不能安安稳稳的当王爷。会被别人认为是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以不管想不想都只能去竞争。

历史沧澜来回答这个问题,观点如有不合适,欢迎指出。

我们先从第一个方面来回答,为什么争皇位?历史沧澜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诱惑力

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从来不缺前赴后继争夺的人,古今中外都如此,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父子都可能相残,更何况是兄弟。

所谓天家无父子,天家无手足。齐桓公的儿子们争王位,连他们老爹死了都不管,尸体都臭了。隋炀帝弑父,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明成祖的靖难之役……历史上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清朝的皇子们自小就要接受严格的教育,这些为皇权争夺的事例,早已融进他们的潜意识,谁都跑不了,除了那些个小娃娃还不懂。

二、生在皇家,争皇位也是争生存

皇权至高无上,生在皇家,是离这个位置最近的人,你的兄弟,从出生就有很大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或是对你有威胁的人。

所以,没当皇帝前是你争我夺,相互厮杀。当了皇帝,要么是出于报复,要么是出于自保,对兄弟也往往不会手下留情。

历史上的例子太多了,秦二世胡亥即位,不光矫诏处死扶苏,还杀尽了他的兄弟姐妹。

西晋八王之乱,宗室相残。

南北朝皇权更替频繁,皇室的杀戮就更重了,生在皇家虽有富贵,却可能是随时朝不保夕,也难怪那时候上自皇室,下至平民,都崇信佛教。实在是对现实绝望了才寄希望于来世。

所以,有时候挣的不光是皇位,还是生存的机会。成王败寇,谁都想搏一把,谁都不甘心做案板上的鱼肉。

看雍正即位后对那些与他争皇位的兄弟的手段,也恰恰证实了,皇位不仅是权利和宝座,也是活命的机会。

那有人要说了,历史上也不都是兄弟相残呀,不是也有活得好好的皇子宗亲吗?

的确有,而且也不少,但每个朝代不同,状况也不一样。能做个无忧无虑的富贵闲散人。的确也不错,但前提,能不能有这个机会。清朝的皇子们是很少有机会做富贵闲人的,原因如下:

一、清朝的继承制度

我国自西周开始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更替相对稳定。

名分早早定下来,其他不是嫡长子的人心中没那么大期望,也会安心做个臣子,甚至还会出现忠心耿耿的守护江山和正统的臣子。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周公。

还有汉、唐、宋、明。大部分时候是遵循立嫡立长原则的,这样新皇帝和他的兄弟间矛盾也会少很多,至少不会不死不休。

大清的皇位继承却不是按这个立嫡立长的原则来的,绝大多时候,是按“立贤”来。

这可能跟他们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或者说习惯有关,毕竟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虽然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但或多或少还是保留他们自己的一些传统。

比如说蒙古人的传统是“少子守业”,虽然满族没有“少子守业”这个说法,但也没有必须嫡长子守业的规矩。就以康熙之前的大清皇帝来说,皇太极、顺治、包括他康熙、都不是嫡长子。

立嫡立长,标准是固定的摆在那的,谁都无法质疑。但“立贤”这个标准可就是见仁见智了,皇子们都想表现出自己的本事,自己的贤能,可到底谁“贤”,就看皇帝老爹怎么看了。

九龙夺嫡时,八王爷还有“贤王”的美名呢,不照样被康熙骂“辛者库贱婢出身”,彻底断了争皇位的资格。

尤其是,康熙一开始按照立嫡长子的标准立了老二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可后来随着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太子越来越大,因为种种原因,对太子两立两废。

太子被废了,不就等于给那些个年长的皇子们送去了争位的希望吗,更何况康熙那几个儿子也都是各有能力,谁能不眼馋皇帝的宝座呢。

二、清朝对皇子的待遇和管制还是挺严苛的,想做富贵闲人,几乎不可能。

看下面的亲王待遇表

和官员比,也没多多少,但王府养的人,那可是不少啊,那个王爷不是三妻四妾,奴仆成群呢,一大家子人要养,和官员比,日子也不会富裕多少。而且还有一点很关键,并不是所有的皇子都能封王。

看一下康熙儿子的封王情况从表格中能看出来,康熙在世,只封了4个亲王,3个郡王,3个贝子。

其余10人,除了废太子胤礽外,都是什么爵位都没有的“光头阿哥”。而光头阿哥的俸禄,每年只有约1000两银子加500石禄米,平均每月还不到百两银子和百石禄米。

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人,皇子可能还没地方当官的油水多,你说这些皇子能平衡啊,日子想过逍遥也逍遥不起来呀。

咱来个扎心对比:明朝王爷待遇

明朝的藩王是皇帝封一块地,在京城长到一定年龄就要就藩,没有圣旨不准进京。

藩王除非犯了谋逆不赦之罪,其余罪行一律由宗亲会议报皇帝裁决,不得逮捕。

除了政治特权,藩王还有经济上的特权,他们都享有终身俸禄,每年50万石禄米,还有各种的税收都归他们享有,此外还占有大量的良田。

并且明朝的王爷不准参政,政治权力等于零。也就是说不用干活光拿钱,富贵闲人做的不要太潇洒。

清朝皇子们没有封地,无故不得离京,就是说只能在北京居住

但是清朝的皇子可以参政。

最重要的,皇子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办差,甭管你有没有争位之心,活你得干,干不好还会受罚。可是干得好了,会不会引起兄弟们和朝臣们的注意,就算没有争位之心,也会被当成假想敌吧。

所以这种制度下,其实就是在鼓励皇子表现,鼓励皇子们竞争。每个皇子都有继承权,而且一旦继承皇位那就是咸鱼翻身了。

所以,即使自己不争,也会站队。像十三站队老四,虽然被圈禁,但老四登基之后,对十三可是封亲王,倚重有加,比对自己同母的弟弟都好。

康熙时的九龙夺嫡,总感觉有点被他默许的意思。也许,他就是要看看谁最强,谁最有能力继承皇位。

最后选出的雍正帝,确实对王朝的发展做出很多贡献,忽略他对部分兄弟的刻薄。这可能也跟他们游牧民族血液里对强者的崇拜有关系。

我是历史沧澜,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讨论

每个人都想要那个最高权力,这是人的天性。况且就算不争也不一定能安稳的当王爷,新皇帝上位都会打压自己的兄弟。

一、 皇帝权力太诱人。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皇帝都是独断专行,蛮不讲理。


正因为皇帝的权力是没有制约的,得罪皇帝比得罪玉帝都后果严重。所以满朝文武和普天之下的人都要看皇帝脸色行事,都要对皇帝毕恭毕敬,皇帝走到哪都

威风八面,神气活现。




而且皇帝还可以任意占用国家资源,四海之内莫非王土。不担心下岗,不担心失业。老子死了,儿子还能接班。


这样美的职业,谁不想干?


别说当个真皇帝,就是当几天皇帝演员,女人天天围绕在身边,身边人陛下整天喊,万岁声此起彼伏,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舍不得脱下龙袍。



二、 皇帝的选拔机制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现在选拔领导的方式叫选举,能者上庸者下。


而皇帝的继承是前任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是暗箱操作。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种。


皇帝种出来的人才有资格当皇帝,但不是所有皇帝的种子都可以成为种子选手,让皇帝的种子们在一起公平竞争,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而是嫡长子继承制,别人没有机会,这就太混账了。



大家都是皇帝的种,凭什么你先生下来就能当皇帝,后生的只能当陪衬?


而且只有大老婆生的孩子,才有继承权。小老婆生的不但低人一等,连继承权都没有。大家伙不服,一百个不服。


再说,皇帝的儿子都是龙种,都不是泛泛之辈;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自以为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谁会甘心被人摆布?



三、 皇子经不起亲信的蛊惑。


表面上说,皇帝是英明的,但实事求是地说,皇帝是混账的。他们立了太子经不起大臣的离间中伤。他们往往还会中途变更,废太子的事层出不穷。


仅仅是唐朝就有8位太子没有按照程序当皇帝,比较有名的就是唐太宗抢哥哥太子李建成的皇位,又废太子李承乾,唐高宗废太子李忠。


在康熙儿子们的皇位争夺战中,胤礽当初也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但后来不是被废了吗?


太子能立还能废,这就有玄机了。


这不但就给了皇子咸鱼翻身的机会,也给大臣们施展才华进行投资的机会。事实上每个皇子身边,都聚集了很多很懂权谋的大臣。


他们就会鼓动皇子进行政治投机,陷害太子,争取得到皇帝的信任。


一旦他辅佐的大臣成为接班人,自己就是帝师级别的开国元勋,可以一步登天,享受不尽的荣华。


因此,没有几个皇子经得起身边亲信的蛊惑,都想赌一把。



四、 权斗是赢者通吃,不抢班夺权也没有保障。




过去的宫斗是非常残酷的,是赢者通吃,继承皇位的人不给你过太平日子的机会。


因为当了皇帝后,最怕别人危及自己统治,挑战自己权威。所以当了皇帝后要处处提防,不但要提防外人,更要提防自己人。


为什么要防止自己人,因为自己人一则有才华,二则是皇族发动政变的话有更多的合法性和操作性。


虽然皇子们都会被封王,但没有几个人能够善始善终的,皇帝度量大的,将你削职为民;度量小的,要把你碎尸万段,还要杀了你的孩子,斩草除根。


历史上很多新皇帝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拿自己的兄弟们开刀,罗织各种罪名将你除掉,不这样他们睡不安稳。


要想全身而退很难,除非你真的很弱智,对皇帝不能构成什么威胁。不然你会死的很惨,因为才气是掩盖不住的。


拿康熙举例,人家先后生了有55个孩子,其中35个是皇子。


理论上说,35个皇子都会参与皇位争夺,但实际上是九子夺嫡。



结果呢?

四爷胤禛是胜利者。


皇(庶)长子胤褆终身圈禁。


胤礽被立为太子,但两度被废掉,终身圈禁。


三皇子胤祉被夺爵圈禁至死。


八爷胤襈,死于圈禁中。


九爷胤禟死于押解途中。


十爷胤囚禁病逝。


十三爷胤祥,因为跟四爷一个阵线,善终。

十四爷胤祯,圈禁,乾隆登基才恢复自由。




由此可见,作为皇子如果你没有接班资格,也没有野心,没有一点才华,是可以明哲保身、全身而退的。


可是如果你有才华,作为皇子,想与世无争,当个善始善终的王爷过小日子,可能性不大。

因为康熙帝总有一天会去世,他们这是为了夺取朝政的控制权,如果不争取,等政敌成功了,他们就会被排挤,甚至是处死。说起康熙晚期的九子夺嫡,真的是清朝最著名的皇位争夺战。当时有九个皇子参与其中,分为了各个党派,不讲兄弟情分,互相使绊子,就为了获得下一任皇位的继承权。

1.不争皇位其实是不争气的表现。

康熙帝实际上是有35位皇子的,但仅有20位皇子长大成人,其中能参与夺嫡的9位皇子实际上是比较受皇帝重用的皇子。其他的皇子不是没有能力,就是地位不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夺嫡的战争。而这些争皇位的皇子根本不会想要当一个闲散的王爷。当时的清朝正在康熙帝的统治下,逐步走向繁荣。

对于皇子来说,有这样一位父皇,他们其实是很有压力的,同样也使得他们更加有野心。皇子们也希望自己能像康熙帝一样建立功业,成为霸主。所以他们9位有实力的皇子自然要去争夺皇位,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主动、争气的行为。要不是因为后来党朋之争变成了私下互相泼脏水,说不定这场夺位之争不会受到这么多的争议。

2.康熙帝的皇子们已经是壮年,争皇位就是他们的事业。

另外,要知道康熙帝在位的时间是很长的,他的皇子们大多数并不是十几岁的少年,反而都是一些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从皇太子第一次被废时算起,参与夺嫡最大的大皇子已经是36岁了,最小的十七皇子是11岁,皇太子是34岁,四皇子当时已经是30岁了,八皇子是27岁。

这些年纪比较大的皇子要是放在今天,都是一些进入职场很久的中层领导。而他们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皇子或者王爷,虽然在朝堂上是担任了职务,可他们的目标肯定不是当一名做事情的官员,而是做一个决策者。于是他们当时的事业并不只是朝堂上的官位而已,更重要的是夺取皇位。

3.争皇位是把握主动权,互相站队。

除此之外,其实皇帝只有一个,而九子夺嫡中并不是九个皇子都要争皇位的。他们其实是想站队,以便皇帝继位后能够重用他们。比如四爷党一开始其实是站在皇太子这一边的,直到皇太子第二次被废,四皇子才组建了四爷党;比如八爷党原本是支持八皇子继承皇位的,之后因为八皇子受到康熙帝的厌恶,他们又转而支持十四皇子。

我觉得他们争的不仅仅是皇位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王朝的统治权。在党派中,似乎并不在意由哪个皇子当皇帝,他们是要自己的党派能获得最终的统治权。虽然古代的皇帝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可他的决策还是会受到其他王公贵族的影响,这也许就是他们不在意哪位皇子当皇帝的原因。无论是党派中哪位皇子当皇帝,他们都能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权势。

总的来说,九子夺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他们有能力也有野心去争夺王朝的统治权。而那些甘心当闲散王爷的,往往是没有机会参与夺嫡之争的皇子们。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非要争皇位呢?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行吗?

在我看来,康熙的九个儿子既然生在帝王家,当然知道在皇位争夺中失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选择参与皇位争夺。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继位人选没有定,所以谁都有机会登上皇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利益纠纷,所以谁都想争上一争。

一、继位人选没有定

康熙还在位时,他并没有早早定下继位的人选,因而当时的九位皇子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能登上皇位。而对于九位皇子来说,他们既然生在帝王家,自然清楚权力的重要性,并且自己离皇位那么近的情况下,如果不争上一争,那么也太对不起自己了。此外,即便他们明白失败者的下场,但赢家所能获得的好处更大,因而他们自然想搏上一搏。可以说,如果康熙早早定下继位人选,并且在自己还健在时公布,那么九子夺嫡的事情很可能就不会发生,毕竟在康熙确定人选的情况下,如果其他皇子还敢争夺皇位,那么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二、利益纠纷

虽然九位皇子是兄弟,但要知道在皇宫中有很多利益纠葛,例如后宫之间的纠葛等。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皇子是皇后所生,有的皇子是贵妃所生,那么当贵妃所生的皇子登上皇位时,那皇后必然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甚至有可能会被干掉,已确保贵妃能登上太后的位置。而且皇子之间虽然从小在一起长大,但互相之间也有矛盾,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对头登上皇位后会不会找自己算账。而且每位皇子背后都有支持的大臣,这些大臣为了自己前途和命运也会教唆皇子进行皇位的争夺。可以说,由于各皇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纠纷,因而他们必需要去争夺这个皇位。


总的来说,九位皇子之所以要争夺皇位,一方面是因为继位人选没有定,另一方面是因为利益纠纷。

康熙对皇子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当王爷也不可能无忧无虑,当时还没有定继承人,还有着利益问题。
古代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想占到权力的巅峰,到了皇帝就可以拥有生杀大权,因此就有了康熙帝九子夺嫡的事件。
因为争夺了皇位之后,他们就可以做皇上了,可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儿子根本就不想做无忧无虑的王爷。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在中国古代,涉及皇位继承的时候,退一步自然富贵荣华,可进一步就是坐享天下,这笔买卖你想明白没有?

这些王子自然熟悉历史上成功的上位案例,我们也来盘点下:

秦二世继位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晚年在继承人的册立上徘徊动摇。扶苏是长子,贤明仁德,朝野上下都认为是继承人。但皇帝态度的不明确,且把扶苏外放上郡驻屯边疆,自然给了别人操作的空间。

政治就是这样,只有有个针眼大的缝隙,就会有斗大的风。

秦始皇在沙丘死后,皇权暂时空虚,继承人不明确,操作的空间太大了。赵高开始他的串联,先后说服胡亥、李斯,组成了三人同盟。一方面不动声色,继续巡行天下;一方面迅速采取计谋,逼死扶苏、蒙恬,

在阶段目标达成后,迅速返回咸阳,胡亥登基。

杨广继位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在北周的时候就立长子杨勇为公世子。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勇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按理说,这就没问题了。可惜在得到天下后,在漫长的时间中,父子矛盾渐渐扩大了。

杨坚喜欢节俭,对奢侈行为很反感,太子却有非常华美的盔甲,这就让杨坚很不高兴;而且太子位重,百官自然多有拜会,这更是犯忌。矛盾就更大了。

政治游戏就是那样,你觉得无所谓不在乎,但有的人会做到极致。这时候弟弟杨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借鉴、不联络官员、专一,让父母都很喜欢,最终取代兄长,成为太子。

李世民继位

李渊在建立唐朝后,太子李建成常年在京师,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功勋卓著。所以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得以在长安开府。在关东地区李世民有人事权,在长安有自己的护卫、班子,羽翼渐丰,自然有了问鼎的心思,而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怀疑李世民。最终酿成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自己哥哥、弟弟、十个侄儿、软禁了父亲而告终。

至于他,则获得了天下,有机会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这是斗争成功的。至于继承人斗争那就更多了,比如李世民的儿子们争斗就很严重,康熙在年轻时候还说李世民是个很厉害的皇帝,就是在教育子女上不太行,太子之位斗争很严重,到了晚年发现自己也这样,急的都想自杀。

皇权太大,皇位就会很吸引人。如果有机会,总会有人去尝试。

康熙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定了太子,那时候的他才20岁。当你知道康熙活了69岁,就知道问题所在了。大约在康熙四十岁上下,父子矛盾就大了。在快五十岁的时候,康熙废了太子;之后,又恢复了太子;之后,又废了太子。再后来,王子们不抓住机会努力都是对不起自己。

康熙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共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年号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他在位期间可谓披荆斩棘,一路开挂,平三藩、收台湾、战俄国……可这么强势的一个皇帝,晚年却为皇位的传递而苦恼万分,留下了九子夺嫡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单说九子夺嫡,康熙帝的这些皇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做,非要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夺嫡之争呢?

一、

我们首先讲讲清朝的王爷们,到底逍遥不逍遥?

清朝不同于明朝,明朝是巴不得王爷们都去就藩,留在京城反而是威胁。参考近期大火的《大明风华》,汉王为什么死也不肯离开京城,其目的就是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力。

当然,电视剧是戏说,真正的皇权社会,由不得你不愿意,只要到了岁数,必须离开京城去就藩。没有圣旨,就算亲娘死了,也得在就藩地忍着,不得擅自进京,钱是不少,但是政治权力,几乎为零。

至于这些王爷们有无可能继承皇位,全靠天意,比如嘉靖帝,比如崇祯帝。前一任皇帝无子嗣,一不小心嗝屁了,继承人还在就藩地斗蛐蛐呢,“咣当”一下,皇冠砸头上了。

就算这样的好事轮不到自己头上,当个闲散王爷还是可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福王朱常洵,当年离京到河南洛阳就藩,万历皇上一次性就赏赐良田四万倾,连福王自己都不要意思了,只要了一半。除土地之外,还有盐税、茶税、乱七八糟的税收,均归朱常洵。

不过也把他养成了硕鼠,甚至于民间传闻洛阳富于皇宫,据说洛阳被李自成攻陷后,福王朱常洵连同几头鹿放在一起煮熟,众人分吃“福禄宴”。

当然,福王朱常洵生不逢时,正赶上大明朝内忧外患之计,没能落得个好下场。但明朝的王爷们对于清朝的王爷们来说,虽然没有政治权力,也算是逍遥自在了。

二、

而清朝的王爷们就要苦逼得多,或许是他们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定下了正好相反的规矩:


"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


当然,也不能离京, 虽然有些王爷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但是经济收入主要靠朝廷发放,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爵位,爵位越高,俸禄越高;二是职务,职务越高,俸禄越高;三是朝廷赏赐的庄园、矿山、铺子等收入;四是一些额外收入,比如节日赏赐、属下孝敬、职场潜规则等。

貌似收入不错,实际上开销更大,我们熟悉的《雍正王朝》剧中,三阿哥和十阿哥,甚至太子,就因为府上的开销过大,而不得不借国库银子。

也就是说,清朝这些王爷们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如果不能勤俭持家,维持生计都成问题。

除此之外,清朝的王爷们,爵位并不是百分百继承的,而是递降的。这个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简单地讲,比如皇上封了一个亲王,亲王的儿子,只有一个可以继承为郡王,后面的就算是正室所生,最高可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往下传不了几代,先是妾的儿子不再享有爵位,再往后侧室的儿子也没有爵位了。

而且前面所说的继承爵位是在最理想状态下,因为王爷们的儿子们还需要考试的。考试内容包括翻译、骑射、布射,只有考到全优才能获得应受爵位,考得不好,就算老爹是亲王,自己也捞不到爵位。

三、

第三点,康熙帝的儿子都封王了吗?

在《雍正王朝》中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发生后,康熙帝一口气封了四个亲王,貌似封王很容易,其实不然。

清朝的皇上也非常重视子女的生母,之所以胤礽一周岁就被立为太子,完全是沾了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光,又是嫡出。之所以对老八胤禩不待见,也完全在于他是系辛者库女所生,所以康熙朝连个郡王都没获封。而看起来傻乎乎的老十胤娥(䄉)就因为生母牛叉,康熙朝就被封为郭郡王了,这也是老八胤禩拉拢他的原因所在。

康熙帝封王的众多皇子中,老五胤祺是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被封亲王,为和硕亲王,没有参与夺嫡。老七胤祐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被封多罗淳郡王,也没有参与夺嫡。

其他参与夺嫡的九位皇子中,老大直郡王、老二太子、老三硕诚亲王、老四雍亲王、老十敦郡王,其余都没有封王。

而这些王中,老大胤禔因为魇镇太子胤礽,被永久圈禁,老二太子胤礽又被废。

而康熙帝一共有几十个儿子,没有被封王的大有人在,甚至后来的夺嫡热门人选老八胤禩,也不过被封为贝勒。他的廉亲王的爵位是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稳定人心,才封的。

这么多皇子,王都封不上,俸禄必然就低,生母那边,也就是姥姥姥爷那边势力又不咋地,要想活得逍遥自在也难。

更重要的在于,下一任皇上怎么看待他们,如果自己亲爹这里混不上个王,提前押宝一个皇子,也是有希望被封王的,只不过要冒很大的风险。显然这一点上,老九胤禟、老十胤䄉等就眼光不行,押错了宝,最后被雍正帝整得那叫一个惨。

在古代,皇帝可以管理国家,有实权,可以说整个国家都是他的,每个人都想当皇帝,康熙的九个儿子都喜欢当皇帝,感觉王爷太平庸了。
当个无忧无虑的皇帝挺好的。但是每个人都想要去挣那个九五至尊,想要成为人上人。所以每个皇子都想去争一争,成王败寇。
因为当皇帝就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让天下所有人俯首称臣,所以才要争夺皇位。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难道当皇帝就这么不好吗?非要把这个位置让给别人,自己当上皇帝就可以拥有天下想要做什么,没有人敢拦着自己,自己成为了天下真正的主人,只有真正掌握了权力的人才有这么资格。而平常过权力滋味的人,就像被注射了一种魔咒一样,没有人能够拒绝到他的诱惑。

尤其是这些皇子都是在深宫之中长大的,经历了勾心斗角才能够很好的生存下来,尤其是他们的母亲或者是老师,教他们一定要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去争夺一切。这9个皇子都是非常强大的,每个人都是帝王之才,更何况皇帝还没有确定好继承人,所以他们都有机会,自然是要好好表现一下。

每个人都想要成为天下之主,而不是成为猪一样的人,有机会就要去做,要么是我掌控别人的命运,要么是别人掌控我的命运。


虽然当皇帝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清朝那个时候当王爷能有几个好的,很多时候皇帝都非常不放心把你囚禁在一个王爷府,就像关在一个监狱里面完全是没有自由,最多只能够待在京城这里面,要是出去的话,皇帝就要杀掉你。虽然你能够舒舒服服的,但是这和猪也没有什么区别,就像猪永远活在猪栏里面,每天都是有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但是也有一天可能会被杀掉。

很多阿哥都知道自己的命运,他们就想要当皇帝,尤其是在他们祖先血液里面,要么成为真正的敌人,要么就是真的能去死。如果真正有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话,他们可能才会去想去做,尤其是有一些人,但是没有那样的退路,他们别无选择。

就像最后雍正当上的皇帝,其他阿哥要么是被囚禁了,要么是被杀死了,就像对手八阿哥最后还不是落得死亡的下场,命运是非常可怜。就像顺治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样,我本西方一纳子,为何落在帝王家?这就是真正的帝王家,没有亲情可言。

因为当上皇帝以后就会对他人有生杀大权,而当一个王爷不了自己的欲望。所以才会选择争抢皇位。
因为太子被废,每个儿子都有机会当皇帝,每个人都想去争取,而他们都知道如果其他兄弟做了皇帝之后,很有可能会把自己作为威胁赶尽杀绝,所以都拼命争夺皇帝位子。
可能都想要尝尝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是什么滋味。毕竟这些皇子都想着更进一步,做天下之主。
文章标题: 为什么古代皇子只想着去争夺皇位,为什么不去开疆扩土,打出一个自己的皇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913.html
文章标签:皇位  自己的  不去  皇子  打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