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南明弘光朝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或者阻止左良玉突然顺江东下“清君侧”

时间: 2022-01-11 21: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南明弘光朝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或者阻止左良玉突然顺江东下“清君侧”

左良玉清君侧的背景

明朝奉行以文臣治国的政策,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体制,以文臣统领武将。以宦官来监控武将,对武将严加防范,使武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地被边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武将的强烈不满。 明朝末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内有农民大起义,外有满清的军事威胁,军事上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在这种情况下,武将的重要性空前突出,激烈的军事斗争为武将势力的崛起提供了舞台。
左良玉是崇祯朝崛起的军阀。他自崇祯十二年玛山战役之后长期拥兵自重,朝廷无可奈何。陕西、河南、河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左良玉被调往镇压农民运动的前线。左良玉奉命围剿农民军,积极作战,屡次取得胜利,形成了一支著名的左家军。在陕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屡次交战中各有胜负,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遂拜“平贼”将军。
明末文臣和武将多方掣肘,文武矛盾日益突出。在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左良玉因不愿受文臣节制,与文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而对朝廷的不满倾向日增,开始积极扩充自己的军队,消极作战,不听指挥,不仅摆脱了文臣的控制,甚至使朝廷也无可奈何,最终形成了专制一方,不听节制的军事集团,而其它武将也纷纷效仿,朝廷逐渐失去了对武将的绝对控制权,使明军在战场上一再溃败,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的步伐。
南明弘光朝廷成立后,左良玉坐镇武昌,位处南京上流,扼据战略要地,部下实力又比较强大。弘光帝登极诏书颁发到武昌时,他开初不愿承认,在湖广巡抚何腾蛟、巡按黄澍等人的劝说下,才同意开读,表示拥戴。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皇权衰落,政治腐败,党争激烈,武将则获得了空前的政治、军事权力,甚至公然干预朝政。
然而,左良玉的跋扈自雄却比在崇祯时期更加明显了。由于弘光帝主要是依靠马士英会同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四镇拥立的,左良玉没有参预,算不上定策功臣 。朝廷对马士英的信赖,视四镇如骄子,都引起了他的反感。湖广巡按御史黄澍本是个小人,在左良玉同弘光朝廷之间猜忌日深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居中调停,反而以左良玉的兵力为后盾,企图在弘光朝廷中提高自己的地位。甲申六月十八日,黄澍在弘光朝廷上痛斥马士英,不过是有恃无恐地借题发挥而已。
到1645年三月,李自成部在清阿济格军的追击下经陕西商洛、河南西部邓州一带进入湖北襄阳地区时,左良玉不敢同大顺军主力作战,又故伎重演,率部顺江东窜。而左良玉在政治上倾向于东林党,左良玉与弘光朝权臣马士英的矛盾,其实也可以追索到“党争”的源头。 而他也受到马士英、阮大铖集团的打压,再加上“太子案” 的影响,给左良玉东下称兵造成口实,左良玉以奉太子密昭以“清君侧”、解救太子为旗号率兵向南京进攻,率领军队东下讨伐马、阮集团。

李自成是南明弘光朝真正的敌人吗?有何依据?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李自成率“大顺军”残部到达荆襄地区,与原本驻扎在这一地区的大顺军大将白旺及其手下七万大军会合。不过,此时的李自成已经被清军打得丧失了对抗信心,他不听白旺固守襄阳、承天、德安、荆州的建议,而是决定率军东下,打算先灭掉相对较弱的南明弘光朝,占领江南富庶之地再作打算。




李自成率军东下,把镇守武昌的左良玉架到了火山口上。面对李自成的大军,他陷入了极度矛盾之中。左良玉和李自成也算是熟人了,打了很多年的仗,互有胜负。应该说,左良玉因为与李自成积怨很深,加上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在李自成东下之初还是尽守土之责的。

他一面连续派人上疏弘光朝廷告急,一面调兵遣将抵御大顺军。

但左良玉与弘光朝廷的矛盾也很深,因为左良玉多与东林党人,得罪了弘光朝内阁首辅马士英,而且像左良玉这样的军阀,怎么可能愿意牺牲自己,为这个朝廷当炮灰呢?



弘光朝廷忌惮于左良玉的实力,对左良玉的态度不好也不坏,弘光朝高层以内阁首辅马士英为首的官员希望这个军阀头目能与李自成打个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对左良玉的求援反应极其冷淡。

左良玉为之交好的众多东林党人中,有一位关系很是密切,那就是黄澍。这个黄澍搞出了"打马案”,在南京城与内阁首辅马士英交恶之后,对弘光朝廷更是怨毒满腹。

弘光朝抓到一个自称是“明朝太子”的人,这让黄澍等东林党人找到了借口。他们到处散发叫嚷所谓的“明朝太子”是真的崇祯帝儿子,弘光帝朱由崧是不合法的登基,内阁首辅马士英等人为了自己的权势一直在迫害“明朝太子”和东林党所谓的“正人君子”们,黄澍等东林党人为此甚至煽动左良玉起兵造反。

左良玉一个军阀,本来就对“江北四镇”四位藩镇没有自己的名字极为不满,加上弘光朝不待见自己,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在煽动下逐渐开始走上造反之路。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假称接到“明朝太子”密旨,要自己率大军前往南京城救“太子”,并讨伐内阁首辅马士英等“奸臣”,即所谓的“清君侧”。

假传旨意之后,左良玉立即率大军乘船东下,杀向南京城。更令人为之气愤的是,临走之前,左良玉下令军队在武昌地区进行烧杀劫掠,让武昌百姓深受其害,也让武昌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其实,此时的左良玉垂垂老矣,重病缠身。此次出师虽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但自古以来,提出这三个字的基本上都被贴上“造反”的标签。



左良玉的军队虽然庞大,但是极其鱼龙混杂,属于典型的“兵匪”,让他们打家劫舍,他们在行,让他们去造反,为左良玉去拼命,那就根本不可能。因此当左良玉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他们就已经惶惶不可终日,军心涣散,毫无战心。
不过,左良玉的大军唬住弘光朝那些无能的官员还是足够了。

当左良玉东下的消息传到南京城,南京城顿时陷入了一片恐慌与混乱之中,官员无论大小,无论高低,一个个都原形毕露,吓得屁滚尿流,不少官员直接弃官,收拾金银细软,带着家人跑路了。



不少平日里与左良玉关系密切的官员此时也开始反对左良玉的做法。

湖广巡抚何腾较被左良玉劫持到军队中,但他坚决反对左良玉的“清君侧”的做法,趁着看守的士兵松懈的时候,跳水逃走。

左良玉军队一路上烧杀劫掠,到达九江后,江西总督袁继也被左良玉“请”到军中,左良玉自然是通着袁继咸跟着自己一起“清君侧”。袁继咸坚决不从,不仅苦劝左良玉放弃“清君侧”,还苦口婆心地跟左良玉手下的将士们反复讲道理、希望他们停止祸国殃民的行为。

身在重病中的左良玉开始犹豫,一些左军将领也本来对造反就没有信心,这下更为动摇,袁继咸被允许回到九江城。袁继成回城之后,下达命令手下将土严防死守九江城,坚决不能让左良玉军队进城。

但袁继咸的部将张世勋已经被左良玉收买,于夜晚在九江城内纵火开城门,左良玉军队趁机攻占九江城,袁继成又一次被“请”到了左良玉军中。此时的袁继咸万念俱灰,投水自尽。左良玉下令将他救起后,再三表示:自己对弘光帝“忠心耿耿”,此举只不过是讨伐马士英等“奸臣”。

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位皇帝在位时做过哪些事?

弘光政权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编辑本段]隆武政权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帝继位之初,俨然想有所作为,他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同时又安抚难民,联络抗清义军,改变原来弘光朝廷联虏灭贼的错误政策方针。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隆武却颇不得势,其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就连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很快被其掣肘。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之后郑芝龙以无大用,被清廷所杀。
  隆武帝本人可以说是南明诸帝中最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只可惜在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势力,才使得他无所建树,最终隆武朝廷的复国计划称为了泡影。
[编辑本段]鲁王时期
  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马士英、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编辑本段]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鐭?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鐭?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编辑本段]永历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无能。
  正当南明政权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后,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
   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郑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政权得以生存下来,支撑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半壁江山,声势颇大。顺治五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顺治九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1656年李定国拥桂王至云南,次年又大败孙可望,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失败。1661年,吴三桂率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次年四月桂王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7月,李定国在勐腊得知桂王死讯,亦忧愤而死。 其后退守台湾郑成功集团沿用南明永历法统直到永历三十七年十二月郑克塽降清止,郑成功政权名义上一直奉朱术桂为监国,使用永历年号。
  这次南明政权的抵抗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弘光,隆武,永历三位皇帝在位时分别进行了弘光政权、隆武政权和永历政权。隆武帝本人可以说是南明诸帝中最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只可惜在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势力,才使得他无所建树,最终隆武朝廷的复国计划称为了泡影。

永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孙。清兵入关,他于广东肇庆称帝,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缅甸,后为吴三桂索回绞杀于昆明,终年40岁。葬处不明。

朱由榔,桂王朱常瀛子,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广西,居于梧州。公元1646年1月,受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接着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

而此时唐王弟朱聿粤称帝于广州,建元绍武。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朱由榔也在清军进逼下逃往广西,颠沛流离,处境极为险恶。

此时永历政权开始与农民军协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正,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文章标题: 南明弘光朝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或者阻止左良玉突然顺江东下“清君侧”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677.html
文章标签:清君侧  有什么办法  阻止  良玉  弘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