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当一颗表面绝对光滑的金属球自旋时,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它是在自旋

时间: 2023-08-16 08:01: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当一颗表面绝对光滑的金属球自旋时,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它是在自旋

什么是自旋,自旋与什么有关

具体的。是哪个实验推导出粒子的这一属性,该属性与什么力。场或者什么有影响。表现出什么特性来得。rn我一直不太明白
http://www.teach.ustc.edu.cn/jpkc/guojia/dxwlsy/kj/part2/grade3/dianzi.html

实验简介

1924年,泡利(Pauli)首先提出电子自旋的概念。1954年开始,电子自旋共振(ESR)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新技术。电子自旋共振研究的对象是具有未偶电子的物质,如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分子以及内电子壳层未被充满的离子,受辐射作用产生的自由基及半导体、金属等。通过共振谱线的研究,可以获得有关分子、原子及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其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得到有关物质结构何化学键的信息,故电子自旋共振是一种重要的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要求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观察顺磁离子对共振信号的影响,测量DPPH中电子的g因子,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量地球磁场的垂直份量。

实验原理

n 电子的自旋磁矩

l 电子具有自旋,由量子力学可知,其自旋角动量

(1)

式中S为自旋量子数,S=1 / 2。自旋时电子具有自旋磁矩,自旋磁矩为

(2)

其中g为朗德因子,对自由电子,g=2.00232,e为电子电荷,m为电子质量,为波尔磁子, ,其值为。

n 外磁场中电子的自旋能级

l 若电子处于外磁场B(沿z方向)中,由于B与自旋磁矩的作用,其自旋角动量将对z轴发生进动,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在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在z方向的投影为

(3)

m为磁量子数,m=S,S-1,…,-S,故m可取值为,磁矩与外磁场B的相互作用能为

(4)

在外磁场中,电子自旋能级分裂为两个,如图4.4.1-1,其能量差为

(5)

对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样品,在热平衡下,处在和能级的电子数满足玻尔兹曼分布,两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的比值为

(6)

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一般满足高温近似,即,上式可写成

(7)

显然,外加磁场越强,温度越低,两个能级上的粒子数差越大。

n 电子自旋共振

l 若在垂直于外磁场B的平面上施加一频率为的旋转磁场,当满足

(1)

时,电子吸收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就是电子自旋共振。当然处于高能级的电子会自发地辐射能量跃迁回低能级。由于,低能级上的粒子数多于高能级的粒子数,激发跃迁占主要趋势。引入电子的旋磁比,且,则

(9)

称为电子的旋磁比,对自由电子,,以MHz为单位,B以T为单位,即当 时,。

l 系统内存在的自旋-晶格作用使自旋粒子的能级寿命缩短,因而共振谱线有一定宽度。对于大多数自由基来说,主要的是自旋-自旋相互作用,它包括未偶电子与相邻原子核自旋之间以及两个分子的未偶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子不仅处于外磁场中,而且其周围的电子会提供一个局部磁场,由于热运动,这个局部磁场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使总磁场在小范围内变化,增加了共振谱线的宽度,因此谱线宽度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它是电子自旋共振谱的一个重要参数。

l 电子自旋共振一般发生在微波波段。但由于电子磁矩比较大,因而共振信号较强。即使在1mT的弱磁场下,也能观察到共振信号,此时共振频率在射频范围,因此,可以用电子自旋共振来测量弱磁场。本实验用扫场法在弱磁场下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并测量稳定自由基DPPH中未偶电子的g因子及谱线宽度。

实验内容

n 实验装置

l 图4.4.1-2是试验装置图

包括螺线管、边限振荡器、频率计、示波器、稳流电源等。螺线管由磁场线圈和扫场线圈组成。稳定直流电流通过磁场线圈,产生,当螺线管的长度L和直径D的比时(图4.4.1-3)

(10)

式中n为单位长度上的线圈匝数,单位为匝/m,I为单位电流,单位为A,的单位为T。50Hz交流电流经扫场线圈时产生,,和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螺线管中心处的核磁感应强度为

(11)

实验时,样品放在边限振荡器震荡线圈内并一起置于螺线管中心,以保证样品所在范围内有均与磁场。实验样品选用自由基对苯基苦味酸基联氨DPPH固体粉末,分子式为, 结构式如图4.4.1-4,测量第二个N原子上位偶电子的g因子,它非常接近自由电子的g值

l 根据共振条件,确定一个频率,调节螺线管电流,即改变,由于总磁场是脉动的,只要满足上式的B落入+范围之内,就可以观测到共振吸收信号,见图4.4.1-5

调节,使吸收信号等间距,刚好过零,则此时即为共振磁场,如图4.4.1-6所示。在小范围内的连续变化为调节共振状态提供了巧妙的方式。

n 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l 示波器用内扫描,调节边限振荡器地工作状态,改变振荡频率或,使出现共振信号,分别改变、和的大小,观察信号的变化。

n 测DPPH中电子的g因子及地磁场地垂直分量

l 由于存在地磁场,实际上螺线管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是、B和地磁场垂直分量的叠加,其强度应为

(12)

当共振信号等间距时,共振点处=0,,号取决于和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方向的变化可由改变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来实现。固定频率,调节,使共振信号等间距,如图4.4.1-5和4.4.1-6,然后让反方向并调节使共振信号等间距,则有

可得

(13)

由此可求出g因子和地球磁场的垂直分量。

l 另一种观测方法是用扫场正旋电压作为示波器x轴扫描电压,调节移相器使正反两扫向的共振信号重合。调节或使交点A与示波器中心光点位置重合,此时相当于信号等间距。此方法可消除示波器锯齿波非线性的影响,用此方法测出DPPH的g因子及,并与前面的结果比较。

n 测量共振线宽度和驰豫时间

l 用扫场正旋波作示波器x轴扫描时,扫描线的长度正比于,若测出信号幅度降到一半处的共振信号宽度,则共振线宽为

(14)

调节使共振信号分别移动到扫描线左端和右端时,对应的、之差即为。

l 驰豫时间是指吸收了能量的粒子跃迁到高能级后通过自旋-晶格作用和自旋-自旋作用回复到平衡态的时间。前者称为纵向回复时间(),后者称为横向回复时间()。在电子自旋共振中,最重要。可由下式求得:

(15)

n 用共振方法测量螺线管中心磁场强度随I变化的曲线,并与螺线管公式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思考题

n 测g时,为什么要使共振信号等间距?怎样使信号等间距?

n 、、如何产生?作用是什么?

n 不加扫描电压能否观察到共振信号?

n 能否用固定,改变的方法来测量g及B?试推导出计算公式。

<完>
自旋轴指向控制

获取并保持航天器内旋轴在空间的姿态指向的过程。自旋稳定的航天器在飞行中有时需要改变其自旋轴在空间的姿态指向,例如在变轨发动机点火前需要从入轨姿态变为点火姿态。

自旋稳定卫星
利用卫星绕其主惯量轴旋转所产生的陀螺定轴性,保持自旋轴在惯性空间指向,以实现姿态稳定的卫星。自旋稳定卫星分为单自旋稳定卫星和双自旋稳定卫星。单自旋稳定卫星采用的是一种被动姿态稳定方式。按照陀螺定轴性的原理,只要卫星星体的自旋角动量足够大,在环境干扰力矩的作用下,角动量方向的漂移非常慢,就可以使卫星在惯性空间达到定向控制的目的。

自旋稳定技术

航天器或其主要部分绕自身某一轴线的旋轴)恒速旋转从而获得姿态稳定的技术。包括单自旋稳定和双自旋稳定。单自旋稳定是指航天器整体绕自旋轴旋转,使自旋轴在空间定向。

自旋速率

自旋稳定航天器绕其自旋轴旋转的速率。自旋速率一般以每分钟的转数或每秒转过的角度表示。自旋和双自旋稳定卫星,利用陀螺的定轴性来保持姿态稳定。对于绕最大主惯量轴自旋的卫星,自旋速率越高,角动量越大,其陀螺的定轴性就越好,抗干扰能力就越强。自旋、双自旋稳定卫星的自旋速率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卫星有效载荷(如气象卫星的扫描辐射计)的要求,另外也要考虑姿态控制、姿态稳定度、消旋组件性能、卫星质量特性以及其他分系统的工作性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自旋和双自旋稳定卫星的自旋速率在5~120r/min之间。
在赖文的量子化学讲义中有这么一句话,恰好能解答你关于自旋起源的问题

他说粒子的自旋角动量的起源不能由宏观经验设计的模型来解释。

其实从自旋角动量算子就可以看出,自旋是一个假设,没有实际的来源,因为自旋角动量没有具体的形式,其本征函数也没有具体的形式,只是人们定义的自旋角动量算子附和角动量算子的相互关系,从而推导出来其本征函数之间的一些关系而已。

最初引入这个假设是为了解决实际电子排布与波函数反对称规则之间的矛盾。

因此你问的该属性与什么力。场或者什么有影响。可以这么说这些力与场是不存在的,因为

自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假设就定义了自旋角动量算子之间附和角动量算子的对易关系,定义了自旋角动量算子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

从这个假设可以推倒出自旋本征函数的一切性质。

量子力学基本假设是量子力学体系中的公里,就像经典力学里面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欧几里德几何体系中德五大公里一样是无需证明的基本假设。

但是粒子的自旋是可以通过实验观测到的,比如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等。此外还有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证明了电子的自旋角动量算子本征值确实存在,而且是两个。
是史特恩-盖拉赫(stern-gerlach)实验发现的,电子束通过垂直的非均匀磁场发生相反方向的同角度偏转,证明电子自旋存在,且有两个s等于正负h/2。
同意第四条。
补充一点:自旋不是自转,它是粒子自身的一种属性

把“自旋”给我祥细解释一下。

自旋磁量子数用ms表示。除了量子力学直接给出的描写原子轨道特征的三个量子数n、l和m之外,还有一个描述轨道电子特征的量子数,叫做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ms。原子中电子除了以极高速度在核外空间运动之外,也还有自旋运动。电子有两种不同方向的自旋,即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自旋。 它决定了电子自旋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ms=+或-1/2。 通常用向上和向下的箭头来代表,即↑代表正方向自旋电子,↓代表逆方向自旋电子。 自旋量子数是描写电子自旋运动的量子数。是电子运动状态的第四个量子数。1921年,德国施特恩(Otto Stern,1888—1969)和格拉赫(Walter Gerlach,1889—1979)在实验中将碱金属原子束经过一不均匀磁场射到屏幕上时,发现射线束分裂成两束,并向不同方向偏转。这暗示人们,电子除了有轨道运动外,还有自旋运动,是自旋磁矩顺着或逆着磁场方向取向的结果。于是1925年荷兰物理学家乌仑贝克(George Uhlenbeck,1900—)和哥希密特(Goudsmit,1902—1978)提出电子有不依赖于轨道运动的、固有磁矩(即自旋磁矩)的假设。自旋量子数s≡1/2,它是表征自旋角动量的量子数,相应于轨道角动量量子数。自旋磁量子数ms才是描述自旋方向的量子数。ms= 1/2,表示电子顺着磁场方向取向,用↑表示,说成逆时针自旋;ms=-1/2表示逆着磁场方向取向,用↓表示,说成顺时针自旋。当两个电子处于相同自旋状态时叫做自旋平行,用符号↑↑或↓↓表示。当两个电子处于不同自旋状态时,叫做自旋反平行,用符号↑↓或↓↑表示。 直接从Schrdinger方程得不到第四个量子数——自旋量子数ms,它是根据后来的理论和实验要求引入的。精密观察强磁场存在下的原子光谱,发现大多数谱线其实由靠得很近的两条谱线组成。这是因为电子在核外运动,还可以取数值相同,方向相反的两种运动状态,通常用↑和↓表示。

请问自转与自旋的区别?在量子力学中,自旋是粒子所具有的内在性质。我认为地球自转也是内在的性质,对么?

地球自转并不是内在性质。如果地球不转了,它还是地球,但是粒子如果自旋不一样,它就是一个新粒子。自转与自旋分别用来指称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某种旋转运动,两者区别有:

1、转动不同

宏观物体的转动可以有确定的转轴、转动惯量、角速度;而微观粒子则没有可以分辨得出来的转轴、转动惯量、角速度。

造成这一区别的部分原因是:宏观物体可有确定的体积、形状乃至质量分布,而微观粒子则没有这些特征,它时而可视为一个几何点,时而又可视为像电子云那样的一团迷雾。

2、角动量方向不同

宏观物体角动量的方向一般几乎不受观测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物理量;微观粒子角动量的方向则往往是由观测本身确定的,在未观测之前,不能说这个方向已经存在,它是在观测的同时突然生成的!

3、角动量大小不同

宏观物体角动量的大小以及它在给定方向上的分量的大小在理论上可取连续分布的任意实数,微观粒子角动量的大小以及它在给定方向上的分量的大小则只能取分立分布的某些值。

4、角动量改变不同

对于某个特定的宏观物体,其角动量可被连续改变;而对于某个特定的基本粒子,其角动量的大小则是完全固定的,只要它还是这个粒子,其角动量的大小就不能有任何改变。

扩展资料:

内禀角动量,和质量、电荷一起,描述粒子的基本特征,任一数值不同,即代表其物理性质不同,与外界作用的方式也会不同,或者说它已经不再是它了。所以说是内在性质。但是地球是否自转,并不改变地球本身的物理性质。虽然会影响磁场和大气环流,但是在更基本的层面上看,组成地球的物质没有变,地球还是地球。

当然也可以说,地磁场亦是地球的特征之一,自转影响地磁场,故影响地球的物理性质——这种观点是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然而在地球和其他天体发生作用时,是靠引力而非电磁力。

即使地球不自转,它和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仍然基本不变。假若外星人从远方观测,地球是否自转,不影响地球和太阳系的关系;但是粒子如果具有不同的自旋,则会对其所在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文章标题: 当一颗表面绝对光滑的金属球自旋时,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它是在自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461.html
文章标签:自旋  是在  一颗  有什么办法  光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