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王学典怎么成了儒家

时间: 2021-12-09 12:01: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王学典怎么成了儒家

为什么儒家后来成为了儒教呢?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孔子并不是最被推崇的人。但到汉朝,董仲舒出现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儒家思想成为儒教是后来慢慢形成的事情。这倒是和道家思想和道教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老子是公认的道家思想创始人,但老子并没有创立道教。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没有创立道教。

在中国,道教是山野的,是民间的,儒教是官方的,是庙堂之上的。

道教的产生要到东汉末年,由张道陵创立。

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从其学者千余人。

相传汉顺帝汉安元年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嘱其扫除妖魔,救护生民。张道陵就此创立了道教,尊老子为教祖,以“道”为最高信仰。永寿二年(156)升仙而去,时年123岁。

从汉武帝开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实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

儒者董仲舒依据孔子的思想,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对这传统的国家宗教教义进行了新的解说。在董仲舒新解说的基础上,后来的儒教不断努力,逐渐使传统儒教彻底建立在由周公、孔子奠定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之上。

因而,独尊儒术,是传统的国家宗教彻底儒化的开端,也是儒教的真正开端。

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相同也不同。三者都是儒教文化产物;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存在。儒教是一种信仰,是儒家人的共同信仰。


因为人多了就成教了,之前只有孔子极其弟子,后来大家都信儒家,就跟宗教一样
因为人多了啊,家和教的区别就是信仰的人数多少的问题,信仰的多就成教了呗。
最初的儒家只是一群知识分子达成了共同的观点,形成一股思想潮流。后来发觉这样受众的范围太小了,必须要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种观点和思想,所以就成立了儒教。

儒家是何时变成文弱书生的形象?孔孟其实很赏武,但不知何时就变了。以致有人误以为是儒很弱

宋时.程朱理学和心学的兴起.及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的影响.使学儒者从文.及后来元代不任用汉人.导致人们从文而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情,使文人之气长久存在.
中国古代宋朝之前一直是尚武的,宋朝时统治者为了改变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将兵变夺权的情况,重文轻武
应该是在汉朝,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效应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后的儒家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道,现在我们说的儒家并不是当时孔子的那一套理论了,而是在经过了不同的时代相应的增添或减除了一些东西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说是怎么来的?他又是怎样变成儒家敌人的呢?

争鸣

一则春秋战国虽有“诸子争鸣”,但给他们详细划分学派,乃至于贴上标签,则是西汉以后的事;二则秦始皇本人,并不排斥儒家学说,让长子扶苏学儒也就罢了,关键是,他立国以后,在五次巡行天下的时候,也曾多次宣传过儒家学说。

如前218年的芝罘碑文,上面就说:皇帝哀众,遂发讨师……义诛信行……烹灭强暴,拯救黔首。这里就提到了“义”和“信”。

前214年的琅琊碑文,认为天下应该:端平法度……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又加上了“智”和“仁”。

巡行

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号之为“八端”;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都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如果秦始皇讨厌儒家,一点也看不上儒家,他会这么说吗?

然而问题是,秦始皇既然不怎么反对儒家,后世为什么要有“焚书坑儒”一说 ,即非要将“焚书”和“坑儒”联系到一起,将他变成儒家的敌人呢。

第一个将“焚书”、“坑儒”捏到一起,提出“焚书坑儒”一说的人,身份非常有趣,他不是别人,西汉经学大家,孔子的十世孙孔安国,就这位孔安国,在给《尚书》做序时就曾感慨的说: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学士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孔安国是第一个提出“焚书坑儒”一说的人,并且从他开始,就将秦始皇变成了儒家的敌人,因为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给“天下学士”带来灾难,那么,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奇怪的是,孔安国有个学生,大名鼎鼎的司马迁,他对这件事却有点不同的看法,司马迁是怎么说的

当然,老师的说法他还是要听,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认为,长公子扶苏,在秦始皇打算“焚书坑儒”的时候,就曾劝谏他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其中的要害就在于“诸生皆诵法孔子”,而上却“皆重法绳之”,这不就是“焚书”、“坑儒”完全可以捏到一块儿,以至于秦始皇专门跟儒家过不去的明证吗。

司马迁

然而,在继承了老师的说法之后,他又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即: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从这个层面看,他承认秦始皇“焚书”,却不承认秦始皇“坑儒”,而说他“坑术士”,这一点,倒是跟史实比较吻合,因为秦始皇的确坑了些术士,原因无他,就是这些术士不但骗了他的钱,还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别用今人的思维套用古人,作为一代帝王,受骗之后不给点颜色,他还要脸吗。

可同样有关“焚书坑儒”的问题,司马迁为何要如此前后不一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司马迁治学态度严谨,他在编著《史记》时,采用了“存疑”的方法,即一些无法考证,又很有争议的说法,就会一律记录下来,供后人参考。

刘向

从这个层面讲,《史记》上司马迁之所以前后不一,原因就很明白了,无他,关于“焚书”和“坑儒”到底能不能联系到一块,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儒家的敌人,最起码在司马迁以前,还是很有争议的。

可惜的是,这种争议也没持续多久,大约司马迁去世二十多年以后,另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就给盖棺定性,做了很好的总结。

这人不是别人,出生于汉昭帝时期,成长于汉宣帝时期,扬名于元、成、哀三朝皇帝时期的著名学者刘向。

刘向在《战国策·序》当中提出: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焚书坑儒

将孔安国的“灭先代典籍”改成“燔烧诗书”,司马迁的“坑术士”改成“坑杀儒士”,至此,至此,“焚书坑儒”一说彻底成型,因为文以人传的缘故,在后人眼中,“焚书”就跟“坑儒”划了等号,成了完完全全的“焚书坑儒”,秦始皇也就因此彻彻底底的变成儒家的敌人了。

墨家曾经是当世显学,为什么最终败给儒家,成为了消失的一环呢?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思想大家。其中以儒家、墨家最为显赫,毕竟《韩非子》中都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那么,为什么曾经的显学墨家,最终还是败给了儒家,成为了消失的一环?

《淮南子》记载:“墨家中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可见当时的墨家可谓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放到早先,那就是标准的又红又专的革命战士。

但是这种不畏生死的精神恰恰是统治阶级最为忌惮的,毕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而儒家则不同,虽然不乏死心眼的方孝孺之辈,但是大部分读书人对于生命还是比较敬畏的。既然有所忌惮,那么自然更容易治理。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所谓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无君臣上下、无尊卑礼数,属于理想之下的大同社会。非攻,那就是不要战争,不要战争那就是和平,对于蕞尔小国来说当然奉之若神明。

然而,春秋虽无义战,但我不攻人人亦攻我,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思想主张就是反潮流的。而一个反潮流的思想,那么就如后世孙中山所言“天下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此外,墨子提出的非攻显然是建立在自身强有力的武装之上,墨家本身就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此外还有一批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的死士。他们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恣意任侠,执宰天下,岂能为君王所容?

墨家成员过的是十分贫苦的,这点可以参考西藏虔诚的苦行僧,当然现在的人们吃饱穿暖之后是无法体会到他们那种挑战身体耐苦极限的感觉。

此外,墨家对于个人的精神也是控制严厉,他们反对一切不实用的娱乐、礼仪消费,对于现世生活采取了极端的禁欲主义。如果拿现在的思想去看他们,这恐怕是一群以虐待自我为乐的超级狠人!

但是,这种理想,怕是仅能在极少数人中流行开来,毕竟花花世界,谁又能不为所动?

没有群众基础的学说,自然难以长久。

民国成立后儒家思想为何被抛弃

民国成立之后,他推崇的主要是民主共和思想就是以前的儒家思想,它更多的是维护帝制的一种工具。
儒家思想是封建思想,任由它存在,必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抛弃它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存在
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尊规卑贱,以德服人,不适合那个动荡的时代。
民国成立后,儒家思想为何被抛弃,我觉得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是有一些问题的,而且虽然民国已经成立了,但是那个时候却又出现了很多的思想,不同的人物。
你也不因为那时候民国时期是天下大乱,所以说乱世枭雄非常多,他们就不遵从儒家思想的
文章标题: 王学典怎么成了儒家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0079.html
文章标签:儒家  成了  王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