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刘备比曹操差在哪

时间: 2021-11-07 23:03: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历史上刘备比曹操差在哪

历史上的刘备比曹操差在哪?

第一是刘备缺少铁杆的宗族力量支撑,第二是两人与世家大族的关系......

简单的说可以这样说吧,曹操能东山再起是因为他尽量的把控了自己的损失,就相当于两个孩子打架,他只是疼了下,但刘备就却把自己打骨折了。这样一看,两个人的差距顿时一目了然。
刘备虽然身边人才多,但他并不善于使用人才,内政和外战不能很好地平衡起来,总出现要么打仗输要么内政空虚的情况,反观曹操,当年汉朝的制度框架他非常熟悉,略微改动就能适合自己,这一点很重要,刘备处于一个连自己框架都没有的阶段,换句话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刘备先天条件不足,最尊贵的身份也就是皇叔,但是汉朝已经没了,一个贵族,而且还是没落的贵族,又如何能上得了台面,我们在拿曹操和刘备相比一下,曹操在汉朝可是丞相,本就为万人之上。先天条件这一点刘备就已经输了。
曹操用人不疑,刘备却不行,荆州沦陷对他的打击更是致命,这一战丧失几万军队,三分之一人口被夺,疆土一半被毁,这一战后刘备方彻底变成了三方最弱。后来的夷陵之战则直接将刘备推入了深渊,这一战刘备为了为兄弟报仇使用了全国的力量,不惜兴师动众,但战线却是拉的太长了,军队得不到良好的补给,间接的影响了兵力的不足,在当时刘备还是有十几万人的,但除去守备和后勤,能拉到前线打仗的也就五万,这五万本是精锐,结果陆逊一把大火直接给烧没了,死伤惨重,这对刘备来说无疑是噩耗,这两场仗打下来他基本上已经没有争雄的资本了。

曹操和刘备本质差别是什么?

嗯啊、、。。。。。
其实曹操和刘备在本质上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都是历史上割据一方,最后成就霸业大军阀。
表面上,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是明主,可是事实上,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称王。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起家,在政治上,自然是一个“当局反对派”的形象,加上他行事不择手段,自古以来是个“奸雄”形象。刘备则不然,他有汉朝刘氏王族血统,从一开始就“师出有名”,并赢得了很多人的同情与支持,再加上他出身市井,一向以“亲民形象”示人,是以得到“保守派”的大力追捧和支持,是历史上“仁”主的象征形象之一。
可是他们都拥有各自的一个军事集团,然后通过各自的手段,得到一方天下而称王。所以我觉得,他们本质有其一致性,只是各自的形象包装不同罢了。
我个人更喜欢曹操,他文采风流,武功著世,是个不可多得的厉害人物,只是他过于心狠手辣,不免让人觉得有点不喜欢。但是刘备其人则是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他懦弱而又贪欢,借荆州不还而害了结义兄弟一条性命而失其“义”,攻刘氏入川而失其“仁”……
可是也许人要圆滑点的话,应该会像刘备那样去做事吧,因为他在世得到别人的景仰和拥戴,死后还是个世说的好人,至少可以比曹氏少挨些唾沫星子吧。
刘备比曹操更爱民

三国演义中,刘备除了仁义还比曹操强在哪里?

1、这个问题很难简单进行比较。就才干和历史地位而言,两者可谓不相上下。但由于曹操的家世背景以及占据的有利条件(挟天子以令诸侯)等原因,使得其可以拥有比刘备强大的势力。但刘备作为一介草民出身,仅顶着一个“中山靖王之后”的虚名,却能平步青云最终登上帝位,不可谓不强大;

2、个性比较:《三国演义》中传说刘备善得人心。事实上,曹操的雅量不亚于刘备,其帐下谋臣也多不胜举,在其所统治的地区所行的政策也深得民心,小说中的“马踏麦田”一节便是最好的例证。而且刘备最大的弱点在于优柔寡断,这使其在徐州太守时代、荆州刘表时代和益州时代都吃过大亏,几乎丧命;曹操的刚毅、大气使其屡次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但曹操个性的缺点在于敏感多疑,故几次败于敌人有针对性的计谋中,终其一生未能统一全中国;

3、当事人观点。《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也说明,曹操本人承认,刘备和自己是同一个层级的人才。
刘备强大的意志力,这点曹操无法与之相比,参考曹操既得陇复望蜀,或者可以这样说,给刘备曹操的出生和基业,刘备或许真能一统天下,曹操不能统一和他能力没关系,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还能够做到从善如流,而曹操则刚愎自用。

刘备在真实历史上是一个不逊于曹操的大奸雄吗?

说起《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恐怕很多人的脑海里会先想到忠厚一词。

这倒也是,不管是哪一版的电视剧里,刘备的长相,一看就是忠厚、老实、仁德。

曹操攻打新野的时候,刘备带着老百姓跑,宁可被曹兵追上,也不舍弃老百姓。

有的人说,刘备本事好像不大。你看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表面上好像哥仨打一个,其实就是关羽、张飞打吕布。刘备瞧那哥俩上去打了,他在后头拿着双股剑,说“带我一个”。其实他没起多大作用。

还有人说,刘备好像打仗也不行,要没有诸葛亮,他绝不可能获取三分天下。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压根儿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窝囊、脾气好、忠厚、没军事才能,恰恰相反,他是一个不比曹操逊色的一代奸雄。

为什么有人说刘备脾气好呢?

一有什么事,你看先急的是张飞。三顾茅庐那一回,诸葛亮在屋里睡觉,张飞气得要一把火烧房子,把诸葛亮揪出来。大家注意凡是有这类的事,必是张飞这样的鲁莽之徒冲到前头。刘备其实希望张飞这么干,然后他在中间和稀泥。刘备对张飞说得最多的三句话是“三弟不可鲁莽”,“三弟不可造次”,“三弟且退下”,就这么三句话。其实他希望张飞那么干,唱黑脸,然后他出来唱红脸。

根据这个,有人说刘备脾气很好,张飞脾气很爆。其实不是,刘备脾气更爆。

《三国演义》开场有一段,“鞭打督邮,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这是《甘露寺》的一段唱词。说的是张翼德鞭打督邮吗?其实,不是张翼德鞭打督邮,而是刘备下的手。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刘备弄了一个中山府安喜县县尉的小官当。

什么叫县尉呢?就是武装部部长。在那个战乱年代,武装部部长比县长都好使。他上任时间不长,朝廷要整顿一下纪律,说有一批借着打仗当上官的人的能力并不符合。基层官员们光会打仗,不擅长治理一个地方,甚至有可能为祸一方,所以得派更大的官下去巡视考察。

说白了,就是巡视员下去看看,你要行我就留下你,不行就遣返你,给你俩钱让你回家,我们另派官来。这督邮是干吗的呢?督邮就是干这个的。他来到这儿检查一下看看,安喜县这个县尉合不合格。

刘备这时候心里打鼓,想想自己也没根基,就是个编草鞋的。

有人说他不是皇族吗?中山靖王刘胜一辈子没干别的事,净生孩子,有120多个儿子。为什么刘备不说是别人的儿子?他要说是汉武帝的儿子,而汉武帝就那么几个孩子,一查就能查出来。中山靖王刘胜有120 多个孩子,你说这生育能力得多强。所以他说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代。

刘备并没有什么正根儿,所以此时心里担心,这督邮来了,要把自己给撤了怎么办呢?他自己就琢磨,我从卖草鞋开始,好不容易把关羽、张飞这哥俩划拉来了,又费挺大劲儿得了这么个官,他来说撸给我撸了?我这劲儿不白费了?刘备心里想不行,不能任由命运摆布,得主动出击。

他这时候想起过去的辛苦,心里头这无名火一下就上来了。一不做二不休,扳不倒葫芦撒不了油,既然你要把我拿下,我也不能挺着坐以待毙。刘备一来气,招呼几个家丁,“走,跟我往进冲”。他冲到里边就把督邮从床上弄起来,弄起来之后就给捆树上。刘备心里认定他要把自己拿下,想“得了,我也不想好了,干脆出口气吧”,于是抡起鞭子噼里啪啦把督邮一顿好打,差点儿没给打死。

真实的历史是,张翼德张飞没打督邮,是刘备打督邮,这说明什么呢?刘备有火气,是个挺有脾气的人——你要惹着我,不行。

那么为什么《三国志》里写的是这样,到了《三国演义》里就给篡改成那样呢?就是为了显示刘备脾气好,仁德——张飞打督邮,他还不让打呢,凸显他形象。

在历史剧变的关口,他如果是个没有脾气的人,往往关键时刻也做不到比较果断,也做不到能够以充分的人格魅力统领下面人跟他一起动手打天下。所以刘备不是《三国演义》写的那样挺温和的,他很有脾气。

我们看了《三国演义》后,都知道诸葛亮出山头一仗是火烧博望坡,但历史上这把火不是诸葛亮烧的。火烧博望坡时,诸葛亮还没出山呢。这把火是刘备放的,而且烧的也不是曹兵,烧的是自己。

刘备当时没等曹兵在那儿安完营扎完寨,直接在邺县这儿打夏侯惇。那时候赵云已经跟他了,他让赵云故意打败仗。曹兵一看你来骚扰我,还败了,这能饶了你吗?于是追,追到博望坡这个地方。

刘备又一把火把自己的营盘烧着了,好像被打得丢盔弃甲了。这是为了吸引曹兵接着追他。来到新野南边,这里土地很平,但是草很深。曹兵不熟悉地形,刘备这时候又放火,结果大获全胜。

大伙儿普遍认为刘备忠厚、老实,对朋友够意思,其实他身上有很虚伪的一面,也有非常狠毒的一面。

就说他和吕布的关系。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这不假,但是在刘备多次危难的时候,吕布伸手帮他忙了,最后刘备是欠吕布的。

例如,袁术派大将纪灵率十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论兵力远不如袁术,这时候吕布出来和稀泥。他这只手拉着刘备,那只手拉着纪灵,说二位能不能不打。我把我的方天画戟立在辕门之外,我往后退150 步开外,拿出弓箭来。我的这箭能射准这方天画戟的戟尖,你们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我要射不中,你们把人脑袋打成狗脑袋跟我没关系。

据说他射戟那天,外头风力有六七级,而且西伯利亚寒潮来袭,天气很不好。但是吕布这一箭射出去,正中150 步开外戟尖。纪灵没想到吕布这么准,没招了,退兵了。这等于吕布当时救了刘备一命。

也就是说,从他俩的交往历史来看,吕布虽然德行不怎么样,但是吕布不欠刘备的,反而是刘备多少有点欠吕布的。

吕布虐待自己手下,大将宋宪、魏续把吕布的方天画戟偷走,趁吕布睡着的时候,把他拿下了,交给曹操。这个时候吕布就求饶,说明公你要收留我,愿效犬马之劳。

曹操犹豫了,因为这样的猛将,哪一个名主都爱。犹豫这工夫,曹操站起来上了趟厕所。

他出去的这会儿,屋里头就剩下吕布和刘备了。吕布一看四下没人了,说:玄德,你可得救我一命,你得给我说点好话。刘备一听,说“行”,点点头。

吕布心里有底了:他欠我情呢,肯定替我说好话。不一会儿曹操回来坐那儿,吕布又接着求情:明公你饶我不死,我为你效犬马之劳。

这个时候,曹操一转身看着刘备,说:玄德以为如何?这个话类似最近大伙儿在网络上看到的,“元芳你怎么看”。这个意思等于递个肩膀头给刘备。

结果刘备不仅没有说好话,反而说了一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什么意思?你还记得丁原和董卓的事吗?曹操本来就对吕布不放心,一听这话,喝道“推出去斩了”。

这把吕布气的,在那儿指着他大骂:大耳贼,大耳贼。刘备有俩特征,一个是双手过膝,再一个是耳大垂肩。所以吕布叫:“大耳贼、大耳贼,辕门射戟为了谁。”我当年辕门射戟不为你,我为的谁?所以刘备不忠厚。

这时候,他火上浇油,置吕布于死地,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一个原因是,他心里对吕布当年夺他徐州恨得慌;第二个原因是如果把吕布平定了的话,刘备就有可能再回去当徐州牧。所以刘备不仅不忠厚,还比较狠毒。因为涉及利益的时候,人就不一样了。

刘备这个人也不是个很忠诚的人,他喜欢跳槽。

十八路诸侯开始讨董卓时,刘备想来凑热闹,可人家袁绍根本不带他,是曹操说,“我观此兄弟三人,龙虎之相很威武,能干点事”。也就是说,曹操对刘备绝对有知遇之恩。

可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刘备迅速背叛曹操,跟别人勾搭上,还直接跟曹操发生很多冲突。后来曹操不计前嫌又收留了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开始防着刘备了。但防着归防着,他给刘备的待遇很高。

这时,曹操要评职称。他说天下“英雄”只有两个人,“唯使君与操耳”。你看,他给刘备一个很重要的名额。曹操说,我不准备重用你,我防着你,但是我拿你当个人才。但刘备很有野心,他不满足,所以他千方百计要挣脱曹操的束缚。他跑了不说,还把徐州刺史车胄给杀了,折了曹操一员大将。从刘备这两次跳槽和后来从袁绍那儿跳槽可以看出,他根本不是一个很忠诚的人。

另外,刘备心狠手辣,杀了他的族弟益州刘璋。刘璋是皇亲,算起来是刘备的弟弟。刘璋谋士张松说:张鲁在北边琢磨你,曹操也时刻能打来,咱自己兵力又不行,素闻你的族兄刘玄德仁义过人,咱请他来吧。

刘备在川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有了民心之后,他找借口向刘璋借兵。他在人家这地方待着,他自己有兵,却还要借人家的。刘璋不敢得罪他,凑了四千老弱残兵送来了。

刘备以这个为借口,开始攻击刘璋。这时,刘璋想要抵挡刘备,抵挡不住了,因为对于关隘之类的,刘备都清楚了。刘璋没招,把大印拿出来献给了刘备。

罗贯中秉承“汉为正统”,所以他吹捧刘备。可是当我们还原历史就会发现,任何一个谋求天下的人在战术上会各有不同,但是在战略上都差不多。如果脸不厚、心不黑,很难在军阀争夺战中占据先机。

所以如果刘备真是个忠厚、老实、仁德之人,他不可能在群狼四起的情况下获得三分天下。

我认为刘备在真实的历史上还是非常厉害的。他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他应该不是奸臣。
不是的,我认为刘备要比曹操差很多。有一个成语叫乐不思蜀,就是说刘备贪图享乐,忘了蜀国的基业,而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在曹操身上的,所以刘备要比曹操逊色很多。
是的,他也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心里面想的和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根本不一样。

三国历史上枭雄刘备与奸雄曹操比到底差在哪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方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可称得上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三“雄”。千百年来,曹、刘、孙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而口碑流传,即英雄孙权、枭雄刘备、奸雄曹操。征之史籍,各有出处。英雄,指见识、才能或作为非凡之人。三雄之中,声誉最佳。《三国志·孙权传》记陈寿做评语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又裴松之注引《吴历》记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军号称步骑四十万攻孙权于濡须,孙权率众七万御之,相持一月有余。曹操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严整,不可侵犯,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乃撤军还。据此,孙权称英雄,当之无愧。然而,虽然孙权量力周旋,善保江东,成鼎立之一足,实属不易;但无论就志向抱负,还是文韬武略,乃至进取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孙权都在曹操、刘备二人之下。“英雄”排名实居最末。
枭雄,雄杰之谓,含有凶狠专横的意思。稍带贬义。名声不如英雄好听,但相较带有一股强悍之风。《三国志·周瑜传》记刘备赴京口见孙权,周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建议孙权扣留刘备,不使其返。按一部《三国演义》,刘备是被极力颂扬的人物,一举一动都透着“仁义”二字,似与“枭雄”的称谓不符。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少好结交豪杰,早年起义兵讨黄巾,有雄才而不甘居于人下,敢于见利忘义,“枭雄”之称虽出自敌口,但还算公允。刘备寄居曹操门下时,曹操曾从容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见刘备之雄。较之曹操、孙权,“枭雄”虽不及“奸雄”,但胜过“英雄”。

奸雄,即奸人之雄,本指淆乱是非的辩士,后来多以奸雄指富于权诈、才足欺世的野心家。三雄之中,以奸雄名声最差,足以使人切齿。《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晋人孙盛《异同杂语》记曹操未出道时曾去拜见名士许子将。许子将在汝南主持一个“月旦评”,即每月月初开一次会,评论当时人物,影响极大。凡是得到许子将肯定或赞扬的人物,身价即刻大增。曹操问道:“您看我是怎么样一个人?”许子将笑而不答。曹操再问,许子将说出这样一句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罢大笑。这就是曹操“奸雄”称号的由来。《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记述了这件事。即开篇就用“奸雄”二字将曹操定为乱臣贼子,予以彻底否定。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很大的作用,是三国时期最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三雄之中,“奸雄”的否定意义最强,但若论历史地位与个人才能,“奸雄”曹操远远超越了“枭雄”刘备与“英雄”孙权。
功高盖世、才亦超群的曹操为什么沦为“奸雄”?许子将的评论是否有问题?查《世说新语·识鉴》有如下记载。说曹操少时去见曾任三公的桥玄,桥玄对曹操说:“天下不久将要大乱,群雄争斗。能拨乱反正的人,看来非你莫属。然而你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桥玄与许子将对曹操的评论如出一辙;可是用词有所变化,“乱世之奸雄”变成了“乱世之英雄”。原来关于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说法不一。桥玄与许子将的说法到底谁更可信呢?众所周知,自古乱世出英雄,奸贼的出现则无关治世乱世。如此说来,曹操为“乱世之英雄”更合乎逻辑。《三国志·武帝纪》记陈寿为曹操作评语曰:“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所以,桥玄“乱世之英雄”的评价应为正确之论。
文章标题: 历史上刘备比曹操差在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8145.html
文章标签:刘备  历史上  曹操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