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03 23:05: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登基三个月的崇祯皇帝灭掉了阉党首领魏忠贤,开始大举抓捕阉党。具体的行动负责人,就是被崇祯皇帝重新启用的东林党。
可东林党交上来的答卷令崇祯皇帝失望:只有四十多个人,其中还有不少胁从,这是典型的“只拍苍蝇,不打老虎”。
崇祯皇帝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命令东林党继续严查。东林党眼看这四十多个人交不了账,于是又抓了十多个人。这一回,崇祯皇帝发火了。
难道就这么五六十个阉党成员,就能把偌大的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你们东林党是不是不珍惜自己失而复得的官位?如果不珍惜,我就把你们全撤了!
万般无奈之下,东林党七拼八凑地抓了两百多人,这回才算是勉强了账。
初,逆当死后,上欲因台谏言定逆案,大学士韩爌、钱龙锡不欲广搜树怨,仅列四、五十人以请。上不悦,再令尽列以闻;且曰:“皆当重治,轻则削籍”。阁臣复以数十人呈进,上怒,不称旨;命分三等:曰称颂、曰赞导、曰速化。且曰:“忠贤一人在内,自非外廷逢迎,何遽至此!其内臣同恶者,亦当入之”。于是案列甚广,几无遗矣。三月辛未,廷臣上钦定逆案,诏刊布中外——共二百十八人,以七等定罪。——《崇祯实录》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魏忠贤把东林党整得死伤惨重,东林党上台之后,为什么一再对阉党手下留情呢?
有这种疑问的人,肯定是把魏忠贤和阉党混为一谈,而没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
魏忠贤是宦官,换言之,他可以是内廷代表人物,也可以是皇权代表人物,但绝不会是官僚集团的一份子。
而阉党并不全是内廷人士,他们有很多是依附于魏忠贤的官僚势力。换言之,阉党的大部分成员,也是官僚集团的一份子。
东林党一定会痛恨魏忠贤这样的人,因为魏忠贤是东林党没落的主要推手之一;但东林党却不会过分痛恨阉党,因为大家阶级属性一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官僚集团内斗,一直都是非常理性的。他们会为了权力和金钱进行长期斗争,但绝不会为了什么国家、百姓和正义。从表面上看,他们谁也不待见对方,但实际上,他们下狠手的目标,往往局限于个人,极少施展大面积打击。就算是东林党这种没什么下限的政治团体,在施展大面积打击的时候,通常也是点到为止,把你弄下野之后,这事就算完,基本不会赶尽杀绝。
官僚集团之所以能在明末呼风唤雨,主要原因就在于:官僚们懂得把斗争局限于一定范围内,极少有人出圈。这样一来,既可以分出胜负,又不危及官僚集团的共同利益。
在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的时候,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目的就是置魏忠贤于死地。依着魏忠贤的意思,肯定希望把东林党斩草除根。
可结果却是:部分东林党骨干下狱,十多人被杀,大部分东林党下野。崇祯皇帝上台之后,一声令下,东林党全面复苏。
在这个过程中,阉党肯定也帮了东林党不少忙,使得魏忠贤的屠杀行动未能如愿施行。现在魏忠贤已经倒台,东林党开始投桃报李,尽全力拯救阉党成员了。
亲不亲,阶级分。就算崇祯皇帝干掉了魏忠贤,但在官僚集团看来,哪怕是阉党成员,都比皇帝值得信任。他们不惜违反皇帝的命令,也要保全自己的同僚。
在崇祯三令五申的背景下,东林党被迫上交了一份二百多人的阉党成员名单,但最终被杀的也只有二十七人,大多数人只是下野,就像曾经失势的东林党一样。
如果不是遇到较真的崇祯皇帝,阉党被杀的数量肯定还会降低。但就算崇祯皇帝盯得紧,被杀的二十七人当中,也没有几只大老虎,更多的是小苍蝇。
比如说那个喜欢拍魏忠贤马屁的陆万龄,他只是喜欢拍马屁而已,根本没做太多恶事,因为他只是个监生,凭这身份也做不了太大的恶事。可在被杀的阉党成员名单中,也有这位老兄的名字。
陆万龄在天启七年五月提出建议,将魏忠贤的画像移入国子监,与孔子并尊。但在同年八月,崇祯皇帝就继位了,同年十一月,魏忠贤就自杀了。
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而忠贤诛东林。——《明季北略》
我不能说陆万龄清白无辜,但只有这么短短几个月时间,陆万龄就被当成阉党骨干砍头,实在是死得冤枉。
其他人或许比陆万龄的官位高一些,分量大一些,但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凭这些芝麻绿豆官,根本不足以支撑起整个阉党,更不可能为祸朝纲。
除了被杀的二十七人之外,还有四十八人被充军。但这四十八人大都没有什么官职,估计是魏忠贤和客氏的家眷。
前太常少卿阮大铖和前武英殿大学士冯铨都是阉党成员,魏忠贤倒台后,他们的官职被剥夺,在交付罚款之后回乡生活。但在他们回乡后,却并未因“魏忠贤余党”的大帽子受困扰。
阮大铖在江南名望极大,只是他被崇祯钦定永不录用,所以自身官路断绝。但即便如此,他也依然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南明第一任宰相马士英就是受阮大铖举荐而出仕。
冯铨虽然在家休息,但同样不可小觑。清军入江南之后,多尔衮立刻请冯铨出来做官。冯铨在满清仕途通畅,从大学士到太傅、到太师再到太保,一直活到了康熙十一年,康熙给他的谥号是“文敏”。
很多人都说冯铨是汉奸,可问题是:冯铨能在满清朝堂上官运亨通,本身就证明他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那位倒霉的陆万龄相比,冯铨这样的人恐怕才是真正的大老虎,但人家寿终正寝。
从天启四年到崇祯初年,连续发生了两起官员大规模死亡事件,东林党死了十多个,阉党死了二十多个。
大家为了一点权力斗来斗去,笑道最后的却是皇帝。这种残酷的结果,使得官僚集团开始摒弃成见,团结一致对抗皇权。
自崇祯初年一直到明朝灭亡,官僚集团的内斗都没有停止过,但不再分什么派系。当皇帝决定站在某一边拉偏架的时候,大家又会团结起来共同抵制皇帝,团结无比。
这种做法招致了崇祯皇帝的反感,在崇祯皇帝下重手收拾完魏忠贤之后,他完全可以借机与官僚集团谈判:我以后不让太监干政,你们也给我老实一点。但崇祯皇帝面对东林党的推诿时,那是怒火冲冠:总而言之一句话,给我彻查!
既然东林党和阉党如此为彼此着想,为什么崇祯皇帝一定要破坏双方的这层关系呢?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崇祯皇帝不上道。
东林党先是大肆宣扬魏忠贤和阉党的罪恶,在惩罚魏忠贤的时候不遗余力,却又在惩罚阉党的时候处处留情。崇祯皇帝不过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青年,根本看不懂这个套路。
首如果崇祯皇帝上道,他肯定不会这样急吼吼地收拾魏忠贤;如果崇祯皇帝收拾完魏忠贤以后变得成熟,他自然会和官僚集团讨价还价。
但崇祯皇帝并没有做上述两件事,他急吼吼地收拾了魏忠贤,又本着“除恶务尽”的态度收拾阉党。
面对此情此景,东林党那帮老油子官僚也有一种“秀才遇上兵”的感觉:魏忠贤已经死了,剩下的都是官僚集团的一份子,您要是把他们都收拾了,我们官僚集团就会被削弱啦,您这样办事属于破坏潜规则!
按照东林党的预想,应该就是杀掉十来个阉党,充军十来个阉党,原先跟着魏忠贤混的人全部下野,让在野的东林党全面顶替他们的职务,事情办到这一步也就可以了。
至于阉党的经济问题,那就不必深究啦。大家都是当官的,攒点家底不容易,不要因为斗争失败,就让人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不人道。
如果换做一个成熟老道的皇帝,肯定不会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跟官僚集团对着干的,而是借机谈判捞好处。可如果换做一个成熟老道的皇帝,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干掉魏忠贤呢?
东林党嫌弃人家崇祯皇帝不上道,可如果崇祯皇帝非常上道,非常懂得官场规则,东林党的这帮官僚还得继续“家里蹲”。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