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崇祯直接拉下面子迁都,明朝能否有机会保住半壁江山或者灭亡得慢一些

时间: 2023-03-11 14:01: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如果崇祯直接拉下面子迁都,明朝能否有机会保住半壁江山或者灭亡得慢一些

崇祯帝南迁能像赵构一样保住明朝的半壁江山吗

如果那么做,是可能的。
毕竟李自成最后是在湖北被剿灭的。说明南方统治阶层很厉害。
同时,扬州史可法的后来抗后金,还是很壮烈的。说明群众基础还不错。
所以,如果从崇祯离开北京南下,保持南明王朝问题不大。
只可惜,歪脖树吊死,大明朝群龙无首。
有这种可能,但是明末的时候经济状况比赵构那时候差很多,到处农民起义,所以不一定坐的稳。
北宋末年虽然抗金失败,皇帝被虏,但那时候老百姓还是很有钱的,而且都普遍忠于宋室朝廷,也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

如何当时崇祯帝南迁,他能守得住半壁江山吗?

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西安,建号“大顺”,年号“永昌”;而关外的清军铁骑又虎视眈眈。这令明朝守军应接不暇,使得坐镇北京的崇祯帝坐立不安,百般焦虑。紧要关头,南迁之议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君臣之间争得不可开交,却始终莫衷一是。正因如此,后人有人假设,崇祯如果南迁,很有可能占据半壁江山,如东晋、南宋般延续国祚。那么,事情果真如此么?事实上,南明的迅速溃败,已经昭示南迁之议实属空谈。

南迁之议的提出与搁置

在彭孙贻的《平寇志》中,曾记载了李明睿与崇祯之间的一次密谈,当时李明睿屏退左右,称他曾打算劝崇祯西迁长安,率甘肃和宁夏两地兵马亲征,以镇压李自成的农民军,但叛军入关后,只有南迁一策方能保全朝廷。结果,崇祯道出了苦衷:

“朕有此志久矣,无人赞襄,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平寇志·卷八》

由此来看,崇祯似早已有南迁之议,可惜朝中大臣鲜有赞同之人,所以一直没有表露出来。不过,大同失守后,大学士李建泰似乎也遇见到了形势的危机,上书请崇祯南迁。然而,按照他的设想,是要“奉太子先行”。经过一番争议后,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也表示愿“先奉太子抚兵江南”。


可是,重臣奉太子先赴江南,终究不等同于崇祯南迁,加之考虑到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被太子李亨“晾”在一旁的先例,许多朝臣还是坚决反对。争论不休的朝会,令崇祯自己也十分心烦。索性,耍起了性子,称“臣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结果,南迁之议到头来也没商议出个结果。

昙花一现的“南明”

南迁之议被搁置后,崇祯似乎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命运,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李自成的大军来得如此迅猛。李自成占领山西后,又迅速向北京推进。1644年三月十八,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在斩杀妻女后,自缢于煤山,大明灭亡。


明亡后,南京的文武大臣马上讨论另立新君,在南京重建大明。作为陪都的南京,尚有五十万兵马可用,同时控制着富饶的江南,更是具备着一套基本成型的领导班子,故而仍是一股颇为强大的力量。

1644年五月,福王正式在南京称帝,次年改元弘光。结果,弘光小朝廷的君臣,却始终忙于内斗和享乐,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将原本用来募兵的银两,用在了大兴土木之上。所以,百姓们编出了一个顺口溜:“都督多似狗,职方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1645年五月,占据长江天险的弘光政权,迎来了清军铁骑,弘光皇帝被押赴北京斩首。不久后,唐王朱聿键由于福州即位,改元隆武,并曾一度北伐。可惜随着郑芝龙的降清,隆武政权也未能维持太久,亡于1646年八月。


1645年6月局势

在隆武政权建立的同时,鲁王朱以海曾于1645年八月在浙江建立鲁王政权,以“监国”的身份自居,后又逃亡长垣岛、漂泊海上,最终投奔了台湾的郑成功。而在西南地区,明朝一些遗臣又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成立了永历政权,后逃亡缅甸,被吴三桂击败,永历皇帝和太子被吴三桂缢死。

崇祯南迁,多半会步南明覆辙

明亡后,南明政权“层出不穷”,却没有一个能像东晋或南宋一样坚持太久,都只是昙花一现。这样的结局,其实也是明末溃败的延续。其实,即便是崇祯南迁,他的结局也多半会和后立的南明朝廷一样,根本无法延续下去,根本无法同东晋和南宋相提并论。其实,明朝的衰败,史家早有论及:

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明史》

自明世宗以后,明朝便已经显露衰败的景象,到神宗末年,则已是败坏至极,等到了“木匠皇帝”明熹宗在位时,心思都花在了做木匠活上,加之其宠幸乳母客氏与阉党魏忠贤,使得朝政极为败坏。



崇祯继位后,虽铲除了魏忠贤,但又太过急功近利,以至于行事严苛,令不少忠良遭难,许多名将兵败后降清,转而帮清军作战。就此来看,崇明亡清兴,着实是一个难以避免的悲剧。

同是亡国,崇祯殉国后的局面,已然大为不同

以崇祯自缢煤山为标志,明朝自此灭亡。而靖康之难后,同样灭亡的南宋,却得以偏安一隅。究其根源,除了前文提及到的,南明延续了南明的腐败以外,还有两个颇为重要的原因:

首先,清朝和金人要发动战争的目的不一样。历史上金人的南侵,多半是为了财物和掳掠人口,只要宋人屈膝投降,以投之以金银财宝,满足以贪婪的要求,大体多会罢兵议和。可到了明清战争的时候,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目的便很明确:那就是同大明争夺天下。此后,继任的皇太极与主政的多尔衮,都延续了这一战略。无论是此前的后金,还是改国号后的大清,要的是江山,而不仅仅是眼前利益。


与之类似的,东晋时期盘踞在北方的各势力,大体上与金人一样,虽然贪婪,却没到欲壑难填的地步。可以说,东晋和南宋面对的敌人,远不及南明所面临的清军强大。这种实力上的悬殊,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势力上。当然,与之对应的,南明政权多半贪婪腐化,内部纷争严重,虽然占据富庶之地,拥有几十万人马,却无异于一盘散沙。

其次,五胡乱华靖康之难的惨状,使东晋、南宋军民见识到了西晋和北宋亡国的惨状。所谓哀兵必胜,即便实力不济,在殊死抵抗之下,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可是,李自成逼死崇祯后,清军入关原本是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多尔衮在进关之初,还特意盟誓:

“此行除暴救民,灭贼以安天下。勿杀无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清史列传·多尔衮》

这一盟誓,固然有收买人心之意,也起到了严明军纪的作用,对沿途百姓鲜有惊扰,使得关内的反抗力量并不是很强。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弘光政权竟天真地视其为英雄,对吴三桂大家封赏。这足见当时明朝的遗臣和百姓,起初对清军有种很复杂的感情。


当然,清朝在继续南下的过程中,终究还是将战火带给了沿途百姓。不过,此时南明却未能及时组织力量予以抵抗。相反,清朝却利用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汉族将领,团结了许多明朝旧臣,对南明政权予以清算。

可以说,南明的落败终究还是多重因素造成的,这其中既有武器装备的原因,也有战略失当的影响,但从根源上来讲,南明的腐败无能,还是继承了明末一来的颓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南明的溃败,实则是明亡的余音罢了,又怎么能指望它延续百年呢?同样,即便是将崇祯放到南京,也难以扭转乾坤,势必会迅速败亡。

尽管,崇祯皇帝一生刚愎自用,薄情寡义,但笔者非常钦佩他在最后关头的这种尊严和气节,无愧于一代帝王的称号。

如果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

第一:南京是明朝的留都

明清两代实行的都是复都制,明朝有两个都城,一个是北京,另外一个是南京,明朝的行政区划,往往被简称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清朝也有两个都城,一个是北京,另外一个是盛京(今辽宁沈阳),但是明朝时期的南京作为留都的级别要高于清朝时期的盛京。南京有一套与北京一样的行政班子,被称为南京六部,除了六部以外,还有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

南京不仅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而且还有南京紫禁城,南京紫禁城现在被称为明故宫,南京紫禁城与北京紫禁城相比,在规模上要小一些,但是在宫殿建筑的规制上是一样的。

以上条件是明王朝立国江南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崇祯皇帝真的迁都到了南京,是可以马上立国。

第二:崇祯皇帝想迁都,但受阻于群臣

公元1644年,明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内部也有人想通过迁都来缓解危机,崇祯皇帝也有此意。

(欧洲传教士所绘崇祯皇帝自缢,并杀死长平公主的场景)

在中国古代,迁都是一件大事,帝王的宗庙、社稷、陵寝皆在京师附近,所谓“敬天法祖”,抛弃宗庙、社稷、陵寝罪过非常之大,再加上南宋立国江南之时,宋高宗与秦桧等人受到了世人的诟病,有鉴于此,对于明廷来说,迁都南京是一件非常令人忌讳的事情,崇祯有迁都的意愿,但是朝廷内部没有人敢于为皇帝承担责任,崇祯帝曾经指责光时亨说:“阻朕南迁,本应处斩,姑饶这遭。”

明朝不能延续下来,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外强中干,不仅从经济实力还是军队实力来讲都已经逐渐削弱。
我们认为是不行的。因为当时的明朝是内忧外患,尤其是朝廷内的党派之争,导致人心惶惶,崇祯又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所以明朝是大势已去。
依然不能,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了,倒台已经不能避免了。
能,虽然明朝并不是非常得人心,但在抵御外族的问题上却能获得百姓的支持。

如果崇祯不自杀而迁都南京,明朝能划江而治吗?

如果崇祯迁都南京,历史的走向会如何发展?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猜想一下。

首先根据当时形势,崇祯完全可以逃到南京,那么假如他逃到南京的话,面对这复杂的局势,他会怎么做?我想他首先一定会在稳定朝局后下旨召集各路兵马,发兵围剿李自成!为何?

崇祯和农民军根本就是水火不容,不可能讲和,崇祯视李自成和农民军为人生之大敌,“造反”在崇祯眼里是不可能得到赦免的,当然了谁造反都几乎不可能得到当朝皇帝的赦免,这一点好理解。所以即便是当年李自成主动向崇祯讲和,崇祯都不同意,死也不同意!那么死也不同意的话,活着就更不可能同意了。

而且如果崇祯能逃出京城的话,这说明李自成还没有包围北京,那么此时吴三桂也没有放清军入关,所以吴三桂有很大概率是不会投降李自成和清军的,他有可能依然视明朝为主,坚守山海关,那么此时的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城后将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北上讨伐吴三桂要么南下迎战崇祯,当然了崇祯一定会主动北伐,所以李自成必须分出兵力迎战明军,说实话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虽然兵少但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守住山海关是没有问题的。而当时的南方尚有几十万大明军队,即便北伐不成功,隔江守卫江南半壁江山还是绰绰有余的。

事实上,崇祯死后,南明还陆续坚持了二十多年,而南明之所以被灭很大原因就是内讧!而内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南明皇位继承者缺乏正统性!但是如果崇祯去了南京,想必内讧是根本不可能发生了吧!

而李自成不管是攻打吴三桂还是南下,势必会受到很大的阻碍甚至是失败,因为李自成农民军的战斗力真的不强,前期被明军多次打到爆炸,后期也就是仗着人多还有明政府的腐败军心不稳才有惊无险的拿下北京城,而他从西安到北京这一路打来,明军几乎都是献关投降,唯一一个誓死不降的宁武关守将周遇吉,仅凭几千人就打的李自成损失了几万部队,李自成由此气急败坏下令破关后屠城!而且李自成的失败几乎就是在所难免的,他攻入北京下令查抄地主官员的家,吴三桂的家也不能幸免,所以失去地主阶级支持的李自成充其量就是一支流寇,成不了大事!

所以在吴三桂,崇祯,甚至是清军的夹击下,李自成一定会率先灭亡,而如果吴三桂不降清,那么仅凭那三五万的八旗军是根本无法窥视中原甚至一统天下的。

所以假如崇祯迁都南京,那么天下大势走向的关键还是在于吴三桂是降清还是继续忠于崇祯!如果降清,那么明朝军队面对八旗军和关宁铁骑几乎毫无胜算可言,甚至像南明一样灭亡都是极有可能的事,而如果吴三桂继续事明,那么崇祯极有可能消灭李自成收复中原,天下大势又回到了清军与明军在山海关对峙的局面!

不可能的,南边吴三桂又不是傻子,而且李自成又不是打不到南京,明朝是没得救的。
如果崇祯皇帝不自杀,而是选择迁都南京,那么明朝的一些支持势力会倾其所有的帮助他们,不过清兵入关之后,实力也会越发强大,更何况国都已经被清朝占领,明朝的军心也不稳定,所以若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明朝依然会被清朝剿灭。
我认为不可能。因为清朝肯定要把明朝消灭掉,所以两个国家不可能划江而治。
文章标题: 如果崇祯直接拉下面子迁都,明朝能否有机会保住半壁江山或者灭亡得慢一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5701.html
文章标签:崇祯  明朝  迁都  有机会  半壁江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