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你们觉得南北朝的史书军事方面记载的内容可信度怎么样 比如问题描述中的战绩你们相信吗

时间: 2021-11-02 18:04: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4次

你们觉得南北朝的史书军事方面记载的内容可信度怎么样 比如问题描述中的战绩你们相信吗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哪些史书、地理书中也总结了自战国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成就?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史书、地理书中也总结了自战国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成就,如《华阳国志》记载了战国时期大型水利灌溉设施都江堰工程,《史记·河渠书》记载了郑国渠工程,《汉书·沟澶志》记载了汉代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等灌溉河渠的开凿,《后汉书·王景传》记述了东汉时王景对黄河的治理。

在三国正史中,赵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赵云之于刘备和蜀汉朝廷,是一个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元勋重臣。但在那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论武勇功业,赵云不及吕布、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并不算其中的顶尖人物。赵云因长期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很少独当一面,功业自然不那么显赫。

所以,陈寿在《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只给了赵云一个“强挚壮猛,并作爪牙”的一般性评价而已。然而,历史上的赵云绝非平庸之辈,他有着一些非凡的优秀品格。


其一,淡泊名利

赵云一生淡泊功名、不为利动。建安十九年,刘备夺取益州基本上实现了诸葛亮“跨有荆益”的战略设想。为此,刘备论功行赏,犒劳三军。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各得到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的丰厚赏赐。

早年追随刘备、两保弱主、屡立殊勋的赵云却不在此褒奖之例。赵云却泰然自若,满不在乎。但是,当有人提出将城内屋舍、城外园田、桑田等也分赐给有功将士时,赵云提出了严重的反对意见: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赵云认为,在国与家的问题上,应“先国后家”;认为国家应以民为重,以农为本。认为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长治久安。赵云这番仁而爱民之议,是儒家学说“仁政”的核心。在他身上,看不到一般士大夫们追求功名的思想。

其二,忠直敢谏

刘备称帝不久,关羽失荆州。刘备决定为关羽报仇,发动伐吴之战,当时包括诸葛亮在内的满朝文武,或因昧于对形势的判断,或因慑于盛怒中的刘备,大多数噤若寒蝉,缄口不言。

只有益州学士秦宓向刘备“陈天时必不利”,结果被打入牢狱。在这种极为沉默的时刻,赵云冒着下狱的危险,谏阻刘备说:

“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在蜀汉集团的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能直言劝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不徇私情

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惇。此战中,赵云俘获了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来是“少小相知”的同乡,但赵云却说:

“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

不是私自卖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个人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称赞。

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赤壁战后,孙权之妹嫁给刘备。婚后的刘夫人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骄豪”难制,在“家事”难理的背景下,刘备“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别委任赵云以“掌内事”。

赵云不仅是叱咤风云的战将,也是得预刘备私事的“家臣”。于公于私刘备均对赵云寄予厚望,赵云也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识知大体

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两次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又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

建兴六年,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

“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人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

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可见其胸襟开阔,识大体。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

赵云一生功勋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才识、精神,不亚于号称“万人之敌”的张翼德;他凛然辞婚,不事女色,连关云长也只能望其项背;他设计“空营计”,体国恤民,临危执言,使一代诸葛亮也称善再三。

无论是武艺或者人品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能力上不比关羽张飞差,而且低调忠实,不搞朋党。整体而言,赵云在武艺、人品等诸多方面,造就的就是一个正义的形象。不仅是因为影视剧的表现,史书中也是这个形象。综合概括就是,武艺超群,恪尽职守,蜀之良将。

一、关于武艺:

赵云的武艺自然是没得说的,先是单骑救主: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赵云传》

而后在北山孤军援友,空寨退敌,成为刘备在汉中之战史籍记载的唯一战绩:

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资治通鉴卷六十八》

类似的记载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赵云别传》的内容,还有其他后汉史中也有出现,其中简略者称赵云击曹操而败之,夸张者称赵云大败曹军。北宋司马光一严谨著称,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对史料应该是做过很谨慎的遴选和考据的,然后保留了赵云冲阵退军,再空营退敌的内容,但是删去了《赵云别传》中称赵云重入敌阵救援张著的内容,同时也严谨的回避了赵云破曹斩获的规模。但无论如何,我们能从司马光的笔下,看到一个勇猛善战,武艺高强的形象。

二、关于人品

刘备也非常信任赵云,比如让他在袁绍处秘密征兵,让他制约孙夫人。在当阳长板,刘备打败仗时,是多么狼狈,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有人说赵云投魏刘备不信,果然赵云是去救少主和夫人了。从这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非常放心的,坚决不相信赵云会丢下他。这份信任就是对赵云人品的最好证明,当然赵云也用危难之中的行动证明了刘备没有看错人。所以,后面也能看到,刘备经常交给他办一些比较敏感的事情,赵云其人又低调谨慎,事情做得也很漂亮,又能顾全大局。

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对主忠,对国正,对友义,对军信,可谓人品无过,


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赵云别传》

先是,与夏侯惇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於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赵云别传》

总结:

赵云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在影视剧中可能有部分夸张的地方,但总体来说,他是个忠心耿耿,低调又又实力的良将。

初出茅庐,独具慧眼

· 《三国志.赵云传》: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

大家都知道,赵云是河北人,当时的河北在袁绍统治之下,可赵云却率领跟他一起的义兵投靠公孙瓒,能作为常山郡义军的首领其实足以说明他的过人之处,此时的河北袁绍还是天下楷模袁本初,可赵子龙却能提前得知袁绍不是明主,而此时的公孙瓒还是颇有美名的白马将军。赵云前去投靠,被公孙瓒嘲弄却不卑不亢,这天下这么乱,到底谁是明主现在还看不出来,你们俩我并没有看不起谁,我只是寻找仁政所在,过来看看。

这下子公孙瓒自讨没趣,这倒是足以解释他为何没有重用赵云了。后来与刘备相遇,才找到了心中的民主,事实上也的确找对了,刘备一辈子都是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曹操孙权屠过城,但刘备没有,这种东西说是仁义也好装的也罢,其实装一辈子和真的又有什么区别?

因为兄长辞世,离开了公孙瓒,不过我觉得这半真半假吧,知道公孙瓒的为人,提前走人,这次又被他猜对了,昔日英明神武的纯民族主义者白马将军公孙瓒已经变的稀里糊涂了,居然造了和董卓的"郿坞"相同性质的"易京楼"。

不得不又一次感叹东汉末年这群枭雄的尿性,正常的时候一个个英明神武的就像天选之子,可等到历史脉络在他们手上的时候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手握三州之地压着袁绍打的公孙瓒,要知道袁绍四世三公,公孙瓒可没啥背景;一个人压制天下诸侯的董卓;为了小儿子生病放弃大好良机的袁绍;乃至于后面的曹操刘备都是如此。这真的让老柳怀疑历史有自我修正功能了。

长坂救主,地位殊荣

· 《三国志.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 《三国志.二主妃子传》: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於当阳长阪,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

· 《三国志.先主传》: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这段记载信息量就非常大了,众所周知,曹操麾下有精锐骑兵虎豹骑,缺一人就从其他骑兵部队的百夫长补上,在冷兵器时代,一个骑兵比五个步兵还值钱,更何况是百夫长级别的骑兵?虎豹骑由曹纯曹休二人统领,加上曹纯在长坂坡俘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那这五千精骑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吧。但是先主传和赵云传及甘夫人传记载就有点意思了。

逃跑的时候关羽正在去江夏搬救兵,所以只提到了和赵云、张飞、诸葛亮一起逃跑,但甘夫人传和赵云传却记载保护刘禅及甘夫人皆得以免难,那个时代女子不可能骑马一起跑的,那最大的可能便是赵云和刘备等人跑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之后又回身去救了阿斗和甘夫人。自古功高莫过于救主,这个时候刘备已经四十多岁了,要是没继承人了手下能不着急?

果然,此次事了,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这个"牙门将军"和"牙门将"可不同,"牙门"是古代的一种防御公事,而"牙门将"的职责便是统领"牙门"里的士兵和对方交手,经常需要短兵相接,后面王平就担任过这个职位。

《三国志.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三国志.魏延传》: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三国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而"牙门将军"是刘备为赵云制定的一个特殊官职,就和诸葛亮的军师将军一样,品级虽小,权利却大,这个职位需要文武双全的将领担任,必要时统领刘备亲军作战,平时需要参谋军机,执行参谋长的职责,后面魏延入川有功,也被封为这个名号,而赵云则从牙门将军升到了翊军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翊军将军"这个名号也是刘备为赵云特别设立的,从品级来看,"翊军将军"似乎要低于"四征"、"四平"将军,但汉中之战时征西将军黄忠却需要赵云授予兵马,这就是特殊官职的重要性,正如《历代兵制》所记载的,军师将军诸葛亮,虽然品级不高,却主管全国军事。

统时选士,儒将之列。

《历代兵制》:蜀置五军,其左、右,将军、督、护一人;其中师,监、护、典、参军各一人;其前师,将军、监、护、督军各一人;其后,督、将军兼一人。其将校略如汉。而兵有突将、无前、宾叟、青羌、散骑、武骑之别,盖不全用蜀人也。是时户籍,士民异号,往往充兵之家,已非民伍。然诸葛治军之法,师十二更下。张合之战,在者八万,去者愿留。亮卒后,士卒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见〈吕乂传〉)。由是蜀兵秏矣。"

再来看看赵云的"中护军",蜀汉兵制很简单,分为五军,前后左右中,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大家都知道,中护军的位置由翊军将军赵云兼任,这个位置在那时无比重要,可以任命选拔中级将领,并且在必要情况下,前后左右这些在外面的军队要受中军节制。司马懿便是以中护军的职位杀了曹爽,掌管了曹魏大权,晋朝建立之后,这个职位永远是司马家自己人担任。

这前后时间段里当过中护军的都有谁?周瑜、李严、夏侯玄、司马师、陈到等等,都是文武双全之辈,也是某一派系势力的代表人物。

《晋书》:"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魏略》:" 护军之官,总统诸将,主武官选。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

《季汉辅臣赞》: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赞赵子龙(赵云)、陈叔至(陈到)

这上面的典籍原文无不是在说明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三国成立之时,官员位置大同小异,但魏吴的"四征"大于"四镇""四平",而蜀汉则是"四镇"最大,其中又以东为贵,曹魏征东将军张辽、蜀汉镇东将军赵云,有自己的属官,可以开府治事的那种。

再有距离三国只有一百多年的陶弘景所注《古今刀剑录》记载,刘备曾用金牛山的铁矿,请大匠蒲元铸造了八把剑,自己一把,三个儿子一把,关张赵诸葛亮各一把,这明摆着把他当自己人,并且后来相当于关羽带有贬义的谥号,赵云完全是美谥,所以说赵云是保镖啊,不得重用啊,这些稀里糊涂的东西就不要讨论啦。

本期文章史料来源:

魏.陈寿《三国志》

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

南宋.陈傅良《历代兵制》

魏.鱼豢(huan四声)《魏略》

历史

三国正史中,赵云出身卑微,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了侍卫队长的角色,不争不抢,为人比较低调。

《水经注》是谁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它?

谢谢各位
(2021·宜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水经注》中对三峡的描述,它的作者是郦道元。
……
《水经注》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仅就描写的瀑布来说,它所用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真是变化无穷。所以我们说《水经注》不仅是科学名著,也是文学艺术的珍品。
我们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水道变迁,湖泊湮废、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等诸多课题。
是郦道元写的主要写《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文章最后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就叫《水经》,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二说晋郭璞撰,一说东汉桑钦撰,又说郭璞曾注桑钦撰的《水经》。当代郦学家陈桥驿认为即使汉桑钦撰有《水经》,晋郭璞为其作注确有其事,但这部《水经》和《水经注》也都已失传,今本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当是另外一部,是无名氏所为,其成书年代,诸家说法不一,全祖望认为是东汉初,戴震认为是三国时作品,今人钟凤年又认为是新莽时所作,诸说尚难确认,不过大体应为汉魏之作不成问题。
  《水经注》则是以注《水经》而得名。
  郦道元为何要为《水经》作注呢?在他自己序文中就写道:首先,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正如王先谦所说,郦道元注《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右”(《王先谦合校本序》)。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而更重要的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他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的决心。由此说明郦道元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所著的《水经注》是一部爱国主义著作。
  《水经注》是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唐六典》注中称《水经》共载水道137条,而《水经注》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1252条。今人赵永复将全书水体包括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算入,实记2596,倍于《唐六典》之数。
  注文达30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除了基本上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作为其撰写对象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实属空前。
  所记述的时间幅度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当代,上下约2000多年。它所包容的地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等,真可谓是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无所不容。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丰富多彩的内容并非单纯地罗列现象,而是有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记述。侯仁之教授概括得最为贴切:“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水经注选释·前言》)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其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在自然地理方面,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所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在人文地理方面,所记的一些政区建置往往可以补充正史地理志的不足。所记的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除此以外,小于城邑的聚落包括镇、乡、亭、里、聚、村、墟、戍、坞、堡等10类,共约1000处。在这些城市中包括国外一些城市,如在今印度的波罗奈城、巴连弗邑、王舍新城、瞻婆国城等,林邑国的军事要地区粟城和国都典冲城等都有详细记载。交通地理包括水运和陆路交通,其中仅桥梁就记有100座左右,津渡也近100处。经济地理方面有大量农田水利资料,记载的农田水利工程名称就有坡湖、堤、塘、堰、堨、覩、墱*、坨、水门、石逗等。还记有大批屯田、耕作制度等资料。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包括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所记矿物有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汞等,非金属矿物有雄黄、硫黄、盐、石墨、云母、石英、玉、石材等,能源矿物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兵要地理方面,全注记载的从古以来的大小战役不下300次,许多战役都生动说明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
  除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外,还有许多学科方面的材料。诸如书中所记各类地名约在2万处上下,其中解释的地名就有2400多处。所记中外古塔30多处,宫殿120余处,各种陵墓260余处,寺院26处以及不少园林等。可见该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以至民族学、宗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以上这些内容不仅在数量上惊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所以它还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在文学史上居有一定地位。它“写水着眼于动态”,“写山则致力于静态”,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水经注》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仅就描写的瀑布来说,它所用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真是变化无穷。所以我们说《水经注》不仅是科学名著,也是文学艺术的珍品。
  如此丰富的内容,其价值自不待言。这里仅就历史地理方面来说,就有取之不尽的功效,侯仁之教授曾利用它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水道变迁,湖泊湮废、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等诸多课题。
  《水经注》有如此深远影响,这与郦道元治学态度的认真是分不开的。为了著作此书,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亲自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末溯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总结,书中许多珍贵资料早已失传,不少人从中可以辑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当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不少错误。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确指出其黄河河源问题上的“纰缪”。另外由于他不可能到边远地区和南方进行实地调查,这方面错误也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书也不尽可信等等,但这些并不损害全书价值。
  《水经注》原有40卷,宋初已缺5卷,后人将其所余35卷,重新编定成40卷。由于迭经传抄翻刻,错简夺伪十分严重,有些章节甚至难以辨读。明清时不少学者为研究《水经注》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订正了经注混淆500余处,使经注基本恢复了原来面貌。有的做了不少辑佚工作,更多的是做了校勘注疏工作,清末著名学者杨守敬与其弟子熊会贞用了毕生精力撰写了《水经注疏》和编绘了古今对照、朱墨套印的《水经注图》,最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有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水经注疏》,为今后研究利用《水经注》提供了方便。
是郦道元写的,主要写的是水流的问题,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一个写这方面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历史性
郦道元写的 ,主要是写地理的,记录地理事件1000多,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
文章标题: 你们觉得南北朝的史书军事方面记载的内容可信度怎么样 比如问题描述中的战绩你们相信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7616.html
文章标签:可信度  南北朝  史书  战绩  记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