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23 06:01: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说起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我们不难想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和亲的故事,文成公主作为唐太宗最宠爱的一个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作为皇帝的金枝,面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又有着诸多无奈,皇帝的公主也不乏有下嫁给臣子为妻的先例,可偏偏自己又生在唐朝堪堪起步的阶段,更是无法随心所欲,与其被逼着嫁去吐蕃,倒不如心平气和主动嫁过去,如果可以凭自身一己之力,维系好唐朝和吐蕃百年的和平,也算是报答了故乡十余载的养育之恩。
印度在吐蕃以南,两国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作为阻碍。就算吐蕃大军能翻越山脉,作战时的物资供给也是个大问题。作战时间稍长,吐蕃便会陷入僵局。其次,印度相较吐蕃纬度低,气温极高,不利于骑兵作战。 吐蕃是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适应了相对低寒的气温,一旦到纬度低气温高的印度,便会产生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吐蕃骑兵很难发挥出优势。
粮食是每一个国家都跟需要的东西,当时的吐蕃种出来的粮食本来就不是很多,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人都吃不饱那肯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吐蕃看来看去就看上了唐朝的土地,在唐朝的有一段时间可是鼎盛时期,那时候吐蕃就看到唐朝的繁华。有比自己国家的土地还肥沃的地方还这么的近。吐蕃当然得死磕了,这块肥肉可不能让别人吞了。
而屡次的大败唐军获利,这就让吐蕃更加的嚣张,进而就更频繁地对唐朝发动战争。因此,吐蕃屡次的进犯大唐并非是自不量力找死,反倒是他们当时确有与大唐抗衡的实力,才敢一直与大唐为敌。直到9世纪之后,由于过于频繁的战争以及内部的矛盾,吐蕃开始日渐衰弱,再也无力对外发动战争。唐宣宗晚年时期,河西、陇右等地又再次的归附于大唐。
因为吐蕃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占领唐朝,唐朝地区非常富饶,并且地区也非常大。另外吐蕃不想去经营恒河流域,因为太浪费人力物力,吐蕃和恒河流域隔着一个喜马拉雅山脉,后备物资跟不上,而且当时的吐蕃经济情况也不支持这样去做,所以无论怎么选,肯定是占领大唐来的更便捷和诱惑最大。
吐蕃一直是大唐的劲敌,他们的战争持续了很多年,而且之前还联姻过,吐蕃最早的皇帝是松赞干布,他先后争夺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各大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也统一了青藏高原,当时的吐蕃王朝正好和大唐接壤,所以和大唐的冲突也就多了。刚说了之前还有好多年的联姻,也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后来还是因为野心的问题导致战争爆发,最后反目成仇。
唐朝的唐高宗李治就很多次对吐蕃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派了很多优秀的大将去征战,比如薛仁贵,李敬玄等人,但是由于路途太远,海拔太高导致水土不服征战失败,先后也是战败了两次之多,但是吐蕃也是没有占多少便宜,毕竟大唐非常的繁荣,且军事强大,当时的吐蕃也拿大唐没多少办法,但是两国的仇恨也因此开始变得更深了。
吐蕃虽然比大唐差一截,但是比起西域其他的国家还是强大不少,早前吐蕃就进攻国恒河流域,而且还胜利了,当时还把自己的吐蕃铁柱树立在印度,表示自己的强大,但是由于距离远,横跨一个喜马拉雅山脉,所以想真正的占领并经营恒河流域几乎太费力,因此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把目标锁定在大唐。
话说回来当时的吐蕃确实非常强大,尤其是在赤松德赞手中的时期,常年的和周围的国家开战,而且大部分都是取得胜利居多。
提起吐蕃,大家可能最先联想到的就是与文成公主和亲。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吐蕃除了和亲以外,还有一个事情,就是不断的与大唐交战。
那么吐蕃在强盛的时期,为什么不去攻占其他的地区,而是专门跟唐朝交战呢,并在后来占领了河西走廊呢。
吐蕃与大唐,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最初双方是有交战的。吐蕃当时处在大肆扩张阶段,加上当时吐蕃请求唐朝赐婚遭到唐朝拒绝,所以双方的战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唐朝为什么会拒绝吐蕃的请求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大唐处于强盛阶段,加上当时扫清突厥,周围大多数的地方,基本都臣服于大唐,为了巩固良好的关系,才进行和亲的。
而当时的吐蕃并没有表示臣服,一个潜在的敌人,用和亲去巩固的话,对于唐朝来说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所以吐蕃的请求才会遭拒。
于是便引起了松州之战,唐军与吐蕃军队在松州之战中一共交战两次。
第一次唐军与吐蕃军队交战时,因松州驻守兵力只有几千人,尚未到达万人,所以与吐蕃军队的交战,唐军结果失败了,好在损失并不是很大。
虽然此战损失不大,但是对周围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原本臣服唐朝的羌酋发动了叛乱,在羌酋相邻地区驻守的城市皆出兵平乱,后来叛乱得以平息。
有了第一次的失败,使得唐太宗李世民派重兵对战吐蕃,当时领兵的将领也都是唐军能征善战之将。
唐军先是派遣先锋率先与吐蕃进行对战,在唐军先锋尚未到达之前,吐蕃已经攻城十余天,久久没有攻下,后来唐军先锋在夜里进行偷袭,这次奇袭使得唐军获胜。
虽然吐蕃失败了,但是并没有太多人力的损失,战局也不是完全处于下风,不可逆转,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松赞干布
去
下令退兵,松州之战也因吐蕃的退兵就此结束。
当时的唐朝的军队在松州之战第二次时,仅以先遣部队部分人马且主力部队未赶到的情况下,奇袭并且造成吐蕃的损失,充分显示了唐军的战斗力,给了吐蕃一定的震慑。
加上吐蕃借以战争还是想要让唐朝赐婚,所以在松州之战结束后,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来谢罪,后来在吐蕃的请求之下,唐太宗李世民将皇族宗室的公主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成婚后,婚后生活十分幸福,且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十分高,布达拉宫就是松赞干布专门为文成公主修建的。
加上松赞干布对吐蕃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得吐蕃在松赞干布统治时期,逐渐强盛,而且唐朝与吐蕃的相互往来,也是这时期最为密切
因为有文成公主和亲的良好先例,唐朝在唐中宗李显时期,又将皇室宗族当中的金城公主嫁给吐蕃当时的执政者赤德祖赞。
金城公主在嫁入吐蕃后,积极促进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为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很多的贡献。
虽然在这期间,双方也是有过多次战争,但是双方使臣往来十分频繁,还是保持友好的关系。
后来在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第二十二个年头时,唐朝与吐蕃在赤岭设置界碑,立下互不侵扰的协议,并在甘松岭设立唐朝与吐蕃的交易市场,双方之间互通往来。
平息了持续十年的叛乱,造福了周围的百姓,也巩固了当时唐朝的强盛,可以说金城公主在这些事情里,有着不小的贡献。
这样的和平局面在安史之乱的爆发时得以打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军队大部分的兵力动用来对付叛军,使得防御在吐蕃周围的兵力空虚。
吐蕃本就是多年处于大肆扩张的阶段,尤其是在赤松德赞的统治时期见到这样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于是趁乱进攻陇西和河西大部分的地区,并就此占领了这些地区。
后来在公元799年,吐蕃先后占领北庭和安西,后来吐蕃又在八世纪末到九世纪初这阶段,吐蕃的疆域达到鼎盛时期,最远的时候一度推进到印度所统治的恒河北岸。
综合以上的原因,吐蕃是打到过恒河流域的,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所统治的地区,至于为什么没有占领,其实是有以下这些原因。
首先,虽然恒河流域在其地理位置上,离吐蕃比唐朝更近。但是那时候印度因为内乱等因素使其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较为贫困的,另外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的主动权是牢牢的掌握在当时最为强盛的大唐手中的。
所以对于吐蕃而言,占领印度并没有太强的实际意义。
吐蕃没有占领印度的的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炎热的气候,吐蕃人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对印度炎热的天气极为不适应,使得吐蕃后来放弃占领印度。
相对比而言反而强盛的唐朝更容易成为吐蕃的目标,那时候的大唐是世界中心,在经济和资源方面都是最为丰厚的。
虽然唐朝军队也不是吃素的,但是为了可能会得到的丰厚收益,吐蕃也是愿意为其奋斗的。
另外吐蕃在与唐朝的交战中,吐蕃是多数失败的,失败后吐蕃没有选择继续战争,因为吐蕃深知,吐蕃想要发展,是离不开唐朝的。
因此吐蕃选择与唐朝交好,向唐朝学习,慢慢的发展吐蕃,使其慢慢壮大。
到了后来的安史之乱,吐蕃终于得到机会,便开始趁机对占领了河西走廊和周围的部分地区,借此获得相应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吐蕃不占领恒河流域,反而一直攻打唐朝的的原因了。
然吐蕃占领了河西走廊和周围地区一段时间,但是没过多久,这期地区就被张议潮全部收复,归回到了唐朝手里。
后来吐蕃也因为连年的混战,和当时统治者对奴隶的压迫,造成奴隶大面积的起义,在这种环境下,吐蕃王朝的政权彻底走向了灭亡。
谢谢邀请。我此前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现在把我的答案再重发一遍。
没有为什么,因为吐蕃去占领恒河流域了,只是占领失败而已。
吐蕃强盛时向南正是天竺,基本也就是恒河流域。
吐蕃向天竺发展了吗?
先要特别说一下,从吐蕃到天竺,交通没想象的那么困难,甚至比从内地到西藏还要方便。喜马拉雅山有众多垭口,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翻越,尤其是自尼泊尔一路,而且从藏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来看,比受内地的影响强大多了,二者的文化交流一直没断过。
那到底向南发展了吗?发展了。
古代藏文史料《巴协》《白史》中确切记载了吐蕃在赤松德赞时期曾南征天竺,大举入侵印度最强诸侯摩揭陀国,摩揭陀国举国东逃,吐蕃立铁柱于恒河的事迹。
这发展结果如何?失败了,吐蕃并没有长期占有印度,而是劫掠一番撤退了。
为什么如此结果呢?原因如下:
第一,气候环境问题
这个可想而知,天竺相对于吐蕃本土的垂直地带差异太大了,两地海拔差距大、气温差距大、空气含氧量差距大,吐蕃人很难适应。相同的例子是,吐蕃曾经短暂占领长安13天,最后撤退,主要也是因为不能适应环境。
第二,吐蕃内部有问题
吐蕃的中央集权很差,吐蕃的核心领土青海地区长期被权臣把持,短暂占领的河西走廊、甘肃南部、云南、西域都被各种军阀、地头蛇掌握,吐蕃强盛时还能听命,一旦遇到变故就会摆脱吐蕃的控制。如南诏摆脱吐蕃臣属地位、河西走廊汉人反吐蕃重新归唐。所以吐蕃很难去长期占领天竺,它需要不断的经略本土。
第三,吐蕃外部也就是唐朝给了它便利条件
在吐蕃扩张时,占据青海的吐谷浑是唐的藩属国,唐朝扶持吐谷浑是为了稳定王畿关内道西边---陇右道的安定。吐蕃为了拓展势力,不可避免要和李唐发生军事冲突。
再加上安史之乱中,李唐调集西部军团东进勤王,西部地区成为真空地带。吐蕃很快的利用时机占领了河西、陇右近逼关内道。吐蕃占据陇右道后,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入侵关内可以说轻而易举。再加上关内本是西魏以来的核心区域,这里人口众多,吸引了吐蕃来此地掠夺人力资源。
有好地儿抢当然抢好地儿了,对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