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资治通鉴》好在哪

时间: 2021-10-18 04:04: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资治通鉴》好在哪

《资治通鉴》有哪些特点

《资治通鉴》的体裁是编年体通史,特点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资治通鉴》在我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价值。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私家修史和众家修史结合;
分步骤编写:丛书、长编、定稿
编撰方法有所创新,使用是年是季是月解决了编年体通史纪事难题,同时采用追叙法和附叙法
记载内容的时间,从三家分晋写到五代
优点:叙事确实、条理清楚、文笔高明
缺点:有些错误遗漏,纪年拘于定法,文化记载过少
北宋的编撰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在哪里呢?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

【原文】尚书张林上言:“县官经用不足,宜自煮盐,及复修武帝均输之法。”朱晖固执以为不可,曰:“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民穷怨,诚非明主所宜行。”帝因发怒切责诸尚书,晖等皆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曰:“国家乐闻驳义,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尚书令以下惶怖,谓晖曰:“今临得谴让,奈何称病,其祸不细!”晖曰:“行年八十,蒙恩得在机密,当以死报。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仗待死命。”遂闭口不复言。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共劾奏晖。帝意解,寝其事。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疾,太官赐食,晖乃起谢;复赐钱十万,布百匹,衣十领。

【解读】公元84年,平时花钱赏赐大手大脚惯了的东汉第三任董事长汉章帝忽然发现“仓帑为虚”:

原来地主家也有没粮的时候啊!

于是,朝廷上一场探讨如何增加国库收入的君臣斗争开始了。

在这场斗争中,既有皇帝对下级的胡萝卜和大棒,也有同事之间相互劝诫、拆台和分道扬镳,展现了东汉朝堂君臣的众生相,也为我们在职场中与领导相处、与同事相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职场规则一:为领导解难题,是当好下属的基本条件。

汉章帝嘴上没说,但是那些肚子里的“蛔虫”早看出来了:

皇帝没钱花,那是万万行不的。

尚书张林主动表态,上奏说:“国家经费不足,应当由官府自行煮盐专卖,并恢复汉武帝时的均输法。”

汉武帝时候,为了对匈奴作战筹集军粮,在桑弘羊主持下推行均输法。

简而言之,就是由政府代替商人运送物品,垄断货物买卖,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对于这一能够解燃眉之急的工作提议,汉章帝表示“很满意”。

显然,尚书张林是一个优秀的下属,不仅能够及时感知到领导面临的难题,还能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为他在皇帝面前赢得了不少加分。

职场规则二:一个部门必须一个声音

对于尚书张林的提议,他的副手、时任尚书仆射的朱晖忽然跳出来发表不同意见:

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民穷怨,诚非明主所宜行。

汉武帝时的均输法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实际上是与民争利。虽然政府一时能够获取大量财富,但无异于竭泽而渔,危害巨大。

言下之意,这不应该是你英明神武的汉章帝干的事。

这种又捧又杀的说辞,让汉章帝既无法反驳,又无处出气。

只好一肚子火发到了尚书台,无的放矢地狠骂了一顿,搞的大家都很紧张,纷纷到监狱报到,表示自己触怒天颜,罪该万死。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在内部研讨问题时可以发表不同意见,但是对外只能有一个声音。

既然尚书张林对皇帝已经提出工作建议,这在朝廷是中非常正式和严肃的,而作为副手的朱晖当众提出反对意见是不合时宜、不讲规矩的。

职场规则三:遇到不听话的同事要划清界限

面对尚书台的官员全部自投监狱的情况,汉章帝把他们晾了三天。

不过生气归生气,活还得有人干啊。

汉章帝自觉得惩罚已经到了,面子也挣回来了,于是就甩出一根“大萝卜”:

国家乐闻驳义,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

(我乐于听反对的意见,老先生并没有罪,只是诏书的斥责过分罢了,你们为什么要自投监狱!)

面对皇帝给的台阶,尚书令以下的官员争相下树,表示要坚决贯彻老大的命令,将“均输法”进行到底。

可是“硬骨头”朱晖却坚决不干,“称病笃”、不上班,就是不肯在奏议上签名。

于是大家纷纷劝朱晖: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佛面看方便面啊。

没想到朱晖更来劲了:

行年八十,蒙恩得在机密,当以死报。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仗待死命。

一句话,老子一定会坚持到底,以死报答汉章帝的恩情,保全自己忠臣之名。

这直接吓坏了尚书台的其他同事:你是活了80岁了,我们还年轻,上有老下有小,还想多活几年呢!

上一次因为朱晖惹的祸,导致全体同事集体蹲了三天的牢房。这次再搞出点事情,指不定会弄出什么祸事。于是,大家为了和他划清界限只好集体弹劾他:

皇上,上述言论仅代表朱晖个人意见,与我们无关。

职场规则四:在团结中斗争,在斗争中团结

不过,汉章帝到底是一个宽厚的主,在面对“又臭又硬”的朱晖,他表示没时间也没精力来再纠缠此事。

其实汉章帝心里也明白,朱晖忠心可鉴,出发点是好的,关于均输法弊端的分析也是对的,只不过方法和态度上有点问题而已。

看人要看主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面对这么一个忠臣、老臣,杀了不足以泄愤,可是不杀又好像承认自己错了。

汉章帝不愧是东汉仅有的三名“好皇帝”之一,权谋手段果然高人一等。

他反其道而行之,居然对朱晖搞起了捧杀战术:

诏值事郎问起居,太医视疾,太官赐食。

搞得朱晖非常不好意思,顿时病愈“起谢”,一下子自揭了装病的假面。

汉章帝还觉得不过瘾:

复赐钱十万,布百匹,衣十领。

当初是你反对均输法为国库开源的,现在老子赏赐给你的钱从哪里来?

你怎么就不反对朕的赏赐了呢?

《资治通鉴》在历史上有哪些作用?

《资治通鉴》问世以后,一直受到历代封建帝王和学者的推崇和重视,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在《新注资治通鉴序》中写到:“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志,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司马光既为封建社会的群臣留下了宝贵的统治经验,也为后人提供了鉴古知今的好教材,他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文章标题: 《资治通鉴》好在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6204.html
文章标签:资治通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