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东林党和魏忠贤,谁才是明朝覆灭的根源?

时间: 2021-10-10 16:39:06 | 作者:南山老祖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东林党和魏忠贤,谁才是明朝覆灭的根源?

东林党的出现,始于明朝万历皇帝执政末年。最初,在依从缙绅地主集团的意愿,清理掉张居正的残余力量后,万历皇帝非但未能亲政,反而面临自己与缙绅地主集团的直接对抗的局面。仅凭皇帝一人,显然是无法对抗缙绅地主的巨大势力的。不仅无法对抗,连万历皇帝自己的性命都堪忧。面对这一局面,万历皇帝只能选择避其锋芒,装腿病,躲在深宫不上朝。这一下就持续了三十余年。

后世只道万历皇帝不上朝,是荒淫无度,耽于淫乐,其实万历皇帝那实在是不得以之举。而在古今历史上,能逼得皇上装病保命的,也就只有明朝这个缙绅集团了。

万历皇帝不上朝,给了缙绅集团进一步为所欲为的机会。它们的权势愈变愈大,乃至形成党派。此时形成了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多个党派。这些党派都是顶层缙绅按地域而形成了小集团。这几股力量之间相互倾轧,争夺权势,并借助所争得之权势为祸乡里,直逼得老百姓把地变成地主的私田,而老百姓则变成地主的佃户。

并不是所有人都从这场争斗中得了便宜。眼见自己夺权不利,一部分愤懑的缙绅重又组成一个新党,史称东林党。东林党是由一群地方富豪组成的。他们或有城市工商业背景,或有乡村地主背景。而其后之复社在这一点则表现得愈发明显。据小野和子统计,复社绝大多数成员都来自经济发达地区,且多以养蚕、丝织业为自身之经济倚靠。

东林党自一开始便具有极为强劲的自我意识,有强烈的价值主张。他们想消灭其他党派,一统缙绅集团。也正是因为他们有如此强烈的融合意识,所以,他们一方面反对万历皇帝,另一方则着力于扶持自己的政治代言人。这一点与万历末年发生的著名的梃击案直接相关。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的黄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欲刺杀太子,击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该男子。马上有人把此事报告给万历皇帝,万历历皇帝当即命令法司提审问罪,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按律当场审讯。

男子名叫张差,蓟州井儿峪人,没说上几句话,就开始颠三倒四,像一个疯子。御史再三讯问,可张差总是胡言乱语,什么吃斋、讨封,问了数小时,也没将实情供出。审判官不耐烦把他交给了刑部定论。交到刑部后,由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审。

最后,张差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

六月一日,万历历皇帝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一场梃击案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

只不过,有一个重要信息是,该案的苦主太子朱常洛是东林党力保的政治代言人。所以,这一未遂的宫廷行刺的大案的幕后之主使其实很容易猜到,那就是被东林党挤压,不得不极力反对东林党的其他缙绅党派。而所谓的郑贵妃、太监庞保和刘成等,不过是这些党派推到前台的替罪羊罢了。需知一旦朱常洛登台,反对东林党的其他党派都将遭受重创。

万历皇帝崩后,朱常洛继位,史称泰昌帝。扶植朱常洛的东林党也随之上台。东林党上台后,即对其他党派开展政治清洗,导致其他党派不得不抱成一团,形成了一个反东林党的政治联盟。这在后来引发了红丸案。

泰昌帝新君继位后,登基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就一病不起。于是,掌管御药房的崔文升入内为皇帝看病。他原郑贵妃宫中的内医。他本应用培元固本之药,却反用去热通利之药,使泰昌帝腹泻不止。

此后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自称有仙丹妙药可治帝疾。对他的药大臣们大多不主张皇帝服用。而泰昌帝惧怕死亡,决计服用。初服一丸,四肢和暖,思进饮食,再服一丸,于次日凌晨即亡。

这个药丸为红色,故称“红丸”。它以铅为主,以参茸为副,两丸服下,导致本已元气大伤的皇上的元气提出,成为脱症。

泰昌帝之死究竟是什么,始终没有解释。“红丸案”遂成为明宫疑案之一。

此案其实也很容易解释。泰昌帝朱常洛在此事件中被毒杀,而幕后之主使当显然反东林党的政治联盟。所以,梃击案与红丸案其实是两个派别斗得你死我活的两个标志性事件。而这两个标志性事件都是围绕一个人展开的,那就是由东林党推出的代言人泰昌帝朱常洛。

朱常洛死后,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天启皇帝为了压制势头巨大的东林党,任用魏忠贤,并支持由魏忠贤组建阉党。阉党实为皇权与反对东林党的其他党派联合组成的一个政治联盟体。于是,在明朝末年,在阉党与东林党之间,形成了一个对立的政治格局。

阉党在天启皇帝的支持下,对东林党开展清洗。阉党所用之手段极为残酷,欲置东林党于死地。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阉党的大力镇压下,晚明的政局竟渐有中兴之气象。不仅东北的战事得到平定,乃至于取得了“宁远大捷”,南方多年不纳的税款也开始收得上来了。国内更是趋向太平稳定,一片渐趋繁荣的景象。

然而,不久之后,天启帝离奇落水,得病死亡。

当时,天启皇帝与在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去西苑泛舟,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后来尚书霍维华就进献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仙药”,因其味道清甜可口,朱由校便天天饮用,以致得了肿胀病,逐渐浑身水肿,最终卧床不起。

这事其实也很好理解。谁想破坏阉党的根基,谁就是这事的主谋。而这一线索直接指向东林党的继位者复社。

受复社之鼓动,继位的崇祯皇帝反过来开展了对阉党的清洗。这一清洗使得阉党及党同在其侧的各大集团遭受重创。

崇祯皇帝采用这一政治策略,本想与复社形成政治联盟。但是,他又不只想成为复社之傀儡,而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刘宗周曾劝他说:

“陛下求治之心,操之太急。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不已,积为壅蔽。正人心之危,所潜滋暗长而不自知者。”

此言中所谓“求治之心,操之太急”云云,便是在说崇祯皇帝过于有自己之主张,不听从复社所代表之政治势力的想法,不愿成为台前的傀儡。

双方因此而产生裂隙。而在双方之磨合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崇祯皇帝终于还是走了天启的老路,以温体仁代周延儒,行阉党压制东林之故事。

双方之隔阂也因此日深。此事在多件事上可以见到踪迹。

第一是南迁问题。当时明廷已岌岌可危,崇祯皇帝想要向南迁都。于是,他找来文臣们商量。但文臣根本不想再把崇祯当皇帝,而是想他死在李自成或清军手里。所以,文臣都不赞同这个想法。结果,崇祯只能坐困紫禁城,并最终在无奈之下吊死在煤山。

第二是筹集军饷问题。当时,因为军费紧张,崇祯皇帝找文臣们商量,请他们捐一些钱上来。结果这些缙绅地主不愿出钱,纷纷说自己家贫无财。结果,后来李自成进京后,大加拷略,竟从这些人家中搜出巨万之财。

第三是吊丧问题。崇祯皇帝死后,前往哭临的不过二三十人,而皇帝的梓宫发引时,唯有太子与二王前往东华门送行,“百官无一执绋者。”相反,宫中的太监却有数十人纷纷请求给崇祯守陵。当时,李自成的人看到这个情况,都不禁感慨叹气。

所以,崇祯皇帝在吊死煤山前大喊:

“文臣个个可杀”。

这句话确非虚言。东林党人所代表之缙绅集团实为导致明廷覆灭之罪魁祸首,而他们所作之道德文章皆是荒谬的历史反讽。

据史载,天启皇帝在临终时曾对崇祯皇帝有一番嘱托。天启皇帝曾谓:

“(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想来,天启皇帝非不知阉党之祸,奈何在此乱局下,唯一的维持之道系保持局面上的平衡。可惜崇祯皇帝没有听从天启皇帝的遗言,乃至于明廷终于走向覆灭。

日后,明朝覆灭后,清初著名的五先生之一的朱舜水曾反思道:

“明朝之失,非鞑虏能取之也,诸进士驱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朝的失败,不是因为清军进攻所致,而是因为缙绅地主的贪得无厌所致。这句话真深中时弊也!

文章标题: 东林党和魏忠贤,谁才是明朝覆灭的根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5315.html
文章标签:东林党  魏忠贤  明朝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