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给没有高中数学基础的人解释「薛定谔的猫」

时间: 2021-10-05 13:04: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如何给没有高中数学基础的人解释「薛定谔的猫」

普通人要怎样才能理解薛定谔的猫?

最近和薛定谔的猫纠缠上了,总是有意无意地看一些这样的书或者帖子,我承认,我很烦恼。

在量子物理之前,几乎所有的科学——无论是几何、力学、化学还是微积分,都是那么地令人信服,我们对其中的方程和公式总是深信不疑。

然而,量子物理却不是这样的。

对于斯蒂芬霍金来说,作为牛顿在剑桥卢卡逊教席的继承人、爱因斯坦之后的物理学界盟主,如果物理学上还有什么事件让他烦恼的话,那就是薛定谔的猫。“谁敢跟我提起薛定谔那只该死的猫,我就去拿枪!”这是霍金在一次演讲中随口说出的。

薛定谔猫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理想实验。实验是这样的:这只猫十分可怜,它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这个残忍的装置由薛定谔所设计,所以此猫便叫做薛定谔的猫。

《寻找薛定谔的猫》这本书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存在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量子物理,它让人着迷的同时又让我们充满了疑惑,本书全面论述了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赋予那些无限复杂又伤脑筋的实验以生机,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握现代量子力学之谜。

第一次接触薛定谔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甚至搞不清楚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而且对他的成名作薛定谔方程没有一点好感,甚至充满了不屑,因为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它除了把我弄的云里雾里之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直到后来物理老师转说过波尔的一句话:“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理论时没有感到困惑,那他一定没听懂。”顿时我就很肯定地认为我已经听懂了。再后来是大学里准备考研的那段时间里,薛定谔这个名字一次次地出现在我面前,这次我没有感到厌恶与困惑,不仅是因为我所考试的科目与量子物理无关,我发现数位科学家正是因为读了他的《生命是什么》从而转行生命科学并且数年后获得诺贝尔奖,甚至包括刚开始学文学的一位科学家。我开始对他产生了好奇,并且衍生出了兴趣,包括他所研究的领域。

波尔对量子理论的解释:“外在物质世界的存在不是自身独立的,而是无法摆脱地与我们对其的感知纠缠在一起的。”据此,我们似乎可以确信,在我们熟睡的时候,世界是停滞不前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因为整个系统因为缺失了我们的意识而混沌无序。只有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薛定谔方程崩溃,所有的无序与虚无都会终结,一切回归到现实。

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更不是唯心主义。

那么,量子世界的薛定谔方程与我们的意识或者观察究竟有没有关系呢?究竟是不是我们的意识或者观察导致了薛定谔方程的崩溃呢?哥本哈根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我们只能计算它的半衰期和它的下一个半衰期,但是永远无法计算在何时衰变,这完全是概率性的。那么只要没有被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

为什么不选择一种仪器随时地观测这个原子或者这只猫的状态呢?冯诺伊曼敏锐地指出,我们用于测量目标的那些仪器本身也是由不确定的粒子所组成的,它们自己也拥有自己的波函数。当我们用仪器去“观测”的时候,这只会把仪器本身也卷入到这个模糊叠加态中间去。怎么说呢,假如我们想测量一个电子是通过了左边还是右边的狭缝,我们用一台仪器去测量,并用指针摇摆的方向来报告这一结果。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因为这台仪器本身也有自己的波函数,如果我们不“观测”这台仪器本身,它的波函数便也陷入一种模糊的叠加态中!诺伊曼的数学模型显示,当仪器测量电子后,电子的波函数坍缩了不假,但左/右的叠加只是被转移到了仪器那里而已。现在是我们的仪器处于指针指向左还是右的叠加状态了!假如我们再用仪器B去测量那台仪器A,好,现在A的波函数又坍缩了,它的状态变成确定,可是B又陷入模糊不定中……总而言之,当我们用仪器去测量仪器,这整个链条的最后一台仪器总是处在不确定状态中,这叫做“无限后退”(infinite regression)。从另一个角度看,假如我们把用于测量的仪器也加入到整个系统中去,这个大系统的波函数从未彻底坍缩过!

可是,我们相当肯定的是,当我们看到了仪器报告的结果后,这个过程就结束了。我们自己不会处于什么荒诞的叠加态中去。当我们的大脑接受到测量的信息后,一切都结束了,波函数不再捣乱了。

难道说,人类意识的参与才是波函数坍缩的原因?只有当电子的随机选择结果被“意识到了”,它才真正地变为现实,从波函数中脱胎而出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只要它还没有“被意识到”,波函数便总是留在不确定的状态,只不过从一个地方不断地往最后一个测量仪器那里转移罢了。在诺伊曼看来,波函数可以看作希尔伯特空间中的一个矢量,而“坍缩”则是它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然而是什么造成这种投影呢?难道是我们的自由意识?

换句话说,因为一台仪器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指针是指向左还是指向右的,所以它必须陷入左/右的混合态中。一只猫无法“意识”到自己是活着还是死了,所以它可以陷于死/活的混合态中。但是,你和我可以“意识”到电子究竟是左还是右,我们是生还是死,所以到了我们这里波函数终于彻底坍缩了,世界终于变成现实,以免给我们的意识造成混乱。

回归到这只可怜的猫,薛定谔告诉我们,它时刻处于一种死与活的叠加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我们打开箱子观察它的那一瞬间,然后薛定谔方程坍缩,我们观察到这只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这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一只猫怎么可以处于一种死与活的叠加状态呢?我的理解是这只猫只是一个指示剂,它所指示的实际上是放射性原子的状态,在打开箱子之前,这只猫和放射性原子一样处于叠加状态。1996年5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的Monroe等人用单个铍离子作成了“薛定谔的猫”并拍下了快照,发现铍离子在第一个空间位置上处于自旋向上的状态,而同时又在第二个空间位置上处于自旋向下的状态,而这两个状态相距80纳米之遥——这在原子尺度上是一个巨大的距离。想象一下,同一个原子在同一个时刻却有着两种不同的状态!这样我们可以说箱子里的那只猫死了但又活着。但当我们去观测时,还是由于我们的意识,这两种状态会随机选择一种出现在我们眼前---因为我们实在难以接受这只猫既活着又死了,物理学上称此为“波函数的坍缩”。

但在我们观测之前,由于同一个原子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所以我们也可以确信地说这只猫死了但还活着。这似乎很荒谬,也学可以用平行宇宙的观念来解释。

我们过往的历史、今天的宇宙,恰好法国剧作家博马舍提出的,“为什么是这些东西,而不是其他的呢?”为什么罗蜜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而不是走向离他们一步之遥的团圆喜剧呢?为此几位杰出的宇宙学家提出了一种十分勉强的“多宇宙”(也称平行宇宙)假设。这个假设简单说就是:一道寒光过后,碎成千片的镜子同时上演着千种版本的故事:牛顿被苹果砸中之后拍拍屁股回家吃饭了,而不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希特勒这个潦倒的青年考上了维也纳大学学美术,从此成为一名画家而非战争狂人。我们似乎也有理由相信历史的蝴蝶效应。

正是由于我们的意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确定而真实,到这里我终于可以打开那只黑箱子,抱出那只可怜的小猫了。

一、真实朦朦哒

山水朦胧

人心在信用池里筑起的友好和不友好的堤坝,顺着它流进它成全它,这是逐步将自己的理性渐渐带入成长性范式的条件,达到理性和潜意识和解友好,让人变得冷静和平和。

有时候没有说出来之前它是朦朦哒的状态,一旦顺着力度大小拿捏表达出来之后,它就与表达之前朦朦哒的状态有了变化,这可能就像量子力学的薛定谔猫的思想实验一样。

到底是朦朦哒是真实还是表达后的清晰态是真实,而且这种表达渠道一旦被建立,它就对后来者形成渠道化的榜样例子影响,就会吸引后来者凝聚在此,从而更加偏离以前朦朦哒的真实。

二、知错认错改错

薛定谔猫

人脑就如量子计算机,待命计算状态都是朦朦哒不确定猫是死是活的状态,或者半死半活的状态,有时候就如一团浆糊,但一旦被输入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命题,马上就围绕着这个命题或这个问题开始聚集计算力,衍生出、论证出要么命题为正确,要么命题为错误,而不是半对半错拿不准的状态。

因为别人更容易相信决断力,有信仰和有决断力才容易让人附庸,才有号召力。就像医生看病,我们对清晰明了说清楚病因的大夫更加让人信任,而对木讷也说不清、说不明病因的医生,虽然对病把握不比前面的医生差,但还是不太容易让人信服。

处于决断的人面对那些细微的价值意义的把握与拿捏,要秉持一种什么样的姿势。真正出于决策的人都对真是虔诚和谦逊的,他也经常犯错误,虽然他不说,但是他知道在背后里反思、知错、认错、改错。

三、驯化造就成长

野牛&家牛

如果按照虔诚和谦逊的性格,就如学者,整天思考,而事情始终没有进展、没有推进;如果按照先决断、先走着再说,边走、边看、边复盘、边改进,就如驾驶汽车一样:车靠左了,向右打一打方向盘,车向右了,向左打一打方向盘,事件的汽车才能驱动起来向前开进。

所以没有正确,标称正确的坐标都时刻在变,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仅有目标,正确很多情况下是时时刻刻吻合于目标波动曲线而定义的。

真实更像左打、右打方向盘这个运动状态,驾驶员要开去的地方是个人理想坐标,通往它是不断地对未知的朦朦哒土地,进行放缩规划,向左和向右的驯化自我,驯化周边资源。就如思想迁移,这种不断自我驯化,带动周边人和资源布置,也朝着这种驯化方向,这个过程也许这就是成长,驯化造就成长。

只是读过薛定谔的小传,对其的印象也只能是根据一些我所了解到的零星的事实加以揣测。薛定谔是一位聪明的严谨的非常有个性的杰出科学家,他的薛定谔方程在近代物理学中的地位足以和牛顿的动力学方程在经典物理学中的地位相媲美。薛定谔还将他睿智的目光投向生命科学,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生命科学中发扬光大。他的《生命是什么》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并影响了几个时代的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使得一部分物理学家也转向生命科学的研究。

薛定谔方程是根据一些零星的事实和猜想建立起来的,用它可以非常好地描述微观世界物质的运动。可这个方程的根本物理意义是什么,薛定谔没有给出来。后来,另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波恩对波函数给出了统计解释,认为波函数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只有波函数的模的平方才有意义,也就是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与在该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按照波恩的解释,描述粒子的波就是几率波,也就是说空间这个位置什么时候出现一个粒子完全是不确定的,只能说某一时刻会有多大的可能性出现一个粒子。波恩的统计解释与实际相符,并逐渐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接受,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种解释很多人不敢苟同,爱因斯坦诙谐地说:上帝在掷色子;薛定谔更是对波恩大喊:波恩,你胡扯!我的方程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要想驳倒别人的观点是不能靠嘴皮功夫的,薛定谔便设计出了一个至今仍困扰物理学界的被后人称为薛定谔的猫的理想试验。

试验是这样的: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有一只猫、一瓶剧毒物质、一台粒子探测器、一点放射性物质、一只榔头。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出的粒子被探测器接收到,探测器便发出指令,于是榔头打碎装有剧毒物质的瓶子,这样猫就必死无疑;倘若放射性物质没有衰变,瓶子就不会坏,猫便安然无恙。在这个试验中,猫只有两个状态:死态和活态。问题来了,放射性物质什么时候衰变完全是不确定的,那么箱子外面的物理学家用波函数来描述猫的状态时就不好办了,根据态叠加原理,这时只能说猫有多大的可能性是处在活态多大的可能性处在死态,也就是说猫是处在死态与活态的叠加态上。或者说这只猫百分之多少是活的,剩下的百分之多少是死的。猫的这种状态和现实生活的实际是格格不入的!这就是让物理学家坐立不安的薛定谔的猫,虽然它在公众心中的名气比不过加菲猫或汤姆猫,但这只猫所产生的影响绝对是能够跨越世纪的!有人说它的影响就像日心说或进化论当年在欧洲所产生的那样,能够触动科学大厦的根基;就连瘫在轮椅上的霍金听到它时也要拿起一竿枪对准它让这只猫不再搅得他睡不着觉。

薛定谔实际上是用一个巧妙的实验将微观世界与宏观现象联系了起来,量子世界中的很多现象在我们习惯了看宏观世界的眼睛里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当我们得知薛定谔的猫又死又活时会感到困惑,感到不可理解。不要以为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便是是非明确了,恰好相反,物理学是一门是非非常模糊的学问,而这种模棱两可又恰好是严谨的体现。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处在既是这样又是那样的状态?你对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真的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吗?

当物理学家在箱子外为这只猫死到多少程度吵的不可开交时,这只猫会在干什么?如果它有思想,它一定会想:谁说我死了,我这不是活的好好的?在这里猫就只看到了自己的生,看不到自己的死。这就好比你有一位手握实权的爸爸,这时周围的亲朋好友都会夸你如何如何地出色,即使你爸爸是一名平头百姓,在当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几个人有多少机会能当面讲出他对你的真实评价?他的评价又是否全面?是否能和张三李四的评价一致?如果这样,久而久之你就看不到自己的另一面。所以,如果你和这只猫一样,那么你就是处在危险中,随时会有让你伤心落泪的事情发生。

很多年轻人都是那样的雄心壮志,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是那块最耀眼的金子,认为自己就应该呆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坐在主管经理的位置上,看着员工忙碌地工作,看着公司蒸蒸日上。一旦步入社会,现实总是不如人意,所以开始抱怨。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你这只猫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就成了精英,就看不到自己的另外的态。你亲自动手经营一项事业,事先你因为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而非常的乐观,整个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你早就考虑好了。可没过几个月,甚至没过几天,你的美梦变成了泡沫。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整个创业过程中百分之八十的困难都是你最开始考虑不到的,这些困难就是那些随时会衰变出的放射性粒子。

当局的猫会迷,那么旁观的人是否又清了?未见得!你向张三打探,李四这家伙是个好人还是一个坏蛋。我们暂且认为张三说的全部是心里话,那么还有问题,张三测量李四的态是否测全面了?好和坏的标准是什么?到底哪个态好哪个态坏?张三理解的好坏和你和李四心里的好坏是一致的吗?张三觉得沉默寡言是缺陷,李四可能认为言多必失。一位小伙子向一位姑娘动情地说:我爱你。为什么爱她,因为小伙子测量到了她的某个态,姑娘也测到了他的一些态。闪婚后没几天,小伙子和姑娘的另外的态一点点被测量到,他们互相觉得对方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模样,脾气、性格、爱好、生活习惯一概格格不入,甚至互相觉得对方欺骗了自己,这时才意识到两者本来就不是正交归一的,闪婚之后就是以泪洗面的闪离。所以,一位聪明的对别人对自己负责的小伙子不会轻易说出那几个字,一位精明的不拿婚恋当儿戏的姑娘也不会轻易相信那几个字。

我们的宇宙是难理解的;薛定谔的猫死到了什么程度也是需要计算的;看透一个人也是需要长时间的,或许这就是物理法则在宇宙中的应用。我很少对一个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不是我有意绕弯,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想就应该是我平时养成了严谨的习惯,我要对我说出的话负责,我要给问我问题的人更多的信息,而信息越多给人的感觉就是越含糊不清。有时候我也会像丁肇中先生那样直接给出一个三个字组成的万能回答: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或者是因为知道的太多而不清楚到底会怎么样所以不知道。我想对一些问题很少有人能给出明确的回答,比如十年后物理学会是什么样子?我清楚物理学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恐怕也只有那些声称可以预测未来的巫师巫婆能够回答。

薛定谔的这只老猫早已老态龙钟了,它现在到底怎样了?最近几年的研究显示,你未打开箱子时,这只猫就是处在活态与死态的叠加态上,一旦你去测量(也就是发表一下什么评论了),那么测到的就是它的本征态——活态死态中的一个。所以,含含糊糊半天,我就是薛定谔的猫。朋友,你是什么猫?(这时你可能笑我了,你从这个角度说你是薛定谔的猫,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你还是加菲猫呢!没错!我是加菲猫。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又是薛定谔的猫又是加菲猫正说明我是薛定谔的猫啊^^)

你一定听过“薛定谔的猫”。

许多年前,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为了反驳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的“荒谬”而设计出这个思想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猫处于既活又死的叠加状态。

不过薛定谔的猫怕是要过时了——科学家提出了新的“鸽笼”难题:你可以把三只鸽子放到两个鸽笼里,并使同一个鸽笼里不能有两只或以上的鸽子吗?

这些问题用常理当然难以理解,但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它却得到了解释。

这就是量子世界。

量子很奇怪,但它是对的,而且非常重要。

1920年,薛定谔、爱因斯坦、海森堡和狄拉克,共同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学科——量子力学!它的诞生为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打下了基础。

2021年,中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引起全球轰动!

量子到底是什么?

量子计算机能秒杀经典计算机,并将某些经典计算机需要数万年处理的复杂问题的运行时间缩短至几秒钟?

为何说量子是未来科技的世界性颠覆?

谜底将在2021年《量子展》中国巡展中解开!

宽创国际,与世界最知名的量子研究机构独家策展,并由五家世界顶级科研机构联合支持,中国区首次举办该展览!

关于《量子展》

●全球最权威的量子展

本次展览前所未有,它首次聚集在量子力学、量子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生产技术。

量子技术对现代技术生产起了革命性作用,比如在信息技术、地质勘探、医疗健康、以及其他尚未想到的领域!

●以最简单的方式让您了解量子

不论年龄背景,对所有人来说,这个展览运用了深度思想、创意、以及多层次的互动,打破了这门令人着迷的科学障碍。

前4站已经迎来大约140000的观众,观众中包含有很多政治人物、科学家、诺贝尔得主!

目前展览人气火爆,观众数字仍在增加,被喻为“不得不去的量子展”,一票难求!

究竟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小编就先稍稍透露一下。

01沉浸式隧道

世界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事实上它更有趣!

在沉浸式的过渡隧道中,你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在行走的过程中切身感受量子力学的反直觉特质。

02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这里,这个经典量子问题将以全新的方式出现,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的互动展项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原来量子技术并不是那么遥远。

03双缝实验

光束通过两条狭缝的时候为什么会互相干涉呢?

为什么会出现两条不同的条纹图案呢?

在量子展上,你可以亲身体验这经典实验,用数据解开量子的秘密。

04量子的挑战

一个专门展示信息技术历史的美学墙告诉我们,自从20世纪40年代晶体管诞生以来,所有的信息技术都是基于同样的方式运作——二进制的比特系统。

参观者通过互动装置探索二进制是如何工作的,进而了解密码学。

你离量子更近了!

二进制挑战

破译密码

06量子的应用

知道量子最有用的地方是哪里吗?

当人类能够利用量子的力量时,我们周围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目前量子学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有什么应用实例吗?

我们将展出最先进的量子应用设备,让您真实触摸量子!

展览场地要求

展览面积:400平方米左右

适合场地:各大学、科研所、科技馆等

面向观众:大学生、中小学生、科学兴趣爱好者、研究专家、教师、科学家

档期:2021年4月起

2021量子展

展览档期紧张

中国区巡展请联系宽创国际!

如何向高中生解释「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

薛定谔的猫本身是一个假设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实现了薛定谔猫态,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用病毒来制备薛定谔猫态,如刘慈欣《球状闪电》中变成量子态的人,人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生命体的薛定谔猫 。可是另外一方面,人们发现薛定谔猫态(量子叠加态)本身就在生命过程中存在着,且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

”薛定谔的猫是诸多量子困惑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一只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人的意识参与观测的情况下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人的意识参与到观测行为中,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意识在实验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意识的参与是怎么作用到实验中的量子的?是什么性质的作用?是一种力吗?是什么过程?不知道…)。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薛定谔多猫,就是说,你直观看,就是一个死猫,而从微观的,它就是一个活的。那就是说它的肉身已死了,可是它的灵魂并没有死。,灵魂已经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薛定谔挖苦说: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箱中之猫处于“死-活叠加态”——既死了又活着!要等到打开箱子看猫一眼才决定其生死。正像哈姆雷特王子所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只有当你打开盒子的时候,叠加态突然结束(在数学术语就是“波函数坍缩(collapse)”),哈姆雷特王子的犹豫才终于结束,我们知道了猫的确定态:死,或者活。哥本哈根的几率诠释的优点:只出现一个结果,这与我们观测到的结果相符合。有一个大的问题:它要求波函数突然坍缩,可物理学中没有一个公式能够描述这种坍缩。

你看了猫死了,你看了猫还活着,两种态,你不看就有一个既死又活的猫,因你的观察坍塌了一个宇宙又开启了一个宇宙,一念一世界。厚来意识对物质是有作用的,正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仅此而已

关于薛定谔的猫,现在被人认可的解释是什么

关于薛定谔的猫,现在被人认可的解释是什么?平行宇宙吗?但是平行宇宙不是面临很多问题吗?rn还有,为什么说薛定谔的猫处于生死叠加态?不确定性原理?
这只不过是个纠缠态问题而已,没什么平行宇宙的东西。

去看看EPR佯谬,或者极化电子的双道干涉实验之类的,你就能理解了,都是纠缠态的问题。整个体系的波函数不能表示成各部分波函数的简单直积。测量其中一个部分的量子态时,是不完全测量,则另一部分的状态由一密度矩阵给出,一般不是纯态。

大概就是这样吧。
薛定谔的猫只是一种不确定性,即一个生命可以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因为猫被关在完全封闭的暗室,外人无法观测,而暗室内的毒药是否会被开启也是不确定的,所以除非有人打开了暗室,才能知道猫是否死亡,这是一种生死叠加状态。平行宇宙则是说每当你面临选择时,不论你做出哪个决定,都会瞬间形成另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里,另一个你做出了其他的决定。
其实,这只是为了说明,人类无法获知一个粒子的准确信息,一旦用了某种手段去观测,那么观测本身也会对这个粒子造成影响,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知道一个粒子原来究竟是啥状态。速度测量得越准确,位置就越模糊,反之亦然。那么,你就永远无从得知这只猫是死是活。
不确定性原理讲的就是微观世界中粒子的状态不是确定性的,而是随机地。他们出现在哪里完全是由概率决定。
看看薛定谔方程吧,概率函数

薛定谔的猫通俗解释

薛定谔的猫是指盒子中猫的死或生,必须要打开盒子才能知道。

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箱子后才知道结果。

扩展资料:

显然,既死又活的猫是荒谬的,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

“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然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已先后通过各种方案获得了宏观量子叠加态。此前,科学家最多使4个离子或5个光子达到“薛定谔猫”态。如何使更多粒子构成的系统达到这种状态并保存更长时间,已成为实验物理学的一大挑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英文名称:Erwin Schrödinger's Cat)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 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

扩展资料: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

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薛定谔的猫

这个世界上,每一刻都在产生不同的选择,将事情导向不同的结果。我们时常在想,“假如当时不那么选择,结果会怎样?”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薛定谔的猫。

什么是“薛定谔的猫”?量子力学用猫来解释,别有一番趣味!

文章标题: 如何给没有高中数学基础的人解释「薛定谔的猫」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4750.html
文章标签:的人  高中数学  解释  基础  薛定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