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03 09:39:28 | 作者:风斯若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如果非要分类的话,玄学有可能被归入文化大类别当中,但是文化肯定不能够算入玄学的范围里面,落到文玩儿核桃的概念上,什么皮质啊、年份啊、老树新树啊……这些玄学理念或许有参考的价值,但也只是参考的价值而已,这些玄学理念绝对无法代替文玩儿核桃其中所包含的文化。
其实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总有一帮人在说什么“盘的是心性,磨的是棱角……”,如果玩儿核桃的观念真是这些,那么还盘核桃干什么,随便找两块儿石头或者把板儿砖敲碎了盘不是也一样吗?在我看来,文玩儿之所以有文化的内涵,重点就在于它们不是随随便便地捡两块儿石头、敲碎块儿板儿砖就能替代的。
在我个人的角度看来,文玩儿核桃的意境、情趣,最重要的部分在于人们对于大自然造物的景仰之心以及人类对于自然改造的自豪之心。
先说简单的——“自豪之心”,人类与其他物种不同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总是想办法去适应大自然,而人类却总是想着如何去改造大自然(能不能成功是另一回事)。人们把木质文玩儿盘红,让它们不再像是木头而变得晶莹剔透,这其中体现的就是人们改造自然所能够给自身带来的荣誉与自豪。
所以说,喜欢竹木质文玩儿的人呢,更多的在乎是人与文玩儿的互动,在乎的是人给文玩儿带来的变化。和“人养玉、玉养人”的“玄学理念”不同,竹木文玩儿的变化是看得见、甚至是摸得着的,我们总是说人生人生,人指的是命,生指的是时间,而文玩儿核桃的包浆、挂瓷儿……,代表的就是我们曾经度过的、留下的时间。
再来说说更有趣味的——“景仰之心”。人类造物表明的是科技的进步,从住宅、食物、交通运输、通讯……甚至到人体,我们一直在试图利用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安逸,而文化呢?闭上眼睛思索一下,对于文化,其实我们更喜欢的是那些纯自然的东西。我们喜欢原生态的山山水水,我们喜欢十五的圆月,我们喜欢非后天加工的美丽容貌……,人们为什么会对药闷、夹板、嫁接的文玩儿核桃“有成见”呢,实际上还是源于我们对于大自然的景仰。
具体描述一下呢?我觉得人们对于文玩儿核桃的喜爱源于四个字——“天然异形”。所谓“天然”,指的是没有人工干预,我相信这一点大家的理解不会有什么歧义,而所谓“异形”,我则认为要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解读方式。
现在,无论是商家还是玩儿家所说的“异形核桃”,大多指的是狭义上的“异形”,比如多楞儿、双棒儿、蛇头、佛肚儿……等等,这种狭义上的异形是被文玩儿核桃爱好者以及非文玩儿核桃爱好者所共同认可的——直白地解释,就是长得奇怪的文玩儿核桃。
而广义的异形核桃呢?也许它们长得并不“奇怪”,或者,至少人们已经不再认为它们长得奇怪了,但是,决定人们喜爱程度、价格、与收藏指数的,实际上依旧是这些核桃的“异形程度”。
举例来说,实际上“精对儿”就是核桃“异形”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正常来说,两个核桃不一样、或者不那么相像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两个核桃“看上去很像”的概率,逻辑上来说,“出现概率低的形状”,就是“异形”。只不过,在人们正常的思维里面,核桃儿就应当是一对儿一对儿出现的,所以反而忽视了“精对儿核桃”本身就是一种“异形组合”的呈现方式。以此类推一下,如果“精对儿”已经算异形了,那么如果能够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核桃“看上去很像”呢?其实,虽然不再是“以对儿而论”,但是这种更多的“相似异形”也许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再举例来说,在自然生长的核桃个头很小,基本在42以下的时候,人们会认为相同品类的核桃,个头越大越值钱——这其实也是一种对于“异形”的追求。在核桃的常形是偏小的时候,大个儿核桃是异形,同理,对于核桃的正常大小来说,成熟的果实如果能够尺寸保持在12以下,也算是异形,这也是小核桃手串儿很贵的道理所在。
对于文玩儿核桃而言,眼见为实,至于什么品质如何、盘玩几年后的颜色……这些都是太过于虚无缥缈的东西,我本人是非常不赞成文玩儿核桃爱好者在互联网购买成对儿的核桃的,因为我觉得玩儿核桃玩儿的就是“异形”,而这,并不是通过照片或者视频就可以表现清楚的。而你手里把玩儿的核桃、家中收藏的核桃,如果和“异形”无关,那么你认为价值真的还有那么大吗?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