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20 00:58: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故事可以称得上是妇孺皆知,尤其是后面佘太君点将的故事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当然还穿插着潘仁美的故事,其传播范围是相当广的,四姑娘记得小的时候经常跟着家里人听评书,当时家里的电视还是黑白电视,不继续说了,说到这里感觉已经暴露年龄了。
在评书和各种演义中,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可以称得上是宋朝的一道万里长城,杨家不倒,宋朝百姓就能安稳的生活,而杨家将也确实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杨家男儿一个个倒下了,不要紧,还有杨家的女眷。作为杨继业的妻子,年迈的佘太君带领杨家一众女人继续保家护国,后期杨宗保的妻子穆桂英临危挂帅出征,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可惊可叹,杨家似乎专门就是为了保卫宋朝而生的。
当然这都是评书和各种演义小说以及影视剧塑造出来的形象,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虚构出来的,但任何事物都可以追根溯源,之所有会出现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故事,正是因为宋初确实有一支杨家军,就如同后来的岳家军一样,是北宋初期边疆的长城,百姓的守护神。
杨家在宋初的第一代家主就是杨业,说起来杨业并不只是在北宋为官,他在后汉时期就跟随刘知远的弟弟刘崇,等后来刘崇建立北汉政权后,杨业就成为北汉的一名武将,杨业善骑射,从小的志向就是做一名武将,他曾对人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确实不愧为一名合格的大将,更是在军中被称为“无敌”的存在。
杨业在北汉时期主要就和护卫北汉的边疆,即参与对契丹作战,当时北汉和契丹虽然约为父子之国,刘崇自称侄皇帝,但是并非没有冲突,契丹经常掠边,动辄抢掠财物,给北汉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而杨业大部分时候就负责对契丹作战。后来北宋建立,天下统一之势已经形成,北宋对北汉的战争也提上了日程。杨业也参与了大部分的对宋之战,再后来宋太宗攻打北汉,杨业知道已经守不住,遂劝说刘继元降宋。
北汉灭亡后,杨业就成为北宋的一员大将,其对战方依旧主要是辽军。980年,辽遣十万大军攻打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绕过雁门关,与潘美夹击辽军,取得了雁门关大捷,此时的杨业备受宋太宗的信任,即便有人暗中诬陷杨业,也不能够成功。这个时候的杨业和潘美合作愉快,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六年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六年后,宋太宗准备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是潘美的副手,这一战,决策层意见不一致,战略也不得当,最终的结果就是杨业的杨家军陷入包围,苦战至死。
史载:“杨业力战,自日中至暮,手刃数百人。”但即便如此,最终杨业还是被辽军擒获,宁肯战死也不愿意投降的杨业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这样的忠勇正是后来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传颂不朽的一个重要原因。杨业在这场大战中死了,他的一个儿子杨延玉也死了。杨业之后,杨家的第二个代表人物就是杨业的长子杨延昭,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杨六郎,
杨六郎其实不是六子而是长子,因为六郎屡克辽人,辽人对此惊为天人,以为他是北斗星中的第六星(战星)的下凡,故而敬称六郎。他们立下赫赫战功,但宋朝是一个倡导文治限制武将的朝代。毕竟老赵就是因为军权过大才黄袍加身的,故而宋朝皇帝对武将一直很防范,历史上很难出现家族式的将军世家,更不要说冠以杨家将的自号了。
杨延昭有其父之风范,在边疆作战很是英勇,保卫的城池堪称铜墙铁壁,宋真宗都说:“治兵护塞有父风。”但杨延昭之后,杨家实际上已经后继无人了,他的儿子杨文广并没有来得及建立不世战功就去世了。
杨文广曾得到范仲淹的看重,但是当时的北宋,战事并不多,与西夏有二十年的休战之约,与辽有三十年的休战之约,杨文广作为名将之后其实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后来宋夏起争端,杨文广在对西夏之战中立功,为宋神宗看重,官职才一步步提高。再后来,宋辽边境出现争议,杨文广向宋神宗献上阵图和攻取幽燕的策略,但还没有等到朝廷做出批复,杨文广就病逝了。
当时的杨文广已经是75岁的高龄,他这一生或许是有很大的遗憾的,他的祖父和父亲在对辽作战中立下大功,不愧为名将,但作为名将之后的他,却大半生活在议和中,等终于有机会征战沙场,却已经年老,或许他曾想过要完成父辈祖辈未竟的事业,但终还是没有实现。
杨将军三代之后就家道中落了,而传说中的杨门女将更是美好的想象。在古代女生上战场的可能性非常低,尤其是宋朝。杨家将的后人们面对靖康之耻,虽然很想实现祖先的荣光一雪国耻,但他们无职无权无能力(打仗),空有一番热情和愤怒,甚至他们大多人都消沉了。像辛弃疾那样热血愤青,想到说到,说到做到的,杨继业的后裔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靖康之耻后,杨家将的后裔们向南迁徙。有去贵州的,有去四川的,有去湖南、广西的,也有去广东、福建的。后来更又迁徙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十一个国家。而杨家《36路秘传杨家枪法》也流传民间,从抗敌利器成为强身法宝。
说起杨家将,大家肯定都知道,是中国北宋年间爱国的将领家族,他们最终为保卫国土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到了北宋灭亡的时候,似乎并没有杨家将什么事。
剧照
因为杨家将虽然在北宋初年的时候比较传奇,但是远远没有演义里面所说的那么神奇,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家族,而当时比杨家将更强的家族还有很多,例如曹彬潘美,他们的家族远远在杨业之上。记得小说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再强大的家族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兴盛,他总有衰落的一天,杨家将事实上也是如此,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早已经衰落了。
剧照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做富不过三代,杨家将的兴盛,恰恰也就保持了三代而已。第一代老令公杨业确实是杨家中最勇猛最出彩的一个,当然最后因为某种原因以身殉国。他的儿子杨延昭虽然长期驻守边关,但已经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了,远远没有老爸那么风光。
剧照
到了第三代则是杨文广,杨文广当时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军官而已,根本没有他的父亲和爷爷那么高的级别。至于演义中所说的大放异彩的杨宗保,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已,历史中并没有这个人物。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杨家将早已经没落,在军中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实力,水浒传所说的杨志似乎是杨家将的后人,但当时也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底层军官。
剧照
与杨家将相比,在北宋末年真正支撑北宋朝廷军事的是种家将。如果论个人地位的话,种家将的实力远在杨家将之上,种家兄弟可谓是当时北宋军界数一数二的大将,类似于杨业时期的曹彬潘美。当然因为北宋已经立国一百多年,朝廷已经腐朽不堪,军队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所以即使有种家将那样的牛人,最终也是被金国所灭。
我们经常在演义和影视剧当中看到关于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当杨家儿郎全部战死沙场之后,杨家女将继续保卫着国家,这些情节看得人们热血沸腾。但是在北宋灭亡之际,杨家将的身影并没有出现。其实是因为影视剧中的杨家将是虚构的,而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只存了三代,而且生活在北宋的中前期的时间段内。所以在北宋后期就不会出现杨家将的身影。
一、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杨家将的先驱者是杨业,当时是为北汉效力。当时大宋朝想要一统天下,所以就跟北汉打起了仗。当时赵匡胤跟北汉朝打了两次战争,但都因为北汉朝有杨家将,让赵匡胤每次都战败而归,最终赵匡胤是带着这个遗憾去世的。等到赵匡胤去世之后,他的胞弟赵光义继位。为了超过哥哥的功劳,于是带着赵匡胤未完的心愿去攻打北汉,没想到北汉就在赵光义的攻击之下被打败了。
二、杨家将归入北宋在北汉朝的时候,杨业主要负责的是保护边疆,防止契丹的侵入。当时契丹经常到北汉的境内抢劫财物,给北汉的居民带来很大的骚扰,而杨业就是负责跟契丹打仗。当北宋建国之后,天下大统的形式已经形成,在北宋和北汉常年的征战中,杨业也参与其中。直到后来北汉的军队守不住宋朝军队之下,杨业劝说北汉的君主投降北宋。所以这时杨家将才归入了北宋,当时的主要负责的是对抗辽军。后来杨业的杨家军在一次战争中深陷包围,最终力竭战死沙场。
杨家将在北宋的中期靠前的时间段时就已经全军战死在沙场上了,所以并不会在北宋灭亡时出现。而影视剧在北宋晚期出现的杨家将是后人为了纪念,先前的杨业所领导的杨家将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虽然这些是艺术加工,但是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并不会演义当中的杨家将要差,他们为着国家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尊重和歌颂。
宋朝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在面对金人辽人能少数民族的骚扰时,权力者表现的是实在懦弱,这其实也跟宋朝一直重文轻武的关系有关。而很多人好奇杨家将为什么不出来再次救过,这只能说杨家将和岳家军是有心无力的。
而很多人说杨家将在哪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杨家已经逐渐衰落了,后代大都沦为了平民,就是有从军的也都是下级的军官,已经不复当年的名声大震了。所以说杨家已经衰落到了这种地步,即使是面对宋朝支离破碎的惨状也是没有一点办法的,进入不了权力的高层很多事情就无法去做,也无力再去做了。
宋朝其实它的面临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他重文轻武上开国皇帝自己靠手里的兵权拿下了江山,但是为了防止别人学,他直接用文官压制武将。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是非常偏激的了。
尤其是到了后期,发展成为了文成带兵打仗,而武将没有调动一兵一卒的权利,这就使得宋朝在军事行动上完全没有行动力,所以他的战斗力自然也是很差,许多文官只会纸上谈兵,并没有武将的实战经验。
并且当时的统治者是一心求和的,根本不想和辽人和金兵去打仗,只要他们不打进自己的皇宫,自己眼前看到的这一片天地是大屏的,那么就随便他怎么在边境作乱。而后皇帝为了应对民间的舆论,再拍一些忠臣武将去打仗,打赢了的功劳有自己一份,打输了割地赔款,但是又没有人来烦自己了,就认为是一举两得。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