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人究竟得有多算计,才能让自己的墓不被盗?

时间: 2021-09-08 21:38:42 | 作者:SME情报员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古人究竟得有多算计,才能让自己的墓不被盗?

一提到古墓,很多人想到的是影视作品里的危险所在。刚踏入地宫,毒烟、弩箭、伏火、翻板等就挨个闪现了。

别以为只是剧情需要,现实中同样存在着精美绝伦的机关。可对于盗墓者来说,古墓就是金山银山,值得冒死拼搏。

于是,千百年来建墓者和盗墓者上演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那么,古人究竟得有多算计,才能让自己的墓不被盗呢?

我们第一时间能想到的是,便是毒药了。只要将坟墓中的箭头、利剑、铁刺等涂上剧毒物质,就不怕杀不死盗贼。甚至还有人直接让毒药涂抹在尸体或者殉葬品上,造成可怕的“尸毒”。

据说秦始皇的陵墓中,就注入了成吨的水银。利用汞物质的毒性,让盗墓者望而却步。至今,考古学家还在争论和检测秦始皇陵附近土地的汞含量,不敢轻易打开(当然非唯一原因)。

几乎没什么比这更简单、粗暴且高效的方法了,但它却并不实用。毕竟历史上也没几个人能像秦始皇那样财大气粗。要想自己的墓不被打开,怎能不多耍点心机呢。

河南省郭庄就有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墓,糅合了多种反盗墓的方法。其精美绝伦的设计,使其屡次被盗却还能保留着大多数的珍宝。

2005年春节前,河南省上蔡县郭庄村发生了一起盗墓案。这事儿马上引起了河南省文物部门的关注,并派考古学家前往勘测。如往常一样,挖掘盗墓贼光顾过的古墓实在是件令人心酸的事。因为宝物很可能都被偷走了,只留下狼藉不堪的现场等待收拾。

这不,初到现场,专家就发现墓上的封土被挖得十分严重。就连墓口以下的土也被挖掉,还留下了4至7米高的断崖。

费了好一番功夫,考古学家才判断这是楚国的最高等级的墓葬。可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他们就越发觉得不对劲。几乎每一次挖土层深处的泥土时,都会带出不少黄色的细沙。要知道,古代墓葬常用都是松软的泥土,几乎不会混有沙子。

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这个墓会不会是假的,拿来虚张声势的?

这也不是不可能,设置假墓是古代反盗墓常见的招数之一。它又被称为疑冢、虚墓、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等。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让盗贼连地方都找不对。

我们最常听的便是曹操建造了迷惑世人的“七十二疑冢”。此外,还有孔子的弟子为其砌成的五座虚墓之类的。有意思的是,这些空墓往往会让后代的名门贵族捡了现成的便宜。所以就算是虚墓,也不排除藏有珍宝的可能。

况且该墓有着王陵规格的庞大规模,很小的机率是假的。秉承着严谨认真的工作原则,考古学家又继续埋头细挖。不光是挖出越来越多的细沙,还夹杂着许多残存的乱石。

这些石头形状大小不一,但它们的边角都异常锐利,一看就是暗器。其中还有一些石块还重达数百斤,能活生生地将人砸死。

据我们所知,古墓里的暗器大多是“高冷范儿”的。比如伏弩,就是利用装上箭的弩,扳机连上机关。一旦盗墓者不慎趟到触发线,箭便会射出。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机械制造大多容易生锈失灵。而沙石无疑是反盗墓机关中最出其不意的有效手段。它们能经久不衰,依旧令人胆战心惊。

专家们可不敢轻视,先用机器吸出沙层,然后再用起重机吊出巨石。此时,他们也能确定是一座夹杂着乱石、会“吃人”的积沙墓。

作为盗墓贼的克星,它是最令人害怕和头疼的墓冢类型之一。而且它的出现时间很早,不会晚于春秋战国时期。建造时,设计者会开挖十余米深以上、面积达数十乃至数百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确定好棺椁的方位、朝向后,他们往回填的是干燥的细沙,而非泥土。等到快填好的时候,他们才用泥土覆埋,并将四周夯实筑牢。

据记载,这些细沙是经过烘炒或是曝晒的,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它既能作为天然干燥剂,减少水分,给尸体防腐,又能增加沙子的流动性。这样一来,盗墓者很难挖掘出盗洞(即是盗墓者进入洞穴时挖的洞)。

因为挖的时候,沙子会不断流淌下来,难以形成盗洞。就算是挖出了盗洞,盗墓者也容易被流淌下来的沙子直接活埋。

可这座古墓被盗墓贼开了个口,就不排除被盗的可能。要知道,所有的墓主人最大心愿便是让墓穴不被打开。

为此,有些墓主人索性将自己的墓穴用铁水浇筑,将墓变成一个整体,让人挖也挖不动。但挖不动并不代表拿它没办法。古代的盗墓贼就会用腐蚀性很强的粪汁对铁墙进行反复浇灌。只要肯花时间和掏大粪的成本,也还是能将其破外。

因此,看上去再危险的古墓,一旦暴露了地点,就会被不怕死的盗贼前来冒险。果不其然,专家在发掘的过程中共发现了至少17个盗洞,大多数盗洞都是半途而废的。

这当中,他们判断有7个盗洞是东汉时期遗留下来的。在那个盗墓猖狂的时代,就有一个盗洞使古墓遭受了揭顶式的毁灭性盗掘。看上去这是墓穴被盗最厉害的一次,还严重破坏了墓室的结构。

而现代盗洞有9个,大多采用了定向爆破的方式。打到最远的一个盗洞是横向引洞,大约有27米长。

为了防止流沙塌方,采用了架设竹木巷道的方式盗掘。类似于煤矿巷道的顶木方式,它能一边靠着墓壁,一边用竹木板遮挡流沙。

虽说竹木板不够长,但用了合页连接后就能使盗洞穿透椁板。从而避过砂石,直逼主棺椁的附近。

借着手电筒的亮光,考古学家却没能找不到棺椁,只发现一些零碎的小物品。紧接着,他们又发现了两个空空如也的棺材。

难道是盗墓者能把里面的东西全被盗了,一点都没剩?这显然不合常理,考古学家猜测墓主人的棺椁会不会藏在更深的沙层下面。他们又继续向下清理,很快就从沙土中发现战国时期贵族墓葬棺椁上常用的装饰。

看似不起眼的发现,实则意味着更深的沙层下面可能大有文章。大伙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又认真地清理椁室四周的沙土。当清理干净之后,眼前的景象令考古学家们为之振奋。原来大大小小的青铜器、漆器、玉石器堆满了墓室东。

伴随着文物的出土,一个个的盗洞也浮现了出来,至少有17个。甚至还有几乎和墓葬同一时代的盗洞。当然,考古工作也清晰还原了墓主人当初进行防盗墓设计时的良苦用心。

作为一种典型的积沙墓,这座古墓深达17米,其中10米多埋的都是沙子;据估测,原有积沙在3000立方米以上。

考古人员复原的郭庄楚墓内部结构图

同时,墓主人还在主棺的正上方和侧方造了两个假棺材。里面可能还散落放置了一些小件陪葬品,迷惑盗墓贼;除此之外,它不像通常的大墓直达墓底,盗墓者顺墓道而下却看不见大墓,摸不着头脑。 这样的设计与古埃及的王族流沙墓,属同一类反盗机关。

经过墓主人多重“算计”之后,这座古墓才能被盗两千多年后,仍留下了大量宝物。最后,这座郭庄楚墓的椁室内出土了各种青铜器物1000余件,玉器200余件。其中不乏精美青铜重器,最大的圆形盖鼎口径80厘米。

比如楚国青铜器中体量仅次于楚幽王墓里出土的大鼎,两件四龙耳铜鉴口径65厘米左右,花纹颇为精美。

墓内被流沙掩埋的随葬器物

相对于价值连城的千余件战国时期楚式青铜器物,更令我们惊讶的是这座墓的防盗设计。

像这样地下古墓有不少,它们静静地展示着古人令人赞叹的智慧。

那些精美的设计是盗墓者曾经的“陷阱”,却也是我们当下考古的“宝藏”。

*参考资料

千年古墓的防盗与被盗.瞭望.2007年第25期6月18日

古墓发掘与防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者:朱广思来源:蝌蚪五线谱 2021-01-18

王学理.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及其来源[J].文博,2021(03):12-16.

岳连建 ,李明.西安北郊汉代积沙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3(05):25-33+99-98.

董凡.古墓的“无奈”与哀愁 中国当代盗墓现象调查[J].收藏界,2004(12):44-45.

文章标题: 古人究竟得有多算计,才能让自己的墓不被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1895.html
文章标签:科学  盗墓  考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