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南宋被后世认定为正统王朝,南明却不是

时间: 2021-09-02 10:02:2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为什么南宋被后世认定为正统王朝,南明却不是

在历史上,为什么南明不能划江而治,而南宋和金国却可以?

为什么南宋可以和金国划江而治,南明就不行呢?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证南宋、南明,这两者文化和综合国力PK后的结果。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对比论证,南宋为何可以和金国划江而治,而南明则国运坍塌,仅偷安旦夕。

一,中华文化正统性之分析

南宋和南明,虽然都有个“南”字,但在正统性、国家实力之上却相差悬殊,这是世所公认的。

南宋是史家公认的正统王朝,它承继于北宋。同样是前朝遗族,由于崇祯朝太子的无踪,从宋高宗赵构所承继的皇权血缘上看,赵构要比弘光帝朱由崧要近了许多。

而血缘的远近,却是封建社会皇位继承法则中的灵魂所在。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道理。而南明既不被过往的史家所堪认,又不被彼时孱弱、尚缺南方半壁江山的大清所顺承。

尽管立足未稳,清廷却欲急修明史。并以修明史之虚姿,将南明与大明做切割,以达到“顺天应人,号令中原”的政治效果。



为此,满清摆出了一付“一统中华、吾为正统”的架势。同时,结合满清入关前曾号云,“天下取于贼,而非明”。“剑雄品评”觉得此言颇值得玩味。当然,事后看来,不得不承认“天下取于贼,而非明”之语,是句大实话。

综合来看,除了急于标榜自己顺势替朝正统性的饕鬄心态以外。今时细细品味之,大清所指之“贼”,非仅明指李闯之乱,恐怕彼时之国政指针,早已暗地里将未来所有的“以明立朝”之各种南明小朝庭,影射为“贼”了。

满清此举,不免令我大汉子民,为本族常喜内讧、攻讦之害,致被外族所侵、所替,而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如此,方有不几年之后,在大清官方来往的文件中,南明皆被冠以“伪朝、伪王”等定性之蔑称。



顺治17年11月初九日(1660),吴三桂兵抵木邦。吴三桂、爱星阿致书缅甸国王,要求交出永历君臣。

史料有载,“伪晋王李定国先奔景线,伪巩昌王白文选遁据锡波,凭江为险。官兵自木邦昼夜行三百余里,临江造筏将渡。白文选复奔茶山。吴三桂、爱星阿遣总兵官马宁等率偏师追之,自领大军直趋缅城。先遣人传谕缅酋,令执送伪永历朱由榔,否则兵临城下,后悔无及。”

二,国家实力之分析

南明在很多方面,与南宋是很像的,内有农民起义的威胁打击,以及官僚在政治上地勾心斗角;外有因外族入侵,而时刻剑悬额前的困窘。作为政权运转之血液,国家财政的收入能力,也应纳入实力分析的视野。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1.先说外族之剑,谁更锋利一些。满清与金国相比,无疑满清之剑要更为锋利一些。同样为少民,由于所面对地缘政治的不同,金国要面临更为艰难的境地。

首先,女真族原为辽属。在北宋的权宜之助下,于1125年灭了辽国。在1127年,金国倏然兵指开封,灭了北宋。尽管宋朝付出了徽、钦二帝受掳之耻,以及各种不平等条约地相继加身,但金国死活就是灭不了,看似奄奄一息的南宋政权。



不过,由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此时锐气正猛、风头正劲。再加上金国与西夏、吐蕃等邻国的貌合神离,成吉思汗通过征服西夏、西辽,逐渐壮大了力量。最后与南宋合围,一举灭了金国。

而由女真后裔组成的后金,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领导下,经过萨尔浒之战,宁远战役。逐惭松动了大明对他的约束。

在这个中间,通过长期对汉人的改编,使汉人在以少民为主的后金,地位仅次于满蒙八旗,而高于披甲人和奴隶。

由于地位被实实在在的提升,这些庞大数量的伪军,在大清日后的入治中原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即便入关时收编时日不长,如吴三桂之流,战力也凶悍无比。实际上,携十万之众的满八旗,则相对是不足为虑的。

通过军政改编和整合,后金两攻朝鲜,迫其转为后金之属国。同时,后金也面临着与金国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付蒙古?最终后金通过分而治之的方法,专攻蒙古强硬的林丹汗部落,另用怀柔之策,收服了蒙古其它部落。



以林丹汗之子额哲,归顺后金为信号,宣布了漠南蒙古,整体与后金弥为一体。而大明在此期间,战略感觉迟纯、战术应对无措,则更为放大了后金成功的战略效应。

2.国家财政能力的强弱。按说北宋在南渡之后,赵构先在南京建都称帝,再趋扬州,次趋杭州,随着金兵屡屡南侵,他几乎被迫跑遍了整个东南中国。

不过,由于金国在动兵上的颇多牵扯,只能对中原使用劫掠式入侵,这与大清入治式入侵的战略目标和期望,是完全不同的。

此时,南宋的整个财政盘子,依然是相当强悍的。而且不得不说,南宋对战时经济摧残的适应,是相当有弹性和有效的。

其在矿冶业疲软、丝绸之路被外邦所阻绝的情景之下,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和做大造船业,加上北人南渡,对畜牧业地促进,几乎抚平了因战争损害,而造成的经济下滑,且相对于北宋时期还有所增益。



这种财政上的增益,显然离不开合法正统皇权的领衔,及卓有成效的文官系统的襄助。从某种角度上说,赵构似乎称得上另类的“中兴之主”之美誉。

美国学者、纽约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贾志扬,用近乎黑色幽默之笔法写道,“南宋的复兴,是赵构跑出来的”。此言与《宋史》中誉称赵构为“中兴之主”,堪与光武帝刘秀试剑的评价,不谋而合。

这些相距千年的赞誉,大大突破了世人的价值观,我们可以置之不理。但南宋能隔江而治,而南明却只能旦夕即亡。只能说明赵构不仅仅是个投降派,那么的简单。个中蹊跷,不得不令后人深思。

南明的财政收入,无疑继承于大明末期,由于地盘的缩水,财政收入应该还不如大明的末期。由于贯穿有明一朝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地摧残,大明崇祯朝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实在并不鲜见。

而且,因为没有正统全国的号召力,军阀混战、储君四起,流民盈野、逃人遍地,来源于生产劳动的南明财政收入,常常是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3.文官系统的比较。南宋的文官系统,对皇权是俯首听命的。即便是面对一个逃跑而落魄的皇权,它依然是不敢撄其锋芒。

原因是南宋并没有象隋朝那样,有强大的豪门世家,去做文官系统的支撑。它必须依附在中央政权之上,才可摄取到充足自给的养份。显然,除了百般顺从皇权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出路的。

因为当时的局势是不同的。划江而治其实非常不利于长治久安,对百姓也特别的不好,会影响百姓的生活状态。
因为消灭北宋之后,金国的内部出现很大问题,变得衰弱,所以没有进攻南宋,而清朝非常团结,实力非常强大,所以攻破了南明。
因为南明并没有固定的疆域,无法持续生产提供补给,所以不会撑多久。

东汉、东晋、南宋都被历史承认,为什么南明不被历史承认?

东汉、东晋、南宋大开头皇帝,都不是因为传位而得,那还都被历史承认,为什么南明就不被历史承认,不被写入历史?
南明为什么没能成为东晋、南宋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3月19日,李自成率大顺军进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外的万岁山(今之景山)自缢身死。但是,崇祯皇帝的死并不代表朱明皇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就此全面覆亡,因为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官员统治之下,他们继续奉明为正统。在北京陷落将近两个月后的5月15日,崇祯皇帝的近支堂兄、福王朱由崧在留都南京即位为皇帝,年号弘光。后世把弘光朝和以后几个继承明统的朝廷称为南明。
  
  当此之时,南明所面对的形势颇为类似于历史上的东晋和南宋:它们都占据着未受战乱残破的江南,都希冀凭借长江天险抵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从而养精蓄锐,收复中原。而明末时期的江南,经过历朝历代的经营,早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财赋充盈,而江淮以南各镇的兵力仍有五十万之众。按理说,凭此人力物力,南明即使不能“中兴”明朝,至少也应保持如东晋和南宋一般的偏安局面,与清廷对峙为南北朝。然而,历史却未能重演。弘光朝只存在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了,而此后相继成立的隆武朝和永历朝只能局处于浙、闽、粤沿海一带和西南边陲,苟延残喘。到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4月25日,永历皇帝朱由榔在云南被俘杀,朱明皇统彻底灭亡为止,南明总共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八年,而历史上东晋和南宋都延续了一百多年。
  
  南明之所以没能成为东晋、南宋,其原因无外乎外、内两个方面:
  
  从外部来说,南明所面对的满人的清国非东晋、南宋所面对的“五胡”和金国能比。自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 ),到1644年清军趁明朝内乱进入山海关,满人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征服东北全境和蒙古各部乃至朝鲜,并在与明朝的争战中逐渐占据了主动。当1644年5月清军在吴三桂的接引下入关占领北京后,以摄政王多尔衮为首的清廷审时度势,接受汉官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的建议,定下了武力统一全国的方针。在用一年时间扫平了北方的大顺军和明朝残余势力后,清军马上于1645年跃马跨过长江,攻取江南,一边随地设置官员,推行“以汉制汉”的统治,一边对南明势力穷追猛打,使惊魂未定的南明弘光朝廷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终致一触即溃。而东晋和南宋立国之初的情势则迥然不同。西晋的覆灭是由于自东汉以来入居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趁司马氏内部同室操戈的“八王之乱”而起事造成的。这些少数民族各成势力,忙于抢夺地盘,尊王称帝,在东晋建立之初并没有倾全力南下江淮,直到四五十年后,前秦苻坚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才率大军试图攻取江南,结果被已经稳定下来的东晋在淝水击败。而八百年后的金军,虽然在占领北宋京城东京、俘获徽钦二帝后不久,就几度挥师南下进攻江南,并一度把刚刚成立的南宋小朝廷赶到了浙江沿海,但其似乎并没有确定一统天下的目标和决心,往往是“搜山检海”一番,稍遇挫折就回军北返,并放弃了所占领的江南土地,使南宋几度转危为安,逐渐恢复了与金国相抗衡的实力。由此可见,清廷明确的战略方针和有力的手段,是南明未能形成偏安的主要外部原因。
  
  从内部来看,南明在皇位继统和大政方针等方面都错误连连,最终自取灭亡。
  
  在皇位继统方面,南明比之东晋和南宋,可谓先天不足,首先就输了一着。东晋第一个皇帝元帝司马睿原是琅琊王,封地在山东,靠近江南,西晋彻底覆灭前就在建康(今南京)培植势力,拉笼各方,并被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愍帝司马邺任命为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因而西晋灭亡后他继承皇位可谓顺理成章。而南宋第一个皇帝高宗赵构,则是在金兵围困东京时,由北宋最后一个皇帝钦宗赵桓亲写密信,派人送出围城宣读任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其在徽、钦二帝被俘往金国后登极继位,自然也是名至实归。而南明第一个皇帝朱由崧却是在群臣的钩心斗角中勉强登上皇位的。朱由崧原是福王,封地在河南洛阳,为躲避李自成军而逃到江南。在当时避居江南的明朝藩王中,朱由崧与崇祯皇帝血统最近,又居于当时做为江南政治中心的南京附近的淮安,在伦序和地理上都处于明显的有理地位,理当继承明统。但是,在当时的江南,东林党人的势力颇盛,而朱由崧的祖母正是万历朝时备受明神宗朱翊钧宠爱的郑贵妃,当年就是由于东林党人的极力反对,神宗和郑贵妃立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为太子的图谋才没能实现。东林党人担心朱由崧登极后对自己不利,因而极力反对拥立福王。而当时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优柔寡断,依违其间,导致朱由崧暗中勾结手握兵权的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凤阳总督马士英突然发难,宣布拥立福王。没有掌握一兵一卒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只得违心同意,迎立福王朱由崧。这一波折,不光导致了较有眼光和能力的史可法在朝廷中失势,而且引发了弘光朝臣中东林党人和拥立福王有功一派之间的互相攻讦,党争频繁,而有“拥立之功”的武将们也挟兵自重,不听调遣,从而使弘光朝没能形成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局面,更谈不上抵御清军,收复失地了。
  
  在大政方针方面,弘光朝采取株守江南的政策,最终导致了覆灭。当时,清军忙于在北方平定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各地抗清势力,无暇南顾,河南、山东一带清朝力量极为薄弱,对南明来说大有可为。如果弘光朝派军抵进到黄河一线,即便不能北上驱逐清廷,也能对江南形成屏障,使清军不能顺利南下江南,偏安之局庶几可得。史可法在给弘光帝的奏疏中就指出:“昔晋之东也,其君臣日图中原,而仅保江左;宋之南也,其君臣尽力楚、蜀,而仅保临安。盖偏安者,恢复之退步,未有志在偏安而遽能自立者也。”不少有远见的朝臣也建议派兵恢复河南、山东,并联合农民起义军,共同抗击清军。但弘光帝和朝廷实权人物却见不及此,他们对清军畏之如虎,怕北上会激怒清廷,同时又不愿放弃对农民起义军的敌视,希望借清军之力“复仇”,因而满足于眼前的“偏安”,只派兵驻防安徽和江苏北部一带,任凭山东、河南在一段时期内处于政权真空状态,坐观清廷消灭李自成的大顺军,镇压北方反清起义。清廷得以巩固自己在黄河以北的统治,之后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倾全力南下。弘光朝只存在了短短的一年就垮了台,实属咎由自取;而江南富庶之地的迅速失陷,使抗清复明的实力大大减弱,后来两个南明朝廷被清军驱赶压制在浙江、福建、两广沿海和云南、贵州边鄙之地,只能汲汲于自身的生存,根本没有余力收复江南,更谈不上偏安之局了。反观东晋之初,积极派兵北上收复失地;南宋之初,派高级官员到河南河北联络收编抗金起义军,骚扰金国腹地,又派岳飞率军收复鄂北重镇襄阳,从侧翼威胁南下金军,从而有力地拱卫了东南之地。两相比较,南明弘光朝的识短见拙真是昭然若显。
  
  当然,影响明清之交局势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清廷采取笼络明朝士绅和“以汉制汉”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清势力;明末许多官员腐败自私,毫无气节,甘于为清廷作“伥”;各地抗清势力不相联系配合,各自为战,被清军各个击破;南明内部文臣武将目光短浅,常常争权夺利,内耗不断;等等。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上面所述外、内原因,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弘光朝“以偏安保偏安”的方针政策的错误。十七世纪中期的中国没有出现又一次南北朝的局面,南明没能成为东晋、南宋,这个历史结果正是由南明自身、主要是弘光朝君臣造成的。
  
第一 时间不长 第二 影响力不大 举例:西汉灭了 但光武中兴 称东汉 又延续二百年 到刘备的蜀汉 又影响了曹魏(前晋)的统一 要知道 刘秀和刘备都只是借了皇族的光 说成王败寇更现实些
问一问版主,南明没有被载入哪一部史册?

为什么南明不算中国正统,南宋在小也算一个朝代

南明其实可以说在弘光帝继位(继位就有疑云,造成的正统影响也颇大)到南京被清军占领的那一时期,我认为可以说是正统。因为当时南京是作为明朝的留都,虽然北方被大顺朝攻灭了,但是南方依然很安定,加上大顺朝的不得民心政策,使得明朝在全国人的心中依然是正统。只不过意想不到的是吴三桂老贼引领清朝军队入关打败了大顺朝,而短短的一年时间,清朝又占领了南京,战火席卷到了明朝江南半壁江山,此时弘光政权覆灭,在浙江和福建出现了鲁王和唐王政权,可以说他们不是明神宗的后裔,所以此时南明不算正统了,而且也就十多年的功夫,南明就灭亡了。南宋为什么可以说是一个朝代,是因为当时继位没有疑云,宋徽宗一系就只有康王赵构,而后南宋维持的时间也较长。

为什么南宋被后世认定为正统王朝,南明却不是?

古代中国非常重视一个政权的“正统性”,只有正统王朝才有资格名正言顺地统治子民以及征伐异己,所以,几乎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信奉“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以实现天下一统为己任。但是,在历史上的几个分裂时期,偏安一隅的王朝是在不在少数,而其中有些政权被后世认定为正统,比如东晋和南宋;有些就不被历史所承认,比如南明。之所以出现这种区别对待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五点:

第一、政治合法性上的区别

明朝末年的著名学者王夫之曾经表示, 中国的朝代更迭“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即改朝换代一般都是通过禅让、继承、暴力革命三种方式完成,禅让可以说是所有的开国之君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因为它最体面。前朝亡国之君禅让给后朝的新君,就意味着后朝新君可以名正言顺地全盘接受前朝的皇位、百官、土地、子民等等所有政治、军事、文化财产。禅让是后朝新君的“遮羞布”,所以,曹丕在篡汉之时表示:“尧舜之事,吾知之矣”。通过暴力革命改朝换代的典型就是刘邦在推翻秦朝之后建立了汉朝、朱元璋在推翻元朝之后建立了明朝。通过继承的方式改朝换代的典型就是南宋了——北宋在“靖康之变”中亡国之后,赵构便以康王的身份称帝,并声称继承了大宋的江山。历史上还有东汉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也都声称是继承了前朝。

而南明虽然在名义上也声称是继承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其合法性上与南宋有很大的区别。南宋的开国之君赵构是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而在北宋宗室几乎全部被俘的情况下,赵构就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而南明的“四帝一监国”中只有弘光帝与明朝大宗有着稍近一些的血缘关系。所以,在政治合法性上,南宋要高于南明,赵构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自然也要强于南明的“四帝一监国”。

第二、国祚与疆域上的区别

后世不把南明认定为正统王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明的整体国祚实在是太短了。弘光政权仅存在八个月,绍武政权存在仅四十一天,这么短的国祚,是在无法被称为是一个朝代。而东晋国祚一百零四年(317年-420年),南宋国祚更是长达一百五十二年之久(1127年-1279年)且中间没有断绝。如此大的时间跨度,我们必须认定一个朝代才便于纪年。另外,在统治疆域上,南宋虽然在立国初期依然受到金国的入侵,但整体版图比较稳定地维护在淮河一线,但南明所有政权的版图都在急剧缩小,甚至逃亡到了缅甸。只有明郑时期的统治疆域相对稳定,但也局限于台湾地区。

第三、敌国的汉化程度上的区别

“靖康之变”中,北宋被金国所灭,皇帝、宗室、百官几乎全部被俘虏北上。而金国的统治民族是迅速崛起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之前,女真族长期以原始部落的形式存在,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出于原始状态。金国建立之后女真族虽然迅速学习中原文明,但是与达到封建时期文化巅峰的宋朝(陈寅恪先生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仍然是天壤之别。在后世认定正统王朝之时,自然将以汉文明为基础的南宋认定为正统。而清朝立国之后迅速提拔汉族官员,提倡儒家学说,继续实行科举考试,笼络了汉族士大夫阶级,逐渐受到了全国百姓的肯定。

第四、前朝被灭后的国内形势上的区别

金国在迅速攻克汴京,消灭北宋之后,没有继续南下统一中国,就是因为金国的实力不允许啊,北方中原古地尚有此起彼伏的复国运动,南方赵构迅速组织军队抵挡金军。在这种情况下,金国无法过多得在军事上干预南宋的建立。

而明朝是亡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李自成倒台之后后金(即清朝)迅速打起了替明朝复仇的大旗,驱逐农民起义军。但是此时,明朝的勤王君已经支离破碎,也缺乏强有力的朱明宗室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后金,所以南明虽然有多个政权,但没有一个能够成气候。

第五、领导班子上的区别

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后虽然长期与金国议和,甚至为了求和而冤杀了岳飞、解除了韩世忠等人的兵权,但是相形之下,赵构的政治能力还是远远强于南明的“四帝一监国”。并且,赵构即位之初虽然经历了“苗刘兵变”而退位,但这个事件持续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而赵构的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六年(随后又当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大家知道,在动乱时期,一个国家能够长君,能有稳定的政局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南宋虽然在军事上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但是它有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这“中兴四将”,同时又有李纲、赵鼎、李光、胡铨这“四大名臣”,这些人都给南宋立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反观南明,能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左良玉,但他却是飞扬跋扈不听指挥之人。

综合上述原因,我们后世承认东晋、南宋等政权,却始终没有承认南明的正统性。

因为南明的政权不太正统,所以不被后人所认定。
因为南明的“四帝一监国”中只有弘光帝与明朝大宗有着稍近一些的血缘关系,而南宋皇帝确是宋徽宗的第九子。
主要是规模的原因,难民的规模不大,而且存续的时间也不多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政权的“正统”。只有东正教王朝才有资格统治其人民并征服外星人。因此,几乎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信奉汉族盗贼不相抵触,这是我们实现天下统一的责任。

宋连中原大地都没占有,为什么仍被当作正统王朝?敬请赐教。

由于中国是汉族占多数的国家,所以传统的正统王朝一般是以汉族王朝为准,少数民族王朝要成为正统,必须是统一全国,比如元朝和清朝,当其伏居北方时,我们并不以其为正统,只有当其南下统一全国,我们才以其为正统王朝。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中原主要指的是以黄河为中心的范围,我想你说的应该是赵宋而不是刘宋,中国人一向有汉族王朝正统观念,而且宋朝占据了广大的中原地区,当然是正统王朝,你想想,秦朝的疆域和宋朝差不多,为什么秦朝也是正统王朝呢,这是一个道理
一是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宋一直统治这些地方,并且统治时间长,且有历史连贯性。二是在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交替快,统治时间短。三是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自然是以汉民族为统治着的宋朝为正统,四是宋统治有北南迁,使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超过了北方。五中原跟中国是不同的概念。
楼主,你应该了解一下中原的概念,中原跟中国是不同的概念,北宋的话,幽云十六州不属于中原的,且辽跟金离中原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所以楼主第一句混淆了。虽然北宋暗弱,但是基本消灭了地方割据政权,南宋偏安,但是理论上是北宋皇裔的延续,并且两者都属于汉族王朝,按惯例是正统的。
你对中原有概念吗?以前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叫做中原,怎么说宋没有占有中原呢?当时北虽弱,但是它占据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土地,是汉人统治的天下,结束了中华大部分地区从唐末依赖各大诸侯和胡人部落割据统治而混乱的格局,所以北宋还是属于我们当时中华汉人的正统王朝的!
文章标题: 为什么南宋被后世认定为正统王朝,南明却不是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1171.html
文章标签:王朝  南宋  正统  后世  定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