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

时间: 2021-08-07 17:04: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为什么?

对曹操,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崇拜。如果说到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我想曹操肯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数千年以来,崇拜曹操的人不计其数,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鲁迅那句话,“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国》当中,曹操被作为一个奸雄的典型来对待了,这是不公平的。这一点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国历史上都城设在北方的朝代,就会以直接继承曹魏的西晋司马炎的晋朝为正统。而定都在南方的,就会以刘备的蜀国为正统。明朝定都南京,罗贯中于是就取了刘备做正统。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认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乱臣贼子,曹丕废汉称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个骂名。在《三国》开篇没多久,作者就用一个名叫许韶的人物来评价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说,作者尽管对他抱有偏见,却还在对他的能力予以认同。治世,顾名思义,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说,曹操这样的人,不论是清平盛世还是混混乱世,他都能在历史上有难以抹杀的一席之地。这说明了什么?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对他的人在这一点也不得不承认。其次,他对待社会的态度是积极的,他寻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这点诸葛亮就比他不得。诸葛出生到了乱世,试想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么作为呢?我想,能力与态度,决定这个人注定要成为一个英雄了。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小时侯“性聪敏,多机变”,喜欢打猎,终日游荡无度。有一次他的叔叔为此责怪他,他于是就装作劳累过度中了风,此后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强他努力了。曹操起家是靠举孝廉,后来就镇压黄巾起义,逐步靠近了封建统治集团的核心。当时东汉王朝已经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专_政,军阀四处割据,战祸频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同时军阀势力的此消彼长也造成了小军阀的衰落和大军阀的合并。曹操在混乱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渐渐剪除了这些势力,他最可称道的一个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据《三国》记载,当时曹操人困马乏,已经很难支撑了。他的对手是拥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绍,无论从哪方面说,他都不占优势。可是有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帮了他。那时侯袁绍手下的一个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的刚愎自用投奔了他。据载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粮草,曹操说“一年”,许攸说怕未必,曹操又说“六月”,许攸说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曹操于是附在许攸耳朵上,说粮只三月耳。许攸于是拂袖而去,道:“粮已尽矣”,终于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状况。这个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为他谋求进一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曹操并未统一中国而结束战乱的局面,可是他对统一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相反,诸葛亮在此就有点阻碍历史发展的嫌疑了,尽管诸葛半人半仙的智慧令很多人欣羡不已。

评价曹操,除了政治军事才能,还不能忽视他的文学造诣。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植曹丕在历史上并称“三曹”,他们在文学中已经有了生命意识,对后人的文风影响很大。在三曹当中,曹操无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两个儿子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与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远。从来源上看,曹操的诗歌主要吸收了古代乐府诗的精华,而他另外创造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文风。他的诗歌流传的并不多,可是影响很大。《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至今看来仍然不失为诗歌中的极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则反映了他对民众的同情。就是在清代,一些文人还每每还一边朗诵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敲打桌子泪流满面,可见他对人们心灵的震撼程度。

总之,曹操是一个英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曹操是英雄
因为他统一北方,结束战乱,恢复经济,是人民所希望的
欲统一南方,行为是进步正确的

说他是奸雄
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且对于汉室来说是奸臣,但这过于片面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英雄
对于维护汉室正统威严和有心称霸天下的人来说,曹操是奸雄: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强大的势力,是这些人最大的威胁。
对于支持和依附曹操势力谋求功名的人来说,曹操是英雄:因为他能征善战,赏罚有度,堪称明主。
对于历史来说,曹操是个有大作为的人物:因为他统一了中国北方,恢复和发展了中国北方的经济;征讨北方游牧民族,缓解了当时中国的外敌威胁,使得后来的西晋能够放心凭借其留下的根基吞并蜀汉和东吴而统一中国。
听过个故事:匈奴派遣使者来拜见曹操,曹操生怕匈奴派来的使者嫌他长的难看,于是他化装成士兵,在让自己的士兵化装成自己。接见匈奴使者时,曹操化装成的士兵就站在旁边,待接见完毕后,曹操让大臣去问匈奴的使者说:你对我们大王的印象怎么样?匈奴的使者答到:我觉得就是草包一个,不过在他旁边拿刀的侍卫到是个英雄!大臣回去如实秉报,曹操大惊,心想:此等人才不为我所用,此刻放虎归山将来必成后患,于是派人在匈奴使者回去的路上将其暗杀了!
奸雄啊!
有个算命的说的
三国演义里有提到的啊

关于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的辩论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主要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
——
三国鼎立的形成。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趁机扩张势力,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经过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
,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在这段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的历史中,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并对这段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有诸葛亮、曹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研究诸葛亮、曹操这两个人物来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曹操,
是三国历史中为人们所熟识的人物之一,但由于受到《三国演义》中传统观念影响,人们一直对曹操存在着历史的偏见,有人把曹操称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究竟是英雄还是奸雄一直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因此,启导学生用今天的目光重新审视曹操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举行关于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的辩论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历史素材进行去伪存真地批判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三国历史,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是一种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并且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皮亚杰将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其中12岁以后为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少年的个体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成熟水平,已经具有假设
——
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所以,我们在初中教育阶段应该着重加强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但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必须依托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因此,我们设计的课堂既要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求知、自主探求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对于三国的历史,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书籍和影视对三国的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又只是停留在感性的、直接的层次。所以,初中的历史课堂应该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在三国历史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批判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三国历史、人物理性、科学、个性化的认识。因此,关于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
这个话题的辩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三、?教学目标1、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历史史实客观、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并运用这种方法客观评价曹操的优缺点及其对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知道这两场战役胜负的原因,说出这两场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以及曹操对此的影响;3、指导学生利用老师所提供的网页课件和网点自主搜寻资料、整理素材,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性、自主性、合作性的新型学习方式。4、利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四、课前准备1、辩论正反方分组。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代表正反方,正方:曹操是英雄;反方:曹操是奸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制定工作计划,分配任务,组织具体工作。2、老师将有关三国历史、人物的资料制作成网页课件,并搜寻有关三国历史的网点,向学生介绍;指导他们搜寻、整理素材。3、组织学生观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三国历史影视片;组织学生对比阅读《三国志》、《三国演义》,指导学生去伪存真,区分真实历史和小说。4、指导学生撰写辩论稿,指导学生围绕某些焦点辩驳准备,例如:(1)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是英雄所为还是奸雄所为;(2) 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结合史实阐明
;陈词应该观点鲜明,富有说服力。(3)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其他同学抓住对方错漏之处或不当之处展开针锋相对的自由辩论。(4)总结陈词阶段。最后正反方派出一名队员总结陈词,陈词包括总结己方观点,指出对方不当之处,再次阐释己方的观点;辩论过程必须紧紧根据历史史实,不能凭空说话,要言之有理。(5)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嘉宾点评。(6)宣布辩论赛胜负结果。
七、老师进行针对性小结,总结辩论赛得失,表扬表现突出同学,指出不足之处和存在问题。
八、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辩论赛所得,以评价曹操成败得失为主题写成小论文。

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为什么?

对曹操,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崇拜。如果说到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我想曹操肯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数千年以来,崇拜曹操的人不计其数,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鲁迅那句话,“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国》当中,曹操被作为一个奸雄的典型来对待了,这是不公平的。这一点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国历史上都城设在北方的朝代,就会以直接继承曹魏的西晋司马炎的晋朝为正统。而定都在南方的,就会以刘备的蜀国为正统。明朝定都南京,罗贯中于是就取了刘备做正统。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认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乱臣贼子,曹丕废汉称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个骂名。在《三国》开篇没多久,作者就用一个名叫许韶的人物来评价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说,作者尽管对他抱有偏见,却还在对他的能力予以认同。治世,顾名思义,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说,曹操这样的人,不论是清平盛世还是混混乱世,他都能在历史上有难以抹杀的一席之地。这说明了什么?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对他的人在这一点也不得不承认。其次,他对待社会的态度是积极的,他寻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这点诸葛亮就比他不得。诸葛出生到了乱世,试想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么作为呢?我想,能力与态度,决定这个人注定要成为一个英雄了。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小时侯“性聪敏,多机变”,喜欢打猎,终日游荡无度。有一次他的叔叔为此责怪他,他于是就装作劳累过度中了风,此后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强他努力了。曹操起家是靠举孝廉,后来就镇压黄巾起义,逐步靠近了封建统治集团的核心。当时东汉王朝已经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专_政,军阀四处割据,战祸频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同时军阀势力的此消彼长也造成了小军阀的衰落和大军阀的合并。曹操在混乱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渐渐剪除了这些势力,他最可称道的一个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据《三国》记载,当时曹操人困马乏,已经很难支撑了。他的对手是拥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绍,无论从哪方面说,他都不占优势。可是有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帮了他。那时侯袁绍手下的一个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的刚愎自用投奔了他。据载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粮草,曹操说“一年”,许攸说怕未必,曹操又说“六月”,许攸说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曹操于是附在许攸耳朵上,说粮只三月耳。许攸于是拂袖而去,道:“粮已尽矣”,终于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状况。这个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为他谋求进一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曹操并未统一中国而结束战乱的局面,可是他对统一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相反,诸葛亮在此就有点阻碍历史发展的嫌疑了,尽管诸葛半人半仙的智慧令很多人欣羡不已。

评价曹操,除了政治军事才能,还不能忽视他的文学造诣。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植曹丕在历史上并称“三曹”,他们在文学中已经有了生命意识,对后人的文风影响很大。在三曹当中,曹操无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两个儿子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与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远。从来源上看,曹操的诗歌主要吸收了古代乐府诗的精华,而他另外创造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文风。他的诗歌流传的并不多,可是影响很大。《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至今看来仍然不失为诗歌中的极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则反映了他对民众的同情。就是在清代,一些文人还每每还一边朗诵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敲打桌子泪流满面,可见他对人们心灵的震撼程度。

总之,曹操是一个英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三国这段历史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以其忠义而成为英雄,张飞以其勇猛而成为英雄,赵云以其英武而成为英雄,孔明以其忠智而成为英雄,孙权以其善于继承先人的基业而成为英雄。曹操生逢乱世,几度沉浮,挟天子以令诸侯,执掌天下一时,本该以其雄才大略和君临天下的气概而成为英雄的。但罗贯中笔下有意无意的贬抑,使其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身影:奸雄。称曹操是奸雄甚至奸贼,其实是评判者在自己心中早已有个定位。如果倾斜着看一个人,找毛病是很简单的,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各位看曹操的眼光错了,但先入为主的思想还是有的,先将曹操定位与一个野心家,然后寻找他的所作所为,呵呵,毛病是很容易找的了,但是否公正就很难说了。戈壁一直以为曹操才是三国中真正的英雄,尽管他有着不少令人反感甚至咬牙的错误,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只要是人,就难免会犯错的,更何况小说中所写的那些事情是否属实,我们还不敢太过明确的肯定。行刺董卓时的机智、勇敢是否预示着曹操有煮酒论英雄的胸襟和气度?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时,他心中可曾有过“坐北朝南”之念?全胜于官渡却惨败于赤壁,一不小心留下千古笑柄,是他缺少运筹,还是苍天不助?但我们知道,曹操在南征北战中,萌生的是智慧与韬略;驰骋疆场时,练就的是胆量与勇气。曹操与刘备以青梅煮洒论英雄时,否定了众多的三国人物,指着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哪里有一点英雄的气概?要知道三国时盛产英雄,虽有不少失手被斩于马下,但能像曹操那样驰骋沙场,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恐怕是寥寥无几。当时曹操却不想杀刘备,只因为在曹操看来,天下英雄只剩他们两个,杀了岂不没了对手?他想让刘备与他决胜千里,一决雌雄。这种想法怕不是周瑜之辈能比的。但戈壁认为曹操却看错了刘备。如果非要把刘备算进英雄之列,那么三国英雄就只有刘备最无能,既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又没有君临天下的气概。可是刘备和他的儿子刘禅一样,依靠所谓的皇族血统,被一帮忠诚之士给捧上了蜀汉皇帝的宝座。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个悲哀,天下因此而分裂了数十年。可是刘备后来却真的成了一个英雄,当然,是在罗贯中等文人的美化之下,他成了一个仁义爱民之君,连新野之败也被《三国演义》说成是爱护新野百姓而败的。而他在还没有来得及吞下荆州这块肥肉时,荆州就被曹操所占,这就更有了“刘皇叔贤,不忍夺同宗之地”的口实,但是后来刘备借刘璋求援西击张鲁之机,更是凶相毕露,一入川就把刘璋赶出了成都,吞并了刘璋的全部领地,这还有什么仁义而言?所谓刘皇叔仁义之名便在这一事件中丧失殆尽。三国中说,刘备称帝前,就把两个儿子起名为一“封”一“禅”,可见刘备早有称帝之意。相对而言,曹操却未见此意,也许是“英雄何须以帝位自重而复自累?”如此看来,刘备已差了曹操一截;在军事方面,曹操虽比不上卧龙、凤雏,但可称为大军事家也不是无迹可寻。刘备不仅未见有何军事才能,最后还死于军事,此又一截;还有,曹操做起事来也都是实干,他召集众诸侯一起对付董卓,差点被董卓撞破,幸好急中生智,以献剑来化解。但刘备却没干过多少实事,除了利用自己汉室的亲戚身份加上自己的宽宏大量来服人外,不见有什么实际动作,最后进位汉中王,还差点忘了自己匡复汉室的重任。几点看来,刘备如何称英雄?记得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就是曹操马踏农田后要以头抵罪,经手下劝说后才以头发抵命的事。想来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像曹操那样的“领导”能做出割发抵罪的行动来以身作则,实在是不易。说曹操嫉才多疑,其实有些冤枉。他非常重视人才,可以说无人能比:徐晃原来是吕布手下一员猛将,张辽原来是马超手下的一员猛将,陈琳、荀攸原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他都收归已用,而且毫不猜疑(尽管《三国演义》说曹操雄猜阴狠,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甚至连流落到南匈奴的才女蔡文姬,曹操也都没有忘记,还专门派使者接回了家。由此可见曹操重视人才的程度之深,他用人始终是这么一条原则,“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有才能的就是好猫”。因此,他当政期间唯才是举,同时抑制豪强,发展经济,对历史可以说是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其实依照戈壁的想法,曹操完全可以干脆地毁了汉室,自己弄个什么朝代的皇帝来当当,没准儿也是个中华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至少不至于被人指着鼻子骂奸了。可是曹操不知道在想什么,自己既不想当皇帝,也不肯割踞一方占山为王,却又要套牢汉献帝以对各个诸侯指手划脚,令那些想做皇帝的汉室子孙和想过皇帝瘾的外姓诸侯分外眼红,做梦都想扳倒曹操。可历史证明没人能做到。于是就算曹操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也好,繁荣昌盛也好,在别人眼里都是奸臣。人生对于曹操来说是另一根鸡肋,吃还是不吃,怕只有杨修才能告诉他,但杨修早因另一根鸡肋被曹操砍了。相比起来,小说中刘备的遭遇却令人同情,一直想以皇叔的身份恢复汉室,振兴自己的家业,对此别人不能说什么。可偏偏有孙权、曹操不肯让他得偿所愿,只好在诸葛亮的“要挟”下当了个汉中王,也算过了一把皇帝瘾。但对于没能恢复汉室却耿耿于怀,可以说是死不瞑目。曹操被人指责最多的,恐怕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但天子当时危在旦夕,只有曹操引兵,而杨奉等人在曹操去后也纷纷离开,原因就是担心曹操将功劳抢走之后他们没什么更多的好处。显然在整个三国期间,对于天子的作用只是为了捞取更多的好处。而相比之前董卓等人对献帝的态度,曹操的做法已经仁义得很了。三国时代,谁都知道皇帝只是个摆设,谁都会利用皇帝,但关键就在于到底愿不愿意舍弃自己的利益来利用。当粮食缺乏的时候,只有曹操有勇气去迎接,其他人恐怕只顾自己的利益,当他们声讨曹操为权奸的时候,其实他们是在变相地打自己耳光——你完全有资格和能力做贤臣,只是你不乐意去做而已。比起坐看献帝自生自灭的那些人,曹操的举动称得上是很仁义了。尽管也是为了利益,但请想清楚,翻开整本三国,里面只有两个字:利益。曹操没有当皇帝,他有这个能力但却没有,而刘备孙权都当上了。在献帝已经下诏杀他之后,他依然留了献帝一条性命,这在整个历史中也属于少见——虽然也有特定的因素,但他做的极限只不过想废献帝而已,而不是杀。就这些角度来看,他似乎更忠诚一点。曹操以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胜于天下,可仍被人称之为奸雄,是因为他生性多疑,屠吕伯奢全家,还是因为因败他诗兴而槊死刘馥,忌才学而杀杨修?抑或是他仗恃功高震主,无视汉天子的存在?这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但,一个文人罗贯中以三寸不烂之笔,将曹操打入了白脸奸贼之列曹公千古英名毁于一笔,可谓一大奇冤和一大悲哀。不过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会有如此残酷的文字狱和文化压迫了,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文人在古代的地位是那么低下的了。这是文人的悲哀,同时也是历史的悲哀。 ——————这是本人“另眼看三国”系列中的原创,虽然仅是个人之言,不过也希望能解释你的疑问。

曹操究竟是袅雄还是奸雄?看他这两个人的答案就知道?

我很崇拜曹操,他是英雄,三国里的曹操,只不过是罗贯中写的。
曹操既是英雄,也是奸雄。因为他为魏以后的统一,做出了前提;他又是奸雄,他的行为之类的。(纯属个人了解,仅此而已)
文章标题: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8777.html
文章标签:奸雄  英雄  曹操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