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7 17:04: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马迁为什么把项羽放前面,个人认为有几个原因:
一、司马迁虽然是汉臣,但也因故饱受朝廷迫害,甚至遭受“宫刑”,身心惨遭摧残,对汉王朝的感情十分复杂,心里的愤懑与不满是一定有的。加上当时皇室权威并不如后世明清之时那样大,士大夫阶层阶层低位相对加高,对皇权没有那么敬畏。司马迁把项羽放刘邦前面,《史记》最后还能成书,并在汉朝就流传开来,可见当时社会氛围还是较后代宽松很多。这就如同唐朝初年,李姓虽然是皇帝姓,但排位起初却在崔氏之后,后来唐太宗用皇权介入,才将李氏及外戚长孙氏排在前两位,崔氏改为第三位。中国古代皇权整体上是一步步在加强,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二、司马迁著《史记》主要是其一人之力,在书中可以夹杂诸多司马迁个人的喜好,与后代国家命多人修史又有所不同。《史记》主观色彩浓厚,具有极强的文学色彩,因此也被认为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司马迁对项羽和刘邦的描述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
三、项羽在反秦大业中立下大功,虽然最后输给刘邦,但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把项羽列入本纪,是酬其灭秦之功。司马迁说:“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在灭秦之战中,功劳最大,虽然失败了,但功绩没有人比得上,那显然司马迁认为项羽功劳比刘邦大,刘邦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诡谋摘了项羽种的“桃子”
项羽起事和西楚之灭都在刘汉前。《史记》尽管是纪传体,历史人物和事件排列还是按时间顺序.
读过中国古代史书的人都知道,史书中的“传”表示士大夫及名人的传记,史书中的“世家”表示诸侯的传记,史书中的“纪”表示帝王的传记,都是人物的传记,由于身份不同,被分为三六九等,这就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
司马迁是著名史书《史记》的作者,同时也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在西汉时期任职太史令,也就是记录历史的官员,作为汉朝的官职,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却把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最大敌人项羽的传记归为“纪”,这就是《史记 项羽本纪》。
司马迁与史记
换句话说,司马迁作为汉朝的官员,等于是公然承认了项羽的帝王身份,《项羽本纪》被放在《史记》中的《高祖本纪》前面,与《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等皇帝的传记放在一起,并且是按照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来排序的。
也就是说司马迁承认了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合法性,否则也不会出现在《史记》中,为什么司马迁将项羽列入只有帝王才能称为纪的传记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汉朝的合法性来自项羽。
项羽
一般来说,一个新生朝代一定要有一个合法性来源,汉朝的合法性来源就是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这么来的。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首先起兵反秦,到刘邦率军攻入关中逼降秦王子赢,再到最后秦军主力在巨鹿之战被项羽击败,秦朝天下其实主要是被项羽和刘邦共同灭亡的,秦朝灭亡之后,项羽成为事实和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因为项羽凭借灭亡秦军主力的超级战功,一跃成为秦末诸侯联军的首领。
同时,项羽在秦朝灭亡后,开启了分封天下,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诸侯,按理来说应该被封为关中王,但是项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让刘邦封在关中,而是把刘邦封在了在当时看起来很贫穷落后偏僻的汉中地区,并封刘邦为汉中王,到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称帝后,刘邦用的国号仍然是“汉”,而这个汉就是来自项羽的分封。如果没有项羽的分封,刘邦的国号就不一定是汉,那么中国历史上就有可能没有汉朝。
项羽与刘邦
秦朝灭亡后,有一个短暂的时期天下共主是项羽的西楚国,也就是刘邦与项羽四年楚汉战争时期,这一段历史不能是空白,虽然是楚汉相争,但是楚在前,汉在后,楚大而汉小,刘备消灭项羽后,占领了天下所有的地盘,等于是继承了西楚国的地盘,所以刘邦的合法性来自项羽,既然如此,项羽肯定要被当成帝王了。
第二个原因:项羽是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是项羽发明的一个称号,西楚是项羽西楚王朝的意思,西楚王朝有两位君主,第一位是楚怀王熊心,也就是被项羽所杀的义帝,第二位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西楚王朝在历史上是介于秦朝和汉朝之间的朝代,只有短暂的四年时间。
西楚霸王项羽
霸王这个词来自于春秋时期,意思是指实力强大的诸侯王,比如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相当于为周天子维持整个天下秩序的强大诸侯王,比诸侯王高一级,比周天子低一级,是一个特殊的诸侯王,当然也算是帝王了,项羽是西楚霸王,也相当于西楚王朝的帝王,既然是帝王,当然可以写进史记的“纪”中。
在史记中,分封制下的诸侯王与郡县制下的皇帝,其实都是帝王,不同的只是政治制度,而诸侯王与皇帝的传记在史记中都是以“纪”的形式写作的,一般来说,秦始皇以前的分封制度之下的所有帝王都是以朝代为名列入一个共同的纪,比如《周本纪》就是所有周天子的传记,而《秦本纪》则是所有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历任秦王的传记,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则以单独皇帝为一篇传记,项羽作为秦始皇之后的第一个帝王,所以就以纪的形式被排在《秦始皇》本纪之后和《高祖本纪》之前。
项羽分封图
第三个原因:显示项羽的强大和帝王身份,才能彰显刘邦所建立汉朝的功劳。
项羽本人是中国历史千年一出的战神,被人称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中国历史上能有这个评价的,五千年来,只有项羽一人而已,项羽在当时是神一样的存在,而且数次在战争中击败刘邦,尤其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更是让项羽一战封神。
项羽不仅是战神和军事奇才,而且还是分封刘邦为王的天下共主,同时也是西楚国的霸王,算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代帝王,如此神奇的项羽,居然被刘邦所击败,被刘邦这个出身低层、游手好闲,看起来像地痞流氓一样的刘邦所击败,那刘邦岂不是更厉害,抬高项羽其实就是抬高刘邦,因为他们两人就是对手,击败强大的对手就是一种抬高,这样才能彰显刘邦所建立汉朝的巨大功劳。如果把项羽归入普通的世家或者列传的话,根本就不能显示出项羽的强大和刘邦击败项羽的功劳,把项羽当成帝王一样的战神,才能达到抬高刘邦的目的。
楚汉争霸
第四个原因:《项羽本纪》中对项羽本人的称呼却是直呼直名,显示出项羽与其他帝王的区别。
项羽虽然被列入了只有帝王才配用的“纪”中,但在纪中司马迁对项羽的称呼却是直呼其名“项籍”,这是一种不尊重的称呼,在古代称呼很讲究的,比如“参拜不名”这个礼仪就是不称呼对方的名字,只称呼对方的官职,萧何与曹操在历史上都有这个待遇,只有不尊重对方才会直乎其名,显示出司马迁虽然把项羽列入纪,但又有所区别,这就是司马迁的用意。
项羽自起兵以来,大小七十余战,每战亲冒矢石,陷阵冲突,所向披靡。而且但凡出手,如果不是对方人数不够,基本上都要杀几十上百个打底。
初次出手,会稽太守府,以一敌百,斩杀几十数百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此前,项羽并无出手记录。只知道,让学文,不学;让学剑,不学;让学兵法学了几天又不学。如果只看到这,基本上会以为这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终无所成罢了。看到后来才知道,实在是没有必要学。不学文而才气过人;不学武而所向披靡;不学兵法而每战必克,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才啊。
诛杀宋义,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破秦救赵,所战皆克,威震天下。秦兵兵精粮足,楚国兵少,其实宋义的策略从凡人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错误,先斗秦赵,后承其弊而取之。历史上这么用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从一代战神项羽看来,实在是乏善可陈,因为此时的项羽锐气正盛,挡在前面的所有敌人皆如蝼蚁,根本不需要用什么猥琐战术,碾压就可以了。
所以他冒天下之大不韪,诛杀宋义,自命上将军,帅军渡河,破釜沉舟,九战九捷,遂击破秦军,解赵军之围。诸侯作壁上观者,见项羽,“皆膝行”,看到项羽作战之勇猛的诸侯都跪了。在项羽面前连站着的勇气都没有。诚如韩信在汉中拜将时跟刘邦所说 暗哑叱咤千人皆废。自此之后,每战皆克,而且屡屡千里奔袭,以少胜多。谈及霸王之名,天下无不变色。
军阵之中,首重气势力量,不重技艺。我们看到好多人练套路一套套的,上了战场其实没啥用。项羽呢,没学几天剑术,为啥在军阵上这么猛呢?其实个人的技术在两军对垒时没啥用。到处都是人,不给你一对一的机会,也没有空间让你闪展腾挪,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气势和力量。
力量这个很好理解,一力降十会,你碰见他就跟碰到辆坦克一样,步兵能干的过坦克吗,不能,所以能理解敌军面对项羽的时候的无奈了吗?
再看气势,项羽多次以气势胜敌。史记记载: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如果说一个近战型的英雄面对项羽被吓住可能还比较正常,这个可是一个远距离的弓箭手,结果被项羽瞪了一眼,吓得连箭都放不出去,直接躲到营里都不敢出来了。这是什么样的威势?
再看: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同样是远隔战阵,只被看了一眼,直接吓得跑出去好几里地。这还都是大将呢,如果是一般士兵面对项王的威势那手还没动呢可能就已经骨软筋麻,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啦,那还有胆量抵抗啊?再加上项羽bug一般的碾压式的战斗力,手杀数百人绝非奇事。
所以,项羽临终放手一搏手杀数百人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应该是非常真实的事,而且项羽明知必死还这么做,其实也是在为了自己的话背书。
项羽临终对诸将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意思是说,看看我的战斗力有啥问题,这样的我要是但凡有点公平的对战谁是我的对手,今天落到这样实在是天要亡我,不是我的问题啊
好多人看到项羽英雄落难,难免心有戚戚,李清照还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是项羽每下一城,辙坑之。如此暴虐,若果真得到天下,真是百姓的幸事吗?
读过中国古代史书的人都知道,史书中的“传”表示士大夫及名人的传记,史书中的“世家”表示诸侯的传记,史书中的“纪”表示帝王的传记,都是人物的传记,由于身份不同,被分为三六九等,这就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司马迁是著名史书《史记》的作者,同时也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在西汉时期任职太史令,也就是记录历史的官员,作为汉朝的官职,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却把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最大敌人项羽的传记归为“纪”,这就是《史记 项羽本纪》。
司马迁与史记换句话说,司马迁作为汉朝的官员,等于是公然承认了项羽的帝王身份,《项羽本纪》被放在《史记》中的《高祖本纪》前面,与《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等皇帝的传记放在一起,并且是按照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来排序的。也就是说司马迁承认了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合法性,否则也不会出现在《史记》中,为什么司马迁将项羽列入只有帝王才能称为纪的传记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汉朝的合法性来自项羽。
项羽一般来说,一个新生朝代一定要有一个合法性来源,汉朝的合法性来源就是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这么来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首先起兵反秦,到刘邦率军攻入关中逼降秦王子赢,再到最后秦军主力在巨鹿之战被项羽击败,秦朝天下其实主要是被项羽和刘邦共同灭亡的,秦朝灭亡之后,项羽成为事实和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因为项羽凭借灭亡秦军主力的超级战功,一跃成为秦末诸侯联军的首领。同时,项羽在秦朝灭亡后,开启了分封天下,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诸侯,按理来说应该被封为关中王,但是项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让刘邦封在关中,而是把刘邦封在了在当时看起来很贫穷落后偏僻的汉中地区,并封刘邦为汉中王,到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称帝后,刘邦用的国号仍然是“汉”,而这个汉就是来自项羽的分封。如果没有项羽的分封,刘邦的国号就不一定是汉,那么中国历史上就有可能没有汉朝。
项羽与刘邦秦朝灭亡后,有一个短暂的时期天下共主是项羽的西楚国,也就是刘邦与项羽四年楚汉战争时期,这一段历史不能是空白,虽然是楚汉相争,但是楚在前,汉在后,楚大而汉小,刘备消灭项羽后,占领了天下所有的地盘,等于是继承了西楚国的地盘,所以刘邦的合法性来自项羽,既然如此,项羽肯定要被当成帝王了。第二个原因:项羽是西楚霸王。西楚霸王是项羽发明的一个称号,西楚是项羽西楚王朝的意思,西楚王朝有两位君主,第一位是楚怀王熊心,也就是被项羽所杀的义帝,第二位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西楚王朝在历史上是介于秦朝和汉朝之间的朝代,只有短暂的四年时间。
西楚霸王项羽霸王这个词来自于春秋时期,意思是指实力强大的诸侯王,比如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相当于为周天子维持整个天下秩序的强大诸侯王,比诸侯王高一级,比周天子低一级,是一个特殊的诸侯王,当然也算是帝王了,项羽是西楚霸王,也相当于西楚王朝的帝王,既然是帝王,当然可以写进史记的“纪”中。在史记中,分封制下的诸侯王与郡县制下的皇帝,其实都是帝王,不同的只是政治制度,而诸侯王与皇帝的传记在史记中都是以“纪”的形式写作的,一般来说,秦始皇以前的分封制度之下的所有帝王都是以朝代为名列入一个共同的纪,比如《周本纪》就是所有周天子的传记,而《秦本纪》则是所有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历任秦王的传记,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则以单独皇帝为一篇传记,项羽作为秦始皇之后的第一个帝王,所以就以纪的形式被排在《秦始皇》本纪之后和《高祖本纪》之前。
项羽分封图第三个原因:显示项羽的强大和帝王身份,才能彰显刘邦所建立汉朝的功劳。项羽本人是中国历史千年一出的战神,被人称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中国历史上能有这个评价的,五千年来,只有项羽一人而已,项羽在当时是神一样的存在,而且数次在战争中击败刘邦,尤其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更是让项羽一战封神。项羽不仅是战神和军事奇才,而且还是分封刘邦为王的天下共主,同时也是西楚国的霸王,算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代帝王,如此神奇的项羽,居然被刘邦所击败,被刘邦这个出身低层、游手好闲,看起来像地痞流氓一样的刘邦所击败,那刘邦岂不是更厉害,抬高项羽其实就是抬高刘邦,因为他们两人就是对手,击败强大的对手就是一种抬高,这样才能彰显刘邦所建立汉朝的巨大功劳。如果把项羽归入普通的世家或者列传的话,根本就不能显示出项羽的强大和刘邦击败项羽的功劳,把项羽当成帝王一样的战神,才能达到抬高刘邦的目的。
楚汉争霸第四个原因:《项羽本纪》中对项羽本人的称呼却是直呼直名,显示出项羽与其他帝王的区别。项羽虽然被列入了只有帝王才配用的“纪”中,但在纪中司马迁对项羽的称呼却是直呼其名“项籍”,这是一种不尊重的称呼,在古代称呼很讲究的,比如“参拜不名”这个礼仪就是不称呼对方的名字,只称呼对方的官职,萧何与曹操在历史上都有这个待遇,只有不尊重对方才会直乎其名,显示出司马迁虽然把项羽列入纪,但又有所区别,这就是司马迁的用意。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