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代武卒(类似特种兵)真的能够日行百里吗 那么古代常规军队呢

时间: 2021-07-26 00:57: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古代武卒(类似特种兵)真的能够日行百里吗 那么古代常规军队呢

古代特种兵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特种兵的出现始于二战时期,但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早已不乏“特种兵”的身影,如战国时期的铁鹰锐士、东汉的陷阵营、东晋的北府兵、隋朝的燕云十八骑、唐代的玄甲军、南宋的背嵬军、元代的怯薛军以及明代的蒙骑克星神机营、威震日寇的戚家军……
秦国
铁鹰锐士 剑术马战步战阵战皆精
“锐士”是战国时秦国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步兵。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盛,士兵的战斗力很强。秦国锐士可以以一敌十魏武卒,《荀子》中曾对秦国军事实力有过高度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当时,步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和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商鞅变法后,秦国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据《商君书·境内》记载,秦军中最小战术单位为伍,由五个士兵组成。十个伍组成一个屯,由五十名士兵组成。两个屯组成一个将,由一百名士兵组成。五个将组成一个主,由五百名士兵组成。两个主组成一个大将,由一千名士兵组成(此处的大将是秦军建制单位,非指将领)。军队在作战时,伍、屯、将、主、大将等战术组织联系紧密,配合默契。以一个伍为例,防守时五名军卒互相保护,进攻时如有人数优势则围攻敌人。混战时,伍内部兵卒之间始终保持紧密联系,不会被轻易击破。
铁鹰锐士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由上将军司马错创立。铁鹰锐士不仅剑术超凡,而且要马战步战样样精通。铁鹰锐士的选拔极为苛刻:第一是体魄关。司马错在魏国名将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连续疾行一百里,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负重约在八十余斤。通过了第一关,方能进入步战、骑战等各种较武关,以及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据说,“十万秦卒出三千锐士”,秦国新军二十万,其中的“铁鹰锐士”只有一千六百人。

东汉
陷阵营 “铠甲具皆精练”每所攻击无不破者
陷阵营是东汉末年的一支精锐部队:“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其统帅为吕布帐下的中郎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陷阵营“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故名 “陷阵营”。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布性决易,所为无常。顺每谏曰:“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然而,“布知其忠而不能从。建安三年,布遂复从袁术,遣顺攻刘备於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三国志》注释时,曾专门引用《汉末英雄记》的内容,对陷阵营评价颇高。
遗憾的是,吕布不是一个帅才,“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吕布的悲剧,也成为陷阵营这支精兵的悲剧!

东晋
北府兵 骁勇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捷
北府兵是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又名北府军。《晋书·刘牢之传》记载:“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资治通鉴》也云:“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重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流民中选拔骁勇士卒,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其所率军队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城,由此名声大振。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讨在荆州割据的桓玄,刘牢之投降桓玄。桓玄称帝后大大削减了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欲起兵反抗,但已众叛亲离,最后自杀而亡。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杀死桓玄。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建立大宋政权,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中坚。

隋代
燕云十八骑 快如风烈如火以一敌百
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燕云十八骑曾被描绘得神乎其神。相传,燕云十八骑是由罗成父亲靖边侯罗艺率领的精锐骑兵,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腰佩弯刀,脸戴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身披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支,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燕云十八骑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据说,当年辽部察哈合台带领辽兵一万人,侵入燕门关抢掠,燕云十八骑暗中偷袭,一夜之间杀其三千多人,察哈合台带领余部逃回大漠,十八骑穷追不舍,一直追至察哈合台的家乡,察哈合台及全族二万余人被诛灭。此后,辽人都远走戈壁。再也没敢进犯。靠山王杨林曾经对燕云十八骑这样评价: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燕云十八骑神出鬼没,并且个个都戴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靖边侯罗艺死后,燕云十八骑被罗成解散。
然而,也有历史学者认为,燕云十八骑及其故事大多属于“演义”。

唐代
玄甲军 皂衣玄甲势如破竹无坚不摧
玄为黑色,甲即盔甲,玄甲军是唐朝初年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士兵身着黑铁盔甲纵横驰骋,所向披靡。《资治通鉴》一书对于玄甲军有这样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
在唐武德三年著名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据说,李世民几乎每战都身先士卒,他自己同样是一身玄甲,率领着骑兵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势如破竹,无坚不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时期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轻,防御力大大提升。据《唐六典》记载,唐十三铠,有明光、光要、缀鳞、山文、乌锤、白布、皂绢、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十三种。白居易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南宋
背嵬军 五百精兵破金军十万
背嵬军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统领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挂帅的是其子岳云。对于背嵬军的解释,岳飞之孙岳珂在《鄂国金佗粹编》卷二十二《淮西辩》中称:“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南宋赵彦卫撰写的《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十二军,其中背嵬军骑兵8000人,步兵亦有数千。在绍兴十年与金军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大败金兀术的精骑15000人,金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然而,金兀术不甘心失败,又集结三万骑兵攻打颍昌,背嵬军再次大破金军精骑,直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部队随后跟进,“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在朱仙镇之战,背嵬军更创下500背嵬精兵大破十余万金军的辉煌战绩。金人曾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宋代袁甫在其撰写的《蒙斋集》中大赞背嵬军:“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侯,先辈有闻多散佚,后生谁识发潜幽。”
有的,辛弃疾的飞虎军就是特种兵吧,古代好像有类似现代的特种兵
问度娘
呵呵,挺好

好像在书上看过大秦有一只很厉害的军队 类似特种部队那种 谁知

 秦国
  铁鹰锐士 剑术马战步战阵战皆精
  “锐士”是战国时秦国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步兵。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盛,士兵的战斗力很强。秦国锐士可以以一敌十魏武卒,《荀子》中曾对秦国军事实力有过高度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当时,步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和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商鞅变法后,秦国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据《商君书·境内》记载,秦军中最小战术单位为伍,由五个士兵组成。十个伍组成一个屯,由五十名士兵组成。两个屯组成一个将,由一百名士兵组成。五个将组成一个主,由五百名士兵组成。两个主组成一个大将,由一千名士兵组成(此处的大将是秦军建制单位,非指将领)。军队在作战时,伍、屯、将、主、大将等战术组织联系紧密,配合默契。以一个伍为例,防守时五名军卒互相保护,进攻时如有人数优势则围攻敌人。混战时,伍内部兵卒之间始终保持紧密联系,不会被轻易击破。
  铁鹰锐士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由上将军司马错创立。铁鹰锐士不仅剑术超凡,而且要马战步战样样精通。铁鹰锐士的选拔极为苛刻:第一是体魄关。司马错在魏国名将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连续疾行一百里,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负重约在八十余斤。通过了第一关,方能进入步战、骑战等各种较武关,以及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据说,“十万秦卒出三千锐士”,秦国新军二十万,其中的“铁鹰锐士”只有一千六百人。

古代有哪些兵种和现代的特种兵相似的呢?

现代意义的特种部队起源于二战时期的德国,一些身体素质优异、头脑灵活的士兵被加以特殊训练,执行渗透、侦查、突袭、救援等特别任务,比如1943年9月12日,德国特种部队空降意大利营救墨索里尼,就是一次典型的特种作战。电视剧《亮剑》里山本一木带领他的特种部队在夜里奇袭李云龙所驻扎的赵家峪,也是类似的行动(当然这是电视剧的虚构,只是拿来打个比方)。特种兵一般不用于正面战场死扛,因为太浪费(比如山本的大部队被楚云飞的正规军所消灭),也发挥不出特种部队的独特优势。

在古代,军队往往人数众多,兵员素质自然是参差不齐,军队统帅大多也会从中择优,加以单独组编、训练,成为相对较为特殊的部队,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魏武卒、秦锐士乃至于后来的岳飞麾下的背嵬军等等。但是,这些部队的主要舞台就是正面战场,跟现代意义的特种兵还有所不同,所以严格说来,并不算是特种兵。

如果非要说呢,三国时期倒是有一些类似于特种作战的战斗,值得对比对比。

1.甘宁夜袭曹营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甘宁百骑劫魏营”的故事,非常生动。其实,这个不是罗贯中自己的虚构,而是来自于正史的记载。

建安十八年,曹操与孙权相争,两军在濡须口对垒,孙权就委派甘宁去偷袭曹营,给曹操一个“下马威”。《三国志》记载:


权特赐米酒众肴,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时持。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于至尊,熟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甘宁找了一百来人,给他们吃肉喝酒,但是手下人心里怕啊,于是甘宁怒了,说我跟老大关系这么好,我都不怕死,你们怕什么?!

到了二更时分,这一百多人的队伍一人嘴里叼个木棍,悄悄出兵,偷袭曹营。曹操阵营措不及手,于是撤退。

我国历史上的“特种兵”,到底有多强大?

在我们的印象中,特种兵是近代才有的产物,是从国外引进的洋玩意。特种部队,一直给人的印象都是,脸涂油彩,身披伪装,武器精良,带着一身高科技,战斗力强悍的现代军人,这些人擒拿格斗,狙击爆破等技能可以说无一不通,无一不精,比如我国的我国陆军特种大队,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等。

其实不然,特种兵并不是现代战争专有的兵种。实际上我国古代早就有了类似特种兵的部队,他们是各个时期统治者手中的王牌部队,是各个统治阶级花费巨资组建的拥有超强能力的精英团体。

引言

而我们也熟知,我国古代是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中,除去那些大一统的朝代外,兵灾人祸其实一直都很多,而在这些战争中一些能征善战的将军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将军毕竟只是少数。

军士的强大是或不可缺的,而自此也就有了古代“特殊兵种”。古代的“特种兵”经过万里挑一的筛选,严格的训练,甚至是现在特种兵都无法媲美的。他们在战场上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而秦国的“铁鹰锐士”更是古代“特种兵”的佼佼者。

古代“特种兵”的由来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战国诸侯三日一小战,五日一大战,日日都有存亡之危。

各国为了生存,纷纷变法图强,强军练兵,因此开始产生一些单兵素质强悍的“特种部队”。比如魏国的魏武卒,齐国的技击之士,赵国的胡刀骑士和秦国的铁鹰锐士。

魏武卒是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吴起创建的精锐重甲步兵,之后魏武卒南征北战,更是创下了

“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都是平局,无一败绩,堪称“绝技”的战绩。

而魏武卒的著名战役就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率领五万魏武卒,击败了五十万之众的秦军。

而此战更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得魏武卒名扬天下。魏武卒也成为了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词。

但是秦国的铁鹰锐士在魏武卒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对比魏武卒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国的“胡刀骑士”和齐国的“技击骑士”也是当时威名赫赫的骑兵精锐,战斗力也是极其惊人。

但无论是魏武卒还是胡刀骑士、技击骑士,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特种部队,他们都是单一的兵种,而特种兵需要是多元化,项目众多而精于个的兵种。

在战国时期,唯一称得上特种部队只有“秦国铁鹰锐士”,铁鹰锐士剑术、马战、步战、阵战、样样皆会,皆精。

秦朝铁鹰锐士

铁鹰锐士也称“铁鹰剑士”,在孙皓晖小说《大秦帝国》中有描写,但是史料中却并无记载。

“锐士”是战国时秦国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步兵。商鞅变法后,秦国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称为"锐士"。

铁鹰锐士是从秦国新军中挑选精锐士兵训练出来的一支精锐中的精锐。传闻铁鹰锐士是秦国大将司马错借鉴了吴起训练魏武卒的方式而练就的秦国精锐战士。

凡能成为铁鹰锐士者,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朝有锐士百万之众,而铁鹰锐士却堪堪只有一千六百人。可谓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铁鹰剑士在秦国时期名扬天下,对比魏武卒的五万之众。铁鹰锐士属于相当稀少的特殊部队。

秦国铁鹰锐士的强大

秦国变法后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司马错便借这个名号创立了铁鹰锐士。

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

当时的步战士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与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

但是铁鹰锐士是样样皆会,样样皆精。下马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

而铁鹰锐士是要超越当时闻名于世的魏武卒,魏武卒装备精良,皆以重装步兵为主。我们先看一下成为魏武卒的条件有多么苛刻:

《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意思是说士兵披上三层重甲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三天的作战粮草,一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称为“魏武卒”。

魏武卒的人员选拔极其严格,故而,魏武卒都是强悍的精兵,战斗力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而铁鹰锐士是要超越魏武卒的,那么其选拔的方式将会更加的严格和苛刻。

体魄关:

铁鹰锐士在魏武卒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重约在八十余斤。只有体魄这一关通过,方才能进入其它的各项考核。首先在这一点上魏武卒没法比。

步兵关:

之后便是步兵战,要求必须是秦国新军精锐中的步军作战成绩名列一流,步兵战对抗才算合格。魏武卒就是重型步兵,此时铁鹰锐士比魏武卒还要重型,而防护上也加强了保障,提高了士兵的生存能力。

在步兵作战上成绩优异才算部分合格,而此时的铁鹰锐士已经可以打败魏武卒了。而魏武卒也确实在灭亡了。

公元前293年,白起于伊阙大败魏韩联军,斩首24万众,魏武卒损失殆尽,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骑兵关:

接下来就是骑兵作战较,骑兵作战和步兵作战是一样的,也必须要在秦国新军精锐中的骑兵作战成绩名列一流。

此时的要求就趋于向“特种兵”的形式了。而此时单兵的作战已经可谓在当时单兵作战能力无兵可敌了。

而这还不算。在个人简单选拔过关后,接下来就需要满足团队协作,团队作战了。通过以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

单兵作战能力上来还是不足的,还要满足团队作战,而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只有保全取暖才是王道。而铁鹰锐士也必须要满足这样的条件才可以。要在各种的团队作战,各种阵战上过关才行。

各种器械的熟悉: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这算不算完,接下来就需要通过对各种兵器的掌握,这样就和现今掌握各种枪械和作战用各种交通工具相似。

小结:

而这么一看,铁鹰锐士可谓是全能型士兵了,而这样也是向完美发展,也是很合理的,首先满足体魄的需求,是为了适应长期的作战,只有强大而持续的体魄才能满足长时间作战的需求。

接下来各种兵种的满足,而这样做,也是更好的做到随机应变,可以满足各种类型,各种需求的作战要求,对战任何兵种都是可以战胜之的。

而单兵作战的能力虽然强但是也有缺点的,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一个人的强大毕竟还是有限的,当然这个人也是可以很强的。

而铁鹰锐士又满足了团队的作战,更是对于各种的阵型熟悉了解。这样下来对战任何的阵型可谓是了然于心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铁鹰锐士已经很完美了。

最后铁鹰锐士还会各种兵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不如此吧,而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做到灵活多变,适用各种作战,在战场可以灵活的采用破敌战术。

比如,对方是骑兵,你可以用绊马索和钩镰枪,这样就可以轻松的破解敌方的重骑兵。只有灵活的战术加上坚实的基础,各种作战需求的满足,才能做到战必胜,攻必取!

而此时的铁鹰锐士和现今的特种兵还有何不一样吗?只是一个是冷兵器,和冷兵器时代的团队作战和阵型作战。一个是热武器,和现代化,海陆空配合作战而已的区别。

而魏武卒都做到了七十二战无一败绩的辉煌战绩,而铁鹰锐士只会比之更强。铁鹰锐士选拔比之魏武卒的选拔更加的严苛,因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战斗力更加的惊人。

秦国铁鹰锐士在历次战争中面对魏武卒无不以一当十,是秦国在诸侯中称霸乃至最终完成一统的军事基础。

荀子在《议兵》篇中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也从侧面反映了秦国铁鹰锐士的强大。而这样的“铁鹰锐士”才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古代特种兵”。而这样的锐士也自然不会多,在秦朝百万之师之中,只有千六百余人。

结语:

其实,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军队都可以称得上“特种兵”,比如:吕布的陷阵营,曹操的虎豹骑、李世民的玄甲军,岳飞的背嵬军、明朝神机营(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等等。无论是秦国的铁鹰锐士,还是现今的我国特种兵,担任的都是守护国家和人民的“重任”。

而现今我国的特种部队依然出彩,在各种国际性军事竞赛中都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绩,成为守护国家和人民的精锐之师,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为祖国的“守护者”点赞!

文/历史紫陌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标题: 古代武卒(类似特种兵)真的能够日行百里吗 那么古代常规军队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6638.html
文章标签:古代  特种兵  百里  常规  军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