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古代能够养三十万骑兵吗

时间: 2021-07-20 06:58:0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1次

中国古代能够养三十万骑兵吗

中国古代有重骑兵么?

请问中国古代有重骑兵么?请告诉我它的历史,作用,装备.
比起西方那种动辄4、50公斤铠甲,没有步战能力,上下马都需要专人扶持的重甲骑士,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骑兵。所谓的重骑兵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有史记载的重骑兵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而且以北方政权为主。当时的铠甲重量不过20公斤左右,其中不包括马铠重量。
有人说三国时魏国的虎豹骑中的虎骑属于中国最早的重骑兵,但据考证,不过是人员着重甲,而马匹不覆甲的轻骑兵变种而已。
各国的重骑兵都是从轻骑兵发展起来的。轻骑兵在突出机动能力、机动灵活的同时,存在着防护力不足的缺陷,因而古人采取向人、马身上增加护具的办法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人装马铠”。逐渐演化成了重骑兵。
在没有坦克的时代,特别是火器出现以前。重骑兵就是军队中的坦克。凭借其优越的防护性,担负正面突破敌阵的任务。但是由于铠甲、马铠过重,对人、马体力消耗太大。因此重骑兵的冲锋距离一般不超过5公里,对使用条件限制很严(必须是干旱、平坦、障碍物极少的平地),而且击溃敌军后自己无法追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重骑兵太贵了。养活一个重骑兵的钱,可以养活5个轻骑兵。这一点也限制了重骑兵的大规模发展。马铠对于军队来说,绝对是奢侈品。三国志中关于官渡之战中提到:袁绍十万雄兵,战将千圆,马铠佰具,以之称雄河北(原话意思如此)。佰具马铠便可炫耀,可见马铠之珍贵。
重骑兵除了坚盔重甲之外,还配有长矛(亦称“槊”),剑、刀和弓箭。远用箭射、长槊冲荡、近用刀剑就是重骑兵的基本战术。西方长矛长达5米,中国的3米左右。
一、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重骑兵叫“甲骑具装”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重骑兵叫“甲骑具装”,源于魏晋南北朝。甲骑具装只是大分裂时期昙花一现的产物,南北朝时发展到顶峰,隋唐即逐步消亡,仪仗的作用大于作战。

汉朝的重骑兵身披铁铠,身上装备长矛钢刀以及强弓劲弩,这样的骑兵西方直到拜占庭的查士丁尼一世才发展出类似的重骑兵,这样的骑兵被西方称为“双重功效骑兵”,这样的骑兵也迅速成为当时最为强悍的骑兵。

汉朝重装骑兵的兵器配备主要有环柄长铁刀、马戟等,可以在马上进行劈砍,增强了骑兵的格杀能力。(典型西汉帝国军队的骑兵长铁戟,学名‘马戟’,戟长约37厘米,装上必之后长2米多。骑兵用戟一般长2米多,步兵的可以达到3米。)

隋炀帝征讨高丽时,一次就动用了十二万多甲骑具装的骑兵,这在世界上都是空前绝后的规模。

唐代远征高丽,白岩城一战,猛将契苾何力以800重骑突击万余高丽军,高丽军以长矛对阵,结果是高丽军大溃,唐军追杀十余里,斩首千余级而还。

中国马在重量级上比不上欧洲马,这确实是甲骑具装不能推广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均规定重骑兵在行军时要下马步行,作战是才准上马。

汉朝时期开始出现的的铁甲一般分两种,从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的披甲武士俑中,可以看到两种铠甲的样式,一种为札甲,采用长方形甲片,胸背两甲在肩部用带系连,有的还加披膊,为汉代铠甲的主要形式。另一种甲采用鱼鳞甲片(在腰部、肩部等活动部位,仍用札甲形式)。

札甲一般由超过600片的铁片穿缀而成,重量超过十公斤,而鱼鳞甲则由2000至3000片铁片穿缀而成,重量超过十六公斤。我们目前出土的汉代铁甲中,最重的一领铁甲是安徽阜阳发掘出的一套铁甲,全身由三千零八片铁甲组成,全重为二十多公斤。在北燕冯素弗墓中发掘出的马甲达到了四十多公斤。

东汉后出现了百炼钢技术制造铠甲,陈琳 《 武库赋 》 中记:“销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函师震旅,韦人制缝.元羽缥甲,灼檎流光”即是对这种铠甲的描述。

我国对于马匹的防护历史源远流长,最初的起源是在战车时代对战马的防护,后来开始有皮制的“当胸”对马匹进行防护,到了汉末就已经有发展的比较完善的铁制全身式马甲,我国称之为具装。

汉末到三国的这段时间是我国铠甲的大发展时期,我国铠甲的主要类型基本均在此时期产生,例如筒袖铠,明光铠,锁子甲,两当铠等等。而我国的重骑兵也因此在随后的南北朝大乱世中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

明光铠是最为重要的铠甲,这种铠甲因为胸前和背后各有两面大型金属圆护,很象镜子,反照太阳光即发明光,正如汉代镜铭所谓“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称为“明光铠”。明光铠一般颈有盆领,肩覆披膊,腰上束带,个别的还带有腿裙;其在北朝晚期日益流行,表现出取代两当铠的趋势。

明光恺有两种类型,一种胸背各有两面大型圆护,颈设盆领,肩有披膊,腰部束带;另一种形制略有变化,胸甲分成左右两片,居中纵束甲绊,左右各有一面圆护,或作凸起的圆弧形花纹;两肩覆盖披膊,背上套有臂护;腰间扎带,腰带之下有两片膝裙护住大腿,小腿上则多裹缚“吊腿”。此种盔甲形式已经向着欧洲重骑兵的最终形态——全身式板甲发展。

重骑兵的大发展,骑兵手中所持的钢刀已经很难完成破开敌人铠甲杀伤敌人本体的任务,于是慢慢地骑兵手中的武器从钢刀之类的锐利型武器演变成鞭锏锤之类的钝器,靠兵器的重量直接杀伤敌人在盔甲内的本体。

骑兵铠甲的制造愈加精良,当然重量也继续稳步提高,以至于负担如此沉重的甲胄作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当时对士兵的选拔都要求“胜举衣甲”,而马甲也是如此。(就是挑选出的士兵和战马能够着重甲骑战)

二、宋代的重骑兵

宋朝铁甲的发展又有了变化,整体形制的明光铠渐渐被淘汰,整体形札甲和山文甲再次成为主流,而铁甲的重量则进一步加重,铁甲往往会超过二十五公斤,因为太重,朝廷不得不下令将铠甲的重量限制在二十公斤到二十五公斤之间。

宋代骑兵稀少,因此大多披马甲,这使得宋代军队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从上到下均为重装。在盔甲的制造技术方面利用了冷锻技术,使得铠甲经久耐用,更为坚固。

为了与西夏、辽,金的重甲骑兵抗衡,宋军除制作了祥符钢铁锁子甲和黑漆吸水山字铁甲外,还推广重甲的使用。重骑兵的马甲,也进行了大全装和小全装的划分。

大全装:马头的面帘,颈部的鸡项,马身上的甲身,胸前的荡胸,马屁股的搭后连成一片,密不透风,一点都不比西方重甲骑兵逊色。

  小全装:包括甲身,搭尾、了项,鸡项、面子、秋?(左铁右或)六个部分。

  在实战中总结出,小全装比大全装更适用。

  马上重骑兵,全装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每副用甲叶一千八百二十五片。《宋史》卷一九七《兵志十一》载,南宋初年,一领铁甲的重量是45至50斤(约26.86—29.84公斤)。可见战马驮载的人甲和马具装的重量至少有60—80公斤,最重者可达130公斤。重铠增加了战马的负担,使其难以持久战斗,只有高大健壮而又稳重的马匹才能充当甲骑具装的坐骑,即使是这样的高头大马也只能以小跑、慢跑冲锋。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也出现过重骑兵,如金军的“铁浮屠”、西夏的“铁鹞子”(装备了重甲和大夏龙雀刀的赫连勃勃的胡夏铁骑)等,辽国的重骑兵,蒙古也有少量的重骑兵。

由辽朝皇帝亲自统率的御林军“鹰军”即为重甲骑兵。近年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发现的一幅辽代“鹰军图’,生动地描绘出这支军队的情形。

金军常常排出轻重骑兵混编的作战队形,即“每五十人为一队,前二十人全装重甲,持棍枪。后三十人轻甲操弓矢。每遇敌必有一二人跃马而出,先观阵之虚实,或向其左右前后结队驰击之”(《二朝北盟会编》卷3)。

蒙古骑兵:蒙古汗国和元代军戎服饰以精巧著名。蒙古高原毡帐诸部未被成吉思汗统一之前曾用过鲛鱼皮甲胄、翎根甲,后来则用以牛皮为里的铜铁盔甲。在彼德堡宫中藏有蒙古骑士遗存的甲胄,内层皆以牛皮为之,外层则满挂铁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

在描自元代居庸关瀛台上的浮雕中就有罗圈甲、鱼鳞甲和柳叶甲。《黑鞑事略》:"其军器,有柳叶甲、有罗圈甲(革六重),有顽羊角弓,有响箭,有驼骨箭。" 关于蒙古骑兵的精良的军器装备,在有关历史文献中以及有关元代出土文物均有明确记载。

据普兰诺.加宾尼记述,蒙古骑兵装备有:2至3张弓、3个装满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还要带拖兵器的绳子。领兵者要挎一种其尖端尖锐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弯刀,将其装在精美的刀鞘里。他们所骑的马均有护身甲,有些兵士的马也有护身甲。马匹的护身甲由5个部分组成,在马的两侧 各有一片甲,一直盖到马头;另一片甲放在马的臀部,和两侧的甲片系结起来,这片甲片上留一个洞,以便马尾从洞里伸出来;另一片甲在马的胸部。在马额上他们放一块铁板,把它系结在两侧的甲片上。 蒙古骑兵的胸甲是由4个部分组成,一片是从大腿到颈,根据人体的形状来制作;另一片从颈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连接起来,每一边肩上固定一块铁板。他们每一条手臂上也有一片甲,从肩覆盖到手腕,在每一条腿上面覆盖着另一片甲。所有这几片甲都用扣环连接在一起。 头盔的上部分是用铁或钢制成,但保护颈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制成。根据普兰诺·加宾尼介绍,蒙古骑兵的甲胄,制法极为精巧,就拿柳叶甲为例,他们先制成宽一指长一掌的若干铁片,在每一个铁片上钻8个小洞。他们放置3根坚固而狭窄的皮带作为基础,然后把这些铁片一一放在另一块铁片上面,因此这些铁片就重叠起来,他们用细皮线穿过上述小洞,把这些铁片捆在3根皮带上。在上端他们再系上一根皮线,因此这些铁片就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就这样,他们用这些铁片制成一根铁片带,然后把这些铁片带连接在一起,制成铁甲的各个部分。他们把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制成保护人身和马匹的铁甲。他们将铁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够在铁片上映出人影。

据《中国古代服饰史》记述,元代有一种翎根铠,用蹄筋,翎根相缀而胶连的甲片,射之不能穿。还有象蹄掌甲。蒙古骑兵多为带盔。另有一种胄作帽形而无遮眉,但在鼻部作一个极大的护鼻器,其状颇怪。 蒙古民族的军队之所以能称霸于欧、亚二洲者,实全恃其精良的骑兵。

少数民族出现的重骑兵主要用于冲击步兵方阵,但始终无法形成主流。作为游牧骑兵,关键还是机动能力,只要机动力占优,象蒙古轻骑以骑射击败欧洲重装骑兵的战例相当多。

三、明朝的重装骑兵

明朝继承了宋朝的铠甲形制,并将之继续发展完善,中国骑兵身上的重量再次加重,重量再一次上二十公斤。

四、清代的重装骑兵

清代继承了女真人的一贯传统,依然是重骑兵大行其道,不过此时因为火器大行,所以铠甲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女真人一般内穿锁子甲外披棉甲,棉甲外缀铜钉,中敷铁叶,作战时还可浇水让棉花吸水,增加防御枪弹的能力。这种重骑兵在清代的中前期风光无限,将四周的对手一一打败,最终稳定了中国的疆域。

五、中国重骑兵消亡的主要原因:

1、中国最终没有发展出板甲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板甲的不可替换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的体制完全不一样,骑兵铠甲马匹都是国家提供,而板甲则往往都是需要为本人专门定制,这样对于中国这种规模化,国家化的军队组织不能相适应,所以最终并没有在中国出现。而盔甲发展到板甲的程度其实已经属于华而不实,规模化集团化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重铠和欧洲重铠发展轨迹的不同之处。

2、马匹的因素:不阉割的战马每年春季都要发情,如果发情的战马上了战场,对方阵营中的异性战马稍加引诱,战马便会闻风而去——即使它背上驮着的是一位将军。古代中国的战斗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开战时间从来不让对手选择。因此,所有的国家都不得不警惕敌人使用手段损害自己的战斗力,对战马阉割就成了“非如此不可”的选择。

基于此,所有被选进军营的雄性战马都免不了被阉割的命运,当
第一批优秀战马消耗殆尽时,又不得不从原先淘汰下来的马匹中,选择能驮动马铠的战马补充入军营。

在大约100代的时间内中,每代中最优秀的马总被挑出来阉割,剩下的都是千挑万选留下的、不能做战马的驽马生育出的后代。

中国的马种体形小、耐粗饲、基数庞大,这适合中国人口多的现状,但选育始终是弱项,与欧洲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热衷品种培育的风气不同,中国(包括北方游牧民族)对马种的培育相当随意,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从未订立谱系,导致不少良马的基因流失,特别是由于中国以农业立国,对马匹的类型的需求以挽为主,由此骑兵用马大多是挽乘、乘挽型,真正的骑乘种少之又少。驾着拉车的马怎么能和游牧骑兵作战呢?

由于地理位置封闭,中国马种长期封闭,外血流入很少,汉武帝千里远征带来的“汗血宝马”就是现在的中亚阿克哈—塔克马,直到现在也算形貌神俊,耐力速力出众的优秀马种,汉武帝希望以此改良骑兵用马,可惜因长期封闭蒙古马系的遗传过于稳定,这种良马对中国马种未产生足够的影响。

3、明、清以后火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随着专门的火器部队和炮兵的出现,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明以后曾作为主要战略力量的骑兵日渐式微了
有 北宋有 明末李自成也创建了重骑
虎豹骑

如果在古代拥有20万重骑兵,10万轻骑兵,20万步兵算厉害吗?

太强了,能养20万重骑兵。你的国力就逆天了
重骑兵什么概念,人马倶披甲,且马都是那种大型马,一个重装骑兵起码需要3匹马,加上训练马就要4-5匹。更别说装备,在那种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即便以唐宋的国力,能养几千重骑兵已经是上限了
在那种时候,养一个步兵就要20个农民的税负,一个轻骑兵就要100个农民的税负,重骑兵起码就是1000人的税负
这还只是人头费,不含装备费
你算算你这20万重骑兵可能吗?
赞同楼上的,古代30万骑兵是摧枯拉朽集别的。
比如英法的克雷西会战,英国国王打法国国王,英国一共就九千人,而且基本全是步兵和弓箭手;法国加起来也只有三万。
再比如温泉关战役,斯巴达三百勇士就可以抵挡波斯大军,也说明双方人数其实也是不多的。
中国古代动不动号称八十万、一百万的,其实都是吹的。实际情况是:精锐部队五千人,炮灰四万五,运粮食的壮丁十五万,一共二十万,为了吓唬敌人翻两番变成八十万
古代的职业军人是很少的,大部分军人都是不脱产的,也就是和平时期种田,战争时期打仗。

中国古代史上拥有骑兵最多的政权是哪个

1.汉朝,为对付匈奴,实行马政!全国养马!拥有骑兵二十来万!
汉朝那时候北方气候没现在这么干旱,西北是有大马场的,河套也是大马场。现在西北都荒漠化了。
2.匈奴,冒顿时期。控弦之士三十来万!骑兵应该在二十万左右
3.唐朝加上依附的少数民族,有十几万骑兵
4.蒙古骑兵有十余万!蒙古只有十余万士兵却打败天下无敌手
5.满清,北魏十万左右
满清建国时期有六万士卒,其中披甲兵二万(其他都是无甲辅兵),骑兵占大半!后来统一天下,吸收汉人士卒,组建多达十万的骑兵队伍!
古代骑兵什么时候上过三万。说20万那个太扯了,得多少年养出20万战马。强汉灭匈奴,用骑兵不过8000;大唐灭突厥骑兵不过3000。到了清朝骑兵不过3万
文章标题: 中国古代能够养三十万骑兵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5616.html
文章标签:骑兵  中国古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