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朱元璋绑的寨主最后怎么了(这里说的是朱元璋赚到的第一桶金,就是得到了3000兵)

时间: 2021-07-11 14:05: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朱元璋绑的寨主最后怎么了(这里说的是朱元璋赚到的第一桶金,就是得到了3000兵)

朱元璋赐给了谁两张免死铁券

说起朱元璋,我们一定都不陌生这位靠着自己努力打下江山的皇帝。他虽然既爱民又暴力,但是他可是非常聪明的,在他开国时有34名开国功臣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朱元璋为了奖赏他们就给了他们免死铁卷,不过到最后惹了朱元璋的人照样死在了朱元璋之手,虽然不是直接赐死,但是却没能逃出被害。

当朱元璋认定了该死的人就会至他们于死地,不论通过什么方法,所以这些个免死铁卷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就算在临死前把他们拿出来也没用,其实不论什么时候,也不论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

就拿李善长来说,虽然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但是他却不是一个识趣的人,当时他为朱元璋服务的时候,朱元璋对他非常好,可见,李善长还是一个让朱元璋害怕的人,当李善长说回家养老的时候,朱元璋也就同意了,但是,他自己回去后还是想要权力,虽然衣食无忧的,但是这样就是说明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朱元璋能走到这个地位他的眼睛里还是容不了沙子的,所以朱元璋就要他死。所以到最后免死铁卷根本无用。

其他的人也是如此。在他们犯了很大的错误之后,朱元璋想要他们死,他们可是立刻就得死,在当时,有人就拿出了铁卷但是并没有起到作用,所以免死铁卷并不能够免死。
李善长有一个
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老乞丐怒骂朱元璋后,说了什么,朱元璋:我就是您的儿子?

他说了什么?

当时老乞丐正在怒骂朱元璋,朱元璋刚好经过,就想去看看谁在骂他。一去老乞丐说自己是韩城的母亲,然后朱元璋十分惭愧,因为韩城是为了救自己才死的。之后就对老乞丐非常好,并说以后他就是她的儿子。


都知道朱元璋是乞丐出身,所以他的成功也是十分励志的。但是当时朱元璋也是十分幸运的,在和陈友谅一战时,因为韩城的长相和身形都和朱元璋十分相似,所以韩城就和朱元璋一起对陈友谅用了障眼法,而韩城最后却被陈友谅射死,而朱元璋也因此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帝王。所以说如果没有韩城,朱元璋也不会取得胜利。所以老乞丐才会怒骂朱元璋,而朱元璋也没有生气。


当时朱元璋称帝之后,因为本来是乞丐,而且大家都是起义军出身一统天下的,所以很多事情还在慢慢学习中。而时间一长,因为韩城不在之后,也并没有人提起过他的家人,所以之后也就慢慢遗忘了这件事。而韩城的家人却因为韩城不在,失去了主要的劳动力,家里只有两人女人孤苦伶仃的生活,生活十分拮据。所以当韩城的母亲看到都在夸赞朱元璋时才会怒骂朱元璋,但是之后朱元璋看到韩城的母亲后也想起了这段往事,并说以后我就是你的儿子,我会好好孝敬你的。


在那之后,朱元璋也确实遵守承诺,把老乞丐接回宫中,好生照顾。并且之后更是奖赏韩家,也把韩城的母亲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去照顾。

老乞丐在埋怨朱元璋把当年的恩情忘掉了,当年因为朱元璋这个老乞丐才失去了儿子。
老乞丐说,我是韩成的母亲。在朱元璋于陈友谅一战中,身形相貌肖似朱元璋的韩成,顶替朱元璋投水自尽。但称帝后论功行赏之时,漏了韩成。韩成家中,因为死了顶梁柱,一家人过的极其贫苦。韩成母亲再听到有人夸朱元璋之时,怒骂朱忘恩负义。朱听后极为自责,朱元璋便说,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
老乞丐说朱元璋忘本,又说自己是朱元璋打仗时一个很重要的伙伴。
老乞丐是自己是韩城的母亲,因为韩城是为了救朱元璋才死的,所以朱元璋想报恩。

有谁知道朱元璋的最后有什么结局吗?

朱元璋(1328.10.21—1398.6.24),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至正四年(1344),逢大饥疫,父兄相继去世,遂入皇觉寺为僧。后游食庐州(今合肥)、光州(今河南潢川)、汝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历三年复返寺。十一年,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次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初为亲兵,后升九夫长。英勇善战,才能出众,被郭招为婿。十三年,升为镇抚,旋与徐达、汤和等南攻定远(今属安徽),计降驴牌寨地方武装3000人。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精壮2万,严加治理。后率兵克滁州,拥众3万余,号令严明,军容整肃,甚得民心。十五年春,率部克和州(今和县)(参见和州之战),奉命总领诸将。时元军10万来攻,朱元璋守城三月,屡用计败之。郭子兴卒后,统其军,被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帅,奉宋龙凤年号,以令军中。接纳巢湖反元武装首领廖永安、俞通海所率战船千艘归附,遂建立水师,于六月率军渡长江(参见渡江之战),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掌元帅事。十六年三月,挥军进克集庆(今南京)(参见集庆之战),迫元水军元帅康茂才等降。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此为中心建立基地,命将士四出,徐达东取镇江(今属江苏),邓愈南克广德(今属安徽)。设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被拥为吴国公。随后,乘北方红巾军与元军主力激战之机,采取固守东、西战线,出击东南元朝统治地区的方略,逐次消灭孤立无援的江南元军。十七年,亲至宁国(今属安徽)督战,俘元兵十余万,遂取南陵、泾县、徽州(今歙县)、长兴(今属浙江)等要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向西扩张。次年,命邓愈率军取建德(参见建德之战),俘元兵3万。于应天设立管领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令农时则耕,闲则习武,有事则战。主张兵不贵多而贵精。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的建策,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壮大实力。率将士10万克婺州(今金华)(参见婺州之战),俘元将帖木烈思等,设浙东行省,以巩固新占地区。十九年,分兵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诸暨(今属浙江)、处州(今丽水)等地,遂西与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辖区相邻。
二十年,招纳刘基、宋濂等人为谋臣。采纳刘基建议,确定先灭陈、后攻张、统一江南、再北上灭元的方略,置主力于西线。乘陈友谅率舟师10万自江州(今江西九江)
东下占太平、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直逼应天,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伏兵围歼之策,大败陈友谅军于龙湾(今南京下关一带),俘7000余人,获巨舰百余艘,乘胜复太平,克元安庆(今属安徽)、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次年,亲率舟师西克江州,迫陈友谅遁武昌(参见安庆、江州之战)。又分兵克南康(今星子)、蕲州(今属湖北蕲春西南)、黄州,迫陈友谅所辖之龙兴(今南昌)、吉安等地守将降,遂控制江西大部州县及今湖北东北部。二十三年三月,闻小明王和刘福通在安丰(今安徽寿县)遭张士诚军围攻,率军救小明王和刘福通至滁州。四月,陈友谅乘虚进围朱元璋辖地洪都(今南昌),守将朱文正率部奋力苦守85日。七月,率舟师20万往援,陈友谅撤围,东出鄱阳湖迎战(参见鄱阳湖之战)。在与陈军决战中,先用火攻挫其锐气,继扼湖口,水陆伏击,歼灭陈军号60万,并击杀陈友谅,创造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次年正月,在应天即吴王位,置百官。不久,率军西征武昌(参见武昌之战),迫汉帝陈理(陈友谅子)降。继分兵克庐州、衡州(今湖南衡阳市)、襄阳(今属湖北襄樊)等地,至二十五年夏,占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
此后,按预定方略转兵东向。同年十月,针对张士诚辖区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兵力分散等弱点,采取先取淮东,再占浙西,剪除两翼,后攻平江(今江苏苏州)之策,命徐达、常遇春率师出征。交战近两年,大量歼灭张军主力(参见两淮之战)。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参见平江之战),俘张士诚。不久,迫降割据浙东的方国珍。至此,朱元璋统一江南(参见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

十月,决定分兵多路,南征北伐,以北攻元军为重点。采纳诸将建策,制定“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然后进兵元都”(《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的方略,遂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征(参见明灭元之战)。
洪武元年(1368)正月,即皇帝位,立国号大明,建都应天。设大都督府(1380年改为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实行卫所制,自京师至郡县要地设卫置所。从是时起,朱元璋运筹帷幄,以攻抚兼施之策,进行了长达22年的明初统一战争。五月,亲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督战。八月,明军克大都(今北京)(参见明攻河北、大都之战),推翻元朝。旋挥师西向,逐步平定西北(参见明攻山西之战、明攻甘陕之战)。又遣师南下,相继平定福建、两广(参见明攻闽广之战)。继而八次发兵征漠北(参见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三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四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五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六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七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八次北征沙漠之战)。四年,遣军入川,灭夏国(参见明灭夏之战)。十五年,发兵取云南(参见明攻云南之战)。二十年,平辽东。至二十二年,基本统一全国。在此期间,颁行军律,整顿屯田,筑城备倭,并在全国建立都司、卫所制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终年71岁。
朱元璋】(1328~1398) 明王朝的创建者和开国皇帝。字国瑞。其先世为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其父朱世珍迁徙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朱元璋17岁时,父母及兄相继去世,家室甚贫。元璋旋入寺为僧。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了大规模农民反抗斗争,其中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力量最为强盛。次年,朱元璋参加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并以善长谋划颇具领导才干而得以升迁。此后,朱元璋奉命南略定远、进占滁州,渡江攻克太平、溧水、溧阳等地,并继郭子兴后成为义军首领。至正十五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建国号宋,建元龙凤,朱元璋接受其封号,又引用冯国胜、李善长等谋士和武将常遇春、胡大海诸人,使他的势力迅速发展壮大。至正十六年 (1356),朱元璋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他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向周围扩充势力,至至正十九年,建康周围和皖南、浙东东南地区都为他所控制。朱元璋还大量招纳当地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如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这些人协助朱元璋,积极开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朱元璋在其辖区内注意恢复农业生产,使百姓得以稳定生活,又在各地兴修水利,经营农田,设官立制,成效显著,并获得大力支持,其军队力量迅速壮大。二十年,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将其主力消灭,从而解除了其西方最大的威胁。二十七年,他又消灭苏州张士诚势力,浙江方国珍亦遣使归降,至此,东南半壁江山尽归其有。
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派人杀掉韩林儿,蜕化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下,1367年率军北伐。次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八月,北伐军攻占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朱元璋即位后,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在职官制度中,他首先罢废中书省和丞相,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掌兵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典刑狱,使其互相牵制,皇帝则凌驾其上进行控制。在地方上,全国设置十三布政使司,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管理一省的兵、民、钱、谷。同时中央加强监察机构的职能,经常派御史出巡查视各地。为加强明朝的军事力量,朱元璋创设卫所制,即5 600人组成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分置指挥、千户、百户等官。卫所遍布于全国,军士唯独列籍,一般为世袭。卫所军士平时由各地负责,战时则划归兵部将领统辖,这样就将管兵权和带兵权一分为二,总由国家负责。大明法律体系的确立,更能表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化。明律对反叛朝廷及结党营私等惩处极严,对人民的控制最明显地表现在户籍乡里制度上。洪武十四年(1381)和二十年相继颁布了黄册和鱼鳞册,前者重在户口登记,后者则以田亩产业为主,以此限制百姓迁转和豪富隐匿人口。里甲制和关津制目的是控制百姓于土地之上,为国家进行生产。朱元璋另一项加强统治的措施就是延续唐宋以来实行的科举制度,所不同的是朱元璋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南末朱熹的注释为依据,这样就把知识分子的思想限制在程朱理学范围之内,实际上扼杀了新学问和新思想。洪武十三年和二十六年(1380~1393),朱元璋又通过胡惟庸和蓝玉一案,诛杀了数万名功臣,以此扫除他们对专制集权的妨碍或破坏作用。他还将自己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便牢牢控制着朱氏王朝。
在经济方面,朱元璋鉴于元末以来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停滞,下令农民归耕,鼓励开荒种粮,发展生产;承认农民开垦的荒地归为己有,免除三年徭役赋税;又把北方各城市周围的荒地分给无地者耕种。同时在各地推行民屯、军屯和商屯等形式的屯田,其中民屯和军屯的规模很大。大力提倡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以此作为奖惩地方官员的—项重要内容。明朝初年,朱元璋还下令组织各地兴修水利,修复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中央政府不断派人去地方督察。对于工商业,朱元璋执政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措施,如商税保持在三十税一的比率,全国的税课机构仅在洪武十三年(1380)一次诏令中就裁撤了354所,改由州县管征。在这些措施的促动下,明初社会生产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发展,整个社会也从动荡走向安定。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病卒,享年71岁,执政长达31年。死后葬于南京孝陵。
【朱元璋】(1328~1398) 明王朝的创建者和开国皇帝。字国瑞。其先世为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其父朱世珍迁徙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朱元璋17岁时,父母及兄相继去世,家室甚贫。元璋旋入寺为僧。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了大规模农民反抗斗争,其中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力量最为强盛。次年,朱元璋参加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并以善长谋划颇具领导才干而得以升迁。此后,朱元璋奉命南略定远、进占滁州,渡江攻克太平、溧水、溧阳等地,并继郭子兴后成为义军首领。至正十五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建国号宋,建元龙凤,朱元璋接受其封号,又引用冯国胜、李善长等谋士和武将常遇春、胡大海诸人,使他的势力迅速发展壮大。至正十六年 (1356),朱元璋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他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向周围扩充势力,至至正十九年,建康周围和皖南、浙东东南地区都为他所控制。朱元璋还大量招纳当地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如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这些人协助朱元璋,积极开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朱元璋在其辖区内注意恢复农业生产,使百姓得以稳定生活,又在各地兴修水利,经营农田,设官立制,成效显著,并获得大力支持,其军队力量迅速壮大。二十年,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将其主力消灭,从而解除了其西方最大的威胁。二十七年,他又消灭苏州张士诚势力,浙江方国珍亦遣使归降,至此,东南半壁江山尽归其有。
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派人杀掉韩林儿,蜕化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下,1367年率军北伐。次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八月,北伐军攻占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朱元璋即位后,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在职官制度中,他首先罢废中书省和丞相,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掌兵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典刑狱,使其互相牵制,皇帝则凌驾其上进行控制。在地方上,全国设置十三布政使司,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管理一省的兵、民、钱、谷。同时中央加强监察机构的职能,经常派御史出巡查视各地。为加强明朝的军事力量,朱元璋创设卫所制,即5 600人组成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分置指挥、千户、百户等官。卫所遍布于全国,军士唯独列籍,一般为世袭。卫所军士平时由各地负责,战时则划归兵部将领统辖,这样就将管兵权和带兵权一分为二,总由国家负责。大明法律体系的确立,更能表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化。明律对反叛朝廷及结党营私等惩处极严,对人民的控制最明显地表现在户籍乡里制度上。洪武十四年(1381)和二十年相继颁布了黄册和鱼鳞册,前者重在户口登记,后者则以田亩产业为主,以此限制百姓迁转和豪富隐匿人口。里甲制和关津制目的是控制百姓于土地之上,为国家进行生产。朱元璋另一项加强统治的措施就是延续唐宋以来实行的科举制度,所不同的是朱元璋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南末朱熹的注释为依据,这样就把知识分子的思想限制在程朱理学范围之内,实际上扼杀了新学问和新思想。洪武十三年和二十六年(1380~1393),朱元璋又通过胡惟庸和蓝玉一案,诛杀了数万名功臣,以此扫除他们对专制集权的妨碍或破坏作用。他还将自己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便牢牢控制着朱氏王朝。
在经济方面,朱元璋鉴于元末以来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停滞,下令农民归耕,鼓励开荒种粮,发展生产;承认农民开垦的荒地归为己有,免除三年徭役赋税;又把北方各城市周围的荒地分给无地者耕种。同时在各地推行民屯、军屯和商屯等形式的屯田,其中民屯和军屯的规模很大。大力提倡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以此作为奖惩地方官员的—项重要内容。明朝初年,朱元璋还下令组织各地兴修水利,修复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中央政府不断派人去地方督察。对于工商业,朱元璋执政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措施,如商税保持在三十税一的比率,全国的税课机构仅在洪武十三年(1380)一次诏令中就裁撤了354所,改由州县管征。在这些措施的促动下,明初社会生产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发展,整个社会也从动荡走向安定。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病卒,享年71岁,执政长达31年。死后葬于南京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病卒,享年71岁,执政长达31年。死后葬于南京孝陵。
先当的和尚,后领兵造反,最后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享年71岁,老死的吧。

起兵之初,26岁的朱元璋是如何把24人的部队变成2万多人的?

是如何把24人的部队变成2万多人的?

刚开始起兵的时候,朱元璋才24个人,但是他很有招兵买马的经验,轻轻松松的就组织了上千人的队伍,后来又收编了一个3000个人的队伍,又攻打下了滁州,收编了2万人的队伍,他的部队人数也越来越多,朱元璋在这些军事方面是很有才能的一个人。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到处都有起义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反元起义军就是红巾军,当时朱元璋也是这里边的一员,他一开始投奔的是郭子兴,郭子兴对他很赏识,我们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他,但是一直都不怎么信任朱元璋,而朱元璋也发挥不出来自己的能力,后来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他就离开了郭子兴,回到了他的老家去招募兵,一开始的时候招募了700多名青壮年,虽然人数不多,但在历史上也是很有重要意义的,后来他带着他的这一支军队打了几场胜仗,但是在红巾军里还是老受到挤兑,是他就带着24个亲信离开了。

而这24个人不是朱元璋开国将领的雏形阵容,里面包括的徐达,常遇春等人,然后朱元璋就带着这24个人开始招兵买马,朱元璋对于招兵买马很是轻车熟路,很快就组织了上千人的队伍,后来听说附近有一个3000人的队伍没有领导人,朱元璋就开始打这支部队的主意,去了之后发现这个部队原来的头领朱元璋认识,然后两个人就开始聊起来,聊着聊着让那些人跟着朱元璋混了,承诺以后混出名堂以后给他们好处,于是这3000人的队伍就被他给收编了。

后来他又偷袭收编了一个2万人的队伍,从那以后他的部队就变成了2万多人,不过这一次他没有说一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话,而是对这些招降的士兵进行了谴责,让他们反思为什么这么大的一支部队,没有战斗力,轻易的就会投降,最后朱元璋告诉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纪律和训练,所以才会轻易的战败,后来朱元璋对他们进行了改编,又带领着这批军队,去攻打了滁州,当时滁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要害之地,还有就是那里的守军很好攻克,朱元璋占领了滁州以后,自己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大,在他眼里,已经想要得到天下,那个时候他才26岁。

是朱元璋也是有自己的谋略的,然后他本来也是比较聪明的有自己的军队的,
因为朱元璋他的出身是非常低位的,出身于农民,他发起起义,得到了很多农民的支持,所以他的兵力才慢慢的增多,他的权力也慢慢的变大。
这说明朱元璋在打仗方面是一个军事的奇才。他能把一个弱小的部队逐渐变成一个强大的部队,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有勇有谋的人
朱元璋的号召力非常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慢慢的部队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朱元璋最后能放过二虎和玉儿呢?

其实朱元璋并没有放过二虎和玉儿,这对小夫妻最后还是被吴凤的手下给杀死了,只是当时没有拍这个镜头而已。表面上看朱元璋是让二虎和玉儿带着孩子走了,但是背后朱元璋却让吴凤带着人跟了上去。而且从当时吴凤对身边的人说:你们俩,下去。这意思也就是让那两个人去杀二虎和玉儿,所以最终朱元璋并没有放过这两个人。至于为什么朱元璋非要杀害二虎和玉儿,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二虎和玉儿跟着朱元璋以及马皇后的时间太久了,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秘密太多了。虽然说玉儿一直在照顾着马皇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二虎却是朱元璋的心腹,朱元璋很多不方便亲自动手的事情都是交代二虎去完成的。所以说,二虎跟着朱元璋那么多年知道朱元璋的脏事肯定也非常的多,朱元璋觉得不杀掉他俩的话可能那些脏事会被泄露出去。

第二个原因就是二虎得罪的人太多了,朱元璋杀掉他们既能免除他们被仇家追杀,也能让他们死得更为体面一点。虽然说很多人的死伤都是朱元璋下令办的,但很多时候都是二虎亲自带队去抓捕或者杀害的。那些人不敢对朱元璋下手,但是他们知道二虎和玉儿离开皇宫后肯定会对他们展开报复。所以朱元璋杀掉他们也算是能挽回点政治影响,避免他们被仇家侮辱。

第三个原因就是当年的大虎也算因为朱元璋而死的,朱元璋害怕有朝一日二虎会为大虎报仇。虽然说当年小明王的死是刘伯温暗示大虎那样干的,但是朱元璋为了消除影响还是让大虎死了。虽然后来二虎又跟着朱元璋那么多年,但是朱元璋和二虎都知道大虎是怎么死的。因为朱元璋害怕二虎会为大虎报仇,所以也要把他杀掉。

其实这个我觉得只是电视剧的一种手法,就着二楼的说法我觉得大部分很贴切,当然我也有一些不赞同的地方。比如说徐达的死我觉得和二楼说的不太相符。我觉得胡军的《朱元璋》里面演绎成分很多,大多当不得实情,但是要分析的话还是可以谈谈的。首先,这个朱元璋在后期的时候大量的屠杀有功之臣,这个是历史上的事实。如果电视剧就这样拍的话,那么实实在在的一个暴君,观众看了也接受不了。电视剧在一点一点的铺垫,比如杨宪死的时候说胡惟庸最后肯定下场和他一样,果然胡惟庸也死的很惨,当然历史就这样,杨宪不说,我们也知道胡惟庸死的挺惨的。而对于二虎,蓝玉被抓之前也说了二虎的下场肯定会更惨,玉儿也是这么说的,特别是当玉儿母子被关进牢房的时候,我们就更加感觉,可能最后会有一些惨烈的下场。然后这就是反衬,事实却并非如此,最后朱元璋放走了玉儿、二虎他们一家三口。这种手法让我们看到了朱元璋并非是那样的心狠,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做。其一,二虎对他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所以他不会下手,其二,玉儿伺候了马皇后一辈子,同样忠心耿耿,一样不能下手;其三,大虎是为了他的皇位甘愿而死的,如果再杀了二虎,那他们家就真的绝后了,所以他不能杀;其四,朱元璋所杀的所有忠臣都是可能会对朱家江山产生威胁的人,而二虎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威胁,所以没有必要杀,反而二虎为他杀了不少的人,他应该保护二虎而不是杀死他,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然而还有一个第五,那就是朱元璋放走了二虎,正好能够体现出他仁慈的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不是心狠,很多是不得不做。比如最后杀李善长一家的时候,那是灭九族的罪名,但是当侍卫从花园中搜出了李善长的侄女的时候,朱元璋却立刻拦了下来,把这个小姑娘带走了,当做亲孙女一样的养在身边,那般疼爱,一来是不至于李家绝后,二来是朱元璋太孤独了,一个朱允炆是太子,所以很多事不能做,必须有一个孙女长陪伴在左右。当然这种手法也体现出了为君者的无奈,正是李善长最后跟蓝玉所说的,即便是我是上位,我一样会杀了我李善长,杀了你蓝玉,上位是几千年未见的真命天子,你凭啥骂他,这是他的为君之道!所以,他杀这些人不是忘恩负义,也不是背信弃义,而是不得不办!电视剧当中一直都在讲的就是这个,体现的也是这个,但从朱元璋的功过是非来看,他是个好皇帝,如果赤裸裸的那么只写杀戮,那样显得他暴戾,所以必须要体现出来一些心善和仁慈。而至于最后徐达的死,我觉得应该不是和二楼说的那样,我很不同意。别人怎么杀他都能做得出来,唯独徐达、汤河、常遇春等人他做不到。这些人基本上和马皇后是一样的,更何况这些人是光着屁股和他一起长大的兄弟,相当于亲兄弟,他也下不去这个手,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没有反心。说一点,最后朱元璋给徐达送去的酒肉是没有毒的,但是他送这些确实是想让徐达死,理论上来说确实是他杀死徐达的。为啥这样说,我来分析一下,那些酒肉没有毒,但是那些酒肉却害死了徐达,为啥?因为当时徐达已经病入膏肓,说白了就是活受罪,朝不保夕!再加上背后的旧伤,弓箭嵌在里面,时间久了烂了生根,演化成为一个大毒瘤子,这东西最怕酒和肉一类的东西发,现代医学来说,治疗过程中也是要及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烟酒更要戒掉。所以大量的饮酒吃肉,即便是当晚不死,那种病情也活不长。置于朱元璋为啥要想让徐达早死,我觉得一来是徐达病情太重,他不愿意看着他活受罪,二来是所有的重臣都死在他的前面他放心,他想把一个干干净净的朝廷交到下一代君王的手上。这是我的看法而已,最后说一点,看胡军版的朱元璋,有一点把我感动了,那就是朱元璋对朱标的父爱,就像是朱标为大臣求情的时候,朱元璋生气的不行,撅了一个荆棘让朱标握在手上,我以为他这次真的是想让朱标疼了,长记性,却不想朱标不敢抓,朱元璋却没逼他,他自己抓了上去,一撸到底,手上全都是血。他说,标儿,这就像是权杖,一开始上面都是刺儿,你抓上去必然会手上,爹现在把刺儿给你撸干净了,你就不疼了吧!
可能 因为没有2心 没有威胁 而徐达则说错话 朱元璋太子死时 朱元璋问他 他回答 明成祖合适
他和成祖可是是半个父亲和半个儿子 历史上的徐达病死的 而电视剧里面的情结 则是野史里面说的 而正史里面是病死的 而死于洪武19年6月18日死的 而这里面则是洪武25年以后死的

璋怎么复杂呢因为
  朱元璋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神机妙算世间学问他都学习过 学尽了中国各派的东西 他只比刘伯温差一点而已 他是自学成才 刘伯温 李善长都是朱元璋的老师 朱元璋的老师很多 是中国历史上学东西最多的皇帝所以他形成了
  有秦始皇的暴君之英明也有汉高祖的用人之过更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爱民如子 有宋太祖赵匡胤的集权制 所谓这几个圣君有的朱元璋也有 这几个圣君没有的朱元璋也有 而且他要起来都是青出于蓝的 朱元璋才是中国第一帝

好人 好皇帝 推荐你去看当年明月的书 明朝那些事儿
因为朱元璋认为二虎和玉儿暂时对他构不成威胁,可以先放了,有朝一日再对他们秋后算账。
因为朱元璋突发善心,他希望二虎和玉儿也能有个好的结局。
文章标题: 朱元璋绑的寨主最后怎么了(这里说的是朱元璋赚到的第一桶金,就是得到了3000兵)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4137.html
文章标签:朱元璋  的是  寨主  赚到  第一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