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世纪欧洲法国最富饶的地区是法兰西岛,那么英格兰与神罗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是哪里

时间: 2021-07-01 08:58: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中世纪欧洲法国最富饶的地区是法兰西岛,那么英格兰与神罗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是哪里

法国的起源

我想问下,法国的起源问题,谁知道具体点的法国是怎样产生的?

法国起源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分裂后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是日后的法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罢黜,西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今日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地被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所占领,他们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公元800年国王查理曼在罗马被封为皇帝,法兰克王国成为法兰克帝国,也就是查理曼帝国。843年帝国分裂为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

此三国成为未来的法兰西王国、意大利诸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成为今日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领土的雏形。

扩展资料:

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其后法国经过了卡佩王朝,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其中后两个王朝与卡佩王朝有血缘关系。其中波旁王朝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国力达到了顶峰,路易十四也被称为太阳王。

卡佩王朝(987~1328 )Capetian Dynasty 雨果·卡佩在西法兰克王国国王路易五世去世后被选为西法兰克国王,开创了法国的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的历代国王通过扩大和巩固王权,为法兰西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国历史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French Republic,France),简称“法国”,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于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
国名:法兰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面积551602平方公里,人口6018.6万(1999年12月29日),包括350万外国侨民,其中14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通用法语。居民中81.4%的人信奉天主教,6.89%的人信奉穆斯林教,其他人信基督教新教、犹太教、佛教等其它宗教。

首都巴黎(Paris ),人口212.5万(1999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214人。最高气温31.6℃,最低气温-6.9℃。国家元首总统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1995年5月7日当选,5月17日就职。重要节日7月14日国庆节。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简况: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

濒临四大海域: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岸线总长度为5500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北部1-7°C,南部6-8°C;7月北部16-18°C,南部20-23°C。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移居到这里,843年成为独立国家。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达到封建社会鼎盛时代。1789年7月14日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起义者攻占巴士底狱。此后曾先后建立过五次共和国和两次帝国。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当年5月被镇压。1958年戴高乐领导建立第五共和国。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先后出任总统。

法国国旗为蓝白红三色旗,是法兰西共和国的正式标志。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 (右图 )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国家的诞生
  法国的历史是长期以来人民的点滴劳动汇集而成的。法兰西众多的独特之处正是其文化的体现。二千年来各个朝代和他们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证,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法国。

  史前时期
  大约一百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移来的人类一直来到最后的边界——大西洋边。从此定居下来。萨比安人则最早在公元前四万年到八千年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考古遗迹证明了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类文明存在。

  高卢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高卢人在农业和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文明。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剑。
  很快罗马帝国也注意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叶斯·凯撒大帝来到这里,征服了这一地区。高卢-罗马文明定都于里昂,统治了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今日法国的最初蓝图。正是这一时期法语开始形成,许多大城市已经有了雏形,道路网也从此初现端倪。

  法兰克王国
  从五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汉斯、汪达尔、阿拉曼斯、维斯高特、奥斯特洛
  高特和法兰克人先后入侵该地区,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入侵而和法兰克部落联合了起来。他们的基地设在巴黎附近地区,也就是令天被称作法兰西岛的地方,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国。
  法兰克王朝的梅罗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从五世纪延续到十世纪。这一时期,高卢一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

  法兰西王国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他建立了许多学校,促进文化繁荣并召集了许多学者在身边。他的工国划分为郡,郡长(世俗政权)和主教(宗教权威)共同管辖。米斯统领则负责执行帝国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兰西岛领主,加冕成为国王,而法兰克人的土地(被称作法兰斯)成为法兰西王国。新建立的法兰西王朝想把宗主权施及整个统治领域内。
  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有18任国王不断地向封建领主们施加权威,王国得以扩大(吞并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并夺取了一些英国的领土,例如阿基坦和诺曼底。这几个世纪中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热情高涨,文化、经济和城市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资产者,他们形成了社会中一个新的阶级。城市也变成了行政单位。
  从1226年到1270年间统治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视司法,曾经亲自在万森的一棵橡树下主持审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医院和教堂,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君王中的典范。他后来被尊称为圣路易。
  从16世纪到18世纪,十位国王致力于加强国家的权力以及其行政。在抵御东方和南方的敌人入侵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国家的自然边界。这其间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结束了国内的天主教与清教徒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国境。这样,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此外他还曾试图改善贫苦的法国农民的不幸处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科尔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尝试统一全国的法制,以及通过建立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公司来促进革新。他曾寄希望于法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几次历史变迁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拿破仑帝国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统治期间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欧洲帝国。10年间,法国军队在整个欧洲大陆不断与一些强大的联盟较量。曾有一个时期法国疆域急剧扩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边界才回到1789年的状态。
  俄罗斯战役中法国军队的惨重伤亡导致了拿破仑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后来曾再次统治法国,但仅一百天后,他就因为滑铁卢战役失败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复辟
  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
  法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号“法国人之王”。1830至1848年间出现了贸易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和联邦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最终将法国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最后崩溃。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

  第三共和国
  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战败,在与德国签订的和约中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义,但起义被血腥地镇压了。
  共和国的议会制政体在1871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有关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儒勒法里总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确立发挥了重大影响,他对非教会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贡献。
  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继续扩张,但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宗教与学校之间的纷争(政教分离)动摇着社会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使法国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劳动力。1917年12月是战争的转折点,乔治·克雷孟梭带领法国及协约国一起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
  在战后重建不久,法国就象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被1929年大危机严重打击。广泛的罢工和左翼联盟给法国带来了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这届政府在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建立基本社会法律的义务。
  在法国的四周,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著名的所谓“奇怪战争”的结束,1940年法国宣布了休战,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法国经济处于不稳定中。整个国家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与占领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另一方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及抵抗运动。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在1944年被盟军解放。

  第四共和国
  1940年6月18日夏尔·戴高乐发表了广播讲话后,被公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他在1944年至1946年间任政府首脑,建立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妇女选举权。可是,由于议会制政体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导致了政府改组,第四共和国被动摇了。1945年至1958年的这段时期法国一直忙于重建国家发展经济。不断尖锐化的非殖民化问题(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意味着虚弱行政权的结束。

  第五共和国
  1958年,夏尔·戴高乐将军重登历史舞台。他设计并建立了加强行政权的第五共和国体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选总统制。法国从此走向一个现代化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时期。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和社会骚乱反映了年轻一代的不安情绪、社会的缺乏秩序以及国家的过度集权,戴高乐将军因此被迫辞职。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着政权。乔治·蓬皮杜任总统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继任者瓦雷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任满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国第一位左翼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击败。密特朗1988年竞选连任成功。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法国政坛的特点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轮流执政。

  统一的欧洲市场开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欧洲联盟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诞生。

  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7年4月21日国民议会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提前选举。地方选举则在3月已经进行。这一选举的结果产生了左翼和右翼的“并存”。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三十年里,法国建立了一套稳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乐将军任总统期间通过全民公决方式确立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保证了政治体制的良好运作。法国是统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国家。其公民不论出身,种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现代法国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留下的遗产。其原则以1791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为基础,今天已经成为宪法的引言部分。

  法国的铭言是“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旗是三色竖条组成的三色旗:蓝、白、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
  法国国庆是7月14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

  国家制度
  行政权
  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普选制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总统颁布法律并有权提出议案要求国家公民投票表决。他还有权在与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谈话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总统任命总理,并任命由总理提名的政府成员。
  政府应答复国民议会的质询。
  立法权
  议会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五年一次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议会投票表决决定法律的通过与否,批准国际条约以及行使由共和国总统授以宪法修改权。
  司法权
  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
  473个初审法院和186个大审法院负责执行法律。上诉法院有35个。终审法院负责判断法律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重罪法院审理。
  在行政司法领域有行政法院和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审计法院负责审核公共开支情况。

  宪法规定的其他组织
  -宪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分别任命。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监督选举和审查法律的合宪性。
  -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其成员是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工会、商人、各种协会)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资格者。在议案、法令或有关计划具有经济和社会性质时,要咨询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意见。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权威。政府在起草议案和实施法令前必须征询其意见。
  -最高司法官委员会:由司法官和特定资格者组成。委员会由共和国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对高级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时也负责司法官的纪律处分。
  -共和国司法法院:以前被称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他们或是议会成员(12名是国民议会议员),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负责审理政府成员所做的、被认为是有刑事犯罪性质的职务行为。任何个人一旦认为自己被政府成员的犯罪或违法行为所损害,就可以向一个专门申诉委员会起诉。

  行政管理
  大区
  法国被分成21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岛。大区由地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其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省
  法国大陆有96个省,此外还有四个海外省:瓜特罗普岛、马堤尼克岛、留尼旺岛和南美的法属圭亚那,海外领地还有玻利尼西亚、新卡勒陀利亚、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和马可隆、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特尔·阿特里、科格伦群岛,克罗塞和圣保罗岛。
  省由总委员会管理,其主席和成员通过普选产生。省长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为区(包括海外省在内共339个),小区(3,995个)和市(36,560个)。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长在市政委员会协助下负责,市政委员会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竞争性的经济体制
  1945—1961
  尽管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她在战争结束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人口只有四千万(与1900年相同),工业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一半。原材料极度缺乏,通货空前膨胀。
  首要的三个经济计划是重建基础工业,促进生产和准备国际经济竞争。
  1962-1975
  这段时期,在国家的督促下经济得到了惊人的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计计划。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空前记录(年增长率达5-6%),带来了充分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长和工资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来的经济计划把重点转向了地区经济发展,投资政策和社会组织(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来
  三次连续的石油危机(197、1979、1980)和持续的世界经济动荡使法国这二十年来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从而导致了高失业率(20年来减少了三百万以上的工作机会)。
  政府开支紧缩以及强调减少能耗,发展竞争力强的工业、研究和职业培训赋予法国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欧洲一体化和下个年的来临。

  http://cache.baidu.com/c?word=%B7%A8%B9%FA%3B%B5%C4%3B%C0%FA%CA%B7&url=http%3A//dan56%2Ebokee%2Ecom/4015611%2Ehtml&b=63&a=17&user=baidu

法国主要城市的简介

我准备去法国留学             看什么地方最适合学习 跪拜............

1、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世界五个国际大都市之一(其余四个分别为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并被GaWC评为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

巴黎有70多所高等专科学院(占全国一半以上),13所综合性大学,许多学院和大学分布在拉丁区。

巴黎共有9所大学,分别是法兰西学院、巴黎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高等师范学校、国立统计与经济管理学校、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校、国立桥路学校、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和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2、里昂

里昂(Lyon),是法国第二大城市,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Région Auvergne-Rhône-Alpes)首府和罗讷省(Rhône,69省)省会,于2021年1月建立了带有部分省级管理权力的“里昂大都会”(Métropole de Lyon),也称为“大里昂”(Grand Lyon)。

里昂教育事业发达,也是法国的几大大学城之一,拥有众多的大学和学院[51-52] ,数以十万级的世界各地的学生,也为这座城市带来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3、格勒诺布尔

格勒诺布尔为法国著名的科学城,向有法国、乃至欧洲"硅谷"之称。全市二万多科技人员在各实验室、研究所工作。最著名的科研单位有:核能研究中心、信息技术和电子研究所;

国际性高科技研究机构:法、德、英合作的中子反应堆(已有20年历史),欧洲十国合作的同步加速器,德法合作的天文观测研究中心,法德合作的强磁场研究所等。

4、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法国东北部城市,大东部大区(Région Grand Est)首府和下莱茵省(Bas-Rhin,67省)省会,也是法国第七大城市和最大边境城市。

斯特拉斯堡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中心,拥有长期的高等教育的历史,结合了法国和德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尽管1683年斯特拉斯堡被并入法兰西王国,在18世纪它仍与德语国家的知识界联系密切,大学也吸引了许多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学生,歌德和梅特涅都在斯特拉斯堡接触的法学院学习法律。

5、里尔

里尔是法国北部最大的城市,法国第五大城。若算上整个里尔都会区,其总人口排名将上升至法国第四,仅次于巴黎、里昂和马赛。

包括北方高等商学院、商科联盟国际商学院、IESEG管理学院、里尔第一大学、里尔第二大学、里尔第三大学等高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黎 (法国首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里昂 (法国第二大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勒诺布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特拉斯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里尔(法国上法兰西大区首府和诺尔省省会)

法国虽然小,但是也有很多城市,有的城市也是闻名全世界。

主要的大城市如下(按照面积排序):巴黎,马赛,里昂,图卢兹,尼斯……

巴黎:
法国的首都、法国最大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也是欧洲第二大城市。巴黎是欧洲的公路、铁路交通的中心,也是世界航空运输的中心之一。

巴黎是法国的第75省,属于法兰西岛大区,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自中世纪以来的发展中,一直保留过去的印记,某些街道的布局历史悠久,也保留了统一的风格。今天的巴黎,不仅是世界的一个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时尚中心,而且是一座旅游胜地,以它独有的魅力每天吸引无数来自各大洲的宾客与游人。
巴黎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之一,印象派发源地,欧洲油画中心,欧洲文化中心,欧洲启蒙思想运动中心,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蜚声世界,巴黎绘画精华荟萃于此。文化中心,有大学,还有艺术、文学、科学研究院与图书馆等。
巴黎是历史名城、会议之都、创意重镇和美食乐园。巴黎居民为这座梦想之城带来缤纷活力,形成花都独一无二的印记。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与浪漫之都,利尔克曾说过的,“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
资料参考: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269/5044037.htm

马赛:
法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城市人口163万。该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马赛东南濒地中海,水深港阔,无急流险滩,万吨级轮可畅通无阻;西部有罗纳河及平坦河谷与北欧联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港由马赛、拉韦拉、福斯和罗纳圣路易四大港区组成,年货运量1亿吨,为法国对外贸易最大门户。
资料参考: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8696/6932837.htm#viewPageContent

里昂:
法国东南部大城市,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首府和罗纳省的省会,法国第二大都市区,常被称为“外省首都”。法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化学纤维的主要产地;机械、电子、重型汽车、计算机等工商业实力雄厚。科研和教育事业发达,拥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除巴黎之外最重要的教育中心。位于罗纳河和索恩河汇流处和从地中海通往欧洲北部的战略走廊上,水、陆、空交通枢纽,里昂是沟通北欧和南欧的交通要道。
里昂是文化与艺术之都,在罗马时代就相当繁荣,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文遗产城市。里昂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城,是法国的“文化之城”、“美食之都”、“壁画之都”;里昂也是电影的诞生地,是持续了三个世纪的欧洲丝绸之都,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强大的工业城市,以及二战期间参加抵抗运动的城市。
里昂还是国际刑警总部的所在地,著名的里昂足球俱乐部也位于里昂。
资料参考: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1828/7334261.htm

图卢兹:
法国西南部大城市。南部-比利牛斯大区(Midi-Pyrénées)上加龙省(Haute-Garonne)省会。人口约34.8万,包括郊区51.8万(1982年),是法国第四大城市。该市是空中客车的总部。
资料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86890.htm

尼斯: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Région Provence Alpes Côte d'Azur)滨海阿尔卑斯省(Alpes Maritimes,06号省)的省会。尼斯是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旅游城市,也是全欧洲最具魅力的滨海度假圣地[1] 。市区沿地中海呈东西走向,东部及北部为山脉,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尼斯终年温暖,蔚蓝的地中海与巍峨的阿尔卑斯山是这座城市永恒的地标。坐拥着神圣的古罗马文化和历史以及带有异域风情的地中海美食,尼斯是法国人眼中的度假天堂。每年来尼斯的游客数量竟然超过本地常住人口的150倍,不少人选择来到尼斯安度晚年。
资料参考: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8134/5135885.htm
  南特-大西洋市的机场是法国最为繁忙的机场之一。
  波尔多(BORDEAUX)
  波尔多是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大区和纪龙德省(GIRONDE)首府所在地,是欧洲大西洋沿岸的战略要地。波尔多港是法国连接西非和美洲大陆最近的港口,是西南欧的铁路枢纽。包括郊区的人口75.4万,波尔多市区人口23万。

  里昂(LYON)
  里昂市是法国东南部大城市,位于罗讷河和索恩河汇流处和从地中海通往欧洲北部的战略走廊上。里昂人口116.7万(市区44.5万),建于公元前43年,罗马帝国之前已繁荣,长期为法国的政治中心。工业发展始于十九世纪,曾是西方丝织业中心,全国的丝织业几乎全部集中于此。同时里昂也是化学纤维的主要产地,冶金、化工、汽车、机械、电子等工业均较发达。

  马赛(MARSEILLE)
  马赛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利翁湾东岸,三面环山,面积240平方公里,包括郊区的人口近100万,市区79.7万,是法国第三大城市,也是欧洲第二大港口。马赛是普罗旺斯-蓝色海岸大区首府和罗讷河省省府,是法国南部的行政、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里尔(LILLE)
  里尔,是法国北方重要城市,是诺尔-加莱大区的首府。市区有22.7万人口,加上周围卫星城市共约109万人。诺尔-加莱大区人口近400万,为全国人口的7%,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二位。全区86%的人口为城市人口。
  里昂(LYON)
  里昂市是法国东南部大城市,位于罗讷河和索恩河汇流处和从地中海通往欧洲北部的战略走廊上。里昂人口116.7万(市区44.5万),建于公元前43年,罗马帝国之前已繁荣,长期为法国的政治中心。工业发展始于十九世纪,曾是西方丝织业中心,全国的丝织业几乎全部集中于此。同时里昂也是化学纤维的主要产地,冶金、化工、汽车、机械、电子等工业均较发达。
  作为水、陆、空交通枢纽,里昂是沟通北欧和南欧的交通要道。尤其是高速火车经过里昂通往法国各大城市。
  里昂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也很发达,梅里尔生物制品研究所为世界最大的研究所之一,该市还有20所高等院校。
  里昂作为历史名城,有许多中世纪建筑和博物馆,每年在此举办国际博览会。1996年的西方7国首脑会议便在里昂举行。旅游点有著名的里昂大教堂、古罗马剧场遗址等。
  马赛(MARSEILLE)
  马赛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利翁湾东岸,三面环山,面积240平方公里,包括郊区的人口近100万,市区79.7万,是法国第三大城市,也是欧洲第二大港口。马赛是普罗旺斯-蓝色海岸大区首府和罗讷河省省府,是法国南部的行政、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马赛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时代,已有2,600年的历史。该市资源丰富、工商业发达,是全国炼油工业中心;还有制盐、铝矾土、煤炭、发电、冶金、造船、化工、直升飞机制造、纺织及食品加工等工业;它海产丰富,渔业发达,有现代化的罐头加工联合企业;它还是全国最大的船舶修理中心。
  马赛市的兴衰与马赛港的历史息息相关,马赛港自十二世纪就闻名世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马赛港区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新兴的马赛-福斯港是法国最大的现代化港口,港区长70公里,年吞吐量达1亿吨,180条海运线通过13,000个中途站联系着109个国家和地区。福斯港是油船、天然气船、矿石船和集装箱等大型海运业的现代化港口,有输油管道通往阿尔萨斯、瑞士和德国的炼油厂。
  马赛-普罗旺斯机场是法国第二大机场,与30多个国家有定期航班。此外还有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极为便利的交通设施连接国内外。
  目前以马赛市为中心已形成一个辐射形的经济网:西面的贝尔湖-福斯湾一带是石油化工和冶金工业区;北面的马里尼亚纳机场和欧洲直升飞机公司所在地是航空工业中心;东部奥巴涅、热莫诺斯、拉西约塔和东北的维特罗勒等市镇组成了小型高科技区。
  马赛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近年来还发掘出公元前六世纪希腊时代的堡垒和古城垣遗址。距马赛老港3公里处有一座孤岛——伊夫岛,传说是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一书中主人公被囚禁的地方,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来此参观。
  马赛市距巴黎770公里,距米兰550公里,距巴塞罗那500公里,是法国联系南欧、北非和西亚的交通枢纽。
  里尔(LILLE)
  里尔,是法国北方重要城市,是诺尔-加莱大区的首府。市区有22.7万人口,加上周围卫星城市共约109万人。诺尔-加莱大区人口近400万,为全国人口的7%,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二位。全区86%的人口为城市人口。
  里尔市及其所在大区是法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早先以冶金和纺织业为主,现已发展成综合工业基地。其铁路器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电力生产居全国第二位,印刷业居全国第二位,机械制造位居全国第三。
  诺尔-加莱大区商业发达。法国最大的商业财团之一的鸥尚(AUCHAN)大型超级市场就起源自里尔市;全国最大的邮购商场集团“三瑞士”(3 SUISSES)总部也设在该市。
  诺尔-加莱大区交通发达。大区有港口3个,是5条高速公路(1号、22号、23号、25号和27号高速公路)的汇集处,可通往欧洲7个国家的首都。里尔机场为一重要的国际机场。
  该大区教育发达,区内设有综合性大学、工科性大学、商学院、高等技术学校,科研能力雄厚。
  补充回答: 图卢兹(TOULOUSE)
  图卢兹市位于法国南部南比利牛斯大区的上加隆省(HAUTE-GARONNE),包括郊区的人口约96.4万,市区人口42.6万左右。图卢兹市历史悠久,建于2,000多年前。
  上加隆省的工业、贸易和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图卢兹市内及周围地区。图卢兹50公里外,大企业极少,农村地区尚无乡镇企业。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在图卢兹组建了航空工业。法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在欧洲排名第一,这两个部门在经济和工艺方面占优势。上加隆省四分之一的工业就业人口在宇航企业。与宇航有关的电力、电子、机械、金属加工及第三产业分布在省内各地。
  软件业实力雄厚。据称,法国电脑专家的25%集中在图卢兹。
  电力和电子工业是该省第二大就业部门,超过纺织和服装业。图卢兹的工业提供了该省17%的就业机会。
  此外,该市在微生物、医学、电子医学、化学、生物医学、生物工艺等领域在法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图卢兹每天有航班飞往法国和欧洲的主要城市,交通便利。
  图卢兹高等教育发达,共有3所大学,14所高等学院,1所国立综合工科大学。在校大学生约10万人,其中10%是外国留学生。
  尼斯(NICE)
  补充回答: 尼斯市位于法国东南部,濒临地中海,距巴黎933公里;包括郊区的人口88.8万,其中市区占34.7万。尼斯为阿尔卑斯滨海省首府,是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第二大城市。
  尼斯市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是法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市内众多的历史古迹、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场所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尼斯的东部是旧城和港口,西部是新城。市内的主要名胜和游览点有:马塞纳广场、阿尔贝一世花园、英国人散步海滨大道(长7公里)、美国海滨大道、拉斯卡里宫、圣·雷帕拉特大教堂、古罗马圆形大剧场遗址、马克·夏加尔博物馆、马蒂斯博物馆、朱尔·谢雷美术博物馆、现代美术画廊、考古博物馆、展览宫等。
  尼斯的经济主要是旅游业及与旅游相关的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主要有电子、机械、建筑、纺织、服装、印刷、食品、酒类和香水生产。农业仅有园艺和花卉种植业,生产本市旅游业需用的新鲜蔬菜和鲜花。为使经济多样化发展,尼斯市还计划向瓦尔河方向开发大型工、商业区。此外,尼斯还具有欧洲最大的高新科技园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SOPHIA ANTIPOLIS)高新科技园区。
  尼斯机场是仅次于巴黎和马赛的法国第三大机场,每天都有航班通往世界40多个国家,另有铁路与欧洲各地相连,交通极为便利。尼斯港港面宽阔,主要为其进出口运输服务。
  尼斯狂欢节是法国最有名的节日之一,今天,众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已使尼斯成为法国“兰色海岸”地区最享有盛名的旅游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圣地。
  补充回答: 南特(NANTES)
  南特位于爱特河和卢瓦尔河的交汇处。公元前58年,南特开始形成为一个商业港口。南特市区人口24.5万,加上郊区21个镇,共有人口55万。
  南特有7个大博物馆:美术博物馆(仅次于卢浮宫的法国第二大绘画博物馆)、多勃雷(DOBRE)考古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公爵古堡博物馆(包括民间艺术、装饰艺术、海洋博物馆)以及儒勒·凡尔纳博物馆。
  南特市是卢瓦尔河-大西洋省的省会。全省行业主要有:航空、造船、武器、机械制造、电器和电子制造、铸造、金属加工、塑料加工、能源、化学、木材工业等。此外,还有大量高科技中小企业。农业方面,以经营蔬菜、园艺、葡萄种植为主。畜牧业方面,以生产牛肉、牛奶、猪肉和家禽为主。
  南特-圣-纳扎尔港是继马赛、勒·阿弗尔和敦刻尔克之后的第四大港,备有法国最大的木材和动物饲料装卸码头,还有石油和天然气专用码头。
  南特是法国西部的重要金融场所,南特交易所是法国第三大交易所。
  卢瓦尔河-大西洋省海岸长130公里,是欧洲最美丽的海滩之一。该省是法国10大旅游省份之一。
  南特-大西洋市的机场是法国最为繁忙的机场之一。
  波尔多(BORDEAUX)
  波尔多是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大区和纪龙德省(GIRONDE)首府所在地,是欧洲大西洋沿岸的战略要地。波尔多港是法国连接西非和美洲大陆最近的港口,是西南欧的铁路枢纽。包括郊区的人口75.4万,波尔多市区人口23万。
  波尔多所在大区—阿基坦大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在全国排名第三,玉米生产居欧盟第一位,鹅肝生产和加工居世界第一。
  波尔多的葡萄酒品种和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出口历史有几个世纪。当地有1.4万家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企业,葡萄酒贸易商400家,葡萄酒业营业额145亿欧元。
  波尔多也是一个工业城市,汽车制造业占有较大份量。此外,在航空和航天方面,波尔多仅次于图卢兹,是第二大航空行天产品生产基地。有2万名职工直接从事航空航天工业生产,8,000名职工从事加工生产。
  此外,该地电子、石化、医药、纺织和服装业也很发达;木材储量丰富,技术加工能力强。

英格兰和苏格兰是什么关系

同等级别的行政区,都是属于英国的四个不同地区,都是英国的领土。

英国划分为四个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和北爱尔兰

英格兰被划分为9个行政区:东北英格兰、西北英格兰、约克郡和恒伯、东密德兰、西密德兰、东英格兰、大伦敦、东南英格兰、西南英格兰。

除了大伦敦地区下设32个自治市(Borough Council)之外,各个区域下设郡或特别管辖区。苏格兰包括了32个自治市。威尔斯有22个自治市、北爱尔兰有24个自治市、2个市以及6个郡。

扩展资料

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受罗马帝国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相继入侵。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

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落,世界霸权地位逐渐被美国取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英经济实力。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独立,英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但英仍是英联邦53个成员国的盟主。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块领地。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2021年1月退出欧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

外交部——英国国家概况

同等级别的行政区,都是属于英国的四个不同地区,都是英国的领土。

英国划分为四个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和北爱尔兰

英格兰被划分为9个行政区:东北英格兰、西北英格兰、约克郡和恒伯、东密德兰、西密德兰、东英格兰、大伦敦、东南英格兰、西南英格兰。除了大伦敦地区下设32个自治市(Borough Council)之外,各个区域下设郡或特别管辖区。

苏格兰包括了32个自治市。威尔斯有22个自治市、北爱尔兰有24个自治市、2个市以及6个郡。

扩展资料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United Kingdom),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  总人口超过650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占83.9%。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 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英联邦元首国、八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英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区划

英国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32个区,包括3个特别管辖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

首都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早在3000多年前,伦敦地区就是当时英国人居住的地方。公元前54年,罗马帝国入侵大不列颠岛,公元前43年,伦敦曾是罗马人的主要兵站并修建了第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木桥。当时伦敦被称为“伦底纽姆”。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伦敦的规模迅速扩大。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19世纪,伦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1900年,伦敦的人口增加到200万。20世纪60年代伦敦人口曾达到800多万,2001年伦敦人口为718.8万。2021年伦敦人口为820万。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

英国划分为四个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和北爱尔兰
英格兰被划分为9个行政区:东北英格兰、西北英格兰、约克郡和恒伯、东密德兰、西密德兰、东英格兰、大伦敦、东南英格兰、西南英格兰。除了大伦敦地区下设32个自治市(Borough Council)之外,各个区域下设郡或特别管辖区。

苏格兰包括了32个自治市。威尔斯有22个自治市、北爱尔兰有24个自治市、2个市以及6个郡。

英国还拥有几个不同性质的殖民地:

英国领地
英国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
英国的君主同时还是其他15个国家的象征性国家元首,虽然英国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十分有限

1,爱尔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2,北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英格兰属于英国的四个不同地区,都是英国的领土。
3,我们平时所说的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4,苏格兰、威尔士、英格兰属于不列颠岛,北爱尔兰、爱尔兰属于爱尔兰岛。
5,至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为何分开,请参考下面资料:
公元前3000年欧洲大陆移民开始定居爱尔兰岛。公元432年,圣帕特里克到此传播基督教及罗马文化。12世纪进入封建社会。1169年遭英国入侵。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确立对爱的统治权。1541年起英王成为爱尔兰国王。1800年签订爱英同盟条约,成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被英国完全吞并。1916年都柏林爆发抗英的“复活节起义”。随着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英国政府同爱尔兰于1921年12月签订了英爱条约,允许爱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北部6郡(现北爱尔兰)仍归英国。1937年,爱尔兰宪法宣布“自由邦”为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1948年12月21日,爱尔兰议会通过法律,宣布脱离英联邦。1949年4月18日,英承认爱独立,但拒绝归还北部6郡。爱尔兰独立后,爱尔兰历届政府均把实现南北爱尔兰统一作为既定政策。
二者目前都是“英国”,就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民族,宗教和地理上的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
苏格兰原来是主权独立国家,同样,英格兰也是,那个时候没有“英国”的概念,不列颠是地理而非政治概念。
后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终身未婚,死后无子,也没明确传位给谁。英格兰贵族决定选择伊丽莎白一世的侄子,当时任苏格兰国王的詹姆斯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也就是说詹姆斯一世同时兼任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国家的国王,但两国仍然相互独立。在此后的100年中,英国和苏格兰常常发生争端,英国政治家多次试图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但终未成功。威廉三世统治时要求,大臣戈多尔芬和马尔波罗在议会提出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的议案,这个议案1707年获得英格兰议会通过。苏格兰议会经过长期争论,也通过了关于合并的条约。1707年5月1日,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合并后的英格兰和苏格兰成为一个国家,苏格兰人可产生16名上院议员、45名下院议员参加议会,两地自由贸易,统一关税。这样,从1603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共有一个君主以来,现在又有了一个共同的议会和统一的经济。不过,苏格兰仍保留自己的法律体系和宗教信仰。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著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中世纪的欧洲与中世纪的中国对比。

  先定义中世纪:476至1453.
  期间中国经历的王朝:唐朝,宋朝,元朝。(期间先后经历金,辽,回纥,西夏,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
  中世纪的欧洲: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随着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相继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先后有法兰克、伦巴德、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撒克逊等王国建立。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盎格鲁撒克逊、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比较长。   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克洛维通过和罗马教廷的联合,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随着法兰克王国不断的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征服了勃艮第、图林根、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的一些部落,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并建立了封建采邑制。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最盛,吞并了伦巴德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查理大帝死后,法兰克王国发生兄弟战争而分裂,在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经国家分为西法兰克、中法兰克和东法兰克,现代的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疆域就是以这个条约为基础的。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萨克森人、朱特人在5世纪中叶进入大不列颠群岛,在6世纪末,7世 征服者威廉
  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发生了黑斯廷斯战役,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称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并建立了诺曼王朝,但是这也造成了日后百年战争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1135年)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1215年约翰(无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1264年的内战期间,亨利三世被西门·德·孟福尔俘虏。1265年孟福尔召集国会,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从1343年起,国会分成了由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代表骑士、市民的下院,确立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并加强了王权,罗马教廷被迫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并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一级为高级教士,二级为贵族,三级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议会君主制。   德国的前身东法兰克王国地方政权很强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结束后,国王由地方权贵选出,但更多是名誉,国王的权利和地方诸侯平等。这个特点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其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原因。951年,奥托一世率军占领了伦巴德地区,其后的奥托二世进军罗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占米兰,教皇为其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全盛时领土包括了德意志全境,意大利中、北部,西西里岛,捷克、瑞士、爱沙尼亚、普鲁士。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个城市联合抵抗(即伦巴第联盟),并被打败。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溺水而死,占领区也纷纷独立。
  骑士制度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稳固的统一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演进中的一个部分,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黑暗时代的早期军队,是一群没有组织的徒步士兵。当重骑兵兴起后,最好的军队就是一群没有组织的骑士。徒 中世纪骑士盔甲
  步士兵会对沿途的农田造成破坏,在攻城战时则会造成更大的打击。不过,在作战的时候,骑士们会试图与他们的敌人作一对一的交战,而徒步士兵又会夹在敌我双方的骑士之间。这种战法其实非常危险,因为中古时代早期的徒步士兵,大部分都是在封建制度下被征召的农民,并未受过作战训练。弓兵在攻城战上十分适用,但在战场上也一样冒着被消灭的危险。   到了14世纪后期,指挥官加强了骑士的纪律,使他们的军队更能发挥团队的合作。但是在英国的军队里,尽管长弓兵在很多的战场上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可是骑士并未给予这些射手太多的重视。纪律也让越来越多的骑士为报酬作战,罕有为忠诚和光荣作战者。在意大利的雇佣兵以长期作战但少有损伤而闻名。在这个时期,各阶级的士兵都是军队的资产,不会被轻易遗弃。这使得过去追求光荣的封建军队,逐步成为只关心他们会收取多少报酬的专业军队。   骑兵会被特别地划分为三支队伍或三个部分,然后一队接一队衔命作战。第一波的攻击会突破或冲散敌军,接着第二或第三波的攻击就能加以制服。敌军一旦逃走,就可以予以杀戮或俘虏。   事实上,骑士如果采取个人行动,对任何指挥官的计划都是很大的伤害。骑士最关心的是忠诚、光荣和骑乘在一流队伍的第一行列位置。为争取个人光荣,在战场上获得全面的胜利反而沦为其次。在战场上开始作战之后,不用多久骑士就会攻击他们所看到的敌人,如此一来便破坏了整体作战计划。   指挥官在必要时把麾下骑士自马上卸下,是控制他们的最佳手段。这是小型军队普遍采用的方式,因为这些骑士很少会期望在作战中表现。卸阵下来的骑士可以适时加强战斗力量,并提振一般徒步军队的士气。这些骑士和其余徒步士兵,会被用在减缓敌骑冲锋的标桩、或其他战地工事的后方作战。   1346年的克里斯战役,是骑士不遵守纪律行为的一个例子。当时法国的军队在数量上超过英国的军队(四万对一万),并且拥有非常多的骑士。英国人把长弓兵分成三个队伍,在标桩的防护下投入战场。在这三个队伍之间的,是两队卸下马的骑士,而第三队卸下马的骑士则被保留作预备军。法国国王亦将麾下骑士组编为三个部分,并且指派热那诺斯的雇佣弓兵去射击英国的骑士,但因弓弩被弄湿而起不了作用。此外,法国骑士又忽视法王在组织上的努力,在开战不久后,一见敌军就立刻狂怒不已,张口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杀啊!杀啊!”由于法国国王忍受不了热那诺斯人一再箭上失准,便命令骑士前进,并击倒在他们前面的热那诺斯弩兵。这场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最后由英国的骑士和长弓兵(他们保持了其弓弦的干燥)打败了那些骑着马匹但作战时毫无纪律、乱成一团的法国骑士。   到了中古时代末期,重骑兵在战场上的价值不如以往,几与投射部队和徒步军队无异。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了解何以审慎部署的攻击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训练步兵的重要。作战的规则改变了,标桩、马匹陷阱和壕沟都常常被军队用作防护工具,以抵抗骑兵的攻击。如果骑兵对大批各个等级的长枪兵和弓兵(或枪炮手)作出攻击的话,只会产生一大堆受创的马匹和骑兵。骑士会被迫徒步作战,或等待适当的攻击时机。只有敌军在移动、混乱、或从临时的战地防御工事中走出来的情况下,毁灭性的攻击才能奏效。
  黑死病
  第一次大流行
  第一次大流行称为查士丁尼瘟疫,共有两次,发生在540年~590年。并没有明确的数字统计多少人因此死亡,不过一般相信这个疫病导致东地中海约2500万人死亡。这场瘟疫衰弱了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企图恢复罗马帝国光荣的梦想也因此失败。
  第二次大流行
  黑死病在1346年到1350年大规模袭击欧洲,导致欧洲人口急剧下降,死亡率高达30%。黑死病被认为是蒙古人带来的。约1347年,往来克里米亚与墨西拿(西西里岛)间的热内亚贸易船只带来了被感染的黑鼠或跳蚤,不久便漫延到热内亚与威尼斯,1348年疫情又传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1348年~1350年再东传至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估计欧洲有约2500万人死亡,而欧、亚、非洲则共约5,500万~7,500万人在这场疫病中死亡。当时无法找到治疗药物,只能使用隔离的方法阻止疫情漫延。此后在十五、十六世纪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袭欧洲;但死亡率及严重程度逐渐下降。   有人认为,这场黑死病严重打击了欧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削弱封建与教会势力,间接促成了后来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中世纪的中国
  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唐朝
  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陇西李氏建立,定都长安。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此后武则天以周代唐。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唐朝时同突厥、回纥、吐蕃、靺鞨关系密切,对外交流频繁,与天竺、新罗、日本和西方国家均有往来。政治制度也有所创新与完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逐渐成熟,成为后世模板。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于农民战争。
  赵氏两宋
  北宋王朝
  北宋地图
  另详见“北宋”词条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开封(今属河南),其创建者为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原为后周禁军统领,经陈桥兵变才当上了大宋皇帝,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并逐渐进入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唐朝人口最盛时有五千多万人口,宋朝人口最盛时突破一亿。宋人有曰:“生民以来,能济登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让人惊讶的是,以宋仁宗时期国库岁入折算黄金估计,北宋当时人均GDP2280美元左右,都城东京汴梁与西京洛阳的人均GDP更是突破4000美元。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差异,在当时,等量的黄金与当代相比,其所能换得的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远远不及现在。也就是说,其人均GDP“2280美元”“4000美元”,都小于现在的“2280美元”“4000美元”的概念。不过比起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宋人的生活应该还是相当好的。
  南宋王朝
  宋
  另详见“南宋”词条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始于高宗赵构,终于恭帝,共9帝(包括行朝二幼主)。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南宋恭帝投降后,文天祥、陆秀夫在今广东地区继续抗元,后被元朝所灭,文天祥因不屈为元朝臣子被杀害,陆秀夫与少帝赵昺投海自尽。从此,南宋灭亡。
  元朝
  (公元1271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直至1402年才去元国号并改国号为“鞑靼”。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1206年(金章宗泰和六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奉铁木真为大汗,上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大蒙古国)建立。蒙古汗国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分裂为大汗之国和四大汗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蒙古大汗宗主权。1271年(元朝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忽必烈成为中国皇帝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皇朝。   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6月灭西夏,1234年灭金,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1276年灭南宋,1279年消灭南宋流亡政权。   成吉思汗时,蒙古没有固定的首都。1235年,窝阔台汗建都哈尔和林(今蒙古国境内)。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今北京)。   元帝国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内地、满洲、新疆、西藏、内蒙古、外蒙古、澎湖,济州岛及南海诸岛,都在蒙元统治范围之内,还包括东西伯利亚大部分,中西伯利亚,东到白令海、锡金、不丹、库页岛,克什米尔东半部、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朝鲜半岛北部,。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帝国,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北巡,元帝国退出中原,与明帝国对峙,汉人史称“北元”。
  金朝
  1115年-1234年)女真勃兴于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 金朝
  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五京一下,辽朝随即灭亡。金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之威,很快席卷而南,于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灭亡北宋。女真在消灭辽朝和北宋后,统一了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并与南宋长期对峙。金朝在实行猛安谋克等独特制度的同时,也采纳了内地的很多政治制度。完颜亮在位期间,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但以失败告终。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金朝后期,统治集团极其腐朽,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同时又受到蒙古帝国(元帝国)军队的不断打击,终于亡国。   金朝时期,随着封建化的深入,社会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除了畜牧业的优势外,其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也有所进步。金朝文化深受汉族影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其中戏剧较为突出,并产生了元好问等著名文学家。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推动女真族完成封建化的过程。
  辽
  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7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夏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都城及疆域
  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其疆域东临北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发展与灭亡
  辽代与北宋对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1125年为金所灭。在太祖阿保机统治时期,创建奴隶制国家,确定皇权世袭,建立军队,制定法律,修建都城,制造文字,此后继续向外扩张。西吞并甘州回鹘,东灭亡渤海国,南占领燕云十六州。太宗死后,经过世宗,穆宗,景宗,一再发生争夺皇权战争。982年圣宗继位,实行一系列改革,多方面削弱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统治。其间他带兵南侵,与宋订立澶渊之盟,两国各守旧界,此后不再有大的战事。圣宗在位半个世纪,是辽朝的全盛时期。到兴宗,道宗时期皇室内部政变频繁,各族人民反抗辽朝的起义连绵不断,辽王朝日见衰败。金政权建立后,接连打败辽王朝,很快取代了辽在东北的统治地位。1125年天祚帝逃往西夏途中,为金兵追获,辽亡。   辽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由于国力主要用于向外扩张,采取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使辽初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直到辽圣宗时期,辽朝的经济才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无疑是封建化改革的结果。辽朝得燕云十六州后,对中原制度进一步吸收,汉制逐渐完备。 辽国的医学成就也很显著,其针灸、切脉诊法、妇产医科、尸体防腐等技术都具有较高水平。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特征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1、经济——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

2、文化思想——教会掌握世俗权力,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

3、政治——封建等级关系森严,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建立起公—侯—伯—子—男的公爵制度,教皇、国王以下是公爵,骑士是最低一级的封建主。

4、军事——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演进中的一个部分,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以骑士和冷兵器为主要特征。
欧洲中世纪从历史上划定为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中世纪前期是一个非常动乱的时期无论是政治、军事、思想都非常混乱。中世界中期以后天主教教权势力稳定,欧洲政治版图基本以神圣罗马帝国、法国、英格兰、丹麦、西班牙几国争霸为主,各国核心地带统治相对稳定。欧洲金融了最黑暗的时代。这一时期,欧洲的采邑制封建社会确立,各个阶层都有着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宗教约束森严思想单一保守,经济落后。中世纪后期文艺复兴开始和新航路的发现打破了原来的局面欧洲经济开始崛起带动军事和思想的快速发展,宗教改革正式敲响中世纪的丧钟。
纵观中世纪,由于政治分裂使教权压倒王权、教权帮助政权,以教皇为核心进行封建统治。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权威,使各个国家思想管制松绑、教会与国王的联合开始崩裂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夺权。
中世纪的典型社会制度,可以用以下一句话来概括:封君封臣以及农奴制度等形成的复杂系统。
    贵族篇
  中世纪为一个典型的贵族统治时期,贵族是维持统治的阶级结构,无论是否长官都有统治权,且成分复杂,并随早、中、晚期不断变化。
  早期人们不注重谱系,因为是个民族与罗马的混容时期,是重视现有势力和土地;中期,社会基本定型,人们开始注重谱系,强调封号,看重出身,贵族集团也于此时形成,成为一个封闭的团体;到晚期,因为商品经济发达和社会上成分的流动增加,也开始有下层人加入贵族行列,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封号而无土地的破落贵族。
  关于贵族的起源,现在的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来自于学者布洛克,他认为中世纪分为两期。第一期(第十一、十二世纪之前)为无贵族时期,罗马的原贵族随着帝国消亡而消失,而蛮方贵族没有形成;第二期(十二世纪之后)才开始出现贵族,其典型特征为骑士阶层开始正式出现,即骑士等于贵族。但后来的学者通过考察,对以上说法不认同。日尔曼大举入侵后,罗马贵族没有真正消亡,与后来蛮邦上层结合为一体,中世纪前期就已经有贵族,到了后期贵族和骑士有所融合,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直到和平时期,骑士的军事功能削弱和,两者才合为一体。
  十二、十三世纪后,随着贵族和骑士融合,开始形成明确的贵族之间等级,要成为贵族必须成为骑士,等级性和集团性明显。骑士必须是骑士的后裔,这种差距和其他阶层的集团拉大,使得贵族具有了明显的封闭性,且贵族内部也分出了不同的登记,表现出不同的权势:
  公爵,此称号授予部落首领,为一地的统治者,仍有政治、经济、法律和权利,这些人行为往往决定很多人的命运,他们仅为名义上的归附。
  侯爵,大都为边防长官,是由国家派为边境地区的长官负责数郡的统治,这些人大都出身于当地的大家族,为半独立力量,可任命当地官员。
  伯爵,是地方的行政长官,如郡首,由国王任命,时间长久后也成为半独立状态。公爵的委任者也称伯爵,其权利甚大,尤其代表公爵时,常常由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成为统治者,如在英国建立安茹王朝的安茹伯爵,以及法国的香槟伯爵等。
  以上三种贵族为高等贵族,均拥有大量的领土,能实行独立或者半独立的统治。
  子爵,起初为高级贵族的侍从或是助手,带其处理事物和司法案件。高级贵族不在场是可独立行使其权利,到后来开始建造城堡,形成小统治中心。
  男爵,大都与军队相连,以服军役为条件从国王那里领取土地奉养土地的骑士首领,一位男爵最少拥有40~50个骑士领(一个骑士领是指供养一个骑士所需的土地面积)。
  贵族的特征也反映在其它各个社会生活方面。
  衣食住行方面:衣服的颜色、款式均以法律规定,非贵族者不得穿金戴银,不能穿丝绒、毛皮衣服。农民只能穿黑、灰两色,贵族可以追求华美,是当时服装改革的推动者;但当时的服装上仍然有不少缺陷,如无衬衣、睡衣,且男女衣服样式区别不大。在饮食上,有限制和经济实力两种区别。如野味:孔雀、鹿肉、天鹅属于限制方面;而因为野味气味大,当时的储藏技术的落后,令得从东方而来的长途运输香料可与黄金等值,成为当时贵族的专利。在居住方面,中世纪贵族为土地贵族,他们衣服土地而生,在庄园中心地带有贵族的住宅,但主人不会长住;另一处则为代表权势之地的城堡,起初是皇家特权,一般建立在山上,是易守难攻之地,一防卫性为主且代表权势,不追求舒适,内部潮湿、阴暗;城堡的作用众多,不仅是贵族家族的居住地和社交场所,也是在战乱时周围居民的避难场所。
  婚姻家庭状况:中世纪贵族的婚姻为政治婚姻,贵族结婚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后代和加强贵族家族之间的联系。一桩婚姻可结成联盟,化解矛盾。所以贵族长子更多考虑政治方面的因素,而无继承权的次子则考虑经济利益,所以当时追求寡妇就成为了一种习俗。因为中世纪无自由恋爱,婚姻都由父母、家族安排,所以虽然那个时候的妇女地位较低,但是贵妇人却是例外。她们都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而言是贤妻良母,担负相夫教子,料理家族事物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是罗曼蒂克的典型,成为骑士所追逐的对象和崇拜理想;她们所带表的是纯洁、高贵和爱情的理想。当时的贵族家庭是一个意义上扩大的家庭,包括仆人、佣人和依附者,即穷亲戚、寄养者和骑士等,如果一个人可以住入贵族家中满一年零一天,就可成为此家庭中正式成员,因而贵族城堡中事物繁多。当时的家庭是以父权制为中心,但当时的寄养制,使得子女和亲生父母的感情很淡薄。
  贵族在中世纪社会中属于上层,所以各个方面都有特征,比如贵族只与贵族联系,生活习俗固定、联系固定,在封闭集团内大家共有贵族意识,并通过外部法令使其确立,使阶层固定,与其他阶层形成明显的界限。
  到了中世纪的中期,贵族集团的意识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首先,贵族有意识的和自由人划分界限。成为贵族不仅仅是财产上的要求,还必须经过授封仪式,越来越严格,使得贵族只能在贵族儿女身上产生,且授封只有国王才能进行,成为贵族的条件变得日益苛刻。
  其次,贵族开始更加注重谱系,其中不能有模糊之处。贵族还开始采用族徽,这一标志的起源和战争有关,当时交战的双方习惯以一特殊标记来分清敌我,后来就渐渐演变为贵族之徽。
  然后,作为贵族在职业上也和其他人有严格区别,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都与战争相联系。当时的社会一般把工作类型分为作战者、祈祷者(教会)和劳动者(农民),作战是骑士、贵族的特权也是地位的象征。
  最后,贵族的生活方式、观念都和其他阶层有所不同,他们崇尚忠诚、浪漫、风度。其荣誉不受玷污。
  贵族本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但是其中也有流动,尤其是到了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社会上成分流动的增加,中世纪晚期也开始有下曾人加入这一行列。他们有的通过婚姻方式,因为贵族集团内部男女比例失调,出现低等家族和贵族的联姻;有的是因为在皇室和贵族中服役,表现出色而受封贵族称号;还有的是经济富有者凭借经济实力而上升为贵族。同时,也出现了无土地、破落的贵族,族徽成为贫穷的象征。

教会篇
  基督教及其本身的宗教观点,对中世纪影响甚大,也是对中世纪经济结构的总结。
  正如同在前面所提到的骑士和贵族一样,中世纪的基督教也有一个明显演化进程:众所周知,早期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在罗马的后期终于得到国家的承认而开始发展,并成为罗马国教。在罗马分裂后,基督教也形成东、西两教,即西罗马的天主教和东罗马的东正教,而在中世纪起主要作用的是为天主教,但习惯上以基督教称之;在经历了蛮族大迁移后,日尔曼人的入侵并没有摧毁这一宗教,基督教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遗留了下来,并参照古希腊的学说开始演变,成为以后中世纪的意识形态,其包括范围比罗马时期更为广泛,将整个社会纳入了一个体系。
  在一开始,基督教的地位在整个社会中地位低下,其时罗马王权已经灭亡,而日尔曼人有如同散沙,在不断投靠、依附了不同的新力量之后,最终定在法兰克王国,在《法兰克人史》中就有详细的关于教会和王国的接近过程,到克洛威时期基督教被正式接纳。事实上,法兰克王国也需要如此的一套道德理论体系来巩固它的政权,双方开始融合。在这一阶段中,教会仅仅是获得一个生存的机会,当时的教士均由国王任命,并听命与国王。
  到了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时期,是西欧封建化过程进行完成期,也是教会的力量积蓄时期。因为法兰克王国追求统一,需要借助教会的力量。矮子丕平帮助教会建立了教皇国,查理曼大帝借教会之因讨伐异端,向外进行大量战争,教会成为了当时战争的借口。而同时,教会的力量也开始发展,主要表现于经济方面:得到了大量来自于国王所赏赐的土地,使教会从信仰、思想机构转变为一个拥有财富的组织,为其以后的强大奠定了经济的基础。
  公元九世纪以后,特别是十一~十三世纪是教会的鼎盛期,在各方面都有所表现:首先,教会开始论证教皇国的合法性,伪造“君士坦丁的赠礼”,确定了教皇国的神圣性,这一骗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为人所揭穿。其次,教会也开始形成了世俗的统治机构,也就是为人熟知的教阶制度:最高位者为教皇,主持梵蒂冈的内部事物;下来是红衣主教,在很长时期内教皇一直由红衣主教推举产生,红衣主教是教会的主要领导人;然后就是都主教、宗主教和大主教,他们都是大教区的领导人;最下曾的则是主教和神父,神父的权职范围是教堂,且不能主持圣礼。最后,教会开始编撰完整的神学和王权的理论体系,出现了著名的“双剑(双刃)理论”,即王权和神权都是由上帝授予教会的,然后再有教会赐予国王,教会成为了王权的中介者;并由此得出结论,王权可由教会收回,是教会在最强盛时期的理论。
  由此,教皇的权利达到了顶峰,中欧封建化也是基督教传播之时,所以很快便传遍了全欧洲,也是基督教兴起的重要原因,使得整个欧洲基督教化,教会从此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在当时文化、经济和制度上都是中世纪的总代表:
  政治上,所有的理论都是拥护等级制度而产生,将社会等级和三位一体理论相融合,祷告、打仗、劳动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演化整个社会成为有机一体:也就是僧侣等于眼睛,给人一指示道路,代表着意识形态;贵族为手臂,而民众则是人体的下身,谁也不能错位。同时还极力鼓吹武士精神,将教会信仰和武士观念合为一体,形成完善的结合,将骑士由世俗的支撑转变为教会的支撑力量。教会还维持封建制度,确立封建法律,教会为封建主当时的很多民事法内容皆来自于教会制定,教会本身也开始拥有了法庭,即宗教裁判所。
  经济上,教会为封建主的代表,主要体现在教会的本身拥有大量地产,一个修道院可拥有几千处庄园,同时教会还取得了向教徒的征税权,使得当时的钱币大量流向教会;而且修道院本身还经营着当时最基本的商业交易,成为当时市场、集市的管理者和开办者。在经济生活中,教会十分活跃,虽然这和它的理论有矛盾。教会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钱财,也是最大的消费者:教堂的消费等是一个固定的消费团体,而且教会也参与商业活动。教会有借贷,以抵押借贷的方式进行;其本身还有商人队伍,即采办商人,专门负责为教会进行商业交易;又是市场的开办者和管理者,经常在交易时以“上帝的休战”为名来进行交易。
  总而言之,教会是当时封建制度最大得益者,因而对封建制度也进行限制以保持自己的地位。
文章标题: 中世纪欧洲法国最富饶的地区是法兰西岛,那么英格兰与神罗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是哪里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2369.html
文章标签:法兰西  罗经  英格兰  法国  欧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