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好啊?
一直在说康乾盛世,请问那个时候的老百姓的生活到底好不好啊?举例说明,我听听,比如一家三口,他们会怎么生活啊??/
乾隆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怎样,正规的历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同时社会上又没有那时候的记实小说。由于资料的缺乏,于是,这对于现在的一般的人来说,要想了解一个半世纪前的社会真实面貌,是非常非常难的事。但是,有一些民谣,却为我们了解那时候的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乾隆时期有这样一首民谣:“公公糊灯笼,婆婆拨牙虫,儿子做佣工,媳妇做裁缝,一家无闲口,还是一样穷。”
这民谣通俗易懂,说的是有一户人家,总共有四口人;公公、婆婆、儿子、媳妇,按现在的说法这家人充分就业,个个有工作,没有一个吃闲饭的。但是,尽管没有一个吃闲饭的,还是逃脱不了贫穷的命运。
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大背景是:乾隆时期土地过分集中,所有的土地被大地主、大官僚等少数人所掌握,单乾隆的宠臣和申一个人就有一万顷(100万亩)的土地,其他王公、大臣占有土地的数量虽然不一样,但数额都非常巨大。由于土地过于集中,于是没有土地的人就越来越多。这些没有土地的人要想生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靠手艺吃饭(糊灯笼、拨牙虫、做裁缝.....,);二、靠出卖劳动力吃饭(做佣工)。在开始的时候,不管是靠手艺吃还是靠劳动力吃饭,日子基本上还说得过去,但是到了后来就难吃了。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土地的人,越来越拉多,那么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失业的多了,就意味着学做手艺的人多了、要做佣工的人多了。再说,这些手艺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人人一学就会,到后来由于同行多了,竞争激烈,靠做手艺 也赚不了几个钱。同样的做佣工也是如此,劳动力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吃香,越来越不值钱,按现在老板的说法:找两只脚的癞***难,找两只脚的人多的是。你不做,有人做;你嫌工资低,但是有人不嫌低,劳动力的价格,处于无序的、恶性的竞争姿态,劳动力的价钱在这种情况下被压得低得不能再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穷苦百姓做什么都不能赚钱了。
乾隆时期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怎样,正规的历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同时社会上又没有那时候的记实小说。由于资料的缺乏,于是,这对于现在的一般的人来说,要想了解一个半世纪前的社会真实面貌,是非常非常难的事。但是,有一些民谣,却为我们了解那时候的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乾隆时期有这样一首民谣:“公公糊灯笼,婆婆拨牙虫,儿子做佣工,媳妇做裁缝,一家无闲口,还是一样穷。”
这民谣通俗易懂,说的是有一户人家,总共有四口人;公公、婆婆、儿子、媳妇,按现在的说法这家人充分就业,个个有工作,没有一个吃闲饭的。但是,尽管没有一个吃闲饭的,还是逃脱不了贫穷的命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大背景是:乾隆时期土地过分集中,所有的土地被大地主、大官僚等少数人所掌握,单乾隆的宠臣和伸一个人就有一万顷(100万亩)的土地,其他王公、大臣占有土地的数量虽然不一样,但数额都非常巨大。由于土地过于集中,于是没有土地的人就越来越多。这些没有土地的人要想生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靠手艺吃饭(糊灯笼、拨牙虫、做裁缝.....,);二、靠出卖劳动力吃饭(做佣工)。在开始的时候,不管是靠手艺吃还是靠劳动力吃饭,日子基本上还说得过去,但是到了后来就难吃了。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土地的人,越来越拉多,那么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失业的多了,就意味着学做手艺的人多了、要做佣工的人多了。再说,这些手艺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人人一学就会,到后来由于同行多了,竞争激烈,靠做手艺 也赚不了几个钱。同样的做佣工也是如此,劳动力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吃香,越来越不值钱,按现在老板的说法:找两只脚的癞蛤蟆难,找两只脚的人多的是。你不做,有人做;你嫌工资低,但是有人不嫌低,劳动力的价格,处于无序的、恶性的竞争姿态,劳动力的价钱在这种情况下被压得低得不能再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穷苦百姓做什么都不能赚钱了。
民谣中的一家子,就处于这种社会背景下。这家尽管人人都有职业,而且都很勤劳,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干,但是由于这些工作都属于低收入的范畴,所以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同时,由于这家人没有土地,用一句很形象的话来说叫: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土地是人的命根子,是生存的根本。对于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一切。由于没有土地,靠出卖劳动力吃饭是必由之路。靠出卖劳动力吃饭,活命就已经不错了,还奢想发什么财?
有人可能反驳我的的看法,因为民谣中并没有说这家子没有土地。其实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你想想,如果这家人有土地,儿子何必要去给人家当佣工!媳妇何必从早到晚做裁缝!难道家里的田就放在那儿由它荒废妈?!显然是不现实的!
当然,乾隆时期好事、喜事肯定也有,如:有多少官宦取妻嫁女;有多少地主捐钱买官;有多少富商大贾大发横财.......等等,但民谣别的不记,就记这这一家人。这一家人的生活情况,无疑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正由于如此,它才有这么强的生命力,以至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宣扬着。同时,这首民谣给人们留学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乾隆时期是清朝最好的时期,在最好的时期里,老百姓的生存犹如此艰难,那么乾隆以后的嘉庆、道光、......呢?!任何民谣都当时是社会的缩影。
一家三口人,在农村,种了十几亩地,一间瓦房,这是当时最普通的生活方式了。古代的盛世都是指没给老百姓带来大的混乱,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的环境,要说好都好不到哪去~苦的都是老百姓
从影像中看,一家几口生活艰辛,绝大多不至于饿死,有团圆的快感。
看过还珠格格吧 那就是乾隆年间了 !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平民的生活水平如何?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前接乔治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亦有学者认为,应将通过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视为一个新的文化时期的开端。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
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个国家存在着天堂与地狱的鸿沟。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与之相对应的,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议会选举制度等,都与时代格格不入。应该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的这些政治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不过时过境迁,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这套制度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成为强盛之中的一道不和谐的阴影。我们仅以议会选举为例,1715年选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47%,到1813年,则只占25%了。1793年一个由辉格党组成的团体“人民之友会”曾发表过一份报告,说英格兰总共400多个议席中,占一半以上的 256个议席是由11075个选民选出来的。选民人数少对于贵族最为有利,它能使贵族寡头利用贿选来操纵选举。这样在18世纪,贿选风气盛行,几乎每一个议员都是靠花钱买进来的。议员花钱进议会,又必然指望政府再花钱收买他们。于是腐败之风盛行于政界,这就是“腐败的旧制度”。
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个国家存在着天堂与地狱的鸿沟。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与之相对应的,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议会选举制度等,都与时代格格不入
以女王维多利亚命名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英国历史上一段光辉岁月.其间,英国君主立宪制获得充分发展;工业革命的实绩促进经济全面繁荣;对外扩张政策通过30年对俄战争、对华鸦片战争等,逞尽了统御七海的日不落帝国声威.在这段国运亨通的时期,大英民众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文将从食品及饮食习惯、服装、家居、医疗等方面作一概述.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英国民众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还可追溯一些当代英国生活文化的渊源.
家居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其它事物一样,这一时期英国人的家居状况也因阶级和收入而有所不同.在住房格局和生活设施等方面,贵族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城市与农村均各具特色.但交通和技术的发展还是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从而使家居呈现出或微妙或显著的变化.本文以中产阶级家庭和城乡工农家庭为例,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家居状况作一概览.
家居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其它事物一样,这一时期英国人的家居状况也因阶级和收入而有所不同.在住房格局和生活设施等方面,贵族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城市与农村均各具特色.但交通和技术的发展还是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从而使家居呈现出或微妙或显著的变化.本文以中产阶级家庭和城乡工农家庭为例,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家居状况作一概览.
与维多利亚时代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有所不同,英国民众的健康医疗状况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明显改善:营养的概念仍然鲜为人知;多数医生缺乏治疗一般疾病的有效方法;传染病在拥挤的城市中蔓延;上层人士的平均寿命也不过50岁左右.
很贫穷,刚刚脱离黑暗时代,海外贸易比较频繁,后来和荷兰、西班牙因为海外利益发生战争,都赢了,荷兰和西班牙后来都没落了,大英帝国的雏形逐步形成。
维多利亚那时候是财富积累的刚开始阶段,相当于我国建国伊始的水平,但是不同的是,英国国内环境很开放,民众非常积极去创造财富。
在网上应该查得到啊!你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捏?你要干什么滴?
乾隆皇帝和现在的城市白领,谁的生活质量更高
我选择都皇帝,想想,现在的白领,就一苦逼,每天玩命的干,还愁吃,愁主一不小心就被拉下马了!想想乾隆皇帝,怎么说都是一国之主,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这能比吗,况且,还有三宫六院每晚伺候!跟现在白领,简直不是一个级别的生活质量!
马云跟太监谁的生活治疗高?
请问 欧洲古代侠客罗宾汉和佐罗还有谁啊,他们生活时期是我国哪个朝代
罗宾汉生活在英国的约翰王时代,那是英国的金雀花王朝时期,相当于我国的宋代。
佐罗是美洲的反殖民英雄,侠客。他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的南美洲。反对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当局。这相当于我国的清朝乾隆晚期,嘉庆,道光之际。
宾虚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英雄,反对皇帝的民间侠士,生活时代相当于我国的东汉朝。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叫威廉.退尔,他是瑞士人,反对神圣罗马帝国(德国)的民族英雄。据说罗宾汉传说中一箭射穿人头上的苹果的故事,实际来源于他。他射杀了前来本地催税的帝国税务官。其生活年代在14世纪,相当于我国的元明之际。
法国的罗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他是法国查理曼大帝的手下部将,在西班牙对抗阿拉伯人的时候阵亡。后代传有《罗兰之歌》来纪念他。他是后世欧洲骑士文化的典范。此人于公元821年去世。是时我国唐朝宪宗时期。
最后一个就是西班牙传说中的堂吉诃德了,呵呵,侠客出身,小说里面写的很传神。呵呵,生活年代在欧洲的中世纪晚期,等于我国的宋元时期。
广为人知的就他们,生活在明清时代
宾虚
求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政治情况~!!也就是十九世纪的英国!!
非常急!!rn给我讲讲维多利亚执政时期的政治情况,也就是十九世纪的英国!rnrn政策政体政绩啊,反正和政治有关的!!rnrn尤其是对外扩张部分!!rnrn谢谢了!!!!!rnrn最好有英文版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工业革命所造成的一系列巨大的经济变化,特别是机器的普遍使用和国内外铁路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直接推动了十九世纪50--60年代英国工业的迅猛发展。1850——1870年的二十年间,英国的棉纺织工厂由1932家增加到2483家,毛纺织工厂从1998家,增为2579家;毛纺织品出口额也增加了一点五倍。煤产量从4980万吨增加到11200万吨,生铁产量从23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棉花消费量从5.9亿磅拉至10.8亿磅。1870年钢产量达到22万吨。此外,这一时期的工业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如出现了不少高达80英尺,日产450——550吨生铁的高炉;还先后出现了贝塞麦炼钢法(1856年)和西门子——马丁炼钢(1867年)。在造船业方面,英国也最早用钢铁代替木材用于船只制造,这就使机制铁船逐渐取代木制帆船。
1850——1870年英国工业高涨时期,也正是美国、德国的工业迅猛发展急起直追的时期。但是一直到7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仍占首位,在工业方面,它生产着世界各国所需工业品的大部分,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及其殖民地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上升以近四分之一,几乎相当于法、德、美三国的总和。它拥有的商船吨位也占世界第一,约为法、德、美、荷、俄各国的总和,这就使得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除了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极其广阔的殖民地。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英国大规模地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到七十年代,英国就已经占据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地,计达二千二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两亿五千多万,几近本土(24万km2)的100倍。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加速了英国工业水平和工业质量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英国的工业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62.8%,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加强了自身实力,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其主要标志就是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早在职1846年英国就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五十年代以后,资产阶级更进一步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要求降低粮食和原料入口税,要求欧洲其它国家也放弃限制入口和保护关税制度。于是,1860——1865年,英国又先后同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等签定了条约。1846——1848年,英国国会取消了二百多种商品的入口税等等。国家签订了通商条约,促使这些国家降低了英国商品的入口税。因此,自由贸易政策实际上是一种经济侵略政策。它标志着自由贸易的实现。
十九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党长期在英国执政,在经济上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是这一时期英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情况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自由主义”统治的实现。当时,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英国国会的绝大多数议席,控制了国家的真正实权,在他们的主持之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英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此时同时,政府也在政治生活中允许有较多的民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允许外国流亡者在英国政治避难。因此,1849年起,马、恩都住在英国,并把伦敦作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所在地(1864——1872年)。另外,1858年还取消了对犹太人政治权利的限制等。“自由主义”统治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和国内阶级矛盾缓和的表现。
二、1867年国会改革和文官制度改革:
在1832年的国会改革运动中,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胜利,得以跻身国家政权之中,广大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仍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力图争得普选权力,但终未成功。50年代以后,广大工人中小资产阶级等阶层,都更加积极地参加了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186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科布登和布莱特领导建立了“全国改革同盟”,此后,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就在全英国蓬勃展开。1866年8月,自由党约翰•罗素内阁向国会提出了一项改革法案,虽仅增加了40万选民,但仍遭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并破否决。这就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强烈抗议。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格、伯明翰等许多城市都发生了十万人以上的抗议活动。最后迫使自由党内阁倒台。1866年7月保守党德尔比内阁上台。次年,该内阁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改革法案。经国会通过后,1867年8月15日由维多利亚女王鉴署批准正式生效。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议会改革。1867年的改革法案重新调整了选区,取消了四十六个衰败市镇在下院的席位,将其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法案还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在城市里,凡是交纳贫民救济金的房主和每年纳十镑以上房租,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在农村,每年从私有土地上有五镑以上收入者或交纳十二镑租金的佣户,也有选举权。这样,就把选取民人数从过去的135万增加到245万人。广大农民、农业工人和矿工在这次改革中仍然没有获得政治权利。很明显,这次改革与工人阶级力争的普选制度相距还很远。不过,它毕竟扩大了选民范围,进一步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大约在第二次议国改革的前后,英国还进行了文官制度的改革。
在此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着严重的混乱和舞弊现象。进入十九世纪中期,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者开始提出官吏任用改革的要求,经过艰难的争取,到1855年初步开始了改革,首先是在任用文官时采用在侯选人中通过考试录用的办法。到1870年枢密院发表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除外交部和内各部及某些高级文官外,大部分文官的录用均以公开考试和竞争来选拔,此后,对这一制度经过不断修正补充,逐渐形成通过公开考试竞争的方法选拔文官的制度。文官制度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办事效率,保证了国有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进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德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大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工业生产出现跳跃式的发展。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一百多手,机器设备已经陈旧,资本家唯利是图,不愿放弃这些设备,另耗巨资去更新设备,这就严重阻碍了工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第二, 英国国外投资的高额利润远:超过国内投资,造成资金大量外流,通过资本输出--主要是高利贷的方式,在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到一百万之多(当时英国总人口为二千万),在近代史上素以"事业精神"著称的英联邦人这时随着食利阶层的出现逐渐丧失了其奋发向上的斗争精神。大片的耕地变为狩猎场和富马场,服务行业和非生产行业大量增加,造成了工农业的衰落。
第三, 在国外贸易过程中,英国商品越来越不能与物美价廉的美,德等国家的商品展开竞争,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外国商品大量流入,造成贸易的巨大 。加之1878--187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造成了英国市场萧条,农业衰落。从而直接影响了工业发展的速度。
这一切,使英国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工业垄断的位,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英国统治阶级为了补偿工业霸权地位的丧失,更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拼命开辟新的财源和市场,1860年,英国拥有殖民地250万平方英里,1880年增至770万平方英里,1914年更增加到1300多万平方英里,约占三千五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程的四分之一,占各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殖民地总数的一半,相当于英国本土(三十万平方公里)的一百多倍;殖民地人口三亿九千三百多万,相妆于英国本土人口(四千六百五十万)的九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也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开始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当然,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它占有极为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的垄断组织最早是在殖民地形成的。十九世纪九十处代出现的德•比埃斯公司垄断了南非的金刚石和金矿的采掘业。此后,在冶金、化学、煤炭、造船、水泥等工业部门中都相继建立了垄断组织。特别是新兴的化学、水泥等工业部门中垄断组织发展的更快。到二十世纪初,1902年,英国已经有七十五家托拉斯和其他类型的垄断组织。
英国是一个金融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在银行,金融事业方面,英国的集中和垄断程度远远超过了德国和美国。在1865年,英国共有250家股份银行,到了1900年,剩下98家到1913年,又减为61家,其中21家银行集中了全国存款总额的85%。1914年,伦敦的五家大银行即密德兰银行,威斯敏斯特银行、劳埃德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地方银行就拥有全国银行存款总额的40%。高度集中的银行不仅支配着英国及其殖民地的金融市场,也影响到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英国最大的银行和大企业之间也互相渗透,以购买股票等方式互相结合,形成为一小撮财政资本家。他们控制了国民经济和整个国家的政治命脉。这样,进入二十世纪,英国已经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了。
殖民地是英国帝国主义的失命线。它不仅为英国提供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来源,而且提供了资本输出的新场所。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将其大部分资本输出到殖民地。1850年,英国海外投资为二亿英镑,到1875年增至十四亿英镑,1913年,文猛增至四十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占各帝国主义国家结外投资总额的一半。其中半数以上投放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英国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银行分行数目也急剧发展。1904年有2279家,到1910年,则发展到5499家,英国的资本输出占居世界第一位,从而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和掠夺者。殖民掠夺成为英国帝国主义的最大特点,因此,列宁称之为殖民帝国主义。
通过大量的资本输出,英国资产阶级从殖民地榨取了巨额的利润。1899年,英国对外投资获得的收入达九千万到一亿英镑。这样,在英国国内便 产生了一个庞大的靠"剪总票"过活的食利者阶层。从这个极端腐朽的寄生者阶层的出现可以看出,这时的英国已由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变成了典型的食利国家,英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在这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2. 自由党和保守党的轮流执政: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即自由党与保守党就已交替执政,在向学国主义过渡的时候,随着英国经济地位和变化,两党之间的分歧日益缩小,政策上也越来越超于一致。从实质上讲,两党都是垄民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只不过是在进入帝国主义阶级后,如何保持英国工业霸权,如何对付日益高涨的民主运动,以及在海外殖民中采以什么方法等细节和步骤问题上双方争论不体。
从1851--1874年的二十多年中,除很短的时间外,几乎是自由党独揽政权时期。这一时期,英国仍然保持着其世界工业霸权的地位,国内比较妄定,民主空气也比较浓厚。统治阶级不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即可维持其统治。这一时期,英国的军队大都驻扎在海外殖民地,国内的军队和警察数量极少。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自然而然得以推行。
进入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霸权地位的丧失,国内的稳定局面一去不复了,英国资产阶级也就改变了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加强了国家机器。国会权力被削弱,内阁权力则大大提高。到八十年代,自由党内部发生分裂,自由党反对派在约瑟夫•张的伦的领导下倒向保守党,要求强化国家机器,建立一个排池性的英帝国经济体系,用高关税保护英国市场,防止外国竞争,维护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在对外政策上,他们主张奉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扩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对内则力主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镇压。
在这种情形下,保守党势力抬头了。从1874--1915年的四十一年中,保守党执政23年,自由党执政18年。也就在这一时期,两党之间的差别更是日益缩小。在内政上,两党在重大问题上几乎完全趁于一致,只是保守党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对对政策中,特别是在殖民政策问题上,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区别主要在于赤裸裸的使用暴力还是隐蔽地使用暴力的问题上。自七十年代开始,两党领袖的权力大大加强,这种情况,标志着英国政治由民主自由转向专制反动。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无论是保守党或自由党都积极推行扩军备战政策。保守党内阁终于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于1902年结成英日同盟。1904年又缔结英法协约,1907年同俄国签订协约。此后,自由党内阁重申1889年保守党政府提出的所谓"二强标准"、即,德国海军每建造一艘军舰,英国将建造两艘。英国舰队将始终保持与世界其他两上国家海军舰队之和的实力。在这同时,英国政府不断地提高军事预算,1905--1907年间,每年平均为五千九百八十万英镑;1911--1913年间则增加到平均每年七千三百三十万英镑。引起了工人运动的新高涨。
文章标题: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工人和乾隆时期的中国农民,相对而言谁的生活更好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