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英格兰七国时代到现代有多少位祖先是本地的英王

时间: 2021-04-17 02:07: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英格兰七国时代到现代有多少位祖先是本地的英王

英语的发展史

卢恩语(Futhark)→古英语(即盎格鲁-撒克逊语)(Old English、Anglo-Saxon)→英国英语(English)

1.英语的发展要追溯到公元410年,罗马人离开不列颠之后,日耳曼部族包括盎格鲁、萨克逊开始涌入。

2.罗马人走了,没有留下他们使用的拉丁语。反倒是实用的盎格鲁萨克逊语言进入到当地人的语言,带去了新的词汇。

3.公元597年,基督教传入英国。基督教的流行,使当地人更容易接受拉丁文的怪字,如“martyr(烈士)”, “bishop”和 “font”。

4.公元800年,丹麦人入侵英国。维京语言给英语带来了好战意味明显的词汇,英语中共有2000个词汇源于维京人。

5.1066年,征服者威廉入侵不列颠,带来了来自海峡对岸的法语。法语成为了上层阶级与官方事务用语。总的来讲,英文大概从诺曼语中吸收了一万多个单词。

6.1337 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在这116年的争斗中,英语吸收了法语中的战争词汇,如“armies”, “navies” 及 “soldiers“, 并逐步取代法语,成为当权者的语言。

7.100年之后诞生了莎士比亚。字典告诉我们,莎士比亚大概发明了2000多个新字,包括好用的词汇还有很多当时的流行词汇。

8.1611年出现了詹姆士王版圣经。新圣经使用了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语言,使得圣经中的教训不再是“王宫粉墙上”的文字,而是手中的小册,并有传教士在每间教堂宣传。

9.17世纪,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皇家学院的科学家们一开始用拉丁文沟通,后来发现其实用自己的母语英文会更简洁。新事物的发现产生了许多新的词汇。

10.在日不落帝国迅速扩张时期,英语从殖民地不同的语言中吸收了许多新的词汇与表达。据统计,在1815年到1914年期间,新变种的英文得以在世界各地发展。

11.随着英文向四面八方扩张,词典编纂者也随之出现,这些人想要解决拼字不统一的无政府状态。于是约翰逊博士花了九年编成了一本英文字典,促成了拼写的统一。

12.英语由古代从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德国、荷兰及周边移民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以及朱特部落的白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13.在19至20世纪,英国以及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做为沟通媒介。

扩展资料

古英语受低地日耳曼语影响很大,比如动词,基本词汇,发音,复合词结构,形态变化很复杂,但是与现代的标准德语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现代英语并非起源或演变自罗曼语族亦或是法语,但是数万现代英语词汇,很大一部分来自法语,约5万英语词汇与法语接近甚至是完全相同,现代英语和多数现代欧洲语言都改用字母拼写。

现代英语所使用的拼写字母,也是完全借用了26个字母。所谓“英语字母”,就是古罗马人在书写时所使用的拼写字母。

英语开始以拉丁字母作为拼写系统大约是在公元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参考资料

英语-百度百科

早期日耳曼人西支部落(盎格鲁族、撒克逊族、朱特族和弗里西族)移民到英格兰,英语就是从他们的语言中变化继承下来的。

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公元449年左右,不列颠群岛国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请“盎格鲁亲戚们”来帮助他对抗皮克特人,于是他赐予盎格鲁族东南部的领土作为回报。随后他又进一步寻求支援,撒克逊族、盎格鲁族与朱特族人便纷纷前来。

《编年史》记载,最终这些“移民”建立了七个王国:诺森布里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肯特、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和威塞克斯。

日尔曼人入侵后,统治了当地的凯尔特语民族,本地语言主要于苏格兰、威尔士、东盎格利亚(Anglia)这三个词是分别从描绘盎格鲁族的三个词汇Englisc、Englaland、Angelcynn发展而来的。

公元九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的丹麦人大规模侵入英国北部。九世纪末,入侵者几乎占领了整个英国的东半部。丹麦人说的是北日尔曼语。北日尔曼语和西日尔曼语的词汇上差别不是很悬殊,为提升沟通程度常替词形变化有意无意消音,古英语曲折变化的融蚀也在此开端。

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使大量斯堪的纳维亚语(以古诺斯语为代表)的词汇融进古英语中。古诺斯语和古英语有许多同义同源,型态近似之类语,古英语在丹麦统治下吸收不少古诺斯语词汇,其中最显著及最具代表性的,是英语的人称代名词,为古诺斯语取代原本古英语词汇,即北日耳曼语式的代名词取代英语原本西日耳曼语式代名词,而演变至今日样貌。

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登基加冕,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征服后三百年内,英国君主与贵族讲一种属奥依语的古法语方言盎格鲁-诺曼语,教士们则习用拉丁文,古英语沦落为平民以及农奴的语言。

因重要场合及贵族的使用,盎格鲁-诺曼语强烈影响古英语,古英语也因当时地位相对下贱,缺乏对文法规范的重视和约束,迅速大量丢失早期复杂的曲折变化,进而发展形成中古英语。1500年左右的元音大推移将中古英语变形为近代英语。古英语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贝奥武夫》,中古英语则是《坎特伯里故事集》。

近代英语在莎士比亚所处的时期开始繁荣,一些学者将之分为早期近代英语与后期近代英语,分界线为1800年左右。随着不列颠对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占领和殖民,当地语言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的发展。

虽然英语是属于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但在文艺复兴时期时英语加入了大量拉丁语的词汇,随着时代演进还加入更多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及希腊语的词汇,所以现今的英语已不再是纯种的日耳曼语族,而是同时拥有日耳曼语族及罗曼语族两种血统的语言。

扩展资料:

英语是一种多中心语言。由于英语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地区性变体。语言学家已经不再把伦敦或英国上层人士的英语作为唯一的标准英语。除英国英语外,最重大发展的是美国英语和纽澳英语。

自从17、18世纪,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开始成为独特的方言。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地区性的语词、语法和语音。其他像印度英语、东南亚英语、加勒比地区英语和非洲某些新兴国家的英语,都各自受到了当地语言影响、具有语音和词汇上的特点。

英语的主要方言在语音上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别,拼写的差别则较小。一般人们以一些学术机构的辞书作为标准的英语,例如《牛津英语词典》等。在学术、科技文章方面,来自各国作者使用的是一种共同文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式英语”这个术语通常被理解为美国人特有的语词和语法,在当时的一些“纯洁主义”的英国文人看来,它不是纯正的英文,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式英语”一词的概念逐渐变了,只指在美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而不论其与英国式英语的异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美国式英语已反过来对其他方言产生影响,并且正在日益扩大这种影响,电脑软件也以美国式英语为标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英语

1、公元5世纪左右,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部落从欧洲中部来到大不列颠岛,那时他们的语言被称为古英语。古英语晦涩难懂,但是它为现在普遍使用的英语奠定了基础。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的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的影响。一是基督教传入英国,罗马文化也随之传入。二是维京人入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批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定居,这一时期不少斯堪的纳维亚词语融入英语。        

2、1066年,诺曼人占领了英国。在诺曼帝王的统治期间,英国存在三种语言:法语、拉丁语和英语。法语是皇室和富人的象征,而英语主要为下层阶级的人所使用。

虽然这段时间英语的地位不及法语,但是英语仍在不断地发展,它不断地吸收拉丁语和法语的词汇,包括很多日常的词汇和月份的表达。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语重新成为最具地位和权威的语言。

3、现代英语一般以1700年为界,分为早期现代英语和后期现代英语。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英国的文学兴盛促使英语进一步地发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文豪莎士比亚,他至少发明了1700多个单词,对英语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后期现代英语时期,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英国不断地向外扩张,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词汇进入了英语。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从两晋转入十六国的时候还是不见英语的踪影。直到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当《木兰诗》在民间口口相传时,英语才有了雏形(公元449年),这一年被公认为是英语口头语言起源和形成的最早年代。

在唐朝诗人李白(701-762)生活的年代,记录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历史的书面文字还是拉丁文。大约在白居易(772-846)去世45年以后(公元891年),盎格鲁-撒克逊人才开始用本民族文字(古英语)撰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 Saxon chronicle)。

English这个词出现的年代大约是9世纪,即中国的唐朝晚期。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英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受到过拉丁语、法语和丹麦语等语言的影响和改造(很多学者认为现代英语是一种杂交语言,应该称做“英拉法丹语”)。

但英语的基因很强、生命力极其旺盛,在英国经历文艺复兴之后,英语已发展成为一种有竞争力的语言。莎士比亚之后,英语便开始走向世界。大约在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开始之后,英语已成为一种可以在世界各地与拉丁语和法语争雄天下的语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语

第一次入侵

英伦三岛的第一批印欧居民是塞尔特人。原先岛上可能还有更早的居民,但是人烟稀少,所以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塞尔特人是古印欧人的一支,大约在四千五百年前离开他们在东欧的故乡向西迁移,在公元前一千年时(相当于我国商朝末年、西周初年),他们成了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强大民族。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相当于我国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向西迁移,后来到了英伦诸岛。这就是印欧人的第一次“入侵”。

凯尔特口音

印欧人的第二次入侵是在公元五世纪中叶,当时生活在现在的德国和丹麦交界处有两个部落,一个是石勒苏益格(Schleswig)的盎格鲁(Angles),另一个是霍尔施坦因(Holstein)的萨克森(Saxon)。石勒苏益格/霍尔施坦因现在是德国最北面的两个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从丹麦那里“取得”的。这两个部落从那里跨过北海,占据了英格兰,原来的塞尔特人很快地后退到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高地。English一词就出自Angles,原意为“角落”,意即他们来自欧洲大陆的一角。在古英语中Angle写作Engle,他们的语言叫做Englisc(在古英语中“sc”读如“sh”,如“sceap”—— “sheep”)。顺便说一句,“塞尔特”(Celt)中的c可以读如s或k,所以也叫“凯尔特”,美国人中有许多来自苏格兰和爱尔兰,所谓的“美国腔”可能是凯尔特口音。波士顿不是有个著名的球队叫“凯尔特人队”嘛。

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朱特这三个族群。他们的方言发展成古英语。现今一些常用的字汇是从这些Anglo-Saxon的字汇而来,然而英语也受其他语言的影响。

在日耳曼族尚未入侵不列巅时,岛上住的有凯尔特人。在公元前55年的夏天,古罗马凯撒大帝征服了高卢地区的凯尔特人。为了避免不列巅的凯尔特人报复,凯撒想要一举攻下不列巅,然而并未成功。隔年夏天,又再一次入侵不列巅,在不列巅东南角建立了一个据点。至此大约一百年,罗马人未再侵犯不列巅。

在公元43年,革老丢想要得到整个不列巅群岛的统治权,便派了四万人的军队,费时三年,征服了英格兰。此时大约统治了三百年。

410年,罗马帝国受外族入侵,无力维持其他领地的势力,于是撤退,凯尔特人得不到罗马人的保护,受北方蛮族Picts&Scots骚扰,于是凯尔特领袖便请求朱特族人的保护,并割一块在Kents东北角的isle of Thanet给朱特族。朱特族知道了凯尔特人很好欺负,反而侵略凯尔特人,占领Kents的东南角。其他的日耳曼族群也跟著入侵英格兰,持续一百年。

诺曼人入侵

古英语一直发展到公元1066年法国的诺曼人入侵。在此以前,由于受北欧人和罗马人的影响,许多斯堪地那维亚词汇和拉丁词汇溶了进来。前者如egg,cake,skin,leg,window,husband,sky,fellow,skill,anger,flat,ugly,odd,get,give,take,raise,call,die,they,their,them;后者如street,kitchen,kettle,cup,cheese,wine。塞尔特语的遗迹大多留在地名中,如Thames,Kent,Dover。

扩展资料:

Old Norse

基督教将拉丁文与希腊文的字汇带入英语。

古英语又受到了说Old Norse的斯堪地那维亚入侵者影响。古英语内部的发展朝著简化词形变化的方向在走,而Old Norse更加速了这个过程,特别是北方的方言。

在诺曼征服后,可以算是古英语时期的结束。这个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开启英语的另一个时代。

诺曼征服对英语有显著的冲击,改变了英语单字的拼法,更引入了许多新的诺曼字汇。若没有诺曼征服,英语将会有更多的词形变化、更多的日耳曼字汇、更多的复合字、较少从其他语言吸收的字汇、不会有法文字汇。

社会地位象征

在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与Harold抢夺英国国王的王位,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廷斯战役中获得了胜利,并因此成为英国国王。他将法国品味带入英国皇室,英国皇室的成员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法国人,他们都不会讲英文,只会法文。此时,在统治阶级所使用的语言是法文,而一般平民使用的是英文。然而,一般百姓要取得更佳的工作机会的话,就必须会法文。区别说英文与说法文的人,并不是用族群来区分,而是社会地位。

英语一直是一般大众所使用的语言,但一开始受诺曼统治时,在法庭及皇室中并不使用英语。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可见,在公元1154年前,大多数的文学作品是使用法文或拉丁文。

在1204年,英王失去了诺曼底的统治权,英国皇室的成员必须在英国与法国之间选边站,再加上英国讲的法文是Anglo-French以及百年战争的影响,英国人越来越不喜欢讲法文。

逐渐变化

在此时,英文的文法与单字都有变化。英文文法从综合语逐渐变为分析语,而单字则增加了许多法文及拉丁文的单字。文法方面,由于发音的改变以及词形变化的类比,导致无法用词形变化来判断字的关系,因而只能用字的顺序来表示文法关系。在文法方面,虽说统治阶级讲的是法文,但法文并未影响到英文的文法。此阶段法文的影响只是因为统治阶级讲的是法文,对英文漠不关心,使英文文法的改变不致有太大的阻力。单字方面,在1250年前,法文带来的是贵族与宗教的单字。1250年后,由于英国皇室对英文的认同提高,带来了日常生活的单字。拉丁文则是随著法文单字,也带到英文中。

诺曼人的入侵为英语带来了大量的法语词汇,这使得现代英语中存现大量的同义/近义词:shut/close,answer/reply,smell/odor,yearly/annual,ask/demand,room/chamber,wish/desire,might/power(英语词/法语词)。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产肉的动物多是英语词,如ox,cow,calf,sheep,swine,deer,而它们的肉则是法语词,如beef,veal,mutton,pork,bacon,venison。大概持法语的多为贵族统治者,只注意他们餐桌上的肉,并不在意牲畜们叫什么。

另外在已有的英语/斯堪地那维亚语同义词基础上,如英语的wrath和斯堪地那维亚语的anger之外,法语又加了个ire。连我们汉语也贡献了几个词:kowtow(叩头),typhoon(台风),sampan(舢板),kaolin(高岭土),tea(闽方言),shanghai(不是地名:-)。

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英语进化成中古英语[1] ,中古英语对于近代英语的使用者来说要理解是有点难度。在十五世纪,由于元音大改变,英语更进一步进化成所谓的近代英语。

英语一直在吸收外来字汇,直至现今亦是如此,特别是拉丁语、希腊语。由于如此,现今英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字汇的语言。由于许多单字是来自不同的语言,所以读音错误的情形十分的高。

参考资料:英语变迁-百度百科

一种民族语言(包括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可关。要了解英语语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乃至英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凯尔特人,又称不列颠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萨大帝的率领下侵入不列颠群岛,凯尔特人被罗马人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直到公元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森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森人的语言。

作者:Chineseyoyo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897d000aff5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英国人的祖先是谁

罗振宇讲述:英国人的祖先究竟是谁?原来是这个人种的后裔!

现在大部分的英格兰人(包括威尔士地区的人)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而苏格兰人和北爱尔兰人的祖先是凯尔特人。

公元843年,苏格兰地区的一个国王完成了各个苏格兰部落的统一大业,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苏格兰王国。那时候,盎格鲁·撒克逊人还在不列颠岛的南部地区。

盎格鲁、撒克逊是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欧日德兰半岛、丹麦诸岛和德国西北沿海一带。公元五世纪——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两部都有人群南渡北海移民大不列颠岛,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两部落才融合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通过征服、同化,盎格鲁·撒克逊人与大不列颠岛的“土著人”(凯尔特人),再加上后来移民的“丹人”、“诺曼人”经长时期融合,才形成近代意义上的英吉利人(包括苏格兰人)。

扩展资料:

5世纪初,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盎格鲁人(Angels)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谐音England,英格兰名称的由来),即盎格鲁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语,则是继承了他们的语言而来。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

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直到今天,美国人还管英国人以及英裔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英国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岛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一个联邦制岛国。

英国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东临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即为法国。

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其中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人 (英伦三岛居民总称)

总而言之,现在大部分的英格兰人(包括威尔士地区的人)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而苏格兰人和北爱尔兰人的祖先是凯尔特人。英国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各自拥有不同的种族起源。

1、英格兰人,又称英吉利人,是英国英格兰地区的原住民族,母语是英语。从种族角度来看,英格兰人被认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的后裔,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属欧罗巴人种,大多为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特征是金发碧眼。

另外,也有历史资料称英格兰人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克尔特部落群的不列颠人和日耳曼部落群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结合而成。他们在超过千年前被古英语称作“Anglecynn”时已有高度的身份认同。

2、苏格兰人是西欧英国的民族之一,也是苏格兰当地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大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 (占当地人口92%),并散布在英国各地。据悉,苏格兰境内人口近500万,但全世界另有5000万人拥有苏格兰血统。

现代苏格兰人的祖先,主要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从欧洲大陆迁徙而来的皮克特人和后来逃到不列颠的克尔特人,还有一部分是欧洲的日耳曼人。皮克特人,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经过长期的融合,终于形成了苏格兰民族的主体。

3、威尔士人由公元初就住在当地的金姆里人和不列颠人形成,二者均为来自欧洲大陆的克尔特部落群。罗马统治时期,接受了基督教。

公元5~6世纪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来到后,被排挤到从维河到底河一线,在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斗争中逐渐联合,于10世纪中叶至11世纪一度建立统一国家。13世纪起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所征服。

4、爱尔兰人的先民主要是属于爱尔兰人部落群的爱尔兰人,并吸收有英格兰人、诺曼人、苏格兰人的成分。广义的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Celtic)人种,所以北部的北爱尔兰也是凯尔特人。

扩展资料: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中、上层的人士由于过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

一般家庭喜爱以前几代传下来的旧家具、旧摆设、旧钟表而炫耀于人。首都伦敦有许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对原有的式样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

汽车发动机虽然换上新型号的了,但车型还要尽量保持过去的老样子。伦敦有两家邮局,一年365天昼夜营业,从不休息,据说这是遵循英国的古老传统而保留下来的。

少许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

他们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他们很少发脾气,能忍耐,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谢谢”、“请”字不离口。对英国人讲话也要客气,不论他们是服务员还是司机,都要以礼相待,请他办事时说话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则,可能会使你遭到冷遇。

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且总是习惯先将妻子介绍给贵宾认识。按英国商务礼俗,随时宜穿三件套式西装,打传统保守式的领带,但是勿打条纹领带,因为英国人会联想到那是旧"军团"或老学校的制服领带。

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为好。他们相处之道是严守时间,遵守诺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人 (英伦三岛居民总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基因测序揭示英国人祖先

  这个问题需要区别,因为英国是由4个部分组成即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各自拥有不同的种族起源,语言和生活习俗,相信的分析见下:
  1、英格兰人是英国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又称英吉利人。主要分布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少数分布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及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属欧罗巴人种,大多为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使用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多信基督教新教,属英国国教派,亦有少数天主教徒。英格兰人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克尔特部落群的不列颠人和日耳曼部落群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结合而成。
  2、苏格兰人是西欧英国的民族之一。有500余万人(1981),占英国总人口的9%,主要聚居在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占当地人口90%以上;约有20万人散居在英国各地。属欧罗巴人种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苏格兰人主要由皮克特人和斯科特人结合而成,并吸收有不列颠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成分。皮克特人来源不详,一度认为是先于克尔特人来自欧洲大陆的阿尔卑斯部落;现今多数学者认为,系最早来到不列颠的克尔特部落。1~5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不列颠时,皮克特人在帝国疆域之外,很少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他们经常侵扰罗马的不列颠行省,拉丁文献中称之为“喀里多尼亚人” 或 “涂颜色的人”(“皮克特”一词即含此意)。 斯科特人为公元前4世纪由欧洲大陆迁往爱尔兰的克尔特部落,他们于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大批进入苏格兰,并于9世纪被皮克特人所击败并融合,建立统一的苏格兰王国,二者结合为苏格兰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进入英格兰后,部分不列颠人被排挤到苏格兰南部,也成为苏格兰人的族源之一。
  3、爱尔兰人的先民主要是属于克尔特部落群的盖尔人,并吸收有伊比利亚人、诺曼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成分 。伊比利亚人是爱尔兰岛上最早的居民,来自比利牛斯半岛。公元前4世纪 ,盖尔人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来到这里( 也有学者认为这批盖尔人来自苏格兰)。他们同化了伊比利亚人,成为爱尔兰民族的基础。
  4、 欧罗巴人种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使用威尔士语,属印欧语系克尔特语族,现仅为北部山区农业居民的口语,大多已通用英语。信基督教新教。威尔士人由公元初就住在当地的金姆里人和不列颠人形成,二者均为来自欧洲大陆的克尔特部落群。罗马统治时期,接受了基督教。公元5~6世纪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来到后,被排挤到从维河到底河一线,在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斗争中逐渐联合,于10世纪中叶至11世纪一度建立统一国家。
英国人的祖先是中国湖南湘西

英格兰的历史

比较感兴趣冷兵器战争 所以经常看欧洲冷兵器电影和玩这类的游戏rn我只知道大不列颠岛最早是罗马(貌似还有什么神圣罗马帝国... 搞不清之间的关系)统治的 罗马从大不列颠撤军后谁创建了英格兰?和其中的历史细节rn有知道的老师能说一下吗 粘贴也可以 但要详细 我想从"黑暗时代"的大不列颠历史看起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英格兰城堡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著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入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朝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英格兰的主岛—不列颠岛上很早便有人类活动,岛上的居民在五千年前就创造了以英格兰南部沙里斯布里平原上的巨石圈为代表的灿烂文化。

按一些史学家的说法,约在1万年前就生活在中亚的一个游牧父系氏族集团于公元前4000年前后分裂,东迁的一支进入新疆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如汉代的楼兰;南迁的一支灭了古印度;西迁的一支进入伊朗,较著名的就是古波斯人和米底亚人;北迁的一支便是日尔曼人的祖先。

因欧洲人在近现代科学研究中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他们以欧洲地理和欧洲人的历史为中心来创造历史名词,所以大量的历史名词带上了欧洲人的感情色彩,如小亚细亚半岛、巴勒斯坦周围、东亚就被按离欧洲的距离远近称为“近东”、“中东”、“远东”,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被称为“蒙古人种”,因蒙古人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们发现远古时期中亚民族迁移过程后就将这个氏族集团称为“古印欧人”,之所以有这个“印”是因印度是他们的模范殖民地,他们对其是有感情的,他们希望所有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都向印度人学习,因此平时对印度提携有加。

公元前2000-1500年,古印欧人的一支——凯尔特人(罗马人称其为高卢人)西进,公元前1200-1000年日耳曼人迫使凯尔特人继续西进到了不列颠岛.在他们之前在岛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宫,被苏格兰人称作历史中心,该宫殿以“斯康石”闻名苏格兰,史称“定命石”,因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贵族都要到这里来举行加冕仪式。直至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决定把这种仪式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直到诺曼征服后,苏格兰仍有皮克特王国。

公元前55年与54年,恺撒率罗马军队远征不列颠岛,在凯尔特人表示一定的屈服后就撤退了。公元43年,罗马人在不列颠岛设置了行省,不列颠岛被分为军事区(西北部山区)与行政区(东南部平原区)两部分。罗马人实际上只控制了行政区,北部的苏格兰与西部的威尔士仍在凯尔特人的手中,他们时常起兵反抗罗马人的统治,罗马人为了防备他们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长城”。公元四至五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逐渐放弃了对不列颠的控制,罗马人从407年开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结束了对不列颠400年的统治。凯尔特人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后,建立了一批小的公国,这些公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争战不休,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为外族的入侵提供了良机。

在不列颠岛对面大陆上的日德兰半岛南部居住着盎格鲁人,半岛北部是朱提人,撒克逊人居住在易北河与威悉河下游一带,他们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盎格鲁人与撒克逊人的关系密切,语言与风俗很难区分,历史上统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是目耳曼人中罗马化程度最低的原始部落,从公元三世纪起他们就对不列颠进行了海盗骚扰。为了防备他们,罗马人沿东南海岸从梭伦特到屋西建立了要塞和了望台,配备军队对付他们,这一带被称为“撒克逊海岸”。由于他们与强大的法兰克人毗邻,无法向高卢发展,再加上罗马人已从不列颠撤军,因此当五世纪中期匈奴人西迁时他们就渡海迁入不列颠。

这时不列颠岛的肯特地区的一个凯尔特人的部落首领屋提吉伦也请朱提人帮助他们抵御皮克特人和斯克特人海盗式的袭击,朱提人的军事首领海恩吉斯和豪沙兄弟率兵于449年从泰唔士河上岸,进入肯特。六年后双方因薪饷问题起了争执,朱提人以武力占领了肯特地区,正式在当地定居下来,这是不列颠在罗马人撤走后的第一次外族入侵。与此同时,撒克逊人开始从北海东南岸出发在达沃什湾登陆,进入泰唔士河流域;盎格鲁人则横渡北海进入英格兰中部。凯尔特人对这些外来的民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罗马人几百年的建设成果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公元500年时,入侵因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而暂停,一位名叫阿鲁狄尔的勇士领导凯尔特人坚壁清野,连获大胜,特别是巴顿山大捷更是遏止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达几十年之久。在巴顿山之战前后,凯尔特人的一支为避战乱迁到了阿尔摩利克半岛,这个半岛因此得名布列塔尼亚(小不列颠)。550年,新一轮的入侵又开始了,南部的撒克逊人打败凯尔特人推进到了布里斯托尔湾。613年,盎格鲁人在诺丁汉郡的切斯特大胜,推进到了爱尔兰海岸,这三个民族就此在岛上定居下来。凯尔特人退到了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等地,现在这三个地区的居民大都属于凯尔特人后裔,在后世这三个地方的人大举移民北美,成为开发北美洲的主力,现在美国南方的凯尔特人后裔占比较高。

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与凯尔特人的征战中陆续建立了许多小国,经过长期的兼并形成了英格兰历史上的七国时代,这时先是北方的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是中部的麦西亚王国,最后是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国都曾称雄英格兰,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传说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就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经过几百年的苦战终于在不列颠安定下来后不久,又要面临其他民族的入侵了,这次的入侵者是诺曼人。诺曼人(意为北方人)是目耳曼人的一支,也称维京人,指的是居住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和目德兰半岛的挪威人,瑞典人与丹麦人。诺曼人生活的地方森林茂密,耕地稀少,他们善于造船、航海,是一个勇于进取、具有冒险精神的民族。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当地的出产已不能养活他们了,诺曼人只好于8至9世纪时开始扩张。他们的扩张在9至11世纪形成一个高潮,在13与14世纪还有影响。在这期间,诺曼人扩张的方式也从劫夺转变为殖民。

诺曼人的扩张分为三条路线,中线主要为丹麦人。公元789年,丹麦人第一次入侵不列颠,丰富的收获使诺曼人记住了这个地方,以后不断前来袭扰。851年,他们第一次在英格兰过冬,进而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了“丹麦统治区”。9世纪初,威塞克斯国王兼并六国,统一全英格兰,但对丹麦人却无可奈何。879年,英格兰国王的阿尔弗雷德(871——899年在位)打败了丹麦人,与他们订立和约。和约规定以伦敦向西北延伸到彻斯一线为界,北部,东北部为丹麦人统治,丹麦统治者向当地收取“丹麦金”,南部仍属英格兰。在抢掠英格兰的同时,诺曼人还于9世纪初入侵法兰西,845年攻占巴黎,抢劫了亚眠,波尔多,马赛,卢昂,波尔多等城市。911年,诺曼人罗洛率军占据了法兰西西北部一大片地区,称其为“诺曼底”(北方人的土地),他自称“诺曼底公爵”。一部分丹麦人还入侵了意大利,与拜占庭帝国发生了战争。在西线的扩张的主要为挪威人,他们占领了爱尔兰、冰岛、格陵兰、北美洲,据后世考证他们还曾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在东线扩张的主要是瑞典人,他们被俄国人称为“瓦良格人”(意为北欧漂泊者)。7至8世纪时他们就在波罗的海沿岸从事商业活动,9世纪初他们通过芬兰湾进入斯拉夫人的土地。在扩张过程中他们亦商亦盗,商队向南一直到达君士坦丁堡,与希腊人、拜占庭人进行贸易,加速了文化在东欧的传播。862年,瑞典人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政权,882年,他们又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后来他们被东斯拉夫人所同化,成为今天俄罗斯人的祖先。

十世纪末丹麦人大举入侵英格兰,1016年时丹麦人卡纽特占领了全英格兰,一直到1035年卡纽特战死后英格兰才得以复国。1042年,威塞克斯国王的后裔“笃信者”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登上英格兰王位,他娶英格兰大贵族哥德温之女为妻。他的父亲是威塞克斯国王伊塞尔雷德,母亲是诺曼底公爵的女儿埃玛,后来改嫁卡纽特,丹麦人占领英格兰时期他流亡诺曼底,住在他外祖父的宫廷里。落难时期的经历使他对诺曼人心存好感,任命了大量诺曼人担任要职,外来的诺曼人势力同以哥德温为代表的英国本土势力之间矛盾激化。1051年,爱德华国王迫使哥德温全家出逃,并邀请诺曼底公爵威廉访问伦敦,威廉在访问伦敦时,就与表兄弟、英王爱德华讨论过由他继承英国王位的问题,因爱德华无子,他对威廉的要求没有提出异议。次年,哥德温与其子哈罗德率军发起反攻,并得到英国民众的拥护。爱德华只好恢复了哥德温家族的地位,驱逐了朝中的诺曼人。1066年,爱德华去世,由于他无子嗣继承王位,临终前他指定哈罗德为王位继承人,贤人会(咨议会)也选举哈罗德继任英格兰国王。

当时诺曼底公国已是法国境内最强大的诸候。威廉一世(1027——1087年,1066——1087年在位)1035年登位,由于他当时年仅8岁,公国内乱不断。他于1047年得到法国国王享利一世帮助平定了叛乱,树立起自己的权威。1053年,他同佛兰德尔伯爵鲍德温五世的女儿马提尔达结婚,从而使诺曼底公国与这一欧洲最富地区结成联盟,1063年,他征服缅因,后又控制了布列塔尼,势力大为增长,野心也恢复到他祖先的水平。据他声称,爱德华曾许诺将王位传与他。1064年,哈罗德乘船在英吉利海峡失事,为朋蒂乌伯爵所获,送到诺曼底,哈罗德为了能返回英国被迫向他宣誓,支持他对英国王位的要求。自认为已在封建习惯法与舆论上占了上风的威廉公爵开始大肆幕集军队,并取得了教皇与法国、德国、丹麦诸王的支持。1066年夏,一切都准备就绪,只侍出发了。

哈罗德得到消息后急忙也集合军队准备应战,他的军队是民军性质的,装备十分简陋,军中还有使石斧的。这时,他的兄弟陶斯提格在挪威国王的支持哈拉德•哈德拉达的支持下率军在约克郡登陆,目的是与他争夺王位。1066年9月25日,两军在斯坦福桥激战,哈罗德军大胜,挪威国王与陶斯提格被杀。正当哈罗德欢庆胜利时,威廉于9月28日率军在伯文西登陆,哈罗德急忙率军南返。这时哈罗德军队才进行了一次大战,已十分疲惫,北方两个大封建领主艾德温和莫尔卡伯爵出于个人自私的理由不肯支援,按理说哈罗德是不能立即与威廉正面作战的,他只要利用英格兰南部对他有利的民心疲惫威廉军队就可稳操胜算,可哈罗德的急性子却让他不甘等待。10月14日,双方在黑斯廷斯决战。威廉大军分三路,左翼为布列塔尼伯爵阿南指挥的不列颠人,右翼是勃罗根的欧斯特斯指挥的雇拥兵,中路是威廉率领的诺曼人,打着教皇的“神旗”,总兵力12000人,哈罗德兵力为6300人。战斗中哈罗德勇猛有余,计谋不足,他本来已在战役初期数次挫败威廉军队的进攻,占足上风,但他在威廉军队佯退的引诱下离开了有利地形,遭到威廉部队骑兵的突击,战役的结果是威廉大胜,哈罗德战死。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登上王位,称威廉一世,这就是“诺曼征服”。这以后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反抗诺曼人的统治,但均未成功,当初不顾大局的两个大封建领主艾德温和莫尔卡伯爵也被消灭了。1072年威廉征服了全英国。他在全国建立封建庄园,变自由农民为农奴,使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很快完成。威廉一世除了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骑士的领地外,其他贵族的领地都被剥夺了。他大肆分封与他打江山的臣下,因土地的分封是随战事进行的,所以相当分散,各诸候不能形成统一的地方势力来与国王作对,无意中加强了王权。威廉一世本人占有全国耕地的七分之一,还占有了绝大部分的森林,构成了王权的强大物质基础,他还将教权置于王权之下。1086年,他下令在全国进行土地调查,编成了《土地赋役调查簿》,因调查的方式类似审判,所以这也被称为《末日审判书》,他的此举是为了了解全国的人口与土地状况,以使国民承担封建义务和纳税义务时不得取巧。大批的自由农民在这次调查中转为了农奴,因为在调查时很多自由农民被登记为农奴了。

威廉一世征服英国后的仍拥有诺曼底公国,虽然他在封建义务中是法国国王的附庸,但实际上诺曼底地区已成为英国的一部分了,法国王室为挽回这个重大损失几代人费尽了苦功。当时法国王室的势力尚小,领地是一个长条,大城市只有巴黎和奥尔良,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王。法国国王与威廉一世相争时主要通过外交与封建习惯法赋予他的宗主裁判权。他先挑拔威廉一世的长子罗伯特与威廉一世的关系,并支持他向其父要求继承诺曼底公爵之位,父子俩展开了大战。1087年,威廉一世死后,他的次子卢弗斯的威廉继承了英国王位,称威廉二世,罗伯特也最终获得了诺曼底公爵头衔,英格兰与诺曼底分而治之了。英国许多大贵族在两地都拥有领地,所以他们要对两个君主同时承担封建义务,法王利用这点大肆挑拨,使威廉二世统治的13年间内乱不止。1100年,威廉二世在狩猎时被箭射死,他的弟弟亨利一世登位(1100——1135年在位)。

亨利一世深知国家内乱的根源在于诺曼底没有控制在国王手中,再加上有法国国王的挑拔。他在巩固了自己在英格兰的地位后,于1105年进攻罗伯特公爵。1106年9月,双方在邓奇勃莱展开激战,罗伯特公爵被俘。1109年,与享利一世作对的大主教安瑟伦也去世,享利一世彻底控制了诺曼底,同年,享利一世的女儿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德国国王享利五世订婚。

这一切都给法国国王以强烈震动,英格兰与诺曼底的统一使英国的势力深入到法国的心腹地区,英国与德国的联姻又使法国两面受敌,法国不得不予以反击,英法之间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便这样开始了。因势力尚弱,路易六世(1108——1137年在位)只好先以小规模战争与外交活动相结合,他以帮助罗伯特公爵的儿子威廉•克莱托恢复领地为由与英国开战。英国则通过巧妙的继承与外交联姻为手段来削弱法国。1119年,法军被打败,经教皇调停,两国议和。1124年,两国再度开战,享利一世联合女婿德皇享利五世,企图由西南和东北两路夹击法国。法国举国震惊,路易六世以“黄金焰神旗”为号召集合起了20万人,挫败了这次进攻。

1120年享利一世的独生子因海难去世,享利一世选择其嫁给了德皇的女儿莫德为继承人。1125年,莫德的丈夫享利五世去世,享利一世又将莫德嫁给了法国北部最强大的安茹伯爵,1135年12月,享利一世去世,威廉一世的外孙斯特凡捷足先登宣布继位,他的父亲是法国的布鲁瓦伯爵,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四个女儿。作为法定继承人的莫德不肯罢休,双方在后来的10余年里不断交战,英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混乱状态。1150年,莫德与安茹伯爵所生的儿子亨利成长起来,他被母亲授予了诺曼底公爵称号。1151年其父去世,他又兼有安茹,屠棱,曼恩的伯爵封号。他常去法国国王宫中拜谒法王路易七世,与当时的王后阿奎丹的埃利娜相爱。埃利娜对于虔诚而不热衷于家庭生活的路易七世早就不满,这时就顺势与其离婚了,两个月后她投入亨利怀中,加上她带去的领地,亨利手中有法国领土的一半。路易七世只好先放过斯特凡,进攻诺曼底,但被打败,1153年1月,亨利率军渡海进攻斯特凡,迫使其签约,同意享利为继承人,1154年斯特凡去世,亨利登上王位,称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的金雀花王朝(1154——1399)。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所以通常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

当时亨利二世不仅拥有英格兰,还在法国据有安茹、诺曼底、曼恩、屠棱、普瓦都、阿奎丹等地,占有法国大片土地,相当于当时法王领地的六倍,形势对法王相当不利。但享利二世并未真正控制这些领土,只是由婚姻、继承等各种方式接着起来的大杂烩,从封建原则上看也是法王的附庸。

亨利二世继位后,着手整顿封建秩序,严历镇压内乱期间骚动的大封建主,拆除了他们建造的300多座城堡,又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各地的郡守。他还改革了军制,当时的传统是封建附庸每年向国王服军役四十天,这不利于长期作战,造成王权对于封建领主军事力量的依赖,所以他提出领主缴纳盾牌钱,以金钱的形式代替军役,他再用这笔钱去幕集军队。同时他还恢复民军,所有的自由民自选配备武器,随时准备出战。在司法方面,他规定自由人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就可以越过领主直接向国王法庭申诉,骑士、市民、及所有自由民均可由此摆脱领主司法权力的束缚,因而更加支持王权。他还以“誓证法”代替“神命裁判法”,即国王的巡回法官在地方审理案件时让当地居民参加陪审,出庭作证,陪审员一般为12名,从骑士与富裕平民中选出,这扩大了国王法庭的权限,削弱了地方领主法庭的权力,为王权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这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减少了人民头上的压迫者,在当时是进步的。

与此同时,法国的路易七世励精图治,王权越来越巩固。英法两国间战争不断,为积蓄力量以利再战,享利二世与路易七世讲和,享利二世的长子享利与路易七世的女儿订婚,路易七世趁机挑拔父子关系,享利王子果然上当,与其父闹翻,其他王子也纷纷效法,起兵反叛。

1179年,腓力二世登位,他在位期间为法国王室领地的扩大、王权的加强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有“奥古斯都”之称。1187年,腓力二世打败享利二世取得伊苏曼与弗雷特伐尔,1189年7月,腓力二世联合亨利二世的次子理查攻打亨利二世,迫使他投降并把格拉塞让与腓力二世,当亨利二世看到名单上有他最宠爱的小儿子约翰的名字时气绝身亡。由于这时长子已死,次子理查便即位,称理查一世(1189——1199年在位),他就是狮心王,被称为“中世纪骑士之花”,有关罗宾汉的传说里与《艾文荷》里就有他的身影。腓力二世认为他对法国的危害比亨利二世更大,二者的矛盾渐起。1190年,他们结伴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理查在征战中功勋显赫,引起了腓力二世的忌恨。1191年,腓力二世以患病为借口返回法国,与理查的幼弟约翰(他就是罗宾汉传说和《艾文荷》里长期与查理作对的那位亲王)串通,准备向英国在法国的领地进攻,理查得知消息后火速往回赶。查理在途中被与他结怨很深的奥地利公爵扣留,在付出大笔赎金后才获得自由。理查二世回到英国后搜集军队开进法国与打算与腓力二世决一雌雄,他们在法国的战争是很有节奏的,每年都有一次停火,当天气和基本条件充许时两军重新开战。后来理查在昂德利附近塞纳河转弯处的峭壁处修建了一座雄伟的城堡,他称其为“漂亮的城堡”,这激怒了腓力二世。两军重开激战,理查节节胜利,可常胜不败的他却于1199年在里亚赞与一个叛乱的诸候作战时意外阵亡,腓力二世绝路逢生。理查一世时因连年征战,财政紧张,引起国内普遍不满,封建贵族势力再度抬头。

1199年,约翰继位。约翰登上王位后,利用得以加强的王权,大肆剥夺各阶层,引起国内各阶层对王权的背离,腓力二世也帮助约翰的下一辈布列塔尼公爵阿瑟反对约翰。1200年,约翰与法国讲和,法国得到了诺曼底的韦克森、埃弗勒、奥弗涅和贝里的几处地方,约翰的侄女布朗什•德•卡斯蒂尔嫁给了法国王储路易。

此后不久,由于约翰强娶阿奎丹的西尼昂家族于格公爵的未婚妻伊萨贝拉,与该家族发生冲突。腓力二世没有放过这一机会,摆出宗主调节附庸关系的姿态,命令英王约翰到法国出庭,约翰当然拒绝了。1204年4月,腓力二世对约翰进行缺席审判,剥夺了他在法国领地的一切权利,法军立即进入诺曼底。1204年夏,双方进行了托——加耶之战,法王占领了诺曼底。1204——1206年,约翰在与法国的作战中失败,“漂亮的城堡”也丢了,接着又失去安茹,曼恩,都兰,布列塔尼。英国在海外的领土只剩下基恩和加斯科尼以及海峡中的一些岛屿。1213年,约翰与教会因选举大主教问题而发生分裂,教皇英诺森三世早就想插手西欧事务以求控制西欧,1212年教皇宣布废黜约翰的王位,转授腓力二世,约翰也以没收教会财产回击,但由于得不到国内支持,最后他不得不向教皇屈服,英诺森三世立即转向又充当起他的保护人来,利用他来牵制腓力二世。由于腓力二世新近兼并了英国在法国的绝大部分领地,声威大振,大陆上的其他势力不愿看到均势被打破,所以约翰很快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奥托一世、佛兰德尔伯爵、布洛涅伯爵结成同盟。1214年,他们从东南和西北两路进攻法国。腓力二世利用英国贵族对于约翰的不满先打败了约翰,并派出太子路易攻入英国本土,拿下伦敦城,国家存亡之际,许多以前投靠腓力二世的英国贵族转而支持约翰,法军最后在教皇的干预下,退出英国。

从法国战场败回的约翰受到了国内贵族的逼迫,他与贵族们于1215年6月15日在泰唔士河较的兰尼米德召开会议讨论《大宪章》,6月19日《大宪章》得以通过。这是一场主张地方分权自治的封建领主与统一王权的斗争,在当时英国加强王权的潮流中是一种退步,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它却成为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争取自由的工具,因为里面有一些当年的贵族们为拉拢平民上层而设立的保民条款,这就成了第三等级与王权进行斗争的法律依据,为以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最早的理论依据,成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但约翰签署《大宪章》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想真正遵守,他利用教皇对宪章中限制教权内容的不满与贵族开战,贵族们便干脆拥护法国太子路易为英国国王,控制了大部分的地区,约翰长期无法取得主动。1216年约翰在征战时患病去世,其子亨利三世(1207-1272,1216——1272年在位)继位,时年九岁。由于辅佐他的大臣很贤良,国内政局开始安定下来。

1223年,腓力二世去世,在他的统治下法国一度成为全欧洲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其子路易八世继位,但很快就于1226年去世,其子路易九世又继位。法国国内许多大贵族对他不满,这便引发了内战,亨利三世趁机参与,他曾两度率军侵入法国,但法国大贵族各有打算,亨利三世与英国贵族矛盾重重,能动用的兵力有限,桑特战役中路易九世击败亨利三世,双方签订和约。

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其长子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1239-1307)即位。他参加过十字军,在位期间征服了威尔士,封长子爱德华为威尔士亲王,以后英国的王储都要先被封为威尔士亲王。《大宪章》在他统治时得以完善,他创建了“模范议会”。为征战的需要,他改革了英国的军制,组建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重铠骑兵,并使长弓兵成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个高,得名“长腿”,他就是《勇敢的心》中的那位英国国王。1282年,爱德华一世占领爱尔兰。这以后,爱尔兰人起义就没断过,直到1536年和1542年颁布的联合法令才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当苏格兰国王法比西斯二世打猎时意外死亡后,苏格兰陷入一场继承人危机,当时有继承权的是一位远在北欧、被称作“挪威少女”的十四岁少女,这位小姑娘在归国途中因海难而亡。与“挪威少女”血缘较近的罗伯特•布鲁斯和与法比西斯二世血缘较近的另外一位贵族展开了争夺王位的斗争,爱德华一世采取了与法国国王类似的策略,他支持势力相对弱小的另外一位贵族去打击势力强大的罗伯特•布鲁斯,开始侵入苏格兰。苏格兰贵族与平民的起义此起彼伏,爱德华一世对此采取了强硬的手段。

1293年,英法两国的水手在英吉利海峡发生冲突,导致马赫海战。当时的法王腓力四世迫使英王爱德华一世作出了象征性的让步,1294年,爱德华一世对法国宣战,英军开始时作战十分顺利,胜利不断。

这时苏格兰出现了威廉•华莱士,在他的率领下苏格兰人屡挫英格兰军队,走访队伍随之越来越壮大,他还攻占了英格兰的约克郡。1295年腓力四世与苏格兰缔结和约,法王每年资助苏格兰50000英镑,苏格兰每年用4个月时间从事反英战争。苏格兰人与英国的战争时起时落,牵扯了英军大量的兵力,法军在战场上开始取得胜利。爱德华一世没办法,只得于1297年与法国休战全力对付苏格兰,腓力四世由于与佛兰德尔作战时失利,再加上与教皇的斗争,他也只好停战。爱德华一世回到英格兰后全力对付威廉•华莱士,威廉•华莱士在1299年战败。1303年时英法双方签订了《巴黎和约》,腓力四世把加斯科尼还给英国,并把女儿伊莎贝拉嫁给英国王太子,这一条约的签订,标着近两具世纪的战争结束了,近两百年的战争使双方均感到疲惫不堪。威廉•华莱士经过几年的游击战后在1305年英格兰军队抓住,后被处死.

1306年,罗伯特•布鲁斯(前面提到的那位罗伯特•布鲁斯之子)在苏格兰传统的加冕地斯康宫举行加冕仪式,登上苏格兰国王王位。1307年,爱德华一世在远征苏格兰的罗伯特•布鲁斯时病死,其长子爱德华二世(1307-1327年在位,1284-1329)继位,他是个没出息的同性恋。靠着他的无能,罗伯特•布鲁斯在1314年赢得班洛克帕战役,终于为苏格兰争得了独立,爱丁堡现在屹立着罗伯特•布鲁斯与威廉•华莱士的塑像。

爱德华二世的王后--就是后来被称为“法国母狼”的伊莎贝拉--投入了蒙地莫伯爵的怀抱。她于1325年携儿子爱德华回到法国,和其弟弟法王查理四世——当时腓力四世已去世,由其子查理四世继位——策划推翻爱德华二世。1326年,她发动政变,掌握了国家大权,1327年,她又操纵国会将爱德华二世废黜,放逐到南威尔士。两年后在巴克利城堡中将其杀害。其子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1312-1377)于1327年继位。1330年他处死了莫地默伯爵后亲政,并囚禁了其母亲。爱德华三世于1328年承认苏格兰的独立,但是苏格兰人与英国人的战争一直持续数个世纪之久。

1328年,法国加贝王朝的查理四世死后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继位,开始华洛瓦王朝的统治,他是查理四世的侄子。由于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妹妹,爱德华三世便想以外甥的身份争夺王位,
英格兰原住民是凯尔特人,后面北欧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打败了凯尔特人,成为了英格兰主体民族,而凯尔特人逃到了苏格兰,后面在16、17世纪苏格兰人遭到种族屠杀。(见勇敢的心)至于罗马帝国的确曾统治过大不列颠岛,后面被当地人赶走了。至于神圣罗马帝国,具体位置在今德国境内,国王是萨克森国王奥托一世,和英国人八竿子打不着一起去。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 英格兰城堡
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著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入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朝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文章标题: 英格兰七国时代到现代有多少位祖先是本地的英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586.html
文章标签:英格兰  有多少  祖先  时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