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维多利亚时期的教育观是怎样的

时间: 2021-04-16 18:08:5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维多利亚时期的教育观是怎样的

维多利亚时期的价值观与现在的不同

看完电影四羽毛 想知道四羽毛到底讲述了维多利亚时期怎么样的价值观 到底这种价值观与现在的价值观有什么不同?
维多利亚时期的中产阶级价值观中最重要的道德主义价值观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前接乔治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亦有学者认为,应将通过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视为一个新的文化时期的开端。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发明浪潮汹涌澎湃,维多利亚人信仰科学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充满了乐观和信心。汽船的出现使得运输和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贯穿东西南北。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维多利亚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如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简·爱》)以及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等。 [编辑本段]社会风气  维多利亚时期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而著称,也是一个科学、文化和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还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美国的废奴运动正是这一进步思想的体现。
  那个时代的中上层阶级对于饮食非常讲究,他们从遥远的国度进口各种异国情调的香料、调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维多利亚时代有了历史上最早的烹调学校,名厨编写的烹调书籍风行英国,在这个时代人们最早将具体烹调方法如调料用量等详细写入书中。一些厨房小厨具也流行起来,如开罐器等,维多利亚时代还形成了许多进餐礼仪。
  这个时期,英国盛行下午茶,贵族们早餐丰富,午饭简单,晚饭很晚。据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侍从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会觉得很饿,于是便让仆人拿些小茶点来吃,许多人纷纷效仿,下午茶渐渐成为一种例行仪式。事实上,围绕着这种下午茶习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馆开始设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众开放的茶馆,茶话舞会更成为一种社会形式,维多利亚时代的淑女小姐们在那里与男友们会面。
  这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并没有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而结束。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结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编辑本段]经济:顶峰与衰落  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顶峰,当时,它的工业生产能力比除其之外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大,它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英国的富庶已经使新老世界为之瞩目,1851年一个法国人参加了在水晶宫举办的博览会后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养活了它的人民;而法国,一个民主的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进行生产。所以,维多利亚中期的英国为他们的无可匹敌的地位洋洋得意,它这时是世界的贸易中心: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的温暖区域扩展。
  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然而从7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却开始丧失了,其他国家迎头赶上,而以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例,在1880年~1890年的10年间,英国年增长率是22%,德国是29%,美国是41%。1890年~1900年这10年英国是34%,德国也是34%,美国是38%。但1900年~1913年,英国平均年增长率只有15%,德国却增长30%,美国增长了39%。1880年,全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中有40%以上是英国的,到了1913年英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在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变成了29.9%、26.4%和12.6%,英国的下滑趋势是十分明显的。当然这只是相对下滑,从绝对数字上看,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维多利亚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富庶,直至它结束时都是这样。
  然而这种富庶更像是一种罪恶,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个国家存在着天堂与地狱的鸿沟。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与之相对应的,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议会选举制度等,都与时代格格不入。应该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的这些政治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不过时过境迁,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这套制度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成为强盛之中的一道不和谐的阴影。我们仅以议会选举为例,1715年选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7%,到1813年,则只占25%了。1793年一个由辉格党组成的团体“人民之友会”曾发表过一份报告,说英格兰总共400多个议席中,占一半以上的256个议席是由11075个选民选出来的。选民人数少对于贵族最为有利,它能使贵族寡头利用贿选来操纵选举。这样在18世纪,贿选风气盛行,几乎每一个议员都是靠花钱买进来的。议员花钱进议会,又必然指望政府再花钱收买他们。于是腐败之风盛行于政界,这就是“腐败的旧制度”。
  总之,在进入工业化之后,英国被许多成就陶醉了,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他们将这一切归结于英国的制度优越,而根本没有想到,它的制度仍存在许多结构性弊病。它犹豫于对制度进行及时的变革,由此出现制度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积累了种种的问题,这对于它的强国地位是十分不利的,这是造成日后英国衰落的一个潜在隐患。实际上,直到19世纪下半叶,当英国越过强盛的巅峰时,许多人才开始对国家制度进行反思,进而开始了对政治制度进行大调整的改革时代。虽然这些调整与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清除了延续已久的积弊,但此时要挽回昔日的雄风已经不可能了。由此看来,一个国家或民族应随时审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优势中存在的隐患会影响全局,英国的教训值得思考。 [编辑本段]建筑风格  当时还出现了许多代表各个时期风格的建筑。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建筑以简洁的形式重现了以往各个时代的古典风格,如:希腊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皆飞速变化,其最显著的结果就是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剧增。财富的拥有及身份的提升唤起了中产阶级改变居住环境和室内装饰样式的意识,他们急于在住宅建筑上明确和标榜他们的成就。于是,以装饰为主的“维多利亚风格”应运而生。工业革命使得批量生产成为可能,那么“安样式”设计制造便成为一种方便、廉价、普遍的标准,这为喜欢对所有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的维多利亚式风格带来了最简便的机会,并使之最终击败了其他各种样式。事实上,你很难对维多利亚样式进行准确的分类,它其实包括了各种装饰元素,样式的混合和没有明显样式基础的创新装饰的运用,是当时家具和其它用品设计的典型特征。
  在建筑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历史上各种建筑式样的复兴在整个维多利亚时期形成一种风尚。哥特复兴样式在英国首先备受推崇,新兴的富商、资产阶级渴望与贵族有同等的生活,他们对风格的准确性没有兴趣,因此经常随机地使用几种风格的元素:文艺复兴式、罗曼式、都铎式、伊丽莎白式或意大利风格。只是,维多利亚时期对这些风格的重新演绎并非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并运用了新的建筑材料,改进了原有的建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原有风格进行了完善,是对多种风格所作的融合。毫无疑问,以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响,美国以及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地也开始风行维多利亚风格。不一样的是,他们都采用了地方性的可利用材料和制作工艺,并按当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来适时改造住宅的式样。例如,在美国,这个时期至少形成了八种不同的风格,如一开始的哥特复兴式和意大利风格,接下来的粘贴式风格,19世纪后期的美国安妮女王风格、理查德森罗曼式、屋顶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等,同时,埃及和东方特征也融入其中,这些风格在时间上相互重叠,没有特别明显的开始和结束,多数的住宅都是混合风格,个人化的演绎非常丰富。
  维多利亚时期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物品的种类面目一新,胶合板、铁与黄铜管都能制造出简单而实用的物件,也适用于装饰设计,他们使得装饰变得丰富起来。大部分的维多利亚式的设计是装饰性的,家具采用曲线的形式,凸出的装饰和复杂雕饰的框架,用机器复制装饰细部。室内的家具既要舒适,又要显得华丽,垫子于木框匹配,倾向于厚和突出,有些褶皱和束卷,垫子里的弹簧用以支撑柔软而饱满的表面,带有精制而艳丽的编织图案是其外部覆盖材料的标准。这些家具都有大的尺度和过分的装饰,它是展示身份的象征。在维多利亚时期,装饰性的顶棚深受人们喜欢,大型住宅中的顶棚为石膏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石膏的玫瑰、圆形大浮雕从新古典的时代一直持续下来,在各种不同复兴风格中被广泛使用。精细的垂花、肋状物和花卉以及结彩。如同檐口的图案一样,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本质特征。浅浮雕广泛流行,它是一种压缩的轻质带有线脚的墙纸,用在平淡的顶棚上增加质感。墙纸也是特别流行的墙壁处理方式,可用在木墙板上或朴素的粉墙上,其图案也许是几何形的,花卉的,甚至风景,墙纸边缘设计一蛋箭或希腊线脚来收头,以创造出合适的构图。在一些朴素的住宅中,一般使用平松木地板,并用地毯覆盖,然后用蜂蜡和松脂对其分色和磨光,用小块不同着色的硬木铺设成几何图案,也是不错的选择。大厅通常采用有装饰的油彩的瓷砖,铺设成几何图案。花饰瓷砖提供了一个耐久且易清洗的表面,在过厅及浴室中都很流行,丰富的色彩和肌理市的地面色彩纷呈。1837年,18岁的女王维多利亚登基,新女王在继位之前的日记中写道:既然上帝把我置于这个国家的王位上,我将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尚年轻,可能在许多方面缺乏经验,但我肯定,几乎无人像我这样怀着为国为民的良好意愿和真切希望。女王充分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她在其一生中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因此深受国民的爱戴;她还是那个时代道德风尚的典范,她是贤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优秀的一家主妇。她自己生活严谨,工作刻苦,对别人又充满责任感。在许多国人眼中,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漫长的63年在位时期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顶峰。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被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而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做她那个时代的表率。

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特征?

  时代特点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前接乔治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 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亦有学者认为,应将通过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视为一个新的文化时期的开端。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发明浪潮汹涌澎湃,维多利亚人信仰科学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充满了乐观和信心。汽船的出现使得运输和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贯穿东西南北。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维多利亚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如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简·爱》)以及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等。
  编辑本段社会风气
  维多利亚时期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而著称,也是一个科学、文化和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还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美国的废奴运动正是这一进步思想的体现。
  那个时代的中上层阶级对于饮食非常讲究,他们从遥远的国度进口各种异国情调的香料、调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维多利亚时代有了历史上最早的烹调学校,名厨编写的烹调书籍风行英国,在这个时代人们最早将具体烹调方法如调料用量等详细写入书中。一些厨房小厨具也流行起来,如开罐器等,维多利亚时代还形成了许多进餐礼仪。
  这个时期,英国盛行下午茶,贵族们早餐丰富,午饭简单,晚饭很晚。据说,维多利亚 女王的女侍从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会觉得很饿,于是便让仆人拿些小茶点来吃,许多人纷纷效仿,下午茶渐渐成为一种例行仪式。事实上,围绕着这种下午茶习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馆开始设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众开放的茶馆,茶话舞会更成为一种社会形式,维多利亚时代的淑女小姐们在那里与男友们会面。
  这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并没有随着维多利亚 女王的去世而结束。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结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维多利亚时期的爱情观是怎么样的,跟现在的有什么差别?

爱情观是人们在爱情这个方面的一种认知和态度,是人们在面对爱情的时候,会有的取舍和标准。因为人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他们的爱情观也可能随着地域和时期,因为各自特殊的心理,产生不一样的变化。

其实说白了,爱情观就是一个人面对爱情时会有的一种想法。有人把爱情当做生命的全部,有人则把爱情当做生活的添加剂。但是不管是逢场作戏还是真心以对,一旦确立了,每个人都会坚守自己的观点。

维多利亚时期的爱情观,很多人都觉得很现实。因为大部分结合都是以利益为主体的,他们崇尚的是婚姻至上。两个人的情感在家庭里只是作为一个很小的部分,而一些实际的财产分配还有地位才是他们在意的主体。

但是也有个例,维多利亚时期,也有很多女子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就像以前看过的一部影片《茜茜公主》,里面的女主茜茜就是这样一个勇敢的女子。

茜茜虽然是一个公主,可是她的童年生活是非常自由愉快的。父亲是个无忧无虑的贵族,所以茜茜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想法,有一种非常难得的平民意识。

然后她遇到了年轻的奥地利皇帝,就成为了一名最不像皇后的皇后。虽然她成功嫁给了爱情,可是进入皇宫之后,他们之间的情感受到了很多次来自各方的考验。

后来茜茜在一场场征战中,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开始面对自己曾经想逃避的一切,那里没有鲜花,没有牧场,也没有花前月下,有的只是一场又一场血淋淋的战争。

最后,她终于蜕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皇后,不再因为皇帝而忧心忡忡,让自己久郁成疾。她开始变得勇敢独立起来,但是她和皇帝最初的那段爱情还是让人感觉到很美好。

感谢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您满意。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点,那就是爱情观其实是不分时代的。任何时代都有各种各样的爱情观。那为什么我还要回答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爱情观在不同时代会被主流观念所取舍。比如说戴绿帽子这件事,在浪漫主义时期基本上都是悲剧。比如说《战争与和平》里彼埃尔和朵罗豪夫的决斗。本质上就是因为朵罗豪夫给伯爵戴了绿帽子。但是伯爵是以什么为由要跟朵罗豪夫决斗的呢?他说这个刚刚因功被恢复原职的军官居然敢从他手里把菜单抢走。这是对他的冒犯,不可饶恕,必须决斗。这个过程里体现出来的是什么呢?是按照当时的主流观念,或者说贵族的主流观念为了戴绿帽子这种事决斗是不应该的。拿走彼埃尔的菜单是冒犯了一位伯爵的荣誉。但是跟伯爵夫人有一腿不算是冒犯了这位伯爵的荣誉。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与和平》这个时代里,主流观念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那就是婚姻首先是财产、地位、家族的结合。至于你们俩有没有感情,能不能厮守终身,那是完全不重要,也没人在乎的。只要你们俩生了继承人,再多生一两个以防意外。你们俩死活其实都不重要了。作为家族这棵常青树的一小段枝条,你们俩的义务已经完成了。所以说贵族只有两件正事可干,一个是打仗一个是生孩子。打仗是因为贵族天生要纳血税,在战场上替国王玩命是天然的义务。所以你们才可以不纳货币税嘛。生孩子就是保证你这棵家族树有继承人。之后你是死是活都不重要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欧洲贵族阶级的女性处境其实挺惨。但是反过来说,因为婚姻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所以女方也是有靠山的。基督教其实一直试图对婚姻进行规范,比如说禁止近亲结婚啊,禁止强迫的违背双方意愿的结合啊。但其实这些条款都成了摆设,原因就在于两家的家长都是本地的一霸。俩人要让自己的儿女结婚,然后双方的亲戚朋友两大群人聚集到你的教堂里。你一个教士问“XXX你愿意嫁给XX么?”如果女方回答“不愿意!”你敢说什么?只能装没听见。
可是基督教对婚姻的另一个规范就被捍卫了,那就是禁止重婚和禁止离婚。这俩怎么就被捍卫了呢?因为封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你娶了对门的闺女,然后你又跟隔壁的小翠儿眉来眼去,都是过来人,岳父大小舅子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了。可假如你居然要把小翠儿娶回家,看他们不跟玩命?所以重婚没门。想离婚没门儿。你想离婚,你媳妇娘家人把神父先绑来了,到你家门口问“姓施图尔魏森堡的我再问你一遍你是不是想离婚!”你说“对老子就是要离婚”。然后你小舅子就拿刀问神父“您给评评理他能离婚么?”神父于情于理都得说“当然tm不能了!”这时候你要是打开大门杀将出去,你可就是同时跟本地的教会和原本应该站在你一边的娘家贵族为敌了。所以多数头脑正常的人基本上也就忍了。
既然离婚不行,那丈夫就只能出去风流。反过来丈夫出去风流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有娘家人撑腰自然也就可以出去风流快活。于是欧洲的道德观里就出现了一个和亚洲完全不同的局面。那就是夫妻双方都把婚姻看作是一种义务。完全和感情分开,然后各自看心情去满足自己的感情。这就是贵族阶级的婚姻观。
这时候你再想想为什么一个军官抢走一个伯爵的菜单或者节目单比跟他妻子是情人还严重,你就理解了。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法国的亨利四世有个忘年交的好盆友,就是那个德国新教徒出身的贵族巴松比埃尔。巴松彼埃尔比亨利四世小,会吃会喝会玩,打仗不要命。还跟亨利四世一起皈依了天主教。后来跟着黎塞留围攻拉罗谢尔的时候,他前边的一个人被炮弹把脑袋打飞了。他看了哈哈大笑喊“嘿这哥们脑袋打没了真是蠢啊!”
那个时期应该不会参杂其他观念,现在都比较现实。
对于那些个实际的爱情观,我感觉跟现在确实有很大差别,那时候更多是承诺的。
维多利亚时期的感情更注重利益的,现在也是啊。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教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观念变化最主要的就是对人和对自然界认知的转变。从而冲破了传统宗教观念的束缚。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观念变化最主要的就是对人和对自然界认知的转变。从而冲破了传统宗教观念的束缚
文章标题: 维多利亚时期的教育观是怎样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527.html
文章标签:维多利亚  是怎样  时期  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