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欧洲能先一统、再东进吗

时间: 2021-04-14 14:40: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欧洲能先一统、再东进吗

如果当年希特勒打下欧洲就收手,不去招惹苏联,是不是可以统一欧洲再建罗马帝国?

差不多,当时美国国内是反战的。英国独木难支。苏联刚刚跟德国瓜分了波兰,跟德国好的穿一条裤子。
如果小胡子不作大死,进攻苏联。欧洲大陆就会一直在他手里。
不太可能,如果当时希特勒不去招惹苏联,那么他需要集中精力来对付美国和英国,而苏联就有了几年的和平发展期,等苏联默默的完成了三五计划、完成战前扩军计划,修复大清洗大扩军等造成的军官断档,自身强大起来之后,在当时的那种背景之下,你觉得苏联不会找希特勒麻烦吗?再一个就希特勒的性格来看,他是不可能不去招惹苏联的。
没发生的是不存在任何可能的,例如大清要是争点气现在会不会还是大清呢?
不会。希特勒不是那种只安于现状的人,如果是他是那种安于现状的领导,那可能无数的军事奇迹,就不会出现。根据后来的一些知识分子分析这段历史,都总结出,希特勒之所以进攻苏联,是因为缺乏资源,战争机器需要无数的钢铁,石油,煤矿,纳粹德国最鼎盛的时候,不满足那么一点点的油田,和苏联提供那么一点点有限的资源。而且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是说依靠钢铁般的意志征服地球,但是没有资源就是寸步难行。于是也就挥师东进苏联。
事实上,希特勒在攻陷法国之后,也曾对英国发起攻击,但是英吉利海峡和英国强大的海空军阻遏了希特勒的计划。在希特勒眼里,英国还是优等民族,希特勒并没有下定决心吞并英国。再加上,英国得到了美国的鼎力支持,希特勒想一举拿下英国并非易事。

如果希特勒不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全力打击英国,欧洲格局或有可能发生扭转。按照希特勒制定的计划,统一欧洲,是最终目标。以德军当时的军力,如果不急着进攻苏联,而是消化已经吞并的法国波兰等土地,吸收这些国家的国力,其统一欧洲未尝不是没有可能。

可问题是,英国和苏联不这么想。自德国攻入法国之后,就引起了苏联和英国的不安,陷入了被东西夹击的境地。它们都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对手。须知,英国在当时还是世界霸主,它不会允许德国一家独大。而苏联其实也制定了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计划,所以,留给德国的时间根本不多。希特勒考虑再三,决定先下手为强。

尽管英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但在反法西斯上,两国有着高度的认识。在希特勒看来,苏联体制不同于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与其等着苏联打进来,不如乘对手不备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欧洲为什么不能像中国一样,形成统一的国家呢?

众所周知,欧洲没有大国,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在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唯一比较拿得出手的俄罗斯,其国土面积大部分是在亚洲。相较而言,咱们国家的面积和欧洲差不多,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在历史上,欧洲同样是长期小国林立,割据分裂是常态,而中国则是以统一为常态。

历史上中国和欧洲领土格局之所以大相径庭,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差异。首先从整体的地缘格局来看,咱们中国所处的东亚,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

首先向西发展是最容易发生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方向,但是中亚地区的戈壁、高原,成为了东西方交流最为天然的阻隔,双方很难进行一个全力的碰撞。大家最多就是在西域这块地盘上,掰掰手腕,争夺一下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至于文化的辐射,民族的征服这些常用的统治手段,则是鞭长莫及,根本用不上。

至于南北两面,虽然没有海拔四千米的高山峻岭,也没有杳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但是却有着气候差异所导致的环境阻隔。比如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瘴气密布的山地丛林,一个高寒,一个酷暑,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想要绕过去,那都得付出极大的代价。至于东面,则是浩瀚无际的太平洋,更加的封闭。总之,这种地理上的天然阻隔,在限制东亚文化扩张的同时,也阻断了外来民族入侵的道路。

而欧洲则不一样,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口子。维京人可以从北边来,阿拉伯人可以从东边来,北非人可以从地中海来。虽然欧洲有很多山脉,但却没有一座可以称之为绝对安全的屏障。比如当年迦太基人与罗马人交战时,名将汉尼拔就带着人和战象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这要搁在中国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不信的话,现在弄个大象翻越喜马拉雅或从中缅边境走雨林试试?就怕走到一半,人和大象全累死了。天然开放的地理格局,使得欧洲时常会遭到外来族群的肆虐,使其无法建立一个长久且影响深远的文明。比如雅利安人的入侵,希腊文明没了;日耳曼人的肆虐,罗马文明断了,匈奴人和蒙古人的上帝之鞭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洲统一的进程。这是在对外角度上,中国与欧洲的地理差异。而对内,两者之间依然差别明显。

首先中国地理核心区域明显,大致就是从中原地区辐射开来,逐渐的扩大。那么大家的目标也很一致,那就是逐鹿中原。而占据了核心区域的势力,往往会凭借这里的人口和地利优势,形成对其他势力的碾压,最终征服周边势力,实现统一。纵观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分裂时期,比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套路。

而欧洲的地形较为分散而且平均,意大利、巴尔干半岛、西班牙,西欧平原,甚至于北欧等等地方,都有着发展出强大势力的资本、亚平宁山脉这些山脉的天然割裂,使得各自地区的交流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进而导致小国林立这样一个局面。

在这种环境下,即使统一了欧洲,也无法实现民众的认可。比如法国征服了意大利,那么意大利人依然不会认为自己是法国人。像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甚至于拿破仑帝国都曾实现过统一,但终究要走向分裂。

所以,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地理差异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一个发展进程和方向。不过话说回来,单纯的地理决定论也是不靠谱的,影响两地历史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甚至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比如说制度,长期以来欧洲就是采取的传统封建制,封土建邦,这导致的政权体系,不是全然的自上而下,而是一种联盟式的关系。这使得即使有强者实现了统一,那么也无法将这个统一维持的太久。因为这些封建领主首先关心的是自家封地,然后才是君主政令。

而中国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统一就是主旋律,而且分封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这种统一规划领导的行政制度,这样使得政权的统治变得长久而且有效。说起来真应该感谢秦始皇、刘邦、杨坚、赵匡胤这些人。因为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统一,用结果告诉了老百姓,统一比分裂好。

生在一个统一的治世,老百姓的日子或许也不会过得很好。但若生在乱世,那肯定不会过得好。所谓乱世人命如草芥,这可不是文人随便一说的。而受此影响,一个观念也深深的扎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里——谁能统一天下,谁就是大英雄。搞分裂的人,注定要被钉在耻辱柱上。

那么如此一来,统一自然就成了主旋律!再比如说文化,中国在秦朝就已经建立起了民族认同感,到汉朝更是深入人心,大家从文化认同上没有隔阂。而且汉文化有着强大的同化能力,可以使得中原王朝在灭亡或者分裂之后,依然能够保持文化认同上的统一。

相较而言,欧洲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文化认知,即使有个罗马帝国这样的好时代,但在其灭亡之后,文明也就随之断绝了。

最后还不得不提到英国,自从被法国赶出欧洲之后,英国就化身欧洲搅屎棍,推行大陆均势政策,不让欧洲出现大统一的强国。只要有这个苗头,他们就会使劲儿将其瓦解。路易十四、哈布斯堡王朝、拿破仑帝国,都是被英国给搅黄的。反观中国历史上,好像还没有这样的幕后黑手。总而言之,中国能够大一统,而欧洲却不能,是一个地理、文化、种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也有着一定的偶然性。

因为欧洲和中国不能比较,中国的民族统一,中原地区全是汉族,而且少数民族都逐渐被汉化,而欧洲文化多样繁杂,许多不同文化的人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
因为欧洲各国之间文化以及语言都不相同,不像中国各省份之间语言文字相同。
欧洲的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人种不同,他们很难有认同感,而且欧洲可以说是一次也没有统一过,他们的人们没有大一统的理想。

如果德国先不打苏联的话,能统一欧洲吗?

东欧剧变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解体是德国统一的外部条件之一。
不懂的话

与我交谈。

在古代为何春秋战国最终归为一统而欧洲却始终没有统一过呢

楼上引了许天田的书,但可以说的是,这本书虽然费了很多的事,但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举几个简单的反例就可以说明:
1、书中没有提到俄罗斯,但是为什么俄罗斯离欧洲大陆那么远,他一旦强盛之时,他没什么要干涉欧洲事物?
2、两次世界大战离美国那么远,美国为什么人要出人出兵去替欧洲人打仗?
3、为什么试图统一欧洲的总是法国人和德国人,而像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这些国家强大时却不试图这么做?
4、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包括迦太基帝国,为什么又有那么大的扩张的冲动?

从长维度的历史角度来看,这些事情决不是偶然,是文化中的必然。有些文化是扩张性的文化,它能给一个国家以不断向外扩张的冲动,只要国力所及,那个国家就会去做,比如说中国。中国的老话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的核心文化元素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天下”的概念,很多人一直误解为中国本土,其实错了。“天下”是指我们所能知道的任何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只知道湖南以北的地区,随着楚国的开发,于是乎岭南地区也进入中国文化范围;张骞通西域,西域于是也进入中国文化范围。一个强势的文化,对于任何知道的土地,都有征服的义务,或者说教化的义务。俄罗斯文化也是如此;亚历山大帝国也是如此;罗马文化也是如此;可以说历来绝大部分的文化皆是如此。
而现在欧洲体系的文化并不是这样,包括美国人的文化也是如此。这个文化从根上讲是从个人出发的,从个利益出发的,扩张到国家,也只注重国家利益,而没有一种对世界的、或者天下的观念,没有一种征服的欲望,也没有对于世界或天下的责任,只顾过好自己的生活,他进攻别人也好,也只是为了自己过得好,像美国人在伊拉克的作为一样,赤裸裸的只为石油。这样一种可以说弱势的文化,他无法提供足够的激励形成一个统一而又伟大的国家。
在这种文化圈子里头,法国人相对而言有更多一些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因此,法国有几度统一了欧洲;而德意志由于长期的屈辱,也一直想有所作为。
而英国再怎么强大,也从来只是掠人财富而已!
有人说欧洲继承了罗马和希腊的文化,其实不然,那只是表面而已,的确现在欧洲文化的很多肉是从希腊和罗马来的,但是其骨子里还是查里曼帝国那个文化,一种弱势的、自卑的、暗淡的文化精髓。现在大家读西方史,只注意罗马和希腊,还有近代史,其实在西方,查里曼帝国那种黑暗的时代才是最漫长的时代,才是绝大部分时候,一两千年,其本上和中国大一统的时间相一致。就像中国的文化传统一样,这么长的时间,这些东西,怎么能不慢慢融化在一个文化的骨髓里呢??
1经济:欧洲自古除了农耕经济外,还有占比重较大的海洋经济,贸易经济,古代人只拥有土地才会思安。欧洲土地资源匮乏,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古代,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掠夺占有导致战争,各种政治势力林立。大家族军阀此起彼伏,国家林立。相对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耕经济发达。
2地理:欧洲面积(1016)只略大于中国(960),这还是现代。古代中国疆域辽阔,还应大于欧洲。而欧洲由于地理因素限制,自古小国寡民,又民族众多,所以难以统一。且山地众多,平原少。
3文化:多元的民族导致了多元的文化,就连在中世纪昌盛一时的基督教也分成了以英德法为主的新教,以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国为主的天主教,以东欧的俄罗斯为主的东正教。
最佳答案引述别人的观点吧 那本书你有兴趣可以看看

许天田(Victoria Tin-bor Hui)2005年出版了《古代中国与早期现代欧洲的战争与国家形成》(War and state form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early modern Europe)》。该书解决了西方学术界这个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难题,一经出版,立即荣获美国政治学会年度最佳图书奖。这本书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统一、欧洲分裂,都不是必然的、命定的,都是偶然的、人为的。

战国七雄中,秦本是弱国,秦灭六国,是以弱胜强(第65页)。六国的战略是合纵,秦国的战略是连横(第67页)。连横最后战胜了合纵,为什么?因为六国之间也是争斗关系,难以真正合纵。等到不真正合纵就要灭亡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第74-79页)。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第80-84页)。秦国得以富强的制度政策,六国也可以学,但他们学得太慢、太迟,最后学也来不及了(第85页)。秦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慎战,轻易不出手(第88页)。非打不可的时候,也善于以少击多,分而歼之。但到了非集全部国力一决雌雄的时候,秦国从不手软,例如长平之战和灭楚之战(第89-90页)。欧洲分裂、中国统一,与地理无关。欧洲多有一马平川,中国多有高山大河、天堑屏障。黄河与几个险关隘要,曾经是秦国东进的天然屏障(第90-91页)。秦灭六国,以弱胜强,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七代君王,花了135年时间,打了57场战争,殊为不易(第96-97页)。采用郡县制使秦的扩张更为便利(第97-99页)。秦最后终于一统天下,主观条件决不可忽略。秦始皇、李斯,雄才大略,气吞山河,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破釜沉舟,发起最后一战,九年时间,荡平六国,一统天下(第99-101页)。为什么秦国能制定聪明的战略?和六国统治者相比,秦国君臣更为雄才大略、聪明睿智。秦国用人看才能、不看出身。秦王胸怀宽广、用人不疑、放手让大臣将帅做事(第101-107页)。

早期欧洲则完全相反。1495年到1659年,不论法国还是哈布斯堡王朝,都不是走自强的道路,而是自我消弱(第111-120页)。1661-1715年,英国走向自强,法国则继续自我消弱(第120-126页)。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法国,才达到古代中国的水平,拿破仑差一点统一欧洲。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像古代中国一样,实行了征兵制,有了职业军官。拿破仑也像秦国一样,实行连横的战略。在兵败俄国之前,拿破仑一直走上坡,之后就走下坡了。为什么?秦国也有过多次大的失败,但最后成功了,为什么拿破仑败了一次就起不来了?秦国是靠自己的人力、物力打仗,这次败了,回去生聚修养,下次再来。拿破仑是靠欧洲各国的钱和欧洲各国的兵来打仗,一败就不可收拾。简言之,和秦国相比,拿破仑自强的制度政策还不够彻底、不够有力,国力还很有限,还达不到统一的要求(第127-136页)。早期欧洲士兵是雇佣兵,军官是雇佣军官、贪污腐化,资本家唯利是图,容易自我消弱(第139-142页)。欧洲长期英法相斗。英国走富国的道路,国富兵不强;法国走强兵的道路,兵强国不富;都没有找到秦国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主要由于直接学习中国,后来普鲁士最先找到了接近于秦国富国强兵的道路(第142-149页)。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尸积成山,血流成河,欧洲中国,盖莫如是。但如果比较战争时代的长度,战争频繁的程度,投入兵力的数量,伤亡的数量,战争所引起的人口的减少,按人口比例计算战争所造成的人口减少,古代中国的战争都要比欧洲惨烈的多。春秋战国打了500年,从100多个国家,打到几十个国家,打到战国七雄,最后秦始皇一统天下。欧洲打来打去,并没有灭掉多少国家,早期欧洲君主实属无能。拿破仑之后,要想改变多国并存的状况,为时已晚(第149-156页)。

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臣子经常直谏君主,君主经常从善如流,大家都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行仁政,从大臣到百姓,都可能弃你而去(第168-179页)。为了自强,战国七雄都搞征兵制,都搞中央集权政府,都搞以法治国。商鞅变法后秦国搞得最好,政府按政策和法令办事,高度合理化,高度理性化,秦律的规定非常详细,力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很接近现代民族国家。这些方面,欧洲都是在拿破仑之后才逐渐赶上来。秦律虽然严苛,但公平。英国税率比法国高,但法国老是因为征税闹事,因为法国不公平。秦国比英国还公平(第178-190页)。早期欧洲国家,国不像国。没有常备军,雇佣兵腐败。国家向资本家借钱,还不起就要破产。国家自己收不了税,雇人收税,弊端丛生。后来瑞典、英国、普鲁士、法国都变法改革自强,但都没有强大到足以统一欧洲(第190-195页)。古代中国不用雇佣兵,政府手上没有现款也垮不了。田赋用来支付政府行政费。商业税收用于宫廷,现款多了,则会重赏有功之士。而欧洲君主离了商业税收就活不下去。为了富国强兵,春秋战国秦汉都重农。欧洲则不得不重商。重商把欧洲国家搞弱了(207-214页)。秦国用民力用得太狠,讲法太多,讲礼太少,重武轻文。汉承秦制,但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纠正了这些错误,中国的统一遂成为定势(第216-223)。

没有什么是命定的,秦国的统一,德国的崛起,日本的崛起,都是逆势上扬,都是秦国、德国、日本变法图强、自强不息干出来的。世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未来如何取决于你现在怎么做。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国家现在的政策。国际社会将继续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第三世界国家难以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不让他们产生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第235-237页)。
楼上,俄罗斯那穷乡僻壤能强盛就出了鬼了,苏联的工业和黄金储备也多亏30年代欧美的功劳,可惜到现在相对于西欧而言也还是个落后国家,包括军事,幸亏有个有个庞大的身躯和良好的地缘,要不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欧洲为什么没统一,地势啊语言啊都是浮云啦
论地势,欧洲北方和东方是平原或丘陵,南方是山地,和中国的情况接近,甚至平原所占比例更大
论语言,中国方言差异比欧洲语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文字也是秦始皇时期才统一

真正的原因其实可以简单概括一下
一方面是没有<周礼>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古罗马在南方,对日耳曼和斯拉夫部落地区没威慑力.
而中国的统一力量在北方,北克南,统一水到渠成.
北方日耳曼诸部落灭罗马以后为什么也没有长久的统一,也是因为没有<周礼>精神,同时封建程度比中国更深,各家族势力彼此交叉,没有权威.
ps:在欧洲没和罗马沾点关系就不能轻易称帝.
在古代的欧洲,没有像秦始皇这样伟大的(封建)政治家,军事家。

二战时希特勒为什么不先东进,灭了波兰之后直接攻击

1、入侵波兰后再改战略方向显然已经来不及了,英法虽然还在静坐但毕竟是宣战了,两大强国完好无损的在西面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再跟第三个开战?当时德军将领甚至
包括希特勒本人的看法,可都是觉得能战胜法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事实上后来的胜利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完全超出预想的迅速,意外之喜)。连当年的普鲁士总参谋
部都认为被迫两线作战的时候应该先解决西面以防被夹击/被在东线拖住,几十年后怎么可能会来个倒着的史里芬计划。
2、入侵波兰前改战略方向也是来不及的。没有苏联的默许甚至参与,德国怎么可能那么轻松的消灭波兰和苏联接壤?因为斯大林对英法的极度失望(本来斯大林是准备联合英法对抗法西斯的)和希特勒的示好,苏德刚刚秘密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定,此时德国的如果有异动,真的能瞒天过海吗?
3、退一万步讲,即使希特勒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并且苏德在1939年单独交战,他真的会赢吗?不太可能。事实上两年以后挟着整个欧陆工业生产能
力和一票中东欧仆从国军队、准备万全的德国都在莫斯科城下止住了脚步,1939年单凭一个吞并了奥地利和波西米亚的德国能走得更远吗?能拿下列宁格勒和莫
斯科、打过乌拉尔山吗?难上加难。
4、更不要说1941年的德国事实上军事能力远高于1939年的。不管从兵员素质、军官能力、军队数量还
是装备、机动能力上都是如此。欧陆攻略的胜利带来了空前高涨的热情和强大的工业后盾,将领们有了在法国成功实践过的闪击战经验,士兵们得到了锻炼,同时装
甲部队的装备性能也上了新的台阶。这个时候的德国选择了苏联军队清洗和换装的绝佳时机进攻,同一时间并没有两个大国虎视眈眈,而只有一个虚弱的英国在北非扯扯后腿,德国最精锐的陆军事实上几乎是在单挑苏联,结果何如呢?美国参不参战,都拿不下斯大林格勒的吧。
5、其实要问希特勒本人的战略规划是什么的话,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他并没有很清晰的战略规划,所以才会一次次孤注一掷的冒险。侵占莱茵、颠覆奥地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进攻波兰都是如此。轮到波兰的时候即使英法也终于沉不住气了而已。迅速击破法国什么的甚至都超出了他自己的预期之外。
6、如果他们早些沉不住气,并且有点远见的话,其实从1935~39年有多个机会可以把纳粹扼杀在摇篮里的。
7、为什么有好多人认为德国&苏联关系特别好。。。虽然现在的中国民众看来他们都是极权体制貌似区别小的很,但从无论何时的政治光谱上看苏联和纳粹都绝对天差地别啊。在那个年代苏联一旦明面上和纳粹结盟,基本上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布放弃了自己的根本理想,全世界的左翼都会跟它决裂的。(这条是针对以前问题的)
确实,希特勒的胃口有点大,但他是想称霸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以突然袭击(闪电打击)为主要打击手段取得初期胜利,对于降低战争成本和缩短战争时间毫无疑问是有利的。在大家都认为他将进攻东方的时候,突然掉头吞噬英法这符合德国的战术,也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欧洲除了英国依靠海峡阻挡了德国的进攻外,其它国家悉数落入德国的手中就是证明。
德国以同样的手段突然掉头吞噬东方也同样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只是太狂妄自大低估了苏联的国土纵深和工业再生能力,终于把德国自己拖入了覆灭的深渊。
假定德国当时直接进攻苏联,它将得不到欧洲工业的支持,同时必须首先越过波兰属于苏联的控制区,这会让尚处于警惕中的苏联及早发现德国的敌意而做出防备。显然德国将自己提高自己攻击的难度。只有掉头拿下欧洲让苏联处于麻痹状态,得到欧洲工业支持后再掉头向东,如此才能获得最大的胜利概率。
文章标题: 欧洲能先一统、再东进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143.html
文章标签:东进  欧洲  能先一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