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关于雪之下雪乃其人

时间: 2021-11-15 10:40:00 | 作者:凤舞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1次

关于雪之下雪乃其人

在春物吧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雪乃直到大老师天桥告白时才知道他喜欢自己。

本来嘛,这种观点无论对错都没有深究的必要。但逻辑是环环相扣的。该观点隐含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圈∶

①在11卷末尾,雪乃被团子的操作迷惑,误以为八幡喜欢团子。

②在12-13卷,这个误解逐渐加深,又因为阳乃的『依赖共生』的误导,导致雪乃认为自己和八幡的关系只是依赖和被依赖。于是只好选择退出,成全八团。

③直到14卷末尾,在八幡的一系列操作下,八雪终于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换言之,雪乃主动『结束关系』只是因为情感受挫,不知道八幡喜欢她。

熟悉春物的朋友很容易结合以上延伸出以下俩个结论∶

①雪乃只是一个恋爱白痴,而且是特别单线条的那种,严重缺乏感受性。她的形象仅仅是『外冷内柔』,即一开始高冷毒舌,本质上是一个内心柔弱,甚至无比脆弱的女孩。

进一步讲,雪乃的角色厚度和八幡、团子、叶山等根本没法比。“八雪关系是春物的核心”是一个伪命题,春物是大男主作品,雪乃只是八幡自我完成的工具人,一个被主人公凝视的对象。

②八雪的矛盾只是“明白彼此的心意”,方法论即『好好说出来』。

进而,真物要么是『真爱』,要么是八幡想象中的不存在的崇高。即小说8卷末尾那段「什么都不说就能传达,什么都不做也能理解,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会毁坏。」

至于八雪有没有达到彼岸,作者有没有在结局升华主题,春学家说了算。毕竟这个结论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

我们很容易发现以上逻辑的疏漏。

1、在11卷春物中的主要角色都已塑造完毕的情况下,渡航继续12-13,显然是想继续挖掘雪乃。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2、雪乃并不仅仅是一个『外冷内柔』的角色。正如团子不仅仅是一个看起来温柔实则有些bitch的角色。

这在11卷末尾也有明示——

由比滨结衣是温柔的女孩——这只是我单方面的认定。雪之下雪乃是坚强的女孩——我只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她身上。长期下来,我一直这么催眠自己,安于这样的一切。不过,也正因如此,才不能把一切责任都丢给她们。我不能用那份温柔当避风港,也不能用谎言回报那份温柔。因为由比滨结衣是温柔的女孩,雪之下雪乃是坚强的女孩。

明明作者写了,或打算写三层……

3、八雪关系是春物的核心,雪乃在文本中的地位是与大老师对等的女主角,她的高二病程度和八幡不相上下。

当然以上只是印象和感觉,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雪乃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她的行为逻辑(尤其是12-13卷)究竟为何?八雪关系和真物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还是得说清楚的。


我们知道,春物5卷和13卷的创作模式非常类似。尽管雪乃出场机会少,可处处有她的影子。

「擅自期待,擅自失望……」是春物5卷的核心立意。那13卷呢?

不妨先听个故事。

a生于一个偏远的山村,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无业。尽管生活贫穷落后,甚至读高中前连红绿灯都没见过。但他的童年始终被幸福环绕着。a曾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逢人便夸——这娃长大肯定有出息。然而世界还是太大了。待a上了高中后,周围不仅有许许多多比他更加聪明的同学。每每和他们交谈,总会感受到自己是有多么无知。对a而言,没见过没听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a的自信心每况愈下,成绩也一落千丈。他迷上了打游戏、动画、武侠小说、谈恋爱以及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墙倒众人推,他成了周围人眼中的仲永。无数责难、鄙夷、轻蔑的眼神和话语对他袭来。唯有他的母亲始终觉得自己的孩子终究与众不同,不会让自己失望。高考的前一天,a看着母亲那添柴时露出的粗糙无比的手,终于下了决心。高考考完的当天,他跑到当地的一个水库,编辑好了一条短信——「以后好好对待我弟。」想了很久很久,可发送键就是嗯不下去。待手机都没电了,a笑了笑,朝湖水中扎了进去。

想必大家在网上、杂志中也见到过类似的故事。

我想强调的是——『期待』确实会压垮一个人,尤其是当周围人甚至自己都不相信能做到的时候,偏偏还有一个人在傻傻地等待,怀着不切实际地幻想。

明明陷入了焦虑→失败→逞强→谎言→焦虑的死循环,却一次次用谎言死撑,直到撑不住的那天。

为什么不努力得到正反馈?为什么不去追寻真实的自我?为什么不断地自欺欺人?为什么要维持别人心目中的不存在的幻象?

因为——「这是对a而言无比珍重的伪物。」

回到《春物》。

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导致雪乃敏感自卑的性格。但同时,中二也好,年少无知也罢,或许也有教育的因素,总之她最初的理念是帮助他人以自我实现,也即『温柔而正确』,侍奉社是她实现自我的平台。

这是少女在年少时单纯、朴素的愿望。

但这个世界并不温柔也并不正确,涉世未深的她面对许多委托无能为力。而大老师在1-6卷的行为正是在维护着她这份理念的纯粹和正确性。

代入雪乃的视角大概是——虽然我的姐姐我的母亲以及其他人根本不认同我的做法,觉得我天真幼稚,但我觉得我没错。且的确有人在支撑着我,也得到了正反馈。

好比一个小女孩想吃冰糖葫芦,可家人告诉她,“这年头谁还吃冰糖葫芦啊,寒碜!”路过的大叔看不下去了,果断伸出援手。

例子虽简单了点,但我们要注意到,八幡想要的真物正是这种“想要冰糖葫芦”的心理。

关于真物我已经谈过很多次了。简单来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真物,保家卫国是军人的真物,传道授业是教师的真物。真物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想要完成的目标,一个发自内心的本愿。

扪心自问,你拥有这样的目标吗?至少我自己就曾长期处于“为了活着而活着”的状态。虽然兴趣很多,想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可就是没有一件能让自己提起干劲和意志力,无论如何都想要做的事情。

叶芝在回忆录中有这样写到——

「我感到在我生命的天秤上所称量的全部生活,都是在为了某件从来不会发生的事情所做的准备。」

一辈子都找不回初心的人,一辈子都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都是存在的——若不认为这是对叶芝的诋毁的话。因此,叶芝倾慕的对象是「朝圣者的灵魂」。

八幡正是在雪乃身上看到了这种自己失去的东西,感到了空前的失败感,从而延伸出了崇高。这时可能有人要说,咦?那八幡「曾经的理想或初心」不正是8卷末尾那段,我和她一直在追寻的关系吗?

假如这就是他的目标,他的意志力呢?他的行动呢?为什么一直在清醒地堕落(打字机语)呢?当你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怎么会停滞不前?怎么有时间感慨路难行?怎么会产生『这样冰冷残酷,徒留悲伤的真物我才不想要』的想法?

春物的结局也有明确写到——「我和她会一直追寻下去」。八幡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真物。从来没有!

这是当代犬儒者的真实写照。

在小说5-6卷,八雪建立了一种“同志”般的关系。但八幡对雪乃的维护并不是持久的。在小说7-9卷,二人的理念产生了隔阂。

我们要注意到,此时二人的矛盾不止是具体的『虚伪的关系没有意义』,这只是表面上的问题,一个导火索罢了。雪乃以为八幡在学生会长选举事件中一定会懂她,会始终站在她那边,支撑她那种不切实际的愿望。这是二人在期待与被期待中形成的风雨同舟的理念。即你只要选择了自己正确的道路,我就一定支持;只要有你支持,我就敢放手去做。

而八幡的做法是釜底抽薪。看似不需要否定雪乃,实则从根本上否定了二人共同的理念。换言之,八幡的做法与嘲笑雪乃天真幼稚的阳乃无异。对于雪乃造成了致命的暴击。

尽管八幡此后用『我想要真物』缓和了彼此的关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雪乃此后变得唯唯诺诺,看八幡脸色行事,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团子最初的形象。

阳乃问,“小雪乃有自我吗?”假如这是在6卷,我想任何人都能马上回答,雪乃是一个非常有自我的人。甚至无需讨论『自我』的定义。

不过这里姑且定义一下,所谓『自我』,我认为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对自身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哲学有着『主观能动性』“。

若被太多其他意志所牵制,就并不能说是完全拥有自我。若完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相当于绝对的没有自我。自我和独立是相辅相成的。

由于八幡对雪乃的憧憬,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觉得雪乃的改变是良性的。在他心目中,雪乃依旧是初见的模样。正如11卷末尾——「雪之下的事情必须由雪之下自己做决定」。这是他期待的样子。

那雪乃呢?她只能接受这样的期待,维护自己在八幡心目中的人设。她一直明白八幡对自己的憧憬与期待。无论期待还是被期待,二人都在维持一个『暧昧不清,串通一气的伪物』。

然后就到了12-13卷。

有不少读者将『依赖共生』这个概念理解为依赖和被依赖的关系。对于八幡而言,他确实享受着被依赖的感觉。可我们是在分析雪乃,最好跳出八幡的视角局限。

我认为,『依赖共生』的问题在于,依赖者与被依赖者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然而一旦有一方背叛,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5卷,八幡被雪乃的背叛伤害;在8卷,雪乃被八幡的背叛伤害。而在13卷,雪乃察觉到,自己维持对方心目中虚假的幻象对于八幡也是背叛。

当她察觉到对他人的伤害,就不会继续『清醒地堕落』。这是雪乃行为逻辑的根本——「对落难之人必然会伸以援手,无法容忍自己是加害者。」她终究是一个温柔而正确的人。

我们看看雪乃在13卷末尾说的每一句话——

“这样如伪物一般的关系是错误的,你对我期待的事物一定是错的。”“我已经没关系了,已经……没有关系了。已经得到你的拯救了“所以,这场比赛也好,这个关系也罢……就到此为止吧”

她不能再以八幡心目中的真物代言人成为一个虚假的幻象。跨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这也是雪乃『坚强』的证明。

可以相信选择的这个答案就是真物。

这是真物的残酷性,遵从本心。且从这里也能体会到,雪乃是一个“感受性”很强的角色。尽管她的主观上认为自己找不到自我,但仅凭感性的本能,就迈向了正确的道路。

因为没有其他可以确认对错的方法了,就这样一直不知道正确答案去排错的话,到什么时候也不会结束的。 仅仅只有一个的真物,渴望一般的憧憬却变得别扭的焦急,就连哭泣都做不到,只是这个身躯被烤的越来越焦糊。

(找不到『自我』,陷入失败、焦虑、谎言的循环。事实上是找到了,只是她自己没有意识到。)

等待燃烧殆尽,剩下的只有令人无奈的伪物。 就算如此,那对我来说也是最珍贵的、无法替代的伪物。

(虽然他对我的憧憬和期待是伪物,真实的我根本不是他期待的模样。但即便如此,那也是无比珍重的。因为我从期待中体会到了无可替代的情感。

以及,这里的伪物理解为依赖共生和依赖都说不通。理解为『某种不可明说的关系……』确实可以,但这和没说有何区别?)

最后看14卷——

1、雪乃走上了“犬儒者”的道路。

说着毫不相关的事,我尽力做出微笑。 这样的笑容既不自然,又笨拙,还非常生硬,这些就连我自己都知道,即便如此,明天开始必须要笑得更加熟练才行。 就算并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就算连应不应该理睬对方也无法判断,就算完全没有能够自然地对话的自信,就算根本想不到闲谈的话题,就算连以前的相处方式也回想不起来。即便如此。 我也一定、会更加熟练、好好做到的。

2、5章,在阳乃的提示下,八幡终于意识到雪乃的行为是代偿行为。

要注意的是,尽管八幡此时才越过了第一层。但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回归大老师模式的他瞬间理清了雪乃的困境。

雪乃的问题是——主观上找不到自我,实则早已践行着自己的『温柔与正确』。那,只要把这部分潜意识表面化,让雪乃意识到即可。

因此他唱了一出戏,扮可怜装无辜,为的就是唤醒雪乃的潜意识。不妨回想一下八幡对川崎、相模、叶山、一色等人的帮助。八幡的洞察力体现在总是能察觉到连对方都没有意识到的内心。

连格式都差不多「你不是那么想的,其实你是想……」因此,这里和大老师一直以来的形象也是吻合的。

于是间隔6卷半本书(8-14),八雪终于再次达成共识。「这才是比企谷八幡与雪之下雪乃应有的对话」

对落难之人必须伸以援手,无法容忍自己是加害者,这就是雪乃的初心,是八幡给阳乃呈现的『真物』。

春物二期的ed有句令我印象非常深的歌词∶

「这份名为孤独的逞强」——据说出自渡航本人。

若我们仔细体会,八雪乃至于春物的一切角色的感性本能,正是一种名为孤独的逞强。

人的主观意识总是受到现实的影响和制约。由此,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或原地踏步,或兜圈绕远。然而,感性本能能让人走的更远,更正确。至少渡航在文本中赋予之政治正确。

看看叶山隼人,再看看14卷5章前的比企谷八幡,多憋屈啊!犬儒者所构建的理性必然导致不自由。

只有坚持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坚定理想主义的感性本能,才能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这就是八雪的成长带给我的启发。

文章标题: 关于雪之下雪乃其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2867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