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日本轻小说动漫大多明明是拯救世界的规模却感觉是过家家,格局感如此小

时间: 2023-09-21 21:00: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为什么日本轻小说动漫大多明明是拯救世界的规模却感觉是过家家,格局感如此小

若《三体》按日本轻小说套路与语言风格改编会如何?

罗辑初见庄颜:罗辑以呜呼呼的笑容看着庄颜,眼里却没在笑,真是好可怕。“外面很冷吧?””在车里不冷的。虽然看不清。”但罗辑肯定她笑了笑,但这里她四下看了看,“真的有点儿冷……哦,罗老师,我叫庄颜。”但是没说出人渣或是废物就应该称赞我了。老实说如果这家伙的脸不是这么可爱的话我还真是不想让她说话就一直保持这样子也不错嘛。你很特别嘛,我们好像之前见过。“我不知道,不过,罗辑老师的眼里在底层的我虽然是异常的,但是对我来说却是非常理所当然的思维哟。所谓经验之谈”,庄颜哼哼地挺起胸膛。即使这种动作由庄颜做出来也能成为一道风景真是不可思议。“经验之谈,呢……”这么说来她应该也经历过相当多类似的恋爱情节吧。只要这么想似乎也能够理解。“那还真是相当愉快的生活体验呢?”“是这样儿的”庄颜四下打量了一下,庄颜夹杂了叹息轻声的自言自语让罗辑有些动摇。“呃,嗯。是呢。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样。”“我还以为这里会是一个大会议厅,有很多显示屏,罗老师你拿着小棍对着一群将军指指点点。”这么说着的庄颜不知道为什么视线却向上方飘去。让罗辑看到她下巴到脖子那圆滑的非常漂亮的曲线这种超级怎样都无所谓的知识。看着她的罗辑如今才想到。眼前的女性,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爱人。姑且,先旁敲侧击问问看吧……“我说,你是觉得……不够庄严是吗?”罗辑一问出口,庄颜就立刻将视线转向他,那笑容,像早春绚丽的樱花。“……嗯,罗老师,我的颜是颜色的颜。”“啊,够了。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接这茬啊!”罗辑大脑在飞快运转,但是半天也只是挤出一声笑来。“来之前他们是怎么对你说的?”罗辑转移了话题。庄颜就把头抬了起来。接着释放出十分愉快的口气开口道。”当然是让我来工作了,罗老师,我的工作是什么呢?”罗辑转开了似乎微微鼓起的脸。当然他和庄颜是完全不同的人,他考虑的事庄颜是一点都不懂。就算说给她听大概也理解不了吧。无论怎么说人与人是不可能相互理解的。但是,仅仅关于敷衍这方面罗辑还是非常拿手的。“你学的什么?””……国画,在中央美术学院。”罗辑一瞬间望了庄颜一眼,然后立刻转回前方并闭上双眼。看上去似乎是在思考什么。“嗯……工作的事,我们明天再谈吧,你肯定累了,先好好休息一下吧……喜欢这儿吗?””我不知道,从机场来时雾很大,后来天又黑了。什么都看不见……罗老师,这是哪儿呢?””我也不知道。”她点点头,自己暗笑了一下,显然不相信罗辑的话。
个人觉得程心的人设莫名接近《绯色の欠片》女主春日珠纪,17岁女高中生,看起来弱的一鸡实际上也是弱的一鸡,然而拯救世界的重担总是莫名其妙落到她一个人身上。当然两位圣母都嘴炮Max、然后意料之中地关键时刻萎掉再然后。。。BOOM!而维德应该是空境里面我大荒叔(壮哉)那种高大、坚韧、危险的狠角色,躲在角落里阴搓搓的谋划一切还试图干死主角、然而最后跪在了主角的嘴炮口技之下,至于汪淼罗辑等科学家,请自动脑补《命运石之门》小冈伦,El Psy Kongroo!可是呐,按照轻小说的套路,太阳系最后就算毁灭也不能怪圣母了呢,因为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の选择!所谓威慑值什么的,说不定可以对照《PSYCHOPASS》中的psychocase,搞一个全民评估的大选拔,然后ETO和联合政府争相对威慑值高的个体展开行动,而在这个世界观中圣母的威慑值可以在三体人的大阴♂谋下被篡改得很高,也可以像槙岛圣护一样出现迷之偏差,总之太阳系在中二的汪洋脑洞中走向大爆炸。
“北海桑!北海桑!”焦急的神情出现在东方延绪的脸上,“你在做什么!他们不是一直一起战斗的伙伴吗?”章北海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黑暗森林。”他缓缓吐出这四个字。尽管音量十分微小,这四个字在东方延绪的脑海中却如一声炸雷一般清晰。“果然是这样吗。果然不自相残杀就不行呢。果然……没有可以让所有人全都得救的方法吗。”东方延绪无力地靠在舱壁上。她是在太空中长大的人类,也正因如此,缺少了重力的作用,她的身体比地球人高挑的多。但此时蜷缩成一团的她却显得比谁都要矮小。章北海沉默了。他想起了两百年前的那个下午。父亲对他最后的嘱咐还在耳边回响,“要……多想啊。多想的话,就一定会知道的。这是父亲在那之前,唯一可以对你嘱咐的话了。”父亲啊,我不会放弃。因为人类是我作为军人所要守护的一切啊!“为了……人类的未来。”他以没有人听得到的音量说出这句话,随后解除了次声波氢弹的最后一道保险。东方延续站了起来。“我明白了,北海桑。那么,请让我和您一起来发起最后的攻击吧。只要能和北海桑在一起,无论成为什么样的恶魔我都不会害怕的,绝对!”章北海笑着摇了摇头。
程心:只送大脑什么的,真是太过分了!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请务必为那个人通过安乐死法,我这么做只是想让大家都获得幸福啊。诶?执剑人?真的可以吗?我这样的人,也可以守护大家,给大家带来幸福吗?逻辑先生,真是很了不起的前辈呢,控制器在我手上,恐怕平时手都会瑟瑟发抖吧……不,不可以这样,我一定要好好守护住人类,给大家带来幸福。什么?!水滴开始袭击人类了?……都是我的错…是我太弱了,像我这种人,还怎么给大家带来幸福啊。太阳系变成二维什么的,都已经无所谓了……不听维德先生的话也好,理解不了天明君的话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错,不能给大家带来幸福这种事的后果,就让我一个人来承担吧……就算这样!即使是这样!人类在宇宙中留下一点物质也没有关系吧……如果是关一帆先生你应该可以理解的吧!智子小姐不是也没有反对吗?……获得仅存的这么一点物质,宇宙来说也是幸福的。
“北海桑!北海桑!”焦急的神情出现在东方延绪的脸上,“你在做什么!他们不是一直一起战斗的伙伴吗?”章北海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黑暗森林。”他缓缓吐出这四个字。尽管音量十分微小,这四个字在东方延绪的脑海中却如一声炸雷一般清晰。“果然是这样吗。果然不自相残杀就不行呢。果然……没有可以让所有人全都得救的方法吗。”东方延绪无力地靠在舱壁上。她是在太空中长大的人类,也正因如此,缺少了重力的作用,她的身体比地球人高挑的多。但此时蜷缩成一团的她却显得比谁都要矮小。章北海沉默了。他想起了两百年前的那个下午。父亲对他最后的嘱咐还在耳边回响,“要……多想啊。多想的话,就一定会知道的。这是父亲在那之前,唯一可以对你嘱咐的话了。”父亲啊,我不会放弃。因为人类是我作为军人所要守护的一切啊!“为了……人类的未来。”他以没有人听得到的音量说出这句话,随后解除了次声波氢弹的最后一道保险。东方延续站了起来。“我明白了,北海桑。那么,请让我和您一起来发起最后的攻击吧。只要能和北海桑在一起,无论成为什么样的恶魔我都不会害怕的,绝对!”章北海笑着摇了摇头。

为什么日本的动画片都是小孩来拯救地球呢?

动画片最基本的受众就是儿童了 主人公自然是同龄人才能最大程度上传授英雄主义的责任嘛 感染力强啦 让孩子容易感受这种责任意识 日本的动画片像是拯救地球这一类的 机甲什么的 大多也都是定位在命运和抗争命运的主题上 十岁十几岁的少年正是容易塑造的时候 自强自立背负责任保护他人拯救灾难 是谁年轻时候或者说幼齿的小时候都要做的梦 正大以后成年人了自然不会再沉迷在二维世界宇宙和平地球和平的纷争里 这种热血和使命感却是曾经感受过的 这样来看 这种题材其实很有先见之明啊ORZ 也算得上是培养民族性格从孩子抓起了
当然最主要其实还就是因为观众是小孩 小孩喜欢看小孩的故事 所以故事里演的都是小孩当英雄= =为了商业目的等等自然顺应心里这种心理需求 不同分级的动画观众群不一样 需求不一样 倒是也有成年人拯救地球的 呵呵
还有牢骚几句 所以真的不是汉奸相说日本的动画有多好 商业性不提 就说题材主题上 人家就是把各种强悍糅杂进去 让小孩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统正直的影响 就像经常被举例的众小强吧 人家怎么打都打不死是好笑了点 为什么打不死呢 因为有信念有坚持有责任有承诺有执著有不服输的精神 是 这种意义被表达的是暴力了点 拳拳到肉还哗啦啦的流血 但很管用 喜洋洋说白了就是中国版的蓝精灵 别的不说 就说人家弄个蓝精灵多少还是创造性生物呢 咱弄一大群绵羊整天和只笨狼对着干 什么意思呢?让小朋友都要像小绵羊一样?不说个体性格 只看这个设计立意就实在是祖国传统对幼教育的潜意识体现 善良谦逊温和聪慧 唉 其实也没错 就是太温和了点 小聪明有 怀着一颗无比谦逊能纳百川的心 由着人家翻来倒去的欺负 就跟咱的祖国一样 各种遗留问题摆在那 从来没解决到根本上……再说更多余的 动物题材貌似国内盛行啊 那咱来点高智商的好不好哦 沈石溪的小说哪一个拿出来改编都绝对的好 能看到有信念长反骨的羊 能看到有热血有情义的狼 能看到含辛茹苦力保和平的大象……说到这里 害得是佩服下人家岛国的商业链 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真人电影电视剧 全都能串到一起去 这是多大的重叠商机啊 唉
不同的动画对观众取向不同,少年儿童向的主角就是少年儿童,青少年向的主角往往是高中生,虽说日本动画全年龄都可以观看,但消费者主体依旧是青少年,所以主角是成年人或中老年人的动画不多
少年儿童向的动画往往都是热血且剧本是少年拯救世界,主要是抓住了少年儿童的心理要求,少年儿童比起青年,这种妄想比较多
相对,如今的青少年向动画则往往美少女众多,也是满足了观众心理要求
日本动漫主人公普遍低龄化。
首先,小孩人物设定较为好看可爱吧(?)【大人拯救的也不是没有吧
不过从世界观的角度,,小孩应该是更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他们相信美好,相信未来。即使看透了阴暗面也可以被拯救。不会同大人一样容易放弃,容易说不可能。
观众大多数年龄不大也是愿意之一吧,这样会有更贴近自己的感觉。
而且孩子之间的友谊单纯而牢固。
由于这样可以产生共鸣,会带给我们力量和动力。
【其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给我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赶脚……以上是不完全统计的个人意见】
因为年轻人有活力,有市场。大叔老爷爷都没有代入感,毕竟是放给小孩(3~16)看的,市场需要
有大人拯救地球的,特摄片都是!!

欧洲动漫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 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此后,来自法国的埃米尔·科尔(Emile Cohl)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正是因为科尔对于动画片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也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另一位对早期动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美国人温瑟·麦凯。他出生在美国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经靠给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为生,后来成为了报社记者和漫画专栏画家。1914年,麦凯推出了一部剧情动画片《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这部动画片的推出,改变了此前在动画作品中的纯艺术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组织成为互动式的情节,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而憨态可掬的恐龙葛蒂,更是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卡通明星。继《恐龙葛蒂》之后,麦凯又制作了《露斯坦尼亚号之沉没》。这是第一部以动画方式制作的纪录片。

温瑟·麦凯的成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他以自己作为漫画家的修养和积累,开创了一种重视角色的塑造、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动画创作模式。在麦凯之后,美国的动画家们开始走上了一条与他们的欧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属于新大陆的卡通时代就要到来了。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卡通艺术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领先是全方位的。

早在1840年,波士顿的DC约翰斯顿公司就发行了名为《克赖斯帕》的单页画报,这可能是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卡通作品了。此后,随着欧洲移民的不断涌入,原本流行于欧洲的卡通艺术也开始登陆美国。

1880年,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在他的《纽约世界》报上增设星期日特刊,并在其中增加了卡通专栏。此后不久,另一位报业巨头赫斯特也开始在自己旗下的《纽约杂志》和《美国幽默大师》等刊物上定期发表卡通作品。这意味着卡通作品在增加报刊发行量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上述两大报系的强力介入,无疑是给还处在幼年期的美国卡通注射了一针助长剂,自此美国卡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

1895年,著名漫画家奥特考特(R.F.Outcault)创作的系列漫画《黄孩子》(Yellow Kid)开始在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New York World)上发表。但不久之后,奥特考特带着“黄孩子”一起跳槽到了赫斯特旗下的《纽约杂志》(New York Journal)。《黄孩子》系列最初的名称是“Hogan’s Alley”,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纪在六、七岁,身着脏睡衣大脑袋,名叫“Mickey Dugan”的小孩儿。其实,这件睡衣在开始的时候是蓝色的。到了1896年,由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轻易的将纸染成黄色,Dugan也就此换上了黄衣。后来,奥特考特又在漫画里加上故事主人公的对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故事主题。这也使得《黄孩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连环画。由于“黄孩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精明的商人们便以这个形象为基础,开发了大量有关“黄孩子”的周边产品,其中包括玩具、塑像、广告招贴等。尽管“黄孩子”也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是在它首次面世后的第七年,即1902年,《黄孩子》系列终于出版了单行本。应该指出的是,《黄孩子》的成功不但促进了美国卡通漫画的发展,而且为漫画作品的商业运作提供了经典范式。

在整个二十世纪初,卡通漫画始终在寻找与美国文化的交汇点。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令人难忘的卡通形象。不过,直到三十年代初,美国卡通漫画的黄金时代才真的来临。

对于“黄金时代”,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描述: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就是超级英雄在廉价画报上横行的时代。众所周知的,诸如超人(SUPER MAN)、蝙蝠侠(BATMAN)、闪电侠(FLASH)、潜水侠(AQUA MAN)等众多的超级英雄形象都产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超级英雄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健美运动员般的身材,常人无法具备的超能力,不断打倒邪恶又强悍的敌人,拯救世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持续影响力的,恐怕就要算是超人和蝙蝠侠了。

《超人》的主角是一个来自氪星球、具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克拉克。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便乘坐太空船从氪星来到地球,并被善良的肯特夫妇收养。长大后,他开始发现自己拥有地球人不具备的超能力。为了掩饰身份,克拉克从偏僻的小镇来到了大都市,并在《星球日报》担任编辑,从而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女记者露易斯。从此以后,每当城市的安全和秩序受到恶势力的威胁时,总会有一个披着斗篷、身着紧身衣的飞天英雄及时显身,拯救那些陷入危机中的人们。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超人的主要任务都是英雄救美。

《超人》系列最先在《动作漫画》(ACTION COMICS)第一期上发表,并迅速风靡全美。1939年1月16日,《超人》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到1941年,已经有超过三百种报纸每日连载《超人》漫画。而以“超人”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更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层出不穷。毫不夸张地说,“超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几乎是在超人取得成功的同时,“黄金时代”的另一位超级英雄蝙蝠侠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蝙蝠侠原名叫做昆布西,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富豪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被歹徒所杀,因而变成孤儿,由管家抚养长大。长大后,他发誓为铲除罪恶而战。于是,他便成为了身着蝙蝠装的蒙面豪侠。除暴安良,制裁法律的漏网者成了他最重要的使命。

蝙蝠侠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第二十七期上。与超人相比,蝙蝠侠是一个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而蝙蝠侠用于对抗邪恶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科技发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辆万能蝙蝠车。

在黄金时代的众多超级英雄中,神奇女侠(WONDER WOMAN)可以说是一个“另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打破了此前男性对于超级英雄形象的垄断,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出现彻底重构卡通世界中两性秩序,使得女性角色不再只是男英雄们的附庸,而真正成为主宰故事的主角。因此,当“神奇女侠”系列于1941年底在《全明星漫画》(ALL STAR COMICS)上推出后不久,便受到了众多女性读者的热烈欢迎。

漫画英雄的出现绝非偶然。事实上,它是漫画艺术与美国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所谓的“个人主义”。这是一种以崇尚个人奋斗和强调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为要旨的文化。出于这种文化背景,特别是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和二次大战给美国社会带来剧烈冲击的情况下,人们欣赏和渴望“救世主”式的超级英雄,将他们看作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于是人们便转而在杜撰的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社会经济不但没有被战争拖垮,反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由于战争而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成为了当时美国文化的主流。于是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们也纷纷投入了保卫国家、反对纳粹的战斗中。“黄金时代”也迈向了巅峰。

随着卡通漫画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日趋增强,美国漫画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出现了教育漫画、科学漫画、西部漫画等新题材。与此同时,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炒作,使得美国漫画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激增,有的漫画出版物甚至赫然标明“儿童不宜”。由此,漫画业成为公众和舆论抨击的焦点,并最终导致了“黄金时代”的没落。

1945年春,弗雷德里克·魏斯曼博士的《引诱无辜》一书出版。魏斯曼博士是一位在当时的社会上相当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政界的知名人士。他始终坚信“充斥着暴力和阴暗内容的漫画,是助长青少年犯罪和社会混乱的根源”。虽然事后的调查表明,魏斯曼博士的绝大部分论断都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但这本书的出版恰恰迎合了当时主流舆论对漫画业的广泛批评,因此立即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肯定。一时间,漫画成为了超级禁书,人们时常用谈论毒品的口吻来谈论漫画。

1954年4月,美国联邦参议院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针对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魏斯曼博士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他声称:漫画是玷污儿童纯真,引发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相对于漫画而言希特勒只是小儿科。“孩子们往往从四岁开始,就遭受到漫画的毒害。”他甚至要求马上禁止漫画的出售。

虽然,这次听证会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参议院最终还是要求颁发一个检查标准,杜绝漫画中一切可能毒害青少年和败坏道德的内容。这其实就是在舆论上宣判了“黄金时代”的死刑。在参议院听证会后不久,漫画出版商们在1954年10月26日成立了“美国国内漫画杂志联合会”,并制定了“联合会内部检查标准”,还要求在此后出版的漫画封面上明确标明限制等级。

这无疑是一个对美国漫画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由于这个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标准,此前畅销的恐怖、警匪类漫画几乎绝迹;西部漫画中的牛仔们也不得不大幅收敛,肉搏和枪战的场面明显减少;甚至于搞笑动物漫画里的“暴力”举动也变得畏首畏尾。许多出版社和漫画刊物因为发行量的急剧下跌而破产,大多数职业漫画家迫于生计压力也不得不转行。当然,像《美国上尉》的作者乔·西蒙这类少女漫画作家,也因为超级英雄的缺席而一度走红。不过,从整体上看,美国漫画业还是因此而元气大伤,虽然日后有所恢复,但终究还是没能重振昔日雄风。

与美国漫画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相比,同时期的美国动画业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而要回顾这段历史,就不能不提到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迪斯尼公司。

事实上,在沃尔特·迪斯尼之前,美国已经拥有了不少杰出的动画家,但是作为后来者的沃尔特却是真正促使美国动画业走向飞跃的人。因此,我们有足够理由认为“沃尔特·迪斯尼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位大师”。

1923年,年仅22岁的沃尔特·迪斯尼告别了故乡堪萨斯,动身前往好莱坞寻求发展。那时的好莱坞是一片创业的热土,而此时的电影仍处在默片阶段,至于动画片也只不过是摆在电影开演前的助兴节目而已。在那里,他白手起家,以仅有的3200美元注册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在沃尔特来到好莱坞的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由真人和动画人物合演的无声动画片《爱丽丝在卡通国》。

在好莱坞的最初几年中,迪斯尼和他的公司渐渐的站稳了脚跟,但是在1927年沃尔特遭受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年,他创作的第一个广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幸运兔奥斯华”被发行公司用欺骗的手段夺走,公司因此几乎陷入绝境。恼火而无奈的迪斯尼踏上了返回故乡堪萨斯的列车。然而,正是在这次返乡的旅途中,沃尔特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后来,沃尔特的夫人给这个崭新的卡通形象取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 Mouse”!这就是日后享誉世界,为各个国家的儿童所喜爱的卡通明星——米老鼠。

米老鼠的出现,固然为迪斯尼公司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然而,要使米奇和他的伙伴们成为人见人爱的超级明星,迪斯尼公司还必须有新颖的制作理念。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

在迪斯尼之前,动画片作为普通电影放映前的垫场节目,往往只看重视觉效果而不太注意故事情节的安排。迪斯尼的米老鼠系列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制作的初期就对作品的情节进行周密的安排,让短短七八分钟的小片子变得非常引人入胜,再加上制作精良的画面,迪斯尼的动画片一下子就甩掉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

除了先进的创作理念,对创新的敏感是迪斯尼的另一张王牌。20年代中后期,电影告别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引发了整个电影业的革命。沃尔特敏锐的察觉到了变革的来临,开始尝试制作有声动画片。1928年11月18日,作为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在纽约市的殖民大戏院隆重首映,并取得成功。到了1932年,迪斯尼又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除了预料之中的轰动之外,它也为迪斯尼赢得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奖。五年后,即1937年,迪斯尼耗费数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全动画卡通剧情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上映。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动画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因为这部作品所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使得迪斯尼的制作计划开始向长片倾斜。紧接着,在1940年里,迪斯尼公司连续推出了《木偶奇遇记》和《幻想曲》两部动画长片。其中,《幻想曲》更是被视为现代动画片的经典之作,推出伊始便获得了广泛赞誉。在不断推出新作的同时,迪斯尼的卡通明星阵容也不断扩充,除了米老鼠之外,米妮(Minnie)、布鲁托(Pluto)、高菲(Goofy)和唐老鸭(Donald Duck)等新形象也陆续出现在了迪斯尼的动画片中。伴随着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卡通明星,迪斯尼公司终于在40年代初确立了它在卡通帝国中的霸主地位。

对于整个美国动画业而言,迪斯尼的成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由于动画市场的扩展,许多新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此时的好莱坞已经是全美、乃至全世界动画业的中心了。凡·伯伦制片厂(Van Beuren Studio)就是这些新动画公司中的一员,在他的旗下同样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动画家。在30年代后期,这家公司推出了著名的系列动画片《汤姆猫和杰瑞老鼠》(Tom and Jerry),并获得成功。另一家有影响的动画制作机构是华纳制片公司在1934年创立的动画部,主要作品包括:《猪豆子》(Porky and Beans)、《达菲鸭》(Daffy Duck)、《邦尼兔》(Bugs Bunny)等系列动画片。与迪斯尼的米老鼠一样,它们也都是尽人皆知的卡通明星。

然而,在迪斯尼辉煌的成功里,危机也在悄然孕育着。成立之初的迪斯尼公司,以艺术和创造为信条网罗了大批一流的动画人才。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迪斯尼的艺术风格也逐渐趋于固定,迎合观众和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节目制作的基础和前提。更重要的是,迪斯尼的员工越来越感到,公司的繁荣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收入增长,不满情绪开始在迪斯尼的内部蔓延。到了四十年代初,迪斯尼公司属下的动画家们开始筹备成立工会,希望以此来与公司高层对抗,争取提高报酬。可是,高层的态度似乎要比想象中的更为强硬,由此也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最终,许多公司的业务骨干负气出走,并合伙成立了“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简称UPA)。

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公司依然是那个时代无可辩驳的成功者。今天的迪斯尼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娱乐王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了沃尔特的理想和成功是超越时代的。

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美国的漫画业还是动画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卡通产品,美国的娱乐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实现了卡通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美式卡通”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才得以实现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视的文化力量

在二战前后,虽然欧美卡通产品依然占据着世界卡通市场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变革,卡通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无可否认的是,一股卡通业的新浪潮正在兴起,并将席卷全世界。

就在美国卡通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同时,欧洲的漫画家和动画家们似乎依然在坚守着他们固有的艺术理念。但即使如此,这一时期的欧洲卡通也绝不乏经典之作。

在德国,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卜劳恩的原名叫做埃里西·奥塞尔,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偏僻小镇。后来由于工作变动的缘故,埃里西的父亲携全家移居到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而埃里西之所以会用“卜劳恩”作为自己的笔名,也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怀念。在1921年到1933年期间,埃里西以画家的身份发表了大量的卡通画,还为他的挚友、作家埃里西·卡斯特纳的许多作品画过插图。然而,随着纳粹党的上台,德国的社会政治气候迅速右转。因为不满纳粹党的倒行逆施,埃里西创作了一些以纳粹党为讽刺对象的漫画作品,结果招来了纳粹头子约瑟·戈培等人的忌恨。埃里西的漫画作品一度被查禁。

后来,因为当时的《柏林画报》需要一位能够画连载漫画的画家,负责此事的著名作家、出版家和编辑库尔特·库森贝格博士便找到了埃里西·奥塞尔,希望能够由他来承担这项工作。最终,由于《柏林画报》的积极周旋,纳粹当局解除了对埃里西的禁令,但却附加了一系列苛刻的审查条件,并且绝对禁止他的作品中出现任何与政治有关的内容。

尽管如此,埃里西还是在1934年到1937年期间先后完成了200多套作品,这也就是著名的《父与子》系列漫画。在法西斯横行的岁月里,这套漫画作品宛如人性的绿洲,成为德国人民面对残酷现实生活时最好的心灵慰籍,因而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其声望很快就跨出了国界。

1929年,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开始创作《丁丁历险记》系列。从那时起直到1983年3月埃尔热逝世为止,《丁丁历险记》先后完成了二十余卷。1986年,作为埃尔热生前未能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丁丁和阿尔法艺术》出版,丁丁系列就此完结。评论界普遍认为,丁丁系列的成功应该归结为作者对于将故事主线和真实背景有机结合的充分重视,因此埃尔热也被称为是“漫画新闻记者”。不管怎样,由于融合了纪实风格和幽默风趣的创作元素,丁丁系列成为了漫画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埃尔热也因此而步入了漫画大师的行列。

就在美国的动画家们尽情享受“黄金时代”的时候,欧洲的动画家们却依然执著于试验与艺术化的道路。这从两者对于同步声音技术的运用上就可见一斑。在美国,人物声音主要用来展现角色的特征和个性;而在欧洲,声音效果却被用来作为实验的“素材”。事实上,欧洲的动画家几乎将动画片中的画面和音效之间的配合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动画片的表现手法,对动画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动画片毕竟是一种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撑就很难作大作强。随着美国动画片的大举进入,欧洲本土的实验动画也逐渐的凋敝了下去。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欧洲动画业一次“中兴”的机会。由于大战的影响,原本连成一片的世界卡通市场被分割成了若干块,客观上刺激了各国卡通业的独立发展。同时,因为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所以开始出现了以政府投资来扶植本国动画业发展的局面。

在战时的英国,新成立的“哈拉斯和巴契乐”动画公司受英国当局的委托,前后共制作了七十多部支援战争的动画宣传短片。这些短片在英国各地的影院和剧场里放映,对鼓舞英国人民的斗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的“战争动画”,也曾经出现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参战国家里。战后,虽然不必再将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的手段,但是它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因而受到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广泛重视。动画片作为一种媒介被运用在公众关系、企业广告、文化教育,乃至政治竞选等方方面面。这使得欧洲的动画业找到了新的支点。

与西欧国家相比,东欧和前苏联的动画业稍显滞后,但却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和体系。亚历山大·巴斯克金、布拉姆帕格姊妹等都是前苏联动画界的杰出代表。其中,布拉姆帕格姊妹在1925年完成《中国烽火》(Chinese on Fire),更是为中国观众所熟知。虽然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俄国的动画片过于刻板,但是从总体上看,前苏联的动画家还是从本国的丰富文化遗产中发掘了大量优秀的素材,拍摄出了不少优秀的动画作品。

让我们再回到美国。在“黄金时代”末期出现的多元化的风格被新一代的美国漫画家所继承,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漫画作品。

1950年10月2日,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Schulz)开始发表他的《花生》系列漫画(PEANUTS)。在那以后的五十年里,花生系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先后被翻译成21种语言,在75个国家的2600余家报纸上刊登过。漫画的主角小狗“史努比”更是成为了号称拥有“全球三亿五千万忠实读者”的超级漫画明星。《花生》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漫画业中新势力的崛起。类似的成功范例还包括吉姆·戴维斯和他的《加菲猫》系列。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斯曼事件”的影响逐渐淡化,超级英雄的故事也开始回到美国人的生活当中。1956年,在《秀场》杂志的第四期上,新一代“闪电侠”正是登场,从而标志着超级英雄的复归。自此之后,“黄金时代”的英雄们大都重出江湖,而新一代超级英雄更是不断涌现,这其中包括在1962年登场的“蜘蛛人”(SPIDER MAN)、1974年首次亮相的“狼人”(WOLERINE),以及在90年代初出现“鬼面骑士”(GHOST RIDER)等等。然而,新时代的超级英雄们似乎再也无法找回他们昔日的“雄风”了。毕竟,“黄金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人们对于英雄的渴望也已经逐渐消逝了。

这一时期,美国漫画业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商业盈利模式的巩固。美国漫画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初步形成了“漫画作者→出版商→分销网(含专卖店)→读者”的商业运作模式。在战后,这个运作模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所不同的是,销售网络的规模和对读者群的覆盖面有了明显的扩大。而一些原本不大介入漫画销售的普通书店也开始涉足漫画的经销。

如今,美国漫画业年的产值在23亿美元左右,虽然在绝对规模上还相当有限,但利润率相当可观。以美国最大的漫画出版商马威尔漫画出版社(Marvel)为例,该出版社在2000财政年度销售总额为2.31亿元,而净收入总额却高达8890万美元,占销售总额的38.9%。除了漫画期刊和图书出版以外,对于漫画周边产品的开发和知识产权的再开发(形象授权)也正在成为美国漫画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战后的美国动画界,迪斯尼公司的霸主地位仍然无人能敌。在整个五十年代,迪斯尼公司先后推出了《仙履奇缘》、《爱丽丝梦游仙境》、《小飞侠》等童话题材作品,不但延续了迪斯尼动画的口碑,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票房业绩。不过,迪斯尼并没有为成功而陶醉,反而不断摸索创新。他们先后推出了全真人演出的《金银岛》,以现实社会作为动画场景的《小姐与流氓》,以动物角色为主角的《101忠狗》,还有改编自历史传奇的《石中剑》等等。在1964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真人表演与动画相结合的电影《欢乐满人间》,一举夺得13项奥斯卡年度最佳提名。这一切都表明,迪斯尼仍然是一家拥有良好创新能力的动画企业。

在动画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沃尔特又大胆的率领他的公司进军游乐场业。1955年,沃尔特在位于西海岸的洛杉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时至今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迪斯尼乐园,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热爱卡通的人们心中永远的乐土。

就在像迪斯尼这样的老牌动画企业坚持传统动画理念的同时,以UPA为代表的小型动画企业则开始尝试“有限动画”的制作理念。他们不再追求类似迪斯尼动画片的那种高成本、大制作的华丽场景,转而采用低成本的制作策略,并通过故事情节的精心设计和音响效果来弥补视觉上的不足。事实证明,这种前卫的理念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在电视作为崭新的大众传媒兴起之后,原本在电影院中放映的动画片,和其他类型的影片一样受到了强大的冲击。而凭借着“有限动画”的理念,动画片开始逐渐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要求,进而成为各大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王牌节目。随着电视动画片市场的扩大,几乎所有的动画公司都把主要精力转向了电视动画的制作,电视机里的动画世界也因此而变得绚丽多彩。

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动画片的生产和制作面临新的革命。迪斯尼公司再次充当了新技术的弄潮儿,推出一系列大制作的动画巨片,包括取材于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1990)、根据阿拉伯古典名著改编的《一千零一夜故事》(1992)、根据莎翁名著改编的《狮子王》(1994)、反映早期北美殖民生活的《风中奇缘》(1995),以及第一部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等等。这些动画大片的推出不但体现了迪斯尼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而且还引发了“剧场传统”的回归,人们不再守着家里的电视机而是买票到影院里去观看动画片。这是电视取代电影成为最重要的动画媒体之后从没有过的现象。另一方面,以“梦工厂”为代表的业界新锐也在与迪斯尼的竞争中逐渐崛起,不断为世界各国的卡通迷们奉上精美的“动画大餐”。
欧美动漫和日韩动漫的异同与发展

【蝌蚪贝贝~】那栏目主创要挑选经典的动漫给大家,是不是对世界经典动漫也比较了解啊?能不能谈谈欧美动漫和日韩动漫的异同与发展啊?
【栏目主创:马 凯】我们在为大家播出节目之前,也看了大量的世界各国的动画片,欧美动漫和日本的动漫差异是非常大的,最集中的是表现,日本的动漫产业化程度非常高,漫画业已经成为了日本三大经济支柱之一,而且欧美的动漫和日本的动漫是植根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动画片,无论从制作还是艺术角度都有不同,艺术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相信不同的观众会对不同国家的动画片有所偏爱。韩国的动画产业最近发展得非常快,我们也关注着它的发展,我们也希望会有很多不同国家的动画片在我们的栏目当中播放。
【特邀嘉宾:傅铁铮】这里面有两个概念需要分开说。第一,动和漫是两种文化产品;第二欧和美还有不同。我来谈谈这几个不同。动和漫它的商业操作规律、创作规律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地理解,有一个口号我也经常看到,就是让漫画动起来,这只是日本的动漫一种操作方式。欧洲和美洲有很多动画是首先源于漫画,然后才出动画的。特别遗憾的是我们国家近二三十年来,几乎没有一个窗口展示欧洲动画,应该说欧洲动画是美仑每美奂的,我认为它比美国动画比日本动画都好。但是我们没有机会看到。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不要说美洲,美国的动画商人和日本的动画商人他们更老于商业运作,这一点应该值得咱们中国人学习。我到欧洲去,欧洲有一个欧共体的动漫组织叫“Cartoon Movie”,每年三月份在德国的波茨坦市举行活动,我去参加这个活动,我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我小的时候是看格林动画长大的,也看过很多欧洲的动画片和美术片,比如说《好兵帅克》、《刺猬汉斯》,而就在《好兵帅克》、《刺猬汉斯》的故乡,满大姐卖的都是《白雪公主》。
而现在的欧洲动画在法国德国的带领下异军突起,我们中国市协卡通艺委会和北京中视金网卡通文化传播公司正在努力地引进欧洲的,包括法国、德国、比利时、俄罗斯的动画到中国来,我们也希望能够跟央视《动漫世界》联手,开个窗口,把这些东西片断地介绍给中国观众。我真的是觉得,首先我很喜欢日本动画,观众千万不要误会我抵制日本动画,但是我觉得欧洲的动画制作水平、故事情节、技术水平、创作水平都强于日本动画。马上10月份我们就要举行一个德国经济贸易促进会把一部德国的动画片《劳拉之星》、《Caya》。但是由于版权的关系,各种原因我们只能在北京部分的影院放,希望大家关注中国卡通产业论坛网站,那个时候我们会把放映的日期档次和地点公布在网站上,我们也会和央视国际一起联手这件事做好。
【特邀嘉宾:庞邦本】关于这个欧美漫画和日韩漫画的异同的问题,因为文化是发源于各自的民族和文化的,所以它具有各自的特点是个自然的事情。很多人以为当代文化发展到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今天,各自的民族性和文化传承都被淡化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前面我讲过,漫画作品中,美国的历史是最久的。他们在3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个以超人类型的漫画模式,这个英雄人物的连环图画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记得我小时候,那是40年代的上海,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印制的很精美的美国连环图,有《超人》当时叫《原子飞金刚》,主人翁还是地球人,但是后来发展已经完全变了,但是人物的造型、故事的格局都没有太多的变化。另外,还有以西部牛仔为主人翁的连环图,还有著名的《迪克探案》等等…
美国的连环图画主流是两家大公司垄断的,他们的英雄人物连环图画以月刊的形式出版,英雄人物像《蝙蝠侠》、《蜘蛛侠》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这些英雄连环图画的出版收入占公司年收入的20%,而转让形象故事成为影视作品、服饰、人型等等的收入占全年收入的60%。他们这些作品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最流行的时尚文化,最明显的就是以电影的形式向世界传播,去年的十个大片几乎大多数都是出自美国的连环动画。美国连环图画的画家们大多是毕业于实用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他们拥有一手相当扎实的绘画技巧,他们是美国当代实用美术的主力军。例如:他们在插图、广告、设计、连环图画广泛的领域发挥他们的作用。美国的连环图画由于多年的经营,故事已经很成熟了,绘画也相当精美,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常见到这样的一些出版物呢?说穿了,就是售价比较贵。我印象当中,在香港的专营美国连环图的专营店大概只有两家,由于售价高,在发展国家的流通、传布范围就相对日本漫画来讲就小多了。
日本的漫画,是40年代通过手冢先生的作品发展起来的。他把美国式的连环图和动画创作的经验和日本的文化和社会结合产生了一个崭新的日本漫画文化,开创了一个漫画王国的世界。日本漫画更注重的是在创意,更接近日本读者的欣赏习惯。通过主笔带徒弟的训练方式,逐步形成了一个很适应市场的制作方式,从而满足于日本民众对漫画极大的需求,它负面的影响就是使漫画作品逐步向快餐式的风格发展。

【网络主持人:张青叶】在《动漫世界》栏目中先后播放了《小熊维尼》、《丁丁历险记》、《奥斯卡乐队》和《猫狗》等多部国外优秀动画片,在欣赏这些经典作品的同时,很多观众和网友更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动漫作品,嘉宾们,你们认为我们距离世界优秀的动漫作品的距离有多远?
【king4811】这些动画大部分都是欧美的,而极少有日本的动画在中国播出,而日本的动画业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我不知道,各位专家在审查时是否对日本动画有些偏见?
【栏目主创:马 凯】其实中国的动画片在世界动画界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外国的很多大学中,都有学生学习中国动画学派的东西,只是由于很多原因,我们国家的动画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非常快,因此,我们的动画片与国外的动画片比起来,可能数量上的差距要大于质量上的差距,而且我们国家有很多动画片在国外是非常受欢迎的。

【侦探桃子】为什么央视的转播的日本动画片要比其他电视台少很多?要知道日本动画在世界上是很知名的。
【栏目主创:赵颖新】我们的标准不是国别,而是水准。我相信如果你持续的关注我们的节目,你会看到优秀的日本动画片的。
文章标题: 为什么日本轻小说动漫大多明明是拯救世界的规模却感觉是过家家,格局感如此小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79877.html
文章标签:过家家  日本  格局  拯救  明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