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26 01:01: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写道: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听上去“活着”似乎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但是在小说中,“活着”是一场与命运之间的较量,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约定”——对手之间不退场不认输的约定。
正如他所说,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有着对苦难异于常人的承受能力和乐观态度,他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经历了身边人失而复得和最终一个个离他而去,当最终世界上他的亲人一个不剩的时候,他也变成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的生活再也不会有亲人逝去的苦难了。他买了一头牛陪伴他,把它当成自己死去的亲人们,这实际上是把爱寄托在了老牛身上,于是老牛就成为了他的爱的化身。此时的福贵已不再是福贵一人,而是“人”的象征——爱不死,他就不会死。
有人曾说,余华的《活着》本质上不过是对悲剧的大量堆砌,是通过对主人公的折磨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的。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太过肤浅,因为他对那些白纸黑字上勾勒出的人生起起伏伏仅仅是浅尝辄止,他不过是让悲剧短暂地击中自己的内心,然后就抛之脑后,从表层的故事来抨击余华的文思。
《活着》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有其作为优秀经典小说该有的品质。表面上是在讲一个悲剧故事,实际上是在讲一个成年人的寓言,他讲出了一个我们都能懂的人生道理,也传递给了我们最朴实有用的生存态度。从我们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再到离开这个世界,人生这条道路上的一切,都会逝去,或早或晚。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以自己的意志度过一生,足矣。
我从余华的《活着》活着中读到了生命的韧性。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是无比珍贵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坚强地活着。有的人希望从《活着》中追寻生命的意义,但是余华说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
《活着》的作者余华
01人生不幸十之八九,应该享受一二常言道:“人生的不幸十之八九,我们应该好好享受一二的快乐”,如果陷入八九的不幸当中,那么一二的快乐也就无法享受,这样的人生注定是悲剧。当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福贵的时候,福贵心中还留存着过去的快乐,这是他活下去的动力。
纵观富贵的一生,他是悲剧的,但是细细品味,我发现他是幸福的。虽然纨绔,但有爱他的父母,虽然落魄了,但有不离不弃的妻子,虽然一事无成,但有懂事的儿子有庆和乖巧的女儿凤霞,虽然晚年凄凉,但是有孝顺的女婿和可爱的外孙,人生幸福的瞬间不过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常想一二的幸福,才能度过八九不幸的人生。
纨绔的福贵
02人生是可贵的,不应该轻易地放弃读完余华的《活着》我一直在思索,晚年的徐富贵只剩下悲凉,和一只老牛一起在回忆中度日,他活着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们遭遇和徐富贵一样的悲惨,是否能够像他一样坚强地活着,我想答案是不确定的。他之所以坚强的活着,就是生命韧性的张力,人生是可贵的,我们不能轻易地放弃生命。
徐富贵是富家子弟,由于自己的顽劣,输光了田产,气死了父亲,母亲在自己逃荒时候病死了,女儿凤霞也因为生病没有及时医治,变成了哑巴。儿子在献血中失去了生命,女儿难产死了,孝顺的女婿也死于工地的意外,可爱的外孙吃了太多的豆子,撑死了,面对如此悲惨的人生,徐富贵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
晚年的福贵
从余华的《活着》中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韧性和张力,正应为这种张力和韧性,我们才抵御八九的不幸,才能勇敢的正视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
余华的《活着》,是一部诠释人生意义的力作,用平静的语言叙述了人不平静的一生,注定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活着》的叙述方式平静平淡,就像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一般,讲述了一个农民富贵悲壮苍凉的一生:年少不懂事,吃喝嫖赌输光了所有的家产;善良的家珍依然带着孩子回到他身边,生活开始有了生机,他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送往战场,一去就是两年;回来却发现一切物是人非,但一家人终于团圆每日劳作,还算过得去;之后儿子有庆却突然离世,凤霞嫁给二喜后死于大出血,随后家珍也离去;二喜带着苦根过活,福贵经常看望,日子还算有盼头;但二喜意外身亡,苦根吃炒豆子撑死,剩下福贵一个人带着一头跟他同名的老牛继续孤独的活着……
故事并不长,读完不由感慨: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之后,福贵依然“活着”,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活着真的不容易,甚至有时候异常艰难,但只有活着,才有人生经历,哪怕艰难。一生中,从小学、中学、大学,然后工作、结婚、生子,然后退休、终老。人的一生都在疑问生命的意义,可是,最后会发现,一直寻找理想中生活的样子,但最终得出结论,人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苦,活着就是体验苦难,慢慢懂得活着的苦。但这个过程中,你会从苦中慢慢地体验出一丝丝的甜!没有苦,就没有甜。
最后,用候福贵对老牛说的话来结尾:好好干活,别偷懒。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告诉我们的道理如下:
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该作品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扩展资料:
《活着》的创作背景及现实意义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作者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着 (余华著长篇小说)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