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文章正文

西南联大有什么好的高考作文素材

时间: 2023-07-02 06:59: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6次

西南联大有什么好的高考作文素材

参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小记

1937年7月7日卢沟事变,不久,平津沦陷。8月中旬,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南迁,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占领,武汉、长沙告急。1938年2月,临时大学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完成了历史使命,1946年三校复员北迁。为感谢云南人民支持,西南联大将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办学,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校。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今日,西南联大校本部旧址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仍有不少历史遗存。笔者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及相关展览和历史遗迹,归来仍心潮澎湃,难以平复。故而欲与亲友分享这段战火与青春的历史。

雕塑群后翻开的书本样石碑上刻“师林记”,另一侧石面上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名录。

继续前行,同样在路左侧可见三校亭。1988年,为庆祝西南联大建校五十周年,三校校友集资建立三个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每校一亭,呈近似等边三角形排列,三亭中心立石碑,上刻校训刚毅坚卓。

校园东北区域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部分遗存及纪念馆的集中区域

1946年,为纪念三校在抗日战争期间南迁组校的历史,由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国文学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书丹。碑文记载了西南联大组建的原由,南迁经过,八年办学历程,以及北回概要,是研究西南联大校史的珍贵资料。

闻一多先生殉难处位于钱局街西仓坡,翠湖公园西侧,笔者拟单发文详述,敬请期待。

李公朴先生殉难处位于昆明市青云街街口。下图为笔者参观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及云南大学后,步行至青云街拍摄。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位于旧址旁,门厅为三校校徽,西南联大校歌歌词,内部二层分别展示西南联大建校办学经过及校友珍贵照片等。旁边的图片纪实展示了年轻学生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途经贵州省西迁昆明68天的历程,全程1671公里,其中步行1300公里,记录翔实,震撼人心!再向前为邓颖超先生题词的“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均向大众免费开放。三个展览的斜对面为云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站,全年提供免费讲解。

下面九幅图片摘拍自湘黔滇旅行团图片纪实展览,途中艰苦可见一斑。

本文全部图片素材由笔者及笔者父亲手机拍摄,文字素材采自校内碑文及展览,如有不确切之处烦请指正。最后附上笔者胖胖的游客照,祝各位读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欢迎来到美丽的春城昆明。

杨振宁作文素材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没少为写作文而发愁?是不是很需要一些作文素材?很多作文素材其实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杨振宁作文素材(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振宁作文素材1

  1.群英荟萃

  杨振宁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读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杨振宁住在联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这些中华民族未来的精英们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谈切磋,结伴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2.杨门长子

  作为杨家长子,杨振宁为鼓励弟妹多念书,还订出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

  3.名师高徒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 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兴趣。1944 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 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杨振宁在研究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开始注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非常感兴趣。

  1957 年 12 月 10 日,35 岁的杨振宁和 31 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 15 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杨振宁作文素材2

  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个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

  “我母亲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看见她的脚,都觉得非常难过。她念过几年私塾。我认识的头3000个字是母亲教会的,那时候父亲在芝加哥大学留学,只有我跟母亲住在一起。我认识了许多与我母亲一样的旧式妇女,我很佩服,她们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今天讲起来,有人会认为是愚忠愚孝,可是假如你抛开这个价值观,这个所谓愚忠愚孝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个坚强的意志,渐渐地没有了,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向另一个方向走。所以你如果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我3000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坚强意志的信念,是一种无比的力量。”

  杨振宁作文素材3

  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园,在这里一共住了8年。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振宁杨大头,一个是俞平伯的儿子俞大头。

  杨振宁小时候,至少不是一个最守规矩的孩子。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

  中学是在绒线胡同上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31中。那个学校当时只有不到300个学生。这时候,当北大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已经知道儿子学数学的能力很强。他当时如果教儿子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儿子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个暑假,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武之喜欢围棋和京剧,但并不去培养儿子这些方面的兴趣,下棋可以让儿子17颗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对于父亲书架上的许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常常翻看。因为外文基础不够,所以看不懂细节,每次去问,杨武之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杨振宁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夏天离家赴美国求学。那天清早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没有流泪。”

  “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还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40年以后杨振宁这样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无论如何,父亲与儿子的分别,是人生之中最顺理成章、最令人惆怅,最刻骨铭心的分别。

  此一去,三叠阳关,唱到千千遍。23岁的杨振宁也许没有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

  杨振宁作文素材4

  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六年书后,教了一年中学,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班上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那一年,杜致礼17岁,后来她成了杨振宁的太太。

  杨振宁出国的时候,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但是对于她的美丽与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他们后来认为,这恐怕就是前生的`姻缘吧。

  这场姻缘不仅给了杨杜两人终生的幸福,还意外地让天各一方,似乎永世不得相见的岳父岳母有了晚年14个春秋的团聚。成为国共战争史上一首黄昏的恋歌。

  1948年底,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兵败被俘,两次以砖头猛击头部,自杀未遂。蒋介石得此消息,也不免心恸垂泪。但不料想,杜将军进了共产党的监狱,几年之间,便彻底“赤化”,于1957年被第一批特赦释放。蒋介石颜面尽失,雷霆震怒,不准许杜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出入台湾。曹秀清带着婆母和5个儿女在台北生活十分窘迫。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然而均未结果。

  1957年,曹秀清突然接到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的信。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曹秀清幡然领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丈夫杜聿明。

  曹秀清清楚,她只有取道美国才可能见到她的“老朋友”。于是她向台湾当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国看望女儿的请求。但蒋介石却“关照”:“杜聿明的妻子儿女不得再离开台湾!”

  1958年初的一天,宋美龄突然派车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邱。见面时宋美龄握住她的手说:“杜夫人,恭喜你女婿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该去美国看看他呀!”曹秀清喜出望外。宋美龄接着说:“杜夫人,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台湾,让他协助蒋‘总统’反攻内地。”这时,蒋介石也走进屋内问:“孩子们怎样?你的身体可好?”

  曹秀清沾了女婿的光,终于获准去美国探亲了,期限为半年,逾期不归,罚以巨款。为防不测,台湾不允许她带子女,还特意找了两个位置相当高的人作保。1959年,曹女士来到美国,再也没有返回台湾。

  杜聿明获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能来内地与他团圆。然而曹秀清却一直心存疑虑,丈夫以败将之身,寄人篱下,能有什么好日子?她不相信按丈夫的性格,他会真心留在内地。因此她写信给丈夫,劝他不要强求自己。当她终于明白丈夫铁心扎根内地并非权宜之计时,她于1963年10月回到了北京,甘愿与丈夫一起过清贫的日子。临回国前,她听说内地物资比较匮乏,写信问丈夫需要什么?丈夫想知道能贮存食品的冰箱是什么样,于是杜夫人为其从美国带回了当年很奢侈的一件家用电器。血海硝烟中厮杀了大半生的杜聿明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们家因政治原因导致的夫妻隔绝,竟因为物理的原因,因为一项诺贝尔奖而化解消融。

  杨振宁作文素材5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6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象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作文素材

平凡的素材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

平凡不等于平庸

平凡与伟大是相对的

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光辉的业绩需要平凡人创造

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

要善于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平凡是一切伟大事业的起点

真理往往寓于平凡的事物中

名言

1.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

2.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不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如此。——鲁迅

3.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雷锋

4.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拿破仑

5.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6.于平凡中见到不平凡,就是一种启示。——爱默生

7.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有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任的。——爱因斯坦

8.假若是个萝卜,就要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杨绛

9.如果你不能顺着正道直路做到不平凡,可千万别为了要不平凡而去走邪门歪道。

——狄更斯

10.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事情。——列宁

11.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12.最深刻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4.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业。——罗蒙诺索夫

15.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左拉

16.把现在正做的事做好,就对永恒有了交代。——拉瓦特

17.只有平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菲迪拉

经典素材

名人的平凡史(伟大出自平凡)

童话作家安徒生,当过学徒,干过剧院杂工。

诗人惠特曼成名前是木匠、排字工、小学教员、编辑。

作家狄更斯成名前是鞋坊学徒、缮写工、记者。

马克·吐温曾经当过排字工、领航员、矿工。

高尔基干得更多,他干过面包店伙计、学徒、厨工、码头苦力、铁路工人。

正如左拉所说的那样:“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

 

 

 

 

 

爱因斯坦追求平凡(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

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有一次,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时间派出宫廷的小汽车到火车站接他。火车进站了,司机到处寻找这位大科学家。在他的心目中,爱因斯坦一定是一位衣冠楚楚、很有风度的教授,可是直到旅客全部散尽时也没有找到这位大科学家的影子。他只得怏怏不快地空车而回,报告国王:“教授今天没有来。”半小时以后,爱因斯坦步行到达了王宫。人们一打量他:穿着一件满是灰尘的破雨衣,脚上是一双旧皮鞋。只看衣冠不认人的司机怎么想得到,他就是那个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呢?

 

列宁的工作(平凡之中有伟大)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日理万机,可他还是照样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普通的劳动。

1920年的5月1日,列宁和工人、职员一起,参加克里姆林宫的义务劳动。在扛木头的时候,有个工人对列宁说:“这活让我们干吧,你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做呢!”列宁却回答说:“在这个时候,这工作就是顶重要的。”这话说得多么发人深省啊!

“我是一个平民”(伟大出自平凡)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担任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可他常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平民。

有一次,他到总统府上班,忘了带证件,而不带证件是不可进入的,所以他虽然已经到了总统府门口,还是返回住处拿来了出入证。

在广州,他听说外出演出演讲一次要花15元汽车费,于是就坚持步行,不再坐车。

中山先生与夫人到杭州旅行时,身着普通衣衫,戴起深色眼镜,以免惹人注意。可在火车站还是被三名警察发现了。于是警察就一直跟着,还说:“我们是来保护贵人的。”中山先生则对警察说:“警察的职责是维持地方治安,我是一个平民,为什么要跟来保护?快回去执行你们的任务吧!”

平凡与不平凡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超凡入圣”是困难的,但“舍圣入凡”更为艰难,放眼江山无限,圣和凡的界限其实十分渺茫,平凡的生活正是身心安顿之处。

因为做一个平凡人也不容易。我希望获得,但要知道满足;我好逸恶劳,但要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求取利益,但要知道利义之分;我希望平静,但要不去扰乱别人;我爱好自由,但不要违犯法纪;我事事为家着想,但要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这是平凡人最起码的条件,听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啊!

 

普通水电工徐虎(在平凡岗位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的徐虎是上海市房管部门的一个普通水电工,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在这30年中,他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居民群众。

1985年6月,3只十分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出现在徐虎管辖的地区居委会、电话间、弄堂口。从那以后,每天晚上7时,徐虎总是准时开箱,按照报修的纸条,挨家挨户地上门服务。从此,徐虎的心里就没有了时间概念,也没有了节假日。10年来,徐虎有8个除夕是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度过的。他不怕脏,不怕累,钻下水道、通排粪管、修水龙头、修锁开门。

平凡而伟大的上海房产局水电工徐虎,因为在不起眼的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一个普通人,不追名逐利,做着平凡的工作,没有鲜花和掌声伴随,得不到光荣,也得不到表扬,这样的平凡,其实孕育着伟大;这样的人,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因为在他的心灵中蕴藏着一个高尚的思想:做对大众有益的工作。

活着的“烈士”(平凡孕育伟大)

著名作家魏巍写过一篇散文,叫《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中描写了一次壮烈的松骨峰战斗。在那些带火扑敌的烈士中,有一位名叫李玉安的。然而,这位“烈士”并没有死,至今还活着。他被人救起之后,回到家乡黑龙江,当了一名普通的粮库工人。几十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丝毫没有向任何人夸耀过自己的过去。直到1990年,当人们知道他就是当年朝鲜战场上的英雄时,许多人都大为不解,甚至为他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遗憾。然而,李玉安舍弃了自己本来可以得到的各种优厚待遇,选择了做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工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毕生的精力,这平凡的生命同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美国人的英雄观(平凡孕育伟大)

美国的一家公司与媒体联手,以“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为题,对民众进行调查,选出你心中的20位英雄。评选结果,除了社会名流之外,其中还有10位“生活中的英雄”,尽管他们的知名度不大,但他们的“英雄壮举”很耐人寻味,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有一个叫休·汤普森的军人,1967年参军赴越作战,为了使美国包围圈里的9个越南平民免遭屠杀,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战友:“你们开枪,我也开枪!”他的行为在当时遭到非难并受到官方调查,但后来五角大楼授给了他越战纪念章。他在“生活中的英雄”排行榜中列第二。

另一位也是参加越战的军人,叫约翰·麦凯思,自1967年起他在越南整整待了6年,但这6年他并不是在战场上厮杀,而是待在越南人的战俘营里。就是这样一个战俘,回国后不仅受到英雄的待遇,而且还当上了“干部”(走上了政坛)。他在排行榜中列居第六。

还有一位是黑人女士,名叫罗莎·帕克斯。1955年12月1日,帕克斯乘坐拥挤的公共汽车下班,疲惫的她坐在白人专座上并拒绝为一个粗暴的白人男子让座。她因此被送上法庭。后来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黑人民权运动。她在排行榜中列第九。

感动千万人的平凡壮举(跨越平凡与伟大的距离)

2001年11月29日,英雄周光裕的追悼会在石子岗殡仪馆举行。

18天前,周光裕在南京火车站前见义勇为,被歹徒连捅六七刀,光荣牺牲。

周光裕的英勇事迹感动着市民,人们在议论他,在学习他,党和政府的温暖也源源不断地涌向老周的家人……

这些天来,我们走进老周的家,走进老周曾经工作过的农场、工厂,走进老周所在的街道,和许许多多熟识老周的人谈老周、说老周……渐渐地,一个活生生的老周在我们面前站了起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多少催人泪下的事迹,他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普通”和“平凡”。

但就在这些看似平淡的生活点滴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平凡人身上所具有的可贵品质。无论是对工作,对生活,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周光裕几十年如一日地身体力行着一个优秀公民的道德准则。也许正是这种不平凡的平凡,使我们每一个人,相识的或是素昧平生的,都深深地被感动着……

他踏实勤恳——40年来,他干的全是不起眼的工作,但在每一个岗位上总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所有与他共过事的人都说他是个好同事、好员工。

他热爱生活——面对下岗后的窘境,从不抱怨,而是始终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熟悉他的人都说再艰难的生活也压不垮他。

他是非分明——平日里为人老实、言语不多,但在是非面前、危难时刻,总是敢于较真、敢于出头,了解他的人都说这次他勇斗歹徒一点都不奇怪。

他受人尊重——在社会上干的是苦活重活,收入微薄,可他心里总装着别人,周围的人都说这样的好人值得信赖和尊重。

 

潘觐作画(不懈的努力是从平凡到不平凡的条件)

当代画家潘觐于上海艺专毕业后,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过着极为平凡的生活。他刻苦学画,常十几个小时不停笔。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画。他还找到了治瞌睡的好办法。每当夜间作画困倦缠绕,难以自制,他就把臂膀伸到灯罩上,滚烫的煤油灯罩发出“嗤”的一声。剧痛驱散了他的睡意,他提起精神继续作画。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几块黑色瘢痕。他刻苦学画作画,终获成功。他作的鱼类画,风格迥异,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甘做平凡的军嫂(平凡,却不简单)

韩素云1997年调到广西南宁市财政局工作,现在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局任票据管理员。大年三十,许多单位已放假,韩素云怕有人来买票据,一直坚守在办公室。

腿部有病的韩素云几乎没有请过假,也从没有迟到早退。尽管每年都必须去广州看病,但韩素云都主动安排在工余时间里。“他们都特别喜欢找韩素云买票据,”同事曾柳洁介绍道,每天有三四百个单位的人买票据,韩素云常应接不暇,但她从未出过错。

韩素云对记者说,自己还是那个没有出名前的平凡的人,从没有想过要利用“名人效应”赚点好处,就连局里照顾她的用车她都屡屡推辞了,自己买了一辆残疾人用的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公事私事全靠它,偶尔办公事时的打车费用也不拿去报销。

征收管理科的黄科长这样评价韩素云:“工作认真刻苦,扎实,非常出色。”韩素云的同事也很佩服她:“她很乐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积极面对。”据同事介绍,韩素云到财政局工作时,已经37岁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上完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课程,并取得了本科文凭。去年,单位全面实行数据化管理,韩素云从读键盘开始,在家里向女儿学,在单位跟同事学。现在,韩素云对软件已经操作自如。学会了电脑,按理说,她可以不用花时间整理成堆的票据买卖记录了,但她还是仔细地把票据买卖记录用一个本子登记起来“备份”。2002年,韩素云被评为南宁市财政局“优秀共产党员”。

绿色奇迹(凡人也能创造奇迹)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张加旺因癌症去世,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十几年,付出难以想像的艰辛,终于使17000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茵,长出了大树。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的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所小学。她从丈夫与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人们称赞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为此,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牛玉琴,这一年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平民艺术家赵丽蓉(平凡不是平庸,而是崇高)

著名喜剧演员赵丽蓉因肺癌辞世,引起中国百姓的无限惋惜。追悼会那天,竟有近两万多不知名者赶到现场,为这位平民艺术家送行。

赵丽蓉在1989年春节之夜,以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而名扬天下。其实,她早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演员,她与评剧明星新凤霞合作的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无疑已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后来,赵丽蓉连续几年参加春节晚会,不顾六七十岁的高龄,也从不摆大腕的架子。排《打工奇遇》时,要当场写“货真价实”四个字,根本没接触过书法的她硬是在家中苦学苦练,竟在演出时写得挥洒自如。演出《中国功夫》时,她的脚肿得穿不上鞋,但仍咬着牙在舞台上踢腿飞脚。最后一年,她在查出癌症的情况下,边吃药边坚持排练,一个英文字母也不懂的她听着磁带一句句背下了《泰坦尼克》主题歌,居然唱得绘声绘色。

赵丽蓉忍着自身的苦痛,给百姓带来了欢乐,国人也期望了解她。但有人要给她写自传时,她说:“出那个干吗?让人家说三道四的。再说出书不就是挑好的说,挑好的写……”乃婉言谢绝。临终时,她嘱咐子女:“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赵丽蓉的小品,让社会巨变中的中国百姓感受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关照,在平凡中怀着崇高和正义。

专家的家务劳动(平凡事不平凡)

陈中伟是世界著名的外科医生,他在医学史上首创断肢再植的奇迹。成名以后的陈中伟,业余时间仍然喜欢做家务。有客来访时,他夫人说:“我家杀鸡宰鹅也靠他。他喜欢干。”陈中伟把剖鱼杀鸡,看作是他这一行需要熟悉的比较解剖学。杀鸡的时候,他研究鸡身、内脏和人体相似的地方。鸡内纤维、肌腱、血管分布……都是他感兴趣的。一次,有位病员前臂炸伤,造成缺血性肌肉萎缩。陈中伟在做肌肉移植时,就从病员自身胸脯上割下肌肉补前臂,保全了臂功能。这医学上的大肌肉移植手术,原来还是得益于家务劳动的杀鸡的体验呢。

陈中伟年轻时曾在业余时间学木工,技术虽然不够精,但斧、凿、锯都能使,干个粗活还行。这一套本事在骨科中也用上了。他还会缝纫,裁裁剪剪,自得其乐。他既能飞针走线,也能操控缝纫机。这套本事,在进行手术时也大有用武之地。尤其是他后来搞显微外科时,布面上的飞针走线,与手术上的精于缝接,就完全合为一体,显示出一位高明医师的深厚功底。

 意林故事

平凡不是平庸

《西游记》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师傅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本领高强的孙悟空、馋嘴好色的猪八戒和挑担的劳力沙僧,前三个人物个性鲜明,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被作家导演们写了又写,炒了又炒,惟独剩下一个沙和尚无人理睬,孤孤零零。

我想《西游记》又何必要弄出四个人来呢?沙和尚只能和白龙马一样扮演苦命角色,只会挑着沉重的行李,跟在队伍的后面。若论功夫别说比不上挥舞金箍棒的孙悟空,就连猪八戒两耙子也敌不过,一旦遇到妖魔鬼怪,他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每次打败之后又被放回,这样来来去去,没有丝毫新意。

从古至今,人们喜爱的总是那些英雄好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情深义重的关羽……至于凡人,至少也应该有七情六欲,也应该有棱有角,而沙僧呢?你何曾看见他酣然大睡?你何曾看见他威风凛凛过?没有一点儿个性,能不被忽视吗?

人世间最可怕的莫过于平庸,人可以制造平庸,也可以拒绝平庸,时间给了我们制造平庸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们拒绝平庸的武器。用时间去证明,用心灵去警戒,用行动去表示——拒绝平庸。

《责任》素材:

  字体行业呼吁:保护汉字知识产权
  截止2021年4月23日,中文字体行业协会与国内相关厂商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呼吁修改《著作权法》(草案)相关条款,使计算机字库、汉字字体受到法律保护。
  一直以来,公众对字体行业的运营模式缺乏了解,字体产品盗版猖獗。中国中文信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乐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由于我们对中文字体知识产权缺乏良好的保护,有朝一日,外国字体字库厂商势必会纷纷进驻中国内地市场,那么中国本土的字库企业只能面临被挤压和被吞并两种局面,中国人或中国企业甚至还要向外国字库商购买中文字库。”
  备考方案:
  1.当责任作为一份不能推卸的礼物放在肩头时,我们才会发现它是多么沉重。不过,再重我们也要担起。
  2.责任,是一种精神与道德的尺度,能够准确的衡量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价值。内心充满责任感,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
  3.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练自己,从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另外附上“保护汉字知识产权”百科词条http://news.xinmin.cn/shehui/2021/04/27/14567209_2.html,供感兴趣的同学继续阅读。
  
  《使命》素材:
  刘文典:教授怎能不教课
  宁可被飞机炸死,也不能缺课。
  ——刘文典
  1938年五月,刘文典悄悄告别家人,离开北平孤身南下 ,辗转来到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不少教授连粗茶淡饭度难以为继。刘文典避居市郊官渡,生活也同样十分艰难,并且离学校较远,每次上课刘文典都必须步行到校。尽管如此,刘文典却从不缺课。他说:“国难当头,宁可被飞机炸死也不能缺课。”解放后,刘文典年事渐高,云南大学为了让他集中精力进行学术研究,一度没排他的课,但他坚持要上课,并声色俱厉地说:“教授怎能不教书,不教书就是失职!”

  备考方案:

  1.一个人只有具有使命感,才会在人生奋斗的旅程里有所收获,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各行各业遵循的共同准则,更是一个人对自己要求的起点。
  2.他们都这样做,所以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光彩四射。
  3.可先列举不同的使命,如教授、记者等,然后再展开论述。
  

  另外附上“刘文典”百科词条http://baike.so.com/doc/5397597.html?sid=5634927#5397597-5634927-0,供感兴趣的同学继续阅读。

感慨 为题的作文

800字左右,高中生作文
慷慨的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人类也正是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撑,才得以繁 11月7日,在云师大“西南联大纪念馆”,记者得以一睹当年西南联大教授朱自清红笔批改过的学生作文。尽管只是朱自清先生平素批改的学生作文之万一,但朱自清先生对学生思想、语言的准确体察、所修改词句的贴切自然、师生通过批改作文完成的思想和语言文字技巧的交流,跃然纸上。这样认真、细致、高水平的作文批改,在今天的作文批改中很少见。

经历了70年历史风尘,大师批改过的作文,依然见证着大师的风采,见证着大师的敬业和大师倾尽心力给予学生的心血灌注。

这是西南联大纪念馆收藏的唯一朱自清先生亲笔批改过的作文,也是馆藏唯一的有关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留下来的文物。

师大西南联大纪念馆能拥有朱自清先生亲自批改过的作文,得益于西南联大香港校友梁祝明老先生的慷慨捐赠。梁祝明1939年就读西南联大商学系,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在昆明呆了短暂的时间后回到香港。今年9月12日,梁祝明先生及其家属从香港飞赴云南昆明,将自己珍藏67年的20余件西南联大珍贵文物及资料捐赠给师大。其中包括3篇朱自清先生亲笔批改的国文作业以及在联大时留下的书信、梁老先生及夫人的毕业证书及聘书等20余件文物资料。这也是首位港澳地区联大校友来师大捐赠联大文物及相关资料。

记者得见梁先生捐赠三篇作文中之两篇。这两篇作文是梁先生进西南联大读大一时的作文,写作的时间应在1939年至1940年期间,其中一篇写的是《我这个人》,朱自清给的评分为75分,另一篇的标题为《凤翥街》,朱先生评分为65分。还有一篇作文名为《论西南联大的贷金生活》,无缘得见。

因为纪念馆有规定,不得拍照,因此就朱自清先生批改过的这两篇作文给读者介绍如下。

千字作文批改40多处

《我这个人》千余字的作文,朱自清先生红笔批改勾划的地方共40多处,用词不当处被朱先生画了出来,写错的字给改了过来,多余的词语被划掉,而朱先生最欣赏的地方,则用圈圈表示。

朱先生的字迹温和质朴,字写得不大却透着大师的气度。学生的文字也简洁质朴,师生的文字相映衬,堪称艺术品。

两篇作文都用透明的塑料封住,一是便于翻阅,二是也保护了作文的纸质。黄褐色的作文页面上,纸张中的纤维纹理清晰可辨,作文是竖排的,开头的标题下,有梁祝明先生的名字,和他的学号一四五一(纪念馆推测),在作文开始的右下脚处,有朱先生的评分。

西南联大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说,虽然还来不及仔细研读这几篇作文,但粗看之下,朱自清先生对学生的那份细致耐心,让人印象深刻。即使是教学条件非常好的今天,也很难看到老师修改学生的作文如此细心。这也正体现出西南联大时期的教育理念,名教授上基础课,即使是搞研究、做学问,大师们仍然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课程,保持与青年学生的交流接触,这也正是当时的教授学问做得深透的原因之一。

朱自清先生亲笔批改过的这几篇作文还没有上馆公开,因此看过这三篇作文的人并不多。写作《西南联大·昆明记忆》的师大教授余斌先生说,自己还没有看过这几篇作文,因为对西南联大时期名教授的旧居和旧迹感兴趣,因此很少作其他的文物资料的研究。余斌先生介绍,朱自清先生到西南联大之前,已经成为大师,所有著名的散文,在清华时期即已写作完成。在联大他更专注于教学,他和闻一多带的研究生王瑶,成为古代和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代宗师。朱自清先生曾任西南联国文系主任,在昆明呆了近9年。迁回清华后不久,就去世了。朱自清在昆明住过不少地方,他和闻一多等曾经在北郊司家营住过,那里就是清华大学的文科研究所。人们对朱自清教授的评价是温和平和,散文风格阴柔,偶见激烈。

《我这个人》两处获圈

梁祝明先生写的《我这个人》,两处获朱自清先生圈点。

作文的开头,梁先生说:“我这个人,从外形(朱批为貌)上看来,和其他的人一样,‘圆颅方趾’没有什么异处,不过为的生来个子不高,从小便给人家戴(朱批为加)上了‘小矮子’这个绰号”。

之后,梁先生的作文里写到自己小时候如何好动,体育运动也颇为在行的情况。笔锋一转,梁先生说:“说也奇怪,我所好的的动只限于肢体方面,而(朱批划去)我的口却反是(朱批划去)好静,我不爱多说话,尤其是不爱说、其实是不晓得说向人家恭维、奉托、或是婉转圆滑这一类的话。”梁先生接下来说:“有一点不晓得是出于我的本性还是由于家教严厉而养成,我这个人对于烧烟、喝酒、赌博----这许多方面的嗜好都(朱批划去)从不沾染,而且我是(作者删“我是”,朱批恢复)绝对的不赞成,许多时我会向有这种嗜好的朋友劝告,因此学校里有的同学便以‘圣人’视我,诚然,我也明白这个加冕骨子里所含着的意味”,“这个加冕骨子里所含着意味”,被朱自清先生用红圈一个个圈成一排,看上去让人高兴。

作文的结尾,梁先生说,自己说了一堆话,但对自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还是迷糊,因此“最后我要问我这个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再次获得朱自清先生的红色圈圈。

60多年前风翥街茶馆林立

梁先生的作文《风翥街》,让人看到西南联大时期《风翥街》的风貌,与今天完全是两回事。

梁先生描述,风翥街上早上卖早点,有牛肉铺,生意火爆,吸引众多的学生,尽管物价飞涨,但人们的食欲不减。街道本来很差,再加上一批批驴留下的“礼物”,更显得脏,“如果粪便是利害一点的话,大家就要掩鼻而逃”。“如果粪便要是利害一点的话”被朱自清先生改为,“不过大家看惯了、闻惯了,也就不在乎了”。

晚上的风翥街,家家又都改为茶室,梁先生写道:“天还没有黑,茶馆里已坐满了学生,他们不是吃东西,桌子上放着的都不是食品,而是一本本的大学丛书,这样一来,茶馆便做了自修室,老板们晚上横直不能做买卖,这样一来可以收回点租钱,老板们便乐得于做起投机生意来了。”

文章的末了,梁先生说,来西南联大月余了,无数次走过这条街道,但都不知其名,今天才知道它就是“风翥”先生。(记者杨理锐 都市时报)

衍生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有丰富的资源,消耗也是非常大的。许多资源都向人类张大了枯涸的大口和凶狠的魔爪。而人类有一些还在昏昏的沉睡着,到处都是废渣、废水,因为污水、废气的任意排放而导致许多河流中的动物死亡,两极的冰川逐渐融化,

气温不断上升。这些废弃物是地球身上的一个毒瘤,也时刻威胁着我们人类。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浪费水源、乱扔废弃物的现象。

近几年来,我们这里的河里都不长大水,山的脊背都露在了外面,就算是一张废纸,一节废电池的丢弃,一滴水的浪费,都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缺水,土地生产力下降,国民生产逐渐下滑,如今这个悲惨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你是否去深思过问题的根本所在呢?

刷牙、洗脸期间不关水龙头的人,水龙头滴水置之不理的人你们是否想像过,假如世界上没有了水的生活,那没有水的日子你能活下去吗?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土地是我们的铁饭碗,假如人类是一个果实,那么它们就是孕育果实的花,假如说人类是一个参天大树,那么它们就是温暖大树的太阳,既然人类离不开它们的滋润,既然只有依靠它们才能生存。保护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自然对人们“善行”的回报,让人们渐渐从梦中清醒,政府部门颁布了许多有关保护资源的法律,保护资源这种思想也从高级领导人扩展到大庭广众里。好像每个人都有了节约能源的意识。

在生活中很少见人乱扔废弃物了,都能自觉的植树,都把节约能源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在我们村里还建立了废品收购站,人们把废品收集起来既可卖钱还能避免环境污染,真是两全其美。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我们这里有了太阳能、沼气池等先进设施,利用太阳能烧水,用沼气池做饭能节省许多燃料,还能方便人们的生活。为了方便生活,国家制造许多一次性筷子、杯子、毛巾、鞋等生活用品,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浪费现象,如果我们不用一次性用品,就能节约许多能源,其实节约水源很简单,例如在做饭时,洗菜淘米的水可用来擦地板和浇花。每天早晨起来刷牙时,把水关掉,不让身边有水龙头滴水现象。洗澡时不放过多的水,不用食用水大量去灌溉庄稼。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用尽,有些资源一旦用尽就永远也不会有了,我们多一点浪费,地球就少一份资源,因为有了地球孕育世界万物,才有我们人类生命的存在,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我们的一生食她、用她,我们的一体一肤都来源于她,我们应把保护她作为一份责任和义务。

地球生命的延续,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21世纪的我们,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有社会危机感,做到珍惜自然,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珍惜身边的每一种资源。

绿色的地球需要我们每个人种下绿色的种子,珍惜资源能从小培养我们勤俭节约的品性,也能让自己感受到资源对每个人的重要。

世界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人与地球是和谐的,为了持续这种和谐关系,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勤俭持家!
-----------------------------
至今仍很难忘记那个夜晚,仍铭记着老师灯光下的语重心长:“把握今天,努力不使它成为带有遗憾的昨天……”

那是刚进行完一次考试。我因为考得很糟糕,心情非常烦躁,灰心丧气,整天只觉得昏昏沉沉,无所事事。

那天是周日晚上,我们刚刚到校。随着晚自习的铃声落下,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我坐在座位上,手中拿着一本书,翻来翻去的什么也看不进去。“新华,你出来一下。”这一声打断了我的遐想,我急步走出教室。

当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一股凉风扑面吹来,使我的身体直发抖,我想退回来,但是看到老师那单薄的身体在风中晃动,我把脚迈出了教室,走到了老师的面前。

老师用手理了理她那被风吹乱的头发,清了清嗓子,开始和我谈话。“新华,你觉得这一阵子的学习怎么样?”我把头低下,默默无语。老师紧接着又追问了一句:“是不是这次考试给你很大打击?”我点了点头,然后把头扎得更低了,不争气的泪水也涌出了眼眶。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又说:“一次失败决定不了什么,失败只是暂时的,要敢于面对失败。失败了要找到失败的原因,找到原因,要对症下药,这样才会有进步。把头抬起来,敢天面对生活!”

我抬起头,远处黑暗的天空中有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我和老师面对面站着,昏暗的灯光撒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勾勒出了一幅人生最美的图画。这时老师又开口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要付出了,努力了,又何必太在乎结果呢?”

就是在我极度的想得到别人安慰的时候,老师,是您给了我安慰,使我重新燃起了心中的梦想,重新开始把奋斗的道路确定
文章标题: 西南联大有什么好的高考作文素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zuowen/174095.html
文章标签:有什么  联大  高考作文  素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