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大海云将起,幽林鸟自归 这句话出自哪里

时间: 2023-05-06 21:00: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大海云将起,幽林鸟自归 这句话出自哪里

写竹子的诗

要多的越多越好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 鸟 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葺夷陵幽居 李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苦篁调啸引 李贺
谁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遗中分作十二。
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得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玩友人庭竹 施肩吾
曾去旋州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题郑长侍厅前竹 贾岛
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
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
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
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

官舍竹 王禹称
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庭竹 释智圆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咏金竹 蒋堂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贪夫或有凭栏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竹 宋祁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紫竹 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种竹斋 司马光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金竹 吕陶
渠江有竹,其色深黄,里人目为金竹。
修竹已可爱,况复如黄金。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
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咏竹 韦骧
此君坚直本天然,岂学妖花艳主轩,筠带轻霜凝不落,干搓圆玉碧无痕。
非春长自繁枝叶,有地终须大本根,谁为裁音荐清庙,定胜嘉木就牺樽。

咏竹 文同
竹、竹。森寒,洁绿。湘江边,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月娥巾披净冉冉,风女声笙竽清肃肃。
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但寻松菊。
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

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惜竹诗并引 孔武仲
东斋有竹数竿,翠蔚可喜,其傍众笋附生,漫益深茂,
最后出者,尤若奇特,无不应意,解箨未尽,
而为老兵手折之,悲夫,以干云蔽日之势,而摧于窗户之下 ,以凌霜冒雪之姿,而失于俄顷之间,环步往来 ,凄怆良久,不能忘情,因寓之以诗。 老藓墙阴夕照间,何人折我翠琅干。即之绿叶随尘化,犹有低枝带露残。
不放云梢侵霰雪,因嗟世故足波澜。故园未乏员当品,十顷繁阴六月寒。

书舍竹 蔡确
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员当谷 苏辙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和师厚栽竹 黄庭坚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

新竹 惠洪
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昨日小轩添得境,却烦佳月碎筛金。

种竹子题爱心亭 范成大
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他年上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

新竹 朱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色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新竹 杨万里
青士何年入大荒,羽仪禁者立如墙。锦绷半脱娟娟玉,粉节新涂拂拂霜。
带雨小酣三日后,出墙忽喜一梢长。今年秋闰防多署,剩借先生格外凉。

移竹 辛弃疾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种竹 刘克庄
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一日暂无能鄙吝,数竿虽少亦萧森。
窗间对了添诗料,郭外移来费俸金。自笑明年何处在,虚檐风至且披襟。

龚平甫森玉轩 孟宗献
古人借宅亦种竹,大似饕奇心未足。高斋闻有万琅干,坐对怀山饮秋绿。
官闲胜日无一事,樽酒不空仍有肉。他时剥啄叩君门,高枕矮床容我宿。

一字题示商君祥 李俊民
潇洒能医俗,檀栾看上番。我宁负此腹,忍使箨龙冤。

义师院丛竹 郭长倩
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得法未应输老柏,植根兼得近幽兰。
虽无农艳包春色,自许贞心老岁寒。百草千花零落尽,请君来向此中看。

题崞县郝子玉此君轩 毛瑞卿
桂林名姓一枝新,万竹青青德有邻。渭上风烟分别派,山阳诗酒属闲人。
心期已到冰霜窟,眼界不知花柳尘。萱背从今看辉映,嫩香新粉四时春。

高竹临水上 虞集
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以彼贞女姿,当此君子心。
春阳不自媚,久露忽已深。湘妃昔鼓瑟,怅望苍悟岑。

寒竹篇 傅若金
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滋息因厚地,生成籍元宰,
春阳散华景,枝叶被光彩。及兹芳岁阑,使我忧心每。
遽悲凛节变,但恐惊尘免。寒奥既宜异,迟暮复焉悔。
淇园荫未息,解谷音忧在。君子夙相好,深怀邈云海。
竹性谅糜迁,人心惧中改。愿言卒封植,勿使伤樵采。

徐竹隐 王冕
过江修竹静郊居,门外阴阴千亩余。直节不移高士操,
息交那与俗人书?卧听翠雨飞 瓴,笑 清风过绮疏。
却扫红尘喧境寂,岁寒分席待樵渔。

江上竹 王世熙
萧萧江上竹,依依遍山麓。晨霞屑明金,夕月拥寒玉。
梢梢绿凤翼,叶叶青鸾足。深丛疑立壁,高节折垂 。
荒凉含雨露,历乱同草木。不求笋煮羹,不求椽架屋。
条作长笛,吹我平调曲。

题筠轩友人诗卷 曹文晦
有竹无人负孤竹,有人无竹令人俗。二者如何可得兼,惟有君家青意足。
君家竹围青玉城,君家有人冰雪清。幅巾相对弄明月,是人是竹俱忘形。
东邻种桑富纨绮,西邻种花蜂蝶聚。岂无红袖引壶觞,那得诗人叩门户。
诗人爱竹如爱宾,娟娟秀色诗争新。君当开径扫白云,相逢不是尘埃人。

野竹 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汁液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题顾处士竹逸亭 于立
徵君结屋玉山里,个个修篁一尺围。秋声六月起萧瑟,翠雨尽日生霏微。
仙人或送青精饭,道士时来白羽衣。青觞雅瑟在盘石,坐看白云天际飞。

竹溪书室图为黄克文题 苏□
青溪溪上竹无数,爱竹移家竹林住。阶前老竹铿玉声,秋夜读书沾竹露。
书声绕屋杂竹声,竹色侵书助书趣。竹根个个长龙孙,竹上鸾凤亦来聚。
有时携琴信竹弹,两袖清阴分竹翠。云梢月斡竹弄影,杖竹寻诗过桥去。
平生信癖亦爱竹,不问主人造竹所。君不见一筇投陂忽变化,万卷幡胸胜插架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竹子(哲理诗)
泥土里,
收集拼搏的语言。
憋不住,
给大地开一个眼。
冒尖了,
既虚心又委婉。
做一次总结,
继续向上伸展。
一朵绿色的云,
和太阳把理想畅谈。
——摘自《陕西科技报》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谢刘仲行惠笋
宋·朱子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咏物诗选》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摘自《咏物诗选》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韦式
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订本》

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远游长儿子,儿地别林庐。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摘自《聊斋诗集》

咏竹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
唐·陈陶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咏竹著
明·陈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摘自《健康报》1989.7.1

咏竹
宋·黄庭坚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明)李日华
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题画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摘自《清诗精华录》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摘自1988年《绝句千家台历》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
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天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
(唐)李商隐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
(唐)薛涛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
(唐)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摘自《薛涛诗笺》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
(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
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
引多少骚人墨客。
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
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
珠泪满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
(明)夏昶
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
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题兰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摘自《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

陈 陶 .唐(847-859为仕)。嵩伯。
福建南平或江西波阳人。

题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竹十一首之一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间。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竹十一首之二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乘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竹十一首之三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之四
青岚帚亚思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十一首之五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气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竹十一首之六
须题内史琅 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竹十一首之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竹十一首之八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竹十一首之九
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节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栏干过子猷。

竹十一首之十
丘壑谁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反上天。

竹十一首之十一
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

王安石 .宋(1021-1086)。字介甫,半山,
江西临川人。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帖碎金。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一
竹根珠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干。
要使竹林有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二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恋恋睇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三
玉润明信好冠,错力剜出鲜纹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欢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断檀栾,雾卷云蒸久未干。
遗种山林真自称,何须貂暖配金寒。

竹窗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从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一径森然四诗人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怜伦学凤凰。

次韵张子野竹寺
风泉隔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陶渊明 .东晋(365-427)。潜,元亮。
江西九江人。
桃花园诗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烘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悠不复返。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修竹带平津。

王贞白 .唐(895年进士)。有道。
江西永丰人。
洗竹
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杨万里

咏竹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刘敞

瑞竹

耸节偶相并,雪霜终不迷。
应将古人比,孤竹有夷齐。

谢应芳

养竹成大林

养竹成大林,频年竹生孙。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群奴为洗之,往哉聆我言。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勿虞尔斧缺,勿惮尔力烦。宿莽荡无余,清风仍满园。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
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天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
(唐)李商隐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
(唐)薛涛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
(唐)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摘自《薛涛诗笺》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
(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
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
引多少骚人墨客。
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
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
珠泪满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
(明)夏昶
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
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题兰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摘自《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明)李日华
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题画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摘自《清诗精华录》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摘自1988年《绝句千家台历》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竹里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摘自《聊斋诗集》

咏竹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
唐·陈陶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踏莎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木兰花慢】的赏析

要赏析!!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rnrnrn辛弃疾【木兰花慢】 rn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周啸天)

《踏莎行》〈【鉴赏】:

白石二十多岁时,在合肥有过一段情缘,后来分手了,但白石对旧日情人始终恋恋不忘,这成为他心灵深处永远的悲哀和伤痛。所谓时间能冲淡一切的说法并不适用于至情至性之人,余于白石尤然。从此词看,白石所恋似是姊妹二人,句中出现“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可证。其他词中也出现过“大乔小乔”,“桃根桃叶”二人连用的典故,亦可为证。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元旦,姜夔从第二故乡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往日的情人,写下此词。

上片写梦,哀怨之极。北宋时苏轼听说张先老人时已八十五岁买妾,作诗调侃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这首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字面称往日的情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本以为是现实中的旖旎风光,读下句方知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列子。黄帝》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故词写好梦云“分明又向华胥见”。夜有所梦,乃是日有所思的缘故。以下又通过梦中情人的自述,体贴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道:在这迢迢春夜中,“薄情”人(此为昵称)啊,你知道我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吗?言下大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意味。“染”字用得精妙,惟辛弃疾《鹧鸪天》“春风不染白髭须”可比。

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检阅犹新:“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服,仍有遗香。二句虽仅写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读来皆情至之语这是托物言情的妙处。紧接着承上片梦见事,进一层写伊人之情。“离魂暗逐郎行远”,“郎行”即“郎边”,当时熟语,说她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我来到远方。比之韦应《木兰花》“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更多一层深情。然而魂魄飞越千山万水,寻觅情郎的结果却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独自归去无人照管。一种惜玉怜香之情,一种深切的惭愧负疚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这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魂归去收尾,意象浑成,境界空灵清远。词的后半部分,尤见幽邃清冷。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着想奇妙。在意境与措语上,则又融合了杜诗《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句意。妙在自然天成,不著痕迹。王国维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人间词话》删稿)可见评价之高。白石的情词不惟写自己的相思寂寞之苦,而且照应双方,多从对方着眼,为对方设身处地地着想,亦可见白石之至情至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郑伯殷)

木兰花慢
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 ,(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者作的。
作者一生致力于光复故土,洗血民族耻辱。因他饯送的人要去汉中,而从汉中到关中的地区,正是李纲等人主张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 ,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就以“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为此词的起笔。
接着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无奈“追亡事,今不见”即便有韩信那样的战将,也不可能为时所用,以致出现了文恬武嬉、萎靡不振的局面。
绿水青山,枉自如故;壮志难酬,宏才不展。南宋政府养那么多兵马,却经常使敌骑犹如入无人之境,恣意驰骋,那怎能不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因被饯送者为张姓,故下阕用张良受书为帝王师的故事,赞颂张仲固这次出帅兴元 ,只是小试其才。
此下全部转入抒发离别之情。其中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本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车轮四角”是化用了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车轮在一夜之间能生出四角,使张仲固无法即刻乘车离去,而再住几时,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满怀离愁,无法消解,离别之后又因为想念而致使身体消瘦,“带减腰围”了。
这首词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李峤《汾阴行》),“江涵秋影雁初飞”(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诗句却显得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作者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解】: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韵译】: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踏莎行》
【鉴赏】:
白石二十多岁时,在合肥有过一段情缘,后来分手了,但白石对旧日情人始终恋恋不忘,这成为他心灵深处永远的悲哀和伤痛。所谓时间能冲淡一切的说法并不适用于至情至性之人,余于白石尤然。从此词看,白石所恋似是姊妹二人,句中出现“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可证。其他词中也出现过“大乔小乔”,“桃根桃叶”二人连用的典故,亦可为证。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元旦,姜夔从第二故乡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往日的情人,写下此词。

上片写梦,哀怨之极。北宋时苏轼听说张先老人时已八十五岁买妾,作诗调侃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这首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字面称往日的情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本以为是现实中的旖旎风光,读下句方知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列子。黄帝》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故词写好梦云“分明又向华胥见”。夜有所梦,乃是日有所思的缘故。以下又通过梦中情人的自述,体贴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道:在这迢迢春夜中,“薄情”人(此为昵称)啊,你知道我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吗?言下大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意味。“染”字用得精妙,惟辛弃疾《鹧鸪天》“春风不染白髭须”可比。

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检阅犹新:“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服,仍有遗香。二句虽仅写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读来皆情至之语这是托物言情的妙处。紧接着承上片梦见事,进一层写伊人之情。“离魂暗逐郎行远”,“郎行”即“郎边”,当时熟语,说她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我来到远方。比之韦应《木兰花》“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更多一层深情。然而魂魄飞越千山万水,寻觅情郎的结果却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独自归去无人照管。一种惜玉怜香之情,一种深切的惭愧负疚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这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魂归去收尾,意象浑成,境界空灵清远。词的后半部分,尤见幽邃清冷。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着想奇妙。在意境与措语上,则又融合了杜诗《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句意。妙在自然天成,不著痕迹。王国维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人间词话》删稿)可见评价之高。白石的情词不惟写自己的相思寂寞之苦,而且照应双方,多从对方着眼,为对方设身处地地着想,亦可见白石之至情至性。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木兰花慢》
【赏析】
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解】: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韵译】: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踏莎行》
【鉴赏】:
白石二十多岁时,在合肥有过一段情缘,后来分手了,但白石对旧日情人始终恋恋不忘,这成为他心灵深处永远的悲哀和伤痛。所谓时间能冲淡一切的说法并不适用于至情至性之人,余于白石尤然。从此词看,白石所恋似是姊妹二人,句中出现“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可证。其他词中也出现过“大乔小乔”,“桃根桃叶”二人连用的典故,亦可为证。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元旦,姜夔从第二故乡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往日的情人,写下此词。

上片写梦,哀怨之极。北宋时苏轼听说张先老人时已八十五岁买妾,作诗调侃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这首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字面称往日的情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本以为是现实中的旖旎风光,读下句方知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列子。黄帝》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故词写好梦云“分明又向华胥见”。夜有所梦,乃是日有所思的缘故。以下又通过梦中情人的自述,体贴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道:在这迢迢春夜中,“薄情”人(此为昵称)啊,你知道我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吗?言下大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意味。“染”字用得精妙,惟辛弃疾《鹧鸪天》“春风不染白髭须”可比。

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检阅犹新:“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服,仍有遗香。二句虽仅写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读来皆情至之语这是托物言情的妙处。紧接着承上片梦见事,进一层写伊人之情。“离魂暗逐郎行远”,“郎行”即“郎边”,当时熟语,说她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我来到远方。比之韦应《木兰花》“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更多一层深情。然而魂魄飞越千山万水,寻觅情郎的结果却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独自归去无人照管。一种惜玉怜香之情,一种深切的惭愧负疚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这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魂归去收尾,意象浑成,境界空灵清远。词的后半部分,尤见幽邃清冷。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着想奇妙。在意境与措语上,则又融合了杜诗《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句意。妙在自然天成,不著痕迹。王国维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人间词话》删稿)可见评价之高。白石的情词不惟写自己的相思寂寞之苦,而且照应双方,多从对方着眼,为对方设身处地地着想,亦可见白石之至情至性。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木兰花慢》
【赏析】
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OK大公告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本来一夜大风造出来的是个冰雪世界,但诗人却说这不是北风而好像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以梨花比雪花,以千万株梨树枝头的繁花来比边塞的茫茫雪原,加上“忽”的配用,写出了雪下得大而急,也表现出了充满浓郁春意的奇丽壮美境界。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这个春意盎然的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吃红旗冻不翻。
在白雪的辉映下,那面静止的红旗多么瑰丽。以纷纷下辕门的“暮雪”映衬冻不翻的“红旗”,以“动”衬“静”,以“白”衬“红”,表现送行人郁结不开的惜别情谊。其中的“掣”字用的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诗句奇特而美丽。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最后两句诗是写友人离去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之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关于这首词,古代曾有人认为是作者馈赠长沙义倡的。其实,与南宋洪迈《夷坚志》及清代赵翼《陔余丛考》的有关记载和引述不同,这首词的内容与义倡事无涉,主要是表达作者的贬谪羁旅之苦。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读秦观的这首词,不禁联想到屈灵均、曹子建、陶渊明、李义山等。屈原带着忧国忧民的孤愤跳进了汨罗江;曹植把他被猜忌被迫害的心灵托付给洛水女神;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往“桃花源”;而李商隐在党争中无辜受牵连的怨愤,也曾在西溪、瑶池中寻求寄托。如果把末二句,说成是单纯为了一个女子,与词意不符。此时此刻,由于难以排遣的孤独和苦闷,作者可能思念或怀恋某一使他得到过安慰的女子,但他更加苦苦追求的是前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业。只不过作为婉约词人的秦观,不能把这种心思直言不讳地写到词里。其实他的苦闷正在这里。因为对秦观来说,要追求一个女子,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并不难。他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值得人们同情的苦恼。这首词绝不能牵强附会地说成什么赠妓词。

这首著名的词是秦观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作于郴州贬所的。此时的秦观,如“牛李党争”中的李商隐类似,受到翻来复去的北宋新旧党争的波及和株连。哲宗赵煦绍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不仅作为旧党的苏轼弟兄遭到贬谪,“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未能幸免,先后由京师被贬到杭州、处州,继而又遭到谒告,被削秩,再贬郴州。他面对接踵而来的政治迫害,感到无路可走。词的开头,是说云雾遮住了楼台,在朦胧的月光下,看不清渡口。人说秦词深婉,擅表心曲。首二句,不仅是工整的对句,也不只是状景,而是少有的情景交融的佳句。其中“失”字和“迷”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景物的模糊轮廓,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第三句的“桃源”,是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今湖南郴州市)不远。武陵是避乱之地。“桃源望断无寻处”,是说作者因找不到这样的避乱之地而痛苦。秦观正是在被现实压迫得无法逃匿的情况下,才急于找到这个避难的“桃源”的。他的《点绛唇·桃源》里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

然而,“桃源”找不到,又住在远离京师的郴州旅舍里,本来 就容易产生客舍似家家似寄的思乡之情,更何况这是一个偏远的贬所。四、五二句正是着意渲染这个处所的冷峭和凄凉。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词能以境胜,把自己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创造“有我之境”,并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人间词话》)还有人称“杜鹃声里斜阳暮”为“尤堪肠断”句。关于这一句,词史上有一段趣话:

《诗眼》云:后诵淮海小词云:“杜鹃声里斜阳暮。”公(黄庭坚)曰:“此词高绝。但既云‘斜阳’,又云‘暮’,则重出也。”欲改“斜阳”作“帘栊”。余曰:“既言‘孤馆闭春寒’,似无帘栊。”公曰:“停传虽未必有帘栊,有亦无害。”余曰:“此词本模写牢落之状,若曰帘栊,恐损初意。”先生曰:“极难得好字,当徐思之。”然余因此晓句法不当重叠。——《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句法重叠当然不好,问题是“斜阳暮”三字不但不重复,还可以从中想见明晰的时间顺序和丰富的内涵——作者由于心事重重.月夜不眠,想到在现实中欲归无路,理想中的仙境又无处寻找.感到“孤馆”格外冷落。白天无所事事,又担心夜晚来临。眼看太阳从偏西到没落,难熬的月夜又将周而复始。正在作者为即将降临的夜晚发愁时,耳边又响起杜鹃“不如归去”的凄厉之声。试想这是多么难堪的境况,正与一个被贬谪的诗人的心境相吻合。在《点绛唇·桃源》里,有“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句。同一个“斜阳暮”,在同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可见对其有爱之不舍的心情。《野客丛书》(卷二十)的作者王梆说得好:“《诗眼》载,前辈有病少游‘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谓‘斜阳暮’似觉意重。仆谓不然,此句读之,于理无碍。谢庄诗曰:‘夕天际晚气,轻霞澄暮阴。’一联之中,三见晚意,尤为重叠。梁元帝诗:‘斜景落高舂’。既言‘斜景’,复言‘高舂’,岂不为赘?古人为诗,正不如是之泥。”这种解释很有说服力。

过片以下二句原是常见的典故,表示亲友间的寄赠和慰藉。前者见《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者是说鱼能传递书信,典出《玉台新咏》题名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两句是说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

词中接下去的“砌成”句,一方面是说得到亲友的寄赠,增加了离恨;另一方面又联想到事业和前程在无休止的党争漩涡中渐渐地被淹没,便无限怨恨。“砌成”,言恨之层层叠叠,犹如恨山怨墙厚重难量。

作者身闭“孤馆”,极端愁苦,亲友的寄赠没能使他得到安慰,反倒更勾起被贬谪的怨恨。这一腔怨恨到哪里倾吐呢?词尾的二名句,当是这种心情曲折委婉地发泄。此二句或从唐戴叙伦《湘南即事》诗:“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变化而来,都是埋怨江水无情地抛开自己而流去。这种如痴如呆的怨绝语,说明作者真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伤心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说:“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
当然,这首词的好处,不仅在末二句。整首词都是咀嚼无滓,回味无穷,“借眼前之景,而含万里不尽之情”。(《跋米元覃书秦少游词》)关于秦观的词,黄庭坚说:“语意极似刘梦得楚、蜀间语。”周辉又说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语尽而意小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少游也?”(《清波杂志》卷九)《瞿髯论词绝句》则云:“秦郎淮海领宗风,小阕苏门亦代雄。等是百身难赎语,郴江北去大江东。”这些评论,对我们阅读秦观的这首词很有启发。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能、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此其二。李白二十岁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岁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几遍中国东南,江汉平原的辽远壮阔,江南山水的纤巧秀丽与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惯蜀中山水的李白,自然会对雄浑广阔的自然景色有其敏锐的感受和准确的把握,此其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诗写得神采飞扬。同在江夏、同是送别,他晚年所写的一首《江夏别宋之悌》便显得异常凄婉。这首诗写道: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历尽坎坷的李白,再也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神采,送别诗也一改旧时风貌,可见心境与诗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其四。
情意深挚,是这首送别诗的第二个特点。宋方回论李白诗曾说:“最于赠答篇,肺腑见情愫”(《杂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情惊主要表现在后两句。这里诗人从自己一方落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有本作“孤帆远影碧山尽”,或“孤帆远映碧山尽”。但从抒发感情的角度说,还是通行本的文字最为贴切。可以想见: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地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妙处,在于拉开了诗人与孤帆的距离,在诗人的极目远眺中,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惜别之情。而“孤帆远影碧山尽”,以山做参照物,诗人与孤帆的距离便受到限定。若把“远影”改作“远映”,更将船行的情景坐实,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和心理感受。李白在另一首题为《送别》的诗中曾写过这样类似的诗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虽诗语较“孤帆”两句更为质朴,情绪也较低沉,但以此为注脚,正可体会李白的思维方式与抒情方式,玩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底韵。
李白这首送别诗的意境,常为后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艺术所借鉴,许多江边送别的场面,都设计了征帆愈行愈远,相送者愈登愈高,最后登上山顶的送行人空对江流的镜头。由此亦可见这首诗艺术生命力之强盛。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关于广西红色传奇的诗句

1. 关于广西美的诗句
关于广西美的诗句 1.关于广西的诗句
1、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

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译文:自古以来, 山就风景如画, 美丽, 但现在面前的画面就像一座真正的山。这座山呈现九马头, 这确实是世界的奇迹,比喻桂林一景 “九马画山”的美丽。所以人们常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出自:近代·吴有《桂林山水》。

2、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

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译文:你住在桂林, 每天和桂枝一起做饭。为什么东院那棵树总是不砍, 长得这么好。所以人们常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出自:唐·李频《赠桂林友人》。

3、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译文:林山水第一, 阳朔景观是桂林最美丽的。山堆在水中, 有山在水中的倒影, 没有山不迷人, 没有一片水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人们常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出自: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4、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译文:桂林景观原本是十景不同的, 而杜秀峰是最领先的。所以人们常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出自:清·袁枚《独秀峰》。

5、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翻译:桂林景观第一, 阳朔景观是桂林景观第一。山堆在水中, 有山在水中的倒影, 没有山是不迷人的, 没有水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人们常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出自:近代诗人吴迈《桂林山水甲天下》
2.描写广西的诗句
1、《赠桂林友人》李频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

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白话文释义:你住在桂林,天天都以桂枝烧饭,为什么东院那棵总不砍,长得那么好 。

2、《独秀峰》袁枚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白话文释义: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3、《桂林》李商隐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白话文释义:桂林城窄四周的山好像要压下来,荔江江面开阔好像浮在地面一般。东南荔江通向极远之地,西北耸立着高高的雪观楼。

青枫两岸的树木,有神灵在此护佑;而在深邃的白石潭底,还游弋着巨龙。龙船上箫鼓的声音从不停歇,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祈求呢?

4、《桂林山水》吴迈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白话文释义: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5、《桂林路中作》李商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白话文释义:南方泥土中的温暖,使大地之上看不到丝毫北方秋日里肃杀萧瑟的景象。在这个晴朗的黄昏,冉冉西下的斜阳正将残留的余晖洒落在江上。

在这幽寂的日暮时分,我只听到秋蝉微弱而清脆的鸣叫声。这秋蝉犹如向我这个异乡人吟唱着生命即将离去的挽歌,倾诉着对大地的依恋,同时又似乎在向我寻求着最后的怜惜与呵护。

走进小小的村落,狗儿相互护卫着主人的家园,不让陌生人靠近。这时,一位僧侣走在江边平整的沙地上,独自归向自己的寺院。

我抬头向着西北望去,我多么想见到我来时的地方。可是,又一次见到的只是从树丛中飞起来的鹧鸪。
3.赞美广西的诗句
我这里有很多广西情歌,抄一首送给你

十八小妹是枝花

三月春笋刚暴芽,十八小妹是枝花

惊呆青山画眉鸟,逗笑庙里泥菩萨。

樱桃小口苹果脸,弯弓眉毛石榴牙:

两眼灵活如海水,满头黑发长过麻。

手如莲藕人如画,几多误认是仙家;

那日走到歌堂耍,十人看了十人夸:

夸妹走路如流水,夸妹甩手引风刮。

夸妹眼睛会说话,夸妹笑声象琵琶。

夸妹讲话琴样脆,夸妹歌声如唢呐。

夸妹身穿金丝褂,光照全身飘彩霞。

妹象佛堂墙上画,脚踩白云手撒花;

妹若对歌讲句话,讲要星子可去拿。

妹若和哥唱歌耍,木棉垫坐哥帮掐;

妹若嫌哥声音哑,三年吃菜不沾辣。

妹若嫌哥生得笨,跟妹学徒不回家;

妹若嫌哥不勤快,误妹事情哥愿罚。

四十大板愿挨打,斧头钢刀哥愿扎,

变鬼阴曹哥愿等,同转阳间做一家。
4.有关广西的古诗词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九马画山 自古山如画 而今画如山 马图呈九首 奇物在人间 -----清人徐云

思柳亭

(宋) 陶弼

罗池刺史寡尘缘,画戟墙头筑望仙。

黄鹤与谁同一去,碧桃无主又千年。

陶弼(1015——1078),字商翁,湖南祁阳人。北宋神宗时,任阳朔县令,两知邕州。工诗,著有《陶邕州小集》。

马平谒柳侯庙

(元) 陈孚

词华一代日星尊,茶臼村童 尚存。

山左竟能驱厉鬼,庭中已悔乞天孙。

善和里隔生前泪,文惠祠封死后魂。

欲奠荔蕉不知处,满池榕叶拥朱门。

陈孚(1240——1303),字刚中,号笏斋,浙江临海人,元代学者诗人,曾出使安南,回国后任翰林院、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有《观光稿》、《交州稿》,本诗录自《柳州府志》。
5.有描写广西贺州美丽风景的诗句吗
描写贺州的诗句

第一首

丙申之岁,暮春之时。

登高远望,放眼贺州。

灵峰惜护,贺水绕城。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幸苍天,爱育黎首。

得厚土,物产丰饶。

正当得时,君应有语:

山水秀而,才俊出,

地势灵而,声名显。

悉言风景。数千峰,

姑婆山,雾霭层层;

谈万水,碧溪湖烟波浩渺。

山川秀美,亭台楼阁,

桥檐瓦砾,玉宇天成。

塔呈瑞光,献祥瑞,

桥兴风雨,润苍生。

黄姚街小,藏古意,

秀水村深,蕴诗文。

浮山有梦,思来处,

紫云仙境,忘归还。

千山阅遍,方觉前路坦荡。

畅谈美食。信都鸡、

南乡鸭,均为美味;

富江水昭平茶,俱是香茗。

宜消暑,马峰白凉粉;

且御寒,柳家姜糖酒。

黄田双扣肉,大宁豆腐酿。

百味尝尽,始悟人世无常。

顾彼人文。民意笃诚,

麒麟尊,踏古而来。

安康喜乐,蝴蝶歌即兴而飞。

贵广高铁,乘龙跃,

永贺高速,竞逍遥。

大国兴科技,富钟出铀,

厥有核弹。强民需体育,

贺街钰源,奥运夺冠。

展望贺州,可知蓬勃发展!

千言万语,有时尽,

此爱绵绵,无绝期。

今我不才,妄议灵川书小赋。

他年有幸,可奉诸君四处游。

第二首

大美贺州,美不胜收,

风光漪人,资源丰富,

特色鲜明,山水森林,

生态优美,水秀山青,

田园都市。森林公园、

百里竹海。天然氧吧。

景观独特,石奇洞美,

地质公园;钟山碧水岩;

群峰叠翠、美景如画,

十里画廊。自然恩赐,

颐养圣地。温泉扎堆,
6.描写广西风光诗词
描写广西风光的诗词有:唐代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原文: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译文:巴桂地处湘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那里的河流像一条绿纱带,山像一根碧玉发夹。家家户户多为翡翠鸟的羽毛买单,自己种黄干。它远胜于攀登不朽。不需要坐飞机去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行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

赏析:

此诗首联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

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的奇观是桂林地貌的第一奇观。由于石灰岩地层被水溶蚀而切割,形成了无数的石峰,形态各异,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澄澄明,蜿曲折,“江左青罗带,山如碧玉竹”。它以非常一般的方式书写了桂林山水的特色。这是一个千百年来众所周知的句子。

然而,也有人不同意这一点,如郭沫若的《偶尔乘船游阳朔》云:“罗黛玉杭笑回来,青山绿水有多奇怪?何汝子的《后建州记》中,山峦起伏。日本吉川ShigeroYoshikawa在《漓江上的船》中说:“碧玉不适合恐龙、鸡、牛、龙和凤凰都是奇遇”等等。

事实上,桂林的山脉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独立性是它们的共同特征。用范成达的话说,“桂林千峰不延。他们站在地上。玉竹简和瑶毛一望无际。他们很奇怪,很多人都很奇怪。他们真的是世界上第一个。”(桂海御恒志)而清澈蜿蜒的漓江,流速缓慢,就像仙女的丝带。

所以这两个句子掌握了景观形态的特点。”桂林山水是世界上最好的”,事实上,桂林只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但它的壮丽不如四川、陕西的华山、峨眉山那么强烈。桂林山水更具女性气质。韩愈用“青罗带”和“碧玉束”来比喻这些女装或珠宝,可以说是美妙的。

“更多的家庭失去了自己的绿色羽毛,更多的家庭发展自己的黄干”这两句话是关于桂林的特殊产品的。自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非常珍贵的装饰品。它的起源更具吸引力。

此外,“黄干”更被称为太监“毫不犹豫地成为岭南人”。这两个句子分别是“家”和“家”,它们是同义的复合词,意思是“家”。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一种很普通的财产,但对于北京人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财产。

上面两幅对联刻意地写下桂林的主要美和奇观,酝酿着足够的向往。最后一副对联归结为送别的意思。虽然阎医生没有坐六安飞机去桂林,但他“比邓县好多了”。这是主题的正确含义。有价值的是它写得优雅而深远。

汉诗一般具有英雄主义和独特性,但有两种风格。一个以其独特性而闻名,另一个则以其一致性而闻名。这首诗属于后一类。风景只写在一个大的地方,而不是雕刻;风格是从一开始清晰,以及从文字。
7.关于广西的诗歌
啊,广西

我的故乡

你生我养我让我成长

虽然人在他乡

但我不会将你淡忘

你是我的母亲

我的娘

啊,广西

美丽的你

是个自治区

那是我的自豪

我的骄傲

你的水和山在桂林

你的楼和房在柳州

你的银行在南宁

广西啊,广西

让我骄傲不已的广西

我永远爱你这片土地

爱那劳动人民的生生不息

爱那葛岭文学的魅力

爱那水天诗社的诗气
8.描写广西的句子有哪些
1. 今日广西,旧貌新颜,歌舞之乡,喜披盛装。乘改革东风,扬奋进风帆;厚积勃发,势头迅猛;后发之机,再上台阶。区域自治,曰显成效;优惠政策,愿景美好。各族兄妹,和乐融融,携手并肩 ,描绘山川图画,建设美丽家园 。架友谊长桥,牵理想彩虹;迎四海亲朋,迎五洲佳宾。抓机遇,促发展,立足东盟圈,放眼全世界。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共荣;和谐社会,魅力之域,广西明曰,锦锈前程 。

2. 广西,是一个 美丽而又可爱的地方,她像一位温文尔雅的少女,坐落在我国的沿边地带。

3.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桂林山水》

4. 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祖国南疆,天然屏障;山水形胜,神州沃壤;八桂大地,民族之乡;芳菲世界,燕舞莺唱。今日广西,旧貌新颜,歌舞之乡,喜披盛装。

5. 广西的百鸟岩在地下河水对漠斋山不断的溶蚀、浸蚀、崩塌的漫长过程中扩大而形成。

6. 青海蛇沼解谜,广西巴乃寻忆。 无数生命离去,独留空叹几许。——《盗墓笔记》

7. 我想和你去广西,去看“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地方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渔家的歌声悠远绵长,氤氲在如画的山水间,萦绕在我们的身旁。坐在归去的小舟上,趁着旁人没注意,踮起脚偷偷亲吻你的额头,心满意足。

8. 十二月五号的那天广西没有下雪,你也终究没有来,我也祝你有梦有酒有远方。

9. 百越旧地,岭南新域。东接粤省,西临云贵,南眺琼岛,北靠楚荆,毗邻港澳,对接越南。八山一水一分田,七港三圈三水系。西南出海门户,控扼要冲,东盟贸易前沿,引领商潮。壮汉苗瑶,和衷共济。素称“歌海”,乐韵馨香。

10.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11. 桂林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每年4月至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

12.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

13.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李频《赠桂林友人》

14.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15.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 探寻红色故事,感受革命精神,广西红色传奇,历史留下印记。2. 五岭逶迤战半边,三江奔腾掀白浪,众志成城抗外侵,广西红色传奇长。3. 红旗招展飘扬起,革命力量燃起来,广西的传奇故事,铭刻在山川大地。4. 红色的火苗点燃了,广西的胸襟,光辉的历程照亮了,广西的辉煌。5. 翻阅历史的典籍,缅怀革命先烈,广西红色传奇,谱写爱国主义诗篇。

大海云将起幽灵鸟自归什么含义?

意思就是大海即将翻起狂风大浪 天黑了鸟儿自然会回归
这是一首诗词里面的吗
什么 怎么没有听过的呢 说的是什么意思?

咏竹是谁写的原文及翻译

刘孝先的《咏竹》: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 长的竹梢高耸入云。无人能欣赏它那高洁的节操,自己却抱有坚贞不变之心。耻于作染上湘妃泪的湘妃竹,也羞于作上宫之琴。谁能施展妙技把竹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 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
1、原文
《咏竹》
南朝·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2、作品赏析
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此竹不愿承载妃子之泪,也不愿做上宫佳人所奏之琴,却惟愿寄身荒野,做一支隐士口下的长笛,表达了作者不愿俯就权贵,而乐为知音所用的心迹。
3、作者简介
刘孝先,汉族, 南朝梁诗人。彭城(今徐州)人。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七弟。代表作《咏春》、《春宵》。
31
有没有做烙饼的好方法推荐呢?做饼的...

饼家常做法,以及饼所需的食材,清晰详尽的饼做法步骤...
evt.dianping.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咏竹 刘孝先 翻译
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 长的竹梢高耸入云。无人能欣赏它 那高洁的节操,自己却抱有坚贞不 变之心。耻于作染上湘妃泪的湘妃 竹,也羞于作上宫之琴。谁能施展 妙技把竹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 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
120 浏览3959 2021-11-26
翻译《咏竹》宋·黄庭坚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
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天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
(唐)李商隐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
(唐)薛涛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
(唐)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摘自《薛涛诗笺》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
(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
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
引多少骚人墨客。
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
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
珠泪满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
(明)夏昶
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
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题兰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摘自《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明)李日华
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题画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摘自《清诗精华录》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摘自1988年《绝句千家台历》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谢刘仲行惠笋
宋·朱子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咏物诗选》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摘自《咏物诗选》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韦式
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订本》

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远游长儿子,儿地别林庐。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摘自《聊斋诗集》

咏竹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
唐·陈陶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咏竹著
明·陈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摘自《健康报》1989.7.1

咏竹
宋·黄庭坚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陈 陶 .唐(847-859为仕)。嵩伯。
福建南平或江西波阳人。

题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竹十一首之一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间。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竹十一首之二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乘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竹十一首之三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之四
青岚帚亚思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十一首之五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气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竹十一首之六
须题内史琅 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竹十一首之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竹十一首之八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竹十一首之九
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节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栏干过子猷。

竹十一首之十
丘壑谁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反上天。

竹十一首之十一
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

王安石 .宋(1021-1086)。字介甫,半山,
江西临川人。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帖碎金。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一
竹根珠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干。
要使竹林有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二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恋恋睇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三
玉润明信好冠,错力剜出鲜纹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欢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断檀栾,雾卷云蒸久未干。
遗种山林真自称,何须貂暖配金寒。

竹窗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从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一径森然四诗人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怜伦学凤凰。

次韵张子野竹寺
风泉隔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陶渊明 .东晋(365-427)。潜,元亮。
江西九江人。
桃花园诗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烘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悠不复返。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修竹带平津。

王贞白 .唐(895年进士)。有道。
江西永丰人。
洗竹
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相琅 节下书。

孙岘 唐 文山。江西赣州人。
送钟元外赋竹
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
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熏。
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乐史 .宋(930-1007)。子正。
抚州宜黄(今江西)人。

慈竹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
高低相倚赖,浑如长幼情。
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吾闻唐之人,孝行常忻忻。
郓州张公艺,九世同一门。
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

朱熹 .宋(1130-1200)。元晦。
江西婺源人。
新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次韵择之咏竹
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
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冷。
客去空尘塌,诗来拓采棂。
此君同一笑,午梦顿能醒。

丘子野表史郊园咏竹
移自溪商园。种此墙阴路。
墙阴少人行。来岁障幽户。

公济因君次韵
新笋因君寄,康庐入梦中。日日来
丹元余故宅,翠竹尚余风。
犹嫌有兼味,不似一源攻。

和刘秀野新笋
修修江上林,白日暗风雨。
下有万玉虬,三冬卧寒土。

笋脯
南山春笋多,万里行枯腊。
不落盘餐中,今知绿如篑。

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二首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差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郑谷. 唐朝(851-910)。江西宜春人。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3 浏览9574
竹 唐·李建勋 翻译
翻译如下:
竹子拔节而长,修长如玉,在风里轻轻摇曳,如此美态叫我即时忘记了回去。
最吸引人的是竹子在斜阳下轻微颤动,和着花草,影子投在人的衣裳上。

一些词~~琼:玉。风流:美景、美态;交:同教、叫;瑟瑟:轻微颤动的样子;客:指看景色的人。
28 浏览2063 2021-11-24
咏竹 袁燮这首诗的翻译及鉴赏
《咏竹》 年代:宋 作者: 袁燮 此君林下静无尘,苗裔生来便逸群。 头角崭然圆玉峙,养成直节要凌云。 年代:宋 作者: 袁燮 《咏竹二首》 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 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 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 数竿亦已好,况此繁阴成。 中虚洞无物,节劲老更清。 霜雪自凌厉,柯叶长敷荣。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僻居寡朋侪,命汝为友生。 虽无切磋语,而有清越声。 入耳久亦佳,此意不可名。
4 浏览377 2021-06-21
咏竹 郑板桥 翻译
一二三根竹竿,四五六片叶子,数不清楚。

本来是淡疏有致,却又何必重叠在一起呢??
《咏竹》是明朝诗人朱元璋的一首诗。朱元璋出身贫寒,幼时还入寺为僧,他从普通列兵爬上皇帝高位,没有一种搏击命运的进取精神,何以成功?没有必胜的信念,岂能横扫元庭,席卷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雪竹即是朱元璋之自况。作品赏析全诗由两幅写意水墨画组成。
咏竹
朱元璋 〔明代〕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译文
逐句全文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尽管大雪的沉重将竹子压弯了腰,枝头眼看要沾着地上的污泥了。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等到天放晴,红日出,雪融化,那竹子依旧会丢掉负担昂首挺胸。
注释
枝:指竹子。
泥:污泥。
依旧:依然。
前两句“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为第一幅,描摹、刻画积雪压竹之状:三九寒天,大雪纷飞,万物凋零,唯有青竹本色不变,但积雪厚重,压得竹枝弯下腰身,以至竹叶几乎碰地,沾染上污浊的泥土。可是,青竹低而不折,自有一种顽强的意志和不可征服的韧性凝聚其中。这幅画属于冷色调,天空密布铅灰色的浓云,积雪之中微见青枝,黑污的泥浆更是格外刺目,但灰暗的画面寓意着逆境中的追求。
后两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为第二幅,状雪融竹挺之貌,纵然漫天大雪飞舞,不可一世,但终有尽时,一旦红日东升,再厚重的积雪也必将消融,那时,青竹万株,挺胸昂首,一展雄姿,与蓝天共比高低。这幅画属暖色调,红日吐辉,蓝天明亮,青竹生气盎然,它象征着胜利属于奋斗者,挫折、失败只是暂时的。朱元璋性情粗豪,“依旧与天齐”一句充分表现出这位马上得天下者的帝王气魄。
这首咏物诗,画面简洁,色彩对比鲜明,意象清晰明朗,寓意醒拔,读之琅琅上口,近乎民歌风格。据史料载,朱元璋喜与儒生朝臣列坐论诗,但他自己写的诗,却绝少文人纤弱、缠绵之风,处处展露出“一代天骄”的神韵。
文章标题: 大海云将起,幽林鸟自归 这句话出自哪里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69821.html
文章标签:这句话  出自  海云  幽林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