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近体诗可以一二句三四格式,三四句四三格式吗

时间: 2021-10-31 11:04: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近体诗可以一二句三四格式,三四句四三格式吗

近体诗有哪些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赠刘司户〔艹贲〕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首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碧城三首(其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富平少候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候。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楚吟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板桥小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吴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平仄
  一、先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
  根据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 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对于诗词的朗诵也有其特定的效果,不可当它完全不存在。如“的、滴、答、一、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现代南方地区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声,如在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里,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声字从“衣、低”等平声字中区分出来。不过,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恐怕就需要逐渐地学习和掌握了。
  二、律诗的平仄交替特点
  了解了什么是平仄后,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律诗的平仄问题了,有些格律书,列出了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让初学者一看就觉得头晕,以致于把格律看成为表达内容的镣铐,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律诗的格律,本来就是根据汉语的声调总结出来的,照着格律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能有更好的音乐效果。其实,律诗的格律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平仄交替原则,怎样交替呢?请听我慢慢说来。
  一般来说,在七言句当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之亦然。)
  五言近体相当于七言近体除去首二字,掌握了七言,五言的平仄交替情况也了然于心。
  再记住念对格律:
  1、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如首句的二四六字为(平仄平)譬如“孤山寺北贾亭西”,则次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 。
  2、粘,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即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譬如,首联对句(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那么颔联出句(第一句)的平仄也必须为(仄平仄)譬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综上所述,掌握各种形式的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的关键是确定第一句的平仄。而第一句的平仄又是容易确定的,故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并不神秘,很好掌握,关键是要会用近体诗平仄交替的特点和粘对格律。以前有人认为非死记硬背不可,其实是骗人的,或者自己本身不得要领。其实,只要掌握了上面说的这个规律,对近体诗的平仄就会了如指掌,而且不会忘记,也不会发生错误。
  至于平仄的的变格和拗救,笼统地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另用篇幅讲它。
  先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平仄不拘的,只有七言近体诗每句第一个字。

(急)写近体诗的规则

写近体七律:按诗律来写,以平水韵为基,二四六分明,韵脚出于平水韵某一部,且无孤平及三平尾,是否符合了近体诗诗律?不然还有何规则?rn平水韵一部中有的常用字太少,入诗极难,怎么押韵?有没有通韵?rn(回答满意给全分!)
〖 简介 〗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 规则 〗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 下面 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

〖 五绝 〗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2009-3-13 22:36 回复 霜天冷月 342位粉丝 2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 (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

〖 七绝 〗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009-3-13 22:36 回复 霜天冷月 342位粉丝 3楼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 (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

〖 五律 〗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2009-3-13 22:36 回复 霜天冷月 342位粉丝 4楼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

〖 七律 〗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2009-3-13 22:36 回复 霜天冷月 342位粉丝 5楼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静看水清花月圆'何时才能再重缘'等到峰回路转时'精彩人生照青天'

近体诗有哪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是不是近体诗类?
近体诗一称今体诗、是别于古诗及乐府歌行之一种诗体。近体诗始肇于南朝,而大成于唐代,其体制分为五,七言律、五,七言排律及五,七言绝句三类。

律诗之称为律,在其创作有一定之规格,过之则违法式,故明王世贞《艺苑巵言》云:“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律诗每首限定八句,全篇五言或七言,皆以平声押韵,且一韵到底,不得换韵,亦不可重复韵脚。律诗起首句通常有四种形式,即平起入韵,(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不入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及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而通篇俱有平仄现限,按律铺陈,不得犯格,其中每句遇2,4,6字,平仄尤须斟酌;再者,律诗全首又分起、颔、颈、结(尾)四联,每联两句,1,2句为起联,3,4句为领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凡颔,颈2联,必须对仗,如杜甫《宿江边阁》诗,领联为“薄云严际宿,弧月浪中翻。”颈联是“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皆对仗工整。至于首、尾二联,则无严格轨范,可对可不对,然又以不对者为多。此外,律诗之1,2句、3,4句、5,6句、7,8句均称对句,对句中2,4,6字平仄又务必相反,若如者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必是”平平仄仄平“。
律诗之2,3句、4,5句及6,7句又统称粘句,而句中之2,4,6字之平仄,则例与对句相同,若2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3句之平仄分布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平仄仄平平仄”。尚须注意者,写律诗应避免犯孤平(“仄仄仄平”)、犯仄(“平平平仄平”)及连三平(”仄仄平平平”)。如遇拗律,又必须以拗救之,方称合格。

律诗以外,近体复有五、七言律绝,其体通章四句,较律诗去半外,一切规制,悉如律体,且律诗本身,又有排律之分,排律一称长律,乃拙原来律诗,逐四句递增,最少延长一联,多者不限,除首、尾两联无用对偶外,中间必须对仗、体与律诗无异,惟稍别致者,乃诗人往往于题目标明全章用题数目,以见其用韵之多寡、如杜甫《赠王二十四诗御契四十韵》,《寄司马山人十二韵》等是也。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
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编辑本段]包括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编辑本段]平仄
一、先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
根据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 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对于诗词的朗诵也有其特定的效果,不可当它完全不存在。如“的、滴、答、一、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现代南方地区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声,如在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里,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声字从“衣、低”等平声字中区分出来。不过,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恐怕就需要逐渐地学习和掌握了。
二、律诗的平仄交替特点
了解了什么是平仄后,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律诗的平仄问题了,有些格律书,列出了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让初学者一看就觉得头晕,以致于把格律看成为表达内容的镣铐,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律诗的格律,本来就是根据汉语的声调总结出来的,照着格律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能有更好的音乐效果。其实,律诗的格律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平仄交替原则,怎样交替呢?请听我慢慢说来。
一般来说,在七言句当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之亦然。)
五言近体相当于七言近体除去首二字,掌握了七言,五言的平仄交替情况也了然于心。
再记住念对格律:
1、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如首句的二四六字为(平仄平)譬如“孤山寺北贾亭西”,则次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 。
2、粘,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即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譬如,首联对句(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那么颔联出句(第一句)的平仄也必须为(仄平仄)譬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综上所述,掌握各种形式的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的关键是确定第一句的平仄。而第一句的平仄又是容易确定的,故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并不神秘,很好掌握,关键是要会用近体诗平仄交替的特点和粘对格律。以前有人认为非死记硬背不可,其实是骗人的,或者自己本身不得要领。其实,只要掌握了上面说的这个规律,对近体诗的平仄就会了如指掌,而且不会忘记,也不会发生错误。
至于平仄的的变格和拗救,笼统地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另用篇幅讲它。
先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平仄不拘的,只有七言近体诗每句第一个字。
[编辑本段]孤平与拗救
孤平是针对七言近体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五言近体的“平平仄仄平”这两种入韵句子的平仄句式而言的。如果将上面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改用仄声,这就犯了孤平。孤平就是孤孤单单的“平声”字。因为改动之后,这两个句子中除去“韵脚”那个平声字外,其余就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就叫犯孤平。可能犯孤平的句式只有这两种。
五言的“仄仄仄平平”这种入韵句式,在诗律上就注定它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而且不是谁去“犯”的,所以这不在犯孤平之列。
孤平是作近体诗的大忌,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违犯。为了避免孤平的出现,故上述两句中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都必须用平声。如果在实际作诗过程中,非用仄声字不可,为了避免孤平的发生,就需要“救”,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孤平拗救。所谓孤平拗救,是说在不得已犯了孤平的情况下,要用不合平仄格律的拗句来补救,以避免孤平。具体办法是,将上说七言句的第五字和五言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这就成了拗句,但却避免了孤平。
除了孤平的拗救外,律诗的拗救还有两种常见形式,一种叫特拗句,就是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子中,把第五字和第六字的平仄交换,使之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有很多,譬如“桃李春风一杯酒”。如果是五言,只须把前面两个字去掉就行,救法和七言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拗救是在(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句式中,第五字和第六字用了仄声,成为了(平平仄仄仄仄仄),如果光是第五个字用了仄声倒也无所谓,那叫小拗,可以不去管他的,可第六字也用了仄声的话,那就是大拗,问题便很严重了,其实这样的句子也可以救它,把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个字改成平声,那就行了,即“仄仄平平平仄平”。比较有名的例子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八十在古代都是入声)。五言用法和七言同,较著名的例子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种大拗的救法有时可以和前面所说的孤平拗救一起用,因为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第五字若改成平声,那么第三字的平仄就无所谓了。呵呵,因此,这第五个字可真是个宝贝啊,只要一用平声,则出句的五六字,本句的第三字,就可以随意了。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拗体,即三仄尾。也就是在(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把第三个字用成了仄声,成为了(平平仄仄仄),这样的拗体是不可以救的,但是在唐人的诗句中也较常能看见,如老杜的“江流石不转”。
今人尽量少用为好。
注意:律诗入韵的句子二四六字平仄必须要分明,前面讲的这些拗救,除孤平拗外,其出律而救起的例子全部都是不入韵的句子。
[编辑本段]用韵
隋代陆法言《切韵》把同韵同调的字归并成类,同类的字可以互相押韵,即是一个韵部,共206个韵部,唐人规定近韵可“同用”,南宋平水人刘渊把“同用”韵合起来,减为107韵,后人又减一韵,成106韵,这就是所谓的“平水韵”
近体诗押韵的位置(韵脚)是固定的,律诗二四六八句、绝句二四句必须押韵(不管律诗绝句,首句既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必须一韵到底,且一般是押平声韵(仄韵诗因其太少,故从略)。这就是用韵上的基本格律。
近体诗用韵要求很严,除首句可用邻韵外,一般不允许邻韵通押,就是字数少的窄韵也不能出韵。
当代人有愿意用新韵的,按照普通话入韵就可以了。对于某些把“情、同”放在一起的新韵书,还是不看为好。
[编辑本段]对仗
通俗一点说,对仗是指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成对联的形式(其实,对联是从近体诗的对仗发展而来的)。对仗有工对宽对之分,工对比较严格,必须家花对野草,山川对河岳,三千对八百,宽对则比较松一些,只要句子结构成分相对应就行了,如体词(即现代汉语中的主语和宾语成分,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对体词,谓词(即现代汉语中的谓语成分,包括动词、形容词)对谓词就行了,譬如,“他们”对“小鸟”,“楼高”对“心跳”,都算是宽对。绝对的工对和宽对一般不太多,律诗的对仗多数都是些半工半宽的句子,譬如“脸红”对“心跳”。“脸”与“心”都是身体部位,算是工的,可“红”与“跳”一为形容词,一为动词,充其量也就是个宽对,所以这样的对子就是半工对。
古代汉语是没有词性的,因此,对仗主要得从意义和结构上来看,有些初学者,老喜欢瞄着对仗的词性,发现一个词性不对,马上喊失对,这是很可笑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死”是什么词性?“灰”又是什么词性呢?
对仗细分的话,有工对、借对、扇面对、流水对等。
工对,词性词类和句型都相对的对仗。是律诗对仗最基本的形,上面已经介绍了!
借对,就是借音、借义相对。
如杜甫七律《野望》中首联“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和“清”本不算工对,但“清”和“青”同音,因同音关系借“清”为“青”,这样“白”就和“青”相对了。这里的“借”是只借“音”不借“义”,使人因同音关系而联想到另一个字,并不涉改变诗意的问题。又如杜甫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席”,“寻常”和“七十”本来不相对,但“寻”和“常”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在这个意义上,“寻常”包括着数字概念,故这里借来和“七十”相对。当然,这也不涉及改变诗意的问题。前者借“音”,后者借“义”,这两种情况都是借对。
流水对,是说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并不对立,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就象流水不能分开一样,但它们在词类和结构上仍然要相对。如我在《上海楼市》中所写的“一苑千般弄,三年两倍升”就是流水对。
上面介绍了近体诗的基本格律,对待诗律应取的态度是:承认格律,掌握格律,为了思想内容的需要,在必要时可以突破格律。只有这样,才能让诗律为我服务而成为诗律的主人。
律诗的颌联、颈联一般来说,必须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需对仗。在律诗中,特别是在五律中,有时会出现颔联不对仗的情况,这属于律诗的别体,不宜提倡。但也有首联对仗的,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有尾联对仗的,如前举杜甫诗;也有全首用对仗的,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绝句本来不要求对仗,但也有对仗的,如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还有全首对仗的,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诗最工,所以我建议学诗者最好从杜诗入手。近体诗的对仗用得好,可以使诗生色。但过分追求对仗工整必然束缚思想,这应该正确对待,不能舍本逐末。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
日暮苍山远 ,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
风雪夜归人 。

全诗押平声韵(十一真),用律句。
所以,是近体诗,五言绝句。
文章标题: 近体诗可以一二句三四格式,三四句四三格式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27382.html
文章标签:近体诗  格式  四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