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第一次写近体诗,求高人指点

时间: 2023-05-23 07:00: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第一次写近体诗,求高人指点

关于近体诗的孤平句,三平调﹑三仄尾问题?请高手指点。

用新韵写近体诗,在押韵句是绝对不能出现“孤平句,三平调﹑三仄尾”,但是在非押韵句,可以出现“孤平句,三平调﹑三仄尾”吗?请指点。多谢!
押(平)韵句的句式其实叫做对句,这里很严格绝不可出现孤平、三平。

三仄尾常规在出句上,即使不用韵的句子。但是在绿句中三仄尾、三平尾、孤平。视作犯规的

你要区分开格律诗和古体诗,李白多些古风是,他的诗中就可以用三平三仄尾,股平也无所谓,因为古风讲求的不是这些。
无论是孤平还是三平尾,并非不允许啊,当然可以用,但要慎用。
三平尾并无特别美感,是否用它,全看是否切合诗境。至于有人特意用三平尾而“追求高古格调”,这个属个人偏好,就不好说了。古体诗在音调搭配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则,所以出现几率较高。便在格律诗中,三平尾亦非禁忌,只是韵句尾部连着三个平,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很好安排音调搭配,所以出现几率较低,但决非没有,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崔颢等著名诗人,都有这类近体诗作。也就是说,应该慎用,但并非不能用,后人(尤其是当代人)把它直接当成禁忌,这是显然不妥的。
“犯孤平”等提法也和三平尾差不多,即慎用,但并非决不能用。
其实“三平尾”或“孤平”等禁忌说法,它们的概念也只是到了清朝才有提法,也一直没有定论。但到当代却有大兴之势,也是比较奇怪的事,但真说来便是当代也没有定论,只是拥护这种说法的人变多了,但始终也没有人能说出确实的道理。
另外,若在古代应试场合中,会有此类严格的规定,即有硬性规定,不需要讲道理,却必须遵守。“三平尾”、“孤平”概念的提出者,清朝诗人王士祯,他提出这类的概念其实并非拥护,恰恰是以来讽刺这些规定的。想起清朝纪昀文名甚大,但诗名基本没有,按说没有资格对唐宋著名诗人指责犯规犯忌,但实际上他却常做这样的事,就是因为他做过考官,处在这种考官心态下,不管他写诗水平如何,甚至会不会作诗都不重要,他都有权依照既定的条条杠杠予以批评。

写一首近体诗(律诗)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高考
解析: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句数、字数,这个好理解,不多赘述

平仄

一、先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

由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 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对于诗词的朗诵也有其特定的效果,不可当它完全不存在。如“的、滴、答、一、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现代南方地区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声,如在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里,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声字从“衣、低”等平声种星殖隼础2还绻潜狈降呐笥眩峙戮托枰鸾サ匮昂驼莆樟恕?

二、律诗的平仄交替特点

了解了什么是平仄后,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律诗的平仄问题了,有些格律书,列出了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让初学者一看就觉得头晕,以致于把格律看成为表达内容的镣铐,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律诗的格律,本来就是根据汉语的声调总结出来的,照着格律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能有更好的音乐效果。其实,律诗的格律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平仄交替原则,怎样交替呢?请听我慢慢说来。

一般来说,每一句句子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之亦然。)

五言近体相当于七言近体除去首二字,掌握了七言,五言的平仄交替情况也了然于心。

再记住粘对格律:

1、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反或是相反类型。如首句的二四六字为(平仄平)譬如“孤山寺北贾亭西”,则次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

2、粘,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譬如,首联对句(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那么颔联出句的平仄也必须为(仄平仄)譬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有个学生问过我,为什么每联间的平仄要相粘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首联出句的二四六字为(平仄平)的话,那么对句的二四六字则必须为(仄平仄),基于近体诗的二四六字必须平仄相间的原则,如果颔联的二四六字不与首联对句的二四六字相粘同为(仄平仄)的话,那它只有重复首联出句,成为(平仄平)了,以此类推,每一联的平仄都会重复首联的平仄,那读起来该有多单调呀。

综上所述,掌握各种形式的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的关键是确定第一句的平仄。而第一句的平仄又是容易确定的,故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并不神秘,很好掌握,关键是要会用近体诗平仄交替的特点和粘对格律。以前有人认为非死记硬背不可,其实是骗人的,或者自己本身不得要领。其实,只要掌握了上面说的这个规律,对近体诗的平仄就会了如指掌,而且不会忘记,也不会发生错误。

至于平仄的的变格和拗救,笼统地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另用篇幅讲它。先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平仄不拘的,只有七言近体诗每句第一个字。

孤平与拗救

孤平是针对七言近体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五言近体的“平平仄仄平”这两种入韵句子的平仄句式而言的。如果将上面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改用仄声,这就犯了孤平。孤平就是孤孤单单的平声字。因为改动之后,这两个句子中除去韵脚那个平声字外,其余就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就叫犯孤平。可能犯孤平的句式只有这两种。五言的“仄仄仄平平”这种入韵句式,在诗律上就注定它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而且不是谁去“犯”的,所以这不在犯孤平之列。孤平是作近体诗的大忌,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违犯。为了避免孤平的出现,故上述两句中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都必须用平声。如果在实际作诗过程中,非用仄声字不可,为了避免孤平的发生,就需要“救”,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孤平拗救。所谓孤平拗救,是说在不得已犯了孤平的情况下,要用不合平仄格律的拗句来补救,以避免孤平。具体办法是,将上说七言句的第五字和五言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这就成了拗句,但却避免了孤平。

除了孤平的拗救外,律诗的拗救还有两种常见形式,一种叫特拗句,就是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子中,把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交换,使之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有很多,譬如“桃李春风一杯酒”。如果是五言,只须把前面两个字去掉就行,救法和七言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拗救是在(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句式中,第五字和第六字用了仄声,成为了(平平仄仄仄仄仄),如果光是第五个字用了仄声倒也无所谓,那叫小拗,可以不去管他的,可第六字也用了仄声的话,那就是大拗,问题便很严重了,其实这样的句子也可以救它,即把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个字改成平声,那就行了。比较有名的例子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八十在古代都是入声)。五言用法和七言同,较著名的例子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种大拗的救法有时可以和前面所说的孤平拗救一起用,因为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第五字若改成平声,那么第三字的平仄就无所谓了。呵呵,因此,这第五个字可真是个宝贝啊,只要一用平声,则出句的五六字,本句的第三字,就可以随意了。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拗体,即三仄尾。也就是在(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把第三个字用成了仄声,成为了(平平仄仄仄),这样的拗体是不可以救的,但是在唐人的诗句中也较常能看见,如老杜的“江流石不转”。

今人尽量少用为好。

注意:律诗入韵的句子二四六字平仄必须要分明,前面讲的这些拗救,除孤平拗外,其出律而救起的例子全部都是不入韵的句子。

用韵

隋代陆法言《切韵》把同韵同调的字归并成类,同类的字可以互相押韵,即是一个韵部,共206个韵部,唐人规定近韵可“同用”,南宋平水人刘渊把“同用”韵合起来,减为107韵,后人又减一韵,成106韵,这就是所谓的“平水韵”

近体诗押韵的位置(韵脚)是固定的,律诗二四六八句、绝句二四句必须押韵(不管律诗绝句,首句既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必须一韵到底,且一般是押平声韵(仄韵诗因其太少,故从略)。这就是用韵上的基本格律。

近体诗用韵要求很严,除首句可用邻韵外,一般不允许邻韵通押,就是字数少的窄韵也不能出韵。

当代人有愿意用新韵的,按照普通话入韵就可以了。对于某些把“情、同”放在一起的新韵书,还是不看为好。

对仗

通俗一点说,对仗是指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成对联的形式(其实,对联是从近体诗的对仗发展而来的)。对仗有工对宽对之分,工对比较严格,必须家花对野草,山川对河岳,三千对八百,宽对则比较松一些,只要句子结构成分相对应就行了,如体词(即现代汉语中的主语和宾语成分,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对体词,谓词(即现代汉语中的谓语成分,包括动词、形容词)对谓词就行了,譬如,“他们”对“小鸟”,“楼高”对“心跳”,都算是宽对。绝对的工对和宽对一般不太多,律诗的对仗多数都是些半工半宽的句子,譬如“脸红”对“心跳”。“脸”与“心”都是身体部位,算是工的,可“红”与“跳”一为形容词,一为动词,充其量也就是个宽对,所以这样的对子就是半工对。

古代汉语是没有词性的,因此,对仗主要得从意义和结构上来看,有些初学者,老喜欢钻对仗的词性,发现一个词性不对,马上喊失对,这是很可笑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死”是什么词性?“灰”又是什么词性呢?

律诗的颌联、颈联一般来说,必须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需对仗。在律诗中,特别是在五律中,有时会出现颔联不对仗的情况,这属于律诗的别体,不宜提倡。

对仗有工对、借对、流水对之分。

工对,词性词类和句型都相对的对仗。是律诗对仗最基本的形式。

借对,就是借音、借义相对。如杜甫七律《野望》中首联“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和“清”本不算工对,但“清”和“青”同音,因同音关系借“清”为“青”,这样“白”就和“青”相对了这里的“借”是只借“音”不借“义”,使人因同音关系而联想到另一个字,并不涉改变诗意的问题。又如杜甫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席”,“寻常”和“七十”本来不相对,但“寻”和“常”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在这个意义上,“寻常”包括着数字概念,故这里借来和“七十”相对,当然,这也不涉及改变诗意的问题。前者借“音”,后者借“义”,这两种情况都是借对。

流水对,是说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并不对立,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就象流水不能分开一样,但它们在词类和结构上仍然要相对。如我在《上海楼市》中所写的“一苑千般弄,三年两倍升”就是流水对。

律诗一般只要求颌联、颈联对仗,但也有首联对仗的,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有尾联对仗的,如前举杜甫诗;也有全首用对仗的,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绝句本来不要求对仗,但也有对仗的,如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还有全首对仗的,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诗最工,所以我建议学诗者最好从杜诗入手。近体诗的对仗用得好,可以使诗生色。但过分追求对仗工整必然束缚思想,这应该正确对待,不能舍本逐末。

上面介绍了近体诗的基本格律,我认为对待诗律应取的态度是:承认格律,掌握格律,为了思想内容的需要,在必要时可以突破格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诗律为我服务而成为诗律的主人。

近体诗的格律很难学?有没有简单的入门方法?

很多人一听到格律诗这几个字,就有些反感,一方面觉得格律诗很难,另一方面觉得格律诗,制约了诗的创作。其实不然,格律诗的入门还是很容易的,觉得难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从内心对格律诗就有写排斥。

格律诗入门,其实可以用公式的方式学习。就像小时候学习九九乘法表那样,很容易就能上手。以绝句为例,我将教会大家,快速掌握格律诗的规则。











绝句的规则

绝句是近体诗(格律诗)的一种,其中包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绝句一共分为四句,从内容上来说,这四句分别是:起、承、转、合。

从格律的角度来说,绝句必须遵守以下几个规则:押韵、平仄要求、粘连。我将分别用公式的方式来介绍这几个规则。

押韵公式

押韵,是中国古诗词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从诗经开始,前贤们写诗就非常注重押韵。正所谓不韵不成诗,绝句当然对押韵也是非常严格的。

首先要记住的是押韵的位置,押韵都是压在句末,而绝句的押韵,一般都是第二和第四句才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第三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押韵,如果第三句押韵,一定不是绝句。











那么公式来了:绝句二、四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句一定不能押韵。

只要记住这一句话,绝句的押韵,就不会错了。当然还有一点,押韵必须用一本韵书,比如用《平水韵》的韵部来押韵,那么中间一定不能穿插《中华新韵》的韵部。

以《泊秦淮》为例,看下图。











平仄、粘连公式

格律诗注重平仄的目的,是为了让诗更加有韵律感,通过平仄的节奏变换,更够更好的表达诗人的情感。格律诗的平仄,就像音乐中的节拍一样,节拍不一样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快节拍的音乐,就是欢快的、愉悦的,而往往比较慢节拍的音乐,则更能抒情。

绝句的平仄、粘连看似很复杂,但像背公式一样,记住几句话就可以掌握了。

1、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正常情况下,在绝句中,每句诗的一、三、五位置上字的平仄可以不管它,但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就必须要平仄分明。

2、 每句的二、四、六位置的字,必须平仄相反。

第二个字如果是平声,第四个字必须是仄声,而第六个字又必须是平声。可以"平、仄、平"也可以"仄、平、仄",但两个相近位置的字必须相反。这就是粘连规则中的相替。











3、 同一联(绝句的一二句为一联,三四句为一联)的两句,二四六位置的字必须平仄相反。

也就是说,第一句第二个字是平声,那么第二句的第二个字,必须是仄声,反之也是如此。四、六位置的字也是一样。比如第一句二四六是"平仄平",那么第二句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必须是"仄平仄"。这便是粘连规则中的相对。

4、 两联之间的句子(因为绝句只有四句、两联,两联之间的句子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二四六位置的字必须平仄相同。

也就是说,第二句第二个字是平声,那么第三句的第二个字,必须是平声,反之也是如此。四、六位置的字也是如此。比如第二句二四六是"平仄平",那么第三句二四六位置上的字也必须是"平仄平"。这便是粘连规则中的想粘。

以上几句话,就是绝句的平仄、粘连规则,看似很复杂,只要记住了,在自己创作一首格律诗之后,用这个公式套进去,便知道你创作的格律诗,是否符合平仄、粘连规则了。











以《登鹳雀楼》为例,看下图。通过此图,很容易便能看出绝句的粘连规则。











再通过一张图,来看绝句的平仄规则。











绝句的四种格式

除了押韵,平仄,粘联的小公式,绝句还有一个大公式,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格律诗四个基本律句。

四大基本律句,将绝句的所有可能出现的平仄、粘联、押韵规则,全部包含在里面。

基本律句的标准公式是: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通过平起或者仄起,首句是否押韵,这个标准的公式,又可以变化出以下三个公式。

第一个公式:

第二个公式:

第三个公式:

3(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公式都不需要死记硬背,只需要在你创作完自己的作品是,将创作的绝句,与上述四个公式相比较,便能找出自己创作的作品哪里有不符合格律之处。通过不断的练习,久而久之,便能将这些公式牢记在心中了。











公式用来入门

有很多人,对这些公式可能嗤之以鼻。觉得格律诗的变化非常多,格律诗还有很多的别格和变体。而且,还有些平仄出错,可以用拗救的办法来补救,甚至说,如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还会出现"孤平"、"三平调"等等问题。

但我想说的是,这些公式,只是用来入门的。那些复杂的变化,必须要在格律诗入门以后,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摸索和学习。如果初学者,就深入的去了解,格律诗的各种变体。那么大多数人,将会对格律诗望而却步。

这也是现在格律的诗发展,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必须公式化的,由易到难才能更好的学习格律诗,也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格律诗。




怎样学写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者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的汉语诗歌题材。因为跟古体诗有很大差别,所以才有了近体诗之名。

想要写好近体诗,那么我们就得先知道近体诗的特点。在近体诗中,对于整首诗的句树、字数、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是唐代以后兴起的主要诗体,主要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几位诗人的作品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探索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写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硬要求对仗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每一句必须平仄相间,相连的两句诗必须平仄相对应,每一联之间又必须平仄相粘,我们可以简称为"句以内相间,联以内相对,联间相粘"。其次,除了首尾二联以外,其他的联必须对仗,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生韵才行,这样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

虽然知道了近体诗的构成以及如何写,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那写起来的也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写出来也可能差强人意。所以我们可以多看一些名人古诗多多揣摩学习,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学习一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这就是一首非常标准的近体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我们刚读完就能感觉到整首诗不仅结构严谨并且对于平仄、对仗和押韵等处理的非常好,所以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我们写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这些要求,从而忘记写诗的根本意义。一首诗想写好还是要赋予它意义的。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古体诗分两种,一是古风,一是律体。所谓的律诗就是格律体了。
> 一般律体分八句(八句以上的叫长律或排律),绝句(又称截句)得其一半,为四句。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者,“律“便是规矩了。
> 诗词格律书店一般有卖,我所给你的只是简化了的而已。若有兴趣的话,有空去买一本来仔细瞧瞧,能得更多。
一:平仄

平就是平声,即现代拼音第一,二声,仄就是仄声.即第三,四声.每句诗都是平仄相间的,这样读起来才有节奏感.就这么简单.(古韵中仄是分3声的,在古韵中,平声是平,仄声是上去入)
二:节奏
汉语中基本以两个字为一个音节,第二个字即为节点.节点是这两个字的支柱,后面要说的"起",即是看第二个字是平是仄,再列格式. 支柱须固定,不可随意变其声调(即这个字如平则不可为仄,仄则不可为平).故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这个论与不论后讲)
三:五,七言诗的基本格式
五言1仄仄平平仄 [上联出句]
2平平仄仄平 [上联对句]
3平平平仄仄 [下联出句]
4仄仄仄平平 [下联对句]
>
七言1(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出句]
2(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对句]
3(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出句]
4(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对句]
(正体五,七言的诗格便是如此,也只有这四句格式)
四:五,七言诗的四种格式(切记,"起"是指第二个字哦)
>
a,仄起首句不入韵式:1 2 3 4 3 4 1 2
b,仄起首句入韵式* :4 2 3 4 2 4 1 2
c,平起首句不入韵式:3 4 1 2 1 2 3 4
d,平起首句入韵式* :2 4 1 2 4 2 3 4
> ....(绝句取前四个,律句即是全部八个)
>
(看到了没有?两种首句入韵式和不入韵式整首绝句的差别只在第一句,后三句的格式是完全相同的.这样一来,律诗的格式也可以马上掌握了.律诗的后四句中,第六,七,八句的格式和第二,三,四句一样.而第五句都是不入韵的----律诗都押平韵,仄脚句是不入韵的.如果起式是a和c,那么就和第一句一样,即:1 2 3 4 1 2 3 4;3 4 1 2 3 4 1 2, 如果是b式和d式的话,那么b式的第五句和a式的第一,五句一样,d式的第五句则和c式的第一,五句一样.)
> >
五:粘对规律(仔细看清楚)(以七言的基本式为例)
>
1(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出句]
2(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对句]
3(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出句]
4(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对句]
>
第1句和第2句,第3和第4句的二,四,六三个字正好相反.这个叫"对".
第1句和第4句,第2和第3句的二,四,六三个字正好相同,这个叫"粘".尾三字的转换叫"换头".(即平仄仄换为仄仄平,仄仄平换为平仄仄)
这样,假设写的是八句的律诗和更多句的长律,就可以反复这样粘对下去.写好诗后要检查格律, 运用这个粘对规律也可以用来检查.想想看,如果有第5,6句,那么第5,6句应该是什么?(第五句属出句,正好和第四句相粘,所以应用"粘"和"换头",即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而第6句又和第5句相反,用"对",即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然后如果有第7.8句,就再这么反复粘对下去.)
> >
> > 这四种起式,你可以先用唐诗参照一下,参照可以帮你尽快掌握诗的格式.还能让你生出一些疑问出来,我才好再讲下去.
>
> 要参照的时候,还要分古风与律体,古风与律体最大的区别是:一,古风平仄韵通押而律体通首只押平韵且一韵到底;二,古风不讲究对仗而律体(八句的)二三联有对仗.(附:律诗八句四联,分别叫首,颔,颈,尾.颔颈两联需对仗)
也不知道上面这些你能不能看得清楚,现在就把五律和七律各自四个格式的例给你看看.
(A)五律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杜甫----旅夜书怀)
1仄仄平平仄 细草微风岸
2平平仄仄平 危樯独夜舟
3平平平仄仄 星垂平野阔
4仄仄仄平平 月涌大江流
1仄仄平平仄 名岂文章著
2平平仄仄平 官应老病休
3平平平仄仄 飘飘何所似
4仄仄仄平平 天地一沙鸥
二:仄起首句入韵式(王安石----孤桐)
4仄仄仄平平 天质自森森
2平平仄仄平 孤高几百年
3平平平仄仄 凌霄不屈已
4仄仄仄平平 得地本虚心
1仄仄平平仄 岁老根弥壮
2平平仄仄平 阳骄叶更阴
3平平平仄仄 明时思解愠
4仄仄仄平平 愿斫五弦琴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李白----送友人)
3平平平仄仄 青山横北郭
4仄仄仄平平 白水绕东城
1仄仄平平仄 此地一为别
2平平仄仄平 孤蓬万里片
3平平平仄仄 浮云游子意
4仄仄仄平平 落日故人情
1仄仄平平仄 挥手自兹去
2平平仄仄平 萧萧班马鸣
四:平起首句入韵式(李商隐----风雨)
2平平仄仄平 凄凉宝剑篇
4仄仄仄平平 羁泊欲穷年
1仄仄平平仄 黄叶仍风雨
2平平仄仄平 青楼自管弦
3平平平仄仄 新知遭薄俗
4仄仄仄平平 旧好隔良缘
1仄仄平平仄 心断新丰酒
2平平仄仄平 销愁斗几千
(B)七律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仄仄平平平仄仄 剑外忽传收蓟北
2平平仄仄仄平平 初闻涕泪满衣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却看妻子愁何在
4仄仄平平仄仄平 漫卷诗书喜欲狂
1仄仄平平平仄仄 白日放歌须纵酒
2平平仄仄仄平平 青春作伴好还乡
3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从巴峡穿巫峡
4仄仄平平仄仄平 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仄起首句入韵式(李商隐----无题)
4仄仄平平仄仄平 昨夜星辰昨夜风
2平平仄仄仄平平 画楼西畔桂堂东
3平平仄仄平平仄 身无彩凤双飞翼
4仄仄平平仄仄平 心有灵犀一点通
1仄仄平平平仄仄 隔座送钩春酒暖
2平平仄仄仄平平 分曹射覆蜡灯红
3平平仄仄平平仄 嗟余听鼓应官去
4仄仄平平仄仄平 走马兰台类转蓬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杜甫----野望)
3平平仄仄平平仄 西山白雪山城戊
4仄仄平平仄仄平 南浦清江万里桥
1仄仄平平平仄仄 海内风尘诸弟隔
2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涯涕泪一身遥
3平平仄仄平平仄 惟将迟暮供多病
4仄仄平平仄仄平 未有涓埃答圣朝
1仄仄平平平仄仄 跨马出郊时极目
2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堪人事日萧条
四:平起首句入韵式(秦韬玉----贫女)
2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门未识绮罗香
4仄仄平平仄仄平 拟托良媒益自伤
1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爱风流高格调
2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怜时世俭梳妆
3平平仄仄平平仄 敢将十指夸针巧
4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把双眉斗画长
1仄仄平平平仄仄 苦恨年年压金线
2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他人作嫁衣裳

其实诗的格律看起来好象很复杂烦琐,但只要认真看的话,你能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很快就能掌握的.大可不必死记硬背.
文章标题: 第一次写近体诗,求高人指点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71238.html
文章标签:近体诗  高人  指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