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4:03: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在2021年,故宫的工作人员清理文物时发现了写着“乾隆诗稿”的两个箱子共装有乾隆诗稿2.8万余首,加上此前已存放的1.7万多首,共计4.5万余首,与此前的推论基本吻合。
要知道,历经289年的唐朝一共出现了两千多名诗人,他们写的诗集结在一部《全唐诗》里,加起来也就48000余首,而乾隆仅以一人之力便傲视群雄。据说这位文艺青年十多岁就开始写诗了,用诗歌来记录生活,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天也得写2首。在这些诗里面,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都有所涉及。
自古以来,讲究唐诗宋词,因为在这个两个朝代诗词歌赋是封建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可是诗词也不是唐朝和宋朝的专属,在后世的明朝清朝,也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就拿清朝来说吧,清朝的郑板桥龚自珍,都是十分优秀的诗人。而在历朝历代那么多的诗人里面,最为耀眼的莫过于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了,而他们的诗流传下来的也不少。
有人说李白和杜甫之所以能在诗歌界封神,是因为他们整天写诗,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诗留下来,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写得多了,自然就不乏有精品。说到这,宋朝的放翁陆游笑了,老朽活了八十多岁,一辈子写了一万多首诗,临死都要写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和我比诗多?嗯,一万首诗,是挺多的,《全唐诗》也才不过五万,陆游一下子就顶了唐朝三百年的五分之一。那么他是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清朝的乾隆皇帝笑了,我十全老汉也活了八十多岁,一共写下四万三千多首,我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有一次乾隆皇帝冬天南巡,路过杭州西湖,刚好天降瑞雪,西湖美景加上罕见的大雪,别有一番意境。于是乎乾隆皇帝诗兴大发张口就是:一片一片又一片。底下以和珅为首的大臣们纷纷拍手叫好。乾隆皇帝听了十分的兴奋,然后又:三片四片五六片。这就有点尴尬了,这种水平的诗,就连小孩子都能写出来,可是谁都不愿意说,大家继续叫好。趁着叫好劲,乾隆皇帝又开始了:七片八片九十片。此时,气氛异常的凝重,连和珅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了,乾隆皇帝也不知怎么办了。忽然,人群中一个瘦弱的文人走上前来,他叫沈德潜。他对乾隆说:皇上的诗真是写得太好了,臣鲁钝,愿自请狗尾续貂。
《飞雪》
《飞雪》(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乾隆一听有人给他下台阶,当然是欣然同意,于是这个沈德潜张口就是:飞入梅花都不见。这最后一句不仅出彩,而且还和前面的契合度很高,这样的狗尾乾隆是十分满意。于是乾隆皇帝开心的说,既然你狗尾续貂,朕就赏你一件貂皮大衣吧。至于那首诗,自然是收入到乾隆皇帝的诗集里。乾隆写了那么多诗,为何一首都没流传下来,原因只有一个水平太差,而且还没什么深意。说到底,乾隆本身就是个纨绔子弟,自然写不出啥精品,徒有数量高。
乾隆的诗水平可以说很一般,他一辈子写了4万多首诗,想想你读过几首?
在京剧里有一句行话叫做“不疯魔,不成活”。
讲的是一种职业精神,说如果做一件事情,没有到达疯狂入魔的地步,是不会成气候的。
这句话的前半句,非常适合用来形容乾隆作诗,因为乾隆在作诗这方面确实达到了疯魔的程度。
史料记载乾隆的一生作诗超过4万首,有人说41000多首,有人说43000多首。
《全唐诗》里所有诗人的诗加起来,也没有乾隆皇帝一个人写得多。
在产量这方面乾隆绝对是冠军,而且还要遥遥领先亚军那种。
按理说作诗能达到这种疯狂的程度,一定有很高的造诣啊!
可是后人对乾隆的诗根本就没印象,好在有一首被列入了语文课本中,我们来欣赏一下。
他的《飞雪》被收入了小学一年的语文课本中,全诗是这样的:
一片一片又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读完这首诗以后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要收录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了。
估计要是放在二年语文课本中,担心学生大笑扰乱课堂纪律。
而且更搞笑的是,乾隆这首诗居然还是抄袭的。
原版是郑板桥的《咏花》,全诗是这样的: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看到这首诗,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乾隆写了4万多首诗,没人说他是诗人了。
因为在作诗这方面乾隆确实是疯魔了,只不过他是走火入魔了!
民间为了调侃乾隆写诗的水平还留下来了一个小故事。
相传当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看到大好河山,诗意大发情不自禁吟诗一首。
题目为《咏花》,内容如下:
一朵两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
九朵十朵十一朵,飞入草丛都不见。
民间调侃前三句是乾隆自己写的,等写到第四句的时候突然卡住了写不出来。
还好手下的大臣够机灵,赶紧替他补上了一句:"飞入草丛都不见"。
所以可以想象乾隆的诗到底什么水平!
乾隆皇帝写诗的水平并不高。
话说乾隆皇帝酷爱写诗,在他89年的人生里,他一共写了43584首诗,这是什么概念?就算是《全唐诗》,里面也才有49403首诗,也就是说,乾隆皇帝一人就写出了一部《全唐诗》,可以说是相当的厉害。乾隆皇帝要写出这么多首诗,几乎是两天就要写三首诗,这样恐怖的写诗速度,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怕历代皇帝仅此一人。
那么,乾隆皇帝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写诗水平的?话说在1977年,乾隆皇帝曾对人谈起自己的创作生涯,他这样说道:“余以望九之年,所积篇什几与全唐一代诗人篇什相埒,可不谓艺林佳话乎?”什么意思?就是说乾隆皇帝认为自己一生所写的诗堪比全唐诗,乃是一则“艺林佳话”。
不过,在今人看来,乾隆皇帝的诗作水平,并非是所谓的“艺林佳话”,而是一种“笑话”。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钱钟书曾这样评价乾隆皇帝的诗,他说:“清高宗(乾隆皇帝)亦以文为诗,语助拖沓,令人作呕……兼酸与腐,极以文为诗之丑态者,为清高宗之六集。”什么意思?就是说乾隆皇帝写的诗非常酸腐,实在是“令人作呕”。如此激烈的字眼,可见钱钟书对乾隆诗作的厌恶。
那么,乾隆皇帝的诗有什么问题?
其一是太过直白。乾隆的诗写得过于直白,就像是白开水一样,简单地说,就是打油诗。
其二是生僻字用的太多。乾隆皇帝为了掩饰自己没有文化,非常喜欢用生僻字。比如在《免除宿迁县等地部分正赋》里,乾隆皇帝在此诗之中就用了“恫瘝”、“茆檐”之类的生僻字。
总而言之,乾隆的诗实在是登不上大雅之堂。
可以很肯定乾隆皇帝写诗的水平并不高,无非是属于打油诗的水平,只不过由于他是皇帝,人们自然要拍他的马屁。说他的诗如何如何好,这也使得他真以为自己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提笔写诗,久而久之,他写下了很多的诗,差不多都快要赶上一部《全唐诗》了,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四万多首,要知道《全唐诗》也只不过是收录了四万九千多首。
那么在乾隆皇帝四万多首诗中,其实是没有精品之作,大部分的水平并不是很高,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文学性,更不用谈思想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读过他的诗,要知道文学的创作不是说一直写就可以,它是要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代那些大诗人,他们都是历经磨难,受尽了无数的苦难,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乾隆皇帝生于帝王家,从小并没有受过苦,他的作品就有些华而不实,水平自然也就好不到那里去,所以他的作品没有可读性,尽管有四万多首,大部分都是打油诗的水平。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为了写诗而写诗。试想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会有什么文学性,自然也不可能打动我们。
一首好的作品一定是有着丰富的内涵,随意写出来的作品,自然是无法打动我们,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人去读乾隆的诗。毕竟那种附庸风雅的作品读来寡淡,而且他身边的人又是一直拍他的马屁,这也使得他认为作品超越了古人,其实那四万多首诗,全部都是平庸之作。
所以乾隆的诗没有什么水平,只不过是为了写诗而写诗所创作出来的打油诗,完全无法与那些文坛大家相比较。
乾隆皇帝在日常处理繁忙的政务的同时,还没忘记写诗,他一生写下了4万多首诗!但是,却没有被大家广为传颂,流芳后世之作。也没有人认可他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不得不说,作诗这件事,真是不是凭数量就可以取胜的。
每位诗人所写的诗词,大多都是自己所见、所想。这和诗人本身的经历,以及他对于这件事情的主观看法息息相关。
乾隆皇帝也是这样。作为一个太平盛世的皇帝,他的这4万首诗写的大多都是打油诗。大约说几首大家判断一下:
《飞雪》
清:乾隆
一片一片又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首诗是唯一一首入选小学课本里的诗。可以算作是乾隆皇帝的代表作。但据说,就是这首诗,乾隆皇帝也只是吟出了前三句。最后一句点睛之笔还是纪晓岚给加上的。这首数雪花的诗,大概可以代表了乾隆皇帝的作诗水平。
再来看下面这首:
《黄瓜》
清代:乾 隆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不用说,御膳房肯定是给乾隆皇帝的御膳当中上了新摘的黄瓜。乾隆皇帝吃完之后甚觉爽口,于是写下这首诗:这道凉拌黄瓜是最地道的老北京滋味,在二月初我吃到了这新鲜的滋味,这还用评定吗?你看那黄瓜秧爬满了篱笆,别有一番滋味,这虽然是农家的风景,但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要说起来,同样是尝鲜,宋代的苏轼在初春的时候吃了新鲜的野菜,写下的诗,我们也和大家一同回顾一下,方便大家对比: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代: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天空中飘着小雨,初春的风刮来还有些微微的凉意,晴朗的河滩上,烟雾弥漫当中,柳树的枝条随风摇曳。融入淮河的洛河渐渐的水势变大,一片浩渺。喝着新鲜的茶叶,看着茶水上漂浮的细小的泡沫,吃着新鲜采摘的蓼菜的嫩芽,新冒尖的莴笋芽,不由得感叹道:人间最值得品味的原来是这清爽新鲜的味道啊!
这么一比较,大家就知道乾隆皇帝作诗是一个什么水平了。大概就是诗歌体的日记吧。把自己平常所经历的事情用诗记录下来。
乾隆皇帝活了88岁,在位60年,共写了4万多首诗。从出生开始算,平均每天都要至少写一首诗,的确是一个高产的诗人。
乾隆诗真的一无是处吗?
古语:“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乾隆的诗也是在记录他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思考。也不能说乾隆的诗就真的一无是处。起码经过了他的观察,他不会像晋惠帝一样说出“何不食肉糜?”正是一个这样细心观察生活的皇帝才会制造出康乾盛世。
乾隆一生写了4万首诗,不过水平却不高,大多数诗连打油诗都算不上,而4万多首诗中只有一首被选入了小学课本。
据统计,乾隆一生作诗40000余首,如果从他在位时开始写诗算起,平均下来一天近两首,如此高产,真是让人望尘莫及。
乾隆喜爱写诗的“好习惯”。根据统计,我们可以得知,唐朝盛产的古诗总体也就是在48000多首,这是2000多位诗人共同的成就,单单从数量上讲,也就是说乾隆一个人几乎赶上了这2000多位诗人的成就,为此,飞鱼不得不再次向这位高产帝投去佩服的目光。
乾隆的诗,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诗”,因为这4万多首,论质量的话,那是和唐朝时期的古诗完全没法比,意境、内容、对仗,工整等等,那都不是一个级别,因为乾隆写的诗更像是记录生活的“日记”。
如果哪天有意思的事情比较多,那么乾隆皇帝就会多写几首,如果这天比较无聊,乾隆皇帝也就会失去创作的灵感,所以为了保证创作的灵感,乾隆皇帝那是相当热爱和会享受生活,乾隆一生曾数次南下江南游山玩水,创作的灵感也就源源不断。
为了让各位看官感觉一下乾隆皇帝的写诗能力,我们来举个乾隆皇帝写的《忆江南》: 庐山自有千情托,瀑布能无百种祈, 陶醉佳诗常记脑,又当提笔雨纷飞,这究竟是什么,一点不押韵,一点不能朗朗上口好吗。
乾隆皇帝如此高产,按理来说,总会有一些杰作出世吧,如果按照能被投入课本就是佳作的话,那么乾隆皇帝4万多首诗中,有且一首进入了语文课本,还是小学语文课本。
这首诗就是大名鼎鼎的《飞雪》,可能不少小伙伴已经忘记了这首诗的内容,飞鱼觉得还是有必要重新强调下,内容为: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首诗如果没有最后一句,那么就能无限循环,估计乾隆皇帝写一生都写不完,因为可以无限到数亿片,这也是乾隆皇帝最为朗朗上口的一首诗了,不过最后一句据说并不是乾隆皇帝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手下大臣填上的,至于这个大臣是谁,有人说是纪晓岚,也有人说是刘墉。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日京城下了大雪,心中感慨万千的乾隆皇帝,觉得这种意境,当真需要赋诗一首,于是张口就来“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结果吟完这三句,卡壳了。
乾隆皇帝手下的大臣(纪晓岚或刘墉),看着皇帝的窘态,于是对上了最后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乾隆觉得这首诗是自己的得意之作,于是就收入了自己的创作集。
不过不少小伙伴却认为这首诗根本不是乾隆皇帝的原创啊,因为这首诗和郑板桥的一首诗极为相似,原诗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至于乾隆皇帝是否侵权,我们暂且不议,不过郑板桥先生看到的雪,明显要比乾隆皇帝看到的大。
所以,我们也能看出,乾隆写诗并不是为了高雅的创作,而是类似于写日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至于水平甚至还不如唐朝时期不入流的诗人。
乾隆皇帝大概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他能有现在的知名度和人气,影视剧和小说功不可没!
乾隆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长寿的帝王,在他88岁的一生中,共写下44028首诗,甚至有资料称他的诗共有10万多首。(1)
乾隆画像
乾隆诗集包括: 40卷本《乐善堂全集》 中诗22卷,1388首;《御制诗初集》 44卷, 共4166首;《二集》 90卷, 共8463首; 《三集》 100卷, 共11629首; 《四集》 100卷, 共9902首; 《五集》 100卷, 共7729首, 《余集》 20卷, 共750首, 以上合计为44028首。
4万多首诗是什么概念?
按照乾隆皇帝88年的寿命计算,假如他从8岁开始写诗,共写了80年,也就是29200天,再算上每四年出现的一次闰年,又可增加20多天。
乾隆剧照
29220天写41836首诗,这样计算的话,乾隆皇帝平均每天至少要写大约1.5首,而作为日理万机的皇帝,又喜欢下江南的乾隆,似乎不大可能每天都有空奋笔,所以,有学者认为他的诗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为别人代笔之作。
我们再纵向对比一下对4万首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清代康熙年间,曾辑录有《全唐诗》一部,共收录唐代2200多位诗人共48900余首诗。
乾隆一人写诗的数量几乎与整个唐代2000多位诗人的传世作品比肩,可见其诗作数量之多,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无人能出其右!
乾隆皇帝对此也引以为豪,晚年得意洋洋地宣称:“予以望九之年,所积篇什几与全唐一代诗人篇什相埒,可不谓艺林佳话乎?”(2)
乾隆剧照
乾隆诗作数量虽然无人能及,但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
请此刻阅读本文的各位读者扪心自问,有谁不查资料,就能立即背诵出一首乾隆皇帝的诗呢?
没有吧?肯定没有!
就算是研究清代诗歌的学者,恐怕也背不出乾隆的诗!
出现这种情况,并非人们有眼不识荆山玉、孤陋寡闻,而是乾隆诗作水平太低,人们根本不屑去背诵!
乾隆剧照
从乾隆的4万首诗中随机挑选几首,其水平一目了然:
《种松戏题》
清明时节宜种树,拱把稚松培植看,欲速成非关插柳,挹清芬亦异滋兰,育材自合求贞干,絜矩因之思任官,侍百十年讵云远,童童应备后人观。
《菜花》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除夕》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古今难得者,天地锡恩然。父母敢言谢,心神增益虔。近成老人说,云十幸能全。
《过蒙古诸部落》
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群饮碧溪泉。儿童骑马寻亡牯,只在东沟西谷边。
乾隆写了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诗,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并无公认。
故宫博物院清理文物时,工作人员在库房里发现了两个箱子,上面写着“乾隆诗稿”,有乾隆皇帝的2.8万首诗的诗稿。而过去库房里有1.7万多首乾隆的诗,加上这次共4万多首,和此前学术界的定论: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基本吻合。
乾隆活了89岁,实际执政63年,无论寿命和执政时间,都是最久的。十多岁就开始用诗歌记录生活。这样算起来,一年可以写六七百首,一天能写2首。
乾隆曾编《御制诗》五集,每集所收时限刚好都是十二年。他25岁即位之前,就出版了《乐善堂全集》诗,而他当太上皇的时候,又出版了《御制诗余集》。
扩展资料:
乾隆曾将自己的十二本诗作,交给沈德潜修改审订。沈德潜很快就改好了其中的四本,交了上去。乾隆看了之后,特地把沈德潜招来,说:“你修改的几处,都很好。唯有《大钟歌》里的一句‘道衍俨被荣将命’,你改成了‘荣国’,想必你以为我是说明代的道衍被封为荣国公的事情。
其实,我是用了一个典故,因为‘荣将’是黄帝时的铸钟人。古籍众多,肯定有我看过而你没看过的,也有你看过而我没看过的,这很正常。余下来的八本,你再慢慢仔细修改。”
至于沈德潜是真的学有所遗,还是故意卖了个破绽,就是想要讨得乾隆的欢心,以满足他好为人师的心理,如今已是无法考证。命运迥然相殊的世臣与沈德潜,两人之间不同的遭际,与写诗的水平毫无关系,而是看谁更懂得揣摩阿好,写出迎合上意的诗作来。这也是封建时代里的一大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乾隆年均创作六七百首诗歌 上一次厕所写四首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化>>历史风云>>风云人物>>乾隆一生写五万首诗 爱和臣子切磋? (2)
乾隆算得上一个全能、全才的皇帝,在诗词、书法、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所贡献,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词,可能是写诗最多的皇帝了吧。
最有名的一首是乾隆的《咏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事实是,前面三句乾隆张口就来,然而到了第四句,却是怎么也想不出来了,场面可以说是相当尴尬,这时候,宰相刘墉及时圆场,道出了最后的点睛之笔:飞入梅花总不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