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这首诗是不是牛逼到看的人单身800年

时间: 2023-11-07 20:02: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这首诗是不是牛逼到看的人单身800年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的诗意

诗意: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⑸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夜上受降城闻笛》创作背景

  建中元年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期间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年)登进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

  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贞元十六年(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

  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太和元年(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自编从军诗50首,今存《李益集》2卷。

浪淘沙 古诗

唐·刘禹锡《浪淘沙》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白话释义: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

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

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   ,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古诗词有:

1、《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2、《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作者:白居易 (唐)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4、《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作者:欧阳修 (宋)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译文: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5、《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作者:王安石 (宋)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

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

1、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译文 

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3、浪淘沙·北戴河

【作者】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 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4、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译文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5、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译文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前言】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本诗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句意思: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2]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2] ⑸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刘禹锡的《浪淘沙》全文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颭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你读过最孤独的诗词是什么?

《鹧鸪天》

作者:中国人

(一)

孤寒总是恨东风,牵手一稀为花雍。

年年梦萦紧缠绕,月月病燕误入宫。

与谁问?尽日朦。流云飘浮巢空洞。

一抹荒烟君思念,能否叫我撷芙蓉。

(二)

莫负当初红页笺,湖边垂柳春风卷。

天水绝色风景好,地上浮影隐约见。

梦已蓝,等闲看。犹如缠绵泪滴残。

一宵冷雨湿天涯,唯抛往日拂晓寒。

(三)

当年碰杯酒饮干,斜霞余晖思相染。

一枕幽帘常做梦,两处深情风万卷。

丝不断,欲试见。一块心石击浪溅。

多少往事任飘荡,落花锁定无止唤。

(四)

自古伤情多别离,心绪懊恼总无语。

疏影梨花怎相忘?梦幻凋零残散去。

云沉稀,月偏西,一丝剪风强劲力。

闲愁消瘦有谁晓?夜半红情眼眶湿。

二0一九年二月七日上午10:46分

◎◎◎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

一生很短,

短短几年,一睁一闭就过了。

短到来不及用心享受美好年华,

就已皱纹满面,有心无力。

◎◎◎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

怪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无人伴我与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相识满天下,知交无一人。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萧萧几叶风兼雨 离人偏识长更苦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暂且想起这么多,欢迎补充!
我是茶禅道 谢谢邀请

孤独并非是寂寞空虚,而是在某段时间自成世界的独处状态。在千古绝唱的诗词里,孤独的诗句如一蓑船舶,即使临风雨仍荡漾在广阔的江河。

1、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这是东坡的孤独,纵使豁然如他,在亡妻坟前,只不过是个无处诉说愁苦的老人。

2、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

这是太白的孤独,漫漫长夜,孤灯不语。唯有抬头望月,长叹孤愁。

3、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这是马戴的孤独,异乡飘落的黄叶,寒夜里一盏孤灯,隐约孤影摇晃。

4、 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

这是纳兰的孤独,这茫茫红尘,万千琐碎,纵使离开,又谈何容易?

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这是柳宗元的孤独,白色的天地,空无一物,是静默,还是孤独?

6、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这是刘方平的孤独,盎然的春天,生命是生长还是凋零?空荡荡的庭院,即使有如画风景,又有谁来呢?

7、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

这是东坡的孤独,在这人间来往行走,除了影子,谁会注意到你?

8、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这是顾贞观的孤独,如浮萍一般飘零于人世,十载春秋,辜负了所有人,唯独没有辜负孤独。

9、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这是老杜的孤独,独行于人世的苦行僧,除了病痛和孤舟,无人牵挂他,而他想牵挂的人,却一个也不在了。

10、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

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孤独,九泉之下的灵魂是孤独的,九泉之上的灵魂亦是孤独。

有人的孤独是"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而我愿你不再孤独,愿你"有人与我立黄昏,有人问我粥可温。"

孤独的诗很多,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是孤独的,顾影自怜,花下独酌都会觉得一缕孤愁袭来,至于其中之最,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暮雨觉得,这首诗通篇都有一种孤和独的绝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万世寂灭之感。画面中天寒地冻,渺无人烟,可以说是静到了极致,静到连情绪都生不起来。接着来一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此寂寞的环境,又提到了“孤舟”、“独钓”、二词,让这满篇的寂寞更添一层,这“千山”、“万径”如此浩瀚的寂寞世界里,偏偏有一“孤舟独钓”,如此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这天地的孤独,感受到了渔翁的孤独,寒江雪,点出了通篇雪景的幽冷,短短二十字,让读诗的人,脑海中自然的生成了一幅雪景独钓图,途中老渔翁的孤独,跃然纸上。

王维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只有真的在外漂泊的人才懂得。如今又是一年新春,那些没有回家的人,是不是在想念遥远的双亲,有没有觉得父母的头发可能又白了一些?那些春节还在执行任务的人,有没有想念自己的儿女?幻想着是不是儿子女儿又长高了一些?在学校里的成绩如何?无论多远,都有一份家的牵挂。

暮雨有个表哥,当兵,曾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据说是保密兵种,海上潜艇兵,平时都很难跟家里通个电话,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姑姑总是念叨,要是你表哥能回来就好了... 老人的孤独和他的孤独,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句子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人生最遥远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生死相隔,最是孤独。苏轼的这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觉得是最孤独的,相爱的人离我远去,生死相隔,而我满腹柔情无处诉,回应我的只有这千里孤坟。相见只能在梦里,梦里相见未必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女为悦己者容。只是,当等待都成遗憾,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落莫孤单呢
温庭筠是唐朝才华横溢的花间派鼻祖,他的词作辞采华丽,意境幽怨,其中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我迄今读来最孤独的一首词。此词写闺怨,主人公外表一片艳丽,内心的孤单寂莫却始终掩盖不住。

此词上阕写懒起:“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女为悦己者容,只是,一生真情错付,思念都是空,等待都成遗憾,此中的慵懒岂是一个孤单寂寞可形容?!下阕的“双双金鹧鸪"更显主人公落莫孤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曾被作为电视剧《甄嬛传》的片尾曲,每一次响起,都令人动容,因为它是剧中人物命运的真实写照。当端庄温婉大气的沈眉庄难产生命将尽时,凄凉哀婉的乐曲幽幽怨怨响起“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美人迟暮,错付一生,怎不令人唏嘘!第二次响起,已是剧终,主人公甄嬛稳居太后宝座,一生争斗终于换得富贵安荣。只是,果郡王走了,皇帝走了,浣碧走了。甄嬛老了,一梦醒来,陪在她身边的只有一个小允子。一生辛苦,好像什么都得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们看到的只有老年甄嬛的孤单寂寞冷。此时这首《菩萨蛮》又慢慢的响起“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每当我想向你倾诉时

作者:清尘子

每当我,想向你倾诉时

语言的王国紧闭上了大门

翻滚呼啸的波涛

极端燃烧的火焰

困顿之兽般消耗着力的强健

从深渊爬上岸

手握语言的残损碎片

听风声如箫

临风而泣的人看天地苍茫

苍茫的呼唤无望的遥远处

看雪燃烧着,铺满一个个黑夜

黑夜始终明亮

独坐于明亮的黑夜如同深陷于无人的荒原

远行在孤独的道路

愈明亮,愈清晰的黑暗混沌

心灵无法凭借语言工具道出自我的真实境况

她注定一开口即显笨拙

注定饱受丘比特之箭的穿心之痛

孤身聆听着自然的音乐,色彩

渴望有人同她一样聆听着它们

——心灵神殿共同语言的诉说,与表达

渴望籍此呼唤,应答

每当我想向你倾诉时

雨思

蓦然回首

往事正飞快化作淡淡,而白蒙蒙一片

巨大的空白,正逐渐铺满我的记忆

像生命中的一切从未来过,和发生过

人生的内容,和伴随着那些内容的感觉也跟着消失

死亡就是这样静悄悄,随着时光的一去不返而累积发生的?

我找不到走过一半的岁月中,自己存在过的证据

仿佛失去重力,轻轻飘离地球

轻的沉重,轻的绝望

因此,我痴迷着每一个雨天

雨水落在树叶草木上

流过屋顶瓦片的沟渠时

到达檐口,坠进木桶的声音

痴迷雨水洒在任何石头上,所散发出的黝亮光泽

还有它们结成的,明晃晃的珠帘

雨水仿佛自遥远的过去,走来

哼着陌生,而令我万般熟悉的歌谣

于心灵深处发出沉静,祥和的微光

我终将无可挽回的遗忘一切

而它则似乎保存着关于我的所有

——在它那安宁声中

就像我看见从乡村房顶,升起的炊烟般

使我心灵荡漾起,一种至深的幸福

——仿佛看见了灵魂的家园,而让人有所归宿

治愈着一个流浪者的残缺

对望

与自己的日子,更适宜静静对望

我的言语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或许热情

不然,难道任由我那沉默使你陷入冰窖

窗外,摇摇晃晃的树枝泄露了风的存在

外面的天空没有云朵,也不是我迷恋的那样蓝

麻雀儿还在衰草枯木间撺掇叫嚣

还有我经常喂食的那只流浪猫,正蜷缩在树脚处小梦

把厚厚的枯叶当作上帝赐予的毛毯

我眼巴巴的盯着炉火,盯着空气

天气预报说今夜有雪

突然想起我的原野上,丢失过的那群羊

用命交换过比命更重要的东西

而今夜它们去向哪里?

是否将被风雪,活生生雕塑成一尊丰碑

无论燃烧,还是死亡,都和雪保持同样的表情

与自己的日子,更适宜静静对望

人们上车,搭一小段路,谈论未来,而我一个人坐着,没有归属,只是在移动,就连车厢的内饰都比我更生动。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害怕失去!

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一生一代一双人,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州。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青影好,偏照别离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原以为自己原地转圈,世界无聊静止,后来才发现自己原地下坠,世界不停运动。

新的一天我坐在窗前,世界如过客,在我面前走过,停了,点头,又走了。

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发现和抚慰。

Hello darkness myold friend,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一)

嫦娥

唐 ·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二)

竹里馆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三)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四)

孤雁 / 后飞雁

唐 ·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五)

除夜作

唐 ·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六)

中秋月

宋 ·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七)

冉冉孤生竹

汉 · 佚名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八)

绮怀

清 ·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九)

春怨

唐 ·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十)

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唐 ·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

(十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 ·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十二)

溪居

唐 ·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十三)

夜宿七盘岭

唐 ·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十四)

落日怅望

唐 ·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十五)

庭中有奇树

汉 · 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十六)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唐 ·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十七)

孤雁二首·其二

唐 · 崔涂

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

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

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十八)

南陵道中 / 寄远

唐 ·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十九)

题扬州禅智寺

唐 ·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二十)

除夜宿石头驿

唐 ·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二十一)

山居即事

唐 ·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二十二)

齐安郡晚秋

唐 ·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二十三)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唐 · 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二十四)

宫词五首·其二

唐 ·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二十五)

听雨

元 · 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二十六)

别宋常侍

隋 · 尹式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二十七)

夜夜曲

南北朝 · 沈约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二十八)

生查子·独游雨岩

宋 ·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二十九)

在武昌作

明 ·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三十)

送远

唐 ·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三十一)



唐 ·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三十二)

寒食

唐 · 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三十三)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清 · 项鸿祚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三十四)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唐 ·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三十五)

院中独坐

元 · 虞集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三十六)

山中

宋 · 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李杜是谁

李杜是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诗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出自《论诗五首·其二》。

全诗如下:

论诗五首·其二

【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全诗的解释如下: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流传至今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词句注释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才人:有才情的人。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赏析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李杜是谁——答:李白、杜甫。

【作品出处】

出自《论诗》其二,《论诗》是清代诗人赵翼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共五首。在这组诗中,诗人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文学主张。第一首为创作论,主张诗贵创作。第二首说每个朝代都会涌现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特别强调了诗贵创新。第三首属批评鉴赏论,强调看问题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盲目附合别人。第四首指出诗歌不能刻意求工和过于注重形式,而应自然如天成,具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第五首肯定了"诗穷而后工"的见解,嘲讽了某些诗人"既要工诗又怕穷"的"贪心"。整组诗内容鲜明,语言晓畅,言简意赅,易于记忆,为人称道与传诵,是一组优秀别致的论诗作品。

【作品原文】

论诗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作品注释】

⑴论诗:这组诗,《瓯北诗钞》五首全录,而《瓯北集》仅录四首,并无"少时学语苦难圆"一首。

⑵满眼:充满视野。生机:生气,朝气,活力。转化钧(jūn):谓大自然的化育如转轮,变化无穷。化,造化,即大自然。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这里指造化的力量。

⑶天工: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人巧:人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

⑷预支:提前支取。比喻某种现象提前发生。

⑸陈:陈旧,过时。

⑹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万口传:极言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传播之久远。

⑺不新鲜:与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⑻"江山"句:意谓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才人,有才华的人。

⑼领风骚:指领导文坛,开一代诗风。风骚,《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离骚》的合称,后用来泛称文学。这里指诗歌。

⑽只眼:指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⑾艺苑:文艺园地,文艺界。漫:随便,随意。雌黄:矿物名,橙黄色,可制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所以称改易、评论为雌黄。这里指议论是非。

⑿"矮人"句:自己不明所以,人云亦云。《朱子语类》:"如矮子看戏相似,见人道好,他也说好。"

⒀说短长:说长道短,亦即人云亦云。

⒁少时:年轻的时候。学语:学习语言,学习文学。圆:圆满。

⒂只道:只以为。工夫:指时间。

⒃非力取:不是努力就能取得的。力取,指刻意求工。

⒄"三分"句:指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分。天,自然天成。

⒅诗解穷人:古代诗人往往是穷愁潦倒的。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这句诗的语意本此。穷,困顿。空:与"穷"同义。

⒆熊鱼:指熊掌和鱼两种美味。《孟子·告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里是以熊掌和鱼比喻诗才和命运。

【作品译文】

其一

大自然的化育如转轮,变化无穷,天然雕饰和人工锤炼争相出新。

就算把五百年后的新意都预支了,到了千年之后又成了陈腐的东西。

其二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至今仍然万人传诵,但却不完全适合现在读者的审美情趣了。

历史推陈出新,代代有人才,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引领风气很长时间。

其三

慧眼识珠靠的是独立见解,艺术界闹哄哄地信口雌黄。

矮子看戏,是看不到戏台上表演的,所以他的议论都是人云亦云罢了。

其四

少年时代学作诗,总是觉得遣词造句不能圆润通融,只以为是下的功夫还不够到家。

年岁渐长才知道,诗作得好否,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赋。

其五

诗歌使人穷愁潦倒而我却羡慕富贵,想来是因为我的诗篇不曾出类拔萃。

我既爱吃鱼又贪求熊掌,既想写出好诗又怕背时倒霉。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诗坛上创新和复古两派的交战自宋代以后就从未间断。明代"前后七子"以摹拟相尚,一时蔚为风气。但既有人复古,也必有人反对。"公安派"对此抨击最猛,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反对崇古非今;反对尊古派的摹拟剽窃,认为文章无固定格式,要发人所不能发,方为新奇;重视文学的独创性,提倡抒发性灵。到了清代,在诗歌创作上也有尊唐和尊宋两派,各不相让,自矜正宗。叶燮《原诗》对他们进行了批判。但是由于复古倒退的倾向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因而这种斗争此消彼长,层出不穷。继"公安派"和叶燮之后,奋起抨击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即是袁枚和他的挚友赵翼。"性灵派"诗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写诗要独抒性灵,而独抒的前提之一,就是诗的内容应该随时代而前进发展。他们特别强调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师前人之意而不师其辞,而是写自己的真性灵,时代的新内容。这组论诗绝句就是赵翼阐发"性灵说"主张的。

【作品赏析】

其一

第一首从正面叙述推陈出新的必要性。首句诗人先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历史在前进,时代在更新这个客观规律,写客观世界是"满眼生机",造化的变迁就像陶人转动制陶的模具。这种以写景、比喻方式议论的写法,使抽象的道理变成了具象直观的图景,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写起,入题自然简捷。次句点明那"满眼生机"的景象,既有大自然的造就("天工"),更有人力的创建("人巧")。然而,无论是大自然或人类,无不在力争创新。"争新"二字,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从"争新"的普遍规律这一大处着眼,说明"人巧"也会受到这个规律的制约。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生的事物出现,新陈代谢,变动不居,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天工"既然如此,那么"人巧"更不能停留在某一水平上。"人巧"本来就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必将被时代所抛弃。

三四两句进一步阐发"争新"的必要,揭示了文学创作上的一条重要规律,即创新无止境。新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变作陈归。"预支"当然是一种假设,诗人立足于当代,所反映的只是一时之事,出的"新意"充其量也只是较前为新,谁又能得五百年后的"风气之先"?诗人在这里用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作立论的基点,推开一步,意思是说,即便如此,那到了一千年后再返视五百年前的"新意",也是丝毫没有新意可言的。"五百年""千年"以数字概念让人清晰地认识到这种变化的必然。诗句的昂扬格调和肯定语气使观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种观点在特别重视经验、崇先好古的价值观普遍流行的古代中国,不仅表达时需要勇气,而且对创作内容的更新,题材的开拓,对诗人更好地反映现实,反映时代都无疑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那些总觉得"古来好诗本有数,可奈前人都占去"的诗人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诗人通过这首诗告诫人们要发扬不断创新的精神,可谓言简意赅。诗中议论的是诗歌创新问题,却从"满眼生机""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景象写起,不但顺理成章,而且避免了平空地泛泛而论,足见构思上的良苦用心。

其二

第二首的主旨在于阐述发展创新的诗学观,可以看作是补充第一首的未尽之意。通篇是直说,不讲求含蓄,没有一句让人费解,也没有用特别文雅的语调,即使是不具有诗歌素养的读者,也能一读便明白其大意。

"李杜诗篇万口传。"这是一句平淡无奇的大实话。李白、杜甫是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数百年来一直盛传不衰,这是人们公认的事实。而第二句却来了个大转折,明白地说出李、杜的诗篇"至今已觉不新鲜"了。这是前人未说过的话,堪称为石破天惊之论。不过,诗人此语并非意味着要否定李、杜诗作的杰出成就,动摇其历史地位。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谓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篇,已经不完全适合数百年后的读者的审美意识了。所以,首句的"万口传"同次句的"不新鲜",两者并不矛盾,而是如实地说明了诗创作的时代性:诗歌所咏之事,所抒之情,所取之法,所成之意象,以及所开之风气,都是时代的产物,烙印着时代的特色,很适合同时代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也就逐渐不完全适合后世读者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了。在这里,诗人并非有意冒犯古代的诗仙、诗圣,而是将他们作为优秀诗人的代表,说明诗创作的这个法则,连他们这样为后世人所尊重、"诗篇万口传"的大诗人,也不能完全冲破,其他诗人自然更不必说了,从而更加鲜明、有力地突出、强调诗歌发展的理论观点。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说明这种现象上,接下来更进而提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意思很明显,就是肯定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领导着当代的诗坛,开一代新的诗风。既然诗歌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同时也就意味着诗人在创作上应当努力追求变化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自然,由于绝句篇什极短小的限制,他不可能就与此有关的问题,作出更深细的研讨、分析,但是,此论基本上是正确的。诗并没有随着号称诗之"黄金时代"的唐王朝灭亡而消亡,历代都有诗,也都有优秀诗人,例如北宋苏轼、南宋陆游、金元之交的元好问等,都是各自时代的"领风骚"的"才人"。更为重要的是,此论不仅体现了历史的发展观点,而且其中包含着追求创造的精神,呼唤诗人们摆脱崇古的观念和拟古的创作路子,理直气壮地去争新、创新,创造出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意识的诗篇,做自己时代"领风骚"的"才人"。

这种发展创新的观点,事实上在赵翼之前许多进步的文艺批评家也都反复的阐述过。但是,赵翼进行重申和强调,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为自明代以来的复古诗风,在清代初期乃至乾隆前期的诗坛上仍然相当盛行,所以他要求人们认识这一文学规律,绝去依傍而自创清诗。由此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他把抽象的诗歌理论用诗歌这种生动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易诵易读,醒人耳目,也因此时常为后人所征引。

其三

第三首主要是强调看问题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也是"性灵派"理论的一个要素。虽涉及诗歌评论,但与前两首也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创作角度而言,只有有了独立的见解,再把它写出来,才称得上是独抒。在批评方面,这种独立性就表现为"只眼须凭自主张",两者精神完全一致。对待古人的作品也应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细致的分析,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这种正确的态度相对立的,即是"纷纷艺苑漫雌黄",标新立异以哗众取宠,不负责任地胡乱吹捧,不加分析地一概抹杀,如此等等都是艺苑内习见的"漫"的表现。诗人发此议论,其实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清代诗坛一开始尊唐成风,后来又盛行宗宋,这两股势力互相讥弹、雌黄,门户之见很深。诗人既反对尊唐,也反对宗宋,力主诗歌创作要从复古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这两句正表明了这样的鲜明观点。

三四句以"矮人看戏"作喻,对那些毫无主见的盲从附和者,作了形象而又绝妙的讽刺。他们的可悲之处莫过于鹦鹉学舌,随声附和,无非像矮子看戏,趁人起哄罢了。赵翼作诗,长于说理,常常不假比喻,但这首诗有些不同。"矮子看戏"的比喻虽然不是赵翼首创,但用在这首诗里,可谓恰到好处,使诗平添出一种谐趣,且有一种形象的说服力。本来以诗论诗易因泛泛空论而令人厌倦,但这首诗却让人觉得庄谐相济、趣味盎然,表现了诗人的睿智和幽默感。

其四

第四首指出了诗歌不能刻意求工和过于注重形式,而应自然如天成,具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诗人讲述了自己一生做学问的感悟:年轻时立志想成为李白、杜甫那样名垂千古的诗人而不懈努力,到老才意识到,如果没有天分,即使努力,最终的成就都是有限的。通过年轻和年老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学习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学习不能死学,而要注意方式方法。诗人认为作诗主要靠天分,而这种天分并非后天努力可以习得,这一点和袁枚性灵主张的观点接近。

其五

第五首肯定了"诗穷而后工"的见解,嘲讽了某些诗人"既要工诗又怕穷"的"贪心"。"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一个传统的观点。从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的"发愤著书"、韩愈《送孟东野序》所说的"不平则鸣",到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所说的"愈穷愈工",都是这种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它揭示了一条文学艺术规律,就是作者越接近底层人民,就越能反映人民的痛苦和呼声;作者受的打击越大,义愤越深,对现实的批判也就越尖锐,作品的价值也就越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赵翼生活在文字狱盛行的乾嘉时代,提出"既要工诗又怕穷"的要求,自然是很难成为现实的,于是他采取"颂圣"的手段,企图达到免祸的目的,以致那些歌颂清代统治者镇压少数民族和农民起义的诗歌,就成了他的缺点和错误。当然,这条规律如今也已过时了,因为作者既享有歌颂光明和揭露黑暗的充分权利,又具有深入生活和反映现实的大好条件,对于广阔的现实和丰富的生活,只要进行周密的观察、深刻的分析,就能写出反映时代脉搏和人民愿望的好诗来。

【名家点评】

近代王文濡《历代诗文名篇评注读本》:第二首抱负不凡,自是才人吐属。三首讥嘲得妙,世之好作诗话,妄灾枣梨者见之,也应齿冷。

原中华书局编审周振甫、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副编审冀勤《钱钟书〈谈艺录〉读本》:从这五首诗看,赵翼论诗,主张争新,因为天工人巧都在争新,是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的。要独具只眼,有自己的主张。要人工和天分的结合,像风格,跟个性有关,这就跟天分有关。钱先生称他的诗,修辞妥贴圆润,能说理运典,这五首诗就可作例。《论诗》讲他的诗论,即属说理,说得明白畅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中国绝句诗史》:这些论诗绝句表现了一定的发展观点和追求创新的精神,对诗歌创作中的厚古薄今派和复古倾向,作了否定。"李杜诗篇万口传"一首豪情壮怀,尤脍炙人口,在明清论诗绝句中可谓首屈一指。他还以"矮人看戏"的生动比喻,辛辣地讽刺了"荣古虐今"、人云亦云的诗歌评论,提倡"只眼须凭自主张",即独具只眼、不厚古薄今的诗歌评论。这种发展观点和追求创新的精神,也反映在他所著《瓯北诗话》中。

【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历仕粤、滇、黔,累官贵西兵备道。不久辞官主讲安定书院,晚岁以著述自娱。他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有诗名,与袁枚、蒋士铨并称"江右三家"。诗作摅写性情,真率诙谐,喜议论,善用典,咏史诗成就尤为突出。尚熔《三家诗话》称其诗"如吴越锦机,力翻新样。"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钞》《瓯北诗话》等。

此处李杜指大李杜,李白与杜甫
《论诗》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狭义上讲,“李杜诗篇”就是指李白和杜甫的诗词。广义上讲,就是指前朝所有诗人的诗词作品。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包括李杜等等前朝所有诗人的作品口口传颂,传到现在已经都不新鲜了。当今诗坛才人辈出,都有精彩的诗作出产,各领风骚,长盛不衰。表达的是一种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
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
是李白和杜甫的合称。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这首诗是谁写的,全诗内容是什么?给这么经典的诗一些评价。

  陆游《沈园葫芦池诗》
  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沈园,这座见证了陆游与唐琬当年爱断情殇的园林,亦因此成了江南千古爱情名园。
  陆游《沈园葫芦池诗》用近乎白话一样的描叙,抒发自己的几多凄凉,几多悲怆:“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陆游是终老相思。开头一个“可怜”,一个“千古伤心”,直陈胸臆,道尽了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性结局,遗恨千古,留恨千古。
  “滴下钗头多少泪”,陆游的“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一曲《钗头凤》,八百多年来,倾倒过无数才子佳人、文人墨客,成为千古名篇。须知,这首“钗头凤”,其中蕴含着多少辛酸的泪水和无尽的悔恨!

  葫芦池畔,杨柳依依,一池流水思悠悠,诗人低声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问竹、问梅、问荷、问草,皆不语。它们是和诗人一样悲哀,还是受到了诗人悲情的感染?草木皆悲,诗人更添一段情愁。

  老陆可怜相思为唐婉,王氏可怜相思为老陆,好一个可怜情种尽相思!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八百多年前,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在一个园子里含泪写下了这首《钗头凤》。这一年,恰好是他和心爱的女人唐琬分别十年,十年后,两个相爱的人在这个园子里不期而遇,这就是沈园。《钗头凤》成就了沈园,沈园成就了陆游和唐琬凄惨伤怀的千古爱情佳话。陆游与表妹唐琬的爱情已成不朽之绝唱,千百年来依旧凝结在世人的声声叹息之中,这是怎样的一种永恒啊!
  陆游和唐琬情深意笃,婚后是耳鬓厮磨,相濡与沫,琴瑟和谐。“船前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这是两人婚后初期的生活写照。可好景不长,爱情不仅仅是喜悦,还有相思之苦。在陆母的威逼之下,终究劳燕分飞。陆游是个孝子,纵有万般不愿,却不得不做出抉择,他选择了对母亲的“孝”,放弃了对琬妹的“忠”,于是陆游和唐琬便在沈园诀别了。
  十年后,陆游和唐琬又在沈园不期而遇,这一次相遇,其惊心动魄丝毫不逊于许仙与白娘子的断桥相
  遇。十年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只能用诗人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来概括。十年可以改变很多,可以改变唐琬的娇容,可以改变陆游的皱纹,唯独改变不了的是彼此对对方的浓浓的相思,这相思就如陈年老酒,越是久远越是香醇。面对着仆人端来的一桌酒肴,唐琬和陆游怎么会有心情享受呢,而他们又能做什么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终于陆游不能胜情,悲痛难已,于沈园壁上题下了一首饱含泪水与情思的脍炙人口悲痛绝伦的词《钗头凤》,以抒内心之痛。唐琬读罢,泣血摧心,也和了一首伤感凄绝的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字字血,字字泪,不久唐琬就忧郁而终,像一片落叶一样随风飘逝。可她留给陆游的却是五十年温馨的旧梦。直到八十多岁的时候,他也忘记不了这个“惊鸿倩影”。
  这段感情永远地铭刻在陆游心底,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痛。晚年重游沈园,触景伤怀,他又伤感地写下“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两首《沈园绝句》,追悼他俩刻骨铭心的爱情,怀念他心中永远的伊人——唐琬。就是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八十多岁的他依旧痴情于琬妹,还在写诗追忆她的销魂:“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怎样的幽思和伤痛,怎不催人泪下。
陆游《沈园葫芦池诗》:“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据史书记载,沈园园主为了答谢城内百姓,每年春季将沈园对外开放,于是绍兴的文人名流经常到沈园游玩踏春、吟诗读书,陆游年轻时也常到沈园游玩。大约20岁时,陆游娶表妹唐琬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琬才貌双全、通晓诗词,二人可谓是情趣相投、琴瑟甚和、生活美满。然而,唐琬却得不到陆母欢心,在陆母的逼迫下,两年后这对恩爱夫妻被迫悲悲戚戚地离散了。几年后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27岁的陆游独自来到沈园游春,恰巧与唐琬、赵士程不期而遇。一别数年,偶然相逢,两人悲喜交加。唐琬叫人给陆游送去一些酒菜,以示难忘之情。陆游凝望唐琬的倩姿丽影,泣血摧心,酒入愁肠,悲从中来,喷涌而出,转身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千古传诵的《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当时,陆游已经另娶了四川王氏为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绍兴名士赵士程。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当年两人的幸福生活已成痛苦回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琬看了这首词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认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嫱,咽泪妆欢,瞒、瞒、瞒。”那晚,唐琬一夜没睡,独自依阑垂泪。但是,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却无法向他人诉说,只能“咽泪妆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这是封建礼教导致的爱情悲剧,唐琬的死让陆游哀伤万分,充满了忏悔和负疚之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时,都会作诗表达对唐琬的深深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唐琬联系在一起,使沈园成为人们追思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

带着对这个凄美爱情的追寻怀念,我走进了沈园。沈园入口处,有块名“断云”的石头。“断云”乃“断缘”的谐音,“断云”虽从中间断开但依依不愿分离,向人们诉说着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步入园中,春日的沈园游人如织。穿过一条长廊,进入沈园古迹区,空间立即开阔起来,池塘、假山、楼榭、草亭、幽径、垂柳、浮萍、花蕊,这些陆游、唐琬爱情的见证者,似乎也带有一种湿意和凄迷。再往前行,一座高大的宋代亭轩掩映在绿树丛中,“孤鹤轩”三个大字表明了此轩寓含的深意。据导游介绍,“孤鹤轩”也称“孤鹤哀鸣处”,是陆游的自喻。因南宋朝庭昏庸,陆游壮志难酬、屡遭贬职、报国无门,加上痛失唐琬,于是发出了孤鹤般的哀鸣,真是心痛难平啊!

别离“孤鹤轩”,很快就见到一个池塘。池塘呈葫芦状,故称“葫芦池”(见题图照片)。池塘上有座石板铺就的长桥,称为“春波桥”。陆游、唐琬曾在葫芦池相遇,曾在这里四目悲望,并因此写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唐琬死后,陆游多次来到沈园,来到葫芦池,写下《沈园葫芦池诗》:“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在唐琬过世近40年时,75岁的陆游重游沈园,挥笔和着眼泪写下《沈园》诗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在逝世前一年,84岁高龄的陆游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琬,作《春游》诗一首:“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沈园已成为陆游怀念逝去爱情的精神祭坛。心中默念着这些伤感的诗词,恍惚间,仿佛看见白发苍苍的陆游踯躅于春波桥上,眼望葫芦池里的残荷,目光凄迷,让人肝肠寸断。正在这时,一对在岸边休息的鸭子,快乐地向池塘中心游去。放翁先生,你一定会羡慕它们的生活吧?

葫芦池不远处是块残垣断壁,上面分别刻有陆游、唐琬的《钗头凤》词,两首词依偎在一起,虽然他们生前不能在一起。重温《钗头凤》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真情。最真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钗头凤》成为千古绝唱,与其说是文学的魅力,不如说是爱情的魅力。
文章标题: 这首诗是不是牛逼到看的人单身800年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83379.html
文章标签:的人  这首诗  单身  牛逼到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