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诗歌创作一定要追求极致美感吗

时间: 2021-07-10 18:02: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诗歌创作一定要追求极致美感吗

闻一多新诗的美学追求是什么

闻一多的新诗理论,特别是他的“诗的格律”的理论,对于促进新诗创作的规范化来说,的确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理论提出之后,中国新诗一度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创作情态。二十年代末期,以新月派为代表的诗歌创作者,大量地尝试写作结构谨严、字句工整、音韵和谐的新诗文本,追求格律化成为新诗创作的主要表达策略。在这方面以徐志摩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许多诗歌作品,诸如《再别康桥》、《偶然》、《望月》、《起造一座墙》等等,都遵循一定的格律规范,诗句和谐自然,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虽然是从拆解初期白话诗创作理念,建设中国新诗的诗学规范角度出发来提出格律诗理论的,但是,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又暗合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标准。在“三美”主张里,不管是讲求字句的整齐,还是追求音韵的和谐,以及在诗歌中通过遣用富于表现力的词汇来构筑诗情画意,这些都是与古典诗歌的创作规则相当吻合。也就是说,闻一多的“诗的格律”理论,表面看是借用了外国诗歌的创作理论和创作经验,实际上也折射出了新月派希望接通中国文学传统的精神血脉,希望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一条有益的桥梁的诗学理想。在沟通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联系来促进新诗的发展与成熟方面,闻一多可谓是用心良苦。然而,闻一多的苦心经营并没有在中国新诗的创作道路上维持多久,这一方面因为胡适的白话诗理论余威犹存,另一方面因为诗人们急于投身社会洪流,急于以诗歌作武器介入社会之中,无暇顾及诗歌形式上的要求,而且诗歌界对重回古典诗学创作老路的这种创作原则并不太认可,这样,新月派的格律诗理论,很快就遭到了一些诗人的批判和否弃。首先对闻一多的诗学主张进行猛烈抨击和回驳的是“现代”派诗人们。“现代”派诗人戴望舒,曾经创作了那首被叶圣陶誉为“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创了新纪元”的《雨巷》,在出“新月”而入了“现代”后,马上便写成《论诗零札》的诗论文字,提出若干反对意见对诗歌格律理论进行驳斥。他说:“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诗不能借重绘画的长处。”“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的人的鞋子一样。愚劣的人们削足适履,比较聪明一点的人选择较合脚的鞋子,但是智者却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戴望舒的这些论述,其矛头显然是直接指向闻一多的。我们不能否认,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的格律诗理论的确有过分强调诗歌形式的嫌疑,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戴望舒的观念应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从文学体裁的角度而言,既然诗歌这种文体又不能不讲究形式艺术,那么戴望舒的批评又有失偏颇。事实上,外在形式对诗歌是否重要,戴望舒本人的创作就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证明。在戴望舒的诗歌作品中,写得最成功,最受读者欢迎的并不是在“现代”派时期弃绝了外在形式追求后诞生的《我底记忆》和《我用残损的手掌》,而是“新月”时期那首很讲究诗歌形式的《雨巷》,这足以说明外在形式对于诗歌作品的重要性。
  批评这种强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的言论并没有在戴望舒这里划上句号,而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在延续着。三十年代末期,艾青又写了一篇《诗的散文美》的文章,继续反对诗歌写作的格律规范,大力宣讲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和散文化,并把这种口语化和散文化作为诗歌创作最美的形式。艾青指出:“由欣赏韵文到欣赏散文是一种进步,而一个诗人写一首诗,用韵文写比用散文写要容易得多。但是一般人,却只能用韵文来当做诗,甚至喜欢用这种见解来鉴别诗与散文。这种见解只能由那些诗歌作法的作者用来满足那些天真的中学生而已。”“散文是先天的比韵文美。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间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而口语是最散文的。”“称为\'诗\'的那文学样式,韵脚不能作为决定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在它是否有丰富的形象——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朽,却决不会由于它有好的韵脚。”艾青强调诗歌创作的自然美和形象性,这自然没有错,但用这种自然和诗歌形象来反对诗歌的格律理论,却显得理由并不充分。好的诗歌固然有好的形象,但创作好的诗歌形象并不意味着必然要取缔诗歌的格式韵脚;追求诗歌创作的自然而然,一气呵成当然不错,但诗歌创作的“妙手偶得”毕竟只在少数,大多数的优秀诗歌都不是诗人一蹴而就的,而是诗人在初稿的基础上斟酌打磨的结果。到了40年代,坚持主张新诗应该遵循自由化的创作之路这种论调仍然占主导地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如废名的《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等等。
  综观二十世纪的新诗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不讲究形式艺术,只追求表达的自由和畅快的诗歌作品比比皆是,占去了历史的绝大部分版面,追求诗歌创作的形式美,在诗歌节奏、韵律等上面费尽工力的诗歌作品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对于以自由诗为主要诗歌形式的二十世纪中国新诗创作和诗学观念来,闻一多的“诗的格律”理论,一直是一种解构的力量,它时刻在呼唤我们的诗歌界,要想成就不朽的诗歌作品,对于形式的建构是相当必要的。新月派对于格律诗歌的理论倡导和具体实践,在中国新诗史上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忽略的,这正如石灵所说:“自由诗是旧诗的反动,新月派诗和创造社诗又可说是自由诗的反动。他们,尤其是新月派,是有意识地想给那只无舵的船(新诗)找一条路,姑勿论这路已否是坦途,但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闻一多所开创的新诗“绘画美”的课题,得到了同代及后世的诗人、评论家的重视,并且引出了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同调。艾青,就曾在《诗论》中发表了和闻一多大致相同的见解:诗人应该有和镜子一样迅速而确定的感觉能力,―――而且更应该有如画家一样的渗合着自己情感的构图。他的诗作,例如《树》、《割草的孩子》,那是象米勒笔下的《拾穗者》那样的名画,尽管取材于极普通的日常闻见,但却不是在自然的再现。它经过想象的廓线的界定和情感的色彩晕染,“把没有关联的东西紧昆地纠结在一起”,启示我们想得更多,想得更远。同时,他在形式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注重内在节奏、内在韵律,在散文化形式的基础上实践“绘画美”的主张,为新诗“绘画美”的研究探讨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
以闻一多与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试图为新诗的“规范化”确立美学原则。闻一多反对《女神》过于欧化的句式与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方式,提出新诗的三个美学标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与“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作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他认为新格律诗“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对齐)”①。这就是著名的“三美”理论。早在闻一多先生提出“三美”理论之前,朱湘就对诗歌的“三美”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在新格律诗的理论出现后,他更是新格律诗的急先锋和忠实的实践者。
闻一多先生这里所说的格律并非我们通常所说或是一般人认为的韵律,而是指包括韵脚、平仄及句式等在内的诸多对于作诗的限制,用闻一多的话讲就是要符合“三美”的标准。“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现代诗歌创作技巧

抒情散文的bai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du抒情、托物言志zhi、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dao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编辑本段: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编辑本段: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秋梦 回答采纳率:21.9% 2009-07-26 20:39 现代诗歌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0
什么是诗?什么是现代诗?

要想写好一首现代诗,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诗。

假如有人问我,什么是诗?我还真不好说,虽然我知道什么样的文字是诗,什么样的文字不是诗。

广泛的来说,诗是没有定义的。但若一定要给诗下一个总结的话,简单的来说:凡凝练,有情而美的文字就是诗,即文象【高度凝练】+心象【动之以情】+物象【绘之以笔】=诗。诗歌语言不一定要写的很美,有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铺张,但一定要有情,即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那么,什么又是现代诗呢?

现代诗又称白话诗,发端于清末,盛行于五四以后,像中国现代社会一样,受外来文化影响颇深,推崇象征,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思潮。其与古典诗歌相比较,虽都为有感而作,但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形式更加奔放自由,意涵也更加丰富跳跃,意象的经营往往重于对修辞的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以及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中国现代诗又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中国现代诗歌,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中国当代诗歌。

现代诗的分类

现代诗的分类有多种表述方式。按形式分,可分为自由诗和格律诗,目前前者占主位,但笔者更看好后者;按体裁分,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和韵脚诗等;按表达方式分,可分为叙事诗,说理诗和抒情诗,目前后者占主位;若按篇幅长短划分,则又可分为,微诗,小诗,短诗,长诗几大类。至于这几类,评论家们几无疑义,但笔者认为这种分类太过笼统,还应该再细些,即加上中诗和巨诗。

首先我们来说说小诗,现在一般认为十行以内,一百字左右即为小诗。其产生在五四运动以后,大致在1921——1925年之间,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而做的新尝试,代表人物是冰心和宗白华,代表诗集是《繁星》《春水》和《流云》等。

当代微型诗由中国小诗派生出来,普遍认为三行以内,字数以三十为限,其特点为短小精悍,往往以富含哲理的一句话取胜。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讲,微诗从属于小诗,而二者又都从属于短诗。

短诗的标准则不尽相同,各诗刊和网站都有自己的标准,一般倾向于二十行或三十行以内为短诗。但无论哪种观点,对短诗的界定都以不超过三十行为限。

过去,长诗的设定一般以四十行为标准——即等于或超过四十行均为长诗。但在现代汉语语境下,意象丰富,词汇发达,诗人们的情思犹如波涛汹涌,这样的标准太过宽泛,使得长诗很容易泛滥,影响到长诗作为一种诗体的魅力和发展。我们都知道,小说的篇幅动辄以万字为限,短篇在一万字以内,中篇十万以内,长篇最低标准也需十万字以上。虽然诗歌不是小说,但长诗的过于泛滥显然对于诗歌的创作不是什么好事情。有鉴于此,笔者需要在这里引入中诗的概念,以在短篇诗歌和长篇诗歌之间搭座桥梁,使它们能够较明确地区分开来。

笔者认为,中诗是介于短诗和长诗之间的一种自然界定,起到衔接和过渡效应,它的篇幅理想区间应在三十行以上,百行以内。而百行以上的我们才能称之为长诗,给长诗以应有的地位和创作难度。这就像军队授衔,为了限制将军的数量,我们契入了大校或准将的军衔。

超过千行的史诗般巨著我们可以称之为巨诗【基本上是叙事诗,抒情诗百行以上已少见】这类巨诗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古代如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另外还有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近现代有歌德的《浮士德》拜伦的《唐璜》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等。

现代诗的三个最基本要素

说完了现代诗的分类,我们再来谈谈现代诗的写作基础。现代诗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语言,意境与韵律。我们先来说说语言。

语言来源于生活,而艺术高于生活,诗歌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所以一定要高于生活。诗贵凝练,言简意赅是诗的一种品德,高度凝练的词汇,生动形象的表达能使你的诗篇更加精粹,更加传神。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一种人【情】与物【景】的交融状态,是诗中诸多意象的升华与归纳,严格来说,它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哲学范畴,是诗中最难掌握的。只有你通过多读多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写出意境优美,境界高远的优秀诗篇。

最后再来说说韵律。笔者认为,诗歌是有韵的文字,古来如此。没有韵律的所谓自由体曾让笔者嗤之以鼻,认作伪诗。但在现代白话语境下,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格律的平仄,也不必过于强调压严格的韵脚,今日的平仄与古语境已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地方语气的作用,平仄在现代诗歌中已然消失,但韵我们还是要压的,一般偶句韵末句韵较常用,我们可以下载十三辙或十六辙浏览学习。只要细心体会,孜孜以求,其实韵并不难压。单一的韵不好压时,我们可以适时转韵,再不行了就押宽韵【即两个相近似的韵混用,比如一七辙和姑苏辙,人辰辙和中东辙,再比如言前辙和江阳辙】

诗歌的结构应用

当然,除了以上最基本的,要想写好现代诗,我们还需掌握如下技巧:

一 断行和跨行的应用

断行是在一行意思连贯的诗句中为突出某些部分而人为断开,比如“我爱你”,可断为“我, 爱你”,再比如,“冷漠凄清又惆怅”,可断为“冷漠 凄清 又惆怅”;跨行又叫提行,是将一行意思连贯的诗句依照韵脚或节奏的需要分解成两行或以上,比如“我爱冬日的暖阳”可跨为“我爱/冬日的暖阳”再比如,“苍穹下月儿昏黄像一个大圆面包”,可跨为“苍穹下/月儿昏黄/像一个大圆面包”。无论断行或跨行,都使那些较长的句子分裂镶嵌在每节诗中,随着韵律的波动而起伏,配合诗的情感节奏,以时断时续,或连绵不绝的气势,应和诗人飘忽不定,或奔腾不息的文思,呈现出现代诗歌的散文美。

二 脱节和空行的应用

关于脱节,最著名的作品当属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一诗“人群中幽然浮现的张张面孔/湿漉漉,黑黝黝树枝上的片片花瓣”。在两个孤立的意象中,诗人抽掉了联想,造成了二者事实上的脱节,而正是这种脱节,释放了欣赏者的想象力,使他们拥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空行一般多用于微诗,用在前的,常是一些启示性的语句,比如王耀东的《冬天》“一位严厉的法官/在冰冷的诉讼之中/他脸上绽出春天”。在这里“一位严厉的法官”和“在冰冷的诉讼之中/他脸上绽出春天”之间就出现了空行,因为是微型诗,这三行是连贯的,但读者不难把它分成两节来读;用在后的,常是一些总结性的语句,比如微石的《摸相盲人与少女》“皱裂畸形的手握柔嫩的青春/水灵灵大眼望着鱼眼翻白/又一次黑暗战胜光明”。在这首诗中,“皱裂畸形的手”和“柔嫩的青春”,“ 水灵灵大眼”和“鱼眼翻白”本已造成强烈反差,但作者显然认为还不够,在“又一次黑暗战胜光明”前加入了空行,使人们有感于“摸相盲人”的心机和“青春少女”的愚昧之余,“又一次黑暗战胜光明”一语更加振聋发聩。

诗歌的表现手法

除了以上结构上的应用,现代诗歌还有诸多表现手法,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意于象】动静结合,动静互衬【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烘托渲染,虚实结合【以虚写实,或以实托虚】抑扬【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对比,层递,联想,想象,首尾呼应,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跳跃等等。由于篇幅有限,我们摘要说明。

一 情景交融:即诗中环境描写,气氛渲染与人物思想感情紧密结合,做到“忘我”“忘物”天人合一境界的一种状态。

二 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的一种。即用表面上欢乐的场景,来渲染一种低调,悲凉的气氛。

三 以景结情:诗歌在抒情或议论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诗歌有一种“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未尽之意。

四 卒章显志:又称篇末点题,即用篇末一两句话点名诗歌中心,主旨。“志”指诗歌主题,“卒”为完毕。

五 画龙点睛:指在诗歌行文关键处的加彩之语。一首诗之所以被人记住并津津乐道,往往是因为其中一两句点睛之笔。

六 跳跃:古代诗中,由于受严谨韵律和古汉语的限制,往往省略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联结词,造成叙述上的“跳动”现象,如今这种应用也渐渐普及到现代诗。

诗歌的修辞

另外,诗歌的修辞也很重要。主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排比,夸张,双关,倒装,设问,反问,反语,用典,化用,双声,叠词叠韵,顶真,回文,衬托,通感,象征,互文,复沓,移就,列锦,呼告等。在这里我们也简要说明几个。

一 衬托:也叫映衬,指为突出某一事物而做的对比,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要突出者:比如“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即为正衬;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要突出者:比如“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到悬崖底下,而高傲的海燕却更加勇猛在飞翔”即为反衬。

二 通感:把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感觉交错互通的一种修辞手法,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艺术效果。如“落絮无声春坠泪”;如“他的声音像是随风斜飘的雨丝,零乱而悲凉”;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三 象征:指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含义【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比如用论语表现伦理道德,用菊花表现节操,用十字架表现殉道和神圣。

四 互文:即互文见义。指意思相近或相对的前后词语在文句中交错呼应,互为补充,使句子更加和谐齐整,彼此辉映。单句互文: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木兰辞》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五 复沓:又叫复唱,指句子与句子之间更换少数词语,反复出现,以达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的目的。如《江南》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即为复沓;朱自清散文诗《匆匆》“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也是复沓。

六 移就: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分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移人于物,如“空虚的天井院,寂寞的梧桐树”;移物于人,如“一种铁青色的苦闷
1、语言和意境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现代诗歌有三个明显而具体的要素,它们是:语言,意境和韵律由此可见语言和意境对一首现代诗歌有多么关键的作用如果要鉴赏一部现代诗歌的好坏,这两个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语言来自于生活,我们都知道,但任何体裁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也“必将高于生活” 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这方面,就更有着不可言说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现代诗歌里,如果语言优雅而别致,就必定有一些嚼头和看头;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就会败坏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格调至于意境,我个人认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围的一些东西,可以是一幅幅打开的画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也可是一种感触或哲思,禅意也就是说意境的划分大致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还有一种意境是无形的,因为并没有那种画面合物体,这种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种思想,或感悟

舒婷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容。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意境取材民间神话,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多么可悲。我们足够领悟到了语言和意境给作品和读者带来的巨大魅力,同时 映衬手法与象征手法也是很出色。

2、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凡是接触过文学的人,我们都知道韵律的意思在古典诗词里,韵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韵律,或韵律不整,那么古典诗词就不能叫诗词,最好的诗词也会失去看头 新文化运动后,在早期的现代诗歌里,诗人们对韵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细致在早期现代诗歌作品里,我们经常能读到那些韵律和节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这些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通常是阅读轻快,优美,抑扬顿挫,也或干练,大气,醇厚,回味悠长这些韵律和节奏的佳作,同时也是最好的朗诵作品 那么我们再回过来,带着节奏与韵律的品味,来欣赏先哲现代诗人的佳作

"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的传情动作,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只有女性才会有如此细腻传神的表情和动作,这里的三个动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序地推进,"舞、突然、捂住"这三个动作是连接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放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奏的过程.

先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性方面进行赏析:"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的传情动作,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只有女性才会有如此细腻传神的表情和动作,这里的三个动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序地推进,"挥舞、突然、捂住"这三个动作是连接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放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奏的过程.

当世俗的礼赞散去后,伤感的诗人还站在船尾,思绪随着“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而在她对面烟水迷漓处就是泪水铸成的神女峰,这样的画面到了画家手中一定可以不朽。“江涛,高一声,低一声”似乎在应和着诗人。这几个字本是平平无奇,但巧妙的排列却点石成金。这种排列决不是为了什么建筑美,它带来的独特韵律似乎与翻涌的心潮融为一体,这一句也将这种阶梯式的排列发挥到了极致,读至此处当为作者浮一大白。

3、隐喻法

简单的说,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然而,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很多时候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带动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隐喻大体分三种:无形的隐喻、有形的隐喻、以及有形与无形结合的隐喻

我们知道,好的诗歌作品,必须具备一些内涵和深度,而隐喻又不失为诗歌体裁中一种能很好打开深度和内涵的一种表达方式之一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诗人吟咏至此,已把贞节观这副压抑妇女几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彻底掀翻、打碎,收到铲除梦魇、大快人心的效果。
­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异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
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此外,相对于初学者来说,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通过对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尝试创作了,那么在创作中我们又必须注意些什么?
三、怎样写诗?
诗歌是美的,要让平凡的事物放发出美的光彩,就要通过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诗意的仓库。
一个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首诗。如:
张开你的大嘴巴,
为人民服务。(何舟《剪刀》)。
只有发挥想象才能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诗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赋予的,没有想象,写出来的诗歌是干涩的。想象能使一件细小的事物显示出惊人的魅力。如: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儿长在墙角本来就平凡,且容易被人们忽视,倘若只欣赏自己的美貌,它便变得更加渺小了。诗人在这里通过想像,以花喻人,从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没有想象,是写不出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诗句的。
其次,诗的情必真,只有真的东西它才可能是美。要能从生活中找到能打动自己的内容,然后再以诗的语言,诗的形式去抒写它。这样才能让人产心灵的共鸣,也使诗变得有意义。如:
你是那么渺小
在黑夜里奔跑
……
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
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卜聪《萤火虫》)
小诗人在诗的最后感情饱满的一句“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对奉献者发出了深情的讴歌。但这样的诗句是需要从心去体验才能得出来的。如果小诗人对萤火虫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没有用心灵与萤火虫进行对话,没有把自己换位成萤火虫来体验萤火虫的生命和生活,他是不能写出这样精警的诗句来的。
有想象这张翅膀,情感的力量,诗的美也会应运而生。
但我们要清楚,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
说完了现代诗的分类,我们再来谈谈现代诗的写作基础。现代诗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语言,意境与韵律。我们先来说说语言。
语言来源于生活,而艺术高于生活,诗歌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所以一定要高于生活。诗贵凝练,言简意赅是诗的一种品德,高度凝练的词汇,生动形象的表达能使你的诗篇更加精粹,更加传神。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一种人【情】与物【景】的交融状态,是诗中诸多意象的升华与归纳,严格来说,它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哲学范畴,是诗中最难掌握的。只有你通过多读多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写出意境优美,境界高远的优秀诗篇。
最后再来说说韵律。笔者认为,诗歌是有韵的文字,古来如此。没有韵律的所谓自由体曾让笔者嗤之以鼻,认作伪诗。但在现代白话语境下,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格律的平仄,也不必过于强调压严格的韵脚,今日的平仄与古语境已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地方语气的作用,平仄在现代诗歌中已然消失,但韵我们还是要压的,一般偶句韵末句韵较常用,我们可以下载十三辙或十六辙浏览学习。只要细心体会,孜孜以求,其实韵并不难压。单一的韵不好压时,我们可以适时转韵,再不行了就押宽韵【即两个相近似的韵混用,比如一七辙和姑苏辙,人辰辙和中东辙,再比如言前辙和江阳辙】

诗歌的结构应用
当然,除了以上最基本的,要想写好现代诗,我们还需掌握如下技巧:
一 断行和跨行的应用
断行是在一行意思连贯的诗句中为突出某些部分而人为断开,比如“我爱你”,可断为“我, 爱你”,再比如,“冷漠凄清又惆怅”,可断为“冷漠 凄清 又惆怅”;跨行又叫提行,是将一行意思连贯的诗句依照韵脚或节奏的需要分解成两行或以上,比如“我爱冬日的暖阳”可跨为“我爱/冬日的暖阳”再比如,“苍穹下月儿昏黄像一个大圆面包”,可跨为“苍穹下/月儿昏黄/像一个大圆面包”。无论断行或跨行,都使那些较长的句子分裂镶嵌在每节诗中,随着韵律的波动而起伏,配合诗的情感节奏,以时断时续,或连绵不绝的气势,应和诗人飘忽不定,或奔腾不息的文思,呈现出现代诗歌的散文美。
二 脱节和空行的应用
关于脱节,最著名的作品当属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一诗“人群中幽然浮现的张张面孔/湿漉漉,黑黝黝树枝上的片片花瓣”。在两个孤立的意象中,诗人抽掉了联想,造成了二者事实上的脱节,而正是这种脱节,释放了欣赏者的想象力,使他们拥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诗歌的特点有哪些???

是诗歌的特点,特点!
  一、回答:
  1、简答: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2、详答: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3、诗歌的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扩展知识:
  1、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3] 《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
  2、诗歌的分类: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从内容看,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古诗分类 古体诗 乐府 律诗 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1、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2、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编辑本段]元曲定义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
  [编辑本段]曲源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是韵文学发展极致,故能占魁。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以词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五、诸宫调二十八。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因是元朝盛行,故称为元曲。《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在明人王世贞《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编辑本段]曲律
  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但亦有(借宫)。
  宫调
  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在古代乐律总共有十二律吕,乐音有五音二变,律吕的名称于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吕均为半音阶,六个单数半音称为律,六个双数半音称为吕,合称六律、六吕,统称律吕,亦称十二律。而这十二律吕是古时候定音律时所用吹管的名称,也因为其短不一,故产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乐部三载,比例是以黄钟的长九寸为准,用〔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计算。十二律吕以〔黄钟〕声最低,黄钟以上递高半音阶。至应钟止这相当于西洋音乐的十二调。对照如下:
  黄钟=C
  大吕=#C或降C
  太簇=D
  夹钟=#D或降E
  姑洗(显音)=E
  中吕=F
  蕤宾=#F或D
  林钟=G
  夷则=#G或降A
  南吕=A
  无射=#A或降B
  应钟=B
  以上十二律管再配合七音阶:
  宫=(简谱1)(古名.上)
  商=2(尺)
  角=3(工)
  变徵=#4(凡)
  徵=5(六)
  羽=6(五)
  变(闰)宫=7(乙)
  互相〔旋宫〕亦是以某一律管为宫声依次而推,共可得八十四调。但这已超出人类耳朵的极限。故到了唐代只剩苏歧婆的二十八调。又到至今的南北曲其通行的只剩下六宫十二调如下:
  六宫: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道宫。
  十二调:羽调、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商调、
  角调、越调、双调、宫调。
  在六宫十二调中揭指、宫调、角调皆有目无词。道宫、羽调、小石、般涉、商角、高平则曲牌甚少。常用的宫调仅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大石、商调、越调、双调。即是所谓的“九宫”。这九宫亦是宋时的俗名,经过旋宫后名字又不一样了。俗名跟古名还有现代乐调及笛色如下:
  正宫(黄钟宫)=A
  小工调或尺调、大石调(黄钟商)=B
  小工调或尺调 、中吕宫(夹钟宫)=C
  小工调或尺调、双调(夹钟商)=D
  乙调或正工调、南吕宫(林钟宫)=E
  凡调、仙吕宫(夷则宫)=F
  小工调或尺调、商调(夷则商)=G
  六调或凡调或小工调、黄钟宫(无射调)G六调或凡调、越调(无射商)=A 。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词还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

在写原创诗词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诗歌的创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但对于学习写诗的人而言,先要把几个必须注意的要领掌握了才好。

我们写诗,当然也包括写别的文体的文章,写出来以后总是要给别人看的。

第一个要注意的便是要让别人读懂你写的东西。你写的东西,艰涩难懂,让大家读不懂,就不会有读者,没有读者了你还写它干嘛?一般来说,用最浅显的语言写出深刻的道理的诗来那是最好的。我们要传达思想,表述情感,你不让别人懂读怎么传达,怎么表述?如果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作者一个人能读得懂,那作者最好自己创造一些任何人都看不懂的符号,再用这些符号把自己写的文章收藏起来,同时装上十道密码,岂不保险?当然,谁也不想这么干,因为我们写诗写文章就是想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达给社会,那就一定要让大家读懂。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写诗必须合辙押韵。古诗词对韵律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今天我们要是按照古诗词的要求去写,基本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了。

这里暂不讨论古诗词里面的韵律问题,因为那需要一本书来写才行。新诗也好,古诗也罢,押韵是必须的。诗歌只有押韵才上口,既好读又便于记忆,所以没有哪首好诗是不押韵的。不要听有些人讲新诗可以不押韵,那是胡说,说这样话的人一定是不懂得押韵。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动听的语言,这是因为有声调之抑扬,有韵律之优美。对此,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于是在诗歌创作上做出许许多多的规定,今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没有超过古人的。

就写新诗而言,只要做到押韵也就可以了,不必讲究平仄。如果我们想学着写写古诗,比如格律诗、词等,至少在押韵上还是要严格的。至于每个字的平仄,作为我们今天来说,也没有必要那么苛刻。

 第三,诗歌必须讲究意境。这是诗歌创作最难的地方,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一定达到,但必须追求,诗歌没有意境就不称其为诗歌了。我们平时对某种场景进行描述的时候总是会形容说“如诗如画”,这个词的深刻意思也就是对场景的最极致的描述,这就是诗难写的地方了。没有意境的诗就不叫诗,读起来味同嚼蜡,谁还读啊。

 关于具体的例子我们在以后讨论时再举。以上三条,前两条容易做到,只要稍稍下些功夫即可,但第三条要求是需要下大气力的,可能需要毕生的精力。

除了这三条以外,作为一个诗歌创作者,还必须具备:(1)深厚的文学功底。(2)强烈的创作欲望。(3)描写的实际对象。

在写原创诗词的时候,需要注意很多问题,说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押韵,而且也有一定的中心思想,并且也有明显的主题,而且也应该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所表达的感情。
诗词对格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创作古体诗,一定要注意平仄押韵,还要注意表现自己的个人感情,如果要创作现代诗,格式就比较随意了,但是一定要保证语句通顺,注意停顿。
需要注意字词的意思,不要弄错,其次要分清楚段落以及该停顿的位置,还有在写原创诗词时要注意防止跟别人撞句子,不然容易当成抄袭。当然最红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语句通顺。
文章标题: 诗歌创作一定要追求极致美感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13993.html
文章标签:美感  极致  追求  诗歌创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