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手推车中文翻译
《红色手推车》
威廉斯
这样多地
依靠着
一辆红色的
手推车
罩着一层闪光的
雨点
旁边是一群雪白的
鸡雏。
(申奥 译)
【赏析】 这首诗写于1923年。这时候,曾在英美热过一阵的意象派运动已经过去。但是,作为一个受意象派创作思想影响很深的诗人——威廉斯在创作中仍保留了不少意象派诗歌的特点。
对于威廉斯来说,写雨中的红色车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写此诗前两年发表的一首诗歌《伟大的数字》中,他写了雨夜中的一辆红色救火车,并突出了车上的一个金光闪闪的5字。据说,这个救火车上的5字是威廉斯在偶然的一瞬间看见的,但是它在他脑海里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使他专门写了一首带有意象派特点的诗歌来表达它。这个红色反衬下的金色数字似乎高大无比,顶天立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意象。在《红色手推车》一诗中,诗人同样采用了意象派的创作手法。红色的手推车和雪白的鸡雏在色彩上互相映衬,是两个鲜明突出的视觉形象,诗人客观主义地描绘了这两个同人的童年有一定联系的形象,从而把可能造成联想的感受投射到读者的心中,于是,正像董衡巽等编著的《美国文学简史》中所说,这首诗就 “像从一个幼童的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的眼睛里看出来的一幅图画,使人读着读着,仿佛退回去几十年,被岁月洗晒得褪了色的世界重新变得鲜亮起来”。
红色手推车的中文翻译,这已经是中文了,没有办法再做其他的翻译了
你只需要正常翻译就是可以了,因为这个东西应该还是比较简单的一个。
做的,中文翻译。看一下,风速,手推出了一个中文翻译的。
诗歌的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推荐给你以下内容:
(诗歌由意象构成、具备多义性、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语言层面: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
意象层面: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
意蕴层面: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
问题:什么是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
教于柏格森。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另外,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中国魏晋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张相吻合。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庞德概括意象诗的定义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再如艾米的代表作《中年》:“仿佛是黑冰,/被无知的溜冰者,/划满了不可解的漩涡纹,/这就是我的心被磨钝了的表面。”诗歌在 “黑冰”“漩涡纹”“磨钝了的表面”等意象的显示中,瞬间传递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诗人对人到中年茫然无奈的内心感受。
第二,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去掉装饰性的花边,反对卖弄词藻,诗行短小,意象之间具有跳跃性。如庞德翻译李白《古风》中“惊沙乱海日”一句为:“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其中虽不免误译,但语言的简洁明快也可见一斑。再如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很多事情/全靠/一辆红色/小车/被雨淋得晶亮/傍
初中诗句中的意象
诗歌由意象构成、具备多义性、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语言层面: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
意象层面: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
意蕴层面: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
问题:什么是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
教于柏格森.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另外,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中国魏晋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张相吻合.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庞德概括意象诗的定义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再如艾米的代表作《中年》:“仿佛是黑冰,/被无知的溜冰者,/划满了不可解的漩涡纹,/这就是我的心被磨钝了的表面.”诗歌在 “黑冰”“漩涡纹”“磨钝了的表面”等意象的显示中,瞬间传递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诗人对人到中年茫然无奈的内心感受.
第二,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去掉装饰性的花边,反对卖弄词藻,诗行短小,意象之间具有跳跃性.如庞德翻译李白《古风》中“惊沙乱海日”一句为:“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其中虽不免误译,但语言的简洁明快也可见一斑.再如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很多事情/全靠/一辆红色/小车/被雨淋得晶亮/傍
1
树木类
1、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2、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7、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8、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9、柳营:指军营。
10、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2
花草类
1、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2、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3、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4、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6、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7、桃花:象征美人。
8、兰:高洁。
9、牡丹:富贵、美好。
10、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11、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12、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3、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14、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15、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16、牡丹:寓富贵。
17、杨花:有飘零之意。
1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9、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20、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3
动物类
1、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2、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3、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4、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5、燕子: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6、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7、杜鹃鸟:古代神话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臣子,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猿猴:哀伤、凄厉。
9、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10、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11、(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12、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
13、鸟:象征自由。
14、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之思”借指思乡之情。
15、双鲤:代指书信。
16、庄周梦蝶: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17、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18、乌鸦: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9、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20、逐鹿: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21、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22、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4
水月雨火类
1、水:
①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②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3、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
4、玉兔、嫦娥、蟾蜍:
①蕴涵边人的悲愁。
②蕴涵情感的无奈。3蕴涵时空的永恒。
5、雨: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
①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
②苦雨: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
③雅雨:中国文人有喜雨的雅好,这是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一种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
④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
6、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7、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
8、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9、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松#
《咏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咏松》(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唐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墨梅》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竹》 梁·刘孝先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赋得阶前嫩竹》 陈·张正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 清·郑燮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严郑公宅同咏竹》
做通水日的意象,大漠孤烟,你想象你想象到的景象
国古诗bai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du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zhi形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dao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形象来表达。总结这些规律,对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总结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二是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下面是笔者做的整理。各种常见形象(一)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各种常见形象(二)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子规、杜鹃、鹧鸪。、思念故国之情。表达思乡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春。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8、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9、日暮(黄昏)、残照、残月、落花、残叶、秋风(霜风、晓风)秋雨、风絮、浮萍、羌笛表示 哀愁、感伤之情
解释现代派诗歌
解释现代派诗歌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残缺的现代派诗歌
在艺术上,残缺美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对残缺事物的艺术表现,比如一幅911后的美国世贸中心大厦的油画或照片;另一种是根据艺术需要的艺术性处理,维纳斯像被公认是残缺美的艺术典范,许多艺术家认为它的断臂不是后世断毁,而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其实,从艺术表现上说,所有艺术都是残缺的,残缺是绝对的,而完美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可能表现事物的全部,都是选取某一部分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东西。不同的是作者在选取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时,把常理上应该选取的部分选上了,并把应该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即可称之为相对完美;相反把常理上应该有的部分忽略或有意删除了,即称之为残缺。一尊完整的全身塑像是不应该缺少胳臂的,但维纳斯像正因为缺少胳臂而得到了举世瞩目。但是,这种艺术表现手段比较适合雕塑和绘画等视觉艺术领域,因为视觉艺术的特点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物像,能够通过视觉,即刻传递给观赏者。它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或震撼、或伤憾、或痛惜、或悲哀的艺术感染力。并且,作者凭借这种感染力突现了主体和彰显某一需要突出的部分,表现一种特定的现场或结局——现场,断臂的现场感;结局,突出了躯干、腿部的丰满与优雅的美感、面部轮廓的静穆美感,以及断掉的手臂的姿态带给人们的想象空间。
然而,诗歌效仿此种艺术手法却是极其不明智的,因为诗歌比之雕塑和绘画等视觉艺术,其长处在于表达视觉艺术难于表达的、或细腻、或奔放、或深沉的情感,和形而上的一些理念上的东西。如果诗歌仅仅是文字描绘的物像或意象,便丧失了诗歌优势,甚至丧失了诗歌的意义。比如,现代派大师庞德的一首诗《在地铁车站》:“在人群中突现这些脸庞;黑黝黝的湿枝条上的花瓣。”这首被尊为意象派具有代表性的两行诗,刻意追求的是一种绘画的美感。尽管诗人用“黑黝黝”、“湿枝条”这种视觉和触觉上的反差,来突现“脸庞”像“花瓣”的印象,可它传递给读者的也只停留在视觉上的一点点东西。不是吗?除了这一点点东西,你还能从这首诗里感知到了什么?如果有人说,这就够了!那么我要问一句:这就够了吗?单看这首诗,我们能够解读到的是:作者是一个不会画画却有画画天份的人,可惜他用诗人之笔画的画只能受诗人们恭维,在大众眼里得不到欣赏,也卖不上价钱。
诗歌不是视觉艺术,它不是绘画和雕塑,或是照像。一只杯子可以是铅笔素描的、可以是水笔写意的、可以是油笔写实的、可以是现代派抽象的,不论它是完整的还是残缺的,只要能给欣赏者一种视觉感染力就算完美的艺术。诗歌不同,诗歌是文字艺术,它借印刷体的文字符号,通过视觉作用于读者心灵,而心灵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勾勒出来的物像或意象,心灵需要感知另一个心灵——是诗人通过物像和意象所要表达的情感与理念。诗歌正是通过情感和理念感染读者,它应该给读者的恰恰是物像以外的东西,而只有当诗人的情感和理念——这种物像以外的东西引起读者心灵共鸣时,诗歌才算完美。诗歌不能引起读者心灵共鸣,不过是一堆印刷的文字而已。先锋派的奠基人T.S.艾略特就说过:“假如一首诗感动了我们,它就意有所指,也许意味着某种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东西;又假如它没能感动我们,那么做为诗,它便没有什么意义。”
现代派诗歌——当然不是全部,很明显过于突出物像和意象,而忽略或欠缺情感和理念,这绝不能看做艺术的残缺美,而应该认为是残缺的艺术。《在地铁车站》很象是从整体上抽出来的两根骨头,或是尚未完成的爿坯。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据说庞德就这一标题曾写过多稿,最长的写过三十多行,最后只留下这两行。也因为只有两行,庞德就说是按着日本俳句写的。可是,不论日本俳句还是中国对联,都重在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和理念,而《在地铁车站》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点。
另一位意象派代表人物W.C.威廉斯的著名诗作《红色手推车》(如此多多地依赖于|一辆红色手推车|精光发亮地雨淋着|一些白鸡雏在近侧)也是如此,句子是好诗句,四行,看起来像唐诗的绝句。可笔者以为却不太像一首完整的诗,如果做一张图片的边白倒是蛮不错。据说这首诗是仿照中国的绝句体诗写的,作者对“车”、“雨”、“鸡”并立的三个物像作了精心修饰和色彩对比,看出来诗中追求的对仗和韵律有中国绝句诗的古典美,但诗中却看不到中国古诗咏物的“情采”,又找不到以物比兴的“兴”、寄情的“情”、名志的“志”、寓理的“理”,读完后只有视觉的物像,感觉后面还应该有句子。这正像叶公画龙,画得很生动,却缺少点睛之笔。但是,这可能正是意象派诗歌的特征所在,它着意省略的就是后面应该有的“兴”的东西。可如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没有后面的句子,我们会感觉如何?谁能说前面两句没有诗意和意象,但这两首中国古诗的意义恰恰在于后面的两行句子里。
如此可见,《在地铁车站》和《红色手推车》这种尝试性的诗歌写作是应该受到批判的写作模式。我说这两首诗是尝试性写作,是因为两位大师自己都明确地说是摹仿日本和中国诗体写作的,这就只能说是一种尝试性写作;而应该受到批判不只是因为两位大师都没有真正悟到东方诗歌的外在机理和内在意蕴,更严重的是这种写作抛弃的正是诗歌的长处——“兴”的意义,而幻想把文字当颜料,单纯地追求绘画的视觉效果,故意造成一种残缺美,而残缺的正是诗歌的心脏和血液,其结果只能使诗歌空乏和缺少血气。避长而就短,背本而逐末,也只能造成诗歌本身残缺,让诗歌的路越走越窄。这种模式的诗歌,即使写的再好,也只能算未完成的写作,是诗歌的爿坯,广大读者不会接受和喜爱这种毫无意义的诗歌半成品。正像上面的两首诗歌范例一样,即便是大师的作品,也没能逃过被读者冷落的命运。它们之所以还有存在的价值,只能做为一种范本,陈列在现代派诗歌的档案馆,供诗歌界人士做学术研究。
现代派诗歌为什么初期势头强劲而中后期越来越惨淡呢?事实已经说明,根本原因就是诗人崇尚这种抱残守缺之风所至。而现代派鼻祖的波德莱尔的诗就少有这种弊病,他的《恶之花》写的是城市中种种病态的人,诸如醉汉、妓女、吸毒者、杀人犯、自杀者等,这些形象是城市中“残缺的花”。他正是利用笔下这些人物的“残缺”性,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心灵倾向——诗歌应该,而且必须传达给读者的东西——诗歌中所表现的物象是残缺的,但诗歌必须是完美的。这才是残缺美的真正意义所在。
具我所知,现代派诗歌的鼻祖是波德莱尔,对现代派有许多误解,如粗俗,消极.
本质是艺术技巧娴熟,思想深刻,我就知道这些,希望能帮到你
解释什么诗歌???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推荐给你以下内容:
(诗歌由意象构成、具备多义性、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语言层面: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
意象层面: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
意蕴层面: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
问题:什么是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
教于柏格森.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另外,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中国魏晋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张相吻合.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庞德概括意象诗的定义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再如艾米的代表作《中年》:“仿佛是黑冰,/被无知的溜冰者,/划满了不可解的漩涡纹,/这就是我的心被磨钝了的表面.”诗歌在 “黑冰”“漩涡纹”“磨钝了的表面”等意象的显示中,瞬间传递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诗人对人到中年茫然无奈的内心感受.
第二,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去掉装饰性的花边,反对卖弄词藻,诗行短小,意象之间具有跳跃性.如庞德翻译李白《古风》中“惊沙乱海日”一句为:“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其中虽不免误译,但语言的简洁明快也可见一斑.再如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很多事情/全靠/一辆红色/小车/被雨淋得晶亮/傍
文章标题: 《红色手推车》的美感或韵味是什么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4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