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这首七律写的如何

时间: 2021-06-30 02:57: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这首七律写的如何

请问这首诗该如何写才符合七律诗。

中秋明月几时有,寻觅红尘得伊来。rn本欲与汝共携手,奈何彼心倾于外。rn思念之苦谁人晓,唯己夜伴梦徘徊。rn自古痴情易伤痛,此情绵绵深似海。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以上面的要求来看, 楼主宜在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限韵, 每2468句末字平声, 押中华新韵或其他您熟悉的韵部
  2, 平仄, 按七律平起首字不押韵, 可按以下格式协律平仄, 12声算平声, 34声算仄声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3, 对偶, 第二三联按律要求应是对偶的, 对偶的方法, 简便一些就是动词对动词, 名词对名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
  以上请楼主斟酌.
中秋明月几时有,寻觅红尘盼伊来。
本欲与汝共携手,奈何君心倾于外。
思念之苦谁人知,孤影夜半独徘徊。
自古痴情易伤痛,此情绵绵深似海。

改成七律没水平,只能改几个字,你怎么那么苦闷呀?
多半是失恋的可怜孩子……不会比我大吧
每句最后一字应该是平声。
觉得这首诗太细太白没什么美感,形式化

七言律诗书写格式怎么写

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扩展资料: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什么叫对仗呢?首先要符合读音平仄相对的格律——上句某字位是平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仄声;反之,上句某字位是仄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平声。然后,必须符合词性、词义对称的格律,即对称字位的字词只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有违律,则不能算律诗。 七律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例如《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诗二、四、六、八句押“an”的韵。
[编辑本段]基本句式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首句仄起仄收式

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题目( )
诗句:( 七个字 ······ ),( )。
( ),( )。
( ),( )。
( ),( )。
这诗,,真不太懂。。

七言律诗怎么写?

没写过,那位有才华的友友帮我写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七律诗?感激不尽!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和古绝是不拘格律的。
  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数以百万(甚至千万),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
  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这些歌词?

二、格律极端化
  与第一种误区相反,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
  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无论律诗、绝句、词、曲都有许多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仍然有少数(实际上也不少)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填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彦的一百多首词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还有许多人制作的词谱(作者自诩是格律专家,还有许多人对这样的词谱奉若神明),没有用多首作品校验,仅把例作的平仄、韵脚、句读标注了一遍,要求大家一个字平仄都不能错地照填(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最甚),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手脚,使得诗词创作完全失去了意义,成了文字游戏。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词牌(尤其是中长调)的几首作品,有没有平仄完全一样的?答案肯定是“没有”!

三、多填词牌
  据《钦定词谱》,词牌有800多个,加变体共2000多个体。但是常见的仅100个左右。有的作者,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誓将全部词牌都填一遍。今天填一个,明天填一个,后天再填一个,到头来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一个词牌也没有熟练掌握!这也是一大误区!古代名家词人,作品虽多,词牌并非很多,除了少数几个创调大户(柳永、周邦彦等),所用词牌很少能超过100个,有谁能把词牌填完了?
  另一方面,填少见词牌,更容易逃避格律(词谱难找,还有的格律根本就没有定型,变体很多),使得许多对格律了解不深的人无法看出他有没有出律,因此反对格律或不懂格律的人更喜欢填少见词牌。于是,填少见词牌就成了逃避格律的绝好办法!(不过,想逃过我的眼睛是很难的!)
  因此我建议:禁止使用少见词牌!尤其是罕见词牌!非要使用,必须附带古人例作和词谱!

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和韵,又叫“步韵”,就是写诗词时所用的韵脚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样。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来,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出现!众多名家的传世名篇,全是靠自由发挥创作的,即使是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韵作品闻名于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谓步韵专家,可是作品多数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对步韵多数持否定态度。但是此风越演越烈,竟把文字游戏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现代的诗词作者,为炫耀自己的学识,追求步韵者极多。自由创作尚没有佳作,况步韵乎?无异于舍本逐末!至于不懂格律的人写步韵诗词,更是东施效颦了!
  此外,回文、鹤顶、辘轳体等情况都属于文字游戏,但是总有许多人借以炫耀自己的“才华”。

“近体诗只用平声韵,五七绝句间有押仄韵者。”“押仄韵的五七绝,作者甚少,非绝句正格,不备格。”(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第三章 诗的声律》)
举头望天思长久,奈何夕阳惹人伤。岁月有痕泪自流,孤饮苦酒杯杯凉。欲眼望穿 发财梦,怎知梦醒空一场。
讵敢言归讵敢官,人生路也愿长安,尊龙影动神碑壮,鲜血旗红广场佥。熟走多年穷视睹,常来一惑几拈掂,冥中恰是谁扶我?遥向天街百拜酸。 我没才华,歪写吧,抑或出律,属有感而发,你琢磨着看。
举头望天思长久,奈何夕阳惹人伤。岁月有痕泪自流,孤饮苦酒杯杯凉。欲眼望穿 发财梦,怎知梦醒空一场。
首先要了解一定的知识,然后就要多看多读多练,读书也不能局限于诗集,史书什么的多读是不会错的~~~如果可以多找人交流交流,像贴吧里的大神很多的。。。祝一起进步。

七言律诗如何作?

作法如下:

一、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二、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三、讲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

1、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2、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3、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4、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四、要求对仗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扩展资料:

七言律诗典范诗作:

一、《黄鹤楼》

作者:唐代诗人崔颢

1、全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翻译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二、《登高》

作者:唐代杜甫

1、全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翻译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一.七言律诗的平仄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同“五言律诗”前面加与五言前节两个字平仄相反的字 既成。七律同七绝一样,首句通常入韵(七律首句不入韵也可,古今少见,但必须符合3、4的格式;“五绝”“五律”首句通常不入韵)。七律2、4、6、8句都入韵,一定要用平声韵。3、5、7句不入韵,但尾字必须用仄音字。
二.律诗的对仗 (一)、对仗时对词性的要求
词性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术语罢了。概括起来,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
1、名词;2、形容词;3、数词(数目字);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7、副词;8、虚词;9、代词。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1、天文;2、时令;3、地理;4、宫室;5、服饰;6、植物;8、动物;9、人伦;10、人事;11、形体。
(二)、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

为了说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诗的1、2句叫首联,3、4句叫颔联,5、6句叫颈联。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3、4句和5、6句。(首联对仗可用可不用,五律首联对仗应用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其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用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用韵的较少,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但切记不能因为首联对仗了,就减少颔联、颈联的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它不利于做结束语。

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减少为两联,一般用于颈联(5、6句)。

(三)、对仗的讲究
律诗的对仗有好多讲究,现在拣重要的谈谈。

(1)工对: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因此同一小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属不同小类,但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2)宽对:诗人不能一味求工而损害了思想内容。相邻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都属于宽对。
(3)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又利用它的乙义来和另一词相为对仗叫“借对”。 (4)流水对: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两句说,其中出句(对联的上联)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必须有对句(下联)补充,这叫流水对。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象平仄要求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有很大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成功的运用工整的对仗,来更好的表达思想内容,必要时,可以摆脱对仗的束缚(但要有原则)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境。而不是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纤巧。
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和古绝是不拘格律的。
  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数以百万(甚至千万),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
  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这些歌词?

二、格律极端化
  与第一种误区相反,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
  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无论律诗、绝句、词、曲都有许多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仍然有少数(实际上也不少)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填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彦的一百多首词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还有许多人制作的词谱(作者自诩是格律专家,还有许多人对这样的词谱奉若神明),没有用多首作品校验,仅把例作的平仄、韵脚、句读标注了一遍,要求大家一个字平仄都不能错地照填(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最甚),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手脚,使得诗词创作完全失去了意义,成了文字游戏。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词牌(尤其是中长调)的几首作品,有没有平仄完全一样的?答案肯定是“没有”!

三、多填词牌
  据《钦定词谱》,词牌有800多个,加变体共2000多个体。但是常见的仅100个左右。有的作者,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誓将全部词牌都填一遍。今天填一个,明天填一个,后天再填一个,到头来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一个词牌也没有熟练掌握!这也是一大误区!古代名家词人,作品虽多,词牌并非很多,除了少数几个创调大户(柳永、周邦彦等),所用词牌很少能超过100个,有谁能把词牌填完了?
  另一方面,填少见词牌,更容易逃避格律(词谱难找,还有的格律根本就没有定型,变体很多),使得许多对格律了解不深的人无法看出他有没有出律,因此反对格律或不懂格律的人更喜欢填少见词牌。于是,填少见词牌就成了逃避格律的绝好办法!(不过,想逃过我的眼睛是很难的!)
  因此我建议:禁止使用少见词牌!尤其是罕见词牌!非要使用,必须附带古人例作和词谱!

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和韵,又叫“步韵”,就是写诗词时所用的韵脚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样。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来,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出现!众多名家的传世名篇,全是靠自由发挥创作的,即使是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韵作品闻名于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谓步韵专家,可是作品多数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对步韵多数持否定态度。但是此风越演越烈,竟把文字游戏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现代的诗词作者,为炫耀自己的学识,追求步韵者极多。自由创作尚没有佳作,况步韵乎?无异于舍本逐末!至于不懂格律的人写步韵诗词,更是东施效颦了!
  此外,回文、鹤顶、辘轳体等情况都属于文字游戏,但是总有许多人借以炫耀自己的“才华”。

“近体诗只用平声韵,五七绝句间有押仄韵者。”“押仄韵的五七绝,作者甚少,非绝句正格,不备格。”(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第三章 诗的声律》)
首先要多读诗,了解七律的基本结构\特征.要懂得平仄格律和用韵.中间二联要对仗.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平收式也要押韵(可押邻韵),建议先学作七绝再学七律.《三联字典》是一本不错的工具书,逐字例出平仄和韵部,还有解释,可以买一本看。
句末字押韵、

怎样写一首七律诗

自己编的
个人认为:你可以先不按平仄、尽量押韵的手法写一首,然后再去修改、推敲合适的字。
四种句式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240084.html?wtp=tt
开始写,可以只求押韵,而不求平仄和对仗,开始就同时这三个有点难。押韵嘛,是诗歌的起码要求。
对于初学者,中间六句可以不对仗,以后熟练后再慢慢改进。
文章标题: 这首七律写的如何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12179.html
文章标签:这首  七律写
Top